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1感動中國人物盧仁峯先進事蹟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2.48W

2021感動中國人物盧仁峯先進事蹟多篇

1986年的一場意外,讓他的左手功能喪失,數十年來,他通過自強不息的精神,勤學苦練,從一名普通焊工,蜕變成為國“鑄劍”的大國工匠。他是國家級技能大師盧仁峯,工友們叫他“獨守焊俠”。下面小編整理2021感動中國人物盧仁峯先進事蹟5篇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盧仁峯先進事蹟1

盧仁峯的妻子董煥先也是一名焊接工人。看着丈夫長年累月堅守一線,她理解老盧的那種倔強:“為了讓工友們吃得好一點,他把家裏的爐具和柴米油鹽都搬到了車間休息室,他就是這麼個不管多難都要把事情做成的人,我有時會給他們做做飯,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辦法總比困難多。”這是盧仁峯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沒有合適的工具,他帶領團隊成員製造工具;為了找準合適的焊接角度,他鑽到車下進行焊接,落下的火花燙得他滿身傷疤。“光是料就用了1000多塊,試驗一次不行再換另一種方法,試驗了300多種方法,用了整整5年時間終於攻克了這個難題。”盧仁峯説。

某型輪式車輛所用的裝甲材料碳當量高、可焊性差,嚴重影響到裝備的質量和進度。在狹小的空間裏,盧仁峯和工友們反覆推敲、試驗,最後總結出一種新的焊接方法,有效提升了裝備的質量和焊接效率。

工友們常説,盧仁峯之所以被稱為焊接“大師”,是因為有一手絕活——一動焊槍,他就知道鋼材的可焊性如何,僅憑一塊鋼板掉在地上的聲音,就能辨別出碳含量有多少,應採用怎樣的工藝。在穿甲彈衝擊和車體涉水等試驗過程中,他焊接的坦克車體堅如磐石、密不透水。

“困難並不可怕,只要堅持、努力去做,就沒有幹不成的活。” 盧仁峯的執着,像一根焊條把他和這份事業牢牢地“焊”到一起。

盧仁峯愛看書,工作室的書桌、卧室牀頭都有專業書籍,其中《金屬學》《焊接工藝》等常用的工具書已經翻得起了毛邊,裏邊各種顏色的筆塗得密密麻麻。

在他的刻苦鑽研下,越來越多的實踐成果得到理論固化,並逐步推廣應用。“金屬材料與焊接材料的選用匹配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榮獲國家專利,熔化極氬弧焊接技術甚至被應用到神舟七號上。

“全國十大最美職工”“中華技能大獎”“國家級技能大師”……面對一項項榮譽,盧仁峯表現淡然。相比這些榮譽,盧仁峯更在乎的是他的“工作室”,他希望有生之年把自己的絕活毫無保留地傳承下去。

盧仁峯所帶的科研攻關班,被一機集團命名為“盧仁峯班組”。在他的帶領下,班組成員個個都是焊接能手,並擔負起多個重點項目的攻關任務。

多年來,盧仁峯帶出的百餘名工匠,迅速成長為企業的技師、高級技師和技術能手,有的還獲得“全國勞動模範”“五一勞動獎章”和“全國技術能手”等殊榮。

在徒弟們眼裏,生活中的盧仁峯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大哥,工作中的他卻是一位極為嚴苛的老師。盧仁峯説:“嚴師出高徒,我對他們嚴一些就是希望他們早日成才。”

一天5塊鋼板、30根焊條的“定位點焊”,是盧仁峯對徒弟們的硬要求。徒弟們焊接完鋼板,盧仁峯會逐個檢查點焊效果,誤差超標就要重來。他常常對徒弟們説:“把軍品做成精品,是每一名軍工人的職責所在。”

盧仁峯先進事蹟2

盧仁峯是中國兵器內蒙古一機集團大成裝備公司的一名電焊工。他從16歲進廠學徒到現在,37年來憑着勤學苦練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努力,成為兵器工業集團首席技師、自治區勞模。2015年,他的事蹟在中央電視台“大國工匠”欄目播出。前不久,他又被中宣部、中央文明辦、全國總工會評為2016年全國十大最美職工。

“從拿起焊鉗的第一天起,我就給自己樹立了目標,當工人就當一個最優秀的工人,乾電焊就要幹成最有水平的專家。”盧仁峯説。

為實現這個目標,他上班時跟着師傅認真學習焊接技術,牢記操作要領,不懂就向師傅請教;下班後,他按照要領一遍遍地練習。在吃飯的時候,他都把筷子當成焊條,把桌子當成練習試板。他利用業餘時間研讀了《金屬學》《焊接工藝》等書籍,記了20多萬字的讀書筆記心得體會

正當盧仁峯準備在焊接崗位上大顯身手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造成他的左手功能喪失。8次手掌修正手術,沒有讓盧仁峯放棄自己的理想。

“回到工作崗位後,由於左手不太靈活,我焊上去的零件很難保持垂直與精準,別人一次能完成的活兒,我要兩三次甚至數次才能完成。為了達到焊接要求,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每天至少焊50根焊條。”盧仁峯説。

憑着這股較真勁,他掌握了單手進行電弧焊、氬弧焊等十幾種焊接方法。1994年,盧仁峯參加了兵器集團舉辦的首屆技能大賽。在比賽中,他用一隻巨大的手套,將殘疾的左手掩飾起來,用另一隻手同正常人的雙手去競爭,獲得了焊工比賽第2名的好成績。

實踐中,他總結出了《金屬材料與焊接材料的選用匹配法》《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創新方法,其中《HT火花塞異種鋼焊接技術》獲得了國家專利。

盧仁峯把大量的心血花費在了帶徒弟和團隊建設上。名師出高徒,十幾年來,他先後帶出了全國勞動模範王文山等100多名徒弟,個個都成了技術骨幹。

近年來,一機集團成立的盧仁峯勞模創新工作室,先後完成了23項技術難題的攻關。其中,《解決輪式車輛焊接變形和焊縫成型》項目,有效控制了輪式車輛的焊接變形和焊縫成型問題,創造經濟價值500萬元以上;《新型民品科研項目“鋁搖枕”焊接攻關》填補了兵器集團在這一領域的空白,為徹底解決高速列車枕樑完全依靠進口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面向未來,我決心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依託,在焊接人才培養、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率、總結推廣先進操作法等方面繼續發揮傳幫帶作用,為兵器工業發展再立新功。”盧仁峯説。

盧仁峯先進事蹟3

從拿起焊鉗的第一天起,盧仁峯就立志當一個最優秀的工人,哪怕只能用一隻手

他36年如一日,用一隻手堅守在平凡的焊接崗位上,練就了卓然不凡的絕技;他以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攻克了一個個焊接技術上的難題;他用自己執著的追求和無悔的焊花情,演繹了一名軍工戰士立志、成長、成才、奉獻的“最美”人生,他就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內蒙古一機集團大成裝備公司焊工高級技師——盧仁峯。

從拿起焊鉗的第一天起,盧仁峯就給自己樹立了目標:“當工人就當最優秀的工人,乾電焊就要幹成最有水平的專家。”從此,他開始拼命地學習焊接技術,就是在吃飯的時候,他都把筷子當成焊條、把桌子當成練習試板。

然而1986年的一次意外,險些讓盧仁峯徹底失去了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被勉強縫合後,左手基本上不能再工作。面對無情的打擊,盧仁峯也曾徘徊和退縮過,最終選擇了堅持。住院期間,他把病房當成了書房,把家裏所有的焊接書籍都搬到醫院裏。回到工廠後,他給自己定下了每天練習50根焊條的底線,一蹲就是幾個小時,一連幾天吃住在車間。別人一次能完成的活兒,一隻手殘疾的他卻要兩次、三次甚至數次才能幹完。就是憑着這股不服輸的勁頭,盧仁峯掌握了單手進行焊條電弧焊、氬弧焊等十幾種焊接方法,完成了《短段逆向帶壓操作法》《特種車輛焊接變形控制》等多項成果。勤學苦練,讓盧仁峯焊接技藝大漲,他多次代表公司參加全國、行業、自治區等各種比賽取得了優異成績,分別獲得過中華技能大獎、國家級技能大師及中國兵器首席技能大師等多項榮譽稱號。

在盧仁峯的帶動和影響下,他的妻子、兩個弟弟、妹妹、妹夫還有嫂子全部選擇了在一機集團從事電焊工作,成為名副其實的焊工之家。逢年過節,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聊得最多的是焊接技術。對於盧仁峯的這種執著追求,同樣作為焊工的妻子也非常理解支持。在一次某重點軍品任務焊接技術攻關中,盧仁峯和同事們天天從早到晚泡在現場進行焊接實驗,忙起來經常顧不上吃飯。妻子得知這一情況後,索性把電磁爐和鍋碗瓢盆搬到單位給大夥做飯,讓大家全身心投入到攻關中。

盧仁峯出名了,成為了行業內有名的專家,可是他沒有把這些作為炫耀的資本,反而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責任。2015年,內蒙古一機集團承擔了“9·3”閲兵裝備的生產任務,盧仁峯所在的車間承擔了輪、履兩大系列5個品種的閲兵裝備產品焊接任務。在某輪式戰車焊接蝸殼部位過程中,由於新型裝甲材料的多項特點,使焊接過程難以控制。

盧仁峯再一次全身心地投入,從焊絲的型號到電流大小的選擇,他和工友們對每個細節反覆推敲、試驗。最終,他採用正面焊接完再進行反面焊接的“正反面焊接,以變制變”的操作方法,使該閲兵裝備外觀質量得以保證。閲兵式上,當看到自己和工友們親手焊接的裝備,威武地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閲時,盧仁峯流下了幸福的淚水。

成為高級技師後,盧仁峯把很多心血花費在了帶徒弟和團隊建設上。十幾年間,盧仁峯帶出了50多名徒弟,個個都成了技術上的骨幹。為了不讓徒弟重走自己因理論知識匱乏而走的彎路,他歸納提煉出《理論提高6000字讀本》,要求徒弟們死記硬背,然後在實踐中理解消化。為了提高徒弟們焊接手法的精確性,他要求徒弟一年內每天必須進行5塊板、30根焊條的“定位點焊”。為了能將自己所掌握的焊接技巧傳授給徒弟們和更多的青年工人,他把自己的焊接技巧總結成一本小冊子,成為全公司焊工學習的“寶典”。他先後總結提煉出了“三頂焊法”“短段逆向操作法”“帶水帶壓焊法”等一批操作技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大家,成為青年焊工公認的良師益友。

盧仁峯先進事蹟4

盧仁峯,是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大成裝備公司一名普通的電焊工人。只有一隻手可以正常工作的他,執着地堅守在平凡的焊接崗位上,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攻克了一個個焊接技術難題,贏得“獨手焊俠”的美譽。他先後獲得兵器工業集團公司首席技師、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今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

1979年,盧仁峯來到內蒙古一機集團從事焊接工作。從拿起焊鉗的第一天起,盧仁峯就給自己樹立了目標:當一名最優秀的工人。

然而, 1986年的一次意外險些讓盧仁峯徹底失去了左手,大拇指、食指、中指被勉強縫合後,左手基本上不能再工作。

面對無情的打擊,盧仁峯沒有退縮。回到工廠後,他給自己定下了每天要練習50根焊條的底線,常常一蹲就是幾個小時。由於左手不再能起到靈活的輔助作用,焊上去的零件很難保持垂直、精準,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割下來、焊上去。別人一次能完成的活兒,他卻要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才能幹完。就是憑着這股較真勁,盧仁峯掌握了單手焊條電弧焊、氬弧焊等十幾種焊接方法。

2009年,作為國慶閲兵裝備的某型號輪式車輛首次批量生產。在整車焊接蝸殼部位過程中,由於新型裝甲材料具有碳含量高、剛性極大和蝸殼壁薄等特點,在焊接過程中焊接變形和焊縫成型難以控制,嚴重影響整車的裝配質量和進度。盧仁峯在車體狹小的空間裏,認真研究、分析材料的特性,查找問題,找尋解決的辦法。經歷多少個不眠之夜、多少次推倒重來,多少回從絕望到希望,他終於總結出了“正反面焊接,以變制變”的操作方法,使該產品生產合格率一下子由60%提高到96%。此項目獲得了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創新成果一等獎。

2013年,盧仁峯又承擔起了動車組鋁搖枕焊接的技術攻關工作。鋁焊接對於一直從事裝甲鋼裝焊的大成裝備公司算是一個空白。盧仁峯收集了大量相關資料,像一名剛入門的學徒工一樣重新上路。經過上百次的反覆鑽研和實驗,他總結出了母材熔化時間、加入填充金屬的最佳時機和最佳焊接角度等技術理論,一舉攻破了技術難題,使動車組鋁搖枕這一發展前景好、附加值高的軌道交通高新裝備製造項目試製成功。

在由一名普通焊工成長為焊接高級技師後,盧仁峯把很大的心血花費在了帶徒弟和團隊建設上。10幾年間,盧仁峯帶出了50多名徒弟,個個都成了技術上的骨幹。

盧仁峯先進事蹟5

“自己沒文化,學不會一門技術,一輩子也就一事無成了,我不想這樣度過人生,我渴望成功。”當記者見到49歲的盧仁峯時,他吐露心聲。為了這個目標,盧仁峯付出了血的代價。

盧仁峯與電焊結緣始於16歲,作為下鄉知青回城的他來到一機集團。每每看到前輩們在工作中取得成績,他都羨慕不已,也從此喜歡上了焊接。

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一定要學會,還要學好、學精。看到師傅們施展絕技,他盤算着自己什麼時候也能將電焊玩轉。

正當盧仁峯在焊接崗位上潛心鑽研並開始大顯身手的時候,1986年的一場事故卻讓他險些徹底失去左手。經過搶救,他的左手雖然保住了,但小手指和無名指被切除,食指、中指徹底喪失功能,只有第二節大拇指保留了部分功能。當時大多數人認為,他不可能再從事這個職業了。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盧仁峯沒有倒下,妻子的不離不棄、父母的鼓勵、組織的關愛,給了他莫大的安慰和動力。

考慮到他的實際情況,組織上準備讓他去做庫管員的工作。然而,練好一門技術的人生目標支撐着他,“我下定決心要戰勝這些困難,堅持自己的理想。”倔強的盧仁峯再一次拿起他心愛的焊槍,重返摯愛的焊接崗位。

盧仁峯記得自己説過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行!我能行!”儘管他如此自信,可別人一次能完成的活兒,他卻要數次才能幹完。

盧仁峯的妻子董煥先説,他給自己定下了每天要焊完50根焊條的任務。他常常一連幾個月吃住在車間,一蹲就是數小時,直到廠房裏空無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