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鄭琦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報告(文字實錄)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89W

第一篇:鄭琦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報告(文字實錄)

鄭琦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報告(文字實錄)

◇為了太陽底下最美好的事業鄭 琦各位領導、同志們、同學們:我叫鄭琦,是湖北宜昌當陽市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今年65歲。1958年7月,我從當陽師範畢業,到當陽最偏僻的陳院鄉王家?國小教書,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曾經在6所鄉村國小工作過。從參加工作起,我一直從事語文和音樂教學,併兼任少先隊輔導員。退休後,我還擔任着5所學校的志

願輔導員。從當教師的那天起,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個職業,工作的時間越長,愛得越深。小時候,我的母親就教導我,做人要有仁愛之心,做事要踏實執著,要看到美好,要同情弱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她老人家也是一名國小教師,特別疼愛孩子。在學生面前,她既是嚴師,又是慈母。在我十多歲的時候,我姐姐也做了老師。她跟母親一樣,深受學生愛戴。母親和姐姐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我從小就感受到做教師的光榮和神聖,我一直嚮往,長大後也要像她們一樣做一個好老師。在我47年的教育生涯中,有過心酸,有過困惑,有過艱辛,也有過坎坷,但我收穫最多的還是做一名教師的快樂,我感到最滿足的是做一名教師的成就感。在我的學生中有一個叫於建明的同學,是學校有名的“小調皮”,老師和家長提到他就直搖頭,他自己也破罐子破摔。看到他這樣,我心裏很不是滋味。我有一個信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未盡責的老師。我找到小建明的父母,説:“讓他跟我住吧!”有同事勸我:“你這不是自討苦吃嗎?這孩子哪還教得好!”我暗下決心:“就是一塊石頭,我也要把它焐熱!”我把於建明接過來,細心地照料他的生活,晚上耐心地幫他補習功課,家訪時也把他帶着,跟他聊天、講故事。開始,他並不理解,有一天晚上,趁我開會時偷偷跑了。我趕了10多里路,硬是把他從竹林裏拽了回來。在坑坑窪窪的路上,我摔倒了好幾次,弄了一身的泥巴。於建明終於被感動了。慢慢地,他改掉了貪玩、打架的壞毛病,學習成績逐漸上升,還成了學校的“優秀少先隊員”。這件事讓周圍的人知道了我教“調皮”學生有愛心,還有些辦法,於是,家長們常把管不了的孩子送到我這兒來。我也很樂意,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讓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後來,我只要聽説哪個孩子比較調皮、哪個孩子沒人管、哪個孩子上學太遠,我都要把他們接到我這兒來。時間長了,我這裏總有一羣孩子圍在身邊,有的住一兩個星期,有的一住幾年。孩子們成了我生活中的小夥伴。和他們在一起,我也保持了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從事教師職業:辛勞之後有歡樂,付出之後是幸福。我覺得,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社會的發展也需要每一個建設者都成為有文化的人。在農村,有些家長因為家裏困難,或者認為孩子讀了書也沒什麼用,使有的孩子沒能受完義務教育就輟學了。我覺得,作為教師,有責任讓這些孩子回到學校。這麼多年來,只要聽説誰家的孩子輟了學,不管是不是我教的,也不管路有多遠,我都要上門做工作。曾經有個學生在新學期開學時沒來報到,下午一放學,我步行了幾十裏山路,找到她家。可她的家長一見到我就説,家裏沒錢再供孩子上學了,孩子也不願意讀書了。我費盡口舌,反覆勸説,直到第二天天快亮的時候,他們終於有了轉變。後來,他們把孩子送回了學校。我幾乎每學期都要勸十來個孩子重返學校,並積極向學校反映,為困難學生減免學費。讓我欣慰的是,我勸回來的孩子基本上沒有再失學。我所教的孩子有的上了大學,但更多的是回到農村,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我對他們給予了更多的關愛和幫助,我希望每一個孩子不管在什麼地方、在什麼崗位工作,都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想:做一名教師,就應該全身心地播灑愛的雨露,就應該讓每一片綠葉都充分享受陽光!1963年,雷鋒的事蹟報道以後,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我和雷鋒是同齡人,他的事蹟很平凡,也很偉大,我想,他能做到的,我通過努力也能做到。我專門買來筆記本,抄雷鋒日記,寫學習心得。我把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珍藏起來,還將雷鋒的照片貼在自己的房間裏。從那以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就一直激勵着我。作為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我不可能像前線的英雄戰士那樣接受血與火的洗禮,也不能像著名的科學家那樣做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我可以為教好孩子付出一顆愛心,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作出我的奉獻。每當我看到學生胸前的紅領巾時,我心裏總會湧現出一種神聖的感覺,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肩負的是祖國的希望。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紅領巾事業中,組建了“紅領巾義務投遞站”,創辦了“校外少年之家”,設立了“井崗國小紅領巾事業基金”。1984年,因為我在紅領巾事業中做出了一點成績,被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的光榮稱號,並出席了全國首屆少代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叮囑我們:“紅領巾事業是太陽底下最美好的事業”。那次北京之行,讓我更加堅定了把終生獻給紅領巾事業

的決心。就在那一年,我莊重地寫下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是黨的教育讓我成長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所從事的紅領巾事業也是黨的事業,所以,我要做黨的人。從那以後,我就一直按照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追求。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想起我在入黨申請書上寫下的誓言。這一直是支撐我前進的強大動力。在黨的83週歲生日的那一天,我

終於站在鮮紅的黨旗下宣誓,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這一刻,我激動得熱淚盈眶,我幾十年的夙願終於實現了,我終於可以自豪地説,我在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身份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2014年,我退休前夕了,三個兒女都要我和老伴到城裏去住。一想到我就要離開心愛的講台和可愛的孩子們,我就有一種説不出的留戀和失落。我就這樣離開嗎?我真的捨不得。於是,我萌發了一個念頭,能不能在學校附近買間房子,建個可以讓學生看書、活動的場所,讓那些放學後沒人管的孩子們多個好去處。於是,我把自己原來的房子賣了,找兒女們湊了些錢,在學校附近買了一處農舍,教育局很支持,把這個活動場所命名為“井崗國小校外輔導站”,後來發展成現在的“桐樹埡青少年活動中心”。2014年春天,我聽説我們村14歲的柳月和繼母關係不好,離家出走,輟了學,我和她爸爸跑到城裏,找了一處又一處,最後在一家餐館找到了她,我把她帶到自己家,讓老伴為她梳洗,縫製新衣服,慢慢開導她;我又找到她的繼母,耐心勸導,母女關係漸漸緩和了,柳月終於開口叫了媽媽。現在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我記不清究竟幫助過多少個孩子,有人幫我算了一下,近5年來,我關愛、幫助的未成年人有260多人,到活動中心參加活動的學生有1萬5千多人次。我想,這些數字並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我能為教育多做點事,能給孩子多一點愛,這一直是我的心願。現在,我的門口已經掛了7塊牌子,有“青少年活動中心”、“關愛幫扶青少年工作站”、“文化科技中心户”等等。我想,這每一塊牌子都飽含着組織的重託、孩子們的期望,也是我的一份責任。我雖然退休了,但並不寂寞。因為有了這個活動中心,我仍然和孩子們在一起;因為有了這些孩子,我過得充實而快樂;因為有了這些充實而快樂的工作,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和滿足。這個活動中心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就是這個活動中心。在這裏,我繼續做着關愛未成年人的工作,延伸着我的教師夢!我真誠地感謝黨的教育和培養,感謝所有關心過我、幫助過我、支持過我的領導、同事和父老鄉親,感謝我的家人,我特別要感謝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我將永遠銘記胡錦濤同志語重心長的囑託,為太陽底下最美好的事業奮鬥一輩子!謝謝大家!◇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楊 靜各位領導、同志們、同學們:我叫楊靜,是湖北宜昌當陽市的一名國小教師。十年前,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同時也選擇了音樂教師這個崗位。我最喜歡唱的歌就是那首《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每當唱起這首歌,我總是特別投入,特別動情。因為我30年的人生歷程,就是一個《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真實故事。我的童年時期是在井崗國小這個難忘的地方度過的。八十年代初期的井崗國小,設備簡陋,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也沒有音樂教材,只有一台破舊的腳踏風琴。每當上音樂課時,我們就把這台皮帶上打了補丁的風琴抬到教室裏,一羣大大小小的孩子圍着鄭老師,聽他教唱《讓我們蕩起雙槳》、《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那些經典的少兒歌曲。有一次,鄭老師向我招招手,讓我單獨唱一遍。我有些緊張,他卻已經彈起過門,對我點點頭,微笑着,期待着。頓時一股暖流瀰漫了全身,彷彿有一種神奇的力量牽引着,我放開嗓門大聲地唱了起來。等我唱完,我聽到了小夥伴們熱烈的掌聲,也看到了鄭老師那雙異常興奮的眼睛。從此,鄭老師把音樂的種子悄悄地種在了我的心底,把我帶入了奇妙的音樂世界。在他的輔導下,我進步非常快,而且對音樂越來越着迷。有一天,他騎着自行車來到我家,建議媽媽給我買一台電子琴。媽媽不知道電子琴是什麼,有點不情願。鄭老師耐心解釋説:“楊靜這孩子有音樂天賦,樂感特別強。不僅歌唱得好,彈風琴還一學就會。孩子是塊學音樂的料,要好好培養!”媽媽還是不放心地問:“農村孩子學音樂有用嗎?”鄭老師有些激動了:“農村孩子怎麼了!只要是塊料,我們這些做老師、做家長的就不能耽誤了她!”媽媽想了一會兒,説:“音樂和電子琴我們都不懂,但我就信你鄭老師。只要你説行,我就是砸鍋賣鐵也支持!”不久,媽媽真的託人給我買了一台電子琴,淡綠色的,好漂亮啊!我十分珍惜,像着了魔似的愛上了它。瘋狂地練了一段時間後,我的確進步不小,但過了不久,不知怎麼又停滯不前。這時,鄭老師又及時地出現了。他興奮地對我説:“暑假期間,育溪鎮上要舉辦一個電子琴培訓班,是城裏來的專業老師上課,你想不想去?”我連忙點了點頭,説:想去!可媽媽會同意嗎?我又有些擔心。鄭老師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胸有成竹地説:“只要你願意學,其餘的事情我來辦,我去跟你媽媽做工作。”於是我坐上鄭老師的自行車回了家。這一次他只是説:“鄉里的孩子能到城裏享受同等的教育,進步自然就會更快。”媽媽也看到我學琴後像變了個人似的,所以十分支持,可是一想到育溪鎮離我家30里路,每天接送很不方便,當時又有些猶豫。鄭老師似乎早就想好了解決辦法,他説:“到育溪鎮我家要近一半的路,就讓孩子到我家住,我來接送!”就這樣,我帶着心愛的電子琴住進了鄭老師家。整整一個半月的時間,早上,他騎着自行車送我到鎮上學琴;晚上,再騎10多裏山路把我接回來。培訓班的同學都一直以為他就是我爸爸。一天下午,我正在上課,一場暴雨傾盆而下,直到放學時還下個不停。眼看空蕩蕩的教室裏只剩下我一個人了,我非常着急,眼巴巴地等着鄭老師。天快黑了,可他還沒來,我急得快哭了。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教室門口,我高興極了,不顧一切撲了過去。眼前的情景讓我驚呆了:鄭老師全身濕透,一身泥水。原來,他剛出門就摔了一跤,車也摔壞了,他是推着車步行了10多裏泥濘的山路來的啊!鄭老師一邊給我穿上雨衣,把我抱上自行車,一邊説:“等急了吧?走,回家去!”那天,我坐在自行車後座上,看着鄭老師躬着身子吃力地推着車,不知怎麼,我的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就在那年,我這樣一個農村孩子,卻在一片驚歎聲中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了培訓班的考試。此後的幾年暑假,鄭老師又給我報了舞蹈班和聲樂班,我依然住在他家。後來,我也成了一名老師,一個閒談的機會,我向鄭老師問起了他當時的想法,他很平靜地説:“如果發現了一塊玉而不去雕琢它,我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因材施教,這是一個教師應盡的責任。”不僅如此,鄭老師還鼓勵我們拿出勇氣,放飛夢想。有一天,我們幾個孩子在他的宿舍裏看到了一本《輔導員》雜誌,封底是男孩子身穿海軍褲、女孩子身穿寬寬的荷葉邊裙子的圖片。鄭老師介紹説:“這是校服,雖然我們鄉下沒見過,但城裏的許多孩子都有。”我們羨慕地用手撫摸着美麗的圖片,覺得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沒想到鄭老師卻説:“喜歡嗎?只要我們想辦法,也能穿上這樣漂亮的校服!”從此,我們開始了為實現夢想而奮鬥的歷程。鄭老師帶着我們開墾山上的荒地,種花生、點黃豆,師生一起勤工儉學。勞動非常辛苦,為手上的血泡我們沒少疼得流淚。豐收後,鄭老師高高興興地給我們量尺碼,寄出了匯款單,不久,在周圍農村國小還不知道校服是什麼的時候,我們井崗國小的孩子們卻已經穿上了從北京定做的新校服。穿上新校服,更增添了我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我永遠記得全校學生第一次穿上新校服的那年“六一”,那天的慶祝儀式舉行得格外莊嚴,清晨的陽光下,鄭老師像往常一樣戴着紅領巾高呼:“準備着,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我們也站得筆直,用比平時更響亮的聲音回答:“時刻準備着!”儀式結束後,我才發現,我們都已流下了眼淚。這是什麼樣的眼淚呀,這是一羣農村孩子戰勝困難,實現夢想之後喜悦的眼淚!在我的記憶中,我們井崗國小的少先隊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參加過鄭老師組織的夏令營,近的到過當陽玉泉寺、關陵廟,遠的遊覽過長江三峽、屈原故里。我們還到軍營裏體驗過集體生活,做過村裏的小小投遞員、紅領巾廣播室的播音員。有一次登山比賽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天早上5點鐘我們就起牀,分成幾個小組爬山。一人到達不算數,全組登上才算勝。比賽開始了,我們大孩子拉着小孩子走,拉不動了就背,背不動了再拉,水壺都交給幾個男孩子,全組艱難地行進。突然,前面出現了一根紅布條,上面還寫着字:“請到樹下看一看!”一個男孩子在樹下的草叢中,居然找到了一個文具盒。我們高興極了,疲勞一掃而光。此後每隔一段路,我們都會發現紅布條,要麼是學習用品,要麼是小玩具,有時也會是一句話:“累了吧?不要怕,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最後,我們組第一個將紅旗插上了山頂。現在回想起來,鄭老師安排得這麼精巧,該花了多少心思呀!我們從這些寓教於樂的活動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國小畢業後,我離開了井崗國小,也離開了鄭老師,但他教給我的這些知識,他的教師形象卻已經深深地紮根在我的腦海裏。國中畢業時,以我的成績完全可以讀重點高中,可我毫不猶豫地填報了當陽師範音樂專業--因為我想做一個像鄭老師那樣的老師!三年後,我畢業分配到河溶鎮前華國小,但在那兒我卻差點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這所學校建在墳場上,荒草比我的個頭還高,陰暗潮濕的宿舍裏時常有蜈蚣、蜘蛛、老鼠光顧。有一回,我曬在操場邊的棉被上竟然盤着一條一尺多長的毒蛇!當時我就嚇得尖叫起來。整整一個星期,我蜷在一張破藤椅上熬了一夜又一夜,到了週末,我逃命似地跑回家,説什麼再也不去那裏上班了。父母無奈,只好向鄭老師求助。見到鄭老師,我就像見到救星一樣,委屈的淚水頓時溢滿眼眶。等我哭夠了,鄭老師才對我説:“學校條件差算什麼?難道比我們當年的井崗國小還差?你就甘心為這麼點兒困難放棄你的教師夢嗎?想想教師的職責,想想那些可愛的孩子,你還有什麼不能克服的?”看到老師期望的目光,想到自己曾立下的誓言,我羞愧地低下了頭。那天我連夜趕回學校,又回到了那個艱苦而又藴藏着自己夢想的地方。我又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孩子們身上。那年的“六一”,我給孩子們編排的節目在全鎮文藝匯演上獲得了一等獎,村裏的書記拉着我的手激動地説:“我們前華國小的孩子從來沒有這麼露過臉哪!”有一次,我的學生李喬的爸爸因車禍昏迷住院,每次週末回家我都把他帶着,讓他見見爸爸,然後在我家吃住。同事們見我這樣做,都説:“真不愧是鄭老師的學生啊!”四個星期後,通過醫院的救治,在孩子的聲聲呼喚下,他爸爸終於醒了過來。後來,鄭老師又鼓勵我説,現在教國小,中專學歷肯定不夠,於是我又自修了專科和本科。由於我工作努力,連續幾次被評為當陽市優秀教師、宜昌市師德先進個人。在鄭老師的關注下,我一路走來,在那些可愛的孩子們身上揮灑着熱情,不斷收穫着歡樂與感動。我又想起了那首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我終於明白:“那個講台,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我決心以鄭老師為楷模,用一個人民教師的執著、愛心和責任,用我的全部熱情去續寫那無悔的人生!謝謝大家!◇鄭老師是我最親的人周志富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我叫周志富,是湖北宜昌當陽市的一名國中學生。我的童年與其他小朋友不一樣。我的不幸是從7歲開始的,而我的幸運也是從7歲開始的。那一年,我媽媽嫌家裏窮,拋下我和爸爸走了,再也沒有回來。同齡的孩子們都上學去了,而我只能跟着爸爸到地裏打豬草。有一次,我走到一片樹林前,隱隱約約聽見林子那邊有唱歌的聲音,聽別人説唱歌的地方就是學校。我面對那片樹林,痴痴地想啊,我要是能夠上學讀書該多好!一天中午,我跟着爸爸正在打豬草。只見一個人走了過來,那個人就是鄭老師。他向我們打招呼:“請問周志富的家在哪兒?”爸爸指着我説:“他就是我兒子周志富,你找他有事嗎?”鄭老師走近我,摸摸我的頭,掏出手帕擦掉我臉上的汗,心疼地説:“多好的孩子!為什麼不讓他去上學呢?”爸爸歎了口氣説:“家裏窮,沒錢呀!”鄭老師疼愛地拉起我的手,認真地對爸爸説:“這孩子就交給我吧!讓他跟我去讀書!”就這樣,我坐上了鄭老師的自行車來到他家。一進門,鄭老師就對鄭媽媽説:“快,倒盆熱水來,我給這個孩子洗個澡!”這是我第一次讓一個的陌生人給我洗澡。好熱的水!好香的肥皂!好軟的毛巾!好大的一雙手!從此,我有了全新的童年生活。我終於上學了,可有些同學老是欺負我。一次,我正在操場上玩,幾個同學圍攏來,笑我是沒孃的野孩子。有的朝我身上扔石子,有的上來推推搡搡。我氣極了,和他們打了起來。他們一擁而上,把我打倒在地。晚上回到家,鄭老師看到我臉上的傷痕,問明瞭事由,把我摟在懷裏,心疼地説:“你周志富不是野孩子!我就是你的親人,你就是我的孩子!”我心裏一熱,緊緊抱着鄭老師哭了起來。後來,鄭老師耐心地教育了那些同學,從那以後,他們不僅沒有再欺負我,還主動和我玩,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新集體的温暖。有一次同學過生日邀請我去玩,那歡樂的情景讓我好羨慕好羨慕,我想,我怎麼沒生日啊?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迷迷糊糊地從夢中醒來,感到手裏沉甸甸的,睜眼一看:喲!是一把花花綠綠的糖果!我知道這糖一定是鄭老師給的。趕忙穿上衣服,開門出去問鄭老師。正在收拾房間的鄭老師一見我,就丟下手中的活兒,把我抱起來,深情地説:“志富,祝你生日快樂!”生日?我的生日!見餐桌上早已擺好了蛋糕,我高興得蹦起來!洗過臉,鄭老師抱着我坐下,鄭媽媽把一塊蛋糕遞到我手裏,笑眯眯地説:“志富,你又長大一歲了!”吃完了蛋糕,鄭老師和鄭媽媽把我帶到街上,為我買衣服、買鞋子。鄭老師把一套海軍藍的衣服穿在我身上,叫我轉着身子讓他看,説:“就拿這套,威風,長大了當個解放軍!”在回家的路上,我穿着新衣服,挺起胸,可神氣啦!很多人好奇地問:“鄭老師,這是你的兒子?”鄭老師和鄭媽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起笑了。鄭媽媽説:“對!是我們的小兒子!”他們像我的親生父母一樣,一人牽着我的一隻手,我感到好幸福!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要過年了。鄭老師和鄭媽媽為我買了新衣服和節日禮物。臘月二十八那一天,鄭老師帶着我回自己家。我既想回家看爸爸,又捨不得離開鄭老師和鄭媽媽,心裏很矛盾。可鄭老師只顧騎自行車,好像根本不知道我的心事。回到家,爸爸連忙迎出來,抱歉地説:“哎呀,鄭老師,真不好意思,我正準備去接志富的。”鄭老師笑着説:“你弄錯了,我和志富是來接你去一塊兒過年的!”一聽説是接爸爸去過年,我高興極了,一下子從車子上跳下來,跑到爸爸跟前説:“爸,快跟我們走吧!”爸爸不好意思地説:“鄭老師,志富給你添了那麼多麻煩,我還去你家過年,人家會怎麼説呀?”鄭老師想了想,就沒有再堅持,從兜裏掏出100元錢給他,叫爸爸好好過個年。臨走時,爸爸對我説:“志富,要記住,鄭老師比爸爸還親!鄭老師是咱家的大恩人!”爸爸説完就忍不住哭了,我第一次看見他哭,我的鼻子也酸酸的。大年三十,鄭老師的幾個孩子都回家來了。吃團年飯時,他們都爭着為我夾菜,搶着給我倒飲料。吃了飯,他們還一直陪我歡度除夕。第二天醒來,發現枕頭邊有兩個小紅包!我知道那是鄭老師和鄭媽媽給我這個小兒子的壓歲錢!我讀國小4年級的時候,鄭老師退休了。我想鄭老師退休後也許不會再管我了。今後我可怎麼辦?可是沒想到,鄭老師和從前一樣,仍然讓我住在他的家裏,每天用自行車送我上學,給我錢讓我在學校吃午飯,放學時又去接我回家。一天下午,下起了大雨,鄭老師來接我回家,只有一把雨傘,他盡往我這邊傾斜。那天的雨實在太大,到家時,我倆的衣服被淋得透濕,都感冒了。鄭老師年紀大,感冒得更嚴重。第二天早上,他起不了牀,只好催鄭媽媽帶我去看醫生。打了針、吃了藥,我的病漸漸好轉。病好了,該上學了。鄭老師還要堅持送我上學,鄭媽媽説:“我來送吧!”這一次上學,就成了兩個人送我。鄭媽媽牽着手送我,而鄭老師是靠在門邊用目光送我。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鄭老師那慈父般的温暖。12歲時,爸爸外出打工,至今沒有回來,爸爸媽媽都沒有了音訊。我要上國中了,鄭老師為我準備好被子、衣服和日常生活必需品,把我送到新學校。他又是為我交費用,又是幫我整理牀鋪,然後找到班主任説:“幫我管好這個孩子,有事儘管找我,我隨叫隨到!”隔三岔五,鄭老師總要到學校來看我。問我吃得怎麼樣,睡得怎麼樣,和同學的關係好不好,學習跟不跟得上,每次還會為我留下零花錢。而我遇到了什麼困難,生活中有什麼煩惱,我都願意找鄭老師説説,在我心裏,早已把他當作了父親。有一天放學回家,鄭老師和鄭媽媽都不在家。鄰居説,他們為籌建校外輔導站都到街上買書去了。我想,我也長大了,該自己照顧自己了,這兒應該留給更需要幫助的小朋友們。我匆匆收拾了行李,回到了我自己的家。剛剛收拾好牀鋪,鄭老師和鄭媽媽就騎着自行車趕來了。鄭老師一進屋就生氣地問:“你怎麼不打一聲招呼就走了?還把行李都帶回來了,是嫌我們對你不好嗎?快跟我們回家!”我愣了很久,才開口説:“鄭老師,鄭媽媽,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想再給你們添麻煩,我應該學會獨立生活!”鄭老師和鄭媽媽見我執意不肯回去,最後只好給了我100多塊錢,並再三叮囑我,晚上要關緊門窗,注意安全,遇到困難馬上去找他們。第二天一大早,我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了,開門一看,原來是鄭老師和鄭媽媽。他們關切地問我昨晚過得怎麼樣,睡得好不好,再次要求我跟他們回去。我安慰他們説:“你們都看見了,我真的沒事,我會照顧好自己的!你們放心吧!”打那以後,鄭老師和鄭媽媽經常來看我,有時還一定要看我把飯做好了才放心地離開。我雖然生活在自己家裏,雖然家裏只有我一個人,但我總覺得家裏還有兩雙眼睛在關注着我,有兩個人在陪伴着我,我生活得並不孤獨。我有親生父母,卻像一個孤兒。是鄭老師給了我一個温暖的家,我有了比父母還親的人!從初小到高小,從國小到國中,鄭老師不知為我傾注了多少心血!今年我已經15歲了,是鄭老師讓我讀書,教我做一個好學生;是鄭老師讓我嚐到愛的滋味!有句話藏在我的心裏整整8年了,我在夢中喊過無數次,在心底喊過無數次。今天,我要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叫鄭老師一聲:--爸爸!謝謝大家!◇鄭老師是我人生的引路人阮建平各位領導、同志們、同學們:我叫阮建平,是湖北宜昌當陽市的一個普通農民。我是鄭琦老師的學生。在我國小到國中9年學生生活中,鄭老師只教過我3年國小。然而在以後的日子裏,鄭老師始終關愛着我,指導和幫助着我。可以説,鄭老師就是我人生的引路人。1996年,我因1分之差會考落榜,當時腦子裏一片空白:今後去做什麼好呢?去復讀,精神壓力大,沒有把握;外出打工,一無門路,二無技術。我感到無路可走,十分苦悶,整天把自己關在屋裏睡大覺。我落榜的事不知怎麼傳到鄭老師那裏。一天下午,鄭老師來到我家,望着他慈父般的眼神,我鼻子一酸,眼淚流了下來。鄭老師給我擦掉眼淚,動情地説:“別這樣,誰説會考落榜了就沒有希望?人,只要有志向,就可以走出一條路來!”鄭老師苦口婆心地開導,使我從苦悶中抬起頭來。臨別時,他指着我屋後那片山坡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屋後這麼好一片山地,怎麼不開發出來種果樹呢?”説到我屋後那40多畝山地,荊棘叢生,茅草遍地,黑森森的一片,雞和狗都從不往裏鑽,開發它,還不把人累個半死?鄭老師見我有畏難情緒,又説:“愚公移山的故事你聽過吧?你一個小青年,年輕體壯的,怕什麼?把這片山地承包下來,一年開發一點,兩三年,你屋後就變成花果山了。”送別了鄭老師,我連夜把砍刀磨得鋒快。第二天一大早,我就上了山。沒想到鄭老師也趕來了,他説:“今天星期六,沒事,我來陪你。”砍了幾分地,手上就打滿了血泡。第二天,渾身疼得像散了架,我真不想幹了。沒想到,這一天清早,鄭老師又騎着自行車趕來了。看着已經50多歲的鄭老師,我什麼話都不好説。兩畝五分山地終於開發出來了。可栽什麼果樹呢?正在我犯難的時候,鄭老師告訴我,鳳凰山果樹綜合開發基地栽培的金水柑是有名的優良品種,他約我去看看。我用摩托車馱上鄭老師,正要出門,鄭老師説:“不忙,把水帶上。”我説:“到路上去買,一瓶礦泉水才兩塊錢。”鄭老師説:“把錢省着,兩塊錢可以多買好幾棵樹苗。”我又是感動又是慚愧,鄭老師是讓我把每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啊!經過實地考察,栽金水柑的事定下來了。可是怎樣栽培,我心裏一點底也沒有。就在這時,鄭老師給我送來了《農村百事通》、《果農之友》幾本雜誌,説是特地為我訂的,我給他錢,他硬是不要,説等到以後吃我的果子。打那以後,我就請鄭老師代訂有關雜誌。有一次,他冒着大雨,推着自行車,把雜誌送到我家。我一看,除了用塑料袋緊緊包裹的雜誌沒打濕外,他衣裳濕透,渾身是泥。我雙手接過雜誌,心裏熱乎乎的,激動得説不出話來。我照着書上的知識去實踐。有些技術,比如果樹的剪枝、拉條,書上寫了,但面對滿樹枝條,我卻不知從何下手。又是鄭老師到市裏給我請來一個農藝師作示範,手把手地教。2014年金秋,我栽培的金水柑掛果了,當年就收了500多公斤,心裏非常高興。這些果實,都浸透了鄭老師的心血啊!於是,我摘了些金水柑給鄭老師送去。鄭老師拿起一個果子,左看看右瞧瞧,掰開來嚐了兩瓣,笑眯眯地説:“行啊你!可你還不能停步,要擴大規模,要把附近的農户都帶動起來。”真沒想到他考慮得這麼深遠,他是要我更上一層樓啊!那天,他留我吃飯,與我進行了一次長談。他要我用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説:“我為入黨已追求了16年!咱師生倆就一起努力吧!”從鄭老師家裏回來,我想了很多很多。他自己不是黨員,卻動員他的學生和他一道向黨組織靠攏,這,使我非常感動。是啊!作為一個新時期的農村青年,就應該充滿理想,大有作為。後來,鄭老師特地給我送來《黨章》和幾本相關讀物,讓我學習,還和我交流學習體會,使我進一步提高了對黨的認識,堅定了入黨的信念。不久,我鄭重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打那以後,我積極努力,按照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沒有辜負鄭老師的期望,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把屋後40多畝荒山,全部開發成果園,栽上了金水柑、關公李、胡柚、壽桃,還建了6畝多苗圃,培育桃、李、杏、梨優良果苗10萬多株。昔日的荒山坡,真的成了花果山。我每年收入都在5萬元以上,我家已經建起一幢200多平方米的樓房,全家生活富足美滿。我富了,但我不能滿足一家富,應該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在我的帶動下,全村農民已開發出1000多畝果園。我家果園還成了鎮技術站的教學示範基地。我為果農傳授技術、提供信息、聯繫銷售,一分錢的報酬都不要,我幫扶的農民,不少已經富起來了,僅果樹收入一項,平均每户就增加1萬元以上!2014年7月1日,面對莊嚴的黨旗,我含着眼淚,舉起了右手,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那一年,我還不滿22歲!在我的家鄉,男青年結婚難的問題比較突出。就説我自己,曾先後談過幾個女朋友,後來都沒有成功。2014年春天,鄭老師知道了這個情況,又找上門來,為我介紹了一個叫朱靈芝的姑娘。靈芝是鄭老師那個村的,我倆的情況他知根知底,由他親自當紅娘,我倆的事一説即合。舉行婚禮的頭一天,鄭老師上門幫助張羅,大紅“喜”字往哪裏貼,鮮花該怎樣擺,點點滴滴,他都安排得十分周到。第二天,新娘接進門,在酒席上,我同新娘子恭恭敬敬地給鄭老師敬酒,不知怎地,我的眼眶濕潤了,我想到了很多很多。鄭老師與我非親非故,我落榜回村,今後的路怎麼走,他完全可以不管,然而,正是在這個關頭,他不僅給我指明方向,還親手把我扶上馬,一路相伴;當我在種植業上有了可喜的開端,是他及時地從思想上開導我,啟迪我,給我提出了新的奮鬥目標,使我成長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在我的婚姻大事上,又是他親自當紅娘,使我擁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我明白,鄭老師所做的一切,不僅是對學生的今天負責,更是對學生的未來負責。鄭老師是要讓我成為有用之材,是要我帶動更多的農村青年成為有用之材。是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有文化、有知識的青年是大有作為的。我還年輕,人生的路還很長。我要像鄭老師那樣,做一個充滿愛心、自強不息的人,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謝謝大家!◇一生為了孩子夏 雨各位領導、同志們、同學們:我叫夏雨,是湖北宜昌的一名記者。因為職業的關係,我有機會走近鄭琦老師,走近一顆純潔而又高尚的心靈。今年65歲的鄭老師,有47個年頭是在和孩子們打交道。因為孩子,他選擇了偏僻的鄉村國小;因為孩子,他受過莫大的委屈;因為孩子,他兩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同樣是因為孩子,他退休後在自己家裏辦起了青少年活動中心。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撐着他一路走來義無反顧?究竟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年過花甲仍不肯停步?帶着這些問題,在明媚的春天,我來到了鄭老師家的那個小院。這是個普通的農家小院,三間瓦房,裏面放着簡單的傢俱,乾淨整潔。這又是個與眾不同的小院:“桐樹埡青少年活動中心”等7塊匾牌掛在門前,院內樹木鬱鬱葱葱,花草爭奇鬥豔,蹺蹺板上、鞦韆架下、乒乓球枱前、風琴旁,總有孩子們躍動的身影。後面是圖書室,近5000冊圖書和滿架的報刊雜誌擺放在房子的四周,桌上幾本藍色的活頁夾引起了我的好奇,打開一本,原來是100多篇稚嫩的讀書心得,有的紙張已經發黃。我隨手翻開壩陵國小五(一)班周雨寫的《讀〈科學幻想〉有感》、壩陵國小五(二)班盧倫寫的《讀〈外國童話故事世界〉有感》,有滋有味地朗讀了起來,鄭老師笑着説:這都是孩子們交來的,在我這兒借書就一個要求,還書的時候交篇讀書心得。我又翻看了一本借書登記簿,只見井崗國小魏玉文《中國童話》、桐樹埡村於雙《少年人生》等借書登記記載得清清楚楚,我仔細地數了數,僅這本借書登記簿就記有129人,借書157本!我沒想到,在鄭老師這個小小的圖書室裏借書的孩子竟有這麼多;我更沒想到的是鄭老師這種獨特的借書方法:借書不收費,還書交心得。我體會到了鄭老師引導孩子學會讀書的良苦用心。在抽屜裏,我找到了鄭老師辦青少年活動中心的一些零散資料,有的記在備課本上,有的記在作業本上,有的就是用白紙裝訂而成的。資料中記載着鄭老師的一些活動:組織孩子們開展書法、音樂舞蹈、手工、文明禮儀等興趣小組,帶領孩子們訪問抗暴英雄餘成,請退休老幹部對同學們進行革命理想教育,請交警上道路交通法規課,組織學生參觀當陽電視塔、當陽火車站,遊臨沮公園……鄭老師關愛未成年人、教育孩子們的一幕幕,就像電影畫面一樣在我的眼前回放。在鄭老師家的左廂房裏,我看到了一個正在埋頭寫字的孩子。他叫魏明,今年15歲。他不是鄭老師的孫子,而是這個家裏的特殊成員。他媽媽告訴我,兒子讀了4年書,連基本數字都數不過來,筆也拿不好,只好讓他輟學。大家都對魏明失去了信心,鄭老師卻把這個智力發育比較遲緩的孩子接到了自己家裏。魏明跟鄭老師只住了一年,就完全變了個樣!他不僅可以從1數到1000,能做20以內的加減法,還認識了1000多個漢字,能讀帶拼音的兒童讀物。魏明學會了掃地、做飯、洗衣、種菜,大人不在家的時候,還能招待客人。我不知道,鄭老師在魏明身上花費了多少心血,但我知道,光學寫2,就用掉了一個練習本,光學掃地,就弄壞了20多把掃帚。那天,在魏明自己收拾得整整齊齊的房間裏,他一改平時的遲鈍和怯懦,給我朗讀了他最喜歡的故事《醜小鴨》。我問他,為什麼喜歡?他回答:“因為鄭老師説,我也能夠變成白天鵝!”我心裏一震,變成白天鵝?希望的力量是多麼神奇啊!翻開魏明寫的比許多正常孩子還要工整的一摞作業本,我想,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有的人也許可以伸出援助之手,給他一些幫助,但又有多少人能像鄭老師這樣,讓他一年四季住在自己家中,滴水穿石般地呵護他、教育他、改變他呢?如果説,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那麼,鄭老師對魏明的愛,又是怎樣一種愛的境界呢?從鄉親們那裏,我聽到了太多鄭老師的故事。2014年,鄭老師家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剛剛建成,雨禾是最早在這裏獲得快樂的一個孩子。2014年的一天,細心的鄭老師發現最近沒聽到雨禾的笑聲了,不會出什麼事兒吧?他蹬起自行車找到了雨禾家。小雨禾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呀?父母離婚後外出打工,誰都不管孩子。家散了,田荒了,14歲的雨禾吃喝都成問題,今天這裏蹭一頓飯,明天那裏混一夜,涉世不深的他受人唆使偷電線,進了派出所。之後,誰家都不願再收留這個孩子了,雨禾成了一個流浪兒。看到眼前的雨禾,鄭老師心裏一酸:“孩子,走,到我家去!”蓬頭垢面的雨禾吃飽了,抬頭髮現鄭老師正慈祥地看着他。受夠了白眼和冷漠的小雨禾,突然被一種巨大的温暖所包圍,回想起漂泊流浪的日子,看着眼前的鄭老師,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哇”地一聲哭了出來。鄭老師不僅將雨禾接到家中,還鼓勵他自食其力。後來,雨禾找到一份工作,鄭老師還經常去看望他,鼓勵他走正道,硬是把他從犯罪邊緣拉了回來。瓦家河是井崗村20多個孩子上學的必經之路。因為沒有橋,孩子們只能踩着石頭過河。每次下大雨,河水瘋漲,鄭老師就赤着腳、挽着褲腿等在河邊,來一個學生他就背一個,直到把最後一個學生背過河。這一背就是3年!村幹部感動了,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張希珍動情地説:“我們就是不吃不喝,也要修座橋!”村民感動了,他們紛紛捐款捐物,踴躍參加修橋勞動。橋修好了,大家都叫它“尊師愛生橋”。調皮貪玩的孩子曉剛在鄭老師的小院裏找回了學習的樂趣;不懂法的少年李峯替老闆買賣黑市炸藥,是鄭老師讓他重走正路;汪海、汪洋兩兄弟與父親不和,鬧上法庭要斷絕父子關係,是鄭老師苦口婆心地勸説,使全家人第一次過了個和和美美的春節。聽説記者來了,樸實、真誠的老鄉們爭先恐後地向我們講述鄭老師的好。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有這麼多動人的故事,他的足跡從學校延伸到小院,從小院延伸到社會;他的關愛不僅傾注在孩子的學校時光,而且延伸到孩子的一輩子!這是怎樣一種深厚的情懷,這是怎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想,這每一個故事都凝聚着他家人堅定的支持,也飽含着他家人付出的心血。鄭老師的女兒鄭華雲一邊幫母親料理家務,一邊給我講了一些往事:打她記事起,他們家就像個學生驛站,父親經常帶學生回家吃住。她和兩個哥哥都知道,要想聞到肉香味兒,必定要等到有學生來。母親一個人種着10來畝地,還要管三個孩子。1985年的農忙季節,母親累倒了,父親趕回家,母親靠在牀上抱怨農活如何如何累,孩子們如何如何不聽話。碰巧,14歲的鄭華雲站在旁邊,就多説了幾句她的不是。父親生氣了,大聲責備華雲:“哪有姑娘不幫媽媽做事的!”華雲從來沒看見父親發這麼大的脾氣。晚上,她滿懷委屈地睡着了,第二天一早,她被屋外的聲音吵醒了。原來父親竟揚了一夜的谷!父親走到華雲跟前,摸着女兒的頭,聲音沙啞地説:“華雲啊,爸爸對不起你們,都怪我忙,顧不上家裏,你可要懂事呀,多幫幫你媽媽!”説完就騎上自行車匆匆去了學校。華雲含着眼淚靠在門邊,默默地望着父親遠去的背影。這時,母親走過來,歎了口氣:“在你爸爸心裏,工作和學生永遠第一,我們母子幾個第二,他自己--排在最後。”説到這裏,華雲的眼淚掉了下來。我想,那一刻,她已經理解了父親。2014年,鄭老師退休前,三個兒女早就做好了打算,等鄭老師退休了,就把兩老都接到城裏享享福。那天兒女們專程回家,大兒子興致勃勃地説他在近郊看中了一套房子,只要一萬多塊錢,不僅離兄妹三個近,而且將來還可以升值。大家都很興奮。唯獨鄭老師不吱聲。最後,他艱難地開口,説他想賣掉現在的房子,在離幾所學校都很近的地方買一處農舍,搞一個青少年活動中心,讓孩子們放學了多個玩的地方。停了停,他又小聲説,這處農舍也要一萬多塊錢,家裏沒什麼積蓄,賣了房子錢也不夠,還希望幾個子女借點錢給他。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都不説話,好好的一場家庭會不歡而散。過了幾天,母親找到城裏,反過來勸兒女們:“你爸爸這幾天完全垮了!就依了他吧,你爸這個人,一輩子就牽掛着鄉里的孩子,要是退了休見不到他們,我怕他受不了。”説到這裏,她眼圈一紅,竟説不下去了。兒女們終於深深體會到:原來,父親是用整個生命在愛那些孩子呀!這以後,鄭老師容光煥發,開始了新的創業。兩個60歲的老人起早貪黑,一鋤頭一鋤頭地挖,一鍬一鍬地鏟,一車一車地推,硬是搬走了100多方土石,在一個亂石崗上平整出近800平方米的活動場地!為把他家後房騰出一間作校外輔導站活動室,老兩口整整搬了一天!子女們被他的激情深深感染,學過木匠的大兒子牽電線打傢俱,二兒子買來了石桌石凳,焊好了蹺蹺板,女兒則幫母親料理家務。桐樹埡青少年活動中心終於建好了!這個佈置精巧、飽含愛心的孩子樂園,是鄭老師全家送給孩子們的一件禮物!這個活動中心凝聚着鄭老師的愛心與責任,它不僅像磁石一樣強烈地吸引着十里八鄉的孩子,成為孩子們的“精神樂園”,它也感動激勵着一方百姓,成為鄉村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這裏是鄭老師退休以後繼續揮灑熱情的舞台,這裏延伸着他對教育事業的追求,這裏延伸着他的人生夢想!追尋鄭老師的腳步,我走過鮮花盛開的小院,走過書聲朗朗的校園,走過滿目葱蘢的水牛山,走過波光粼粼的瓦家河,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平凡、瑣碎的小事,幾乎人人都可以做到。可是,鄭老師的不同凡響之處就在於,他把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小事,堅持做了47年,做成了許多人都難以做到的大事。鄭老師,您真的是一生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生!我們向您致敬!謝謝大家!

第二篇:鄭琦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報告(文字實錄)

◇為了太陽底下最美好的事業s0100

鄭琦

各位領導、同志們、同學們:

我叫鄭琦,是湖北宜昌當陽市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今年65歲。1958年7月,我從當陽師範畢業,到當陽最偏僻的陳院鄉王家?國小教書,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曾經在6所鄉村國小工作過。從參加工作起,我一直從事語文和音樂教學,併兼任少先隊輔導員。退休後,我還擔任着5所學校的志願輔導員。

從當教師的那天起,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個職業,工作的時間越長,愛得越深。小時候,我的母親就教導我,做人要有仁愛之心,做事要踏實執著,要看到美好,要同情弱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她老人家也是一名國小教師,特別疼愛孩子。在學生面前,她既是嚴師,又是慈母。在我十多歲的時候,我姐姐也做了老師。她跟母親一樣,深受學生愛戴。母親和姐姐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我從小就感受到做教師的光榮和神聖,我一直嚮往,長大後也要像她們一樣做一個好老師。

在我47年的教育生涯中,有過心酸,有過困惑,有過艱辛,也有過坎坷,但我收穫最多的還是做一名教師的快樂,我感到最滿足的是做一名教師的成就感。

在我的學生中有一個叫於建明的同學,是學校有名的“小調皮”,老師和家長提到他就直搖頭,他自己也破罐子破摔。看到他這樣,我心裏很不是滋味。我有一個信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未盡責的老師。我找到小建明的父母,説:“讓他跟我住吧1有同事勸我:“你這不是自討苦吃嗎?這孩子哪還教得好1我暗下決心:“就是一塊石頭,我也要把它焐熱1

我把於建明接過來,細心地照料他的生活,晚上耐心地幫他補習功課,家訪時也把他帶着,跟他聊天、講故事。開始,他並不理解,有一天晚上,趁我開會時偷偷跑了。我趕了10多里路,硬是把他從竹林裏拽了回來。在坑坑窪窪的路上,我摔倒了好幾次,弄了一身的泥巴。於建明終於被感動了。慢慢地,他改掉了貪玩、打架的壞毛病,學習成績逐漸上升,還成了學校的“優秀少先隊員”。

這件事讓周圍的人知道了我教“調皮”學生有愛心,還有些辦法,於是,家長們常把管不了的孩子送到我這兒來。我也很樂意,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讓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後來,我只要聽説哪個孩子比較調皮、哪個孩子沒人管、哪個孩子上學太遠,我都要把他們接到我這兒來。時間長了,我這裏總有一羣孩子圍在身邊,有的住一兩個星期,有的一住幾年。孩子們成了我生活中的小夥伴。和他們在一起,我也保持了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從事教師職業:辛勞之後有歡樂,付出之後是幸福。

我覺得,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社會的發展也需要每一個建設者都成為有文化的人。在農村,有些家長因為家裏困難,或者認為孩子讀了書也沒什麼用,使有的孩子沒能受完義務教育就輟學了。我覺得,作為教師,有責任讓這些孩子回到學校。這麼多年來,只要聽説誰家的孩子輟了學,不管是不是我教的,也不管路有多遠,我都要上門做工作。曾經有個學生在新學期開學時沒來報到,下午一放學,我步行了幾十裏山路,找到她家。可她的家長一見到我就説,家裏沒錢再供孩子上學了,孩子也不願意讀書了。我費盡口舌,反覆勸説,直到第二天天快亮的時候,他們終於有了轉變。後來,他們把孩子送回了學校。我幾乎每學期都要勸十來個孩子重返學校,並積極向學校反映,為困難學生減免學費。讓我欣慰的是,我勸回來的孩子基本上沒有再失學。

我所教的孩子有的上了大學,但更多的是回到農村,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我對他們給予了更多的關愛和幫助,我希望每一個孩子不管在什麼地方、在什麼崗位工作,都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想:做一名教師,就應該全身心地播灑愛的雨露,就應該讓每一片綠葉都充分享受陽光!

1963年,雷鋒的事蹟報道以後,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我和雷鋒是同齡人,他的事蹟很平凡,也很偉大,我想,他能做到的,我通過努力也能做到。我專門買來筆記本,抄雷鋒日記,寫學習心得。我把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珍藏起來,還將雷鋒的照片貼在自己的房間裏。從那以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就一直激勵着我。

作為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我不可能像前線的英雄戰士那樣接受血與火的洗禮,也不能像著名的科學家那樣做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我可以為教好孩子付出一顆愛心,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作出我的奉獻。

每當我看到學生胸前的紅領巾時,我心裏總會湧現出一種神聖的感覺,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肩負的是祖國的希望。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紅領巾事業中,組建了“紅領巾義務投遞站”,創辦了“校外少年之家”,設立了“井崗國小紅領巾事業基金”。1984年,因為我在紅領巾事業中做出了一點成績,被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的光榮稱號,並出席了全國首屆少代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叮囑我們:“紅領巾事業是太陽底下最美好的事業”。那次北京之行,讓我更加堅定了把終生獻給紅領巾事業的決心。

就在那一年,我莊重地寫下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是黨的教育讓我成長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所從事的紅領巾事業也是黨的事業,所以,我要做黨的人。從那以後,我就一直按照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追求。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想起我在入黨申請書上寫下的誓言。這一直是支撐我前進的強大動力。在黨的83週歲生日的那一天,我終於站在鮮紅的黨旗下宣誓,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這一刻,我激動得熱淚盈眶,我幾十年的夙願終於實現了,我終於可以自豪地説,我在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身份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

2014年,我退休前夕了,三個兒女都要我和老伴到城裏

去祝一想到我就要離開心愛的講台和可愛的孩子們,我就有一種説不出的留戀和失落。我就這樣離開嗎?我真的捨不得。於是,我萌發了一個念頭,能不能在學校附近買間房子,建個可以讓學生看書、活動的場所,讓那些放學後沒人管的孩子們多個好去處。於是,我把自己原來的房子賣了,找兒女們湊了些錢,在學校附近買了一處農舍,教育局很支持,把這個活動場所命名為“井崗國小校外輔導站”,後來發展成現在的“桐樹埡青少年活動中心”。

2014年春天,我聽説我們村14歲的柳月和繼母關係不好,離家出走,輟了學,我和她爸爸跑到城裏,找了一處又一處,最後在一家餐館找到了她,我把她帶到自己家,讓老伴為她梳洗,縫製新衣服,慢慢開導她;我又找到她的繼母,耐心勸導,母女關係漸漸緩和了,柳月終於開口叫了媽媽。現在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

我記不清究竟幫助過多少個孩子,有人幫我算了一下,近5年來,我關愛、幫助的未成年人有260多人,到活動中心參加活動的學生有1萬5千多人次。我想,這些數字並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我能為教育多做點事,能給孩子多一點愛,這一直是我的心願。

現在,我的門口已經掛了7塊牌子,有“青少年活動中心”、“關愛幫扶青少年工作站”、“文化科技中心户”等等。我想,這每一塊牌子都飽含着組織的重託、孩子們的期望,也是我的一份責任。我雖然退休了,但並不寂寞。因為有了這個活動中心,我仍然和孩子們在一起;因為有了這些孩子,我過得充實而快樂;因為有了這些充實而快樂的工作,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和滿足。這個活動中心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就是這個活動中心。在這裏,我繼續做着關愛未成年人的工作,延伸着我的教師夢!

我真誠地感謝黨的教育和培養,感謝所有關心過我、幫助過我、支持過我的領導、同事和父老鄉親,感謝我的家人,我特別要感謝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我將永遠銘記胡錦濤同志語重心長的囑託,為太陽底下最美好的事業奮鬥一輩子!

謝謝大家!

◇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楊靜

各位領導、同志們、同學們:

我叫楊靜,是湖北宜昌當陽市的一名國小教師。十年前,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同時也選擇了音樂教師這個崗位。我最喜歡唱的歌就是那首《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每當唱起這首歌,我總是特別投入,特別動情。因為我30年的人生歷程,就是一個《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真實故事。

我的童年時期是在井崗國小這個難忘的地方度過的。八十年代初期的井崗國小,設備簡陋,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也沒有音樂教材,只有一台破舊的腳踏風琴。每當上音樂課時,我們就把這台皮帶上打了補丁的風琴抬到教室裏,一羣大大小小的孩子圍着鄭老師,聽他教唱《讓我們蕩起雙槳》、《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那些經典的少兒歌曲。有一次,鄭老師向我招招手,讓我單獨唱一遍。我有些緊張,他卻已經彈起過門,對我點點頭,微笑着,期待着。頓時一股暖流瀰漫了全身,彷彿有一種神奇的力量牽引着,我放開嗓門大聲地唱了起來。等我唱完,我聽到了小夥伴們熱烈的掌聲,也看到了鄭老師那雙異常興奮的眼睛。

從此,鄭老師把音樂的種子悄悄地種在了我的心底,把我帶入了奇妙的音樂世界。在他的輔導下,我進步非常快,而且對音樂越來越着迷。

有一天,他騎着自行車來到我家,建議媽媽給我買一台電子琴。媽媽不知道電子琴是什麼,有點不情願。鄭老師耐心解釋説:“楊靜這孩子有音樂天賦,樂感特別強。不僅歌唱得好,彈風琴還一學就會。孩子是塊學音樂的料,要好好培養1媽媽還是不放心地問:“農村孩子學音樂有用嗎?”鄭老師有些激動了:“農村孩子怎麼了!只要是塊料,我們這些做老師、做家長的就不能耽誤了她1媽媽想了一會兒,説:“音樂和電子琴我們都不懂,但我就信你鄭老師。只要你説行,我就是砸鍋賣鐵也支持1

不久,媽媽真的託人給我買了一台電子琴,淡綠色的,好漂亮啊!我十分珍惜,像着了魔似的愛上了它。瘋狂地練了一段時間後,我的確進步不小,但過了不久,不知怎麼又停滯不前。這時,鄭老師又及時地出現了。他興奮地對我説:“暑假期間,育溪鎮上要舉辦一個電子琴培訓班,是城裏來的專業老師上課,你想不想去?”我連忙點了點頭,説:想去!可媽媽會同意嗎?我又有些擔心。鄭老師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胸有成竹地説:“只要你願意學,其餘的事情我來辦,我去跟你媽媽做工作。”於是我坐上鄭老師的自行車回了家。這一次他只是説:“鄉里的孩子能到城裏享受同等的教育,進步自然就會更快。”媽媽也看到我學琴後像變了個人似的,所以十分支持,可是一想到育溪鎮離我家30里路,每天接送很不方便,當時又有些猶豫。鄭老師似乎早就想好了解決辦法,他説:“到育溪鎮我家要近一半的路,就讓孩子到我家住,我來接送1

就這樣,我帶着心愛的電子琴住進了鄭老師家。整整一個半月的時間,早上,他騎着自行車送我到鎮上學琴;晚上,再騎10多裏山路把我接回來。培訓班的同學都一直以為他就是我爸爸。一天下午,我正在上課,一場暴雨傾盆而下,直到放學時還下個不停。眼看空蕩蕩的教室裏只剩下我一個人了,我非常着急,眼巴巴地等着鄭老師。天快黑了,可他還沒來,我急得快哭了。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教室門口,我高興極了,不顧一切撲了過去。眼前的情景讓我驚呆了:鄭老師全身濕透,一身泥水。原來,他剛出門就摔了一跤,車也摔壞了,他是推着車步行了10多裏泥濘的山路來的啊!鄭老師一邊給我穿上雨衣,把我抱上自行車,一邊説:“等急了吧?走,回家去1那天,我坐在自行車後座上,看着鄭老師躬着身子吃力地推着車,不知怎麼,我的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就在那年,我這樣一個農村孩子,卻在一片驚歎聲中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了培訓班的考試。此後的幾年暑假,鄭老師又給我報了舞蹈班和聲樂班,我依然住在他家。

後來,我也成了一名老師,一個閒談的

爸爸説:“這孩子就交給我吧!讓他跟我去讀書1就這樣,我坐上了鄭老師的自行車來到他家。一進門,鄭老師就對鄭媽媽説:“快,倒盆熱水來,我給這個孩子洗個澡1這是我第一次讓一個的陌生人給我洗澡。好熱的水!好香的肥皂!好軟的毛巾!好大的一雙手!從此,我有了全新的童年生活。

我終於上學了,可有些同學老是欺負我。一次,我正在操場上玩,幾個同學圍攏來,笑我是沒孃的野孩子。有的朝我身上扔石子,有的上來推推搡搡。我氣極了,和他們打了起來。他們一擁而上,把我~在地。晚上回到家,鄭老師看到我臉上的傷痕,問明瞭事由,把我摟在懷裏,心疼地説:“你周志富不是野孩子!我就是你的親人,你就是我的孩子1我心裏一熱,緊緊抱着鄭老師哭了起來。後來,鄭老師耐心地教育了那些同學,從那以後,他們不僅沒有再欺負我,還主動和我玩,使我真正感受到了新集體的温暖。

有一次同學過生日邀請我去玩,那歡樂的情景讓我好羨慕好羨慕,我想,我怎麼沒生日啊?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迷迷糊糊地從夢中醒來,感到手裏沉甸甸的,睜眼一看:喲!是一把花花綠綠的糖果!我知道這糖一定是鄭老師給的。趕忙穿上衣服,開門出去問鄭老師。正在收拾房間的鄭老師一見我,就丟下手中的活兒,把我抱起來,深情地説:“志富,祝你生日快樂1生日?我的生日!見餐桌上早已擺好了蛋糕,我高興得蹦起來!洗過臉,鄭老師抱着我坐下,鄭媽媽把一塊蛋糕遞到我手裏,笑眯眯地説:“志富,你又長大一歲了1吃完了蛋糕,鄭老師和鄭媽媽把我帶到街上,為我買衣服、買鞋子。鄭老師把一套海軍藍的衣服穿在我身上,叫我轉着身子讓他看,説:“就拿這套,威風,長大了當個解放軍1在回家的路上,我穿着新衣服,挺起胸,可神氣啦!很多人好奇地問:“鄭老師,這是你的兒子?”鄭老師和鄭媽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起笑了。鄭媽媽説:“對!是我們的小兒子1他們像我的親生父母一樣,一人牽着我的一隻手,我感到好幸福!

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要過年了。鄭老師和鄭媽媽為我買了新衣服和節日禮物。臘月二十八那一天,鄭老師帶着我回自己家。我既想回家看爸爸,又捨不得離開鄭老師和鄭媽媽,心裏很矛盾。可鄭老師只顧騎自行車,好像根本不知道我的心事。回到家,爸爸連忙迎出來,抱歉地説:“哎呀,鄭老師,真不好意思,我正準備去接志富的。”鄭老師笑着説:“你弄錯了,我和志富是來接你去一塊兒過年的1一聽説是接爸爸去過年,我高興極了,一下子從車子上跳下來,跑到爸爸跟前説:“爸,快跟我們走吧1爸爸不好意思地説:“鄭老師,志富給你添了那麼多麻煩,我還去你家過年,人家會怎麼説呀?”鄭老師想了想,就沒有再堅持,從兜裏掏出100元錢給他,叫爸爸好好過個年。臨走時,爸爸對我説:“志富,要記住,鄭老師比爸爸還親!鄭老師是咱家的大恩人1爸爸説完就忍不住哭了,我第一次看見他哭,我的鼻子也酸酸的。大年三十,鄭老師的幾個孩子都回家來了。吃團年飯時,他們都爭着為我夾菜,搶着給我倒飲料。吃了飯,他們還一直陪我歡度除夕。第二天醒來,發現枕頭邊有兩個小紅包!我知道那是鄭老師和鄭媽媽給我這個小兒子的壓歲錢!

我讀國小4年級的時候,鄭老師退休了。我想鄭老師退休後也許不會再管我了。今後我可怎麼辦?可是沒想到,鄭老師和從前一樣,仍然讓我住在他的家裏,每天用自行車送我上學,給我錢讓我在學校吃午飯,放學時又去接我回家。

一天下午,下起了大雨,鄭老師來接我回家,只有一把雨傘,他盡往我這邊傾斜。那天的雨實在太大,到家時,我倆的衣服被淋得透濕,都感冒了。鄭老師年紀大,感冒得更嚴重。第二天早上,他起不了牀,只好催鄭媽媽帶我去看醫生。打了針、吃了藥,我的病漸漸好轉。病好了,該上學了。鄭老師還要堅持送我上學,鄭媽媽説:“我來送吧1這一次上學,就成了兩個人送我。鄭媽媽牽着手送我,而鄭老師是靠在門邊用目光送我。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鄭老師那慈父般的温暖。

12歲時,爸爸外出打工,至今沒有回來,爸爸媽媽都沒有了音訊。我要上國中了,鄭老師為我準備好被子、衣服和日常生活必需品,把我送到新學校。他又是為我交費用,又是幫我整理牀鋪,然後找到班主任説:“幫我管好這個孩子,有事儘管找我,我隨叫隨到1

隔三岔五,鄭老師總要到學校來看我。問我吃得怎麼樣,睡得怎麼樣,和同學的關係好不好,學習跟不跟得上,每次還會為我留下零花錢。而我遇到了什麼困難,生活中有什麼煩惱,我都願意找鄭老師説説,在我心裏,早已把他當作了父親。

有一天放學回家,鄭老師和鄭媽媽都不在家。鄰居説,他們為籌建校外輔導站都到街上買書去了。我想,我也長大了,該自己照顧自己了,這兒應該留給更需要幫助的小朋友們。我匆匆收拾了行李,回到了我自己的家。剛剛收拾好牀鋪,鄭老師和鄭媽媽就騎着自行車趕來了。鄭老師一進屋就生氣地問:“你怎麼不打一聲招呼就走了?還把行李都帶回來了,是嫌我們對你不好嗎?快跟我們回家1我愣了很久,才開口説:“鄭老師,鄭媽媽,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想再給你們添麻煩,我應該學會獨立生活1鄭老師和鄭媽媽見我執意不肯回去,最後只好給了我100多塊錢,並再三叮囑我,晚上要關緊門窗,注意安全,遇到困難馬上去找他們。

第二天一大早,我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了,開門一看,原來是鄭老師和鄭媽媽。他們關切地問我昨晚過得怎麼樣,睡得好不好,再次要求我跟他們回去。我安慰他們説:“你們都看見了,我真的沒事,我會照顧好自己的!你們放心吧1

打那以後,鄭老師和鄭媽媽經常來看我,有時還一定要看我把飯做好了才放心地離開。我雖然生活在自己家裏,雖然家裏只有我一個人,但我總覺得家裏還有兩雙眼睛在關注着我,有兩個人在陪伴着我,我生活得並不孤獨。

我有親生父母,卻像一個孤兒。是鄭老師給了我一個温暖的家,我有了比父母還親的人!從初小到高小,從國小到國中,鄭老師不知為我傾注了多少心血!今年我已經15歲

了,是鄭老師讓我讀書,教我做一個好學生;是鄭老師讓我嚐到愛的滋味!

有句話藏在我的心裏整整8年了,我在夢中喊過無數次,在心底喊過無數次。今天,我要當着這麼多人的面叫鄭老師一聲:

--爸爸!

謝謝大家!

◇鄭老師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阮建平

各位領導、同志們、同學們:

我叫阮建平,是湖北宜昌當陽市的一個普通農民。

我是鄭琦老師的學生。在我國小到國中9年學生生活中,鄭老師只教過我3年國小。然而在以後的日子裏,鄭老師始終關愛着我,指導和幫助着我。可以説,鄭老師就是我人生的引路人。

1996年,我因1分之差會考落榜,當時腦子裏一片空白:今後去做什麼好呢?去復讀,精神壓力大,沒有把握;外出打工,一無門路,二無技術。我感到無路可走,十分苦悶,整天把自己關在屋裏睡大覺。

我落榜的事不知怎麼傳到鄭老師那裏。一天下午,鄭老師來到我家,望着他慈父般的眼神,我鼻子一酸,眼淚流了下來。

鄭老師給我擦掉眼淚,動情地説:“別這樣,誰説會考落榜了就沒有希望?人,只要有志向,就可以走出一條路來1

鄭老師苦口婆心地開導,使我從苦悶中抬起頭來。臨別時,他指着我屋後那片山坡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屋後這麼好一片山地,怎麼不開發出來種果樹呢?”

説到我屋後那40多畝山地,荊棘叢生,茅草遍地,黑森森的一片,雞和狗都從不往裏鑽,開發它,還不把人累個半死?鄭老師見我有畏難情緒,又説:“愚公移山的故事你聽過吧?你一個小青年,年輕體壯的,怕什麼?把這片山地承包下來,一年開發一點,兩三年,你屋後就變成花果山了。”

送別了鄭老師,我連夜把砍刀磨得鋒快。第二天一大早,我就上了山。沒想到鄭老師也趕來了,他説:“今天星期六,沒事,我來陪你。”

砍了幾分地,手上就打滿了血泡。第二天,渾身疼得像散了架,我真不想幹了。沒想到,這一天清早,鄭老師又騎着自行車趕來了。看着已經50多歲的鄭老師,我什麼話都不好説。

兩畝五分山地終於開發出來了。可栽什麼果樹呢?

正在我犯難的時候,鄭老師告訴我,鳳凰山果樹綜合開發基地栽培的金水柑是有名的優良品種,他約我去看看。我用摩托車馱上鄭老師,正要出門,鄭老師説:“不忙,把水帶上。”我説:“到路上去買,一瓶礦泉水才兩塊錢。”鄭老師説:“把錢省着,兩塊錢可以多買好幾棵樹苗。”我又是感動又是慚愧,鄭老師是讓我把每分錢都用在刀刃上啊!

經過實地考察,栽金水柑的事定下來了。可是怎樣栽培,我心裏一點底也沒有。就在這時,鄭老師給我送來了《農村百事通》、《果農之友》幾本雜誌,説是特地為我訂的,我給他錢,他硬是不要,説等到以後吃我的果子。打那以後,我就請鄭老師代訂有關雜誌。有一次,他冒着大雨,推着自行車,把雜誌送到我家。我一看,除了用塑料袋緊緊包裹的雜誌沒打濕外,他衣裳濕透,渾身是泥。我雙手接過雜誌,心裏熱乎乎的,激動得説不出話來。

我照着書上的知識去實踐。有些技術,比如果樹的剪枝、拉條,書上寫了,但面對滿樹枝條,我卻不知從何下手。又是鄭老師到市裏給我請來一個農藝師作示範,手把手地教。

2014年金秋,我栽培的金水柑掛果了,當年就收了500多公斤,心裏非常高興。這些果實,都浸透了鄭老師的心血啊!於是,我摘了些金水柑給鄭老師送去。鄭老師拿起一個果子,左看看右瞧瞧,掰開來嚐了兩瓣,笑眯眯地説:“行啊你!可你還不能停步,要擴大規模,要把附近的農户都帶動起來。”

真沒想到他考慮得這麼深遠,他是要我更上一層樓啊!

那天,他留我吃飯,與我進行了一次長談。他要我用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爭取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説:“我為入黨已追求了16年!咱師生倆就一起努力吧1

從鄭老師家裏回來,我想了很多很多。他自己不是黨員,卻動員他的學生和他一道向黨組織靠攏,這,使我非常感動。是啊!作為一個新時期的農村青年,就應該充滿理想,大有作為。

後來,鄭老師特地給我送來《黨章》和幾本相關讀物,讓我學習,還和我交流學習體會,使我進一步提高了對黨的認識,堅定了入黨的信念。不久,我鄭重地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打那以後,我積極努力,按照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我沒有辜負鄭老師的期望,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把屋後40多畝荒山,全部開發成果園,栽上了金水柑、關公李、胡柚、壽桃,還建了6畝多苗圃,培育桃、李、杏、梨優良果苗10萬多株。昔日的荒山坡,真的成了花果山。我每年收入都在5萬元以上,我家已經建起一幢200多平方米的樓房,全家生活富足美滿。

我富了,但我不能滿足一家富,應該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在我的帶動下,全村農民已開發出1000多畝果園。我家果園還成了鎮技術站的教學示範基地。我為果農傳授技術、提供信息、聯繫銷售,一分錢的報酬都不要,我幫扶的農民,不少已經富起來了,僅果樹收入一項,平均每户就增加1萬元以上!

~年7月1日,面對莊嚴的黨旗,我含着眼淚,舉起了右手,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那一年,我還不滿22歲!

在我的家鄉,男青年結婚難的問題比較突出。就説我自己,曾先後談過幾個女朋友,後來都沒有成功。~年春天,鄭老師知道了這個情況,又找上門來,為我介紹了一個叫朱靈芝的姑娘。靈芝是鄭老師那個村的,我倆的情況他知根知底,由他親自當紅娘,我倆的事一説即合。

舉行婚禮的頭一天,鄭老師上門幫助張羅,大紅“喜”字往哪裏貼,

鮮花該怎樣擺,點點滴滴,他都安排得十分周到。第二天,新娘接進門,在酒席上,我同新娘子恭恭敬敬地給鄭老師敬酒,不知怎地,我的眼眶濕潤了,我想到了很多很多。

鄭老師與我非親非故,我落榜回村,今後的路怎麼走,他完全可以不管,然而,正是在這個關頭,他不僅給我指明方向,還親手把我扶上馬,一路相伴;當我在種植業上有了可喜的開端,是他及時地從思想上開導我,啟迪我,給我提出了新的奮鬥目標,使我成長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在我的婚姻大事上,又是他親自當紅娘,使我擁有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

我明白,鄭老師所做的一切,不僅是對學生的今天負責,更是對學生的未來負責。鄭老師是要讓我成為有用之材,是要我帶動更多的農村青年成為有用之材。是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農業現代化,有文化、有知識的青年是大有作為的。

我還年輕,人生的路還很長。我要像鄭老師那樣,做一個充滿愛心、自強不息的人,把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一生為了孩子

夏雨

各位領導、同志們、同學們:

我叫夏雨,是湖北宜昌的一名記者。因為職業的關係,我有機會走近鄭琦老師,走近一顆純潔而又高尚的心靈。

今年65歲的鄭老師,有47個年頭是在和孩子們打交道。因為孩子,他選擇了偏僻的鄉村國小;因為孩子,他受過莫大的委屈;因為孩子,他兩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同樣是因為孩子,他退休後在自己家裏辦起了青少年活動中心。究竟是什麼力量支撐着他一路走來義無反顧?究竟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年過花甲仍不肯停步?

帶着這些問題,在明媚的春天,我來到了鄭老師家的那個小院。

這是個普通的農家小院,三間瓦房,裏面放着簡單的傢俱,乾淨整潔。這又是個與眾不同的小院:“桐樹埡青少年活動中心”等7塊匾牌掛在門前,院內樹木鬱鬱葱葱,花草爭奇鬥豔,蹺蹺板上、鞦韆架下、乒乓球枱前、風琴旁,總有孩子們躍動的身影。後面是圖書室,近5000冊圖書和滿架的報刊雜誌擺放在房子的四周,桌上幾本藍色的活頁夾引起了我的好奇,打開一本,原來是100多篇稚嫩的讀書心得,有的紙張已經發黃。我隨手翻開壩陵國小五(一)班周雨寫的《讀〈科學幻想〉有感》、壩陵國小五(二)班盧倫寫的《讀〈外國童話故事世界〉有感》,有滋有味地朗讀了起來,鄭老師笑着説:這都是孩子們交來的,在我這兒借書就一個要求,還書的時候交篇讀書心得。我又翻看了一本借書登記簿,只見井崗國小魏玉文《中國童話》、桐樹埡村於雙《少年人生》等借書登記記載得清清楚楚,我仔細地數了數,僅這本借書登記簿就記有129人,借書157本!

我沒想到,在鄭老師這個小小的圖書室裏借書的孩子竟有這麼多;我更沒想到的是鄭老師這種獨特的借書方法:借書不收費,還書交心得。我體會到了鄭老師引導孩子學會讀書的良苦用心。

在抽屜裏,我找到了鄭老師辦青少年活動中心的一些零散資料,有的記在備課本上,有的記在作業本上,有的就是用白紙裝訂而成的。資料中記載着鄭老師的一些活動:組織孩子們開展書法、音樂舞蹈、手工、文明禮儀等興趣小組,帶領孩子們訪問抗暴英雄餘成,請退休老幹部對同學們進行革命理想教育,請交警上道路交通法規課,組織學生參觀當陽電視塔、當陽火車站,遊臨沮公園……鄭老師關愛未成年人、教育孩子們的一幕幕,就像電影畫面一樣在我的眼前回放。

在鄭老師家的左廂房裏,我看到了一個正在埋頭寫字的孩子。他叫魏明,今年15歲。他不是鄭老師的孫子,而是這個家裏的特殊成員。他媽媽告訴我,兒子讀了4年書,連基本數字都數不過來,筆也拿不好,只好讓他輟學。大家都對魏明失去了信心,鄭老師卻把這個智力發育比較遲緩的孩子接到了自己家裏。

魏明跟鄭老師只住了一年,就完全變了個樣!他不僅可以從1數到1000,能做20以內的加減法,還認識了1000多個漢字,能讀帶拼音的兒童讀物。魏明學會了掃地、做飯、洗衣、種菜,大人不在家的時候,還能招待客人。我不知道,鄭老師在魏明身上花費了多少心血,但我知道,光學寫2,就用掉了一個練習本,光學掃地,就弄壞了20多把掃帚。

那天,在魏明自己收拾得整整齊齊的房間裏,他一改平時的遲鈍和怯懦,給我朗讀了他最喜歡的故事《醜小鴨》。我問他,為什麼喜歡?他回答:“因為鄭老師説,我也能夠變成白天鵝1我心裏一震,變成白天鵝?希望的力量是多麼神奇啊!

翻開魏明寫的比許多正常孩子還要工整的一摞作業本,我想,面對這樣一個孩子,有的人也許可以伸出援助之手,給他一些幫助,但又有多少人能像鄭老師這樣,讓他一年四季住在自己家中,滴水穿石般地呵護他、教育他、改變他呢?如果説,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那麼,鄭老師對魏明的愛,又是怎樣一種愛的境界呢?

從鄉親們那裏,我聽到了太多鄭老師的故事。2014年,鄭老師家的青少年活動中心剛剛建成,雨禾是最早在這裏獲得快樂的一個孩子。2014年的一天,細心的鄭老師發現最近沒聽到雨禾的笑聲了,不會出什麼事兒吧?他蹬起自行車找到了雨禾家。小雨禾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呀?父母離婚後外出打工,誰都不管孩子。家散了,田荒了,14歲的雨禾吃喝都成問題,今天這裏蹭一頓飯,明天那裏混一夜,涉世不深的他受人唆使偷電線,進了派出所。之後,誰家都不願再收留這個孩子了,雨禾成了一個流浪兒。

看到眼前的雨禾,鄭老師心裏一酸:“孩子,走,到我家去1蓬頭垢面的雨禾吃飽了,抬頭髮現鄭老師正慈祥地看着他。受夠了白眼和冷漠的小雨禾,突然被一種巨大的温暖所包圍,回想起漂泊流浪的日子,看着眼前的鄭老師,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哇”地一聲哭了出來。鄭老師不僅將雨禾接到家中,還鼓勵他自食其力。後來,

雨禾找到一份工作,鄭老師還經常去看望他,鼓勵他走正道,硬是把他從犯罪邊緣拉了回來。

瓦家河是井崗村20多個孩子上學的必經之路。因為沒有橋,孩子們只能踩着石頭過河。每次下大雨,河水瘋漲,鄭老師就赤着腳、挽着褲腿等在河邊,來一個學生他就背一個,直到把最後一個學生背過河。這一背就是3年!村幹部感動了,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張希珍動情地説:“我們就是不吃不喝,也要修座橋1村民感動了,他們紛紛捐款捐物,踴躍參加修橋勞動。橋修好了,大家都叫它“尊師愛生橋”。

調皮貪玩的孩子曉剛在鄭老師的小院裏找回了學習的樂趣;不懂法的少年李峯替老闆買賣黑市炸藥,是鄭老師讓他重走正路;汪海、汪洋兩兄弟與父親不和,鬧上法庭要斷絕父子關係,是鄭老師苦口婆心地勸説,使全家人第一次過了個和和美美的春節。

聽説記者來了,樸實、真誠的老鄉們爭先恐後地向我們講述鄭老師的好。一個普普通通的鄉村教師,有這麼多動人的故事,他的足跡從學校延伸到小院,從小院延伸到社會;他的關愛不僅傾注在孩子的學校時光,而且延伸到孩子的一輩子!這是怎樣一種深厚的情懷,這是怎樣一份沉甸甸的責任!

我想,這每一個故事都凝聚着他家人堅定的支持,也飽含着他家人付出的心血。鄭老師的女兒鄭華雲一邊幫母親料理家務,一邊給我講了一些往事:

打她記事起,他們家就像個學生驛站,父親經常帶學生回家吃祝她和兩個哥哥都知道,要想聞到肉香味兒,必定要等到有學生來。母親一個人種着10來畝地,還要管三個孩子。1985年的農忙季節,母親累倒了,父親趕回家,母親靠在牀上抱怨農活如何如何累,孩子們如何如何不聽話。碰巧,14歲的鄭華雲站在旁邊,就多説了幾句她的不是。父親生氣了,大聲責備華雲:“哪有姑娘不幫媽媽做事的1華雲從來沒看見父親發這麼大的脾氣。晚上,她滿懷委屈地睡着了,第二天一早,她被屋外的聲音吵醒了。原來父親竟揚了一夜的谷!父親走到華雲跟前,摸着女兒的頭,聲音沙啞地説:“華雲啊,爸爸對不起你們,都怪我忙,顧不上家裏,你可要懂事呀,多幫幫你媽媽1説完就騎上自行車匆匆去了學校。華雲含着眼淚靠在門邊,默默地望着父親遠去的背影。這時,母親走過來,歎了口氣:“在你爸爸心裏,工作和學生永遠第一,我們母子幾個第二,他自己--排在最後。”説到這裏,華雲的眼淚掉了下來。我想,那一刻,她已經理解了父親。

2014年,鄭老師退休前,三個兒女早就做好了打算,等鄭老師退休了,就把兩老都接到城裏享享福。那天兒女們專程回家,大兒子興致勃勃地説他在近郊看中了一套房子,只要一萬多塊錢,不僅離兄妹三個近,而且將來還可以升值。大家都很興奮。

唯獨鄭老師不吱聲。最後,他艱難地開口,説他想賣掉現在的房子,在離幾所學校都很近的地方買一處農舍,搞一個青少年活動中心,讓孩子們放學了多個玩的地方。停了停,他又小聲説,這處農舍也要一萬多塊錢,家裏沒什麼積蓄,賣了房子錢也不夠,還希望幾個子女借點錢給他。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都不説話,好好的一場家庭會不歡而散。

過了幾天,母親找到城裏,反過來勸兒女們:“你爸爸這幾天完全垮了!就依了他吧,你爸這個人,一輩子就牽掛着鄉里的孩子,要是退了休見不到他們,我怕他受不了。”説到這裏,她眼圈一紅,竟説不下去了。兒女們終於深深體會到:原來,父親是用整個生命在愛那些孩子呀!

這以後,鄭老師容光煥發,開始了新的創業。兩個60歲的老人起早貪黑,一鋤頭一鋤頭地挖,一鍬一鍬地鏟,一車一車地推,硬是搬走了100多方土石,在一個亂石崗上平整出近800平方米的活動場地!為把他家後房騰出一間作校外輔導站活動室,老兩口整整搬了一天!子女們被他的激情深深感染,學過木匠的大兒子牽電線打傢俱,二兒子買來了石桌石凳,焊好了蹺蹺板,女兒則幫母親料理家務。桐樹埡青少年活動中心終於建好了!這個佈置精巧、飽含愛心的孩子樂園,是鄭老師全家送給孩子們的一件禮物!

這個活動中心凝聚着鄭老師的愛心與責任,它不僅像磁石一樣強烈地吸引着十里八鄉的孩子,成為孩子們的“精神樂園”,它也感動激勵着一方百姓,成為鄉村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這裏是鄭老師退休以後繼續揮灑熱情的舞台,這裏延伸着他對教育事業的追求,這裏延伸着他的人生夢想!

追尋鄭老師的腳步,我走過鮮花盛開的小院,走過書聲朗朗的校園,走過滿目葱蘢的水牛山,走過波光粼粼的瓦家河,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平凡、瑣碎的小事,幾乎人人都可以做到。可是,鄭老師的不同凡響之處就在於,他把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小事,堅持做了47年,做成了許多人都難以做到的大事。

鄭老師,您真的是一生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生!我們向您致敬!

謝謝大家!

第三篇:鄭琦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報告(文字實錄)

◇為了太陽底下最美好的事業鄭 琦各位領導、同志們、同學們:我叫鄭琦,是湖北宜昌當陽市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今年65歲。1958年7月,我從當陽師範畢業,到當陽最偏僻的陳院鄉王家?國小教書,成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曾經在6所鄉村國小工作過。從參加工作起,我一直從事語文和音樂教學,併兼任少先隊輔導員。退休後,我還擔任着5所學校的志願輔導員。從當教師的那天起,我就深深地愛上了這個職業,工作的時間越長,愛得越深。小時候,我的母親就教導我,做人要有仁愛之心,做事要踏實執著,要看到美好,要同情弱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她老人家也是一名國小教師,特別疼愛孩子。在學生面前,她既是嚴師,又是慈母。在我十多歲的時候,我姐姐也做了老師。她跟母親一樣,深受學生愛戴。母親和姐姐潛移默化的影響,使我從小就感受到做教師的光榮和神聖,我一直嚮往,長大後也要像她們一樣做一個好老師。在我47年的教育生涯中,有過心酸,有過困惑,有過艱辛,也有過坎坷,但我收穫最多的還是做一名教師的快樂,我感到最滿足的是做一名教師的成就感。在我的學生中有一個叫於建明的同學,是學校有名的“小調皮”,老師和家長提到他就直搖頭,他自己也破罐子破摔。看到他這樣,我心裏很不是滋味。我有一個信念: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未盡責的老師。我找到小建明的父母,説:“讓他跟我住吧!”有同事勸我:“你這不是自討苦吃嗎?這孩子哪還教得好!”我暗下決心:“就是一塊石頭,我也要把它焐熱!”我把於建明接過來,細心地照料他的生活,晚上耐心地幫他補習功課,家訪時也把他帶着,跟他聊天、講故事。開始,他並不理解,有一天晚上,趁我開會時偷偷跑了。我趕了10多里路,硬是把他從竹林裏拽了回來。在坑坑窪窪的路上,我摔倒了好幾次,弄了一身的泥巴。於建明終於被感動了。慢慢地,他改掉了貪玩、打架的壞毛病,學習成績逐漸上升,還成了學校的“優秀少先隊員”。這件事讓周圍的人知道了我教“調皮”學生有愛心,還有些辦法,於是,家長們常把管不了的孩子送到我這兒來。我也很樂意,孩子們的每一點進步都讓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後來,我只要聽説哪個孩子比較調皮、哪個孩子沒人管、哪個孩子上學太遠,我都要把他們接到我這兒來。時間長了,我這裏總有一羣孩子圍在身邊,有的住一兩個星期,有的一住幾年。孩子們成了我生活中的小夥伴。和他們在一起,我也保持了一顆不泯的童心,他們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從事教師職業:辛勞之後有歡樂,付出之後是幸福。我覺得,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社會的發展也需要每一個建設者都成為有文化的人。在農村,有些家長因為家裏困難,或者認為孩子讀了書也沒什麼用,使有的孩子沒能受完義務教育就輟學了。我覺得,作為教師,有責任讓這些孩子回到學校。這麼多年來,只要聽説誰家的孩子輟了學,不管是不是我教的,也不管路有多遠,我都要上門做工作。曾經有個學生在新學期開學時沒來報到,下午一放學,我步行了幾十裏山路,找到她家。可她的家長一見到我就説,家裏沒錢再供孩子上學了,孩子也不願意讀書了。我費盡口舌,反覆勸説,直到第二天天快亮的時候,他們終於有了轉變。後來,他們把孩子送回了學校。我幾乎每學期都要勸十來個孩子重返學校,並積極向學校反映,為困難學生減免學費。讓我欣慰的是,我勸回來的孩子基本上沒有再失學。我所教的孩子有的上了大學,但更多的是回到農村,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我對他們給予了更多的關愛和幫助,我希望每一個孩子不管在什麼地方、在什麼崗位工作,都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想:做一名教師,就應該全身心地播灑愛的雨露,就應該讓每一片綠葉都充分享受陽光!1963年,雷鋒的事蹟報道以後,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我和雷鋒是同齡人,他的事蹟很平凡,也很偉大,我想,他能做到的,我通過努力也能做到。我專門買來筆記本,抄雷鋒日記,寫學習心得。我把毛主席“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珍藏起來,還將雷鋒的照片貼在自己的房間裏。從那以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就一直激勵着我。作為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我不可能像前線的英雄戰士那樣接受血與火的洗禮,也不能像著名的科學家那樣做出驚天動地的業績,但我可以為教好孩子付出一顆愛心,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作出我的奉獻。每當我看到學生胸前的紅領巾時,我心裏總會湧現出一種神聖的感覺,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肩負的是祖國的希望。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紅領巾事業中,組建了“紅領巾義務投遞站”,創辦了“校外少年之家”,設立了“井崗國小紅領巾事業基金”。1984年,因為我在紅領巾事業中做出了一點成績,被共青團中央、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的光榮稱號,並出席了全國首屆少代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時任團中央書記的胡錦濤同志叮囑我們:“紅領巾事業是太陽底下最美好的事業”。那次北京之行,讓我更加堅定了把終生獻給紅領巾事業的決心。就在那一年,我莊重地寫下了第一份入黨申請書。是黨的教育讓我成長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所從事的紅領巾事業也是黨的事業,所以,我要做黨的人。從那以後,我就一直按照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不斷追求。每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想起我在入黨申請書上寫下的誓言。這一直是支撐我前進的強大動力。在黨的83週歲生日的那一天,我終於站在鮮紅的黨旗下宣誓,成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這一刻,我激動得熱淚盈眶,我幾十年的夙願終於實現了,我終於可以自豪地説,我在以一個共產黨員的身份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2014年,我退休前夕了,三個兒女都要我和老伴到城裏去住。一想到我就要離開心愛的講台和可愛的孩子們,我就有一種説不出的留戀和失落。我就這樣離開嗎?我真的捨不得。於是,我萌發了一個念頭,能不能在學校附近買間房子,建個可以讓學生看書、活動的場所,讓那些放學後沒人管的孩子們多個好去處。於是,我把自己原來的房子賣了,找兒女們湊了些錢,在學校附近買了一處農舍,教育局很支持,把這個活動場所命名為“井崗國小校外輔導站”,後來發展成現在的“桐樹埡青少年活動中心”。2014年春天,我聽説我們村14歲的柳月和繼母關係不好,離家出走,輟了學,我和她爸爸跑到城裏,找了一處又一處,最後在一家餐館找到了她,我把她帶到自己家,讓老伴為她梳洗,縫製新衣服,慢慢開導她;我又找到她的繼母,耐心勸導,母女關係漸漸緩和了,柳月終於開口叫了媽媽。現在一家人過得和和美美。我記不清究竟幫助過多少個孩子,有人幫我算了一下,近5年來,我關愛、幫助的未成年人有260多人,到活動中心參加活動的學生有1萬5千多人次。我想,這些數字並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我能為教育多做點事,能給孩子多一點愛,這一直是我的心願。現在,我的門口已經掛了7塊牌子,有“青少年活動中心”、“關愛幫扶青少年工作站”、“文化科技中心户”等等。我想,這每一塊牌子都飽含着組織的重託、孩子們的期望,也是我的一份責任。我雖然退休了,但並不寂寞。因為有了這個活動中心,我仍然和孩子們在一起;因為有了這些孩子,我過得充實而快樂;因為有了這些充實而快樂的工作,我感到非常的幸福和滿足。這個活動中心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就是這個活動中心。在這裏,我繼續做着關愛未成年人的工作,延伸着我的教師夢!我真誠地感謝黨的教育和培養,感謝所有關心過我、幫助過我、支持過我的領導、同事和父老鄉親,感謝我的家人,我特別要感謝那些可愛的孩子們。我將永遠銘記胡錦濤同志語重心長的囑託,為太陽底下最美好的事業奮鬥一輩子!謝謝大家!◇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楊 靜各位領導、同志們、同學們:我叫楊靜,是湖北宜昌當陽市的一名國小教師。十年前,我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同時也選擇了音樂教師這個崗位。我最喜歡唱的歌就是那首《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每當唱起這首歌,我總是特別投入,特別動情。因為我30年的人生歷程,就是一個《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的真實故事。我的童年時期是在井崗國小這個難忘的地方度過的。八十年代初期的井崗國小,設備簡陋,沒有專門的音樂教室,也沒有音樂教材,只有一台破舊的腳踏風琴。每當上音樂課時,我們就把這台皮帶上打了補丁的風琴抬到教室裏,一羣大大小小的孩子圍着鄭老師,聽他教唱《讓我們蕩起雙槳》、《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那些經典的少兒歌曲。有一次,鄭老師向我招招手,讓我單獨唱一遍。我有些緊張,他卻已經彈起過門,對我點點頭,微笑着,期待着。頓時一股暖流瀰漫了全身,彷彿有一種神奇的力量牽引着,我放開嗓門大聲地唱了起來。等我唱完,我聽到了小夥伴們熱烈的掌聲,也看到了鄭老師那雙異常興奮的眼睛。從此,鄭老師把音樂的種子悄悄地種在了我的心底,把我帶入了奇妙的音樂世界。在他的輔導下,我進步非常快,而且對音樂越來越着迷。有一天,他騎着自行車來到我家,建議媽媽給我買一台電子琴。媽媽不知道電子琴是什麼,有點不情願。鄭老師耐心解釋説:“楊靜這孩子有音樂天賦,樂感特別強。不僅歌唱得好,彈風琴還一學就會。孩子是塊學音樂的料,要好好培養!”媽媽還是不放心地問:“農村孩子學音樂有用嗎?”鄭老師有些激動了:“農村孩子怎麼了!只要是塊料,我們這些做老師、做家長的就不能耽誤了她!”媽媽想了一會兒,説:“音樂和電子琴我們都不懂,但我就信你鄭老師。只要你説行,我就是砸鍋賣鐵也支持!”不久,媽媽真的託人給我買了一台電子琴,淡綠色的,好漂

亮啊!我十分珍惜,像着了魔似的愛上了它。瘋狂地練了一段時間後,我的確進步不小,但過了不久,不知怎麼又停滯不前。這時,鄭老師又及時地出現了。他興奮地對我説:“暑假期間,育溪鎮上要舉辦一個電子琴培訓班,是城裏來的專業老師上課,你想不想去?”我連忙點了點頭,説:想去!可媽媽會同意嗎?我又有些擔心。鄭老師看出了我的心思,他胸有成竹地説:“只要你願意學,其餘的事情我來辦,我去跟你媽媽做工作。”於是我坐上鄭老師的自行車回了家。這一次他只是説:“鄉里的孩子能到城裏享受同等的教育,進步自然就會更快。”媽媽也看到我學琴後像變了個人似的,所以十分支持,可是一想到育溪鎮離我家30里路,每天接送很不方便,當時又有些猶豫。鄭老師似乎早就想好了解決辦法,他説:“到育溪鎮我家要近一半的路,就讓孩子到我家住,我來接送!”就這樣,我帶着心愛的電子琴住進了鄭老師家。整整一個半月的時間,早上,他騎着自行車送我到鎮上學琴;晚上,再騎10多裏山路把我接回來。培訓班的同學都一直以為他就是我爸爸。一天下午,我正在上課,一場暴雨傾盆而下,直到放學時還下個不停。眼看空蕩蕩的教室裏只剩下我一個人了,我非常着急,眼巴巴地等着鄭老師。天快黑了,可他還沒來,我急得快哭了。就在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教室門口,我高興極了,不顧一切撲了過去。眼前的情景讓我驚呆了:鄭老師全身濕透,一身泥水。原來,他剛出門就摔了一跤,車也摔壞了,他是推着車步行了10多裏泥濘的山路來的啊!鄭老師一邊給我穿上雨衣,把我抱上自行車,一邊説:“等急了吧?走,回家去!”那天,我坐在自行車後座上,看着鄭老師躬着身子吃力地推着車,不知怎麼,我的眼淚一下子湧了出來。就在那年,我這樣一個農村孩子,卻在一片驚歎聲中以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了培訓班的考試。此後的幾年暑假,鄭老師又給我報了舞蹈班和聲樂班,我依然住在他家。後來,我也成了一名老師,一個閒談的機會,我向鄭老師問起了他當時的想法,他很平靜地説:“如果發現了一塊玉而不去雕琢它,我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因材施教,這是一個教師應盡的責任。”不僅如此,鄭老師還鼓勵我們拿出勇氣,放飛夢想。有一天,我們幾個孩子在他的宿舍裏看到了一本《輔導員》雜誌,封底是男孩子身穿海軍褲、女孩子身穿寬寬的荷葉邊裙子的圖片。鄭老師介紹説:“這是校服,雖然我們鄉下沒見過,但城裏的許多孩子都有。”我們羨慕地用手撫摸着美麗的圖片,覺得那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沒想到鄭老師卻説:“喜歡嗎?只要我們想辦法,也能穿上這樣漂亮的校服!”從此,我們開始了為實現夢想而奮鬥的歷程。鄭老師帶着我們開墾山上的荒地,種花生、點黃豆,師生一起勤工儉學。勞動非常辛苦,為手上的血泡我們沒少疼得流淚。豐收後,鄭老師高高興興地給我們量尺碼,寄出了匯款單,不久,在周圍農村國小還不知道校服是什麼的時候,我們井崗國小的孩子們卻已經穿上了從北京定做的新校服。穿上新校服,更增添了我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我永遠記得全校學生第一次穿上新校服的那年“六一”,那天的慶祝儀式舉行得格外莊嚴,清晨的陽光下,鄭老師像往常一樣戴着紅領巾高呼:“準備着,為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我們也站得筆直,用比平時更響亮的聲音回答:“時刻準備着!”儀式結束後,我才發現,我們都已流下了眼淚。這是什麼樣的眼淚呀,這是一羣農村孩子戰勝困難,實現夢想之後喜悦的眼淚!在我的記憶中,我們井崗國小的少先隊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我參加過鄭老師組織的夏令營,近的到過當陽玉泉寺、關陵廟,遠的遊覽過長江三峽、屈原故里。我們還到軍營裏體驗過集體生活,做過村裏的小小投遞員、紅領巾廣播室的播音員。有一次登山比賽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天早上5點鐘我們就起牀,分成幾個小組爬山。一人到達不算數,全組登上才算勝。比賽開始了,我們大孩子拉着小孩子走,拉不動了就背,背不動了再拉,水壺都交給幾個男孩子,全組艱難地行進。突然,前面出現了一根紅布條,上面還寫着字:“請到樹下看一看!”一個男孩子在樹下的草叢中,居然找到了一個文具盒。我們高興極了,疲勞一掃而光。此後每隔一段路,我們都會發現紅布條,要麼是學習用品,要麼是小玩具,有時也會是一句話:“累了吧?不要怕,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最後,我們組第一個將紅旗插上了山頂。現在回想起來,鄭老師安排得這麼精巧,該花了多少心思呀!我們從這些寓教於樂的活動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國小畢業後,我離開了井崗國小,也離開了鄭老師,但他教給我的這些知識,他的教師形象卻已經深深地紮根在我的腦海裏。國中畢業時,以我的成績完全可以讀重點高中,可我毫不猶豫地填報了當陽師範音樂專業--因為我想做一個像鄭老師那樣的老師!三年後,我畢業分配到河溶鎮前華國小,但在那兒我卻差點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這所學校建在墳場上,荒草比我的個頭還高,陰暗潮濕的宿舍裏時常有蜈蚣、蜘蛛、老鼠光顧。有一回,我曬在操場邊的棉被上竟然盤着一條一尺多長的毒蛇!當時我就嚇得尖叫起來。整整一個星期,我蜷在一張破藤椅

第四篇: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報告實錄1

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報告實錄

父親這棵樹

保山市施甸縣姚關鎮國小教師 楊惠蘭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我叫楊惠蘭,是楊善洲的二女兒。

小時候,我一想起爸爸,就感到很委屈。記得上國小時,有一天,老師教給我一首好聽的兒歌:“爸爸是一棵大樹,媽媽是一棵大樹。我們是快樂的小鳥,在兩棵大樹間飛來飛去。”回到家,我背誦給姐姐聽,揹着,揹着,我們姐妹倆就哭了。

為什麼哭呢?因為我們很少見到當時擔任保山地委副書記的爸爸。我是3歲多的時候才第一次見到爸爸,媽媽讓我叫“爸爸”,我卻害怕得直往媽媽身後躲。

那時候我們還小,不懂事,不光是為我們姐妹哭,也為我們的媽媽哭。爸爸長年在外,媽媽成了家裏的頂樑柱。家裏糧食不夠吃,她就上山找來野菜充飢;我和妹妹沒有錢上學,她就清晨上山摘野果,夜晚熬夜編糞箕、扎掃把,然後挑到街上去賣,一分一分地湊學費??後來,媽媽經常自豪地對我們三姐妹説:“你們三個,是我像鳥媽媽給小鳥度食一樣,一嘴一嘴度大的”。

慢慢長大了,有人對我説:“你爸是地委書記,靠着這棵大樹,你們一家有享不完的福”。其實我知道,爸爸這棵樹,根本靠不上。不但靠不上,他還經常“阻止”好心人對媽媽和我們姐妹的幫助。那時候,我感到的不僅僅是委屈,甚至有些怨恨他。

1970年,我媽媽生我妹妹,家裏缺糧,一家人靠野菜摻雜糧度日。有一天,鄉民政幹部經過我家,看到這種情況,就送來了30斤救濟大米和30斤糧票。後來爸爸知道了,責怪我媽説:“我是黨的幹部,我們不要佔公家的一點便宜,領導的家屬決不能搞特殊!這大米和糧票要攢了還給公家!”差不多過了半年,我媽媽硬是東拼西湊,才還清了這筆糧款。媽媽説:“他就是這樣一個人,公家歸公家,個人歸個人,我曉得他的性格,我可以少吃點,只是娃娃們餓着可憐啊??”

1975年的雨季,家裏的老屋一到下雨就漏得不行。我媽媽讓人捎信給爸爸,讓他湊點錢回家修整老屋。爸爸寄回了一封信和30元錢,他在信裏説:“我實在沒錢,這一點,身邊的工作人員可以作證。現將這30元錢寄回家,先買幾個盆盆罐罐,哪裏漏雨,就先接一下,實在不行就挪一下牀鋪,暫時躲避一下;眼下,比我們困難的羣眾還很多??”

更讓我們姐妹不能理解的是,爸爸擔任保山地委書記的時候,按當時的政策,媽媽和我們姐妹都可以 “農轉非”。爸爸身邊的工作人員填好申請表後,向他報 1

告,他卻把申請表要了過去,轉手把申請表鎖進了抽屜裏。一個地委書記,老伴和三個孩子竟然在老家當農民,説起來恐怕誰都不會相信,可我的爸爸就是這樣做的。

我沒能考上大學,想回施甸找點事情做。先是到茶廠做零工,後來又到國小代課。有一次,公安局招人,我去報考了,還特意給爸爸打了電話,請他打個招呼。可是錄取名單出來了卻沒有我。原來爸爸根本沒打招呼。當時我真是氣壞了。後來,我和妹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學校,畢業後有了固定的工作,可我的大姐,仍然還在農村務農。

1988年,爸爸退休,上了大亮山,帶領羣眾種樹。為了方便他進城給林場辦事,全家向熟人借了5萬多元錢,在施甸縣城附近蓋了一間新房。房子蓋起後,我媽媽和爸爸商量,讓他湊點錢幫助兒女們還賬。爸爸東找西搜,才拿出了9600元。後來,為了不拖累我們,爸爸硬是把剛剛蓋起還沒入住的新房給賣了。

也就是在爸爸退休上山種樹之後,他和一家人在一起的時候多了,我聽到老百姓對爸爸的感激和好評多了,這才漸漸理解了他。

爸爸去世後,在整理他的文稿時,我們讀到了多年來埋藏在他心裏的對家庭的歉疚:“我出來工作,家庭是很困難的,家有老母親、老伴兒,後來又有3個娃娃,就靠老伴兒在家養老供小,我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家庭??我對家庭欠債很多??我從地委書記的位置上退下來,回到大亮山種樹,除了想為家鄉的羣眾做點實事,就是想離家近一點,每個月都爭取回家看看。”

林場建設逐漸走上正軌之後,爸爸仍然住在山上,但是他每個月的25號,都要到保山,參加老幹部支部的組織生活。回山的時候,除了順道給林場辦一些事情,總是會回家住上一兩天,第二個月的1號再上山。和爸爸相處時間多了,我漸漸走進了爸爸的內心世界。我這才知道,他擔任地委領導的時候,工資並不低,但他用錢很‘散’,哪家沒有糧食他出錢買,哪個生產隊缺種子他出錢墊上??他把‘大家’當成了‘自家’,怎麼可能有錢呢?關於當年不讓媽媽和我們姐妹“農轉非”的事情,在爸爸晚年,我曾經問過他。他説:“當時,在我們地委機關,大多數局長、科長的家屬都在農村,我這個‘班長’的家屬怎麼能夠先轉呢?”

爸爸其實是個很重感情的人,無論是對羣眾,還是對自己的家人。

我讀八年級的時候,爸爸把我接到保山讀書。在保山,每個月爸爸給我買好飯菜票,還給我6塊錢的零花錢。有時候,他還會帶我去看場電影。有一次,我發現自己的枕頭下多了一把梳子,後來才得知是爸爸給我放的,細心的父親知道女兒已經到了愛美的年齡。還有一次,學校收假,爸爸特意回施甸老家來接我,因為擔心趕不上客車,爸爸帶着我早上四、五點鐘就起來走小路。半路上,我聽到狼叫聲,非常害怕,他就緊緊拉着我的手,讓我不要害怕。我結婚時,爸爸沒有給我買過什麼,後來我有了孩子,爸爸來看我,發現一家人的衣服亂七八糟地塞在一個大紙箱裏,就給了我100塊錢,讓我去做個衣櫃。

1990年春節過後不久,爸爸回家看望奶奶和媽媽,準備返回林場的時候,奶奶和媽媽起身送他,爸爸忽然注意到奶奶走路搖搖晃晃,他趕緊放下行裝,扶奶奶坐下,馬上去找醫生。晚上,爸爸在奶奶的屋內搭了一張小牀,整夜守在奶奶身邊,陪奶奶説話,給奶奶端藥遞水。9天后,奶奶安詳地離開人世,享年89歲。

在爸爸的內心深處,他覺得這一輩子,歉疚最多的,就是媽媽。1996年我媽媽因膽結石住院16天,2014年因肺氣腫住院13天,兩次住院,爸爸都從大亮山趕下來,一直守在媽媽身邊。他每天都會早早地買好早點帶給媽媽,守到夜裏很晚才回去,每次吃飯,他都要親自端到媽媽的牀前。然而他生病了,卻不要媽媽去看他,陪他。就在爸爸最後一次生病住院時,媽媽到醫院去看望他。爸爸一看見媽媽就説:“你怎麼來了?你暈車,以後別來了,我不會有事的。”媽媽説:“我來看你一眼,你好了就回去。”媽媽在醫院守了爸爸三天,這三天,不管如何疼痛,爸爸都強忍着不出聲,那是因為他不想讓媽媽擔心。

意識到自己的日子不多了,爸爸在狀態稍好的時候,反覆向我們交代:“我這輩子最對不起的人是你們的母親。市裏獎給我20萬,我捐了10萬給保山一中,6萬給了林場,專門留了4萬元給你們的母親,你們要好好用,讓你們的母親安享晚年,她這一輩子不容易。”彌留之際,他掙扎着叮囑我們,要把一部分骨灰埋葬在老家的後山上,將來陪伴媽媽。

爸爸去世後,大姐找出了珍藏多年的爸爸買給她的白襯衫;我一遍遍撫摸着搬了幾次家都捨不得扔掉的,爸爸給我100塊錢做的那個衣櫃;妹妹想起粗心的爸爸竟然會不止一次地給她買衞生用品??我們知道,爸爸是很關心我們的,只是他太忙了,忙得顧不上太多地照顧我們。

對懷念父親的人民羣眾來説,爸爸走了;對媽媽和我們姐妹來説,爸爸終於可以回家了,永遠地回家了。如今,只要我想到爸爸,浮現在眼前的,就是矗立在他埋骨之地的那棵參天大樹。爸爸就是那棵大樹,他雖然沒有彎下腰,把媽媽和我們姐妹護衞在懷抱裏,但是他張開雙臂,為老百姓遮風擋雨了一輩子。

第五篇:六合區大學生村官“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報告心得

心靈的堅守 使命的呼喚

——六合區大學生村幹部“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報告心得

雄州街道·錢倉村·周強

2014年5月20日,這是讓我一輩子都將銘記於心的一天。經過緊張地夜以繼日的籌備,15點整,南京市六合區大學生村幹部“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蹟報告團”在區政府報告廳作了第一場報告——全區大學生村幹部專場。首次報告效果斐然,全場包括區委常委、組織部李部長在內的為數不少的聽眾都被楊善洲同志的先進事蹟所感動,更對報告團成員感人至深的真情所觸動,含淚欲下,感慨萬千。報告團成員雖然之前都已演練百遍卻還是忍不住在現場又潸然落淚。我作為七名報告團成員的一分子,且愧領了報告團小隊長一職,從報告團成立至今,感觸頗豐,感慨良多,感悟深刻。

一路走來,體膚雖苦心卻甜。報告團是5月12日成立的, 8天的時間裏我們完成了素材蒐集、通稿成文以及大量的多媒體影音製作等工作,報告通稿前後共修改7次,並通過集體會面、qq多人語音等方式組織模擬試講20餘次,報告籌備期間所有的團員由於要保證不影響正常工作而必須每天挑燈夜戰,我自己則由於要負責視頻製作和形式創新等工作而經常到凌晨才能休息。截止6月8日,我們已經走遍了包括區機關工委、區政府辦公室、老幹部局、龍池街道以及錢倉村等11個部門、街鎮和行政村,報告受眾逾1500餘人。工作強度是空前的,工作任務是艱鉅的,而我們的心,卻是甜美的。首先,我們因能受任傳播這樣一種共產黨人的精神視頻而欣慰,楊善洲老書

第 1 頁 共 4 頁

記堅守了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我們有義務更有責任將這種精神品質傳達給更多的人;其次,我們因更深入的認識了楊善洲老書記的偉岸胸襟而榮耀,這之前,我們對楊老書記的事蹟只是略知一二,停留在淺層次的瞭解上,通過報告團的籌備和報告,我們更加深入的認識了這個人,更認識了他那種剛正不阿的為人處世之道、大智若愚的為官情懷和舍小家保大家的精神品質。最後,作為全區300餘名大學生村幹部中的一名,我更慶幸組織上能為我們提供這麼一個開闊的平台鍛鍊能力、涅槃昇華。

一路走來,感動漸深難自抑。11場報告會,每場都有不同的感悟,感悟的層次也隨着報告會的推進愈發深刻。在報告的過程中,我們總是感同身受,用自己的切身感受抒發自身情感以求達到更進一步和聽眾產生共鳴的效果,而每次做報告會的時候部分語言特別是楊老書記的講話總是能講出不一樣的感覺。報告的過程實際上也是我們自身零距離感悟這種品質的過程,而每次都因為感受的進一步深刻而難以自抑以至於在報告現場忘卻了排練時確定的講法和表情。讓我記憶深刻的是,龍池街道專場報告會後我走訪了龍池街道大學生村幹部宿舍,劉林村大學生村幹部張偉説道:“大學生村幹部專場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是聽事蹟,沒能透徹的領略到深層次精神境界,通過本次龍池街道專場報告會,我在重温楊老書記先進事蹟的同時,更多的則是提煉了他一心為公、大愛無疆的共產黨人精神境界。作為大學生村幹部,不説要做出楊善洲那樣的豐功偉業,但一定要做到腳踏實地、為民謀利”。這番話讓我再次頓悟,要把這份虔誠的感動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一路走來,備受鼓舞窮追憶。不是因為我們為報告團付出了多麼艱辛的努力,也不是因為我們的報告多麼的飽含激情,只因為我們頌揚並傳播着楊善洲精神,將這個堅守承諾一輩子掏心扒肺為老百姓謀幸福的造林地委書記的故事一個又一個的呈現在所有人面前。我村祝書記直接告訴我:“小周,最近村裏的事情你不要操心,專心把報告團的事情做好,就是給村裏做的最大貢獻”;雄州街道也表示全力支持我的宣講工作,街道盡量不給我安排其他工作,連街道統一組織的“七·一”紅歌大合唱比賽也特許可以我獨立練習,全力支持做好報告會;還有區委組織部的各位領導,對我們也更是關懷備至,李部長連續跟我們坐在一起召開2次座談會,劉部長則在我們整個籌備過程和後期創新工作中抽出大量時間全程指導,還有組織科的趙雯主任,我們親稱為“趙姐”,因為不管我們走到哪,她都會全程陪伴,會前給我們安排日程、聯繫會務車、調試設備,會後告知我們每人的不足之處以便下次報告中及時更正,當晚回辦公室後還要補回她因外出報告會損失的工作時間加班到很晚才拖着疲憊的身軀駕車近一個多小時回到南京市區。此外,組織部擔心長期報告嗓子受不了還特意為我們每人都準備了金嗓子給護喉。領導關懷暖人心,創先爭優信心增。我知道這一切都源於一個人、一種精神,飲水思源,這段時間不論到哪裏,總是會和身邊的人談起楊善洲,眼前總是浮現出照片上他那堅定而又慈祥的容顏。“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他有這樣的心界和坦蕩,也正是他這畢生的追求,成為後世萬人敬仰的追憶。

一路走來,感悟英雄自奮蹄。隨着報告會的逐步推進,我不禁想對楊老書記説:“您作為地委書記,下田插秧、親手用大糞水牛糞拌複合肥料,一輩子沒一件像樣的衣裳連開會都被賓館服務員誤認為農民而拒之門外……我知道,您有一顆堅強的心,偉大的心,博愛的心,滇西糧倉是您贏得的,保山一中多少孩子的未來是您給予的,隴間地頭每年的豐收也與您脱不了干係,大亮山無盡的物質和精神財富也是您一點一點壘起來的”。我有幸身臨其境的感受了這樣精神品質,作為一名大學生村幹部。一是珍惜 “大學生村幹部是中央的選調生”的至高榮譽,謹記“知人者智,自知者強”的人生格言,做到既要尊重選擇,更要堅持選擇。二是轉變觀念,提升素養。首先要立大志,做小事。大家都進中南海,誰來建設新農村?古語既雲:不及跬步,無以至千里。我們選擇信仰、樹立信仰,認識到民之事、無小事,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抓住機遇接地氣、凝人氣、養底氣;其次要比學趕超,見賢思齊。要學習英雄、感悟英雄,高標準要求自我、高起點規劃自我、高水平鍛鍊自我,努力使自己早日成為社會主義的合格接班人;最後是由大學生村官到村民的角色轉變。我們要端正姿態,深入農村,只有當成了一名合格的農民,瞭解了民生百態,才有可能當好這個村官。三是積極參與各項村級事務處理在執行力上穩步提升。作為大學生村幹部,積極參與村級事務處理是最快融入工作的有效辦法,要在執行力上做到高效率、超精準、善規劃、勤總結。

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蹟報告會仍在有序推進中,願逝者安息,生者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