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最美教師鄉村事蹟材料多篇

欄目: 先進事蹟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1.96W

最美教師鄉村事蹟材料多篇

最美教師鄉村事蹟材料篇1

我叫xxx,是舊周學區中心國小的一名教師,做為一名年輕教師,我把“學厚為師,德高為範”這八個字謹記心間,並讓它做為行動指南、行為標尺來衡量自己的教學得失。我對教育事業更有着一份執着的熱愛,中師畢業的我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刻苦努力,於xx年和xx年分別取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專科、本科畢業證書,並在xx年拿到了普通話水平一級乙等證書。

由於我的基本功比較紮實,在xx年10月縣教文體局舉辦的“任縣國小青年教師基本功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做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不僅基礎紮實,而且對教育事業更是充滿了愛心,在我所教的班級內,經常會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與關心,讓每一位學生都感受到學生是老師心目中的驕傲。

xx年,我教了一個二年級,當時班裏有一名叫裴曉華的女孩,她上課紀律鬆懈,課下性格怪癖,與同學極不和羣,而且愛與同學打架。她的這種行為引起了我的注意,於是我及時地對她進行了一次家訪,在這次家訪中,我瞭解到曉華這種性格行成的原因原來與她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她從小就沒有媽媽,與爸爸相依為命,爸爸由於家庭條件困難的原因,外出打工的時間較多,只留下這麼小的孩子,獨自照顧自己的生活起居。看到這種情況,我明白了,因為曉華缺少母愛,才形成了這種性格,唯有母愛的呵護,才能讓這棵幼苗健康茁壯的成長,唯有母愛的'滋潤,才能撫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彌補孩子心中的缺憾。在以後的日子裏,我總是刻意的去關照這個孩子,向其他同學講她如何的聰明能幹、如何的懂事孝順,樹立她在同學們心中的形象。在工作之餘儘量抽出時間給她補習功課,教給她如何合理利用時間;生活上更是傾心而為,每逢家裏做好吃的就讓同齡的女兒請她回家一起吃飯。暑假期間,她的爸爸外出打工,我就把曉華叫到家裏照顧她的生活起居,並經常送她一些合適的衣服……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曉華犯錯的次數越來越少,性格變得越來越開朗,和同學相處的也越來越好。尤其是她把老師當成了媽媽一樣的知心人。她的爸爸更是充滿感激,逢人必講老師的好處。正是因為這件事,學生和家長對我好評如潮,更加信任和擁護。還是這件事,在xx年縣教文體舉辦的“任縣優秀教師先進事蹟巡迴演講報告會”活動中,我以這件事為典型,在全縣各個學區做報告;曾讓很多的學生、家長、老師為之動容,為之感動。同年11月,在任縣首屆中青年教師“走向法治”演講大賽中我榮獲三等獎。因為在xx年度工作突出,在年終考核中我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嘉獎”榮譽。

淵博的知識,赤誠的愛心是每位老師必備的素質,但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更擁有着良好的耐心和寬容心。在我教的班裏有一位學生與我叔叔家積怨較深,因此和我家的關係也非常緊張。偏偏這個孩子非常調皮,經常小錯不斷,一旦孩子犯了錯誤,只要老師稍加管教,家長定會跑到學校大吵大鬧,並時時鼓動其他學生家長和老師過不去。在這種情況下,我從沒有與其發生過正面衝突,每次都是以忍耐來化解,以好言來相勸。在快要臨近期末考試的時候,這個孩子因為學騎自行車把腳骨摔裂了,只能在家卧牀休息。我不顧家裏人的強烈反對,毅然決然的利用每天的中午時間和星期日為孩子補課,以此做為和他家長溝通的契機。我堅持為這個孩子補了20天的課,孩子的家長也有開始的覺得老師裝好心,到後來被徹底感動。這樣小小的一件事又為我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因為工作出色,經學區推薦,xx年我被縣委縣政府授予“三等功”。

任教十二年來,在做好學生管理工作的同時,我對自己的專業知識掌握和業務水平更是刻苦鑽研,努力提高,並大膽嘗試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嘗試運用對話式教學。其中我執教的人教版國小四年級語文《去年的樹》一課,在學區和全縣被作為觀摩課,促使對話式教學在語文教學中走向深入。在xx年度任縣國小青年教師教學技能大賽中我又榮獲“農村市化教學能手”稱號。同時,由於各方面的出色表現, xx年4月我又被任縣團委授予“第六屆任縣十大優秀青年”稱號。同時,在xx年任縣星級教師評選活動中,又被評為首批模範星教師。

作為任縣國小語文學科的骨幹教師,我憑藉自己深厚的語文學科功底,系統紮實的專業知識和獨特的教學風格,優異的教學質量,代表任縣參加了xx年《邢台市第二屆國小語文教師素養大賽》,榮獲二等獎。

在xx年教師節來臨之際,我有幸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教師”稱號,接受了隆重的表彰。

為了形成我縣獨特的教學特色,經過很長時間的準備研究,xx年,我縣教研室正式成立“一課三卡”教學改革實驗項目活動組。我作為“一課三卡”的製作使用者進行實驗教學。我利用業餘時間認真研究其要素和結構,根據縣研製小組提供的三卡模式,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製作出實用的“一課三卡”,率先在全縣進行觀摩教學,實績突出,被縣教委評為“一課三卡”實驗項目優秀教師。在xx年任縣國小語文教師暑期培訓中,我所作的《平等對話――追求精彩紛呈、靈動無限的語文課堂》專題講座,受到聽課老師和教研室領導的一致好評。付出終有回報,在xx年教師節來臨之際,我被評為第三屆邢台市“學科名師”,再一次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優秀教師”稱號。

在各級領導的鼎力支持下,我願意和全縣的語文教師一道,共同提高,一起進步,使我縣的語文教學模式走出任縣,走向全國。

在做好一個語文教師的同時,從教十二年來,我一直兼任國小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我所執教的品德與社會課也曾多次在學區、學校作為觀摩學習課。

我認為,一個成功的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良好的能力、赤誠的愛心;更重要的是必須擁有一種不計個人得失、甘為教育事業奉獻終生的無私精神。

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但是讓我做葉的事業吧,葉是謙遜地、專心地垂着綠蔭的。

我立志做一個這樣的人民教師。

最美教師鄉村事蹟材料篇2

很多人一輩子難有機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周老師卻放手做着想做的事,他是幸福的。他愉快地奔波在小涼山深山老林中,這個山東“老工人”,最時髦的裝備就是一台筆記本電腦。通過這個寶貝,他在川滇黔交界處一個幅員面積達190平方公里的山鄉,“遙控”來自天南海北的關注,讓600多個孩子得到資助,10多所鄉村教學點得以重建。而他,還常年奔波在新疆、甘肅、廣西等10多個省區以及川內多個資助“據點”……

周忠民老師又來了。幾個月前,暴雨中,他也沿着這條路爬到花椒坪教學點,破木門、朽窗户,眼前一座40多“歲”的學校危房在鋪天蓋地的雨霧下,靜靜訴説着自己的無助。在他牽線下,一個民間助學團隊募集到資金,使這所學校得以重修。

7月21日,新學校竣工,周老師又興致勃勃地開始爬山。半山腰,全身濕透的我們停下來喘氣。周老師彎下腰來緊鞋帶。黃膠鞋裏的腳修長瘦削,還有兩個水泡,那是前一天從早上7點走到晚上8點的印記。

苗寨的老老少少身着盛裝迎了上來———這一刻,是花椒坪國小新校舍落成典禮。為慶祝這一喜事,村民自排自演了16個苗家節目———以苗家最高禮遇來歡迎他們喜歡的“周老師”。孩子們眼裏,是感激,還有期待———每次到小涼山的村寨,周老師最不敢面對的是孩子們清澈的眼神。

獨立志願者:身後有多個團隊

“我就喜歡在山溝裏跑,愉快得很。”周老師哈哈大笑。周忠民,58歲,山東聊城人,戴着如今已不常見的鴨舌帽,身着舊衣服,一雙黃膠鞋,典型的上世紀60年代工人形象。他還有個身份:民間助學志願者。

1996年,周老師從甘肅省金昌市金川集團公司退休,從此開始了他在貧困山區的行走。1998年,他第一次以志願者身份到甘肅古浪支教,掏出積蓄購買了9台電腦,建起當地第一個免費電腦培訓教室。xx年,他“轉戰”廣西田陽,和同去的志願者一起建起助學網站,隨後成為“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等多個民間助學團隊的義工,在廣西、甘肅、貴州等10多個省區的貧困山區尋找貧困學生並給予資助,尋找破爛的校舍,再尋求資金去改建———辦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白天蒐集資料,晚上製作成帖子,通過多個助學網站發送出去。

xx年,周老師在為“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做監察的行程中,到了田陽縣,走訪基金會在這裏資助的一批孩子,從此與小涼山結下不解之緣。在田陽縣玉鳳中心國小,一個穿着樸素的學生起他的注意:“帶我去你家看看吧。”小男孩點點頭,帶他出校門,爬山,過溝,再爬山,再過溝……讓他沒想到的是,整整翻了四座山,步行4小時後,才到孩子家。

這個叫牛屎溝的地方住着70多户人家,竟然只有這一個小孩在讀書。原因是苦澀的:距離太遠了!能不能就近辦一個教學點,讓孩子們少翻幾座山讀書?半年後,這裏真的建起一座看上去很簡陋的學校,但就是這所學校,結束了這座大山頂上從來沒有學校的歷史。隨後,這裏的大山上開始出現多所民間助學團隊幫助建設的村校。

或許是節奏太快,本身就有教學任務的中心國小老師有些吃不消,很少有時間去家訪,周老師有時就獨自去走訪。一次,在小涼山漫天大雨中,他很快迷了路,上到一個陌生的山頂,山頂上有多條小道,伸往各個方向。連走了好幾次,下着下着就到了懸崖邊上。折騰4小時後,被迫從原路返回。回到學校已是晚上8點多,不停“工作”了13個小時的的腳板被磨出大大的血泡。第二天,周老師又早早出發了。

旁人看來驚險的經歷,周老師説來平淡無奇。他曾三次摔下山崖。一次,從一個山崖上的學校出來,已是晚上8點,4個人只有一支手電筒。走着走着,一腳落空,他骨碌碌地滾了下去,幸好被兩棵樹擋住。爬起來一看,亂石灘在幾百米深的懸崖下隱約可見。“好了傷疤忘了痛”,前不久,他又花了半個月,對該縣30多所村小挨個調查了一遍。

有了周老師牽線,民主鄉11所村小重建得到大山外的支持,另3所最近也有了捐建協議。至此,民主鄉危房村校的歷史結束了。花椒坪村小的泥房變成了磚木結構的青瓦房。巍巍青山懷抱,嘹亮的《義勇軍進行曲》中,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周老師的臉笑得如這裏的地貌,溝壑縱橫。

性格志願者:七跤摔來7萬元

民主鄉豐產村,“一天下雨九天稀,大人穿膠鞋小孩穿筒靴”。因不通公路,需步行5個小時才能到鄉上。周老師第一次到豐產村小時,帶着一位特意從上海趕來進行實地調查的陳先生。

城裏長大的陳先生不會走山路,一身泥一身水,跌跌撞撞地摔了8次,7次摔倒在泥漿裏,一次被同行的老師扶住了。愛開玩笑的周忠民概括為“七跤半”。為了讓陳先生不致太尷尬,周老師也有意摔了一跤,還同他打趣説:“馬邊的土地是公平的,同你上海來的親近,同我山東來的也親近啊。”

看到破舊的校舍、可愛的孩子們和熱情的村民,陳先生二話沒説,當場決定捐資7萬元。“你摔了七個半跟頭才捐7萬,以一個跟斗一萬計算,還欠5千呢。”周老師又打趣道。

“把孩子和學校的情況通過網絡發出去,引來捐助者,你這樣的身份用我們四川話來説,有點像‘串串’囉。”同行的人也和他開玩笑。“為山裏的孩子,我願意當這個‘串串’。”他説自己成功贏得許多人信任靠的是“誠實”,一户一户實地走訪,無論多遠、多險,這也是他這麼多年堅持行走在大山深處的動力。

這幾年來周老師已為民主鄉聯繫到50多萬元資金,目前到位25萬元。看到堆積如山的建材,他孩子似地笑了。看完水洪國小,大家來到村支書家準備吃飯。一到支書家門口,周老師便找了塊木板躺上去睡了起來。看他睡得香甜,大家都不忍心叫醒他———這樣的記憶,不知以前有多少次。

看着熟睡的周老師,村民説:“周老師不遠萬里來到我們山區,為我們修學校,可他連一口熱湯也沒喝過。”

另類志願者:大山裏發現自己存在的快樂

在民主鄉的村民看來,周老師這個老頭似乎有些奇怪:做事不拿一分錢,電話費、上網費、交通費還要拿出退休工資貼,為的什麼呀?

在周老師褲帶上繫着的鼓鼓囊囊的小口袋裏,插着山裏常用的雨傘,還有礦泉水、紙和筆。另一個祕密“裝備”是饅頭。和村民談話時,冷不防拿出來大嚼,算是解決了一頓“行走午餐”。心細的村民發現,他吃晚飯時總要剩一些,第二天去看卻不見了,原來故意剩下來當早餐。“看他天天睡在兩張辦公桌上,動員他搬到自己家或其他村民家,老周死活不幹。”兩人還為此吵過架。“我去幹什麼?我首先需要的是有上網的條件,無法工作住得再好有什麼用?我不吃辣椒,同別人一起吃飯,要影響別人。”

他自己也覺得有些“不合常理”。xx年,他獨自在廣西進行萬里單車助學行時,晚上就睡在馬路上。“不擔心有車或是野獸嗎?”“山裏的路夜晚哪有車,野獸來了我比它更野。”

這種“怪”來自於他對生活的簡單要求。“很多人一輩子都難得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我現在可以放手做,這也是一種福分啊。”

就是這種愉快的心境,讓他在為孩子奔波的過程中,連和老鼠“鬥爭”也充滿快樂的心態。“剛一睡下,鼠輩們就來搗亂。‘吱吱’叫着,連蚊帳上居然也要去看一看。我惱了,只要它們一活動,就用木棍直搗發出動靜的地方。它不讓我安寧,我也不讓它安寧!”

這只是周老師單調生活中的一個插曲。他最開心的是,孩子們能得到及時幫助。大田村的彭遊琦今年夏天考上樂山一所中學,一貧如洗的家裏拿不出學費,甚至連去學校的路費也難辦,好事變成了愁事,只好把口糧揹出去賣。

“耳朵好使”的周老師頭天得到這個消息,第二天起了個大早趕到彭遊琦家,回鄉後在網上為他發出了求助的帖子。效果馬上顯現。“清晨5點,我迷迷糊糊接到一個美國打來的越洋電話,只説了一句:彭遊琦的上學費用,我包了。”彭遊琦父親很驚奇,以前常接到國內的類似電話,國外還是第一次呢,也太快了!

喜之外,也有悲。周老師常年奔波在外,很少時間同家人團聚。這兩年,他家裏發生很多事,母親病危,周老師是坐飛機趕回去的。父親隨後出了車禍,現在仍卧病在牀。端午節,他趕回去盡了孝心。儘管如此,幾天後,他戴着鴨舌帽的身影又出現在進鄉的山路上……

這就是我可愛的周老師---一個質樸而開朗充滿愛心的老師。

最美教師鄉村事蹟材料篇3

勤奮好學,學而不厭是教師的美德,特別是我們這些教育祖國下一代的年輕教師,一日不學,猶如落隊之雁。我時常擔心將來某一天,我會成為一個無源之水的教師,所以我如一隻口渴的烏鴉,四處找水喝。多年來,我持之以恆地主動學習課改理論,掌握《新課標》的基本精神。經常利用工作之餘,多方蒐集材料,閲讀報刊,轉變教育觀念,瞭解課改的新動向,閲讀大量的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書籍,並寫了兩萬多字的讀書筆記和讀書心得,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務於教育教學工作。在20xx—20xx年我參加遠程教育以求專業知識之水,自己掏錢跑郵局、購名家教法之精點,以求創新教學之水。雖然在教學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仍深感自己知識的匱乏,沒有在過去的成績上停滯不前,而是更加高標準嚴要求對待自己。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一個教師有一桶水已經遠遠不夠,要開鑿一眼泉,有了源頭活水才能勝任今天的教學。時逢課程改革,我毫不猶豫地走在課改的前列。

我擔國中化學課,每次上課,我都提前幾分鐘進教室,熱情地與學生交流,或點撥指導,答疑解惑。我潛心鑽研教材,想盡一切辦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逐漸形成自己輕鬆活潑的教學風格。有時,我用魔術的形式引入新課,氫氧化鈉、石蕊試液、瓶瓶罐罐都是我的魔術道具。有時,我將一些重要的定義、定律,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大聲朗讀,反覆記憶;有時,對一些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我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展競賽。夏日午後的第一節課,同學們往往昏昏欲睡,她會風趣地説"平日裏大家都是氧分子,個個活蹦亂跳,現在怎麼都成了惰性氣體了?要不要來點催化劑,促使大家快速反應?"在一片笑聲中,沉悶的氣氛一掃而光。

我是一名教師,我用自己的勤勞和汗水,詮釋了教師職業的光榮;

我是一名軍人妻子,我用自己的任勞任怨,傳着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最美教師鄉村事蹟材料篇4

我叫李智廣,是盧龍縣木井中學一名普通教師。1998年至2003年在木井鎮中學任思想政治教學並擔任班主任工作,2003年因工作需要,調到木井中學任地理學科教學,並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參加工作近19年,一直紮根於盧龍縣鄉村教育,當過18年的班主任工作,在這18年班主任工作中,有10年時間擔任年級組長,12年擔任學科組長,曾經4年擔任九年級畢業班班主任,6年高三畢業班班主任。

1998年7月到木井鄉(鎮)參加工作,,剛開始年輕有活力,看到活潑可愛的農村孩子,充滿了喜歡和對教書的熱愛。無論是教學還是班主任工作,看着自己的學生一天天成長,我開始不斷思考:教師到底應該給學生什麼?我希望我的學生走向社會以後是什麼樣的一個人?教師擔負的社會責任是什麼?這些問題讓我思考了好長時間。大概在2008年的時候,我在網上查閲有關教育理念方面的內容,有句話忽然讓我眼前一亮,“教育是一種投資,更是一種等待”。對啊,就是這句話,正是我苦苦思索的答案。從此以後,每學期開始,在我的工作手冊上,我都工工整整的寫上這幾個字。

有人説:“教師就應該不斷提高學生的成績”,有人説:“教書就是一個職業,養家餬口”,也有人説:“教書是一個神聖的工作”。但我覺得教書是一種職業,但不是普通的職業,我們的工作對象時學生,是孩子,是未來。教師需要的愛,用飽滿的熱情愛工作,用真摯的情感愛學生,用不懈的付出愛未來。教書時一個神聖的工作,但他的神聖並不是掛在嘴上的,是刻在心裏,落實到日常的工作中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堅守自己的教育理念,在這19年的教學生涯中,我始終把教育工作當做用愛心、耐心、關心、細心、熱心的堆砌贏得孩子們的親近、感激、尊重和愛戴偉大工程,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在管理中創新,在和諧中育人。19個春華秋實,一路走來,有喜有憂,有笑有淚。

2014年秋季高一新生入學,一位叫李巧巧的學生引起我的注意。她很特別,染髮、戴首飾,而且在脖子旁邊還紋有一朵梅花。但我並沒有用另類的眼光去對待她,開學初的時間,我先後7次找到她談心,通過交流,李巧巧同學從開始的不願説話到敞開心扉,讓我徹底轉變了對她的第一印象。她漸漸的告訴我,父母對她的殷切希望,恨自己的不爭氣。那朵梅花是在九年級畢業打工時刺的,她喜歡梅花的“香至苦寒來”,在自己受到挫折時,脖子旁的那朵梅花給了她信心和力量。一年下來,李巧巧與我成為了可談心的朋友,沒有給班裏惹麻煩,學習成績不斷進步,期末考試獲得年級三等獎。我相信,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與學生談心的時候,我用真摯的愛和他們交流,我就是他們的好朋友,儘量為他們排憂解難,也正因如此,我得到了學生的喜愛和信任。

有位教育家曾説過,“愛,是教育的前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學生成功時,愛是一朵讚賞的笑容;學生犯錯時,愛是一道嚴厲眼神;學生驕傲時,愛是一句善意的提醒;學生自卑時,愛是一縷温暖的陽光。我的教育故事,是一個充滿苦辣酸甜的故事,更是一個充滿愛的故事。我深信,愛,是最好的教育的方式。

“教育是一種投資,更是一種等待”——我的教育格言。他是2011屆的高三畢業生,因為我的嚴格管理和自己求真兒的性格,散漫的他和我發生直接衝突,且惡語相加。當時我灰心了,好長時間反思自己的職業和職責。我暗暗在心裏決定,這是我教過的學生中唯一一個不想再見到的學生。在此之前,十三年的教學工作,我教過4屆國中畢業班和4屆高中畢業班,從未這樣想過。那天,我在街上走,一輛汽車停在了我的身邊,“老師,老師!”從車裏傳來親切的叫聲,隨機走下來了我的學生,給我遞煙,跟我問好。開始我有些冷淡,慢慢聊聊的,他提起來三年前的那次惡語相加,滿是悔恨和歉意。……我還能説什麼,畢竟我教的學生還是孩子,還在成長,都會犯錯。我對他們的管理要求和付出,有一天,學生都會理解的。那可懸了2年多的心還是落地了。過後,我在自己辦公座的右上角貼上了那幾個字——“教育是一種投資,更是一種等待”。

教師的天職是給孩子希望,教育是播種希望的事業。作為一名鄉村教師,以大愛的心胸去關愛孩子,改變觀念,注重表達方式,昇華師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熱愛兒童,強化職業情感;去愛孩子、去愛教育,讓教育與愛同行。我相信,我會在盧龍這片農村沃土上繼續耕耘,我付出的是當下和汗水,收穫的是未來和希望……

最美教師鄉村事蹟材料篇5

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評選組委會給支月英的頒獎詞是:“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支月英36年來堅守在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從“支姐姐”到“支媽媽”,一張小小的山村講台,彰顯出她內心的大愛。當晚,當記者獨家連線在北京頒獎現場的支月英時,她略帶激動但言語樸實無華的言語中,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想孩子們了,我好想趕快回去看到他們。”對於獲得的榮譽,支月英稱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守,而是因為只有堅守才能有希望。”

承諾:36年紮根鄉村講台

1980年,江西省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國小,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

一到白洋教學點,她發現這裏條件比想象中還要艱苦。學校地處江西省奉新縣和靖安縣兩縣交界的泥洋山深處,交通不便,離最近的車站都要20多裏地,師生上學全靠兩條腿在崇山峻嶺間爬行。山村生活條件異常艱苦,食品稀缺。支月英像當地人一樣,自己動手種菜。當地老百姓十分疑慮:這外地姑娘能堅持下來嗎?是不是想過渡一下,過不久就溜掉?這話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窮,前些年,教師如同走馬燈似的來了又走。但過了一年又一年,鄉親們不但看到支月英堅持了下來,還看到無論颳風下雨、結冰打霜,她都一個個送孩子回家,像自己親人一般對待。於是鄉親們議論開了:“這位老師靠得住,肯定會用心思教好我們的孩子!”但也有不同聲音,“莫想啊,頂多再過兩年就會走掉,我們這地方哪能留住這般好老師啊!”冬去春來,寒來暑往。這位外鄉的女教師,用自己36年的傾心守望,兑現了自己的承諾,成為深山鄉村人人尊敬的人民教師。

“不是看到希望才堅守,

而是隻有堅守才能有希望”

在白洋山村,支月英與一雙雙渴望知識眼睛相伴。她教孩子們讀書識字,唱歌跳舞,認識大千世界。但貧窮的山村並不是世外桃源,山村的教育更顯落後。但艱苦的條件並沒有難倒支月英。剛參加工作時,她的工資只有幾十塊錢,有些孩子交不起學費,家長不讓孩子上學,支月英經常為學生墊付學費,墊着墊着,有時買米買菜的錢都不夠,她只得去借,家人不理解,勸她趕緊離開,她總是笑着説:“日子會好起來的!”後來,支月英被任命為校長,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工作也更忙了。她既要承擔教育教學任務,還要做好教學點的管理服務工作。

窮山村的學校破爛不堪,她買了材料,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風拒之窗外,學生在教室裏暖洋洋的。學校不通班車,每逢開學,孩子們的課本、粉筆等都是支老師和其他幾位同事步行二十多裏的山路肩挑手提運上山的,一趟下來,腰痠腿疼,筋疲力盡,渾身酥軟。山村的家長重男輕女,不讓女孩讀書,支老師走門串户,與家長促膝談心,動員家長把孩子送來學校,沒讓一個山村孩子輟學在家。

母親從老家來學校看她,看到女兒步行二十多裏到山下接自己,心疼不已。支月英對母親説:“這裏山好,水好,村民樸實善良”。母親心疼地説:“你就淨説好!”她只是望着母親笑。其實她心裏裝滿了對親人深深的愧疚,她何嘗不想盡享天倫之樂,但她更願意把愛意播撒在這青山綠水,讓這份愛生根發芽,承載起貧瘠山村的綠色希望。在頒獎現場,當記者連線支月英時,她用樸素的語言告訴記者:“我就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做着一件平凡的事,我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堅守,而是因為只有堅守才能有希望。”

一人一校多次婉拒調任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支月英除了自學外,每年都積極參加各類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能力水平。她努力創新教學方法,不斷學生學習效率,總結出適合鄉村教學點的動靜搭配教學法。她真誠對待每一個學生,把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在她眼裏沒有差生概念,只是愛好和特長不同。她循循善誘的教誨,像甘泉、像雨露,滋潤着每年一個深山孩子的心田。在她的精心教育下,一個又一個學生走出大山,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

一人一校的工作特別辛苦,支月英老師經常累得頭暈眼花。她血壓偏高,導致視網膜出血,只有一隻眼睛正常。更讓人揪心的是,20xx年10月18日上午,正在講課的她身體劇烈疼痛,幾位家長迅速把她送往醫院,醫生診斷她身患膽總管膽囊結石,並馬上進行了手術。住院的幾天,她心裏一直惦記着她的學生。剛剛出院,就立刻回到了學校。20xx年暑假,為了解決白洋村教學點校舍破舊問題,上級教育部門決定新建校舍。支月英就起早摸黑,一邊教學,一邊照料施工,幫工人做飯,將丈夫也拉來幫忙。整個暑假,支月英都是在校建工地度過的。如今嶄新的校舍寬敞明亮。鄉親們看到嶄新的校舍,感動不已。

既是校長、老師,又是保姆,上課教書、下課照應學生玩耍。家裏人擔心他的身體,總是説:“你也年過半百了,身體又不好,別的老師都往山外調,而你還往更遠的深山裏鑽。”她樂呵呵地説:“如果人人都向往山外,大山裏、山旮旯裏的孩子誰來教育,山區教育誰來支撐。”各級領導關心她,幾次要給她調換工作,但她每次都婉言拒絕。

“我虧欠了自己孩子,

但我有了更多的孩子”

支月英其實也有自己的孩子,但為了山裏的孩子們,她選擇了虧欠。“這麼多年來,我虧欠了孩子太多,但為了山裏的孩子,我只能祈求孩子的原諒,因為我放不下山裏的孩子們,他們也是我的孩子。”支月英略帶哽咽的説出這番話,“不過我的孩子現在已經完全理解我了,並且也非常支持我。”

這次參加頒獎,支月英離開教學點已經有一段日子了,但山裏的孩子們卻心心念唸的牽掛着她,“孩子的家長們都通過微信向我拜年,孩子們也在微信裏奶聲奶氣地説想我了,其實我也非常想他們,非常非常想,我迫不及待地想趕快回去看到他們。”

“我只希望山裏的孩子們,能好好學習,走出大山,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這就是支月英對孩子們最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