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甲流一定要吃奧司他韋嗎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73K

甲流一定要吃奧司他韋嗎精品多篇

甲流一定要吃奧司他韋嗎 篇一

因為在新冠期間大家瘋狂搶購蓮花清瘟,這一次患上甲流症狀與新冠有所類似,很多人分不清楚到底應該吃蓮花清瘟還是是奧司他韋。

患有甲流一般是吃奧司他韋,他是目前市面上抗流感的主流藥物,主要用於治療和預防甲型和乙型流感。

當受到甲型或乙型流感的時候,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磷酸奧司他韋藥物,不要自己盲目服用,要根據自己的症狀看一下是否需要配合其他的藥物。

關於蓮花清瘟是否可以吃,也有相關科研機構聲稱連花清瘟具有廣譜抗病毒的作用,可以抑制甲流病毒對甲流病毒的抑制效果和奧司他韋的效果差不多,但是大家不要亂服用藥物,尤其對於孕婦、心臟病患者、肝腎功能不佳、脾胃功能不佳、有胃潰瘍的人要注意,是不要隨意服用該藥物的,不宜和其他清熱解毒藥物一起服用。

奧司他韋可以用於成人和一歲及一歲以上的兒童甲型和乙型流感的治療,也用於成人13歲及13歲以上青少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的預防。

連花清瘟屬於一種中成藥,主要治療風熱感冒可以改善痰液濃稠發黃、出虛汗、嗓子疼、鼻涕濃稠發黃、咳嗽聲音嘶啞等。

關於患上甲流一定要吃奧司他韋還是蓮花清瘟,大家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而且這兩種藥物都有相關的禁忌,千萬不要自己隨便亂服用。

甲流吃什麼藥效果最好 篇二

甲流就是甲型流感,需要及時服用奧司他韋進行治療。

奧司他韋是一種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是治療甲型和乙型流行性感冒的特效抗病毒藥,一般來説在患者規律服用奧司他韋三天左右,高熱、寒戰、頭痛、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就會明顯減退或消失,但要注意此時不可停藥,一定要按療程連續服用五天,才能將流感徹底治癒。這是因為在用藥第三天時,藥物可能只是將釋放入血中繁殖較快的病毒殺滅,而在細胞內繁殖較慢的病毒沒有被殺死,如果此時停藥,那些病毒複製後入血,就會導致流感臨牀症狀再次出現。另外,奧司他韋是抗病毒藥物,對於流感臨牀症狀的緩解起效較慢。如果患者想要快速緩解發熱症狀,建議應用解熱鎮痛藥物,如布洛芬、對乙酰氨基酚等。

最好按照醫囑進行服用,不要盲目服用。

甲流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篇三

甲流是由於感染了甲流病毒引起的,一般是通過呼吸道進行傳染的,通常接觸到甲流病人的分泌物、唾液以及其它有可能存有病毒的物品都可能會感染。

甲流早期症狀會出現發熱,一般是低熱為主、伴有咳嗽有痰、精神下降、胃口差、全身肌肉痠痛等表現。

如果明確診斷要積極的進行抗甲流治療,一般多采取隔離治療的措施,防止甲流病情的傳染,要加強對症支持處理,多喝水,儘量多休息。在甲流流行的高發季節,儘量不要去人羣聚集的地方,以免甲流的感染而發病。

人得甲流全家會得嗎 篇四

不一定

一般情況下,甲流不一定會傳染給家人。甲流,具有比較強的傳染性,甲流患者如果打噴嚏或者咳嗽,可能出現飛沫,從而傳染給他人,同時,還可通過口腔、鼻腔等位置進行傳播,接觸甲流患者的物品也容易被感染。家人與甲流患者關係密切,可能會出現傳染。但是針對免疫力低下人羣,而且甲流患者隔離措施較好,同時家人已接種疫苗,可能不會傳染給家人。

甲流患者初期症狀可能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類似,例如發熱、鼻塞、流鼻涕等,建議生活中密切關注身體變化,並及時前往專業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鑑別,確診為甲流後,應遵醫囑進行抗病毒治療,例如應用利巴韋林顆粒、磷酸奧司他韋膠囊等。日常,儘量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以及優質蛋白類食物,同時,加強體育鍛煉,有利於增強抵抗力。

甲流是什麼 篇五

甲型H1N1流感為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病原體是一種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羣中傳播。與以往或目前的季節性流感病毒不同,該病毒毒株包含有豬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種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羣對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並可以人傳染人,人感染甲流後的早期症狀與普通流感相似,包括髮熱、咳嗽、喉痛、身體疼痛、頭痛、發冷和疲勞等,有些還會出現腹瀉或嘔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發紅等。20_年開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範圍內大規模流行。20_年8月,世衞組織宣佈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經結束。

1.傳染源

甲型H1N1流感病人為主要傳染源,無症狀感染者也具有傳染性。目前尚無動物傳染人類的證據。

2.感染人羣

人羣普遍易感。但是有5類高危人羣要尤其注意:

(1)妊娠期婦女。

(2)伴有以下疾病或狀況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系統疾病(高血壓除外)、腎病、肝病、血液系統疾病、神經系統及神經肌肉疾病、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應用免疫抑制劑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歲以下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3)肥胖者(體重指數≥40危險度高,體重指數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

(4)年齡

(5)年齡≥65歲的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