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基督教講章彼此相愛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8.76K

基督教講章彼此相愛多篇

基督教講章彼此相愛 篇一

講章:信耶穌與彼此相愛

有人問:「我們可以不信耶穌嗎?」我的回答是「不可以」。因為聖經這樣説:「神的命令就是叫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並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約壹叁章二十叁節)這裏告訴我們,神有一個命令,這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我們都知道,不聽神的話,或説違背神的命令就是罪。所以除非我們故意得罪神,不然的話,我們就不能不信耶穌。

今晚我們的討論分為二點:第一,神的命令有了二次的修改,第二,神的命令有二方面。

神的命令有了二次的修改:

首先我們要看神怎樣修改他的命令。神修改他的命令,不是他命令的原則有了問題需要改正,乃是因環境需要有所更改而已。好像現在在修改中的英文聖經,不是真理有甚麼錯誤需要改正,乃是因為所用的古典文,不合現代的需要。神修改他的命令,不是原則上有甚麼變動,乃是為了人的需要不同,神降低他自己來就人。聖經是神的啟示,神的啟示是前進的:原則不改變,細則因時代的不同須要更改。例如:在舊約神的名字是耶和華,在新約我們看見了耶穌;在舊約有安息日,在新約有主日。安息日會和耶和華見證人的錯誤,就在不明瞭神啟示的前進性。不錯,在舊約的時代是守安息日的,但到了新約;主日是我們紀念主的日子。我在這裏要順便提一提,主日不是給我們安息的日子!有許多教會把主日當作安息日,這是一件錯誤的事。你或説:「那未我在主日安息可不可以?」當然可以!但要看你是為誰安息。若説今天是主日,你特別以安息來紀念主,願主賜福給你;你以教主日學,崇拜主來紀念主,主也要賜福給你。若説主日是給你休息的日子,我不相信主會賜福給你!這是主的日子,不是你的日子。你若在這日一切為主,主會賜福給你。我相信許多信徒在主日不很蒙福,是因為不明瞭主日的真諦。我再説:主日是主的日子,不是我們的日子。我們若把這日尊主為聖,主為我們所預備每主日的福會臨到我們。現在讓我們看神怎樣修改他的命令。

你們知道,最初神的誡命是在出埃及記二十章。當我年青的時候,每次聖餐禮拜的時候曾念十條誡。我雖然念,可是不明白為甚麼十條誡裏沒有叫我們信耶穌?感謝主的恩典,後來我的聖經知識加增了,我才知道這十條誡不是我們的,乃是為舊約選民的,到了新約,神已把他的命令修改了。

第一次修改命令是在福音書裏。耶穌對少年人説:「你要盡心,儘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太廿二37-39)這樣,在四福音的時候,耶穌已把十誡歸納為二誡:第一要盡心、儘性、盡意愛主你的上帝!第二,就是要愛人如己。命令的原則沒有改變,細則有了更動,叫神的命令比較以前的更能適合任何人的需要。可是在這修改的命令中「信神的兒子主耶穌基督的名」仍舊沒有放入去。這是因為耶穌當時還沒有釘死而復活,贖罪的救恩還沒有成功,所以無從放入。

第二次修改是在約翰壹書第叁章廿叁節。這裏説「神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且以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在福音書裏,耶穌把十誡歸納為二,本節聖靈把二誡納為一,因為本節「命令」二字在原文是單數。換句話説,到約翰壹書時候,神已把十誡歸納為一,所以若有人問你信耶穌要守多少誡命。你應説只有一個命令,就是要信也要愛。

神的命令有二方面

現在,我們要看神命令的二方面。我們已説過,這裏只有一個命令,可是有二方面。第一方面是講到「信」的問題我們為甚麼要信?聖經告訴我們,因為這是神的命令:神要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弟兄姊妹們:請問你們所信的耶穌是怎樣的耶穌呢?你説你所信的耶穌是從前來到世界,生活在世上叁十多年,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後來復活昇天,他真好,所以我相信他。或説他是世上超奇的人,他是完人之範,所以我相信他。如果我們信耶穌不過如此,照聖經所説,我們仍是滅亡者!不久以前,我在美國和一位神學教談起趕鬼的問題。他説當日耶穌所趕的鬼,無非是些神經錯亂的人。照他説,耶穌也是一位心理治療家,所以他識得怎樣醫治那些人。我就問他曉不曉得鬼附和神經錯亂的區別。他説沒有此種經驗。我對他説:「感謝主,我倒有些小經驗。」我就告訴他被鬼附和神經錯亂的區別,也告訴他可以用甚麼方法來試驗他們。他覺得很希奇,他説:「真有這種事情嗎?」你看他可憐不可憐?他還在美國的神學當教務長呢。他甚至於不信耶穌基督的昇天是事實。這樣的人,自己不信耶穌是神,怎能造就學生呢?

第一我們所信的耶穌是神的兒子。曾經有人問過這麼一個滑稽的笑話,他説:「你們説耶穌是神的兒子,那麼神的太太是誰呢?」我聽了真的為他啼笑皆非,想不到一個受過教育的人竟會出一個這麼滑稽的問題,我們要知道神的兒子的意思,先要明瞭父子的關係是甚麼。比如説一天你家裏有許多孩子,他們長得一樣高,穿一樣的衣服,甚麼都是一樣的,連説話的聲音也是一樣,但他們當中只有叁個是你的兒子,你就不會叫所有的孩子都是你的兒子。同時,除了叁個孩子外,所有的孩子也不會叫你作爸爸。他們一樣肥,一樣瘦,一樣黑,一樣白,為甚麼他們不都叫你作父親呢?你也為甚麼不能叫他們都是你的兒子?你會説,這很簡單,因為那叁個是你生的,那叁個孩子的生命是從你身上分出來的,所以有了父子的關係。甚麼叫作「生」?「生」就是生命的分裂,兒子的生命是從父親身上分裂出來的。所以父子的關係是生命的關係,兒子的生命就是父親自己的生命。當我們明白這關係,就沒有人會問神的太太是誰了。耶穌是神的兒子,就是説耶穌基督就是神自己,分身降世。我們所信的耶穌,就是不折不扣的神。猶太人明白這意思,所以當耶穌説神是他父時,「猶太人越發想要殺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並且稱神為他的父,將自己和神當作平等。」(約五章18節)我們所信的耶穌就是神,他是不折不扣的神,也是不折不扣的人,萬物是藉他有的,萬物是靠他存在的,萬物有一天也要歸在他裏面。(羅十一36)這是我們所信的耶穌,他是神的兒子。

第二,我們所信的耶穌是耶穌。我不知道弟兄姊妹們能否告訴我,耶穌這名稱是甚麼意思?然,有些弟兄姊妹們雖未明白這名稱的意義,卻已得了耶穌這名稱所包含福份。可是要我們的信仰堅固,能幫助別人,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名稱。耶穌這名稱是二個字合併而成的:「耶」是「耶和華」的縮寫,「穌」是「拯救」的意思。「穌」在聖經中是一個很普遍的字,叫一個不完全的人得完全,叫被困綁的釋放,都可用這個「穌」字。所以「耶穌」的意思是「耶和華的拯救」,或「耶和華是救主。」

當我們知道耶穌是「耶和華的拯救」,舊約對我們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瞭。因為耶穌既是舊約裏的那位耶和華成為我們的拯救,叫我們的不完全,成為完全,受困綁的得釋放,我們若要透澈認識耶穌,就必要認識在舊約裏的那位大有能力,大有拯救的耶和華。信耶穌不特罪得赦免,也得脱離罪的權勢。因為我們所相信的耶穌是舊約的耶和華,他不特救以色列的長子免死亡,也救他們脱離法老的奴役。我們的罪藉他的死得拯救,我們未來的軟弱,會藉他的能力得拯救。在美國有好些青年,信了耶穌不肯受浸禮,我問他們的原因,他們説怕不能堅持到底,他們不知道耶穌的拯救是點,也是線,信他,不但得救時罪得赦免——點,得救後一生也能得他的拯救——線。為這原故,天使特地把取名叫「耶穌」的原因向約瑟説明了。「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裏救出來。」(太一21)耶穌之所以為「耶」,就是他要把信他的人從罪惡的權勢和困綁之下救出來。我們已信了耶穌,我們相信他會救我們到底,因為他是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沒有一個人能説他信了耶穌,一定能站立得穩,一定能打美好的勝仗。可是他能説,靠主的恩典和保守,他一定會過得勝的生活。哈利路亞!他有能力,因他的名是耶穌。「穌」字也有「保存」的意思,所以你若怕不能保存,耶穌能保存。耶穌真是我們奇妙的救主。

第叁,我們所相信的耶穌是基督。基督是譯音,如果根據中文的譯音,那是毫無意義的。今晚我們沒有時間詳細研究「基督」這名銜,我只能簡單地提一提。首先,我們要知道:耶穌與基督,有不同的意義。經上説:「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加二20)我們相信耶穌為我們受苦,復活,昇天,現在在上帝右邊,聽我們的禱告,保守我們;可是耶穌仍是耶穌,我們仍是我們,神所要的「以馬內利」仍無法實現。我們必須相信耶穌是基督,基督活在我們裏面,天人才能合一,神在永世的計劃才能實現。當我們信耶穌的時候,請耶穌進入我們裏面,這位耶穌是基督,第一,他是先知,所以他在我們裏面,藉聖靈的聲音教訓我們;他是我們的祭司,藉聖靈用説不出來的歎息為我們禱告;他也是我們的君王,在我們裏面治理我們。事實,我們稱為_,就是因為基督住在我們裏面。

耶穌是我們的基督,他現在在我們裏面作王,有一天,他會降臨實現他的國度,他要在宇宙中作王。弟兄姊妹們,你們所信的耶穌是否這麼一位基督呢?

第二方面是講到「愛」的問題。有人會説,這裏沒有清楚叫我們愛神呀!在這裏,我們可以看見神的智慧。他確實沒有清楚地叫我們愛他,因為本節只説「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請弟兄姊妹們注意,這裏有兩個字是從前福音書裏的命令所沒有的,那就是「彼此」,指信主的和信主的之間「彼此」要相愛。至於為甚麼聖靈只注重「彼此」,而忽略了愛神呢?請看約翰壹書四章二十節就會知曉:「人若説,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説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又第五章一節:「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

我們的神真是奇妙!他懂得我們的心,也識得我們的詭詐。他不要我們愛他,卻要我們信他;但信他後,他要我們愛弟兄姊妹。好像他説:「你們若愛我,就必愛你們的弟兄姊妹;你們若不愛弟兄姊妹,就是不愛我!」為甚麼我説他識得我們的詭詐呢?你記得法利賽人嗎?他們常説只要愛神,便用不愛人。當時有些作兒女的,甚至把供養父母的錢送到聖殿去,就不負責供養。所以耶穌斥責他們是假冒為善的人。(太五5-9)神看見人心的詭詐,就不叫人愛他,而叫人愛弟兄姊妹們。請我們留意:信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的名和彼此相愛是一個命令,不是二個。你如果覺得信耶穌基督是重要的,那末愛弟兄姊妹們也是同樣重要。毋怪聖靈藉約翰説得很清楚:「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換句話説,除非沒有信主,若信了主,我們就沒法不愛弟兄姐妹,否則,我們在神前仍是犯法的。

再者,弟兄姊妹們,你們知道信和望有一天會停止,愛卻要進入永世裏。我們若不在永世裏,我們就不知道何為相愛!願主恩待我們,叫我們看見這命令的重要性,信他也彼此相愛。

基督教講章彼此相愛 篇二

今天我與大家分享約翰一書3章11至24節。

我們都知道約翰是耶穌最愛的門徒,我們從他的書信中也能夠看到,約翰是非常強調愛的,他被稱為是愛的使徒。在約翰一書當中我們看到有很大的篇幅在講論愛,在講論上帝的愛。

當我們談到愛的時候,會想到一件事情,就是在耶穌復活之後,他問了他其中的一個門徒三個問題,這三個問題就是一句話,他説:“你愛我嗎?你愛我嗎?你真的愛我嗎?”大家都知道這位使徒是誰。所以耶穌告訴我們,律法和道理的總綱是什麼?總歸起來就是一個字——愛,所以我們的教會又被稱為愛的教會,基督教又被稱為愛的宗教,也就是説我們把愛放在一個非常高的高度上。

在今天的這段經文當中,約翰講到了愛,我們可以上溯到3章第10節的後半節經文,從那裏説“凡不行義的就不屬神,不愛弟兄的也是如此”(約一3:10)。從這句話我們很明顯地能夠看到,不愛弟兄就是不義的人。我們看到約翰把愛上升到一個公義的角度,沒有活出公義的人和一個不愛弟兄的人,他就不是屬神的人,他也不是出於神。我們都知道出於神的就必愛弟兄姊妹,因為神就是愛,因為神愛我們在座的每一位,他為我們把獨生子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救贖我們,使我們從罪當中得以赦免。

所以弟兄姊妹,我們從這一句就可以看到,雖然我們每天都在聽同樣的教導,説我們要愛,我們要彼此相愛,但是大家可能只是會認為彼此相愛其實就是見了面很熱情的打招呼,來到教會彼此關心,然後回到生活中後就各幹各的。很多時候我們所理解的愛,可能就是這樣的彼此關心。當然我們知道這是必須的,但我們從約翰的描述當中看到,他把愛上升到了一個義的角度。

從10節的後半節至15節,我們看到約翰在這裏舉了一個例子,説到了該隱。這是一個反面的例子,這個例子告訴我們,約翰所説的愛不是什麼。我們看聖經中是怎麼説的呢:“不可像該隱,他是屬那惡者,殺了他的兄弟。為什麼殺了他呢?因自己的行為是惡的,兄弟的行為是善的”(約一3:12)。我們看到約翰列舉的這個例子,他所強調的愛不是什麼——不是像該隱所做的那樣,愛不是像該隱對亞伯所做的。我們試想該隱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態呢?可以設想,從創世記我們可以看到亞伯是非常的公義,其實不是亞伯的祭物蒙了神的悦納,該隱嫉妒,而是亞伯行事非常的公義。我們看到約翰説,“他兄弟的行為是善的,他的行為是惡的,他嫉妒”。

那麼弟兄姊妹,我們是不可以回想一下,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我們是不是有些時候也像該隱一樣,當我們看到教會當中的弟兄姊妹、一些服事的人,他們特別的愛主,特別的火熱地服事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有一種反感,或許你的內心會説“憑什麼就是他在那裏服事呢,我比他更有能力,為什麼沒用我呢”?也許我們會有這樣的心思發出。所以弟兄姊妹,我們就要想,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我們在這裏忽略了一個問題:愛裏是沒有憎恨、嫉妒的。耶穌告訴我們,我們是同屬一個肢體,基督是我們的頭。這個道理大家都很明白,如果大家彼此憎恨,彼此有嫉妒的話,從我們切身利益考慮的話這對你我都沒有任何好處,不利於我們的成長,因為聖經告訴我們,“不愛弟兄的就不是出於神”,那麼弟兄姊妹,希望這句話可以進入到我們的生活當中,不管我們去面對什麼樣的人,我們都當存一顆寬容的心——儘管他能力比我強,儘管他做的都特別優秀,我們所需要做的並不是去嫉妒他、羨慕他,我們所需要做的,是更加努力地在上帝的面前,我們要更加火熱地去追求上帝,你眼中的那個人應該成為促進你跟上帝之間關係的一個動力,那麼這樣的行為才是最好的。所以這裏約翰告訴我們愛不是什麼。

聖經説:“弟兄們,世人若恨你們,不要以為希奇。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約一3:13-14)。大家看到,在我們基督教的信仰當中,愛到極致是捨己,耶穌是我們的榜樣。耶穌在兩千多年前來到世上,他愛他所有見過的人,他也愛我們今天的人,他為我們做了一件最極致的事情,就是為我們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所以聖經告訴我們,我們也要這要做。但是不是説今天離開教堂後我們都去為弟兄捨命,等到下一個主日大家都在天堂上了,我們所強調不是這樣;我們所強調的是內心,是我們要有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弟兄姊妹、面對教會、面對上帝。如果你愛到極致,你就會看到弟兄姊妹的需要。

有一種現象,可能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就是有時候信仰會讓我們變得很冷漠,不知道為什麼。也許大家都有這樣的經歷,當你接受信仰的時候,你在初期的時候非常的火熱,恨不得天天聚會,天天聽講道,天天跟弟兄姊妹在一起交流,你覺得如此美好。但是當我們的信仰繼續向前走的時候,繼續在向前進深的時候,當我們習慣了星期天的聚會,習慣了小組的分享,習慣了教會所有的流程,我們逐漸的就會覺得習以為常了。或許再經過一段時間,我們再來教會聚會的時候,好像成為一種習慣,不管怎樣我都會去,我聚會了、我聽道了、讚美了,然後回家,下星期再來,好像內心當中變得沒有起初那樣火熱了。我想這是每一位_都要經歷的一個過程。所以我們想,在弟兄姊妹之間,剛開始的時候,剛接受信仰的時候,我們特別願意幫助弟兄姊妹,但當時間長了以後,當看到別人有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的內心之中不會像起初那樣特別地存有憐憫的心,可能到那個時候,對於這些事已經變的很平淡了,不再有起初那樣火熱的心了。

那麼我們來想此時此刻信仰對於你有什麼作用?信仰對於你有什麼益處?我首先要強調一點,這個過程是每個_都要經歷的,時間長了大家也就習以為常,就像聖經當中説到,我們像是不冷不熱的温水。在這裏我們要明白,這是一種危機,我們就要去思想跟起初心態的不一樣,難道是我的信仰成熟了,我才會變得這樣嗎?我想聖經不是這樣要求的,聖經當中一再強調我們要彼此相愛,這裏提到了一個命令的高度,是主給我們的命令,讓我們彼此相愛。所以當你處在這樣一個階段的時候,我們就要重新定位自己的信仰,重新回到聖經當中,回到上帝的禱告當中,你就要去審思,我為什麼會這樣?

在10節的下半節到15節,講的是愛不是什麼;在接下來的16到18節,他就告訴我們,約翰所講的愛是什麼,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約翰在那裏説,“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我們也當為弟兄捨命”。我們看到,在我們的信仰當中,耶穌為我們樹立了一個非常高的標準,可以説這個標準非常難以達到,耶穌把這一個高高的標準樹立在那裏,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到,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努力的去尋求。但是我們又發現一點,就是我們窮其一生也無法達到耶穌所要求的那個高度,那麼我們怎麼辦?弟兄姊妹我們還要明白一點,就是耶穌給我們完成的恩典。他知道他樹立一個高高的標準在那裏,是要激勵我們,激勵我們每一個人去不斷努力,用一生的時間去努力實現這一點。

耶穌為我們做了榜樣,他説愛是舍已,在福音書當中,耶穌對門徒有這樣的教訓,他説“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15:15),因為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所想的是什麼,但是朋友知道,那麼耶穌把從天父那領受來的全部告訴了門徒,也都全部告訴了我們今天的教會,所以稱耶穌為朋友。他也在下面説“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約15:13),所以耶穌把你我,把我們在座的每一位當成他的朋友。你可以想像,耶穌他是上帝,你是上帝的朋友,你做何感想呢?你此事此刻是否會想,耶穌我沒有見過,上帝我也沒見過是什麼樣子,跟我有什麼關係呢?我也沒有太大的感受。但是耶穌強調的是什麼呢?強調的是愛,耶穌把你當做朋友,他願意為你死——士為知已者死,這是耶穌所做的。

但是我們又會回想到我們自己,今天在座的都接受了信仰,但我們還會時常地懷疑、抱怨,像以色列人所做的那樣,儘管我們知道耶穌有完全的恩典,也會想耶穌他愛我們,赦免我們所有的罪,這些都不算什麼。如果有了這樣的思想,時間一長,你就會養成一種習慣:偶爾犯個小錯,埋怨幾句,覺得這都不算什麼。但是我們是否會想,當你在你自己家中的時候,你會很輕易的去傷害你親愛的人嗎?或許有的人會——我在對方面前很放得開,我就可以任意傷害他。但是弟兄姊妹,你是否覺得你這樣做是很自私的呢?那麼我們想,耶穌為我們做了這樣的事情,那麼我們有時候有一些對他的埋怨:你為什麼讓我經歷這些事?但是當你設身處地的在你家中時,你愛你的家人,你為你的家人預備好了一切,你為他做了你認為對他最好的事情,當他不理解你的時候,你是個什麼樣的感覺?我想這樣的感覺,大家多少都會有一些設身處地的體會。有句話説的好:“等一個人真正的成為了父母,他才能體會到他的父母是怎樣的心態”。兒女們都是這樣,都會有一個叛逆的時期,都會覺得父母在管束自己,都會去頂撞他們;但是當我們長大之後,成為父母之後,你們就會明白,原來是這樣。

弟兄姊妹,約翰在這裏強調愛的極致是舍已,強調耶穌為我們舍已,那麼我們是否願為周圍的人這樣去做呢?當然不是讓我們去舍掉自己的性命,而是我們的內心對弟兄姊妹所存的心態是什麼樣子的。你只是像世人那樣,見面打招乎、禮貌性的關懷嗎?還是你的內心真是特別的愛他,特別的希望他能夠更好?我想我們對我們的家人都是這樣的心態,你對自己的家都是希望他更好,你希望自己的兒女將來長大了更有出息,你也希望自己的父母都能夠身體健康、沒病沒災地安享晚年,你也希望自己能夠更好。我們從這樣的一個對比、一個反差,就能夠看出,我們是否是一個存有愛的心態的人。你如果真的有愛的話,你會希望所有弟兄姊妹,你會希望所有的人,你會希望這世界上的人都會越來越好,你就會迫切地想為他們做點什麼,讓他們變得更好。

所以在下面的經文當中,約翰就説道,“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裏面呢?”(約一3:17)。弟兄姊妹,我們用這一句話來問問自己的心,我們有世上的財物,但我們看見弟兄姊妹的窮乏,我們卻塞住了自己憐憫的心,那麼就會有後面的一句話,大家都很清楚。所以弟兄姊妹,我們要明白,首先我們要從行為上去改變,我們的愛不能停留在表面上,你會發現,如果這樣下去,你就會陷入裝模作樣的狀況當中。

我在慕道班有過這樣的分享,當你剛來到教會的時候,你是非常有愛心的人,什麼都願意去做,但當你回到家中的時候,你卻是個冷漠的人,我們看到這樣的反差,就會覺得這個人是在裝。在信仰當中我們不需要這樣,我們需要內心真的有什麼,我們的外面才發出什麼。難道你不相信上帝知道你的內心嗎?所以我們在解決彼此相愛問題的時候,首先要解決的是我們的內心,從我們的內心擺正自己,從我們的內心去改變我們的態度和我們的認識,這樣,你外面的行為很容易就可以行出來。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一位需要我幫助的人或事時,內心不是很樂意,有糾結,有掙扎,非常痛苦,最後你也許去幫了,也許沒有。當我們看到這樣的事時,你會覺得,為什麼我們糾結呢?其實還是要回到你的內心去尋求答案。你就會發現,其實你的內心並不是希望他、渴望他好,你只是覺得應該幫助他,因為教會就是這樣教導的,雖然我的心裏不是很情願,有時候我強迫自己去做了。但是弟兄姊妹,你覺得那樣的行為是甘心樂意的嗎?

很多的現象,很多的問題都是我們經常經歷的,當你經歷一件事情的時候,我們的信仰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在上帝的面前去思想。首先你要問問自己的內心是什麼樣子的,你要了解自己內心的狀況,你外面的行為就容易發出來。為什麼很多人信主很長的時間,卻沒有任何行為上的果子呢?這是大家要思考的。為什麼有些人很殷勤地在服事上帝,但是他內在的生命卻是枯竭的?這也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問題。我們要把自己擺在上帝的面前,思考自己的內心。

聖經上説“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一3:18),這句話説得非常的到位。在教會當中我們的口頭經常説的是“弟兄姊妹主內平安”,“耶穌愛你,我也愛你”之類的話,但卻成了一句見面打招乎的問候語。如果把這樣一句話變成口頭禪,變成一句問候語的時候,那麼對於我們來説,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這句“耶穌愛你”,很簡單的一句話,但它包含了很多意義,我想大家都很明白,“耶穌愛你,我也愛你”,這就是耶穌給我們的命令,用很簡單的八個字説出來,“耶穌愛你”就是上帝愛你,“我也愛你”也就是彼此相愛。

所以弟兄姊妹,我們不要只在言語上,更要有內心真正的愛存在你的裏面,你要在行為上向你的弟兄姊妹和教會去表達你的愛,這就是告訴我們愛是什麼,我們有一個高的標準在那裏。

下面的經文告訴我們,愛可以帶給我們什麼,可以為我們做什麼。經文説,“從此就知道我們是屬真理的,並且我們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穩”(約一3:19)。這句話非常好,我們有了愛,我們是屬真理的。大家通常認為的真理是非常的知識、非常的哲學,但是這裏告訴我們,我們只要有愛就表明我們是屬真理的,你會覺得這跟我們屬世的教導很不一樣。愛就是真理,而且可以使我們的心在神裏面安穩。我想大家可以去體會,當你去關懷別人的時候,當你去愛別人的時候,當你做了一件愛別人的事情的時候,當你幫助別人的時候,你真心地去幫助對方,並讓對方渡過了難關,你的內心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你是否覺得內心非常的舒服、高興?你會覺得:我用自己能力去幫助了對方,雖然我捨棄了自己一些的時間和金錢或者財物一類,而我並沒有因為自己付出這很多而遺憾,反而會非常的高興,你看到你幫助的對方走出的困境,變得越來越好,你會非常的高興。這就讓我們看到,愛可以讓我們在神的面前安穩。大家也許有這樣的感動,當你看到這個人時就會有憐憫的心,但你卻繞開他了,就像聖經中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一樣,你的內心會有一個掙扎——我沒有幫助對方,你會有一點點的忐忑和自責。當這種情況出現時,我們的內心會有安穩嗎?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會有很多這種經歷。

下面的經文説,“我們的心若責備我們,神比我們的心大,一切事沒有不知道的”(約一3:20)。可以説,我們常常活在自責當中,因為聖經告訴我們説“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約16:8),我們通常會做的一件事就是在上帝的面前認罪,審查自己的行為。這裏告訴我們神比我們的心大,沒有什麼是他不知道的,他知道一切,那麼我們的內心、我們的心思意念,我們的一切他都知道。但是弟兄姊妹,我們不要陷入極端的過分的自責,也不要陷入另一個極端——一切都沒有問題,上帝會赦免我一切的罪,我們要警戒自己。

接下來經文説,“並且我們一切所求的,就從他得着,因為我們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悦的事。神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約一3:22-23)。在這裏我們看到一點:約翰為我們立了一個榜樣,就是遵守上帝命令而立的一個榜樣。當我們向神求的時候,我們一切所求的他都必賜福,因為我們遵行他的命令,在這裏約翰給我們的一個榜樣就是告訴我們關於禱告的事。

大家請想一下,你禱告很長時間神都沒有迴應,但你從其它肢體那得到的經驗是,很多人的禱告都蒙垂聽,但我的禱告卻不蒙垂聽。這裏約翰告訴我們,你的禱告要合神的心意,就是你的禱告要遵行神的命令,這是首先的,然後因着這樣你去禱告,你的禱告必蒙上帝的悦納。這也是大家思想需要去扭轉的地方,很多時候我們把自己的需要放在了第一位,但是聖經當中告訴我們,你所需用的一切我都會加給你,聖經要求我們做的關於禱告的事情,就是按着神的心意去禱告。

我們知道這樣的教導,但是很多時候在真實的禱告生活中,我們卻很難明白,怎樣的禱告是合神心意的禱告,是遵神旨意的禱告,這跟今天的經文有很大的關係。之所以約翰在這裏提到這些經文,我想大家也會明白,就是愛,你的禱告是以愛為出發點,因為神是愛,神給我們的命令就是彼此相愛,我們遵着神的彼此相愛的命令去禱告時,你的禱告不會蒙神的垂聽嗎?你的內心是真的愛你的教會,你的弟兄姊妹嗎?你一天當中,你內心當中如果充滿了這樣的愛,你不會為了自己的私慾去禱告:我今天走在路上,神啊求你將許多的錢砸在我的頭上;或者説,主啊,我特別希望我能換個特別好的房子一類的。如果我們的頭腦天天想的是這些的話,我們的內心會有愛人如已的愛行出來嗎?所以你就會明白我們這樣的禱告,為什麼不蒙神的垂聽。

聖經上告訴我們,我們要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你所需用的神都必加給你(太6:33),我們把側重點放在了次要的事情上,我們沒有把側重點放在真正最主要的東西上。所以弟兄姊妹,這是需要我們從思想上去扭轉的地方,我們要重新認識到什麼才是信仰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愛,你的內心充滿了愛,因着愛你會很自然地有彼此相愛的行為,包括你的禱告、行事為人,包括言語,你會很自然地這樣。那麼大家試想,教會當中所有人都去尋求這樣的禱告時,你就會發現這樣的教會就會真正成為一個彼此相愛的教會。

所以弟兄姊妹,今天的分享當中,聖經告訴我們“你們要彼此相愛”,但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你首先要去審視自己的內心,你要從你的心開始去改變,不要單單地拋開你的內心,去尋求外在的行為,這樣就會陷入一個內心與行為脱節的境地。當你禱告的時候,你內心所存的心思和意念是什麼,上帝知道什麼對你是好的,所以他有時會成就你的禱告,有時不成就你的禱告,有時給你成就的不是你所希望的。所以這樣我們就很容易明白,為什麼聖經當中説愛對於我們最重要。在座的各位都需要愛,我們也需要愛人。這就是今天跟大分享的信息。

請大家低頭,我們一同來做禱告:

主啊,感謝你的恩典!謝謝你,藉着你的話語讓我們能夠明白你的道理!主啊,謝謝你愛我們,也將彼此相愛的命令賜給我們!主啊,請你在我們的內心不斷地向我們説話,求你讓聖靈藉着你的話語改變我們的內心,使我們真正的彼此相愛,使我們一切行事為人都能夠由着內心而發出!主啊,求你讓我們更深地體會你的愛,謝謝你愛我們,祝福我們每一位弟兄姊妹!以上的禱告奉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基督教講章彼此相愛 篇三

【講章】彼此相愛,其樂融融

經文:約13:34-35;約壹3:11,23;4:7,11-12

“彼此相愛”一詞在聖經中雖然只出現過十五次,但其真理卻遍佈整本聖經——愛。愛是聖經中永恆的主題;三位一體的獨一真神,就是一個愛的聯動體。神對世人的愛又是透過基督得以彰顯,藉着聖靈得以落實。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也是以愛為根本;如果沒有愛,人的生活就變得枯燥乏味,沒有喜樂,沒有平安,也會漸漸失去健康的生活。因此,愛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良藥,能醫治人受傷的心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正能量。舊約《箴言書》15章17節説:“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生活中如果有了愛,才會有温馨,才能充滿陽光,充滿力量,充滿朝氣。一個敬畏神、愛神的人必然會產生這樣屬靈的效果。下面就此題目分享幾點教訓,以作共勉:

一、彼此相愛是基督的命令

耶穌在離世歸父之前慎重地對他的門徒説:“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約13:34-35)之後,他又反覆強調這樣的真理:“你們要彼此相愛,象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我這樣吩咐你們,是要叫你們彼此相愛。”(約15:12,17)

“愛人如己”是舊約聖經的教導(利19:18);但耶穌的命令,卻賦予了一個全新的意義,有了新的標準和榜樣,他説:“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指為別人而犧牲自己的生命——名譽、地位、健康和財富等等。

在初期教會中,使徒們所傳的中心信息就是“彼此相愛”的真理。使徒約翰也鄭重地宣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這就是你們從起初所聽見的命令。”(約壹3:11)接着又進一步解釋這命令的基本內容,他説:“神的命令就是叫我們信他兒子耶穌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賜給我們的命令彼此相愛。”(約壹3:23)約翰在《約翰貳書》1章5節中又勉勵教會説:“太太(或作教會)啊,我現在勸你,我們大家要彼此相愛。這並不是我寫一條新命令給你,乃是我們從起初所受的命令。”

據古代教會相傳,使徒約翰年老時被放逐到拔摩海島上,在那裏看見了主的異象,寫下了啟示錄。之後,他仍回到以弗所教會作長老,那時他年紀非常老邁,已經九十多歲了,他到教會去是被人抬着去的,他也無力講道了,他只能在聚會中舉起他的手來,重複説了一句話:“小子們哪,你們要彼此相愛!”卻再沒有其它的話了。約翰年紀大了,幾乎已失去語言的能力,可是有一句話他不能不説,就是彼此相愛。這正是這位忠心愛主的老僕人晚年的生活見證。

年老的使徒彼得,在他晚年的書信中對教會有同樣的教誨,他説:“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4:7-10)因此,我們須在愛神和愛人這兩個方面,有不斷地增長(參太22:37-40);重要的是在靈裏確實警醒恆切禱告,還要切實地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使徒保羅在聖靈的感動中指出:“命令的總歸就是愛;這愛是從清潔的心和無虧的良心、無偽的信心生出來的。”(提前1:5)

什麼叫命令?命令就是神為了祝福我們,而對我們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我們沒有理由拒絕的。“命令”這個詞的意義非常切要,就象軍隊裏司令官所發出的命令,應當絕對服從,沒有推託的餘地,不服從命令的就視為犯法,就是背叛。主耶穌要我們彼此相愛,這是他的一條命令,不需要我們去研討之後再作選擇,我們只有一個義務,就是服從,這也是我們的職責。我們若不彼此相愛,就是抗拒主的命令,背叛主了,這是大罪。

從前,三個皮鞋匠偶爾碰到三個和尚。和尚先發制人,質問:“‘三個和尚沒水喝’、‘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這些話是誰説的?”儘管皮匠們謙讓、解釋,但和尚們還是氣勢洶洶,説非要討回公道不可,官司打到皇帝那裏。皇帝把他們分別鎖進兩間房子,房內有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每人發一隻長柄的勺子,幾天後,三個和尚被放出來時已是皮包骨頭有氣無力。皇帝問:“大鍋裏有飯有菜,為啥不吃?”和尚們哭喪着臉説:“這勺子柄太長,送不到嘴裏呀!”

三個皮匠也出來了,個個紅光滿面。和尚們大惑不解。皮匠們説:“我們都是先餵給別人吃!”皇帝感慨地對和尚説:“現在你們服氣了吧?”可見,狹隘自私,必然導致愚蠢無能;只有互相合作,才能產生聰明才智啊!

二、彼此相愛是信仰的特證

“相愛”一詞,在生活中多半是指男女戀愛一事,而在這裏卻具有信仰上的廣泛意義。彼此相愛是我們_信仰的特證;主耶穌説:“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5)基督_活出基督的生命,這樣才有信仰的見證。初期教會因努力遵守這命令,便得到了眾民的喜愛(徒2:44-47)。信徒彼此相愛是顯明真基督_個屬靈標記,可以使人認識基督,領略他的愛。

_的信仰生活必須落實在彼此的相愛上,愛有多少,信仰的見證也有多少。我們無論在家庭裏、還是在教會中,甚至在社會上都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約壹4:7)惟有在愛中生活,才能真正表達出信仰的現實意義,才能榮耀基督。

有一位傳道人問他的信徒:“我們怎樣知道黑夜已過,黎明將至?”一個信徒答:“當我在遠處看到一棵樹,看得出那是榆樹,而不是杜鬆,那就是天亮了。”另一位答:“當我們看到一隻動物,分得清它是狐狸而不是狼,那就是黎明瞭。”傳道人説:“都不對!”

信徒們有些糊塗了。傳道人鎮靜地説:“當我們一看到其他的人,就知道他是我們的弟兄姐妹時,黎明就來到了。不然,無論在何時,我們都仍是在黑暗之中。”

對我們教會裏的每一個人,不論他持哪一種觀點,與我個人的看法是何其不同,只要他承認基督是他的救主,我們應當記得他畢竟是弟兄。如果我們心中已是黎明的話,裏面自然會有親切感。

主耶穌把我們放在這個時代中,就是要我們成為他信仰的見證,在他昇天之前最後的囑咐就是“作我的見證”(徒1:8)。在我們一般人的觀念中,作見證就是傳福音,用言語述説神在我們身上的奇妙作為等。可是主耶穌的意思並不單是指用口作見證,主耶穌的意思是你們這些人在生活中若能彼此相愛,便是為他作見證了,使眾人因此可以認識基督,便因信得着基督的救恩。

三、彼此相愛是愛主的表現

當我們在彼此相愛中生活的時候,這就是愛主的具體表現。凡是我們作在弟兄身上的善事、美事,其實就是作在主的身上,所以主耶穌説:“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太10:40)將來在審判的日子,人們會問主説:“我們什麼時候見你餓了,給你吃,渴了,給你喝?什麼時候見你作客旅,留你住,或是赤身露體,給你穿?又什麼時候見你病了,或是在監裏,來看你呢?”主説:“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37—40)

古時候有一所修道院,曾經輝煌一時,但如今好景不再,門可羅雀,眼看就要關門了。老院長的心情自然十分沉重。他經過長途跋涉,去請教有何振興修院之法?高人回答:“我沒啥好辦法,但你知不知道,你們修士當中有一個人是耶穌喬裝的?”

回到修道院,老院長把這事實告訴大家,人人面面相覷,心中猜想,到底哪一個最有可能是耶穌裝扮的呢?由於任何人都有可能,不久這所修院迷漫着一團祥和之氣,修士們彼此之間都十分的友愛,大家相處互相敬重。沒有多久,這所沒落的修院慕道者又絡繹不絕,參加靜修的人越來越多,修院又再次恢復了往日的興盛。我們每個人都以對待耶穌或天使的態度來與人相處,那必然會有不一樣的情形。不信,你試試看?

反之,人若不愛弟兄,苦待弟兄,就是不愛主耶穌,苦待主耶穌了。曾經,保羅參與了逼迫_的工作,在他往大馬色的路上,復活的主向保羅顯現,對他説:“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徒9:34),在人看來不可思義,耶穌怎麼會這樣説呢?主應當説:“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的門徒?”可是主從來不會説錯話,他説“為什麼逼迫我”是合乎情理的。逼迫主的門徒,就是逼迫主自己;因為教會是他的骨中之骨,肉中之肉,主和教會是一體的,他和門徒之間是分不開的。因此,我們彼此相愛就是愛主,愛主和愛弟兄是分不開的。

老約翰再三地指出:“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神既是這樣愛我們,我們也當彼此相愛。從來沒有人見過神,我們若彼此相愛,神就住在我們裏面,愛他的心在我們裏面得以完全了。……人若説‘我愛神’,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説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神。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約壹4:7-8,11-12,20-21)

我們愛主就表現在愛我們的弟兄上。復活的救主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三次查問彼得的愛心時説:“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你愛我嗎?……你愛我嗎?彼得因為耶穌第三次對他説‘你愛我嗎’,就憂愁,對耶穌説:‘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耶穌説:‘你餵養我的羊’。”(約21:15-17)彼得的回答表明他實在是愛主的。主耶穌三次問彼得並不是他不知道彼得是否愛他的,他之所以問彼得,正是要彼得知道什麼叫作愛主,當彼得表示他是愛主的,主立刻指示他愛主的具體表現就是餵養主的羊,牧養主的羊,換句話説,就是愛主內的弟兄姊妹,供應他們靈裏的需要。

四、彼此相愛是復興的基礎

彼此相愛又是教會復興的基石,也是信徒個人靈性復興的基礎。在保羅的書信裏,我們看到了帖撒羅尼迦教會的美好情形,這所地方的教會是一個非常有見證的教會,保羅稱讚他們的信心和愛心,並在患難中得勝的生活。保羅又誇獎他們是馬其頓和亞該亞所有信徒的榜樣。這樣好的一所教會在當初,在今天,都實屬難得,這所教會之所以這麼好,原來他們有一個屬靈的基礎——就是彼此相愛。保羅説:“論到弟兄們相愛,不用人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自己蒙了神的教訓,叫你們彼此相愛。”(帖前4:9)當保羅為這所教會祝福的時候,同樣表達出這樣的意願:“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如同我們愛你們一樣;”(帖前3:12)又説:“弟兄們,我們該為你們常常感謝神,這本是合宜的;因你們的信心格外增長,並且你們眾人彼此相愛的心也都充足。”(帖後1:3)是的,教會的復興是建立在彼此相愛的根基上;

著名的耶路撒冷聖殿原址,據傳是在一個叫阿耳楠的禾場上建造的,而這禾場上曾經有一個美麗的故事。有兄弟倆的田正好毗連。傍晚,哥哥把收成的禾穗捆妥之後,告訴妻子:“弟弟只有一個人,受不了如此重的壓力,頂着太陽天天勞動,趁他不注意時,我們不妨把已紮好的禾穗搬些到弟弟的禾場。”説完,趁着夜晚正濃,哥哥把禾穗搬了過去。

令他不解的是,第二天早晨,他發現自己的禾捆竟然不少一捆,同樣的事連續發生好幾天。有一日晚,哥哥正搬禾穗去弟弟田間時,不料在途中與弟弟撞個正着。原來每天晚上弟弟同樣受到愛心驅使而往哥哥田間送禾穗,事實真相大白,弟兄倆抱頭感激萬分!,

聖殿必須建造在彼此相愛的根基上。其實,每一個事業如能以愛心為基礎,這事業必然成功!“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來13:l)這是聖經的教訓。

詩人曾經為着能有彼此相愛的生活而稱頌神説:“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鬍鬚,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裏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詩篇133篇)

弟兄彼此相愛是新生命的自然流露,又是在神眼中看為善、為美的事,滿有神的恩膏,使人得着心靈的滋潤。許多基督的門徒在生活中,往往會因着自己的私慾而失去了平安、喜樂,這不是因為他們停止了屬靈的追求,而是因為他們沒有活在彼此相愛的美好見證中。他們的生命沒有找到出口,就閉塞停滯了。主耶穌説,“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説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裏,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約15:11-12)生命中沒有出口就把喜樂的源頭閉塞了,我們若活在彼此相愛的暖流中,生命就有了流露,我們的喜樂也有了滿足,這就是靈性復興的景象。

五、如何實踐彼此相愛的生活

(一)必須除去人裏面的私慾

雅各説“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雅1:15)

彼此相愛的阻礙是來自人的私慾。什麼叫私慾?私慾是一種人裏面的惡念,就如驕傲、自私、貪心、妒嫉、仇恨,苦毒、不解怨等。當我們繼續思想這種惡念並化作行動時,便成了罪,其破壞力就如滾雪球一樣,愈滾愈大,所以要趁早加以控制,免得我們陷入罪惡的深淵,不能自拔。

保羅指出:“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林前13:4-6)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弗4:31)在人的本性中常會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為前題,也就是説,人不會愛與自己的利益無關的人,不會去無償的服侍他人,並且當自己受到傷害時不肯解怨等。因此,阻礙人們彼此相愛的禍根就是人裏面的私慾,除去私慾便可盛裝愛心的美德。

曾經有一位資深的老師,知道自己來日不多,便在露天給學生上完最後的一堂課。他們一起來到曠野一塊雜草叢生的地方。老師問:“請你們告訴我,你們該怎樣除掉這些雜草?”學生們愕然:這不是太簡單了嘛?甲説:“一把鋤頭就夠了。”乙道:“還不如用火燒快些。”丙反駁:“你們忘了,‘野火燒不盡’這詩嗎?我看只有深挖才行。”老師説:“好了,你們按各自方法去除一片雜草,一年後在此相聚。”

一年後,學生們來了,他們都很苦惱,因為他們各自的方法都不行,都無法除盡。但此時老師已經走了,不在人世了,他只留下一紙條:“除雜草最好的方法是在上面種上莊稼。是否想過,你們的心靈也是一片田野。”

慾望是在人們心中不用“施肥”也會像瘋長的雜草,稍不留神就會變成荒蕪心靈的田野。要除滅它,必須種上真理和美德的“莊稼”,“莊稼”越多、越茁壯,雜草就會越孱弱,越沒有生存的空間。

(二)必須在基督裏獲得重生

耶穌曾對尼哥底母説:“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人若不是從水和聖靈生的,就不能進神的國。”(約3:3-5)接着使徒約翰在他的書信中説:“親愛的弟兄啊,我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來的。凡有愛心的,都是由神而生,並且認識神。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着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瞭。”(約壹4:7-9)

神是我們彼此相愛的根源,他愛我們,甚至為我們犧牲了自己的兒子。耶穌是我們愛的榜樣,他告訴我們何為愛;他在世上所做的一切,以及他在十字架上的死就是最大的愛。聖靈會將神聖的愛澆灌在我們裏面,並賜給我們愛人的能力,他住在我們心裏,使我們漸漸更像基督,且活出基督的新生命。

“凡信耶穌是基督的,都是從神而生,凡愛生他之神的,也必愛從神生的。”(約壹5:1)我們有了基督的新生命,就成為神家裏的一分子,其他信徒均為我們的弟兄姊妹,而我們的責任必須是接納並愛他們,盡作_的義務;也只有從神而來的新生命,才能有屬天的愛去彼此相愛。

“我們因為愛弟兄,就曉得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沒有愛心的,仍住在死中。凡恨他弟兄的,就是殺人的;你們曉得凡殺人的,沒有永生存在他裏面。”(約壹3:14-15)這是聖經的警戒。

(三)必須常覺自己有虧欠感

保羅説:“凡事都不可虧欠人,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因為愛人的,就完全了律法。”(羅13:8)這是一種對自身建設的摧促與激勵的用詞。保羅為什麼説“惟有彼此相愛,要常以為虧欠”呢?理由只有一個:我們都是蒙愛的罪人,對於基督為我們所付出的那無窮無盡的愛,我們永遠都是一個負債的人。惟一可以使我們稍做償債的,就是我們盡力去愛其他的人。因為基督的愛遠超過我們所能付出的愛,所以我們永遠有責任去愛別人,去關心別人的需要。

由於我們沒能像主耶穌那樣去愛我們的弟兄,所以我們就一直感到在彼此相愛的事上虧欠了我們的弟兄。彼此相愛的債是永遠還不清的,如果有人説他彼此相愛的債已經還清了,不再需要彼此相愛了,這人就是在黑暗裏自己欺騙自己。愛心的債需要我們靠主的恩典去還一輩子的。

(四)必須存憐憫的心善待他人

有一個故事,發生在美國,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一對夫婦來到費城的一家旅店。“別的旅店都滿了,我倆在貴處能借住嗎?”夫妻倆近乎用哀求的口吻説道。一位年輕的夥計接待了他們,向他們解釋説城裏同時在開三個會議,全城所有的旅店客滿。“不過我不忍心你們倆沒一個落腳處。這樣吧,我把自己的牀讓給你們,我則在旁搭個鋪就行了。”第二天清早,夫妻倆付錢告辭,他們對年輕的夥計説:“年輕人,你應當是美國第一流旅館的經理。”夥計聽了,暢懷大笑。

兩年後,年輕人被這對老夫妻特邀到車水馬龍的紐約市,他們指着一幢巍然壯觀的高樓説:“年輕人,這就是為你而蓋的旅館,請你當經理。”這就是紐約首屈一指的奧斯多利亞大飯店。

我們的確應該向亞伯拉罕學習,好生幫助那些向我們求助的陌生人,因為襤褸衣衫的後邊可能有一對天使的翅膀哩!(來13:1-2)“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

“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裏面呢?小子們哪,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壹3:17-18)

一個人在錢財和時間上對他人的慷慨付出,便是彼此相愛的實際行動。雅各説:“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説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什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嗎?若是弟兄或是姐妹,赤身露體,又缺了日用的飲食;你們中間有人對他們説:‘平平安安的去吧!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給他們身體所需用的,這有什麼益處呢?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雅2:14-17)

真正的信心,會使我們的思想和行為變的越來越像基督。如果我們的生命沒有改變,那麼我們就不是真正相信真理。信心是藉着愛心來表達的,我們可以憑藉對他人的愛,以此來衡量自己的信心所在。為此保羅説:“惟獨使人生髮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6)

在實踐彼此相愛的真理上,“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裏饒恕了我們一樣。”(弗4:32)這就是主耶穌在福音書中教導我們要寬恕別人過錯的命令(參太6:14-15;18:35;可11:25),神不是因我們寬恕別人而寬恕我們,他寬恕我們是基於他的大愛。我們明白了神的慈愛,就該學效神;接受了神對我們的寬恕,我們就該寬恕別人。基督甚至願意寬恕把他釘上十字架的人(參路23:34)。今天,如果我們不願意寬恕別人的過錯,就是還未曾真正認識神,因為神就是愛。

主耶穌曾經對他的門徒説,要饒恕弟兄“七十個七次。”(參太18:22)那就是説我們該絕對的、徹底的、無條件的饒恕他人,因為我們的神是完全的赦免了我們。那個完全徹底的饒恕並不容易,因其要求是從心裏發出的,不是單靠言語,需要依靠聖靈的幫助才能做到。主耶穌要求我們要饒恕別人,不要把別人囚禁在我們的心牢裏,不肯釋放他。我們若不肯饒恕別人,我們在神面前的交通就有障礙,心裏就沒有真正的平安。因此,必須靠着主的恩典去實踐彼此相愛的生活!愛有其超越性與永恆性,我們只有天天活在基督裏面,才能真正實踐彼此相愛的生活,且充滿神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