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大學聯考作文熱門題目預測及精品作文賞析

欄目: 學生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78W

2022大學聯考作文熱門題目預測及精品作文賞析

大學聯考作文熱門題目預測及優秀作文賞析一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生活中,總會有一些新情況,需要人們去面對並作出反應。學會如何應對,應該成為引領人們成長的重要方面。

請以“應對”為題,寫一篇議論文,談談你的思考。

要求: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論證合理。

優秀作文賞析:【應對】

尼采曾言:“沒有了面對現實的勇氣,沒有了與苦難抗爭的力量,結果是將受到更大的苦”。可見,學會面對、智慧應對之於個體、社會、國家的重要意義。

應對,是面臨困窘阻塞時做到面對並妥善化解的能力,它不僅彰顯了一個人的氣度沉着,還能展現其為人處世之智略和思維。能否應對隨時產生的狹路難題,固然是新時代衡量判斷人才的重要標誌。

如何應對新情況?其一是明辨。明辨是對於新情況迅速辨識並作出獨立判斷的能力。當我們面臨困境和淵藪,最先做的自然不是盲目投入苦幹之中、暴虎馮河一般有勇無謀。若想避免失誤、用方法以應困境、減少不必要的彎路和損失,那麼,明辨成為了首要之道。但是,明辨需要我們以對事物完全和透徹的認知、理解作為支撐,並具備面對緊急及時抉擇的篤定果敢。

正如此次“戰疫”中,面對洶湧如潮的無稽之談,有些人盲目搶購囤貨,有些人過度恐慌解讀,不僅影響正常生活運轉,還使訛傳進一步擴散。但陰影不擋光明乍現,正是有着那些正確認識疫情的“吹哨人”、醫護人員迅速確定診療方案、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神速平地而起、四面八方的醫療隊奔赴湖北武漢一線、方艙醫院醫患和諧齊心一同抗疫......也正是因為政府、部門明辨事實,各項安置、管控、隔離政策相繼出台,使人民羣眾多了幾份安心和保障。正是因為各界各業的明辨是非、認清局勢,我們才能在疫情面前冷靜面對、合理應對,為之後各項計劃安排的有序實施提供了基礎和保障,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誠然,若徒能判斷,卻無堅定的意志和頑強的行動,也只能像王安石所言:“入之愈深,其進愈難,有怠而愈出者”,最終只能東走西顧、毫無所獲。着手施行之時,若不篤行,明辨則變得毫無意義。篤行,是指分析之後能持久努力奮鬥且無畏以往、不懼困苦。僅能辨識謀略、紙上談兵是懦弱無勇的表現,而能篤行,才是應對難題的更一要義。蔚繚子曾言:“慎在於畏小,智在於治大”。慎行謹言固然是保身的明智舉措,但是直面困難,甚至是生死兩難的抉擇,明哲保身則會終無所為而趨於滅亡。篤行,不僅是面對困難的修身自理之道,也是勇於承擔社會責任、投身集體建設的重要體現。篤行、力行,是中國人流傳千古的品格風骨。魯迅先生曾説,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人的脊樑。可知,在具有謀略之後的一點浩然意氣成了頑強的推動力。正如我們的抗疫英雄、一言九鼎的鐘南山院士,兩度義無反顧掛帥出征,以其敬業、忠勇、膽識一語定心,使得抗疫戰鬥在他的引領下得以合理應對。抑或這些平凡而偉大的逆行者、“吹哨人”的無畏堅韌,疫情終滅,人心終寧。這是因為做到篤行而能絕妙應對的例證,將永留記憶和歷史。

生而為人,便開啟了應對挑戰、化解困難的一生。浩瀚磅礴的中國歷史,亦是一個不斷應對衝擊、變革的漫長過程。生活中,我們應對,人格從而健全、成長。歷史長河裏,我們應對,文化從而堅韌不折、源遠流長。新情況始終與我們共存共生,應對的能力是我們智慧智略的彰顯。

何以應對?唯二詞:明辨、篤行。明辨是認清事實、摸清方向的“觀測鏡”,而篤行是全力推動、實行終贏得“推動劑”,只有學會應對,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解團霧於通達,化天塹於坦途。

大學聯考作文熱門題目預測及優秀作文賞析二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説:“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種前見。”“前見”是理解者在認識一種事物之前對事物的先行判斷或者理解。

有時,前見有助於提前認識事物,成為預見。

有時,前見妨礙全面認清事物,成了偏見。

對上述材料,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於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優秀作文賞析:

德國哲學家伽達默爾説:“一切理解都必然包含某種前見。”生活中,有時,前見有助於提前認識事物,成為預見。有時,前見妨礙全面認清事物,成了偏見。善於思考,勤於理解,見微知著,轉換偏見,方能使前見成為預見。

肯于思考,高瞻遠矚,富有預見是我們取得成功的基本素養。

誠如偉大的思想家王充所言,“夫閉户塞意,不高瞻覽者,死人之徒也哉”。一個人如果閉目塞聽,不登高博覽遠望,那麼和死人是一樣的。所以,高瞻遠矚,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基本素養。我們需要擴大自己的“視域”,跨越時間的巨大鴻溝,轉換偏見,將自己置入客觀的理解,以達到對理解對象的精準把握,不僅“明其所見,而且要明其所味”,確立一種超出彼此、是非兼懷的目光,使前見成為預見。

善於思考,從細微處預見事物的發展,有助於治國。

謀士朱升,總結經驗,高瞻遠矚,進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國策,朱元璋積極採納,在這極具預見言論的指導下,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建立起強大的大明王朝。可見預見不僅是個人成功路上的助力器,更是一個國家取得成功的風向標。周恩來《關於當前民主黨派工作的意見》中説:“在革命戰爭和階級變化的發展上,需要我黨有領導的預見,但證實這個預見的正確,還需動員全黨領導羣眾在實際工作中循着這個預見的方向努力奮鬥。”善於思考,勤於觀察客觀環境,能從細微處預見事物的發展,轉換偏見,方能使前見成為預見。

轉換偏見,預見成功。

隨着社會信息化、知識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具有正向的前見成為在社會中謀求發展的必備技能。正如歷史學家巴克斯頓所言,即使在人生中,也和下國際象棋一樣,能聰明預見的人才能獲勝。然而非正向的偏見,會阻礙個人、社會、國家的良性發展。西晉政治家江統看到亂臣賊子在邊關作亂,遊牧民族大量內遷雜居的情況,著作徙戎論,告誡統治者及時徙戎,避免威脅中原政權的統治。遺憾的是統治者並未聽取建議,不到十年即發生五胡亂華,王朝一朝沒落。可見因為沒有預見,視野侷限的人即使擁有天時地利的條件也很難成就偉業。因此,只以自我視域觀世界,會產生武斷片面的認識,偏離事物的本質,而轉換偏見,使前見成為預見,方能取得成功。

因此在認識和理解事物時,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當下所具有的“前見”的影響,若遮蓋了事物的面目,就會形成偏見。所以我們要善於思考,從細微處預見事物的發展,轉換偏見,不斷擴大自己的視域,形成正向的預見性理解,實現超越。

大學聯考作文熱門題目預測及優秀作文賞析三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

李大釗先生説過,我覺得人生求樂的方法,莫過於尊重勞動,一切樂境,都可由勞動得來,一切苦境,都可由勞動解脱。

材料二::

蔡元培先生曾説過,美育是一種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吳冠中先生也説過,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

材料三:

2016年12月12日《中國青年報》消息:近日在上海進行了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抽測,參加抽測的上海某知名高中男生,能在引體向上測試中及格的不到三分之一,能做到10個以上的學生極其罕見。記者從現場監考老師那裏看到了一張測試成績表,表中,引體向上得零分的學生比比皆是。但更讓這位監考老師震驚的是,參加測試的很多學生連努力去完成一個引體向上的慾望都沒有,表現出的是對體質測試和體育成績極不在意的態度。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談談你的理解和看法,寫成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文題解析】

此題考核寫作能力,是一道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要求根據材料結合自身成長經歷寫作,首先要明確材料的內容,材料一引用“努力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強調要全面的發展,第二則材料強調“勞動”的重要性;第三則強調“美育”的重要性;第四則是關於“體育”出現問題的事例。綜合四則材料可以看出本材料的重點是“應該成為什麼樣的人才”,可以綜合談“要全面發展”,可以單獨談“在某方面有所側重”。可據此立意,注意要求“結合自身的經歷”。

參考立意:

克服唯分數論,關注不同孩子的德體美勞的個性特長髮展;要真正落實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而發展,改變教育模式;要構建正確的人才培養、選拔和社會評價機制,要重綜合素質,也要不拘一格。

優秀作文賞析:【以美育人 時代所需】

木心説:“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解救不了。” 在物質供應日益豐沛、精神問題愈顯突出的現代社會,審美能力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時期的發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面對新時期多元化人才培養的需要,學校一定要加強和改進美育教育。以美育人,時代所需。

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強調審美教育對於人格培養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也曾大聲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華為在追求科技的同時,始終保持對於藝術和美的追求。可見,不只是今天,美育早已為人重視,古已有之。健全的人格怎能不懂感受美、欣賞美?而我們的社會需要的就是能夠創造美的人才。

然而,曾幾何時,我們看到了太多的學校將智育教育作為培養目標;看慣了社會、家長對於孩子的培養一切以分數為定論;看膩了還未成年的孩子被繁重的學業負擔壓得抬不起頭,匆匆趕路,走向一個又一個補課班……當一個社會太過急功近利,當人們內心被功利所縛,人們只能行色匆匆,眼光向前,急忙之中早已失去感受美的能力,何談創造美?所以,不妨慢下腳步,家庭、學校、社會形成一個濃厚的美育氛圍,以美育人,不止看重孩子的成績,還應重視成績之外更高層次的發展。“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如此才能培養出更符合時代需求的多元化人才,才能引導青年去追求一種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上海市某兒童畫展,一位小朋友的作品上有一個洞,評審們好奇地問,這是不是一幅破損的作品。小朋友説,這是進入世外桃源的入口。孩子的答案,耐人尋味。如何擦亮發現美的眼睛,是一個需要全社會去回答的課題。顯然,只有全社會重視美育培養,創新美育形式,重視文學、藝術、哲學、歷史等學科的涵養,在現代教育體系中賦予美育應有的價值,才能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才符合人才培養的要求。

以美育人,才能讓我們感受到這生活之中除了有眼前的苟且,更有詩和遠方;讓我們在奔波行走之中,駐足留戀,這生活本來就很美!這樣的人,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幸福;這樣的人才更有温度,而不是冰冷之軀,對生活冷眼旁觀,處處是敵意;這樣的人,也是時代所需。

恩格斯説過,“文藝復興是一個既需要巨人而且產生巨人的時期”,遙古暢今,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新時代下,同樣會產生巨人!

大學聯考作文熱門題目預測及優秀作文賞析四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論語·里仁》)這則語錄闡釋了名位與才能的關係,表明了孔子立身處世的基本態度。其意為:不發愁沒有地位,只發愁沒有獲得地位的才能;不發愁沒有人知道自己,應追求足以使別人知道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説,有才能才會有地位名聲;沒有才能,即使得到了地位名聲也容易喪失。

上述材料能給努力實現自我價值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優秀作文賞析:【才之不存,名位焉附】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誠哉斯言。作為當代青年,在當今奔騰奮進的年代,把名位作為一種自我價值來追求,並竭力以實現之,人性所必然,發展之必需,但切記:必須修煉過硬的才能。

才能之於名位,恰如鐵軌之於高鐵,地樁之於大廈,根系之於巨木。

沒有真才實學的強力支撐,名聲與地位只能是沙上之塔,抑或是無源之水。靜觀當下,一些青年人急於求名位,希望早日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可,但卻淡化了對個人才能的錘鍊,其結果怕損失的不僅僅是名位了。

近些年來,一些青年學者抄襲論文,或是論文造假(河北某大學某青年學者就是其中典型),這些怪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與對名聲與地位的熱衷息息相關,想早日成名成家,想盡快上位,但是自己的才能又不給他爭氣,自己手中分明是把水果刀,可是非急着想去宰掉一頭高大壯實的牯牛。於是乎,在名位價值追求的鼓搗慫恿之下,“熱血沸騰”“走捷徑”,抄襲、造假什麼手段都上馬了。其結果,只能是,欺騙國家和社會,貽害自己的現在和未來。

身為國家未來建設接棒者的我們青年一代,該如何認識和處理好才能與名位的關係以實現個人的價值呢?答案只有一個:修煉真才實學真功夫,靜待名位花自開。

看看“兩彈一星”的功勛先輩們,看看黃旭華老人家,看看袁隆平院士,看看南仁東前輩,哪一位不是能靜下一顆心、坐得冷板凳?哪一位不是刻苦專研、苦練內功?雖然他們志存高遠、情懷寬廣,但是對名聲和地位的價值追求,不能説一點都不存在,但是,更可貴的是,他們執着追求和千錘百煉的才能,才是他們日後功成名就的奠基石,才是他們被國家和人民捧上雲端的金剛鑽!

當你精心培育好了才能這一沃土,還愁名位的苗木不能茁壯而參天嗎?這一點已為歷史無數遍地證明,更何況在海清河晏、風清氣正的今天---認清和擺正才能與名位的關係,在自我價值實現的征途中方能行穩致遠。

大學聯考作文熱門題目預測及優秀作文賞析五

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

加繆:對未來的慷慨,就是把一切奉獻給現在。

愛因斯坦:不管時代的潮流和社會的風尚怎樣,人總可以憑着自己高尚的品質,超脱時代和社會,走自己正確的道路。

讀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結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注意: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不得少於800字。不得抄襲、套作。

優秀作文賞析:【承載和超越】

人既是歷史的承載者,又是歷史的創造者和超越者,人固然不能獨立於歷史長河之外,卻也不應囿於時代的牢籠。

有言:“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給人們以汲取智慧、繼續前行的力量。”這句話強調人對歷史的承載,人組成了社會與文明。但正如卡爾維諾所説:“人民本身是有重量的。”即現有的文明在短期範圍內可能成為人的敵人。在一些特殊時期,文明無法把握自身反而使存在的意義越來越遠,因而人需要一個匡正自己、不使自己偏離的架構,那便是歷史。人對歷史的承載,在文明經歷轉折點時至關重要,人若不在歷史中汲取智慧並繼續前行,便是對自身的否定。

但僅僅有承載,便容易陷於“黑格爾式”的歷史主義幽靈,把整個人類的歷史變成一潭死水。加繆所主張的“把一切奉獻給現在”,正是闡明瞭人應超越歷史而創造歷史的道理。奉獻於現在,不正是創造未來的歷史嗎?在人肯定並承載歷史的前提下,人對於歷史便擁有了相當的主觀能動性,超出歷史的那一部分便會轉化為歷史本身的養料。此時,人雖然還身在歷史長河之中,但無意間已然發展了歷史,使得今時今日的歷史超越了前人的歷史。

人對歷史的承載和超越,正如英雄造時勢和時勢造英雄的無限螺旋上升,而上述兩者缺一,發展便會停滯。換言之,沒有承載的超越是反歷史,沒有超越的承載是非歷史。

人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從宏觀角度來看,承載和超越並存。但若是把這一對矛盾放在具體的社會歷史背景下,便容易在是進是退的問題上構成二律背反。但愛因斯坦曾抱有讓個人超脱於時代與社會的信念,即當人類整體在承載和延續歷史的同時,個人可以成為超越歷史的急先鋒。李澤厚先生也在其《歷史本體論·己卯五説》中指出,人類整體不能超越當下所擁有的歷史,但對歷史的超越,就數量有限的個體來説是有效的。這正契合了人憑藉高尚品德超出社會時代的願望,也給加繆所主張的“歷史的創新”指明瞭方向,更是對承載歷史的必要性的肯定。

脊樑上承載了歷史的厚積,思想跨越了時代的吐息,手中便緊握了未來的命運。

大學聯考作文熱門題目預測及優秀作文賞析六

閲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杜甫説: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尼采説,不要爬上山頂去,也不要站在山腳,從半高處去看,這個世界真美好。

有人説,山腳也有別樣的風景。

站在哪裏看世界好,對於這三種認識和體驗,你更認可、欣賞哪一種呢?

要求:題目自擬,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優秀作文賞析:

愛默生有言:“生活難,難就難在選擇.”杜甫認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尼采卻覺得站在半高處看,這個世界真美好.其實,人生也如登山,無論是半高處或是頂峯,只要努力攀登,同樣會收穫精彩!

他站在了半高處,沒有獎牌,卻贏得了掌聲…

在倫敦奧運會上,來自南非的“刀鋒戰士”皮斯托瑞斯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奧運夢想,成為了奧運田徑賽場上的首位殘疾運動員.雖然他最後慘遭淘汰,與金牌無緣,但他努力拼搏的精神感動了全世界,換來的是為他驕傲的掌聲.

白哲特曾説:“堅強的信念能贏得強者的心,並使得他們變得更堅強.”正因為皮斯托瑞斯有着堅強的信念,堅持不懈地拼搏,雖然最後只站在半高處,無法登上冠軍的頂端,卻同樣精彩.

他站在了最頂峯,成為萬眾矚目的作家…

2012年10月,諾貝爾文學獎花落中國,莫言因其作品“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當代時事以魔幻寫實手法冶於一爐”,以豐富的想象力,寫出富有張力、情感飽滿的農村“民間深層經驗”,達到了極高的藝術境界,成為諾貝爾文學獎中國籍作家第一人,填補了中國文學界的空白.

泰戈爾説過:“蓮花的花瓣不會閉合,深藏的花蜜定會顯露.”正因為莫言用自己潛心幾十年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大膽細膩的創作征服了世界,最終登上了諾貝文學獎的峯,從而綻放出奪目的異彩!

她站在半高處收穫成功,也站在頂峯創造精彩…

1989年,陶華碧在貴陽市開了一家“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麪.她靠自己的努力與真誠來經營這家餐廳,因此小店的生意很紅火.後來她招了40名工人,辦起了一家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取名為“老乾媽麻辣醬”.僅僅用了3年半的時間,“老乾媽”公司便迅速壯大到了1200多人,產值將近3億元.現在,“老乾媽”公司累計產值已經高達13億元,在中國私營企業50強排行榜上名列第5.她所開發的產品覆蓋了全國除台灣省以外的每個省份,並遠銷世界各地.

威廉?錢寧説過:“要想人生過的有意義,的辦法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陶華碧先前做小生意﹣﹣在半高處收穫過成功,後來選擇開辦麻辣醬生產廠﹣﹣在頂峯創造了精彩,是啊,只要努力,人生何處不精彩?

無論你相信“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還是相信“站在半高處,這個世界真美好”,其實,只要你努力攀登,人生每一處都精彩!

大學聯考作文熱門題目預測及優秀作文賞析七

閲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2010年底,正在國外留學發展的徐峯接到母校西安交大的電話,母校誠摯邀請他回校任教。徐峯毫不猶豫地放棄了歐美的高薪待遇,毅然回國。他説:“個人的發展要與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6年後,他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皮膚與牙熱—力—電耦合行為機理”填補了國際空白,被西方學者點贊。

材料二:2018年春節,一則來自連雲港的短視頻紛紛被人民日報、新華社、澎湃新聞、新華網、央廣新聞、人民網等200多家媒體頭條轉載,網上獲贊百萬次。視頻記錄了105歲母親給74歲女兒發壓歲錢的温馨一幕。視頻的背後,是這個五世同堂家庭的子孫賢孝,是百歲老人的幸福晚年。

要求:圍繞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優秀作文賞析:【家與國】

家,由一個個人組成;國,由一個個家組成。似乎是先有家,再有國,其實,要有家,就要先要有國。

我們為什麼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像百年之前我們的祖輩身處炮火之中?這是先烈們共同努力的結果,因為在他們心中,放在第一位的是祖國,沒有獨立強大的國家,怎能有安穩幸福的小家?

5000年前的大禹也深知這一點。他也有自己的家,但他引領眾人治水多年,三過家門而不入,他將人民放在了第一位,所以人們才會如此團結,跟着他一路含辛茹苦,篳路藍縷,勵精圖治,所以才有了中華文明的第一個國家——夏朝,所以才有了千千萬萬安穩的家。

大禹之後,有許許多多的仁人志士為國奉獻一生。孟子廣頌“儒家經典”,凝聚了萬千中國人的心;辛棄疾鐵血沙場,魯迅棄醫從文,等等,他們都是先救國,再管家。正因如此,才有了我們今天強大的祖國,才有了我們今天幸福的生活。

為什麼我們都説“國家”,而不是説“家國”?小的家庭想要美滿幸福,就得先強國。

十八世紀中葉,鴉片戰爭後,中國的黑暗時期來臨。一個個不平等條約,一筆筆屈辱的賠款,國家一蹶不振。可是,中國亡了嗎?不!沒有!沒有!中國的文化中有很多帶着鐵帶着血帶着骨氣的成語:精忠報國、視死如歸、嫉惡如仇……這些成語,已經成了華夏民族的基因!於是,便又有了一輩輩的革命烈士,梁啟超、譚嗣同、朱德、周恩來

正是他們骨子裏的不屈之魂,才使得中國這個東方雄獅從沉睡中甦醒。這就是為什麼要強國的理由,因為光有家,國卻衰敗得不堪入目,國家和人民就會像砧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

人民、祖國、家庭,這就像是水、糧食、空氣,每一個都無比重要。家庭幸福,人民回報祖國,祖國承載家庭。

現在,我們的國家快速發展了,這也是因為有了前人們的鋪墊。聞一多、朱自清,用自己的思想將人們團結起來;鄧稼先、錢學森,使我們國家有了原子彈、氫彈,用科學讓祖國強壯起來。他們的貢獻,為我們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個人只是一棵小樹,一羣人就是一個家庭,無數個家庭團結起來,就是一個國家。國與家,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