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詹天佑》教學反思(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W

《詹天佑》教學反思(多篇)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一

一、情境導入,恰到好處、精緻有效。

這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情境創設上我用了一段關於海洋資源的影像資料,作為激發學生學習慾望的興趣點,真切直觀,恰如其分。果真,學生們欣賞着美倫美奐的海洋世界的影片,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眼睛是充滿驚奇的,臉上是掛滿笑意的,內心是充滿了無限渴望的。因此,看過影像和圖片後,再讓學生談自己的所見所感,全然是來自於內心的真切感言,從而對新課的學習內容充滿了期待與神往。

這樣的導課,新穎獨特,恰到好處的燃起了學生智慧的火花,求知的熱情。為整節課的教學作了一個精彩的開場。

三、思維拓展,活潑靈動,閃現課堂智慧的光彩。

在學生們對海洋世界的美妙神奇讚歎的同時,我又補充了關於海洋資源的更深廣的信息資料,作為課堂內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時也把課文的思想內涵拓寬了、提升了,放飛學生的思維,進行想象訓練:還可以把大海比喻成人類未來的什麼呢?學生們又立即投入到信息碰撞與融合中,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有的同學説:“海洋是人類的大藥房,因為之前看到的影像片中,海馬都是人類的藥源,所以可以説他是個大藥房。”還有的同學説,“海洋是人類未來的大油庫,可以到海洋裏開採石油”。“海洋還可以是人類未來的大能源庫,還可以是大建材基地,也可以是大礦場”。.。.。.學生們在這一過程中又一次彰顯了開闊的思維,善思的品質,靈動的智慧,而我在這裏也巧妙的點撥到,海洋處處都是寶,看來我們真的應該與大海和諧相處,因為,我們的幸福生活不僅需要豐衣足食,還需要藍天和碧海,並由衷的為學生們的奇思構想送上了掌聲。讓他們在語文課堂上收穫到的不僅僅有知識,還有鼓勵與信心,還有幸福的體驗,更有思想的啟迪。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二

這篇課文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教材國小語文課本第十二冊的一篇講讀課文。這篇課文以人物姓名為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説明詹天佑是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並且讓學生知道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把詹天佑修築鐵路的經過寫出來的。在課上,我圍繞文章的中心詞“傑出”、“愛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並充分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這樣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探究的能力,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在學生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學習自信心。

教學完了《詹天佑》的第二課時,我總體感覺還不錯。在上課之前,我設計畫圖的方法理解,但還是擔心有的`同學畫不出而不理解,受到別的老師的啟發,用沙子做實物,這樣就更直觀了,我把這個方法確定後,求助同事和學生帶來沙子,並在課前堆一座小沙山,孩子們邊堆邊感到新奇,但他們還是猜到了上課用,課還未上,學生們已躍躍欲試。課堂教學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在學習活動中,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比如在與學生探討兩種開鑿法時,既注意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學生在讀讀、説説、乾乾中明白了兩個隧道的掘進方法,體會到了詹天佑工作的細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難以及他深入實踐、新的思維。通過畫圖、演示再現了火車在“人“字型線路行駛的情形。就這樣,學生的疑難全在讀書和動手實踐中水到渠成地解決了,課文的重點也得到了突出。

指導朗讀時,我採用了自讀、默讀、指名讀、齊讀等多種方法,加深了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閲讀教學的過程,實際是從無疑到有疑的過程,如何使學生有疑最終達到無疑,方法是讓學生深入地讀,引導學生通過閲讀課文發現疑問,而疑難的解決還是靠引導學生讀書。在第四自然段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邊讀邊做標記,並提出問題,在讀中理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了質疑、解疑的能力,從而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我在引導學生感悟詹天佑勇於在實踐中大膽的創新精神這一環節時做得較好。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這種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啟發,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不過,這一節課也有幾個環節處理得不是很好。如:

1、在教學中教師過多強調去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沒有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之情。

2、上課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忽視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回答問題和動手的機會太少。

今後在教學中要更好地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共同進步。

詹天佑教學反思 篇三

今天上《詹天佑》,這是一篇傳統經典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實現舊教材新教法,確實值得探討。

上課後,我沒有急於介紹時代背景,而是直接問孩子:“通過昨天的預習,你們有什麼收穫?”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爭着發言,一個孩子站起來説:“我知道詹天佑是個對工作十分認真負責的人。”我很驚奇,我鼓勵他繼續説下去。他説:“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説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詹天佑對工程人員要求十分嚴格,可見他對工作是一絲不苟的。”説得太好了,我因勢利導,再請其他同學補充,從課文哪些地方,還可以體會到,詹天佑對工作十分負責?是什麼精神力量支撐着他這樣做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從詹天佑的工作態度,講到詹天佑為人謙虛、平和;從詹天佑的勇氣,講到詹天佑的非凡才智。

討論十分熱烈,即使是平時很少發言的同學,也能説上一兩句。特別是當談到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許多孩子上台充當了講解員,又是比,又是畫,通過他們生動的講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車爬上青龍橋的情景……不時,有同學質疑,馬上有同學為他解答,從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孩子們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經驗,學得不亦樂乎。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

我不敢説,這就是一堂成功的課,但我卻十分肯定地知道,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這堂課上,人人蔘與,平等對話,孩子需要這樣的課堂,因為,在這裏,他們個性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