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才工作講話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W

人才工作講話多篇

各級各部門都要牢固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意識,對各類人才高看一眼、厚愛一分,給予其特別的關心、特別的愛護,特別是要幫助他們解決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困難問題,推動形成為科技專家喝彩、向優秀人才致敬的濃厚氛圍,從而為廣大人才在商丘打造安心舒心的工作環境。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人才工作講話,方便大家閲讀與鑑賞!

人才工作講話1

同志們:

市委、市政府決定召開這次全市人才工作會議,主要是傳達貫徹中央、省、市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交流人才工作經驗,研究部署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務,動員全市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強化措施,大力開發人力資源,加快建設人才強市,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剛才,士官同志傳達了省、棗莊市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新能鳳凰能源公司和高端人才代表苗付標同志、大學生村官代表王騰同志分別作了很好的典型發言。希望大家認真學習領會會議精神,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就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人才工作,講三點意見。

一、從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充分認識加強人才工作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把人才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不斷加強人才引進、培養、激勵和服務工作,人才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一是人才隊伍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全市各類人才總量達到14.3萬人,人才總量居全省縣級前列,初步形成了一支規模較大、素質較高、門類較齊全的人才隊伍。二是人才隊伍優勢逐步顯現。先後實施了人才培養計劃、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等一批重點人才工程,建立博士後工作站3處、省級院士工作站1處,3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兼職我市科技顧問,人才隊伍競爭優勢進一步增強。三是人才發展環境日益改善。相繼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於人才成長的政策文件,全社會人才意識不斷增強,初步形成了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四是人才支撐作用明顯增強。全市各類人才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大批技術含量高、帶動性強、產業化前景廣闊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為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進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同先進地區相比,我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才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人才總量不足。20_年,全市人才資源占人力資源總量的比例為13.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個百分點。二是人才層次不高。高層次人才和重點產業、重點領域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複合型人才、拔尖人才、領軍人才嚴重不足,全市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僅有8人,博士僅有4人,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僅有1人,省級首席技師僅有2人,省級鄉村之星僅有2人。三是人才結構不夠合理。社科類、基礎學科類人才多,理工類、應用學科類人才少,特別是懂經營、會管理、有技術、能創業的實用型人才嚴重不足;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人才集中,經濟建設一線人才不足,民營企業人才稀缺,人才的潛性閒置與顯性短缺並存。四是人才發展環境不夠寬鬆。一些地方和單位對人才工作認識不夠到位,存在重物質投入輕智力投入、重資源開發輕人才開發、重項目引進輕人才引進的現象等等。我們一定要清醒認識我市在人才工作上存在的差距,進一步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責任感、緊迫感和自覺性,以戰略的眼光、創新的思維,更加積極主動地做好人才工作。

古人講:“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要興旺發達,關鍵在人才。近年來,黨和國家對人才工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推進力度越來越大,中央印發了《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_-20_年)》,專門召開了全國人才工作會議,提出了人才第一資源、黨管人才原則、人才強國戰略等一系列新論斷、新思想、新舉措。省委、省政府和棗莊市委、市政府也相繼召開了人才工作會議,對加強人才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這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充分表明人才資源是科學發展的第一資源,人才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人才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發展進入了優先發展的新時期。全市各級各部門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上來,用全局和戰略的眼光看待人才工作,深刻認識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第一,人才是發展之要,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動科學發展、實現跨越崛起的重要保證。人才是科學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動力。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我市轉方式、調結構、推進科學發展、實現跨越崛起的關鍵時期。去年底今年初召開的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人代會,明確提出了我市今年和“_”時期的發展目標,就是努力把徐海打造成為科學發展示範區,儘快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發展的第一方陣,建成具有較強輻射力的轉型示範城市、新型工業城市、特色旅遊城市、生態宜居城市、文明幸福城市。實現既定奮鬥目標,關鍵在人才,根本靠人才。當前,我們急需眼界開闊、思維超前的黨政人才,急需敢闖市場、善闖市場的經營管理人才,急需既能創新、又能創業的專業技術人才,急需技術熟練、素質過硬的實用人才。只有牢牢抓住人才工作不放鬆,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從待遇上、政策上、情感上營造一種良好環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將現有人才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把外面的人才吸引進來,使潛在的人才湧現出來,為推動科學發展、實現跨越崛起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第二,人才是競爭之本,做好人才工作是增強核心競爭力、增創發展新優勢的關鍵所在。在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以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區域競爭越來越激烈。區域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優勢是最需培育、最有潛力、最可依靠的優勢,誰擁有了人才競爭優勢,誰就贏得了區域競爭的主動權,誰就搶佔了科學發展的制高點。人才總是稀缺的,如果不去爭,就會錯失良才、錯失機遇、貽誤發展。因此,我們只有堅持出實招、重實效,早一步、快半拍,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才能在人才競爭中搶得主動權、制勝權,才能在未來發展中決戰決勝、搶佔先機。

第三,人才是活力之源,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動徐海新一輪創業創新的動力源泉。人才是最具活力、最具競爭力的資源,發展每向前一步,都凝聚着人的勞動和創造,而人才的創業創新,更是我們事業向前推進的不竭動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市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堅持以人為本,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和廣大人民羣眾的創造活力,形成一股勢不可擋的創業創新熱潮。今後一個時期,徐海改革發展任務更加艱鉅繁重,發展的主體在人,動力源泉在於創新。只有廣大人才創造性的勞動,人才工作的持續發展和全面提升,才能讓智慧湧流,激發全社會創業創新的活力和激情,形成人人競相成才、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生動局面。

第四,人才是執政之基,做好人才工作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重要支撐。隨着黨的歷史方位、執政環境、隊伍狀況深刻變化,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考驗。為此,中央進一步提出“黨管人才”的原則,明確了黨在新時期鞏固執政基礎、提高執政能力的一個重要工作着力點。就徐海而言,提高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最根本的是要不斷培養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黨政人才和其他各方面人才。只有把我們的黨員幹部隊伍建設成為由先進分子組成、集聚大量優秀人才的隊伍,使全市各級黨組織成為善於培養和使用人才、廣泛團結和吸納人才的組織,才能不斷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擔當起推動徐海科學發展的重任。

各級各部門一定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深刻認識加強人才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責任感、危機感和緊迫感,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上來,牢固樹立“抓人才就是抓發展、抓長遠、抓後勁”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放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堅持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入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進一步激發各類人才服務發展、支撐發展、推動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努力開創我市人才工作新局面

根據國家、省、棗莊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_-20_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徐海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_-20_年)》,提出了建設人才強市的目標任務,明確了到20_年全市人才總量達到25.9萬人,人才資源占人力資源總量的比例提高到25%的戰略目標。實現這個戰略目標,重點要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培養培訓,提升“育才”水平。人才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抓人才首先要抓教育,充分發揮教育在人才培養中的基礎作用。要突出培養創新型人才,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全面加強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實施“善國英才”選拔培養工程,努力打造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適應現代市場經濟要求、富有生機和活力的人才團隊。要圍繞培養造就高素質的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農村實用人才、社會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隊伍,進一步優化教育的結構和佈局,加快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加大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山東化工技師學院等高校應用型學科建設力度,緊貼煤化工、機械製造、新型建材、食品醫藥、電子信息、汽車配套等產業發展,重點培養適應徐海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緊缺實用性人才,力爭經過3-5年的努力,使我市每一個重點領域和特色優勢產業,都能夠擁有一個創新人才團隊、一支專門的科技和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一大批高素質勞動者,構築起年齡、知識、專業、能力等梯次配備的產業發展人才體系。要加強與國內知名高校的合作,充分借用知名高校的教育資源,共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要整合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發展各類專業化培訓機構,發展壯大人才培訓市場。要繼續廣泛開展“創學習型城市,建書香徐海”活動,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辦好徐海大講堂,選擇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要課題,邀請知名專家學者來滕進行專題輔導報告,讓黨員幹部及時學習掌握最新的理論和專業知識,促進各級幹部隊伍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二)堅持人盡其才,提高“用才”效能。科學發展以人為本,人才發展以用為本。只有用好人才,把人才用到合適的位置上,讓他們充分發揮作用,才能體現人才價值、發揮人才效能,才能更好地培養人才、吸引人才。要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度,形成有利於各類人才脱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選人用人機制。要改革企事業單位人才選拔任用方式,把優秀人才放到關鍵崗位使用、放到一線經受鍛鍊,使不同專業特長、不同職業崗位、不同成長經歷、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建功立業,做到人崗相適、用當其時、才盡其用。要改革人才分配製度,推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作出突出貢獻的人才實行股權、期權激勵制度,真正讓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報酬。要注重遵循人才成長和工作規律,積極為各類人才提供幹事創業、發揮作用的平台,讓人才創業有機會、幹事有舞台、發展有空間。

(三)勇於開拓創新,拓寬“引才”渠道。招才引智是改善我市人才結構、提升人才核心競爭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最經濟、最實用的方法。下一步,隨着京滬高速鐵路的投入運營,我市與北京、上海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接受長三角經濟圈、京津冀經濟圈的輻射、帶動效應更加明顯。各級各部門要搶抓機遇,解放思想,主動出擊,以海納百川的氣度和力度引才聚才。要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有針對性地制定招才引智計劃,到先進發達地區舉辦政策推介和引才活動,努力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要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以包容的心態、寬闊的視野,拓寬引人渠道,創新柔性引才引智方式,設立政府特聘專家特殊崗位,建立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公開招標制度,推進校企共建產學研聯合體,採取“週末工程師”、博士後流動站和專家公寓等方式,着力引進一批高層次創新型領軍人才,帶動技術革新和產業升級。

(四)完善政策措施,營造“聚才”環境。對人才而言,發展環境的優劣非常關鍵,可以説,環境就是凝聚力、吸引力和競爭力。要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激勵等各項政策,不斷加大投入,創造良好平台,真正以更加優越的綜合環境優勢推動人才發展、集聚各方英才。一要建立健全人才扶持政策。進一步完善各類人才創業資助、科研扶持、安家落户等政策,尤其是對高層次人才來徐海創業發展的,要主動關心、加強扶持,對其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要通過“一事一議”等方式妥善予以解決,真正使高層次人才引得進、留得住、幹得好。要推進人才專用房政策,有序推進人才專項住房建設,逐步解決各類人才的住房問題,努力讓在徐海工作和創業的各類人才安居樂業。要建立人才項目融資的政策,加快培育和引進創業風險投資基金投融資平台,加大民營資本與人才資本的融合,為人才創業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要制定出台激勵鼓勵政策,組織開展“善國英才”的評選活動,每兩年評選有突出貢獻的“善國英才”5-10名,由市政府一次性獎勵10萬元;評選有較大貢獻的“善國英才”20名,一次性獎勵5萬元;評選成績突出的“善國英才”30名,一次性獎勵1萬元,真正讓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榮譽。二要切實加大對人才工作的投入。人才的投入是一種戰略性的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在這方面要善於投入,捨得投入。各級財政要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步加大對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市財政設立“善國英才”計劃專項基金,重點用於全市“善國英才”的培養、引進、資助、獎勵和人才開發培訓等。要發揮政府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引導企業和社會各個方面加大投入,形成人才資源開發的多元化投入體系。三要加強人才平台載體建設。加快推進科研教學機構、科研項目、創新基地建設,使之成為吸引人才的磁場、培養人才的搖籃、展示人才的舞台。要加快推進機械工業生產力促進中心、中小數控機牀行業技術中心、國家機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魯南煤化工工程技術研究院、中俄高新技術科技示範產業園等平台建設,使之成為吸引凝聚人才、發現培養人才的重要載體。要充分發揮市經濟開發區和木石高科技化工、西崗苯製品、徐海現代玻璃等十大特色產業基地的作用,千方百計吸納市內外人才智力資源向重大項目、支柱產業流動,通過項目聚人才,依靠人才上項目,使各類園區成為吸納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加強與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等國內知名研究院所的合作,依託重點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更多地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來我市研究開發、多出成果。

人才工作講話2

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佈局,這是_在全國人才工作會議上提出的重要論斷,鮮明揭示了人才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佈局中處於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對於加快建設人才強國、實現我國發展戰略目標,意義十分重大。

歷史經驗證明,較之於優先積累物力資本的國家,優先開發人才資源的國家不僅發展速度更快,而且發展質量更高、後勁更足。一些國家的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所以能迅速提升,就在於人才優先發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軌、社會轉型、體制轉換的關鍵時期,惟有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佈局,才能加快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的轉變,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提供有力人才保證。

確立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佈局,最根本的是樹立人才優先發展的價值理念。在人們的觀念和實際工作中,往往比較重視物質資源、環境資源、資金資源以及其他資源開發,輕視人才資源開發。比較重視產業結構、區域結構、需求結構、貿易結構以及其他結構調整,輕視人才結構調整。比較重視各個領域、行業、項目中的物質投入,輕視人才投入。比較重視一般管理創新、工作創新、政策創新、制度創新,輕視人才制度創新。這些都制約了我國人才作用的發揮,迫切要求我們更新觀念,把人才優先發展的理念貫穿到實際工作中。

加快形成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佈局,關鍵就是堅持“四個優先”:人才資源優先開發、人才結構優先調整、人才投資優先保證、人才制度優先創新。人才資源優先開發,即是確立人才資源相對其他資源的優先開發地位,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大幅度提升各類人才整體素質和能力。人才結構優先調整,即是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及早謀劃和率先調整人才專業素質結構、層級結構、分佈結構。人才投資優先保證,即是樹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的觀念,推動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投資人才資源開發,加大對人才發展投入力度。人才制度優先創新,即是高度重視並優先進行人才制度設計,改革和完善人才管理體制機制。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加快形成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佈局,必能使人才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進一步推動我國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才強國轉變,從而推進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人才工作講話3

同志們:

根據會議安排,我就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規劃綱要和近期教育重點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深刻把握,強抓落實,推進教育改革規劃綱要全面實施去年,全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相繼召開,頒佈了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謀劃了未來十年教育改革發展的宏偉藍圖。《綱要》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發展的方向,確定了“到20_年,全國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目標,體現了黨中央對教育工作的最新精神,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深入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對於進一步總結教育發展經驗、促進教育事業科學和諧發展、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根據國家和省規劃綱要精神,結合我市實際,我們制定了德州市20_-20_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綱要》立足由“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的發展轉型,提出了“到20_年,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全面建成學習型社會,實現由教育大市和人力資源大市向教育強市和人力資源強市跨越”的總體目標,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目標,也是一項光榮而艱鉅的任務。實現這一目標,關鍵是紮紮實實地實施好“十大工程”,即素質教育推進工程、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學前教育強基工程、職教強市創建工程、教師隊伍素質提升工程、學校佈局和標準化建設工程、教育裝備及信息化建設工程、教育體制改革工程、和諧校園建設工程和學習型社會創建工程。十大工程的實施,將有效解決教育的全面發展、內涵發展、均衡發展等突出問題,助推全市教育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各級各有關部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規劃綱要的精神實質,把“辦什麼樣的教育、怎樣辦教育、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作為教育的首要問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強化教育發展的基本取向和核心任務,認真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措施,

全力推進教育改革,努力實現教育事業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綱要》的頒佈實施,增添了羣眾對教育改革的信心,提高了社會對改革的期望。目標已經繪就,重在落實。千招萬招,貴在實效。要在關鍵環節上狠下功夫,努力見到實際效果。

一要強化教育創新。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要發展,關鍵靠創新。當前,中央和省、市已經為教育改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治環境和政策優勢,教育發展迎來了又一個春天。機遇來之不易,發展迫在眉睫。幹好幹不好,關鍵看敢不敢創新、善不善創新、能不能創新。要深入落實好全市科學發展表彰暨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動員會議精神,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求突破,讓一切有利於教育發展的思想充分活躍起來,把一切有利於教育發展的資源充分釋放出來,使一切有利於教育發展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要以更大的氣魂和決心,破除“舊思維”、突破“老框框”,圍繞促進公平和提高質量兩大重點,大膽嘗試。要創新教育理念,瞄準學生長遠發展,打牢人生髮展的基礎;要創新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要創新管理模式,不斷激發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內動力,營造不斷超越、永不滿足的工作氛圍;要創新教育機制,不斷增強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二要加大教育投入。投入是教育持續健康穩定發展的物質基礎。教育,一頭連着國運,一頭繫着民生。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大發展,投入是關鍵。要把教育作為公共財政的重點來保障,形成強有力的投入保障機制。在投入這件事情上,中央講的“三個優先”(即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要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要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要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一定要落到實處。投入的賬不是靠説出來的,必須有真金白銀做支撐。我們提出,到20_年,全市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達到22%以上,並隨教育事業發展,保持穩定增長。各級再有困難也要想方設法、堅定不移地落實這一要求。要積極拓寬經費來源渠道,大力調整支出結構,借鑑採納“零預算”的思路,加大新增財力的傾斜力度。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投入,作為政府績效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建立健全行政考核、檢查報告和年度公告制度,接受社會監督。地方性土地出讓收入、彩票公益金分成中要有一定比例用於教育。要足額徵收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及時撥付,專項用於教育事業。要把化解債務作為政府和學校的共同責任,通過安排專項資金、逐年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撥款定額等方式,爭取2年內解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和普通高中債務。

三要營造發展氛圍。《綱要》的落實是一個系統工程。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協調、密切配合,盡心盡力為教育辦實事,努力為教育事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教育部門要切實履行牽頭抓總職責,主動加強銜接協調,爭取廣泛支持;財政部門要加強資金使用管理,提供經費保障;税務、物價、審計部門,要加強對教育收費和教育經費使用的監督;住建、規劃、國土資源部門,要在規劃、用地、建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政法、文化執法、工商部門,要大力整治校園周邊環境,嚴厲打擊各種侵害學校權益、危害師生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新聞媒體、宣傳部門要加強對教育改革發展成就的宣傳,加大對廣大教育工作者高尚品德、先進事蹟的宣傳報到力度,努力營造崇文尚教、尊師重教的社會新風尚。

二、肯定成績,堅定信心,在新起點上實現教育工作新跨越近年來,我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大力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教育事業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財政投入年均增速達17.7%,高中教育質量三年實現三大突破,躍居全省上游,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連續3年取得優異成績,人民羣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高。特別是去年,我們大力度實施農村中國小校舍樓房化工程和教師補充工程,累計投資3.3億元,改造校舍56萬多平方米,其中新建樓房31.7萬平方米,投資量、工程量均居全省前列;新招義務教育階段教師1946人,是常年的3倍,在全省17個市中數量最多。在教育管理上,首創了“推門聽課”、“教師對抗賽”、“當堂達標教學”、“中職學生職業技能大賽”等管理模式,帶動了教育質量的大幅提高,這些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有的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認可。

當前,全市上下正在大幹、實幹、衝刺、跨越,建設幸福德州,打造區域經濟文化高地,對全市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經濟發展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全市各級務必將教育作為重要的奠基工程、民生工程,牢固樹立民生政績觀,以民生幸福謀劃工作思路、以民生品質評估發展成果、以民生改善推進跨越趕超。集中力量,在五個領域重點突破。一是校舍樓房化工程力求突破。校舍是學校最基本的辦學硬件,處於基礎性地位。在農村,所有校舍中農村校改和“普九”建造的校舍佔半壁江山,基本達到或超過使用年限;現存危房還有63萬平方米,中國小樓房化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在城市,學校建設嚴重滯後於城市發展,孩子上學難、上好學校難已成為社會問題;大班額現象特別嚴重,有的國小班額甚至已經超過80人,安全狀況令人擔憂。由此引發了羣眾對教育的不滿、對政府的不滿。下一步,各縣市區要以教學用房和學生生活用房建設為重點,着力解決大班額及功能室不足的問題,滿足寄宿生住宿和就餐的基本要求。到20_年農村國中和中心國小必須實現樓房化。今年要完成63萬平方米危房改造任務,新建樓房校舍不能少於36萬平方米。這項工作哪個縣市區拖了後腿,就追究哪個地方主要領導的責任。校舍出問題,不是羣死就是羣傷,任何人都承擔不起這個責任。這是硬任務,只能多不能少,必須保質保量按時完成。到20_年,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本達到省普通中國小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要適應城鎮化建設和户籍制度改革,調整優化中心城區學校佈局結構。各縣市要根據城鎮化建設需要,加大學校建設力度,新建住宅小區必須按規劃配套建設中國小和幼兒園,並嚴格落實校舍建設有關規費減免政策。鄉鎮學校佈局要按照“國小就近入學,國中相對集中”的原則,重點佈局中心國小、初級中學,在交通不便且留守兒童較多的地方,佈局寄宿制學校。

二是教師補充工作力求突破。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近幾年,我市基礎教育質量連續取得歷史性突破,關鍵在於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辛勤工作。但是,我市的教師隊伍底子薄、基礎弱,年齡老化、梯隊斷層問題十分突出,教育發展的後勁嚴重不足。農村國小平均年齡達到45歲,30歲以下的僅佔12%,民師轉正和招工進入的佔71.3%。有的農村學校平均年齡達到了53歲。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專業對口率僅為50%,沒有專業音體美教師的農村國小佔75%。近五年來,全市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自然減員5100多人,期間共補充2800多人,僅佔自然減員一半多。照此下去,農村孩子與城市孩子教育差距將越來越大,均衡發展、教育公平將成為空談,農村孩子將因為我們工作的不到位,輸在起跑線上。各級各部門一定要本着對人民羣眾負責,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負責的態度,增強危機感和責任感,高度負責地抓好義務教育階段教師補充工作。每年各縣市區都要按照“退一補一”的原則,補充教師,建立起長效機制。今年的教師補充計劃,有的縣上報數量不足。補充計劃上報不足的要重新上報,去年沒完成招聘任務的今年也要補上。市政府辦公室要做好督查工作,對達不到要求的採取現場辦公、個別調度等方式,抓好落實。

要加大教師人文關懷力度。着力解決好城鄉教師同工不同酬問題,確保3月底前完成,使農村教師待遇高於城鎮。新招聘教師工資全額納入財政預算,在編教師工資不得由學校自行負擔,解決教師後顧之憂。要關心農村教師,切實改善他們的工作生活環境,確保留住人才。要高度關注農村教師職稱評聘、評先樹優等工作,各項政策大力度向農村傾斜、向一線傾斜、向教學成績突出的教師傾斜。在教師職稱評聘問題上,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市區要做好調研,真正讓政策起到推動工作的作用。要狠抓師德師風建設,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考評教師的重要內容,實行“一票否決”,廣泛開展學生、家庭評價學校、教師活動,嚴厲制止有償家教等敗壞師德師風的行為。要做好對優秀教師先進事蹟的宣傳,不斷激發內動力,營造學有榜樣、趕有目標的良好氛圍,建設一支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拼搏的教師隊伍。

三是學前教育發展力求突破。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意義重大。目前,我市學前教育在各類教育中是薄弱環節,投入不足、資源短缺、城鄉發展不平衡,特別是公辦幼兒園佔比低,“入園難”、安全隱患大等問題普遍存在。據調查,我市2600多所幼兒園中,登記註冊的僅686所,其中公辦和公辦性質的394所,僅佔15%。尤其在農村,絕大部分幼兒園沒有辦園資質,取締了適齡幼兒沒地方去,不取締又存在諸多隱患,使我們處於兩難境地。《綱要》提出,到20_年全市公辦和公辦性質的幼兒園數、在園幼兒數均佔到總數的80%,所有幼兒園達到省定基本辦園標準,毛入園率達到85%,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按照這一目標,未來20_年內,我市要新建和擴建公辦或公辦性質的幼兒園20_多所,投資15億元左右,需增配幼兒教師5000人左右,任務十分艱鉅。任務再艱鉅,投資再大,我們也要辦,這是對社會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強化責任,將發展學前教育作為一項政治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建立政府主導、公辦為主、民辦補充的辦園體制。城鎮改造和城市小區建設,要落實國家幼兒園用地規劃相關規定,制定並落實居民小區配套幼兒園規劃建設管理政策,每5000人口住宅區規劃建設1所規模為6個至8個班的幼兒園,不得建成超標準、高收費的幼兒園。中國小布局調整後的富餘校舍和其他資源,優先用於舉辦幼兒園,並鼓勵優質幼兒園舉辦分園或合作辦園。各縣市區已制定的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是三年內學前教育發展的最底線,只能超額,不能縮水。今年,每個鄉鎮(街道)至少建設一所省定基本辦園標準的公辦幼兒園。

人才工作講話4

人才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工作,抓好人才工作是黨委、政府的一項重要職責,同時也是組織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剛才,聽了全市人才工作的系統彙報,幾位同志也分別談了幾點意見和看法,特別是在如何保障支持人才工作方面都談了很好的意見建議,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經過多年來全市各級黨委、政府的共同努力,經過全市各級組織部門尤其是人才管理部門和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全市人才工作良好格局已經形成,人才引進培養的政策體系初步建立,人才工作領導體制比較健全,人才服務體系比較完善,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為全市經濟轉型升級、產業集聚區建設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支撐。總體來看,我市人才工作卓有成效,走在了全省前列。可以説,我市在經濟社會發展、產業集聚區建設等方面所取得的每一項成績、每一項榮譽,都離不開人才工作的保障和支撐,也離不開人才隊伍發揮卓有成效的作用。這説明我們的工作思路、舉措是正確的,應予以充分肯定。

關於今後一個時期的人才工作,我們要始終堅持黨管人才的原則,一以貫之、改革創新,加強完善、總結提升,繼續堅持並不斷髮揚好經驗做法。同時,要積極適應新形勢,研究新情況,不斷完善,不斷加強,不斷創新,在現有基礎上把人才工作做得更好,進一步發揮人才隊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藉此機會,我強調以下幾點:

第一,要擺上重要位置。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從國家和省裏層面來看,要求我們高度重視人才工作。中央和省委始終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方針政策。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後,_就人才工作先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許多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為我們抓好新形勢下的人才工作指明瞭方向。_年,_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省委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入貫徹中央關於人才工作的重要精神,着力打造中原崛起人才高地。省委書記郭庚茂在全省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健全領導體制,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格局,有效整合人才工作資源,形成推動人才工作的強大合力。對此,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認真抓好貫徹落實。從我市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來看,需要我們充分發揮好人才工作的支撐和保障作用。一直以來,商丘是農業大市、人口大市,產業基礎相對較差,創新主體不發達,還沒有形成人才集聚效應,導致人才構成比較單一,工程類人才、科技類人才、社科類人才相對比較薄弱。近年來,隨着商丘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我們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發展戰略,着力加強產業集聚區建設,推動全市各產業集聚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主導產業,並且都具有了一定的規模,集羣集聚效應充分發揮。在這種新的情況下,對人才的需求自然而然就產生了,而且還日漸強烈,比如柘城的超硬材料產業、民權的製冷產業等。當前,在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後,商丘的產業轉型、城市轉型正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穩增長、保態勢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任務十分繁重,我們壓力也很大。在這個時候,特別需要發揮人才的支撐和保障作用。一方面,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上,無論是傳統產業升級,還是新興產業培育,都需要一個長期過程。不管是從領導層、基層,還是到企業管理、市場主體培育,都需要創新,迫切需要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另一方面,在推進新型城鎮化上,我市中心城區人口、中心城區面積已“雙過百”,城市轉型發展也迫在眉睫,也需要在城市建設管理、城市規劃編制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為未來整個城市的轉型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從我市當前人才工作的狀況來看,需要我們把人才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儘管人才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但是客觀地講,與當前形勢任務對人才的需要相比,我市人才工作還存在很大差距:一是人才總量不夠,不足以支撐我們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二是人才工作的針對性不夠,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還遠遠不夠;三是平台建設比較薄弱,自身的科研院所基本沒有,產業集聚區裏面,除了柘城之外,其它的還都比較薄弱,缺乏吸引人才創新創造的條件;四是在推動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發展過程中與人才結合不夠,項目的引進和人才的引進沒有很好的統籌起來,存在重項目引進輕人才引進的現象;五是人才工作的領導體系還不夠健全,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制約我市人才工作的重要因素。我們要深刻認識到人才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認識到人才工作對商丘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從而不斷增強做好人才工作的主動性和緊迫感,真正把人才工作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商丘駐地高校多、在外人才多這一獨特優勢,不斷挖掘人才工作潛力,打造人才流動集聚的窪地,推動商丘由人口大市向人才大市轉變,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

人才工作講話5

_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_週年大會上講話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能不能實現偉大復興,要看能不能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讓各方面優秀人才脱穎而出、施展才華。”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週年大會上還強調指出:“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在國家發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多年來,清華大學認真貫徹黨的人才工作方針,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以高層次人才隊伍有力推動了一流大學建設,已經建成了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一、立足培養,促使中青年領軍人才脱穎而出

我校把培養中青年教師作為重要任務,實施了《基礎研究青年人才支持計劃》和《中青年領軍人才支持計劃》,給予入選者多方面支持。

健全競爭激勵機制,先後設立“學術新人獎”、“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骨幹人才支持基金”,定期開展教學技能大賽、教學效果評估。深化教學科研管理改革,建設優秀教學團隊和學術創新團隊。加強指導,注意壓擔子,促使青年教師鍛鍊成長。改革分配製度,對35歲以下第一聘期教師發放專項津貼。單獨設正高級擇優崗位,為特殊人才預留渠道,促使優秀青年教師脱穎而出。

近年來,我校成長出一大批中青年領軍人才。20_年以來,薛其坤、張希、孟安明、王光謙、程京均40多歲就當選院士。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温氣冷堆總設計師張作義,獲國際互聯網最高獎“喬納森·波斯塔爾獎”的吳建平,兩獲國家科技一等獎的康克軍,獲國家教學名師獎的袁駟、吳慶餘、李豔梅、孫宏斌等,也都是我校中青年教師的優秀代表。

二、抓住機遇,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

引進高層次人才有利於優化隊伍結構,促進不同學術文化的交流,增強教師隊伍活力。我校抓住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學校條件不斷改善的機遇,積極參與實施“千人計劃”,加大引進力度,先後出台《加強“_”人才引進工作的意見》和《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計劃實施辦法》,吸引了一批國際學術大師和國外名校的教授、副教授全職來校任教。

我校通過“以人才引進人才”等觀念創新和制度改革,力爭資源提前配置、平台對接,實現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在啟動經費、薪酬、研究生名額等方面提供針對性支持,對特殊人才實施協議工資。開展高水平團隊青年人才引進及聘用試點,設立特別研究員、特別副研究員等崗位,打造學術特區。

學校注意發揮引進人才的作用,促進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教授積極吸引優秀人才,推動高等研究院迅速發展。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教授主持創辦了理論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美國工程院院士薩文迪教授受聘工業工程系首任系主任,十年來帶動清華進入了該領域國際前沿。

三、堅持黨管人才,不斷推動人才工作改革創新

在學校黨委統一領導下,我校形成了切合實際的人才工作領導體制和管理模式,成立了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和隊伍建設領導小組,協調解決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和隊伍建設的重要問題。學校還成立人才資源開發辦公室,各院系也成立人才工作小組,加強全方位服務,促進人才全面成長。在黨組織的感召和培養下,長江學者王向斌、“百人計劃”人才顧春偉等一批優秀人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按照“一流、競爭、流動”理念,我校不斷深化人事人才工作改革,建立健全評價、選拔、考核、激勵機制。按學科特點分類管理,優化人才評價標準和考核週期。在崗位聘任和人才引進時,注意發揮教授的學術評價作用。以教學科研系列教師隊伍為重點,探索分系列管理。對各類人才都加以有效激勵,充分調動引進人才和現有人才的積極性。

在促進引進人才學術發展的同時,學校大力支持他們推動院系、學科的人才工作與管理改革。施一公教授回國三年來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在《科學》、《自然》和《細胞》等頂尖期刊發表多篇論文,並在擔任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後鋭意改革,以“國際化、競爭性、高效率”為原則,以具有流動性的聘任制度為特徵,積極建立與一流大學相適應的人事制度。

在百年辦學的歷史新起點上,清華大學將認真貫徹_“七一”講話和清華百年校慶講話精神,按照全國教育人才工作會議和國家人才、教育規劃綱要的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不斷開創人才工作和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創新機制完善制度 推進中職師資隊伍建設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廳長 高楓

廣西是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也是邊疆地區、革命老區和西部地區。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對廣西意義重大。20_年底,自治區黨委、政府啟動實施了為期三年的職業教育攻堅。20_年3月,教育部與廣西自治區人民政府簽署協議,共建國家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廣西職業教育發展尤其是職教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優勢。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抓制度建設,逐步實現師資隊伍建設制度化

一是出台編制標準。20_年,自治區編制委員會頒佈實施《廣西壯族自治區中等職業學校機構編制管理暫行規定》,對學校的管理體制、機構設置、人員編制、人員結構、編制使用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將工作人員分為專任教師、教輔人員等四類,對各類人員構成比例做出明確規定;實行實名制、非實名制以及分段累計的辦法確定編制標準,滿足了職業學校靈活辦學、吸納企業行業專家到校任教的需求。

二是規範職稱評審。出台有關政策規範統一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的職稱,對屬於同一層次類別教育的師資提出了相應的規範要求,職教教師職稱評審有了統一、專門的評定標準,此項政策惠及在職教師2.05萬人。

三是改革崗位設置。在中職學校設置輔導員崗位(專技崗),重點解決招就人員崗位需求。出台相關政策,規定原為工人身份的實訓人員,取得技術職稱可轉為技術崗位,20_年以來,已解決了1141個實訓教師崗位。

四是完善培訓機制。頒佈實施《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管理辦法》、《中等職業學校新任教師培訓暫行規定》等一整套教師培訓管理文件,進一步完善了中職教師培訓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