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教育隨筆【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91K

幼兒園教育隨筆【通用多篇】

幼兒園教育隨筆 篇一

大一班的音樂活動開始了,我正帶領小朋友一齊學唱歌曲。這時,有兩位小朋友趁大家唱歌時,在人羣堆裏你推我打。待這個活動單元結束後,我對他們的行為進行教育。“剛才小朋友在唱歌時你們為何打鬧”“我們沒有打鬧。”他倆竟然不承認。我問全班小朋友有沒有看到他倆打鬧,大家都説看到了,並大聲喊:“老師,罰他倆站到前面去!不給上音樂!不許吃飯!”等等。看他們的神情個個歡呼雀躍,異常興奮。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幸災樂禍的心理我想這和教師的教育觀、兒童觀發生了偏差有關。由於教師平時在教育活動中有意或無意地有過這種批評幼兒的行為,如孩子打鬧得出格時,教師有時會沉不住氣,表現出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這就給孩子留下了印象。孩子有好模仿和喜歡順應老師的心理,於是在發生同類現象時,孩子為了討好老師就會説出這樣的話。被指責的孩子在班裏會覺得自卑,得不到尊重而心理壓抑,從而不喜歡上幼兒園乃至影響孩子的個性健康發展。而指責別人的孩子,剛開始,並不懂得幸災樂禍,但長期這樣,也會發展成為一種習慣心理,成為一個自私、狹隘的人。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平時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既尊重孩子,又瞭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其次當孩子犯錯時,要有正確的態度和藝術的方式,耐心引導,悉心教育,如提醒孩子換位思考,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原因,從而提高孩子的評價潛力。問題看似出在孩子身上,其實還是要追溯到教師的教育,“從孩子的行為看教師的觀念”這話很有道理。

晨間活動在進行户外遊戲時,大家都玩得十分開心。這時,我突然聽到“哇”的一聲大哭,原先是A把B給撞倒了。A不以為然地説了一句“對不起”就要離開。看到這一情景,我明白A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後果。他認為自己説聲“對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沒關係了。所以,就應引導他用行動來道歉。於是我趕忙叫住了他,並伸手將B小朋友輕輕扶起,一邊哄着一邊問:“你為什麼哭呀?”B説:“疼。”“A跟你説對不起了,你還疼嗎?”我故意奇怪地問。“疼。”B不解地答道。聽了B的話,我問A:“你摔過跤嗎?”他點點頭。“你摔跤時有什麼感覺?”A低頭説:“疼。”“那你疼時期望別人怎樣樣呢?”我又問。“揉揉。”他想了想,小聲説道。然後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給B揉一揉,還把她身上拍打幹淨,嘴裏還説着“真對不起,還疼不疼?我給你吹吹。”他這樣一來還真見效。剛才哭得很厲害的B,竟然不哭了,嘴裏還説着:“沒關係,我不疼了。”看見A認真地在做這件事,我摸着他的頭對他説:“你看,光説聲對不起,B還在哭,説明她還疼、還委屈呢。你幫她拍拍土,揉一揉,這樣關心她,她的疼痛就減輕了。她也很快地原諒你了。所以,以後不留意碰了小朋友除了説對不起,還能夠幫他減輕傷痛。這樣,小朋友就會原諒你的。”他點點頭。

看着他倆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師在處理孩子之間的一些偶發的不愉快的事情時,光教育孩子説“對不起”是不夠的,還就應利用這個時機對他進行移情教育,讓他看到自己的行為給同伴造成的影響,使他們能夠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達歉意。

幼兒園中班教師隨筆 篇二

每一天的午睡起牀後,在孩子們吃過點心後,我都會組織孩子們坐下來稍作休息,安靜以後為接下來的個別化學習做準備,順便也檢查一下自己和同伴的鞋子有沒有穿反,衣服有沒有塞到褲子裏等等,幫忙幼兒整理好衣物。這時,辰辰喊道:"老師,子傑的鞋子穿反了。"子傑看了看自己的鞋子,立即換了過來。緊之後,燦燦又跑到我面前問我:"老師,你看我的鞋子對了嗎"我説:"你的腳穿得舒服嗎?"(其實,他穿的是對的)他便走開了,可沒想到他回去後,竟然把正的又換成了反的。依依發現燦燦的鞋子穿反了,提醒他把鞋子換回來,燦燦把兩隻鞋子一齊脱了下來,在那兒比劃了半天,可穿到腳上的卻還是反着的。很明顯,他對鞋子的正反根本分不清楚。

對於中班的孩子,大部分幼兒都能穿對褲子和鞋子。而對於這幾個個案,我覺得原因有兩個:一是家庭因素。家人過於溺愛孩子,任何事情都包辦代替,幫忙而不是教會。二是客觀條件。由於這兩個孩子的年齡較小,階段發展相比較較遲緩。因此,雖然是中班的孩子,但還是常會出現把鞋子反穿的現象。但畢竟只是中班的上學期,所以只要重視教育和引導,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最後,在自由活動中透過同伴互助,相互監督的過程,也讓幼兒學習瞭如何關注自己的同伴,關心他人,培養幼兒一種助人為樂的良好品質。

幼兒教育隨筆 篇三

有一次在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和張老師一起討論現在的動畫片對孩子的影響,我們都覺得現在的動畫片有很多傾向於武力的,孩子看就是圖個熱鬧,起不到真正教育的現實教育,比如説:“奧特曼”就是暴力傾向,我們覺得孩子多接觸一些有教育意義的動畫片會更好,例如:《奇奇顆顆歷險記》、《綠精靈叢林記》、《喜洋洋和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等等。

結合我們剛學過的主題《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我無意的想跟孩子們分享一下,於是就跟孩子們探討一下動畫片,於是我就問:“你們看過《喜洋洋和灰太狼》嗎?”孩子們興高采烈的説:“看過”,一下子都提起了精神,“那你們最喜歡誰啊?為什麼?”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各抒己見,抒發着自己的感想“老師,我喜歡喜洋洋,它很聰明可以打敗灰太狼”;“老師,我喜歡美羊羊,她很漂亮”;“我喜歡沸羊羊,它身體很強壯,也能打敗灰太狼”;“我喜歡慢羊羊,他能發明很多東西”······,孩子們越説越有勁,看來孩子們都喜歡這部動畫片,不僅孩子們喜歡,大人們也是百看不厭。

於是我對孩子們説:“老師,可是有不同的觀點,老師喜歡灰太狼”孩子們用詫異的目光看着我,“有沒有跟老師一樣喜歡灰太狼的小朋友請舉手”剛才那些想説又不好意思説、沉默不語的孩子一聽老師也喜歡灰太狼時,他們也精神了,開始抒發感想“老師,我也喜歡灰太狼,它可以抓很多的羊”等孩子們説完了,我開始發表自己的感想了,“老師喜歡灰太狼是因為它抓羊是為了給紅太狼吃的,它對紅太狼那麼好,只要抓不到羊就要捱打,而且它對紅太狼始終不離不棄,無論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從來不跟紅太狼發脾氣,更不會抱怨,總是笑對人生。而且灰太狼很聰明,它為了抓羊總能自己動腦筋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和一些發明,雖然總會失敗,可依然堅持不懈”。

由此聯繫《動物法庭》中的知識,現實生活中在草原上狼吃羊是一種自然規律,是一條生物鏈,就像小朋友吃飯一樣,羊是狼的食物,它如果不吃羊是會餓死的,所以狼吃羊是應該的,但是不能把羊全部吃掉,如果羊沒了,就不能吃草了,草會氾濫,而且羊沒了,狼就沒有食物了,那到最後狼也就沒有了······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真正的教育是幼兒的自身現實教育,只要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任何問題都會迎刃而解的,對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觀點,讓孩子充分抒發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才是最主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