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試論遼瀋戰役的決策過程及啟示【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7W

試論遼瀋戰役的決策過程及啟示【多篇】

為什麼先打遼瀋戰役 篇一

遼瀋戰役是內戰時期第一場戰役,而為什麼先打遼瀋戰役是有原因的。當時抗日戰爭剛結束,國共雙方為了爭奪在中國的統治權,便爆發了此次內戰,而內戰期間主要是對國內各個地區的佔領。

毛澤東在對國內局勢分析過後,他意識到共產黨首先要把東北地區佔領了,這主要是因為在東北地區有東北野戰軍駐紮,而這支部隊和國民黨駐紮在東北的部隊相比,在人數上要多國民黨軍隊大約有兩倍,所以共產黨軍隊佔優勢。而且東北野戰軍的裝備也很不錯,物資也不匱乏,作戰能力超強。同時國民黨軍隊對東北地區的防守是十分薄弱的,所以這對於共產黨來説,是一個最佳時機。通過發動遼瀋戰役把東北地區佔領了對之後的戰鬥會帶來很多的好處。這也是共產黨為什麼先打遼瀋戰役的原因。

東北地區是國家的重工業發展基地,各種資源種類十分豐富,佔領了東北地區,也就意味着可以為軍隊提供多樣的物資,所以説東北地區是一個重要的軍事戰略基地。同時,在東北地區,已經實施了土地改革法,普通民眾對此改革十分滿意,因此東北地區的羣眾基礎也是十分強大的。為什麼先打遼瀋戰役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因為東北地區是中國的最北方,只要共產黨佔領了東北地區,即使在後期的戰鬥中受到兩面夾擊的現象,也可以將部隊撤離到東北地區,可以説東北地區就是一個戰略安全基地。

遼瀋戰役戰爭結果 篇二

遼瀋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2萬餘人,其中斃傷國軍官兵5.68萬人,俘虜32.43萬人,俘虜國軍以上高級軍官186名。國軍共損失1個東北“剿匪”總司令部,1個東北“剿總”錦州指揮所,4個兵團部、11個軍部和36個師。損失各種火炮4709門,輕重機槍13347挺和其他槍支175361支。

遼瀋戰役的始末 篇三

遼瀋戰役始末具()體是這樣的:遼瀋戰役是中國在抗日戰爭結束後的又一重大戰役,這場戰役是中國的一場內戰,是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較量。

之所以會發生遼瀋戰役是因為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和共產黨都看到了東北地區的優勢,都想在此建立自己的政權,通過談判無法達成一致,於是便引發了遼瀋戰役。

在戰鬥爆發後,雙方的指揮員便開始部署策略,共產黨的總指揮員是林彪和羅榮桓。國民黨總指揮員是蔣介石和衞立煌。緊接着遼瀋戰役便打響了,錦州會戰是戰爭開始的標誌,在這場會戰中,國民黨處於不利地位,還將國民黨分佈在錦州的軍隊孤立起來,在錦州會戰中,以共產黨勝利而結束,而且還標誌着長春和平解放。

緊接着進行了遼西會戰,這場會戰隊遼瀋戰役的勝敗可以説起着決定性的作用。在會戰結束後,國民黨的十萬兵力被消滅,其中還包括司令員都被俘虜了。戰爭至此,已經可以預料到勝利屬於共產黨了。之後東北地區便接連都解放了,先從瀋陽解放開始,直至東北全部解放。於是這場耗時將近一個月的戰鬥以共產黨勝利而結束通過對遼瀋戰役始末的一個分析,對遼瀋戰役的起因過程以及結果有了一個更加詳細的瞭解。簡單的説就是國民黨和共產黨為了爭奪在中國的領導權而進行的一場對決,在長達50多天的戰鬥後才分出了勝負,共產黨在遼瀋戰役中獲勝。

遼瀋戰役歷史背景 篇四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東北即成為國共兩黨兩軍爭奪的焦點;[2]

1946年6月26日,國民黨軍隊向共產黨的中原解放區發起進攻,國共大規模內戰全面爆發;[2]

1948年7月初,國共雙方兵力的對比,已由戰爭爆發時的3.14:1,變為1.3:1;[2]

1948年8月,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已控制了東北97%的土地和86%的人口。國民黨軍隊有4個兵團14個軍44個師(旅),加上地方保安團隊共約55萬人,但被分割、壓縮在瀋陽、長春、錦州三個互不相連的地區內。由於部分北寧鐵路為人民解放軍所控制,長春、瀋陽通向山海關內的陸上交通被切斷,補給全靠空運,物資供應匱乏。[3]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抓住有利時機,與國民黨進行戰略決戰,決戰方向首先指向形勢於己有利的東北。[3]

東北是全國唯一一個人民解放軍軍力超過國民黨軍隊的地區,是中國重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和最大的產糧區,也是侵華日軍最早侵佔的地區,因此中國共產黨中央軍委把決戰的第一個戰場選在東北。

遼瀋戰役的意義 篇五

遼瀋戰役的意義一共有四個方面。首先,在遼瀋戰役中共產黨取得了勝利,這改變了共產黨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面,也使得共產黨士氣大增,對共產黨能取得最後勝利的這個信念也更加堅定了。其次,遼瀋戰役也改變了東北的發展進程,在遼瀋戰役中東北全境都被解放了。東北的解放在一定程度決定了解放戰爭最後的勝利會歸誰所有。東北地區也率先發展了工業及農業。因為東北地區大多是平原地區,而且資源十分豐富,為共產黨後續的戰爭提供了物資。

再次,在這場戰爭中共產黨的勝利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和毛澤東的軍事理論的正確性,更加明確了共產黨之後的發展路線。最後,遼瀋戰役的勝利,使得共產黨軍隊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之前美國對中國共產黨甚至是毛澤東主席都有一定程度上的低估,這一戰爭的勝利便打消了美國心中對中國共產黨的偏見,提高了毛澤東主席在國際上的地位。

遼瀋戰役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因為遼瀋戰役的勝利,共產黨才更加堅定了革命的決心,在之後的戰爭中也越戰越勇。在遼瀋戰役之前,共產黨的一切都帶有不確定性,這場戰爭的勝利,徹底的穩定了這些不確定的因素。

遼瀋戰役的簡介 篇六

國共兩黨內戰開始,各大戰役也隨之開始打響。其中最突出的便是遼瀋戰役了,這場戰役雖時間不長,內部關係卻也是錯綜複雜的,通過遼瀋戰役借鑑也可以看出它複雜的過程。遼瀋戰役簡介也對這場戰爭進行了介紹。

戰役起始於1948年9月12日,同年11月2日結束,這場戰爭共打了整整五十二天。“遼瀋戰役”這個代詞是中國共產黨所稱呼的,而中國國民黨卻稱之為遼西會戰,因為兩黨不對頭的緣故,故不願意用相同的話來概述這場戰爭。1948年9月12日,林彪率東北解放軍發動攻擊,連克了遼寧和山海關等眾多地區。蔣介石慌忙急調華北的軍隊,開始猛攻塔山,幫助錦州擺脱圍困,卻以失敗告終。最終共產黨成功佔領錦州。

蔣介石內心不甘想要奪回錦州,便打通內外聯絡,令第九兵團繼續向錦州前進。東北解放軍主力最後在大熊山成功圍剿第九軍隊,激戰整整兩天兩夜後,成功殲滅敵軍近十萬人萬人,國民黨多名高級將領被俘。11月2日解放了東營,又成功殲敵近二十萬人。最後中國共產黨的將領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解放軍對瀋陽等四個地區發動進攻。最後以傷亡近七萬人的代價,收編了國民黨軍隊以衞立煌所率領的眾多軍隊,軍隊人數共達到四十七萬多人萬人。而且成功攻佔了東北全境,東北解放軍取得完美的勝利。

遼瀋戰役後,中國共產黨的人數首次到達頂峯,並高出國民黨人數的兩倍還多,所以這場戰役的轉折性成為無人突破的歷史。這便是遼瀋戰役的簡介了。

遼瀋戰役主要內容 篇七

遼瀋戰役分為三個作戰階段:

第一階段(9月12日至10月19日),攻克錦州,和平解放長春。1948年9月12日,遼瀋戰役開始。東北野戰軍在遼寧省義縣至河北省灤縣300餘公里戰線上向國民黨軍發起進攻。至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孤立了錦州。

蔣介石為解錦州之危,組成東進和西進兵團,從錦西、葫蘆島和瀋陽地區東西對進,增援錦州。東北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關於迅速攻取錦州的指示,確定了攻錦打援的整個兵力部署:以2個縱隊另2個獨立師位塔山地區,阻擊東進兵團;以6個縱隊共16個師計25萬人攻擊錦州;以1個縱隊主力為戰役總預備隊;以4個縱隊共14個師位彰武、新立屯地區,阻擊西進兵團;以11個獨立師、1個騎兵師圍困長春。10月14日,攻錦集團發起總攻。經31小時激戰,於15日攻克錦州,全殲守軍10萬餘人,俘範漢傑及第6兵團司令官盧浚泉等,完全封閉了東北國民黨軍從陸上撤向關內的大門。在錦州攻堅戰的同時,南北兩線阻援部隊分別採取堅守防禦和運動防禦,粉碎了國民黨軍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增援錦州的圖謀。在南線堅守核心陣地塔山的第4縱隊第12師第34團,以“人在陣地在”的英雄氣概,面對十倍於己的敵人陸海空立體進攻,鏖戰6晝夜,殲敵6000餘人,創造了野戰陣地堅守防禦的光輝範例。戰後,該團被授予“塔山英雄團”的榮譽稱號。

錦州被克後,困守長春的國民黨軍第60軍軍長曾澤生,在東北野戰軍強大的軍事壓力和政治爭取下,於10月17日率所部2.6萬餘人起義。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

第二階段(10月20日至28日),遼西會戰,圍殲西進兵團。10月18日,蔣介石飛赴瀋陽部署“總退卻”,嚴令西進兵團繼續前進,在東進兵團配合下重佔錦州。19日,東北野戰軍領導人決定採取誘敵深入打大殲滅戰的方針,在遼西地區圍殲西進兵團。東北野戰軍10個縱隊在黑山、大虎山以東,饒陽河以西,無樑殿以南,魏家窩棚以北約120平方公里的地區內,對西進兵團展開大規模圍殲戰,各部大膽穿插,分割圍殲。至28日拂曉,遼西圍殲戰。

第三階段(10月29日至11月2日),攻佔瀋陽、營口,解放東北全境。從10月29日起,東北野戰軍乘勝東進,先後解放新民、撫順、遼陽、鞍山、海城等瀋陽外圍據點。11月2日,東北最大的重工業城市瀋陽宣告解放,守軍13萬餘人全部被殲。同日,解放營口。遼瀋戰役勝利結束。9日,錦西、葫蘆島地區之敵從海上撤至關內。至此,東北全境解放。

遼瀋戰役歷時52天,殲滅東北“剿總”及所屬4個兵團部、11個軍部、36個整師及地方部隊計47.2萬人,俘國民黨軍以上軍官186名。東北野戰軍傷亡6.9萬餘人,炮兵司令員朱瑞在戰役中犧牲。遼瀋戰役的勝利,使東北野戰軍成為一支強大的戰略機動力量,東北解放區成為鞏固的戰略後方。連同這一時期全國其他戰場上的勝利,使中國軍事形勢出現新的轉折,人民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早已佔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現在也已佔有優勢,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已經迫近的標誌。毛澤東指出:“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遼瀋戰役的地位 篇八

遼瀋戰役是中國解放戰爭中一場至關重要的戰役。遼瀋戰役的主戰場是在中國的東北地區,戰爭的勝負將直接影響到東北的控制權歸誰所有,而東北在當時不僅是國家糧食生產大省,以及工業重地,這對於中國經濟的恢復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東北還是中國的北大門,是一個戰略要地。因此僅憑東北的重要性就決定了遼瀋戰役的重要性。那麼遼瀋戰役地位如何呢?

遼瀋戰役地位在三大戰役中非常高,以共產黨勝利而結束了此場戰役後,中國東北地區就獲得瞭解放,這意味着中國離勝利更近一步。除此之外,遼瀋戰役還為平津戰役提供了典範作用。遼瀋戰役的勝利對於全國而言是一個新的轉折點,東北地區不僅可以由共產黨管理髮展經濟為之後的戰爭提供後援力量,而且解放軍也有了戰略後台,對平津戰役和淮海戰役的勝利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遼瀋戰役是中國解放戰爭中的第一場戰役,這場戰役的勝利對於國際而言,給與美蔣介石以及美國沉重的打擊,他們藉着東北戰爭挑起國際戰爭的目的不能達成,而且對於世界上被束縛的人民也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遼瀋戰役在戰略計劃中要持續十個月,而實際戰鬥時間僅僅用了不到兩個月,而且國民黨軍隊在失敗後,大批武器都被共產黨繳獲了,而且這批武器很大一部分都是美國支持的,對於後期的戰爭而言,十分有利。通過以上分析,就能很清楚的瞭解遼瀋戰役地位是多麼的重要。

遼瀋戰役時間 篇九

遼瀋戰役時間是1948年9月12日至1948年11月2日。之所以會在這個時間爆發遼瀋戰役是有具體原因的。抗日戰爭結束後,國民黨和共產黨為了爭奪統治權發起了內戰。內戰爆發初期,國民黨和共產黨同時盯上了東北這塊肥沃的土地。但因為種種原因,在戰爭初期沒有在東北地區發生重大戰役,反而是先在中原地區發起了猛烈進攻。1948年7月,中原戰爭告一段落。

在中原戰爭中,國民黨的損失非常大,士兵的數量急劇減少。所以在中原戰爭結束後,國民黨和共產黨的總體力量發生了轉變,國民黨轉主動為被動,共產黨開始處於優勢地位了。共產黨在意識到局面好轉的同時,便緊急召開會議部署下一步軍事策略。

在分析了戰況後,共產黨最終決定要藉着這個時機再一次發起總攻,趁着這個機會把東北地區拿下,之所以選擇攻下東北地區,是因為東北地區的地理優勢,不僅在戰略上可防可守,在軍資上也能自給自足。所以共產黨領導人決定中原戰爭勝利的基礎上發起遼瀋戰役,並將時間定在1948年9月份發,在確定了遼瀋戰役時間後,共產黨領導人便開始進行細緻的軍事部署策略。

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開始解放東北的各個城市,在短短的三個月內,經歷了大小無數次戰爭後,東北全境解放,隨着東北全境的解放,遼瀋戰役便也走向了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