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抗日戰爭給人們的啟示2000字(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18K

抗日戰爭給人們的啟示2000字(新版多篇)

抗日戰爭全過程 篇一

第一階段: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是戰略防禦階段。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戰的序幕。當時,日本侵略者把國民黨作為主要作戰對象,所以由國民黨軍擔負的正面戰場是抗擊日軍進攻的主要戰場。在全國抗戰初期,國民黨表現了一定的抗日積極性,先後進行了平津會戰、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重要戰役,並取得了台兒莊戰役的勝利,阻滯了日軍的推進,粉碎了日軍3個月__中國的狂妄企圖。但是,由於國民黨在政治上實行單純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片面抗戰路線,在軍事上則採取單純防禦的戰略方針,所以,儘管國民黨軍隊的許多官兵對日軍的進攻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正面戰場的戰局仍非常不利,先後丟失了華北、華中的大片領土,國民政府亦遷都重慶。而中國共產黨代表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條依靠人民羣眾的全面抗戰的路線。1937年8月下旬,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0月間,南方各省的紅軍游擊隊也改編為新四軍,開赴華中前線。八路軍和新四軍深入敵後,開闢敵後戰場,主要從戰略上配合國民黨軍作戰。

第二階段: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戰略相持階段。隨着戰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和長期戰爭的消耗,日軍的財力、物力、兵力嚴重不足,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略進攻。敵後游擊戰爭的發展和抗日根據地的擴大,使日軍在其佔領區內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線和一些大城市,廣大農村均控制在以八路軍、新四軍為主的中國軍隊手中。1938年9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提出了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問題,批判和克服了王明的右傾機會主義路線,堅持了獨立自主的原則,保證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進行。在此階段,日本的侵華方針有了重大變化:逐漸將其主要兵力用於打擊在敵後戰場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而對國民黨政府則採取以政治誘降為主的方針。日本侵略軍集中了大部分兵力和幾乎全部偽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殘酷的“大掃蕩”。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了艱苦的鬥爭,堅決地進行反“掃蕩”、反“蠶食”鬥爭,敵後戰場逐漸成為抗日戰爭的主要戰場。在日本政府的誘降下,國民政府內親日派頭子汪精衞公開投降。1940年3月,他在南京成立了偽國民政府,組織偽軍,協同日本侵略軍進攻抗日根據地。同時,國民黨的__傾向也日漸增長,蔣介石採取“消極抗日,積極__”的政策,掀起了三次__高潮,妄圖消滅共產黨和敵後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堅持“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領導解放區軍民一面抗擊日偽軍的“大掃蕩”,一面打退了國民黨的三次__高潮,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根據地。至1943年12月,日軍在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被迫收縮戰線,華北方面軍停止向抗日根據地的進攻。

第三階段:從1944年1月解放區戰場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是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與此同時,國民黨正面戰場卻出現了大潰敗的局面,先後喪失了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1945年,八路軍、新四軍向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春、夏季攻勢,擴大瞭解放區,打通了許多解放區之間的聯繫。當時,由於國民黨軍隊主力分散在中國的西南、西北大後方地區,日軍佔領的大部分城鎮、交通要道和沿海地區都處在解放區軍民的包圍之中,因此全面反攻的任務,自然地主要由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人民軍隊來進行。1945年5月,蘇軍攻克柏林,德軍正式向盟軍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戰爭宣告結束。1945年8月,美國軍隊在太平洋戰場上對日作戰勝利,逼近日本本土。8月6日和9日,美國在日本的廣島、長崎投擲了兩顆原子彈。

8月8日,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8月9日,毛澤東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要求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人民軍隊,在一切可能的條件下,對一切不願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實行廣泛的進攻。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會美、英、蘇、中四國政府,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廣播“終戰詔書”的形式正式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投降的簽字儀式在停泊於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9月9日,在南京陸軍總部舉行的中國戰區受降儀式上,日本駐中國侵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並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至此,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共進行大規模和較大規模的會戰22次,重要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總計殲滅日軍150餘萬人、偽軍118萬人。戰爭結束時,接收投降日軍128萬餘人,接收投降偽軍146萬餘人。

關於八年抗戰中國的損失,抗戰勝利後,抗戰賠償委員會作出的《中國責令日本賠償損失之説貼》指出,淪陷區有26省1500餘縣市,面積600餘萬平方公里,人民受戰爭損害者至少在2億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戰爭結束,我軍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其他因逃避戰火,流離顛沛,凍餓疾病而死傷者更不可勝計。直接財產損失313億美元,間接財產損失204億美元,此數尚不包括東北、台灣、海外華僑所受損失及41.6億美元的軍費損失和1000多萬軍民傷亡損害。此外,七七事變以前中國的損失未予計算;中共敵後抗日所受損失也不在內。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規定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1951年8月13日,周恩來簽署中國人民政府政務院通告,規定9月3日為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中國抗日戰爭心得體會 篇二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__週年。從1931年9月—1945年9月,中國抗日戰爭,持續了整整__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歷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抗日戰爭的勝利,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社會的歷史進程,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徹底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精神為主人,形骸為屋舍;主人漸貧窮,屋舍亦頹謝。”一個人沒有一點精神是不行的,一個民族更不能沒有精神。習近平同志指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中國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抗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偉大斗爭實踐中的精神結晶,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時代體現。歷史是的教科書,也是的清醒劑。今天,我們開展主題教育,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更要大力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從偉大的抗戰精神中汲取力量,砥礪初心使命,讓抗戰精神煥發出新的偉大光輝。

一、爭做新時代好青年,必須從抗戰精神中汲取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__年的浴血抗戰,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愛國情懷精神的偉大勝利。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表現得更廣泛、更強烈、更持久。習近平同志指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決定因素。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有作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獨特精神著稱於世。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面對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機,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像火山一樣迸發出來。全體中華兒女眾志成城、共禦外侮,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為尊嚴而戰,匯聚起氣勢磅礴的力量。中國人民抱定了“我們萬眾一心,冒着敵人的炮火前進”的決心,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愛國主義篇章。作為新時代青年,就要像抗戰先烈那樣,以報國為己任,為了國家民族利益捨得犧牲,勇於奉獻,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勠力奮鬥。

二、爭做新時代好青年,必須從抗戰精神中汲取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視死如歸、寧死不屈是我們民族氣節和黨的氣節的真實寫照。抗戰__年,中華兒女傷亡3500多萬人,湧現出無數抗戰英雄。習近平指出:“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中國各黨派、各民族、各階級、各階層、各團體以及海外華僑華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國共產黨倡導建立的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國人民義無反顧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作為新時代青年,就要像抗戰先烈那樣,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牢記唯有自強才能必勝,只要這樣,我們就會在未來前進道路上,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三、爭做新時代好青年,必須從抗戰精神中汲取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氣概乃英雄本色,中華民族歷湧現出無數氣吞山河的英雄豪傑。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東北抗日武裝等在極端艱苦困難的條件下,不畏強敵,不怕犧牲,抗戰到底。習近平指出,面對侵略者,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浴血奮戰,徹底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捍衞了中華民族5000多年發展的文明成果,捍衞了人類和平事業,鑄就了戰爭的奇觀、中華民族的壯舉。中國軍民以血肉之軀築成了保衞祖國的鋼鐵長城,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是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強大精神支柱。作為新時代青年,就要像抗戰先烈那樣,寧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不畏艱難險阻,自覺在艱苦環境中砥礪虎狼氣、提振精氣神,錘鍊敢於亮劍、敢於勝利的血性豪情,戰勝一切困難挑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四、爭做新時代好青年,必須從抗戰精神中汲取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中華民族歷經磨難,我們黨歷經風險,百折不撓、堅忍不拔是我們這個民族和我們黨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精神動力。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異常慘烈,從戰略防禦到戰略相持,進而發展到戰略反攻,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中國人民同仇敵愾、共赴國難,鐵骨錚錚、視死如歸,奏響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凱歌。楊靖宇、趙尚志、左權、彭雪楓、佟麟閣、趙登禹、張自忠、戴安瀾等一批抗日將領,八路軍“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劉老莊連”、東北抗聯八位女戰士、國民黨軍“八百壯士”等眾多英雄羣體,就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傑出代表。正所謂“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作為新時代青年,就要像抗戰先烈那樣,無論條件多麼艱苦,形勢多麼嚴峻,都抱着必勝信念,敢於迎難而上,自強不息、奮鬥不止。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__年前的戰火硝煙早已散盡,但那高亢的旋律依然激勵着我們奮鬥的豪情;__年前救亡圖存的歷史任務已由我們的先輩完成,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依然是未竟的事業,抗日戰爭中孕育出的偉大抗戰精神依然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勇敢地接過歷史的接力棒,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重任,在學業中勤學樂學善學,在工作中創新創業創優,在生活中崇德向上向善,把個人夢融入到國家夢、民族夢之中,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貢獻青春力量、譜寫青春華章。

關於抗日戰爭的歷史資料 篇三

抗日戰爭重大記事

1937年

7月7日 日本侵略軍在北平西南郊盧溝橋附近舉行挑釁性軍事演習,隨後,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史稱“七七”盧溝橋事變 。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國全國性抗戰的起點。

7月8日 中共中央發出《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本站○(通電》,號召全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

7月9日 中國工農紅軍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等致電蔣介石,要求全國總動員進行抗日鬥爭,並代表紅軍戰士請纓殺敵。同日,中共代表周恩來等前往廬山會見蔣介石,共商抗日救國大計。

7月15日 中共中央向國民黨送交《中國共產黨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再次表明了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促成全民族抗戰的誠意。在中國共產黨的敦促和全國人民的壓力下,蔣介石於17日在廬山發表談話,宣稱“準備應戰”。

7月28日 日軍猛攻北平南苑,守軍將領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和第132師師長趙登禹先後殉國。次日,北平失陷。30日,天津失陷。

8月13日—11月12日 淞滬會戰 。在此期間,日本侵略軍共約28萬人,動用軍艦30餘艘,飛機500餘架,坦克300餘輛,大舉進犯上海。中國軍隊先後調集70餘個師,艦艇約40艘,飛機250架,投入戰鬥。經過浴血奮戰,中國軍隊斃傷日軍4萬多人,堅守上海達3個月之久,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迷夢。

8月22日—25日 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任主席;作出了《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制定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會議指出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是實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路線和艱苦的持久戰。會議要求我黨我軍應站在抗戰的最前列,堅持抗日戰爭中的無產階級領導權,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

8月22日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佈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9月11日改稱第18集團軍)。並同意設總指揮部,下轄3個師,每師定員為1.5萬人。

129師師長劉伯承 120師師長賀龍 115師師長林彪

8月25日 中共中央軍委發佈命令,將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和陝北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任命朱德為總指揮(9月11日改稱總司令),彭德懷為副總指揮(9月11日改稱副總司令),葉劍英為參謀長。隨後,八路軍主力在朱德、彭德懷率領下相繼挺進華北抗日前線。

9月13日—11月8日 太原會戰。會戰過程中,中國軍民共斃傷日軍2萬餘人。儘管由於國民黨軍事當局在作戰指導上有嚴重失誤,致使戰役全局陷入被動,以至太原失守,但它仍不失為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鬥最激烈、戰績最顯著的會戰之一。

9月22日 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國共產黨為公佈國共合作宣言》。次日,蔣介石發表《對中國共產黨宣言的談話》,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9月25日 八路軍第115師於平型關伏擊日軍,擊斃日軍1000餘人,擊毀其全部輜重車輛,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10月12日 國共兩黨達成協議,將南方8省14個地區的紅軍和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中共中央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張雲逸為參謀長。

12月13日 日軍佔領南京並開始進行慘絕人寰的大屠殺,瘋狂殺害中國平民和被俘軍人達30萬人。

1938年

2月3日—5月19日 徐州會戰。會戰期間,雙方均投入數十萬兵力。中國軍隊在台兒莊取得殲滅日軍1萬餘人的巨大勝利,給敵人以有力打擊,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日軍雖打通了津浦線,擴大了佔領區,但其速戰速決的戰略計劃被打破。

6月12日—10月27日 武漢會戰。會戰從日軍攻佔安慶開始到武漢失守為止,歷時4個半月,中國軍隊共斃傷敵近4萬人。武漢會戰使日本的戰略進攻被迫停止,以主力回師佔領區對付游擊戰爭,從此,正面戰場壓力減輕,敵後戰場日顯重要。以武漢會戰結束為標誌,中國抗日戰爭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1939年

10月25日—12月8日 日軍集中2萬餘兵力對晉察冀邊區進行冬季“掃蕩”。邊區軍民奮起反擊,共作戰108次,斃傷敵軍4000餘人,擊斃了日軍旅團長阿部規秀,取得反“掃蕩”的勝利。

1940年

3月30日 汪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汪偽政權的正式成立,表明汪精衞集團完全淪為日本侵華的工具。4月6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瓦解敵軍工作的指示》。此後,八路軍、新四軍在華北、華中敵後戰場不斷對敵開展政治攻勢,僅據1942年至1945年夏的統計,就爭取投誠反正的日偽軍達18萬餘人。

8月20日 八路軍發起“百團大戰 ”。這次大戰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歷時5個多月。在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個半月中,八路軍共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共計斃、傷、俘和投誠日偽軍46480人。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增強了全國軍民取得抗戰勝利的信心。

10月4日 黃橋戰役開始。在歷時5天的戰鬥中,新四軍打敗了國民黨頑軍韓德勤部,殲其主力第89軍、獨6旅等1萬餘人,從而打開了華中抗日的新局面。

11月29日 汪精衞在南京就任偽國民政府主席。次日,日本與汪偽正式簽訂《日華基本關係條約》。按照條約中的條款,將使中國完全由日本控制,徹底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同日,國民黨政府外交部發表聲明,宣佈日汪所訂非法條約完全無效。

1941年

1月4—13日 新四軍軍部及所屬皖南部隊共9000餘人奉命北移,在茂林地區遭國民黨頑軍7個師的圍攻,“皖南事變”發生。新四軍廣大指戰員雖經浴血奮戰,但終因彈盡糧絕,除兩千餘人突出重圍外,一部被俘,大部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與頑軍談判被扣,項英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