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劉翔的故事(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9W

劉翔的故事(精品多篇)

劉翔的勵志故事 篇一

你一定還記得令人興奮的那一幕: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劉翔在男子110米欄決賽中以12秒91的突破性成績,成為中國田徑項目上的第一個男子奧運冠軍;你也一定還記得令人沮喪的那一幕: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劉翔卻因為腳傷無法支撐,槍響後跑了幾步就停下腳步選擇了放棄,提前認輸告別比賽。

這讓劉翔承受了許多批評甚至是譴責,有不少人指責劉翔缺少一個運動員應有的奮鬥精神,甚至還有人拿1968年墨西哥城奧運會中的馬拉松選手阿赫瓦里和劉翔作對比。阿赫瓦里的事蹟確實很感人,在當年的奧運會上,阿赫瓦里因碰撞而摔倒,導致膝蓋部位的肌肉組織破裂,肩部脱臼,但他並未就此退出,而是一瘸一拐地繼續向終點跑去。由於劇痛,他的慢跑比尋常人散步還要慢,他的膝蓋不斷地流淌着鮮血。

他在到達終點後,説:“我的祖國把我從7000英里外送到這裏,不是讓我開始比賽,而是要我完成比賽!”阿赫瓦里那勇敢堅韌的精神使他受到了遠比冠軍更隆重的禮遇,人們甚至忘了統計他的確切成績,在奧運成績冊上只有他獲得的名次:75人中的第57名,排在他之後的18位選手,都是因各種原因中途退場的。

不可否認,與阿赫瓦里堅持到底的精神比起來,劉翔的認輸確實非常乾脆,這似乎也並不是體育精神所提倡的。儘管如此,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劉翔選擇了一次認輸,卻並沒有選擇永久放棄。所以,從2008年放棄比賽後,劉翔一邊頂着巨大的壓力繼續治療他的腳傷,一邊放棄了許多小比賽,直到2010年年底,他才陸續參加了一些比賽,並且一直保持着“並不十分投入”的狀態,雖然也曾拿到過一些名次,但對於“世界飛人”的劉翔來説,那根本不算是成績,有不少人甚至沮喪地認為——劉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然而,隨着有效的治療和適度的訓練,劉翔的腳傷恢復得越來越好,在2012年這個新奧運年裏,2月18日,劉翔終於參加了一個相對來説比較重要的比賽——在英國伯明翰舉辦的室內田徑60米欄賽,結果,劉翔以7秒41的個人生涯最好成績擊敗古巴名將羅伯斯,取得了自己在新賽季的“開門紅”,他也由此刷新了自己所保持的亞洲紀錄!

劉翔信心十足地預計,在不久的倫敦奧運會上,他完全有能力維持甚至是打破自己所創造的前世界紀錄!

再一次成功突破自己的劉翔在和記者談論起2008年的“認輸”時,冷靜地説:“我很佩服阿赫瓦里的精神,但阿赫瓦里也是因為這樣而把自己的腳徹底弄垮了,再也不能參加比賽了,這應該也算是一種遺憾。而我當初之所以認輸,就是希望將來自己能夠贏得更加精彩!”

劉翔的故事 篇二

4月15日,勞倫斯世界體育獎在上海舉行,最吸引我目光的不是獲獎的李娜、姚明,而是剛剛退役的劉翔。怎樣評價一個公眾人物才比較公正?也許,是站在未來的立場上去看。對待劉翔,就該如此。

2004年,雅典奧運會,他以12。91秒的成績追平了由英國名將科林·傑克遜創造的世界紀錄,並且喊出“中國有我”“亞洲有我”。他面對電視鏡頭揮淚豎起大拇指的情景,至今讓人記憶猶新。然後是2006年瑞士洛桑田徑超級大獎賽,他以12。88秒超越自我。此後,紐約鋭步大獎賽、大阪田徑大獎賽……劉翔把冠軍統統收入囊中,所向披靡。此後就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退賽;4年後倫敦奧運會上因傷未能完成比賽;2015年4月,宣佈退役。這期間大部分時間,劉翔都在頂着各種非議乃至辱罵,被冠以“演員”“劉跑跑”等罵名。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洛欽斯曾提出“近因效應”,它的核心是“最近或最後的印象對人的認知有強烈的影響”,一個總是守時的人,會因為最近的一次遲到,導致人們的印象改寫;一個總是勤勉的人,會因為一次疏懶,而導致人們的評價改變,劉翔正是這種效應的例證,體育評論員楊華曾説:“對於跨欄運動來説,劉翔是百年不遇的天才,是史上對於突破黃種人極限貢獻最大的運動員,劉翔之後再無劉翔。”但對急功近利的'國人來説,他曾經的貢獻都會被奧運的兩次失利覆蓋了。

站在未來的立場上,或許能消減人們心中的急躁。因為距離過近而格外觸目的各種瑕疵,也都可以忽略不見。一站在未來,我們才可以“見好”,不只看到才華、能量這些具象的東西,更可看到他們在整個時代中的位置,對我們精神生活的貢獻。

而對於當下來説,這並不容易。一個現實是,我們很難看見同時代人的好,很難領會同時代人的貢獻,我們的神話,往往都投向從前的人和事。像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小説《巨翅老人》中的墜落天使,落到人間之後,待遇非常糟糕,一直要到他振翅飛走,人們才悵然若失。同時代人的重要性,往往在他們告別舞台後才顯現出來,比如《速度與激情》裏的保羅·沃克,比如劉翔。

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中國,不能善待同時代的人類精英,是一種世界通病。之所以這樣,一方面是因為,人們總是懶惰,更願意盯着那些已經完結的神話,去附和已經有了共同結論的事;另一方面,是因為鑑賞力欠缺,不懂得鑑賞那些尚沒定論的人和事,而熱愛、膜拜,卻一定要有個去處,那就投向以前的時代、以前的人站在未來看劉翔,不只意味着,看到他過去的貢獻,肯定這種貢獻;更意味着,要期待他的可能性,期待他轉身之後依然會有無限的可能性。劉翔的未來,甚至對他過去、現在的評價,都會被這種可能性刷新。我們也在等待另一個劉翔的到來。

人生如江河奔流,在江河匯入大海之前,一切都沒有定論,沒有哪段江河,就是最後的江河。

劉翔的勵志故事 篇三

爺爺改變了劉翔

小時候的劉翔是個頑皮的男孩,膽子大是很多大人對他的評價。正是因為看到他別的孩子更頑皮,家人把他送到了少體校。體校的道路並不是很順利,由於年齡小,劉翔經常受到同校大孩子的欺負,劉翔説這是全國少體校的慣例。這樣的遭遇讓他幾乎決定放棄少體校,但有一件事情改變了年少的劉翔的決定。

他七八歲的時候,他的爺爺已經70歲了,此前老人家是不會騎自行車的,但70歲那年突然就想學,而且學會了,老人説自己學會去哪兒都方便。劉翔就想,爺爺70歲都能學會騎自行車,自己為什麼要放棄呢?現在回憶起來,劉翔還在感歎,如果沒有爺爺的這個行動刺激,也許就沒有現在的他了。

那一次刻骨銘心的比賽

劉翔是個跨欄奇才。要知道1996的時候,他還在練跳高,當時劉翔很自信,他説:“如果我的身高能夠達到兩米,我在跳高項目上將會很有作為。”他當時已經拿過上海市少年跳高冠軍了,的確是一個很不錯的跳高人才。但是就是那一年,現在他的跨欄教練孫海平看上他了。用孫海平的話説,跨欄選手需要膽量,很多人看到1米多高的欄橫在眼前就不敢過,而劉翔有這樣的膽量,再就是從他練跳高看,他的速度和爆發力很好。

也許正是因為如此,讓很多國際田徑界的人士都沒有想到,再加上中國人甚至亞洲人在直道項目上很少有人能進入決賽,所以造就了那次讓他和教練刻骨銘心的比賽。

那是2000年11月法國里昂的一次室內田徑大獎賽,6名選手進入60米欄的決賽,劉翔站在第五道,其中有3個美國選手,他旁邊的第六道也是一名美國選手。發令槍響過了,沒想到第六道的那個美國選手在跨第二個欄的時候就摔倒了,劉翔則是第三個衝過終點,這樣的興奮僅僅保持了2秒鐘,裁判和大屏幕同時宣佈,第五道中國劉翔沒有成績,怎麼會這樣呢?劉翔和他的教練感到很氣憤,找裁判理論。原來裁判誤將那個摔倒的美國選手當成劉翔了,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人不會在這個項目上跑出好成績的。那是一次沒有電視轉播的比賽,幸好劉翔的教練用自己的攝像機將全部過程拍下,這是孫海平的習慣,劉翔的每一次比賽他都會用攝像機拍下的,而這成了那次證明劉翔沒有摔倒的惟一證據,錄像十分清楚地顯示,中國劉翔第三。終於還了劉翔一個清白,也給國際田徑界裁判提了個醒,中國人是可以在短距離的項目上有所作為的。

正是這樣的一次偶然事故,給了劉翔師徒二人很大的刺激,也讓他們的訓練更加有了動力。

他興奮得三天沒睡着覺

真正讓世界知道劉翔的是2002年7月份,瑞士洛桑的一次國際田聯大獎賽。那個時候19歲的他跑出了13秒12的個人最好成績,並打破了美國人保持了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紀錄和中國人李彤保持了8年的亞洲紀錄。

劉翔説,這一切來得很快,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當時通過終點時,回頭看了一下,竟然把第二名甩得很遠。有人告訴他破了世界青年紀錄,他不相信,但確實是事實,他足足興奮了三天,他説那三天睡不着覺,也沒心思訓練,只想笑,只想欣賞自己,欣賞自己破紀錄的每一個畫面。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他感到當初選擇跨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也是從那個時候,劉翔發現自己是一個比賽型的選手,越到比賽越興奮,越有強手,越興奮。他説:“當看到自己跨過一個又一個欄的時候,就感覺像是在超越,這種興奮是無法比擬的。”

為奶奶拿了第一塊金牌

那是2001年11月廣東的九運會,劉翔的奶奶因為胰腺癌在那個時候已經快不行了,但老人家因為一樁心事未了,她要等着孫子劉翔拿全運會金牌。在決賽的那天,劉翔已經知道了這件事,他一直在祈禱,能夠以一塊金牌獻給奶奶。但那個時候劉翔並沒有絕對的實力,他的師兄陳雁浩是他最強大的對手,但劉翔最終以0.06秒的微弱優勢獲得了冠軍,他跪倒在終點,頭向地磕了三次,他是在告訴奶奶自己獲得了金牌。而他的奶奶沒有等着他回到上海就去世了,但讓老人家高興的是已經知道劉翔獲得冠軍。

劉翔的故事 篇四

劉翔少年時,上海市普陀區體校的教練顧寶剛發現他的身體素質非常出眾,便將他招入名下練習跳高。劉翔從小就十分好強,練習非常刻苦,成績提高很快。但橫杆在快速提高一段時間後,再提高卻變得困難起來。劉翔很着急,以為是自己用心不夠,就給自己加練,他想用更加刻苦的訓練提升自己的成績。可一段時間後,橫杆的提升高度微乎其微。顧寶剛找到劉翔,無奈地表示:“你的'腿如果再長五釐米就好了。以你現在的身高最多也就是個亞洲冠軍,你好好考慮一下是否放棄跳高劉翔因自身的不足而非常痛苦,但他又不得不接受這個現實。在顧寶剛的建議下,他開始改練跨欄。

日復一日,春秋交替,那個不足留下的遺憾沉沉地壓在劉翔的心頭。

2004年雅典奧運會110米欄賽場,劉翔羚羊般跨越一個個橫欄,風馳電掣地第一個衝過終點,震驚世界。電視機前的顧寶剛感慨道:他幸虧矮了五釐米。

劉翔的故事 篇五

奧運退賽和13個月的療傷,讓劉翔從聚光燈下回到一個真實簡單的運動員身份,經過一年的蟄伏,他想清楚了自己需要的是找回做自己的心態和勇氣,可他身後的人們卻未必這麼想。

在央視田徑專項記者冬日娜眼裏,復出後的劉翔有很大的變化。“我能感覺到劉翔是真的放下了,”冬日娜對《中國新聞週刊》説,“從對他的賽前採訪看,以前不大敢多打擾他,會有意識地保持距離;但18日對他的賽前採訪,我覺得他的談話慾望特別強烈,一個問題拋出去他可以説一堆。”這位劉翔最“貼身”的記者感覺是“經過這一年,他現在放鬆、自信,也淡定了很多。”

過去這一年,劉翔的生活變得很安靜,他最主要做的是療傷和恢復訓練。他和師傅孫海平幾乎阻絕(或被阻絕)了所有媒體和各種活動的“騷擾”,成為一個普通的正在治療的運動員;而另一方面,公眾對他的期待,以及因期待失落的不滿一直包圍着他,正在恢復中的劉翔,需要承擔的不僅是來自身體和心理的信心重建,同時還必須對抗外界的`各種聲音,讓自己不受干擾。

安靜的幸福夾雜着重生的痛苦,大概劉翔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一年。這或許是他最壞的一年,也是最好的一年。

最難熬的日子

2008年8月18日,劉翔退賽一個小時後,《解放日報》記者張瑋撥通了劉翔爸爸劉學根的電話,想安慰他一下,電話卻被對方掛斷了。

張瑋是劉翔個人傳記《我是劉翔》的整理者,也是劉翔一家的好朋友。他給劉學根打過很多次電話,從來沒有被掛斷過。過了一分鐘,劉學根回電過來,這時張瑋反倒不知道説什麼才好,氣氛一度很僵。“後來還是他先開口説,‘沒關係的,下次再來嘛’。”張瑋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劉翔的父親在賽後當天就哭得一塌糊塗。“那段時間他很痛苦,每天晚上都會一個人哭。”

至於好友劉翔,張瑋根本就沒有打電話給他——因為肯定關機。他只是發了一條短信過去,大概內容是“大家一樣會支持你”。

第二天,劉學根去運動員公寓看劉翔,兒子正趴在那裏接受按摩。看見爸爸進來,劉翔抬頭看了一眼,又臉朝地趴下了。劉學根沒跟他説話,隔了一會兒,忽然發現兒子頭下的地板濕了,他的眼淚正在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從北京回到上海,劉翔拒絕了所有的媒體和活動。電視裏反覆重放奧運的精彩畫面,他從來都不看。家裏基本不敢開電視,所有人都有意地避開“奧運”“08”這樣的字眼。10月,張瑋和同事去劉翔家問候,那時候他走路還是一瘸一拐的,劉媽媽在家裏開玩笑地説,“哎呀,瘸子來啦,瘸子來啦。”劉翔跟平常一樣樂呵呵地同他們聊天,但午飯時,大家還都是心照不宣地岔開了有關北京奧運的話題。

“劉翔是那種嘴硬的人,有壓力他不會説出來。”張瑋對《中國新聞週刊》説。

一個更殘酷的現實是,退賽之後,拖着一隻傷腿的劉翔只怕還來不及調整情緒,就必須開始認真考慮自己的未來。

擺在他面前的是兩條路:保守療法和手術。

其實,劉翔的腳傷已經積累了好幾年,但迫於比賽壓力,他一直選擇保守療法,根本沒有辦法像普通運動員那樣停下來根治。

“劉翔是特別愛惜身體的一個人,”央視田徑專項記者冬日娜説。跨欄是最容易摔倒的體育項目之一,幾乎所有的職業選手膝蓋上都有疤,但劉翔很注意身體的協調性,極少摔跤,身上從來沒有動過一個小手術。

與劉翔相熟的冬日娜曾在那時給他發短信説:“你可千萬別開刀”。劉翔的回覆是:“我才不開刀,開刀就完了,人就傷了元氣了。”動過好幾次手術的姚明也勸他認真考慮,不到萬不得已不要手術:“就算做得再成功,一旦開刀,你的腳就不再會像你原來的腳了!”

但是,保守療法意味着,情況還會跟北京奧運之前一樣,只能繼續“”。“如果不開刀的話,熬着、養着也可以,但是説不定哪天又崩潰了。”張瑋説。

究竟做不做手術?國內沒有治療跟腱病的專科,“會診的時候,北京上海各處的醫生都吵翻了,足足爭了三個月,”冬日娜對《中國新聞週刊》回憶道,“他一直跟他爸説‘你們別擔心,我挺好的’,但其實等待的那段日子他挺不開心的,也有過退役的念頭。”

10月底,劉翔決定去美國休斯敦做一個檢查。專家們發現他右腳的幾個鈣化物已經很大了,靠中藥敷是消不掉的。經過跟教練組、田管中心的商議,劉翔終於忐忑不安地做出了手術的決定。

2008年12月5日上午,劉翔在休斯敦接受了跟腱手術。1小時20分鐘後,醫生成功地從劉翔的腳中一共取出來3個鈣化物和1個骨刺。而他迷迷糊糊地醒來時,卻問周圍的人:“我在哪啊?”

手術順利結束。但那只是他康復萬里長征路上的第一步

劉翔的勵志故事 篇六

雅典,愛琴海的夜風輕拂古老的阿提卡平原。夜色中,燈光驟然聚焦在一張年輕的黃皮膚的臉上——中國的劉翔。

今天,他站在了奧運會短距離徑賽決賽的起跑線上。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因為在108年的奧運會歷史上,他是第一位站在這裏的中國人。

在他的前面,橘紅色的跑道彷彿燃燒起澎湃的激情,那裏承載着中國體育的光榮與夢想;在他的身後,是他教練信任和期待的目光,是一段追風少年艱苦寂寞而又充滿斑斕憧憬的夢幻歲月……

少年之星險夭折

劉翔走上田徑場是非常偶然的。10年前,少年劉翔就讀於上海市普陀區的管弄新村國小,因為他個子比同齡的學生高,手大,力強,扳手腕從來不吃虧,而且腦子活絡。教體育的鐘老師讓劉翔參加跑步訓練,由此成了他田徑生涯的起點。

劉翔的故事

一開始的那段日子並不順利,少體校錄取了他,家裏的長輩都不同意。媽媽説:“我們翔翔是要讀書上大學的。”

唯有父親劉學根是劉翔最有力的支持者。他的理由是,小時候參加體育鍛煉對身體有好處。父親年輕時喜歡體育,玩耍石鎖、石擔,知道好身體的重要性。

最初的幾年裏,劉翔練的是跳高。現在想來,那段“歧途”使少年劉翔對田徑的欄架有了初步的感覺。一直到四五年級,劉翔贏得了市“跳高小能手”的榮譽,長輩們方才轉變了態度。

七年級時,劉翔的身高竄到了1.70米以上,在上海市的中學生比賽中100米拿了亞軍。有人説,劉翔是跑步的料,他的爆發力強,衝刺好。這樣他又進入了市體校,開始練跨欄,一年多就進入了全國少年前3名,然而這時的劉翔心理上出現了一個非常強烈的“排斥期”,少年星途差一點就此夭折。

悟性高人一籌

第一個感覺到劉翔心理上“排斥”的,是他的父親。

“怎麼,你不想練了?”在一次接劉翔回家的路上,父親這樣問。

“你不會同意吧?”劉翔反問。

這個對話的情景,劉學根多年後説起來記憶猶新,他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因為劉翔從不在困難面前打退堂鼓,也從來不用這種口吻説話。“那好,我們先回母校宜川中學吧。”

半年後,劉翔家裏來了一個電話,是上海隊的跨欄教練孫海平。孫海平希望同劉翔的父親談一談。原來,孫海平早就看上了劉翔,“在同年齡的孩子中,他個子比較高。雖然技術比較差,但節奏感很好,這可是先天的優勢啊,當時我就想讓這孩子跟我練。”沒料到回來找他時,劉翔卻不見了。

孫教練與劉爸爸談得很坦誠:“這孩子有天賦,他跨欄的節奏感很好,這可是天生的。他要不練,真可惜了。”孫海平同時提出,劉翔要先參加一週的試訓。

一週訓練,讓孫海平有點擔心,他發現劉翔動作僵硬,已經完全不是半年前那棵讓人眼睛一亮的好苗子了。孫教練有點泄氣了,準備放棄了,但是一個細節最終又讓他改變了想法。孫海平説:“第五天,我教了他一個動作,他的悟性很強。因為天賦有兩種,一種是先天的,另一種是領悟以後獲得的,因此一個練體育的孩子,領悟能力尤其重要。”

“三級跳”選入上海隊

另一個細節讓劉翔的父母至今感動。交給孫教練之後,16歲的劉翔“三級跳”,從一個體校學生變成了上海田徑隊一隊的運動員。當時他膝關節有老傷,留下了積水。孫海平立即帶着劉翔去上海最好的醫院,找上海最好的醫生。

孫海平在訓練中注重針對劉翔的特點,加強基礎的專項訓練。3個月後,孫海平的“劉翔訓練模式”就取得了成功,劉翔跑出了14秒19的好成績,這個進步對上海田徑隊來説,簡直是一個奇蹟。14秒30是健將的標準,他也是一個真正的“三級跳”運動健將。

孫海平追求的是“多因素訓練”和“實效性訓練”。孫海平1982年從上海體院畢業之後,教練工作一干就是十幾年。他那個年代的田徑運動員練得很苦,説難聽一點就是“傻練”,收效甚微。孫教練説,也許亞洲人從生化指標上不適宜練短跑,人種的差異沒辦法,但有一點我們是具備的,那就是中國人靈敏的神經系統,説白了,就是腦子靈。劉翔在這一點上有很強的優勢。有人説,劉翔是20歲的人,30歲的腦子,成熟聰明,心理素質好。孫海平從接手劉翔的第一天就決定為他全面打基礎,把他的優勢充分發揮,有了好底子,方法得當就一定沒問題。在我國的運動員,劉翔的訓練肯定不是最苦的,但成績上升卻是最快的。除了劉翔的努力和天分外,孫海平“恰到好處的方法”是關鍵因素。

2002年7月,劉翔以13秒12的成績刷新了李彤沉寂8年的亞洲紀錄,同時刷新了美國黑人運動員赫米亞捍衞了24年的世界青年紀錄。從那一刻,全世界的人都注意到,一個東方少年在橘紅色跑道上颳起的一股“中國旋風”。

訓練中曾跑進13秒

體育訓練是全面的、綜合的,不僅要訓練技術戰術,提高心理素質,還要學會做人。

生活中的劉翔懂禮貌、有孝心,自控能力強。每週訓練結束,他總是直奔家中,陪爸爸媽媽,去看望爺爺。為了這份自己喜歡的運動事業,劉翔犧牲了很多,留下不少遺憾。只有一件是他無法彌補的,那就是在奶奶臨終前,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小時候是奶奶把他領大,可就在老人家病危住院時,劉翔卻不得不拼搏在九運會的賽場。劉翔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全運會冠軍,可奶奶永遠地離開了他。父母沒有在第一時間告訴兒子“老人去世”的消息。比賽回來,劉翔一個人哭了整整一個晚上。

現在的劉翔學會了關心父母,瞭解劉翔的人都説他是個難得的孝子。劉翔的母親以前是一位點心雕刻師,2000年下崗之後,劉翔就不再讓媽媽上班:“辛苦了大半輩子,我不想讓她再操勞了。”現在,媽媽常常誇兒子:“我們翔翔從小離家,行李包都是自己打理。我突然發現,兒子長大了,懂事了。”

有了名氣也有苦惱。有一次,劉翔打電話回來,説自己比賽剛下來,氣喘未定,記者們就圍上來要他説些什麼。他説:“讓我喘喘氣,穿好衣服,慢慢説不是更好嗎?結果有記者説我耍大牌。”對此,他母親吉粉花很心疼,希望媒體的朋友諒解劉翔。他父親則不同意:“接受記者採訪是一名運動員應該做的事情,因為他們代表了所有關心你的人,你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了記者啊!”

7月13日,是劉翔的生日,也是北京申奧成功的紀念日。今年的生日,劉翔是在訓練場上度過的。劉翔思忖着給父母什麼禮物,教練孫海平説:“你跑出一個好成績,就是最好的禮物。”果然他在訓練中跑出了13秒以內的成績。這個消息他對誰也沒有説,只是晚上給父母打電話時悄悄地漏了出來。他説這是給父母、給自己的生日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