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潑水節的習俗(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2W

潑水節的習俗(多篇)

潑水節的寓意 篇一

潑水代表消災免難潑水節分三日,其中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以聖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

潑水節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着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因此,人們相信,潑水能讓自己心靈變得乾淨,以迎接“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來新的美好一年。寄託了人們對善良正義的推崇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潑水代表祝福

在潑水節中,潑濕一身、幸福終身“!象徵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被水潑的越濕,被水潑的越多,就代表你收到的祝福就越多。一盆盆水代表着一盆盆祝福,盡情的潑向每一個你想祝福的人。

潑水代表愛情

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除了”丟包"遊戲外,相互潑水之間,潑得越多代表越多的祝福和關心,在一來一往的潑水間,就這樣漸漸地選中了對方,一段段浪漫的愛情故事就開始了。

潑水節簡介 篇二

潑水節是傣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當日,泰國、老撾、緬甸、柬埔寨等國,以及海外泰國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龍城、台灣新北市中和區等地的人們清早起來便沐浴禮佛,之後便開始連續幾日的慶祝活動,期間,大家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

潑水節歷時三日:第一天為“麥日”,類似於農曆除夕,傣語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舊。此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衞生,準備年飯和節間的划龍舟、放高升、文藝表演等各種活動。第二天稱為“惱日”,“惱”意為“空”。

按習慣這一日既不屬前一年,亦不屬後一年,故為“空日”,這天通常要舉行潑水活動,紀念為民除害的天女,以聖潔之水消災免難,互祝平安幸福;第三天叫“麥帕雅晚瑪”,據稱此麥帕雅晚瑪的英靈帶着新曆返回人間之日,人們習慣將這一天視為“日子之王來臨”,是傣歷的元旦。

潑水節是展現傣族水文化、音樂舞蹈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和民間崇尚等傳統文化的綜合舞台,是研究傣族歷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潑水節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藝術表演有助於瞭解傣族感悟自然、愛水敬佛、温婉沉靜的民族特性。

同時潑水節還是加強西雙版納全州各族人民大團結的重要紐帶,對西雙版納與東南亞各國友好合作交流,對促進全州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潑水節舉辦地域

潑水節的來歷 篇三

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為佛教所吸收,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入中國雲南傣族地區。隨着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車裏》一書中有段記載:“元旦之晨,所有貴族平民,皆沐浴更衣,詣佛寺賧佛。婦女輩則各擔水一挑,為佛洗塵,由頂至踵,淋漓盡致,泥佛幾為之坍倒。浴佛之後民眾便互相以水相澆,潑水戲之能能事”。這段記載雖不盡其祥,但已告訴人們,潑水是傣族過年時必須舉行的一項活動。上文所説的“元旦”並非公曆的1月1日,而是傣歷新年來臨之日。

潑水節的由來 篇四

一個忤逆的兒子在清明節後第七天在山上幹活,看到雛鳥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決心好好待奉母親,這時,他母親正在向山上走來,為兒子送飯,不小心滑了一跤。兒子趕來扶她,她卻以為兒子要來打她,一頭撞死在樹上。兒子痛悔莫及,把樹砍下來雕成一尊母親雕像,每年清明後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灑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後就演變為一種習俗。

潑水節是傣族以及泰語民族和東南亞地區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是傣族的新年,相當於公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續3至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