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9W

如何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新版多篇】

挫折教育的四個階段 篇一

挫折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家長們應該分為四個階段循序漸進地對孩子進行“治療”。

第一階段:培養孩子的信任感。適用年齡:0~1歲,低幼階段。

孩子的挫折教育在出生後就應該開始。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家長格外的照顧與養育,家長應該積極的與孩子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讓孩子對家人及環境產生美好的信任感覺,為與孩子的溝通打下基礎。

第二階段: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適用年齡:1~3歲,幼兒階段。

當孩子可以站立、行走了,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他自己獨立去完成,不要總是抱着或者幫他邁步等。孩子動作發展的同時也是心理的不斷髮展完善。孩子稍大後,可以讓他試着料理自己的生活,在自理的過程中能夠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並遷移到以後的生活和交往中去。

第三階段:培養孩子心理的獨立性。適用年齡:3~5歲,幼兒園階段。

平時我們總會教育孩子要助人為樂,並且也在身體力行地幫助孩子。然而有時候需要孩子獨立完成的'事情,卻給予過多幫助的話,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只要是孩子有興趣的事情就鼓勵他獨立去做。

第四階段: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用年齡:5~6歲,學前階段。

孩子步入課堂後,傳統的教育重視數理邏輯和語言表達能力,但這僅僅是學習的一個層面,更重要的是要培養他的求知慾,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少孩子總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這就是他在思考問題的表現,此時,家長應該耐心解答,即使是自己回答不出來的問題,也不要怕丟面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閲書籍、進行試驗來探討。

西方觀點 篇二

目前西方有一個頗為流行的觀點,幸福既是一種外部的狀態,也是一種內在的品質。幸福狀態易來易失,如給孩子一件新玩具,孩子歡樂雀躍,但這種情緒很快消失;幸福的品質卻十分穩定,這是一種感覺良好和產生樂觀的素質。西方教育和心理衞生專家幾乎公認,對挫折的良好心態是從童年和青少年時不斷受挫和解決困難中學來的。父母和教師在培養孩子"幸福"品質方面起重要作用。

據西方學者研究,要培養出這種品質,父母應重視家庭中寬鬆的氛圍,在父母把握一種大方向或原則下,儘可能給孩子更多的選擇,而不應事事以自己的喜惡去強求一致。儘管有時孩子的選擇是痛苦的,如幼兒偏要吃辣的東西,但他們可從中"悟"出點道理。每一個父母都應清醒認識到他們不可能一輩子呵護孩子,孩子要到社會上摔打,建立廣泛的人際關係,而這種關係是建立在子女與父母的人際關係以及父母與他人交往基礎上的,熱情好客、待人誠懇寬容的父母對孩子有很好的影響。專家們都認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戰勝挫折的基礎。

在一些富裕國家,人們已深刻認識到物質條件的優厚並不與孩子的幸福感覺成正比。在適當的物質生活保證下,要教會孩子除了物質外,如何在內心創造一種快活的情緒。西方教育專家認為,堆積物質的溺愛方式對孩子的生長極為不利。目前在西方流行一句話叫"幸福的人過着一種平衡的生活"。許多西方教育家強調在"挫折教育"中應培養孩子從多方面獲得幸福的能力。把幸福只寄託在一種追求上,往往最終是痛苦的。一類孩子因父親不讓其玩電子遊戲而整天悶悶不樂,而另一類孩子卻很快從另一種遊戲中找到歡樂。興趣愛好廣泛和靈活調整目標對那些有"專長"孩子尤其重要。

西方"挫折教育"的另一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孩子對受挫的恢復力。樂觀的孩子不是沒有痛苦,而是很快能從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奮。父母和家長應認真培養孩子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此外,西方專家認為,父母對生活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認識。患得患失、斤斤計較、悲悲慼慼的父母常常有同樣品質的孩子。"挫折教育"説白了就是使孩子不僅能從別人或外界的給予中得到幸福,而且能從內心深處激發出一種自找幸福的本能。這樣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處之,永遠樂觀。

如何對國小生進行挫折教育? 篇三

如何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

現今的孩子大都是在萬千寵愛中長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賴性強,獨立性差。隨着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孩子們的生活條件更加優越了,這些“蜜罐罐”里長大的孩子們在享受優越生活條件的同時,如果不進行適當的挫折教育,可能會缺乏某些對他們終生髮展都具有極重要意義的心理素質。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家長、教師等都紛紛呼籲,今天孩子需要挫折教。

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根據幼兒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要,創設或利用某種情景,提出某種難題,讓幼兒通過動腦、動手來解決矛盾,從而使他們逐步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出一種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

應該適時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這一觀點已經得到了公認。幼兒已有了一定的體力,也具備了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這就使幼兒有可能去面對一定的困難,並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難。

況且,幼兒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絕大多數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是能夠克服的,因此,我們應該相信孩子的能力。那麼,應該怎樣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呢?

一、引導幼兒正確認識挫折

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各種活動時,尤其是在幼兒面臨困難時,應該讓他們直觀地瞭解事物發展的過程,從反覆體驗中逐步認識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從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困難,成功的喜悦恰恰來自於問題的解決。

幼兒在接觸外界事物、學習知識時,的確離不開成人的幫助,但如果這種幫助變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兒就會缺乏克服困難的心理體驗,一旦因為遇到挫折而達不到預期目標時,就會產生畏難、懶惰的情緒,造成學習障礙。

因此,幼兒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兒學習的`依賴性,要讓幼兒在各種學習活動中自己感受困難,併為克服困難做出自己的努力。

例如,當幼兒摔倒後,應讓他自己爬起來,成人不要大驚小怪地趕緊去扶,否則,幼兒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賴心理。只有讓幼兒在克服困難中感受挫折,認識挫折,才能培養出他們不怕挫折、敢於面對挫折的能力。

二、利用和創設困難情景,提高幼兒挫折承受力

在幼兒的生活、學習活動中,成人可以隨機利用現實情景,或模擬日常生活中出現的難題,讓幼兒開動腦筋,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經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較差,有的孩子新買的鞋不會繫鞋帶,他們首先想到的是讓老師幫忙。但是,為了培養他們的自理能力,我只幫他系一次,並讓他看着我是怎樣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幫忙,而是讓幼兒自己動手,如果幼兒的確有困難就再指導一下。

幼兒在經歷了由不會到會,由別人幫助到自己乾的過程後,心理上會得到一種滿足,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自理能力。成人還可以創設一些情境,如:把幼兒喜愛的玩具藏起來讓幼兒尋找,讓幼兒到黑暗的地方取東西等。但是,在創設和利用困難情景的時候,要注意幾個問題:

1.必須注意適度和適量。設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兒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強,應該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難度;同時,幼兒一次面臨的難題不能太多,否則,過度的挫折會損傷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使其產生嚴重的受挫感,從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 在孩子遇到困難而退縮時,要鼓勵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並取得成績時,要及時肯定,讓孩子體驗成功,從而更有信心去面對新的困難。

3. 對陷入嚴重挫折情景的幼兒,要及時進行疏導,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產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應,在必要時可幫助孩子一步步實現目標。

三、利用榜樣作用教育,增強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講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長並獲得成功的事例,讓孩子以這些名人做榜樣,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師的榜樣作用,在幼兒眼中,父母和老師非常高大,無所不能,他們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態度和行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師”,教師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為樹立榜樣,增強幼兒抗挫折能力。

例如:有些幼兒不敢走平衡木,老師在旁邊鼓勵説?別怕,你行!“或者説:”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樣勇敢,老師相信你!“ 在榜樣的影響下,幼兒會樹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難。當戰勝困難後,老師的”你真行“就會變成幼兒心理上的”我真行"。

四、多鼓勵,改變幼兒的受挫意識

幼兒只有不斷得到鼓勵,才能在困難面前淡化和改變受挫意識,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勵幼兒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進步,要立即予以表揚,強化其行為,並隨時表現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態。成人的鼓勵和肯定既能使幼兒的受挫意識得以改變,又能提高他們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對幼兒進行挫折教育是家長、老師共同努力的長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能對幼兒提出過高要求,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興趣進行培養,否則,幼兒在壓力面前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經常籠罩在這種挫折感中,會損害他們心理的健康發展。總之,在幼兒發展的過程中,沒有挫折不行,挫折過多、過大也不行,成人要正確引導,使幼兒能正視並戰勝挫折,健康發展。

步:環境 篇四

耐心的父母和民主的教養方式都有利於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好學、誠實的性格,從而增強孩子的耐挫力。同時,與同伴的交往可以使孩子經歷一些挫折,諸如觀點不一致、處於被領導的地位等,能使孩子在不斷的磨練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和合作,從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不僅如此,同伴之間的相互交流和指導也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在與同伴的交往中發現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從而更好地認識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缺點。這些都有利於孩子耐挫力的培養。

注意事項 篇五

1、不要給孩子設置無端的挫折;尤其不是隨便否定孩子這個人。就事論事,在解決方法上多下功夫。

2、當孩子自願挑戰而遇到挫折時,家長更多要從方法上給孩子以點到為止的啟發和指導,儘可能讓孩子自己來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這樣才能讓孩子體驗到成功感及父母的關懷。

3、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這時,家長不要嫌孩子拖拉時間而包辦下來,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探索,解決問題後,引導孩子去總結自己的成功之處在哪裏,下一次再面對挑戰或挫折時,孩子就會主動積極地去面對。

4、控制好獎勵。不要孩子取得一點點進步,就給予過多的什麼物質獎勵和過分的讚美之詞,讓孩子有機會更多些去享受成功後的心靈獎勵。過多的物質獎勵,將會扭曲孩子的成功體驗,甚至為了物質獎勵而努力,這我們就大錯而特錯了。

什麼是挫折教育

挫折是指個體在致力於達到某一行為目標過程中受到某種干擾和阻力 ,使動機目標無法實現而產生的緊張與消極的情緒狀態。對於每個人來説,遭遇挫折是在所難免的,人們在遇到挫折時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呢?學校怎樣教育面對挫折的學生呢,什麼是挫折教育呢?

挫折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篇六

面對挫折,每個人的態度都不一樣。有的人會消極應對或者逃避,也有人積極、勇敢地面對。心理專家指出,挫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每個人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挫折,挫折可以磨練人的意志,對人的成長很有好處。

孩子在年齡還比較小的時候,便會遇到這樣那樣的挫折。父母在育兒的過程中,關鍵是要培養孩子應對挫折的態度和抗挫折的能力。對孩子來説,挫折帶來的好處主要有以下幾種:

挫折教育的好處 篇七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既會有愉快的成功,也會遇到各種挫折,即所謂的“碰釘子”。心理學上認為挫折是:當個人從事有目的的活動受到障礙或干擾時所表現的情緒狀態。

挫折教育的目的和意義是讓孩子在體驗中學會面對困難並戰勝挫折,培養孩子的一種耐挫折能力。他不僅包括吃苦教育、生存教育、社會教育、心理教育,也包括獨立、勇氣、意志及心理承受力等方面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