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相思》詩詞賞析(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5W

《相思》詩詞賞析(精品多篇)

《相思》原文賞析 篇一

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欄,微霜悽悽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歎,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日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憶君迢迢隔青天,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

【作者】: 李白(701-762)當然是大家公認的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天才詩人之一,大多數人認為他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詞人。他祖籍隴西(今甘肅),一説生於中亞,但少年時即生活在蜀地,壯年漫遊天下,學道學劍,好酒任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離開了,後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 他的詩,想象力“欲上青天攬明月”,氣勢如“黃河之水天上來”,的確無人能及。北宋初年,人們發現《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和《憶秦娥》“秦娥夢斷秦樓月”兩詞,又尊他為詞的始祖。有人懷疑那是後人所託,至今聚訟紛紜。其實,李白的樂府詩,當時已被之管絃,就是詞的濫觴了。至於歷來被稱為“百代詞曲之祖”的這兩首詞,格調高絕,氣象闊大,如果不屬於李白,又算作誰的作品為好呢?

註釋:燕然:山名,即杭愛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

【賞析】 《長相思》屬樂府《雜曲歌辭》,常以“長相思”三字開頭和結尾。全詩寫得情真意切,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前一首似有寄意,後一首寫婦女對遠征親人的思念。

王維《相思》古詩鑑賞 篇二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勸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題解

此詩創作年代不詳,但可以肯定作於公元755 年安史之亂前。

題曰“相思”,在古代,相思並不限於男女情愛的範疇,朋友之間也有“相思”之情,如相傳為漢代李陵贈蘇武的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這首詩的另一個標題為《江上贈李龜年》,李龜年是唐代著名的。宮廷樂師,也是詩人的多年好友。所以本詩所抒寫的是朋友間的深切思念之情。

句解

紅豆生南國

“紅豆”,顧名思義,它的果實鮮紅渾圓,而且晶瑩剔透,人們常常用它作裝飾物。傳説古代有一位女子,丈夫死在邊疆,她知道消息後,在家鄉他們分手的樹下日日哭泣,淚盡而亡,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把紅豆稱作“相思子”。在古代詩歌中,詩人們常常用紅豆寄託相思之意。

“南國”是紅豆的生長地,也是朋友所在之地。簡單平實的第一句,暗含着深意。接下來,便是詩人親切的問語:

春來發幾枝

詩人記掛着,春天到了,南國的紅豆又新發了多少?詩人為何如此關心紅豆?紅豆不是無情物。借景抒情,寄情於物,是詩人們常用的手法。“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這是王維的另一首思鄉之詩。詩人面對從家鄉來的人,最急切想知道的是窗前寒梅開花了沒有。這株寒梅已非自然之物,在詩人情思中,它已被提煉成故鄉的象徵,它代表着家鄉美好的一切。同樣,在這首詩中,紅豆是赤誠友愛的象徵。

勸君多采擷

詩人叮嚀遠在南國的友人,要多多地採摘些紅豆。古代詩歌中常有采摘植物的描寫。漢代有詩:“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這位詩人無盡悵然:我趟過江水去採摘芙蓉,卻不知道該送給誰,因為我思念的人兒在遠方。詩人在採摘植物,也在宣泄着自己的思念之情。而王維卻緣何要友人多多采擷紅豆呢?

此物最相思

只因紅豆是最能表達相思之物。中國人常説,睹物思人。這“物”可能是他吃過的、穿過的,也可能是他看過的、聽過的;可能是他喜歡的,也可能是他厭惡的。只要是與他有關係的,哪怕只有一絲關聯,都能激起思念者敏感的神經。詩人所希望的,是友人每每看見這最能代表相思之意的紅豆,就能想起正在相思的“我”、正在思念“你”的“我”。從詩人對朋友的深切叮嚀中,我們看到了詩人自己深重的相思之意。正是詩人對朋友的滿心思念,才使他希望朋友亦如此。用這種方式表露情懷,語意高妙,深摯動人。

宋人編的《萬首唐人絕句》中,“勸君多采擷”的“多”字寫作“休”字。“休”是“不要”的意思,“不要”是因為“不願”,“不敢”,“不忍”。因為相思,反怕相思,用“休”字説的是相思苦,哀婉低沉。而“多”字體現出的是執著、熱烈與飽滿,熱情高昂。兩個字,兩種情愫,兩種境界。唐人豪放,宋人巧思,這可能與時代風氣有關。

評解

王維善於從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常的素材,提煉樸素自然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真摯的感情,往往意外有意,神韻悠長。這首《相思》就是如此。題為相思,句句不離紅豆,滿腹情思不曾直露,思念之情卻充盈全詩。語言自然明快,卻又委婉含蓄。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的這首《相思》也是當時最受歡迎的歌詞之一。相傳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民間,在一次筵席上再度唱起了這首《相思》,還有王維的另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徵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附書。”唱罷,遂昏倒在地,四天後方甦醒過來。一番人事全非後,李龜年重新吟唱友人的詩作,自然難免對王維的一份相思之意,更多的,還是對他們共同經歷過的開元、天寶盛世的無窮追憶與眷念。

相思 篇三

王維

紅豆生南國,

春來發幾枝?

勸君多采擷,

此物最相思。

相思的現代散文 篇四

雨,稀稀瀝瀝地下着,打着紅色油紙傘,獨自遊走在這個早已物是人非的街道,人來人往,叫賣聲不覺入耳,前行了幾步來到了一處賣首飾的小攤旁,粗略的看了下攤子前擺放的均是些值不得幾錢的低端首飾:簪子、手鐲、耳墜等等,本打算離去,卻被一物所吸引:一鑲嵌着紅豆般寶石的簪子,簪頭鎏金嵌銀一朵花開,美其名曰:紅豆簪子。賣家忙説了句:“先生好眼力,這是廣東的少數民族樣式,很適合送人的。”我輕聲:“哦”了一句算是迴應,思緒也不由得回到了舊時……

隨手拿起一粒被冷水泡過的紅豆,捏起來軟軟的極賦彈性,小腦袋想了些趣事,便開心拿起紅豆向外飛奔而去,急於與人分享。天下着雨,臨走前母親還急忙説了句:“兒子,跑出去幹什麼?外面還在下雨,記得拿傘。”我便隨手拿起油紙傘,道了句:“我去看小梅”,就急匆匆地往外奔去。耳邊還回響着母親那句:“記得早點回來吃飯”。

雨下的很大,伴隨着雨滴擊打青石板的聲音及路邊行人的腳步聲,讓我的腳步也不自主的加快了許多,不一會便來到了小梅家。“小梅,小梅”我邊喘息的喊叫着邊敲打起她家門前的門環。伴隨着“吱呀”一聲,門開了!映入眼簾的是一身高比我相差不了幾許的女孩子:一身碧綠翠煙裙,荷花鑲邊,一雙水汪汪地大眼睛如寶石般鑲嵌在略顯粉白色地臉上,笑時嘴帶着可人的小酒窩,披肩地髮絲稍顯泛黃,整個人靈動極了。只聽小梅吼到:“你小子又來找我幹什麼?”我腦中不免腦補到“就不知淑女點嗎?”可還是怯聲聲地回道:“呃,給你看個好東西”,小梅道:“何等好物且呈上來”。我“呃”了一聲,雨水恰時滴落在額頭,很是尷尬。只聽“嘻嘻”笑聲小梅説到“傻小子,還不進屋坐着,小心着涼”,便把我拉入屋內去了。

略顯神祕地打開雙手,呈顯在她眼前地是一粒水靈飽滿地紅豆,我不好意思地左右看去以緩解尷尬。小梅:“我當是什麼,不就是一粒紅豆嘛!”便站起朝我的小腦袋上敲打了兩下,詳裝怒目道:“你小子皮癢了是吧?敢拿我尋開心了?”於是我急忙解釋到:“這可不是一般地紅豆,這是王維詩中的紅豆。”“你沒聽過王維詩中的相思嗎?”她似乎想到了什麼,紅着臉到“那你能背出來嗎?”我急忙道“當然”她步步緊逼道“那你背呀?背不出打你手心呦!”“好”,我輕咳了兩聲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此物……”正當我糾結説不説時她突然笑到“此物什麼?願賭服輸,趕快伸出手來”。我當然不允,正當打算如何逃脱之時便聽見母親叫我回去吃飯聲,便連忙飛也似的往家跑去。小梅很是不開心地叫喊了幾聲,“哼”了句便打開掌中地紅豆笑了起來……

雨,依舊下着。私塾內迴盪着先生滄桑地語調“紅豆生南國,春來花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抬頭望去,樹枝上一粒紅豆悄然落下,觸碰到蝶甬,幼蝶撲打着翅膀搖晃離去。思緒也隨着那幼蝶飄向遠處。.。.。.想着前幾日與小梅的種種情景,到最後也沒有説出那句:“此物最相思”這句,不知小梅是否明白,想到此處便不禁痴笑出聲來,隨後便傳出先生的聲音:“把手伸出來”,啪啪聲響徹課堂。

放學時,天已放晴,收起雨傘,一路吹着早已被先生打的泛紅的右手散漫的走着,剛要從小梅家門前走過便聽見小梅笑語道:“小子,你過來”,我慢吞吞的轉身走了過去,問道:“啥事?”她道:“我給你一個好東西,為了補償前幾日你給的禮物。”我好奇的湊了上去,只見小梅從身後端着一個碗,裏面熱騰騰的是紅豆粥,很香,很香。我伸手接了過去,可卻忘卻了右手的疼痛,剛接觸便燙的險些打碎了碗,小梅見狀急忙接住,看了看我泛紅的右手,道:“又不好好上學被先生罰了吧?還疼不疼了?”我笑嘻嘻的説到“不疼了!”她小聲地嘀咕了句:“傻小子”。“來吧,張嘴”於是便將勺子伸到我的嘴邊,我笑眯眯的張開嘴巴很大口的吞了進去,可那叫一個燙呀!我也顧不得叫喊便直接吞了下去,臉都燙紅了。小梅也挺不好意思的説到:“我會吹吹在給你吃,你也用不到這麼着急呀!真是傻小子!”我沒説什麼,就這麼看着她,直到她的臉泛起紅色。.。.。.

美好的。事物總是短暫的,不久小梅家變搬遷了,走的很是匆忙,也沒有來的及道別,當我趕到時,小梅已經坐着汽車走了很遠很遠了,我追了很長一段時間,奈何還是追不上,只能看着小梅遠遠的向我招手,嘴角蠕動,像是對我説了什麼,可惜沒有聽清。再與小梅相見已是大學時期,那時她很是文靜,褪卻了兒時的稚嫩,顯現出少女獨有的氣質。依舊是翠煙裙,碧綠色裝扮。唯一不同的是,身邊多了一個帥氣的男生,遠遠看去,那時的小梅與之談笑嘻戲笑得很是開心很是開心。看了一會兒,我便悄悄離去,即使相見也不免是加深自己的痛楚。

花有常開日,情無在續時。時過境遷,就讓那是得感情在歲月的宣紙上勾勒去淡淡的一筆,以示紀念!“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

評析 篇五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可見是眷懷友人無疑。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象;接着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紅豆生於南方,隨着春天到來而長。這裏面的南國解釋南方為好;春來發幾枝,沒必要去解讀幾字。幾枝可以理解隨着春天的到來,逐漸萌發生出枝葉來。但願大家多采摘,此物最讓人相思了。至今看來這詩解讀也不難,假如咬文嚼字去解讀,不僅累贅,還篡改了詩的本意,同時會失去詩的意境。相思並非要佩物。

作者簡介 篇六

袁正真

詞人袁正真,本為南宋宮女。1276年,元軍破臨安,謝太后乞降。不久帝后三宮三千多人遷北上元都。當時身為琴師的詞人汪元真三次上書,求為道士而返回江南。在其辭別元都將要南行之際,南宋舊宮人為之賤行,並賦詩相送。袁正真《宋舊宮人詩詞》這首詞即作於此時。

《相思》原文賞析 篇七

原文: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詩詞賞析: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一題為《江上贈李龜年》,可見是眷懷友人無疑。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象;接着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切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説天寶之亂後,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

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説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於男女情愛範圍,朋友之間也有相思的,如蘇李詩“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即著例。此詩題一作《江上贈李龜年》,可見詩中抒寫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緒。

“南國”(南方)既是紅豆產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紅豆生南國”起興,暗逗後文的相思之情。語極單純,而又富於形象。次句“春來發幾枝”輕聲一問,承得自然,寄語設問的口吻顯得分外親切。然而單問紅豆春來發幾枝,是意味深長的,這是選擇富於情味的事物來寄託情思。“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對於梅樹的記憶,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鄉情。同樣,這裏的紅豆是赤誠友愛的一種象徵。這樣寫來,便覺語近情遙,令人神遠。

第三句緊接着寄意對方“多采擷”紅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採擷植物來寄託懷思的情緒,是古典詩歌中常見手法,如漢代古詩:“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即著例。“願君多采擷”似乎是説:“看見紅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遠方的友人珍重友誼,語言懇摯動人。這裏只用相思囑人,而自己的相思則見於言外。用這種方式透露情懷,婉曲動人,語意高妙。宋人編《萬首唐人絕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襯離情之苦,因相思轉怕相思,當然也是某種境況下的人情狀態。用“多”字則表現了一種熱情飽滿、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調。此詩情高意真而不傷纖巧,與“多”字關係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點題,“相思”與首句“紅豆”呼應,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關合相思之情,有雙關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説:只有這紅豆才最惹人喜愛,最叫人忘不了呢。這是補充解釋何以“願君多采擷”的理由。而讀者從話中可以體味到更多的東西。詩人真正不能忘懷的,不言自明。一個“最”的高級副詞,意味極深長,更增加了雙關語中的含藴。

全詩洋溢着少年的熱情,青春的氣息,滿腹情思始終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話兒不離紅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它“一氣呵成,亦須一氣讀下”,極為明快,卻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話往往樸素無華,自然入妙。王維很善於提煉這種素樸而典型的語言來表達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詩語淺情深,當時就成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相思》原文賞析 篇八

宋代:万俟詠

一聲聲,一更更。窗外芭蕉窗裏燈,此時無限情。

夢難成,恨難平。不道愁人不喜聽,空階滴到明。

譯文

雨滴聲聲,報時的更鼓聲一遍又一遍,窗外雨中的芭蕉和屋裏的油燈此時似乎也變得多情起來,安慰孤獨的我。

好夢難成,心中遺憾難平,窗外的雨可不管憂愁的人喜不喜歡聽,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來。

註釋

長相思:詞牌名,唐教坊曲名。

一更更:一遍遍報時的更鼓聲。

恨,遺撼。

道:知。

階:台階。

賞析

該詞講述一個相思之人整夜難眠在雨夜中聽着雨打芭蕉,觸景生情,詞人心中有無限的情懷,孤燈照人難入夢,表達了客居異鄉的羈旅愁思。這是一首寫景遣懷的詞,講述一個相思之人整夜難眠在雨夜中聽着雨打芭蕉,孤燈照人難入夢。詞人心中有無限的情懷,觸景生情,表達了詩人客居異鄉的羈旅愁思。

万俟詠作詞喜用淡語,且工於音韻。這樣連續重複用字,吟詠起來便很有音樂上的美感。

《雨》首句“一聲聲,一更更”形容雨聲,連用兩個疊宇,描摹雨斷斷續續的聲音,既顯得形象,在聲音上也顯得貼近。雨聲之所以如此清晰入耳,是因為人夜深難寐。“窗外芭蕉窗裏燈”,聽雨之人點。一盞孤燈,隔窗昕雨。“芭蕉”暗示雨打芭蕉的聲音,使雨的聲音更加響亮。“此時無限情”,直接道出人的心情。然而“無限”二字又使這種直言顯得暖昧模糊。只知情意無限,心事無邊,卻不知究竟是什麼樣的心事使人長夜失眠,寂寞聽雨。

“夢難成,恨難平”,用兩個“難”字突出人的愁苦心情。因難以入睡,所以道。“夢難成”,連暫時逃避到好夢中去都是一種奢望;又因情在心頭輾轉,更兼一夜風雨,觸動愁思,故日“恨難平”。但是雨不管這些,它“不道愁人不喜聽”,只管“空階滴到明”。“愁人”怪雨無情,不顧人的心情,就這樣在空洞洞的台階上一點一點滴到天明,這説明人一夜未睡。“一聲聲,一更更”的雨聲,悽悽涼涼,彷彿人心中的愁緒一般,永遠沒有盡頭。

全詞無一處提及“雨”字,卻處處是雨。作者將雨聲與聽雨之人的心情融合得毫無痕跡,顯示出高超的運筆功力。

創作背景

此文系詩人早年所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屢試不第,羈旅異鄉,幾欲灰心,恰逢陰雨,徹夜難眠,有感而發此作。

作者簡介

万俟詠是北宋末南宋初詞人。字雅言,自號詞隱、大梁詞隱。籍貫與生卒年均不詳。哲宗元佑時已以詩賦見稱於時。據王灼《碧雞漫志》卷2記載:“元佑時詩賦老手”。但屢試不第,於是絕意仕進,縱情歌酒。自號“大梁詞隱”。徽宗政和初年,召試補官,授大晟府制撰。紹興五年(1135)補任下州文學。善工音律,能自度新聲。詞學柳永,存詞27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