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自然中的中醫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7W

大自然中的中醫

大自然中的中醫

眾所周知,中醫起始於原始社會,逐步形成於春秋戰國和兩漢時期,在漢代以後全面發展。前有神農嘗百草,開始了人們對中草藥的研究;後有古代哲學思想指導中醫學的發展,在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中堅持“天人合一”、“效法自然”等理論;還有中醫學的研究對象是人,而人是自然的產物生命活動具有生物學的基本特徵。由此可見,中醫學是在大自然中產生與發展的。

相傳,在神農時代,人口碑漸多,炎帝就教人種植五穀,以充腹飢。據説那時有一隻周身通紅的鳥,銜一株九穗谷飛過天空,穀粒墜落在地,炎帝揀起種在五穀台邊土地裏,後來便長出高大肥碩的穀子。炎帝把穀粒分為五種,分別起名為稻、黍、稷、麥、菽。穀粒味美可口,天下人爭相種之。後來神農還曾親嘗百草,發明草藥,為人治病,被尊為祖國醫藥的創始者。《綱鑑易如錄》記載:“民有疾,未有藥石,炎帝以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熱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義 ,嘗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書以療民疾,而醫道自此始矣。”傳説炎帝還有一條神鞭,名叫赭鞭,鞭打各種藥草,就能顯示藥草有無毒性,功效如何,寒性還是熱性,據此取有用的藥草為人治病。到了漢代,漢人託名神農著成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書中收載藥品3065種,系統地總結了漢代及漢以前藥物學理論知識。該書根據養生、治療和有毒無毒,將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根據功效分為寒、涼、温、熱四性及酸、苦、甘、辛、鹹五味,並提出單行、相須、相使、相畏、相惡、相反、相殺的“七情和合”等藥物配伍理論,為後世中藥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書中的藥物以及相關理論知識都是先輩們不斷探索而來,更是大自然的饋贈。

大自然是神奇詭異的,威力無窮的,其千姿百態,千變萬化,都無不給人以豐富的聯想乃至於靈感。許多中醫學知識正是古人通過對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的長期觀察而逐漸地摸索和總結出來的,其中不乏在實踐中向自然學習、效法自然的結晶。比如《內經》中提到的:“提攜天地,把握陰陽”;“法則天地”;“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春氣之應,養生之道”,“夏氣之應,養長之道”,“秋氣之應,養收之道”,“冬氣之應,養藏之道”;“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等觀點每一個與自然都有着莫大的聯繫,是中醫效法自然的體現。

《內經》中還把天地、上下、陰陽、氣血、左右、水火等,統統包容在一起來論述人的生理、病理,並據此來指導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它把人體的任何一個“藏”(比如肝),都已經融入到了整個的自然界,而成了其中的一份子。因此它説: “故治不法天之紀,不用地之理,則災害至矣!”“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又説:“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聖人行之,愚者背之。”這個“得道”的“道”,就是自然法則和規律,是《內經》主張我們應當遵循和效法的。孫思邈也説過“太上畏道”,也是這個意思。我們只有敬畏自然,你才會去模仿自然,效法自然。這些無不在告訴我們中醫與大自然密不可分。

在《中醫基礎理論》中説過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之一是“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其中有一條便是人與自然環境的統一性。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許多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如陽光、空氣、水、土壤等。當自然環境發生變化,其相關因素又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這種人與自然的息息相關,對自然的依存與適應關係稱為“天人相應”。

由於,自然界四時氣候有春温、夏熱、秋涼、冬寒的變化規律,而萬物順應這一規律則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過程,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會隨之進行適應性的調節。盛夏天氣炎熱,人體氣血運行流暢,陽氣旺盛,脈象多浮大,皮膚腠理開張,津液外出而多汗;隆冬天氣嚴寒,人體氣血運行稍緩,陽氣偏衰,脈象多沉小,皮膚腠理致密,津液趨下而多尿。這種適應性的生理變化,既維持了人的恆定體温,也反映了冬夏不同季節與人體氣血運行和津液代謝的密切關係。現代運用脈象儀,對人體一年四季的脈象進行跟蹤觀察,也發現了脈象的四季變化情況。這些説明了人體生理活動會受到四季氣候變化的影響;還有在臨牀診斷疾病時,必須運用四診方法,把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質,結合四時氣候、地方水土、生活習慣、性情好惡、體質強弱、年齡性別、職業特點等,綜合地研究,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結論;另外中醫學在養生防病中,要順應四時氣候變化的規律,“法於四時”“四氣調神”“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與自然環境保持協調統一,使精神內守,形體強壯。在氣候變化劇烈或急驟時,做到“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防止病邪侵犯人體而發病。在治療疾病時,要做到“必先歲氣,無伐天和”,充分了解氣候變化的規律,並根據不同的氣候和地理特點來考慮治療用藥。這些都直接反映出大自然對中醫學的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性。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天”就是大自然,中醫的所有活動,包括養生及診治疾病,都要考察是否符合“天之紀”。順應自然,也就是效法自然。只有效法自然,你才能去順應它,得到安康。因此,中醫學的研究與發展離不開大自然,我們只有瞭解了大自然學會了順應它,中醫才能更好地發展。所以説,大自然中的中醫!

Tags:大自然 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