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唐詩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3W

唐詩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新版多篇)

教學過程: 篇一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過送別他人的經歷嗎?是否會將送別的經歷用文字記錄下來呢?

生自由發言

預設:有過這樣的經歷並且會用文字記錄下來。

引導:這樣的習慣很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歡將“送別”作為題材,以詩詞歌賦等形式來展現自己送別的心路歷程。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首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與詩人王勃同行,感受他情緒的起伏變化,感悟他的志趣與胸懷!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篇二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註解

1、城闕:指唐代都城長安。

2、輔:護衞。

3、三秦:現在陝西省一帶;輔三秦即以三秦為輔。

4、五津:四川境內長江的五個渡口。

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

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我們先看題目。少府,是唐朝的一個官職的稱呼。按照唐朝的習慣,一縣的最高長官――縣令,其尊稱是明府,而對縣尉則稱為少府。蜀州,有的版本是蜀川,但無論哪一個,都説的是四川地方。在這裏,作者是在首都長安送別一個將要到四川去做縣尉的友人,這個人姓杜,但究竟是誰,已經不可考了。下面我們就具體來看一下這首詩。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城闕”指的是城樓,城樓通常有兩層,其下“闕然為道”,它的下面有一個缺口,是一條通道,這兩個字交代了送行的地點。那麼什麼又是“三秦”呢?大家知道,長安在陝西省,陝西在那個時候被稱為關中之地,即函谷關以西的地區,這裏是舊日的秦地。秦朝末年,各路諸侯紛紛起兵,其中,項羽的勢力最大,成為諸侯的盟主。項羽滅秦後,就將天下分封給當時起兵的十八個諸侯,而且把舊日的秦地分為雍、塞、翟三國,分給了三個秦國的降將,故稱“三秦”之地。“三秦”是何等的地勢?人常説“關中八百里平原”。我在大陸旅行的時候,曾經坐飛機經過西安附近,那時正值夏天,只見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生長着大片大片碧綠的莊稼。“輔”,本來指車輔,有輔佐之意,這裏有環繞的意思。作者説,今天我送你遠行。我們登上長安城城樓向下一望,但見四面環繞着的,是三秦廣袤的土地。接着,“風煙望五津”。“五津”,就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指四川省的岷江自湔堰至犍為一段的五個渡口,包括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和江南津,合稱“五津”。這句是説:你就要到四川去了,我向西南望去,望不到你所去之處,那茫茫的遙遠的地方,只有一片風煙而已。

王勃的詩在藝術性這方面表現得非常好。以這首詩為例,首聯二句説的就是在長安送友人到四川去這樣一個簡單的意思,可他語彙豐富,用了一個“三秦”,一個“五津”,這樣就好像有了典故、出處,就顯得文雅了。不止如此,“三”跟“五”都是數字,而數字往往給人一個“數量”的感覺,一種“多”的感覺。李太白不是也常常在詩中用些數字,説什麼“白髮三千丈”(《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還説什麼“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襄陽歌》)嗎?還不止如此,“城闕”是很高的,登上城樓去望,能望到很遠的地方。先是“城闕輔三秦”,一下子就給它提高了;然後是“風煙望五津”,一下子又將它推遠了。所以,這兩句詩就使人感覺到有一種氣勢。雖然他只是説在長安送友人赴四川,但他説得好,有一種開闊博大的氣象。

頷聯寫二人離別的情事,也寫得非常切合,“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他説,今天我跟你在長安城樓分別,我們心中都充滿着離情別緒,而且我們有共同的一點,即“同是宦遊人”――你是我的好朋友,我不願意你離開,可你又不能不離開;作為好朋友,我願意隨你而去,可我卻不能隨你而去。因為,我們都是仕宦而漂泊的不自由之人,都是身不由己的。在這裏,與朋友離別是第一層悲哀,可如果離別是自由的,二人分別後想什麼時候去看對方就儘管去看,那也可以。只是“同是宦遊人”,因為此身不自由,所以此地一別,將來能否再相聚,都是渺不可知的。,這是第二層的悲哀。

我們知道,如果一首詩是絕句,那麼它的四句是起承轉合的關係;如果是八句的律詩,則首、頷、頸、尾四聯也是起承轉合的關係,對於本詩而言,頷聯寫離別的情事,寫得很悲慨,可到頸聯後,他突然間一轉,説“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國古代的人總以為自己在世界的中央,周圍都是大海,所以,“海內”是指整個中國。這兩句是説,雖然離別了,可四海之內只要有一個知己 存在,那麼即使是遠隔天涯,我們仍舊像是親近的鄰居一樣。

只要在四海之內有一個知己,有過那就好了。因為凡是真知己的瞭解和認識不是表面上的,那是人與人之間在精神、心靈或是品格方面最精微、最深刻之處的一種相通與默契。不管你的年齡、身份、地位如何,它完全不在這一切外在條件的限制之下。如果是真知己就一定應該有這樣堅定的信心。並不是説今天跟你有點意見,想考驗考驗你;明天又有了新的意見,再想考驗考驗你,那都不是最高感情的知己的境界。人一旦有了這樣的朋友,即使你在天的那一邊,我在天的這一邊,那又有何妨呢?因為我們在心靈上是相通的。所以他接着説:“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無為”是説不要這樣做,後邊的“在歧路”應該與“兒女共沾巾”連在一起。“歧路”就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兒女”在這裏是指年輕的男女。我們常常説“兒女之情”,就是年輕人彼此之間的戀情。這兩句是説,我們雖然離別了,但是我們應該把眼光放得遠一點,不要在臨分手的路上,像那些自命為多情浪漫的少男少女們一樣,一下子就傷心落淚了。

王勃詩文對唐詩發展的重要影響 篇三

王勃的詩文對於唐詩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首先從詩風上將以往的浮豔詩風轉變到健康的剛健詩風,從詩體上將五言律詩這一新詩體進行很好地推廣,而從詩文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手法上對送別詩進行改進,而這些方面都影響了後世唐詩的創作。唐代詩文的良好發展就是靠如王勃一樣的具有獨創精神的詩人創作使得唐詩得到很好地發展,奠定了唐詩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