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集錦15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69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5篇《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相關的範文。

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集錦15篇)

篇1: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冊教材從兒童的已有經驗、生活實際和周圍環境要素出發,以認識周圍常見物體、事物的現象、特徵或性質,學習認識事物的方法為線索,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展開比較、分類、小製作、小實驗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探索,從而學習有關的科學知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為起點,選用常見的動物、物質、科學現象、自然現象、簡單工具等為探究對象,以瞭解其特徵變化為主要內容目標,在一年級的基礎上進一步訓練並發展觀察、描述、比較、分類、實驗等探究技能,滲透體驗分析、歸納、抽象、概況等思維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關注人、動物、環境的關係的同時,瞭解科學與技術、科技與生活的關係,培養並發展學生的探究興趣。

“溶解”作為教材的第一個單元,觀察、描述溶解現象,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溶解現象,尊重事實,激發探究興趣,體會溶解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動物的反應”單元,認識動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動物是通過一些器官感知環境的,珍愛動物、探究興趣、願傾聽、樂分享,多角度認識事物。

“太陽和月亮”單元,知道太陽發光發熱,知道太陽東昇西落,知道用太陽辨認方向,知道月相的變化,培養尊重事實,用事實説話的意識,堅持住。

“物體的位置”單元,知道用方位、遠近描述物體的位置,激發興趣,樂於表達,體會合作學習的樂趣。“尺子的科學”單元,瞭解尺子科技史,認識在比較時統一標準的作用,嘗試多角度多方法設計製作尺子,培養合作意識、創新意識,體會科技產品帶來的便利。

三、教學措施:

(一)把握國小生心理特點,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1、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興趣。

2、精心安排多種活動。

3、尊重每一位學生。

(二)加強組織教學,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

1、加強教學組織工作。

2、注重科學課教學常規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明確觀察要求,重視觀察能力的培養

1、必須準備好觀察材料。

2、把握各課的觀察重點。

3、掌握觀察活動的基本步驟。

4、加強安全防範意識。

四、課時

安排每週1課時

篇2: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上冊由常見的工具、人工和自然、秋和冬、磁鐵四個單元的內容組成,本冊內容主要圍繞“性質和變化”,以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事物和現象作為切入點,統徵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四部分教學內容,進行單元與客體的設計。

二年級教材整體上從上冊的第一單元“常見的工具”開始,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工具,剪刀和螺絲,並引導學生會正確的使用生活中的工具解決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從第二單元開始逐漸帶領同學們走進具體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常見的動植物、山川、物體、科技產品。第三單元則引導學生認識秋和冬兩個季節的自然現象,第四單元則詳細介紹了“磁鐵”這種取自自然界的特殊人工產品。結尾處“科學擂台-磁鐵玩具”引導學生綜合上冊學習的工具、磁鐵等知識進行形式活潑、多樣的動手實踐,每個單元的內容編排基本上是按照先概括後舉例的順序,或者通過學生耳熟能詳的現象引入學習,希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這部分教學的特點,達成教材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學生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常見的工具: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並學會使用常見工具和簡單的儀器,進而體驗科學探究過程需要徐澤合適的工具,並體會各種儀器的不同。

過程方法:能在對工具的觀察中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對選用的工具進行大膽猜想,在探究活動中對猜想進行驗證,並能將探究結果和同學分享。

科學態度:對常見的工具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認識到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工具,工具是人類的好幫手,並會使用工具維修物品和改善生活。

第二單元人工和自然

知識目標:能舉例説明常見的自然問題和人工製造的物體,能説出早知的製作過程,能舉例説出廢舊物品再利用的例子。

過程和方法:通過觀察和尋找生活的自然物體和人工世界的物體,能用簡單的語言描述自然物體和人工製造的物體。

科學態度:瞭解人類可以通過科學技術改造自然,讓生活環境得到不斷的改善,更加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同時知道產生的廢物可以再回收利用,激發科學的學習興趣。

第三單元秋和冬

知識目標:能説出秋和冬的顯著特徵,對人類生活和動植物的影響,能知道地球上的動植物為人類的衣食住行提供的各種資源。

過程方法:通過探究秋冬的變化提出感興趣的話題,多感官感受秋冬的特點,能用合適的語言簡單描述觀察到的現象並和同學進行交流秋冬的特點。

科學態度:能對秋冬季節中的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狀況表現出探究興趣,增強珍惜動植物資源的喜事,促進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

第四單元磁鐵

知識目標:能説出生活中常見的磁鐵,知道磁鐵隔着一段距離能吸引鐵等材料,知道磁鐵存在着兩極,可以用來指示南北。瞭解磁鐵同極相斥異極相吸。

過程方法:能根據已有的經驗,利用多感官觀察物體的特徵及現象,對磁鐵進行試驗,並與同學進行反思和評價。

科學態度:通過探究是同學們對磁鐵吸引物體的現象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瞭解人類和生產對磁鐵的利用。

第五單元磁鐵玩具

知識目標:能瞭解磁鐵玩具利用了磁鐵的什麼性質,能見到描述製作磁鐵玩具的方法。

過程方法:通過自己設計磁鐵玩具的方案選擇合適的工具和材料,通過合作,取長補短,改進自己的玩具。

科學態度:瞭解生活中很多玩具的設計都應用了科學技術,體會科學技術可以豐富我們的生活。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五、教學進度表

第一單元3課時第二單元3課時第三單元3課時第四單元5課時第五單元3課時

注:以上教學安排僅為參考,實施中將根據具體情況作適當調整。

篇3: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科技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培養國小生科技活動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它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動教材包含了實驗探索、科技製作、科技應用、專題研究和創新發明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希望能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科技發明、製作科技作品的方法,瞭解科技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瞭解科學技術發展對我們生活的改變。每方面的內容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分別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選擇。教材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突出科學性、創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於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一些反應現代科技成果與人們生活、生產緊密聯繫,操作性強的內容,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調查、開展科學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和製作,從而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學情分析

作為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講,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技活動興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技活動興趣的培養,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五、實施措施:

有的活動就是要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有目的的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嘗試研究性學習。要學生勇於探索,勇於提出自己的見解,不怕説錯,錯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師的答案,不是背書本上的結論。

六、課時安排與實施策略:

每週一課時,便於師生都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便於開展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

第一週準備活動

第二週第一單元1荒島生存

第三週第一單元2我們的小船

第四周第一單元3我們的家園

第五週第六週第七週第八週第九周第十週第十一週第十二週第十三週第十四周第十五週第十六週第十七週第十八週拓展活動

第二單元1我們來造紙第二單元2裝訂我的小書第二單元3科技產品體驗會複習

第三單元1春夏秋冬

第三單元2四季與動物

第三單元3四季與植物

複習

第四單元1推力和拉力第四單元2形狀變了第四單元3製作小弓箭反思單元牛津大辯論的啟示覆習

篇4: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本冊書25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科學在我們身邊:(1---5)課,以學生玩玩具的生活經驗為線索展開,拓展到了解身邊熟悉的、常見的事物,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通過親歷活動,使學生“走近科學“,初步感悟到身邊處處有科學,生活離不開科學的道理。

2、我們怎麼知道:(6---9)課,以“學生對身邊事物已有的觀察、認識”為引領,進一步認識身邊的物體,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探索其中的奧祕,初步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驟,為學生親歷科學提供一把入門的鑰匙。

3、天氣與我們的生活:(10--14)課,以“學生對天氣的親身體驗”為線索,進行觀察、記錄、整理、製作等探究活動,增強學生觀察身邊科學現象的意識,培養學生樂於探究身邊常見科學現象的情感,意識到探究科學可以從身邊的科學現象入手。

4、水的科學:(15---19)課,以‘‘學生對水已有的認知"為線索,通過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資源的分佈、欣賞自然界水體的美麗、瞭解水的三態、認識水中物體的沉浮、進行水的多少的比較、認識水的壓力等各種探究活動,層層展開,逐步推進,使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瞭解、認識水的特點。

5.我們周圍的空氣:(20.-22)瞭解空氣在哪裏,空氣的成分,我們需要清新的空氣。

6.(23、24)課,以“學生對玩具的認知’’為線索,引領學生嘗試自主運用已經掌握的科學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識,解決生活中形象、直觀的具體問題,包括較為簡單的器具的拆卸與組裝,簡單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種養,植物外部特徵與生長情況的觀察,以及生活中其它與兒童成長密切相關的問題的初步調查、瞭解等,初步培養學生“模仿與製作’’、“拆分與組合’’的動手能力,及認真細緻、善於思考、善於動手實踐的科學態度,使學生意識到科學技術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篇5: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由“磁鐵”和“我們自己”兩個單元組成,其中“磁鐵”單元7課,“我們自己”單元6課,還有一個“科學閲讀”內容,兩個單元合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

1、“磁鐵”單元,本單元的7課課題分別是《:1、磁鐵能吸引什麼》,《2、磁鐵怎樣吸引物體》,《3、磁鐵的兩極》,《4、磁鐵與方向》,《5、做一個指南針》,《6、磁鐵極間的相互作用》,《7、磁鐵和我們的生活》。其中,1—2課研究的是磁鐵能吸引怎樣的物體以及怎樣吸引,3—6課研究的是磁鐵兩極的特點以及指南針的製作,第7課是本單元的總結課本單元的學習線索有兩條,分別是“磁鐵與周圍物體之間的作用”和“磁鐵極的特性”,這兩親學習線索貫穿整個單元。學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觀察與交流磁鐵的特性,瞭解磁力能使兩個不接觸的物體產生相互作用,認識指南針的結構、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鐵的性質創造性地製作指南針以及磁鐵玩具,從而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三點:(1)讓學生多“體驗體驗磁鐵實驗帶來的意外和驚奇;(2)讓學生多“觀察”,仔細觀察磁鐵實3的各種現象;(3)讓學生多“論證”,利用磁鐵實驗中收集到的證據展開討論特別説明的是“,磁鐵”單元的學習不是國小生認識磁現象的終點,教科書依照課程標準,在高學段設置“能量”單元,從能量角度來探究磁和電的相互轉化,從而體現“學習進階”思想。

2、“我們自己”單元,本單元的6課課題分別是:《1、觀察我們的身體《2通過感官來發現觀察與比較,《4、測試反應快慢現生長》《6、身體的“時間膠囊”》其中,1—4課從身體的結構人手,逐步發展到對感覺器官的認識,5—6課為學生提供了一次關注自身健康成長的機會。本單元從認識人體的外部結構引入,設計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膚)感知各種環境刺激的活動,並引導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髮育過程,以此促進他們理解人的生命特徵,併為他們在國小中、高學段學習人體系統打下基在這個單元中,學生將有機會觀察討論人體的基本結構,將眼、耳、鼻、舌和皮膚作為幫助我們認識世界的感覺器官來認識,嘗試回顧自己的生長以及期盼自己身體的生長變化。

學生主要完成兩個任務:一是通過用感覺器官進行觀察,瞭解自己感覺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觀察中,發現感覺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經驗,能夠幫助學生對周圍的事物在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比較、分析和判斷。二是要發展自己的健康意識,通過回顧之前的生長變化,學生將對自己身體健康生長的意識與對未來幾年身體生長變化的期盼相結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識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如實記錄,並能在觀察和記錄的基礎上進行猜想和推理;當發現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瞭解磁鐵的不冋形狀,知道磁鐵能夠吸引鐵和鎳,能夠隔空隔物吸鐵,知道磁力可以傳遞。

2、指導學生通過動手實踐明白磁極的吸力最大,知道磁鐵能夠指示南北,有冋極相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3、引導學生通過做一個指南針的活動,進一步瞭解指南針的有關知識,體會磁鐵的磁化現象及磁鐵指示南北的特性。

4、引導學生了解磁鐵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進一步體會科技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和快捷,從而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索科學、運用科學的興趣。

5、引導學生能夠從外部觀察頭、頸、軀幹和四肢組成的身體的基本結構,能夠用摸、聽等方法探知自己身體內部的情況。

6、知道通過感覺器官能夠獲取事物的相同與不同特徵,用比較的`方法識別不同的事物,認識到感覺器官能讓我們觀察到具體的事物,並以此區分事實與想象。

7、瞭解感覺器官的綜合運用,能夠更加全面的認識事物和作出反應。

8、通過比較測量,引導學生知道自己身體在生長變化,從而能夠關注自己未來身體的生長,認同健康生活。

三、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紿課堂教學創設良好的環境。學生學習常規的培養和訓練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在本學期的教學中,要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並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2、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體驗,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認識到科學是真正來源於生活並運用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興趣和習慣。

3、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探究實驗的方式,將科學探究轉化為學生自覺的將科學知識應用於生活的思維,培養學生敢於打破常規,敢於創新的能力。

4、構建合理科學的獎勵機制,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並在獎勵機制上採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感受成功的喜悦。

篇6: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教學內容:

本冊教學內容包括兩大塊:

我們的地球家園:

1地球家園中有什麼

2土壤——動植物的樂園

3太陽的位置和方向

4觀察月相

5 各種各樣不同的天氣

6 不同的季節

7 做大自然的孩子

材料:

1 我們生活的世界

2 不同材料的餐具

3 書的歷史

4 神奇的紙

5 椅子不簡單

6 做一頂帽子

教材分析: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統整“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三個主要概念組織教學內容,從整體的地球家園中有什麼到局部的尋訪土壤居民,從遙遠的太陽、月球與生活的聯繫到觸手可及的天氣、季節與生命的聯結,整個單元以“關愛家園、關注生命”為線索,串聯起一系列活動,並將整個活動落腳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實單元教學內容的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昇華。

材料”單元的學習對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的”這一認識非常重要。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裏,學生已對物體的特徵進行了初步研究。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他們將在3—4年級開展物質狀態的學習,而對材料概念的理解是從物體到物質概念發展必不可少的進階。這一單元的編寫,強調和突出了對“材料”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並根據目前材料科學的快速發展和人類對材料的認識不

斷豐富和提高現狀,設計和組織了“材料”單元的內容結構,以期讓學生以辯證和發展的觀點看待材料,不固化對某種材料的認識。

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一年級一學年的學習,可以看出孩子們對全新的課程充滿了好奇和渴望,對於科學這門功課有強烈的學習慾望,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這也為上好科學課帶來了契機。加上本冊教材安排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相信他們會傾注更多的熱情來學好這門課程。但通過上學年的學習,發現同學們缺乏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動手能力差,科學的學習思維還沒形成,缺乏相應的學習方法,課堂主動參與思考性也會不足,今後要在這幾方面多多強化。

教學目標:

一、“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

(一)科學概念目標

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昇西落的位置變化。

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節變化現象,舉例説出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

知道太陽能夠發光發熱。

描述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着重要影響。

知道有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象。

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觀察並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動物。

二、“材料”單元教學目標

(二)科學概念目標

我們周圍的世界可分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設計並製造出來的。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身邊存在着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物品可以根據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能來描述,也可以根據這些性能來區分物品或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材料的性能決定材料的用途。

通過科學技術可以將自然界的各種材料利用起來,材料經過加工可能改變原有的性能。

某些材料可以反覆使用,一些廢棄的物品可以用來製造新的產品。

教學重點:

1. 引導學生知道土壤對於我們人類和動植物的重要重要性:知道如何簡單用太陽來辨別方向;認識不同的天氣和季節。

2. 引導學生明白我們周圍的世界可分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設計並製造出來的。

3、引導學生知道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身邊存在着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教學難點:

1. 引導學生觀察並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動物。

2. 引導學生認識物品可以根據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能來描述,也可以根據這些性能來區分物品或材料。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材料的性能決定材料的用途。

2.培養學生在科學實踐活動中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以及和同學合作交流的習慣。

教學建議策略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 。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

教學課時:

13課時

篇7: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下冊由“推力與拉力”、“植物的生長”、“四季”、“磁鐵的奧祕”、和“多彩的人工世界”五個單元組成。五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

“推力與拉力”單元共2課,分別是《1.推拉遊戲》、《2.力與形變》。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通過遊戲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推力與拉力;第2課通過改變橡皮泥的形狀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植物的生長”單元共3課,分別是《1.植物角》、《2.植物在生長》、《3.植物生長需要什麼》,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通過建植物角、認識植物角中的植物瞭解這些植物的不同和相同並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第2課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將植物生長的情況記錄在活動手冊上。第3課探究植物生長需要什麼,瞭解水、陽光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四季”單元共2課,分別是《1.春夏秋冬》、《2.四季變化的影響》。以下是這2課教學內容的簡要分析:第1課《春夏秋冬》旨在引導學生探索四季的特點和變化,第2課瞭解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磁鐵的奧祕”單元共4課,分別是《1.神奇的磁鐵》、《2.磁鐵的磁極》、《3.磁極的指向》、《4.磁極的相互作用》。以下是這4課教學內容的簡要分析:初步認識磁鐵,知道磁鐵有兩極,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鐵間同極互斥、異極相吸的規律。

“多彩的人工世界”單元共2課,分別是《1.認識人工世界》、《2.人工世界的作用》。通過學習知道什麼是人工世界,它與自然世界的區別;知道我們周圍的人工世界時由人設計並製造出來的。能區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利用自然物設計製造人造物。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年多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學生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1.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推力與拉力;通過改變橡皮泥的形狀知道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通過建植物角、認識植物角中的植物瞭解這些植物的不同和相同並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將植物生長的情況記錄在活動手冊上;探究植物生長需要什麼,瞭解水、陽光與植物生長的關係。

3.引導學生探索四季的特點和變化;瞭解四季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

4.探究初步認識磁鐵,知道磁鐵有兩極,探究磁鐵的方向特性,探究磁鐵間同極互斥、異極相吸的規律。能通過實驗、製作進行探究。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5.知道什麼是人工世界,它與自然世界的區別;知道我們周圍的人工世界時由人設計並製造出來的。能區分人造物和自然物,利用自然物設計製造人造物。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五、教學進度表

周次

教學內容

1

安全教育

2

推拉遊戲

3

力與形變

4

植物角

5

植物在生長

6

植物生長需要什麼

7

春夏秋冬

8

四季變化的影響

9

神奇的磁鐵

10

磁鐵的磁極

11

磁極的指向

12

磁極的相互作用

13

認識人工世界

14

人工世界的作用

15開始

期末複習

篇8: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二年級二班、二年級三班、二年級四班、二年級五班、二年級六班、二年級七班,學生年齡小,對生活經驗掌握較少,缺乏探索精神,但普遍對科學有着濃厚的興趣,有着強烈的求知慾,雖然有一年級的一年學習經驗,但不足勝任學習二年級的科學,需要培養引導。

2、學困生情況及轉化措施:

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學期中我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製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結合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主題研究的形式編排了《動物感知環境》、《太陽和月亮》、《植物與環境》、《生活中的動植物資源》、《常用工具》五個單元。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主要線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現象為主要內容展開科學探究活動,將“科學探究、科學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地整合。促使學生在“事物宏觀的外部表象與微觀的內部特徵”之間建立聯繫,進行以“邏輯推理”為主的思維技能訓練。

教材以培養學生觀察與測量、採集與分析的能力。嘗試用學到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去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教學目標:

1.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2.培養學生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表達、評議和討論。

3.培養學生能對自己的探究活動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計劃。

4.引導學生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假設性解釋,並能對研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換意見。

德育目標:

對待科學想知道,愛提問,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睦相處,真愛生命。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觀察與探究是集中訓練的過程與方法,要結合具體學習內容, 在探究過程中有意識地強化訓練。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助於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學到的知識用到生活中去。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本冊教科書的編排從探究對象上看,重點強化了認識事物外部的變化,強化對事物外部表象的觀察,通過學生的看、聽、摸、聞、嘗等方式讓學生感知自然;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體驗科學世界帶來的奇妙,培養學生的探知能力。初步瞭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質。

難點: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學會用聯繫的觀點和思維方式認識問題。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顯,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五、教學措施:

本冊教材銜接一年級教材,教師應在培養學生認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學思路,積極引導學生對科學產生興趣。結合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點,多采用遊戲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參與中感受《科學》學習的樂趣,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學習的理解。

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先進的電教手段來輔助教學。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知識,上網查與資料,蒐集圖片、報刊等。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説一説、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並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的科學能力。

六、教學課時安排

教學進度表

周 次

教學進度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第一週

1——4頁

動物的眼睛

1課時

第二週

5——7頁

動物的耳朵

1課時

第三週

8——11頁

動物的鼻子

1課時

第四周

12——13頁

觀察蝸牛

1課時

第五週

國慶放假

第六週

14——15頁

太陽的光和熱

1課時

第七週

16——19頁

太陽和生活

1課時

第八週

20——23頁

春夏秋冬

1課時

第九周

24——25頁

看月亮

1課時

第十週

26——27頁

種大蒜

1課時

第十一週

28——31頁

植物和陽光

1課時

第十二週

32——35頁

植物和水

1課時

第十三週

36——37頁

我們的食物

1課時

第十四周

38——39頁

我們的衣服

1課時

第十五週

40——43頁

身邊的動植物資源

1課時

第十六週

44——47頁

組裝小書架

1課時

第十七週

48——50頁

修理玩具

1課時

第十八週

複習

1課時

篇9: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科技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以培養國小生科技活動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它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改變單一的課程結構,改變教學方式,為學生表現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供空間。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動教材包含了實驗探索、科技製作、科技應用、專題研究和創新發明等方面的內容。由此希望能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科技發明、製作科技作品的方法,瞭解科技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瞭解科學技術發展對我們生活的改變。每方面的內容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分別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選擇。教材在活動內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突出科學性、創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於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特別是一些反應現代科技成果與人們生活、生產緊密聯繫,操作性強的內容,讓學生親自參與社會調查、開展科學研究、進行科學探索和製作,從而加強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三、教學目標

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繫,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與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身參與實踐,注重親歷、自主學習和實踐,在開放的學習情景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

2.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之間的內在聯繫的整體認識,形成親近自然、關愛自然、關心社會以及自我發展的責任感。

3.發展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會認知、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探究學習的態度和習慣。

4.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整理與歸納信息,並恰當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獨立思考,標新立異,大膽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並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激發他們探究和創新的慾望,培養創新能力。

6.養成合作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環境意識、培養學生積極進取、善於交往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四、學情分析

作為二年級的國小生來講,學科認識尚沒有形成,更無從談起科技活動興趣和科學的思維方式、方法,故此對學生的知識教育應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科技活動興趣的培養,簡單實用的科學思維方式的灌輸。要培養學生課堂上的科學的思考習慣,逐步養成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數據等一系列的科學習慣,以及小組探究的活動方式。

篇10: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二年級(1)班共有學生51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3人),經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學生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1)班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二、教材分析:

二年級上冊由“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兩個單元組成。兩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都有“科學閲讀”內容,可以穿插在每課教學中進行,也可以在單元複習時集中在一課時落實。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共7課,分別是《地球家園中有什麼》、《土壤——動植物的樂園》、《太陽的位置和方向》、《觀察月相》、《各種各樣的天氣》、《不同的季節》、《做大自然的孩子》。這7課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整體認識(第1課)→具體認識(第2—6課)→討論昇華(第7課)。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從整體上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家園中和地球家園周圍有什麼;第2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土壤;第3、4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究天空中的太陽和月球的變化現象,使學生能夠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斷東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第5、6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的天氣和四季變化,認識這些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第7課引導學生在學習了前面6節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保護動植物,愛護大自然。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統整“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三個主要概念組織教學內容,從整體的地球家園中有什麼到局部的尋訪土壤居民,從遙遠的太陽、月球與生活的聯繫到觸手可及的天氣、季節與生命的聯結,整個單元以“關愛家園、關注生命”為線索,串聯起一系列活動,並將整個活動落腳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實單元教學內容的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昇華。簡單地説,本單元以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概念為基礎,將關注點聚焦到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話題上來,將發展點落腳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課題中來,將興趣點遷移到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的活動裏來。本單元教學內容集科學探究教育、生態環境教育、自然體驗教育於一體,並體現了博物學的重要特徵——與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單元共6課,分別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不同材料的餐具》、《書的歷史》、《神奇的紙》、《椅子不簡單》、《做一頂帽子》。以下是這幾課教學內容的簡要分析:第1課《我們生活的世界》,旨在讓學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視角;第2課《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學生熟悉的餐具探討常見材料的性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第3課《書的歷史》,以書為具體研究對象,結合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運用教育重演論,讓學生縱向考察某種物品所用材料的發展和演變;第4課《神奇的紙》,以紙為具體例子,讓學生橫向考察對一種材料的改造而導致其性能的變化,體會材料經過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現出原本沒有的性能;第5課《椅子不簡單》,以生活中常見的椅子為例,讓學生從材料的角度整體而系統地研究一個真實的物品,認識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種材料製成的;第6課《做一頂帽子》為單元總結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做一頂帽子,經歷對本單元所學內容的綜合運用過程。

“材料”單元的學習對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的”這一認識非常重要。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裏,學生已對物體的特徵進行了初步研究。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他們將在3—4年級開展物質狀態的學習,而對材料概念的理解是從物體到物質概念發展必不可少的進階。這一單元的編寫,強調和突出了對“材料”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並根據目前材料科學的快速發展和人類對材料的認識不斷豐富和提高現狀,設計和組織了“材料”單元的內容結構,以期讓學生以辯證和發展的觀點看待材料,不固化對某種材料的認識。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初步認識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質,是功能化了的物質,人們利用材料設計製作各種物品。學生能夠以材料的視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工具研究材料,觀察並描述材料的特點,能夠辨識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繼續引導學生髮展他們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同時要提高他們的實地觀察和建構簡單模型的能力。“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單元也都設計了與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相關的教學活動,希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這部分教學的特點,達成教材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三、教學目標:

1、“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昇西落的位置變化。

●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節變化現象,舉例説出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

●知道太陽能夠發光發熱。

●描述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着重要影響。

●知道有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象。

●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觀察並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動物。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徵及現象。

●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心工

●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並與同學討論交流,

(3)科學態度目標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物質的外在特徵,以及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然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能如實講述事實,當發現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形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

●願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於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瞭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需要從自然界獲取資源,同時會產生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説出人類生活離不開動植物的一些實例,初步形成珍惜動植物資源的意識。

●注重法制教育的滲透,根據學科特點,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法制教育和相關的思想滲透。

2、“材料”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我們周圍的世界可分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設計並製造出來的。物品是由一種或多種材料做成的,我們身邊存在着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

●物品可以根據構成它的材料的性能來描述,也可以根據這些性能來區分物品或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材料的性能決定材料的用途。

●通過科學技術可以將自然界的各種材料利用起來,材料經過加工可能改變原有的性能。

●某些材料可以反覆使用,一些廢棄的物品可以用來製造新的產品。

(2)科學探究目標

●運用各種感官觀察並識別構成物品的各種材料,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用科學詞彙初步描述常見材料的特徵。

●根據可觀察到的特徵和性質,對物品和材料進行描述、比較和分類。

●利用工具對材料進行簡單加工。

●將學習到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過口述、圖示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設計與想法,並完成任務。

(3)科學態度目標

●發展探究物質世界的興趣。

●實事求是地描述材料的特性,形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

●認識到在科學研究中準確描述事物很重要。

●發展進一步改進材料的興趣。

●體驗創造產品的喜悦和成功感,學會與人交流、分享與合作。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材料對於人工世界的重要性,選擇材料需要考慮其優缺點,倡導節能環保。

●體會隨着科技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材料會不斷改進。

●瞭解當前許多材料是隨科技進步逐步改進後的產物,給人類的生活、發展帶來了便利。

●認識到廢舊材料可以回收、重複利用,這樣做可以保護環境,節約資源。

●體會科學知識可以應用於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學習活動。教學時,時常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想法。讓每個學生喜歡上課、喜歡教師,進而喜歡學科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坐好、舉手發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品質。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科學

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探究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科學的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與同伴合作交流

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並與同伴進行交流。在思考與交流的過程中,老師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善於選擇學生中有價值的問題或意見,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老師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願望和習慣,使學生逐步學會運用適當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學會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

4。培養學生初步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科學問題,並嘗試從日常生活中發現科學問題,瞭解科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科學的重要性。

5。創造性地使用科學教材,及時反思

科學探究能力是整體性發展的,科學探究的各種類型在教學活動中應得到系統運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科學活動的平台,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適時記錄下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

五、教學進度表:

二年級1班科學科教學內容周進度表

篇11:二年級科學教學計劃

科學教學是學生提高整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開展好我校的科學教學工作,特此制定了科學教學計劃。本計劃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為目的,為我校科學教學成績的全面提高而努力。

一、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培養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素質,遵循學生認識規律,逐步提高探究能力,注重加強學科聯繫,培養學生人文情懷,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城鄉教育差別。根據各年級學生的認識特點,把二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培養目標分別確定為“感知科學”、“走進科學”、“探索科學”。教材將探究過程能力分為“觀察與提問”“猜想與假設”“計劃與組織”“事實與證據”“模型與解釋”。科學課讓學生在“做中學”活動中面對自然和科學現象,通過動手動腦學習基礎的科學知識,在學習中不斷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二、對所教學生的分析

二年級學生思維較活躍,在實驗活動中合作意識已經形成,紀律好。對科學的熱情度極高,熱愛科學,熱愛自然。

三、具體教學措施

1、首先加強自身的科學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是最主要的。平時要充分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學習科學教學大綱,科學教材,認真鑽研科學教法學法,儘快成為一名合格的科學教師。

2、結合所教班級、所教學生的具體情況,儘可能在課堂上創設一個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主體,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採取一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3、充分利用實驗器材,做到“精講多練”,多通過實驗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得到收穫。

4、注重學生課外的拓展研究,不應只停留在課堂教學內,要將學生帶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將科學課的學習從課堂延伸擴展到活動課程,擴展到家庭和社會。

四、科學特色活動

(一)科學幻想畫。

1、活動目的:

為進一步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以及大膽想象、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培養孩子成為親近自然、珍愛生命、熱愛家鄉,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意識。

2、活動內容:

學生可以全員參與,創作出與科學有關的敢於大膽創新,有意義的畫作。優秀作品頒發獲獎證書。

(二)明天小小科學家。

1、活動目的:

為了進一步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讓他們從小養成善於觀察,敢於思考的能力。通過開展科學發明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科學就在身旁,是鮮活的,並把所學知識運用於發明創造中,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活動內容:

學生可以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設計創作,進行科學小發明。內容體裁不限。優秀作品會在全校進行展出。

篇12:二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教學的總體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和掌握鍛鍊身體的簡單知識及方法,學會一些體育衞生保健和安全常識,培養認真鍛鍊身體的態度。

2、初步學習田徑、體操、小球類、民族傳統體育、舞蹈等項目的基本技術,掌握簡單的運動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素質,提高身體基本活動能力。

3、“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是我們的目標。

4、初步瞭解體育鍛煉對身體健康的良好作用,懂得一些保護自身健康的簡單常識和方法,初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5、瞭解一些基本動作、遊戲和韻律活動的方法,能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具備初步的發展身體素質的基礎和基本活動的能力。

6、能感受和體驗參加體育活動的樂趣,在體育活動中能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鍊的教育手段,是學生體質健康的個體評價標準。

二、本學期學習主要內容:

走和跑:

能知道走和跑的正確方法和正確姿勢。

能做到眼看前方標誌物前腳掌着地的自然快跑。

樂於反覆練習,並在練習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跳躍:

能知道前腳掌起跳、雙腳同時輕巧落地的跳躍方法。

能做出前腳掌用力蹬地起跳、雙腳輕巧落地的動作,做到正確、熟練、協調。

學生練習靈敏、果斷,能克服困難。

投擲:

能知道肩上屈肘、自然揮臂的動作要領。

能做出肩上屈肘、自然揮臂的投擲動作,做到揮臂動作正確、協調學生在練習中表現出勇敢頑強和克服困難的品質,具有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通過觀察能發表自己的見解,相互交流,相互幫助。

韻律活動和舞蹈:

能瞭解新學舞步和集體舞的動作方法。

能掌握蹦跳步、踏跳步兩種舞步,能積極參與集體舞的學習並對練習有濃厚興趣。

體質測試:身高、體重、立定跳遠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每節課要進行一定時間的隊列練習;

2、二年級的體育教學的重點主要側重於投擲和跳躍,還有韻律活動,所以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意識地進行投擲方面和跳躍項目的練習,譬如投準投遠練習和跳上跳下練習。上課多運用音樂,培養學生的韻律感和節奏感。

教學難點:

二年級的學生理解動作比較慢,在進行一些協調性的練習時,接受比較慢,所以韻律舞蹈和兒童的一些基本舞步學生接受起來會比較困難,另外對投擲的動作要多加引導,不能盲目施教。

四、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一年時間的體育教學活動以及體育活動,從中瞭解到一年級的學生的基本興趣愛好和身體特點,從剛剛入學進校什麼都不懂的一年級新生,通過一年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體育的基本隊列隊形以及掌握基本的常規訓練,提高了學生的運動能力,一年級的學生喜歡跑、跳、投、跳繩、遊戲等活動,但有些學生因身體原因如:肥胖等,學習動作顯得僵硬呆板,缺乏基本的運動技能和體育技能,身體的協調性和敏捷性差,表現為動作笨拙,肢體支配能力差。新的一個學期又開始了,新學期新氣象,本學期先要明確學生的學習目的,積極自覺的上好體育課。注意聽講,積極學習掌握必要的體育基本知識技能與科學鍛鍊身體的方法,逐步養成自覺鍛鍊的習慣。上體育課,着裝要輕便,整齊,做到穿輕便運動鞋上課。

五、教學的具體措施和輔助手段:

1、結合本校實際,努力鑽研教材,創出教學新模式。

2、體育課中要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

3、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

4、據時瞭解、分析學生的學習信息。

5、營造符合學生年齡特徵的、有利於學生學習的運動環境。

6、據學生年齡特徵,採用兒童化、興趣化和多樣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發揮遊戲、競賽的作用。

7、讓學生在自主遊戲中練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8、據學生實際,不斷變化練習方式。如增縮練習的距離,對器材的擺放,分組的形式等進行變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篇13:二年級下冊科學教學計劃

一、本學期本課程的教學目的,要求與教材分析

教學目的:學校體育教學是掌握體育技能的主要課堂,通過體育課的學習讓學生

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技術,學會鍛鍊的方法,養成鍛鍊習慣,培養興趣和愛好。

教學要求: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講解為主線,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興趣,養成習慣,防止受傷。

教材分析:本教材將理論部分與體育與健康知識融為一體,便於對體育與健康內容的理解,掌握鍛鍊身體方法,掌握常見運動項目的基本技術,提高身體的基本活動能力。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1、高中階段是人生中最有活力最具創造性的時期,這一階段學生身體生長開始減速,但是第二性徵,生殖器官及內臟功能逐漸發育成熟,大腦的技能和心理髮育也進入高峯,是人體生長的關鍵時期。

2、由於高中學生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壓力大,鍛鍊時間減少所以在體育課時要加強鍛鍊健身。

3、各班學生身體素質,個體差異較大,釋放壓力的方法各不形同,所以在體育課時要針對性安排鍛鍊內容。

4、學生釋放壓力的方法各不相同,在體育課上要有針對性的安排教學內容。

三、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

1、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發展強項,針對弱項結合新課標給予教學。

2、引導學生參與健身,愉心解壓,培養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及愛好,發揮有運動特長愛好的學生帶動作用。

3、豐富上課內容,利用教學器材,形式多樣的上課方式,有針對性的進行身體鍛鍊。

四、教研教改專題

1、專題:如何讓學生愛上排球運動並積極參加排球運動

2、目的、要求:讓學生愛上排球,上課嚴格要求並採用多樣式教學方法,調動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具體計劃與措施:

(1)豐富上課內容,激發學生對排球運動的興趣,為養成鍛鍊身體的習慣打下基礎。

(2)上課嚴格要求鍛鍊身體,學習技能。

篇14: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國小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

1、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瞭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象、着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4、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因為現在的科學學習與以往的常識學習有許多本質的區別,特別是注重學生的探究活動的培養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樣引導學生開展有序地探究活動是本學期的訓練重點。

2、已有知識、經驗:學生的課外知識儲備非常豐富,知道許多相關的科學知識。但總的來説,學生以前的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開展的次數比較少,怎樣進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問題。而且,科學小組的合作學習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學習也有許多區別,課堂中小組合作中學生還是很混亂,也有少數學生沒有參與,所以怎樣引導全員參與與分工,也是課堂教學中必須強調的。

3、兒童心理分析: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國小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1、全冊內容情況:

本冊是科學教材的起始冊。全冊教材包括了“植物”、“動物”、“我們自己”、“水”、“我們周圍的材料”和“食物”6個單元,由40多個典型活動組成。作為起始冊,教材的主要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興趣,幫助他們體驗科學課程的學習特點,引導他們嘗試性地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學習一些清晰的科學知識和技能。

2、各單元內容和課時情況:

第一單元“植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我看到了什麼(1課時),我的大樹(1課時),各種各樣的葉(2課時),一片完整的葉(2課時)。

第二單元“動物”共6課時,具體包括:尋訪小動物(1課時),蝸牛(2課時),蝸牛和蝗蟲(1課時),螞蟻(1課時),我的觀察研究(1課時)。

第三單元“我們自己”共6課時,具體包括:觀察我們的身體(1課時),我們在生長(1課時),猜猜我是誰(1課時),我的手(1課時),奇妙的指紋(1課時),運用感官(1課時)。

第四單元“水”共4課時,具體包括:一杯水的觀察(1課時),水是什麼形狀(1課時),各種各樣的液體(1課時),比較水的多少(1課時)。

第五單元“紙”共4課時,具體包括:紙的觀察(1課時),我來造一張紙(1課時),不同用途的紙(1課時),作一輛紙車(1課時)。

第六單元“米飯和澱粉”共4課時,具體包括:稻穀的觀察( 1課時),大米的觀察 (1課時),米飯的觀察(1課時),澱粉的蹤跡(1課時)。

3、教學重點:重視對學生典型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培養國小生的科學素養。

4、教學難點:通過動手動腦、親自實踐,在感知、體驗的基礎上,使學生形成較強的科學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把握國小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非法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7、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蒐集信息 現場考察 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實驗 專題研究 情境模擬 科學小製作 討論辯論 種植飼養 科學遊戲 信息發佈會、報告會、交流會

七、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 演示法 參觀法 實踐法 討論法 談話法 辯論法 實驗法 列表法 暗示法

八、教學進度表

篇15: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劃

一、教材解讀

二年級上冊由“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兩個單元組成。兩個單元總計13課,原則上每課需1課時來完成教學。另外每個單元都有“科學閲讀”內容,可以穿插在每課教學中進行,也可以在單元複習時集中在一課時落實。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共7課,分別是

《1.地球家園中有什麼》、

《2.土壤——動植物的樂園》、

《3.太陽的位置和方向》、

《4.觀察月相》、

《5.各種各樣的天氣》、

《6.不同的季節》、

《7.做大自然的孩子》。

這7課的編排邏輯是這樣的:整體認識(第1課)→具體認識(第2—6課)→討論昇華(第7課)。

具體介紹如下:第1課從整體上引導學生認識地球家園中和地球家園周圍有什麼;

第2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土壤;

第3、4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究天空中的太陽和月球的變化現象,使學生能夠根據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斷東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

第5、6課引導學生具體探索地球家園的天氣和四季變化,認識這些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第7課引導學生在學習了前面6節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人類與大自然的關係,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謝大自然的恩賜,保護動植物,愛護大自然。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統整“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三個主要概念組織教學內容,從整體的地球家園中有什麼到局部的尋訪土壤居民,從遙遠的太陽、月球與生活的聯繫到觸手可及的天氣、季節與生命的聯結,整個單元以“關愛家園、關注生命”為線索,串聯起一系列活動,並將整個活動落腳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實單元教學內容的同時,對教學目標進行昇華。簡單地説,本單元以地球與宇宙科學領域的概念為基礎,將關注點聚焦到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話題上來,將發展點落腳到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課題中來,將興趣點遷移到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的活動裏來。本單元教學內容集科學探究教育、生態環境教育、自然體驗教育於一體,並體現了博物學的重要特徵——與自然的直接交往。

“材料”單元共6課,分別是

《1.我們生活的世界》、

《2.不同材料的餐具》、

《3.書的歷史》、

《4.神奇的紙》、

《5.椅子不簡單》、

《6.做一頂帽子》。

以下是這幾課教學內容的簡要分析:

第1課《我們生活的世界》,旨在讓學生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出材料的視角;

第2課《不同材料的餐具》,利用學生熟悉的餐具探討常見材料的性能,使學生初步掌握研究材料的方法;

第3課《書的歷史》,以書為具體研究對象,結合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運用教育重演論,讓學生縱向考察某種物品所用材料的發展和演變;

第4課《神奇的紙》,以紙為具體例子,讓學生橫向考察對一種材料的改造而導致其性能的變化,體會材料經過加工和改造,可以表現出原本沒有的性能;

第5課《椅子不簡單》,以生活中常見的椅子為例,讓學生從材料的角度整體而系統地研究一個真實的物品,認識到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種材料製成的;

第6課《做一頂帽子》為單元總結課,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做一頂帽子,經歷對本單元所學內容的綜合運用過程。

“材料”單元的學習對學生形成“世界是物質的”這一認識非常重要。在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裏,學生已對物體的特徵進行了初步研究。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他們將在3—4年級開展物質狀態的學習,而對材料概念的理解是從物體到物質概念發展必不可少的進階。這一單元的編寫,強調和突出了對“材料”這一概念更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並根據目前材料科學的快速發展和人類對材料的認識不斷豐富和提高現狀,設計和組織了“材料”單元的內容結構,以期讓學生以辯證和發展的觀點看待材料,不固化對某種材料的認識。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能初步認識到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質,是功能化了的物質,人們利用材料設計製作各種物品。學生能夠以材料的視角看待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利用多種感官或簡單工具研究材料,觀察並描述材料的特點,能夠辨識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兩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要繼續引導學生髮展他們的觀察、記錄和描述能力,同時要提高他們的實地觀察和建構簡單模型的能力。“我們的地球家園”和“材料”單元也都設計了與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相關的教學活動,希望在教學中充分體現這部分教學的特點,達成教材設計所追求的目標。

二、學情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科學學習,學生的觀察與描述能力有了明顯的發展,但學生依然處於形象思維階段,他們的抽象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仍然比較弱,因此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書為學生提供的“科學詞彙”外,教師還要注重觀察、記錄方法的示範和引導,注重提供語言表達的範例。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為,但還常有不穩定的現象,自制力還不強,意志力較差,遇事很容易衝動,活動的自覺性和持久性都比較差,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他們精力旺盛、活潑好動,具有好奇、好動、好模仿等特點,在活動過程中需要通過不斷巡視來關注學生的觀察體驗進展,用學生喜歡的形式(如遊戲、積分、獎勵等)來促進學生更好地開展觀察體驗等活動。

三、教學目標

“我們的地球家園”單元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目標

●描述太陽每天在天空中東昇西落的位置變化。

●描述怎樣利用太陽的位置辨認方向。

●描述一年中季節變化現象,舉例説出季節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描述月相的變化現象。

●知道太陽能夠發光發熱。

●描述太陽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有着重要影響。

●知道有陰、晴、雨、雪、風等天氣現象。

●描述天氣變化對動植物和人類生活的影響。

●觀察並描述周圍的土壤上生長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動物。

(2)科學探究目標

●能利用多種感官或者簡單的工具觀察對象的外部形態特徵及現象。

●能用語言、圖畫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

●能簡要講述探究過程與結論,並與同學討論交流,

(3)科學態度目標

●能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常見的動植物、物質的外在特徵,

以及生活中的科學現象、然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能如實講述事實,當發現事實與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形成用事實説話的意識。

●願意傾聽、分享他人的信息、樂於表達、講述自己的觀點,能按要求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4)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瞭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需要從自然界獲取資源,同時會產生垃圾,有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珍愛生命,保護身邊的動植物,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説出人類生活離不開動植物的一些實例,初步形成珍惜動植物資源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