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論語》十大誤區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9W

《論語》是以至聖先師孔聖人為中心的,集體的智慧結晶。《論語》的每一句話都是結論,背後隱藏着一個情境,如果,你不能還原當時孔子講這段話的場景,就很容易陷入讀《論語》的誤區,就不能理解孔子所講的道理。

《論語》十大誤區

下面列出《論語》十大誤區供大家參考導正。

1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認為是説女人和小人難以教誨。我們糾正一下:這裏的“女”同“汝”,我們一直以來錯解“女”為女人。中國人最重視婦女的地位。伏羲氏處於母系社會應為女性;當其發現女性當家的侷限性後,逐漸推動將母系社會轉化為父系社會。通過給男人一個社會地位-丈夫,使其擔當起家庭的責任,社會得以分工而促進人類的發展。易理的天尊地卑、男尊女卑是事實判別,決不是價值的判斷。男女各守其分,才能各安天命。

2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被認為是希望多活幾年;對易經有深刻的瞭解。古籍資料研究表明孔子很早就學易了,並且給易經做了《十翼》才使我們現在能有機會讀懂古聖先賢的深邃思想,《易經》奠定了《論語》的思想基礎,這句話應該理解為:再有幾年,或五年或十年,加以學習,應該不會犯大錯了。“易”應為後者加進去的。小過錯要做到不二過;如子曰:“不遷怒,不二過。”大過錯便是不成功、便成仁。《易經》是用人生體悟來讀的。是高深的立體的智慧,用書本上平面的知識無法解讀明白。

3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依據這段話認為孔子表達出的是情大於法,實際是情與法相輔相成才是中國社會的現實。在家庭內部情更重於法,家庭裏情要放在理的前面。中華民族不可以講驕傲,我們是自豪。

4

子曰:“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強也。”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被理解為是愚民思想,簡直是歪解聖人的思想。《易經》告訴我們正確的方法:從來是多數人平庸的人聽從少數有智慧的人。這就是現在的民主集中制。大眾民主制只會把社會搞的混亂不堪。我們要從做的當中學習,從而明白道理,由由之達到知之。

5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理解為聰明和愚笨的人不會改變。這兩句話是不能分開的,是説真正聰明的人無法改變,真正愚蠢的人也不能改變。我命由我造。“習”理解為是實踐活動,經歷,而不僅是習慣。

6

認為《論語》的核心是恢復周禮復古,求不變,而孔子實際是“無可無不可”,“唯變所適”要隨時應變。變的是形式、狀態、方法即現象,不變的是道即本體,因此要求我們學會以不變的原則因應萬變的環境。如此,豈能説孔子守舊不變呢!孔子告訴我們學習周代堅守道德是不變的修養法則,要求我們絕對不可以投機取巧。強調:沒有人害得了你,也沒有人幫得了你,自己替自己付完全的責任。即自作自受。

7

依據“子罕篇:子罕言利,與命,與仁。”這句話認為孔子很少講利、命、仁。孔老夫子只是很少主動談論利、命、仁而已。“論語”的整個學問就是圍繞利、命、仁展開對話,啟發我們正確認識和對待。知的學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人分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小眾傳播要區別於大眾傳播。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其中的道理:曲則直;警示人在不專業的前提下我們且不可亂下定義。

8

“子不語怪力亂神”。憑這句話認為孔子不信鬼神。鬼神是聖人創造出來的,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鬼神是幫助我們修煉的。孔子要求我們:敬鬼神而遠之,可謂智者,遠:是深入瞭解。但鬼神也是敬天的,所以獲罪於天,無所禱也!我們要下學而上達,就是上達天命。鬼神佛是幫助我們修煉自己的,他是一面鏡子幫助我們認識自己好好學習。未知生,焉知死。生=死。生是有身體的活動,死是沒有身體的活動。

9

認為孔子排斥不同意見,反對異端邪説,如:“攻乎異端,斯害也已”這是講只求事務的兩極端是害己的。如:董仲舒獨尊儒術並不是對儒家的推崇,而是在利用儒家學説,才使儒家學説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孔子答人問: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就是求中之理。

10

認為《論語》的20篇的篇名沒有什麼意義。是我們的錯寫導致無法理解篇名的深刻意義,其中學而應為學天,述而應為述天。天人合一就是道的統一。人行道而有得,即道德。學習《論語》為了我們能做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

Tags: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