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感悟(精選4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3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篇《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感悟》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感悟》相關的範文。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感悟(精選4篇)

篇1: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的感悟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經過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巨大跨越,他打開了塵封已久的國門,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開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和發展。這一歷史時刻是偉大的,它令中國從此富裕強大起來。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從這一刻起,全中國人民以同心同德、鋭意進取,開啟了歷史性創造性的40年。回首這40年,它波瀾壯闊、激情澎湃,經過這40年,中國早已翻天覆地、日新月異。

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讓中國人民的生活從貧窮到温飽並即將買進全面小康的新時代;改革開放40年的進步,讓中國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落後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鉅變。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綜合國力大大提升,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民生得到顯著改善,物質文明同精神文明雙規並行,得到了極大豐富;科技成果屢見新突破,無數領域的科研成績,從“跟跑”到“領跑”;國際地位重回高峯,外交成績斐然,擁有着絕對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世界矚目的成績來之不易,源於黨和國家領導人縱觀歷史的治國智慧。改革目標和方向明確,立意深遠,符合中國實際,能夠解決中國發展問題,能保障中國人民根本利益。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改革開放之成功,也是中國人民精神的全面體現。改革精神、時代精神,探索精神都是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創造偉大功績的精神內核,40年來,我們在世界這個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國航線,駕駛着我們這艘不斷成長的“中國號”鉅艦,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春風化雨,換了人間。40年的實踐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這是黨和人民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篇2: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紀錄片觀後感

第一集《弄潮兒向濤頭立》:聚焦40年思想解放歷程

第一集《弄潮兒向濤頭立》聚焦40年思想解放歷程。以改革開放前的深圳大逃港故事、杭州娃哈哈集團“小魚吃大魚”的兼併故事、入世後中國汽車配件產業闖關故事以及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的改革故事,重點反映從1978年“真理標準大討論”、上世紀九十年代“姓社姓資”的爭論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中國共產黨以思想的不斷解放推動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歷史進程。

時光倒轉回40年前,那時候的深圳,還只是寶安的一個小漁村。1982年,劉起棠創辦了深圳第一家服裝廠。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劉起棠,改革開放前,卻是最想逃離深圳的人。劉起棠曾不顧生死,逃往海對面7公里外的香港。上世紀70年代,像他一樣逃港的人,有幾十萬。

深圳特區成立以後,當時身在香港的劉起棠,被蛇口不斷傳出的改革故事深深震撼。特區一系列優惠政策,讓香港先進技術和大批資金紛至沓來。家鄉經濟發展了,像劉起棠一樣的逃港人,又成批成批地回來了。大膽闖,勇敢試。一個個“深圳第一”,激勵着中國前行。各個領域的改革,釋放出無窮的活力。

第二集《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現40年農業農村農民鉅變

第二集《在希望的田野上》展現了40年來“農業”“農村”“農民”發生的巨大歷史變遷。以河南商丘三權分置改革、山東壽光大棚蔬菜、江蘇無錫鄉鎮企業發展以及農民工進城務工創業的故事,講述從1978年“大包乾”到新時代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重大創新。展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下,農業正在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40年前的冬天,在安徽小崗村,一雙雙手突破命運的禁錮。當時的生產隊隊長嚴俊昌聯合同村21户農民幹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帶頭搞起了包乾到户。18枚紅手印,最終成為惠及億萬農民的改革浪潮。改革開放,徹底結束了中國人捱餓的歷史,創造了中國碗裏裝滿中國糧的奇蹟。

充盈了糧袋子,還要豐富菜籃子。1985年冬,在山東壽光三元朱村,王樂義從外地學習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術,準備在村裏試種黃瓜。而想建大棚,就需要砍掉玉米地,在當時,毀壞青苗就是犯法。試種大棚要承擔的巨大風險,王樂義和村裏17名黨員扛了起來。

當年,三元朱村第一代大棚種出的黃瓜趕在冬天上市,成了市場上獨一份兒,賣出了10元一斤的天價。就在那一年,國家開始實施“菜籃子工程”。今天的壽光,平均每天有1000萬公斤蔬菜要運往各地,並出口海外。當年的闖市場,結束了中國北方冬天只有白菜蘿蔔的歷史,帶動整個中國蔬菜產業向前發展。

作為對4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進行全景式呈現的大型電視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精選展現了107個典型的改革故事。採訪了183位改革的親歷者、參與者、見證者,記錄下眾多珍貴的歷史瞬間。全片還挖掘了大量珍貴的歷史素材,生動呈現40年來中國時代的變遷和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觀後感

近來,我觀看了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該片是以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為主線,展現了我們偉大的祖國4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帶領全國人民憑着水滴穿石般的堅韌意志,成功的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並給全國人民交出來一份合格的答卷。

站在歷史發展新起點的今天,我們回頭看,40年來我們經歷了多少的風風雨雨。1993年7月23日發生的“銀河號事件”,1995年-1996年台海衝突、1999年南聯盟使館被炸、2001年南海撞機事件。這些一方面充分展現了以美國為主的世界霸權主義國家的醜惡嘴臉,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一個事實,國家實力即體現國家地位,弱國無外交。

為了國富民強,我國自1978年開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走上了改革開放的道路,40年來,我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化建設及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我國跨入了“強國”之列。增強了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話語權,國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不斷的提高,人民安居樂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都在展現着改革開放40年來的成就。作為一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見證了我國導航衞星發射,國家北斗導航系統的組網成功,脱離了對美國GPS導航系統的依賴,有了一雙屬於我們自己的“眼鏡”。見證了“天宮一號”等天宮系列衞星的發射及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及取得的成就,徹底甩掉了技術落後的帽子。當我們坐着高鐵出去旅遊,開着自己的轎車行走在祖國的青山綠水間,當我們享受着網絡支付給我們帶來的生活便利時,許多年輕人可能想象不到40年前我們是什麼樣子,遭受過怎樣的苦難。因此,在在未來,我們對下一代的教育至關重要,正所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改革開放的40年我們已經走過,取得的成就已經成為歷史,要想使我們的國家長盛不衰,必須抓好少年的教育。對於過去的40年,我向你致敬,向在改革開放中奉獻了青春年華的人民致敬。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觀後感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於今天上午10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我校組織觀看了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在大會上、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同時,為感謝國際社會對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支持和幫助,向阿蘭.梅里埃等10名國際友人頒授中國改革友誼獎章。

習近平主席進行發言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四十年來,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幹出了一片新天地。取消農業税,工業税,特產税。”

中國人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解放思想和改革開放互相激盪、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充分顯示了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強有力地推動者中國由傳統型社會向現代型社會演進,從封閉型社會向開放型社會過渡。

在觀念革新中凝聚力量,堅定被實踐檢驗過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讓曾經開啟改革的巨大力量,再次為全面深化改革賦能。

1978年年末,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高度評價了關於時間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討論,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改革開放這一“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觀後感

回首往昔,在這四十年中,中國飛速發展,繁榮昌盛,綜合國力日益強大。我們都將是中國巨獅覺醒的見證人,以祖國的強大驕傲自豪。為祖國的偉大事業點贊。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散發出温暖光芒,使中國煥發新生活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騰飛。

面對“”留下的創傷,全國人民共同攜手順應改革開放的新潮流共渡難關,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任務。正是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功,才有我們今天的輝煌成就。上奔嫦娥,下潛蛟龍,全民小康也臨近實現。我國已逐漸走出落後陰影,走向更美好的未來。敬佩祖國的強大。愛國之心永在,中華之魂長存。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千杯不解飲,萬杯苦沉淪。

埋骨厚國土,肝膽兩崑崙。

疏狂君莫笑,赤子中國人。

改革開放40週年相關

篇3: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觀後感

1978年,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在神州大地上悄然吹起時,我還未曾與這個世界謀面。雖然無緣親歷改革開放初期,但也經歷改革開放三十餘年,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波瀾壯闊和滄桑鉅變。可以説我們這一代完全是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中成長起來的,用自己的成長見證着中華大地實現騰飛的輝煌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回首自己在成長歲月裏親身經歷的那些往事,歷歷在目,難以忘懷。

忘不了1997年香港迴歸祖**親的懷抱。那一年,那一天,舉國上下,全民歡騰。香港迴歸祖國,中華民族洗雪百年恥辱,祖國統一大業向前邁了一大步,那一刻是我一生中難忘的景象。

忘不了即將進入新千年之際的199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週年,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盛大的閲兵儀式。天安門前,威武的士兵,整齊的隊形,隔着電視屏幕的我們,感受到國家的強盛、軍隊的雄壯、武器的先進。時隔不久,澳門也順利迴歸祖國懷抱,國家的領土完整和統一又前進了一大步。

忘不了跨入新千年後的2001年,祖國喜事連連,先是申奧成功,繼而成功加入WTO。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的實力。

更忘不了2008年,改革開放30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世界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北京,聚焦中國人民,領略到了上下五千年歷史的東方文明。

就在過去的2021年,黨的十九大在北京召開,標誌着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面對新時代的挑戰、依靠自身的不懈努力書寫了新時代的新篇章。通過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看到了改革開放40年來,一組組數據、一件件實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到子女教育、醫療保障、新農村建設、各項惠農惠民政策等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讓我們都感受到滿滿獲得感,掩蓋不住內心的喜悦和感激。

光陰荏苒,轉眼我已是而立之年,我也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當年的夢想:考上大學,完成學業,成家立業。2011年,我正式進入林區法院工作,已有八個年頭,這八年我看到了法院隊伍的不斷壯大,看到了法院工作環境的變化,看到了執法辦案飛速發展,看到了司法改革的巨大成效。如今,我們有優良的辦公條件、有整潔的辦公環境、有寬敞的文體活動場所、有如同家一樣的食堂,這讓大家在政治上更有榮譽感,工作上更有成就感,組織上更有歸屬感,生活上更有幸福感。

中國40年改革開放,不僅全面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曆程。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指出:“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敞開胸襟、擁抱世界,積極作出了中國貢獻。”“今天,中國人民完全可以自豪地説,改革開放這場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

新時代,新使命,新徵程。創新引領未來,新時代已然開啟,改革開放40年來的實踐充分證明,我們已經昂首闊步走在了時代前列。作為一名法院人,我會更加珍惜工作,珍惜崗位,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牢記人民法院的神聖職責和使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到工作中,以優異成績向改革開放40週年獻禮。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四十年》觀後感:改革不停頓 建設不止步

12月3日晚,綠城蘭園項目部全體職工觀看了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宣傳部、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聯合制作的紀錄片《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該片以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為基礎,選取我國經濟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變遷故事,充分呈現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人民靠着一次次解放思想突破了一道道難關險阻,靠着一樁樁變革創新書寫了一部部壯麗史詩。

改革開放是黨和國家承前啟後的基本國策,是中華民族繼往開來的強國之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全面調整和深化改革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了生產力的全面提升,推動了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實現了各族人民從貧窮走向富強的共同願望,體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0年來,中國的國情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代化建設跨越發展、綜合國力全面提升、國際地位顯著提高,人民羣眾安居樂業、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改革開放在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是一條路使人民有窮變富,使國家由弱變強的康莊大道。

作為一名青年團員,現今的我,已經很難再去想象國家社會當年的境況,因為我們成長的環境,已經站在了祖國富強的肩膀上。改革發展的前40年我們參與貢獻不多,但在現在和未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建設上,新一代的團員青年必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觀後感

2021年12月,設計研究總院第一黨支部特掘黨小組組織了《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一系列集體觀影活動。《我們一起走過》這部記錄片以改革開放40年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為主題,從人民生活方式、對外開放、經濟制度改革、國企改制等各個方面,展現了改革開放40年來新中國發生的變化。有一些就是伴隨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再回首感慨萬千;有一些是自己未曾瞭解的變革故事,實在大開眼界;有一些是國家各領域的滄桑鉅變與沉浮,激動萬分。

作為一名90後,我親身體會到了近三十年來國家發生的變化,足以稱得上是翻天覆地。還記得,在我的童年時期,最好的娛樂方式就是和小夥伴一起捉迷藏、踢毽子、丟沙包、玩玻璃球等,很少有現如今各式各樣的玩具。

最喜歡最期盼的就是過年,因為過年就代表着有新衣服穿、有餃子吃,有壓歲錢收;家裏看的是黑白電視,而且大部分台還都是“雪花”,那時春晚幾乎承包了我們全年的娛樂笑點。

用兒時的記憶,喚起藏在心底的過年氛圍!

到了少年時期,各種飲料、肯德基等一些新鮮事物逐漸出現於我們的視野,五分錢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取代的是各種味道的雪糕,黑白電視換成了大尺寸的彩電,家裏也增添了洗衣機、電冰箱等一些家用電器;

而現在,汽車、高鐵、飛機等各種交通工具已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電腦、手機悄然地成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QQ、微信、支付寶等串聯着人民的生活並改變着生活方式,世界也變的越來越小。改革開放40年,人民的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在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

40年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温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中國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落後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鉅變,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中國人更加幸福、也更加自信。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已經逐步成長為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我們沐浴着改革開放帶來的雨露,同時我們也應該時刻牢記使命,看清祖國發展的現狀和肩負的責任,努力奮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們一起走過——致敬改革開放40週年》觀後感

從1978年到2021年,改革開放40年,我們國家走過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這40年,是跌宕起伏的40年,是一路高歌猛進的40年。四十年的改革與開放,四十年的探索與創新,四十年的繁榮與發展,四十年一代代兒女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偉大的中國!讓我們在改革開放40週年中回憶過去,展望未來!

40年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數不清的第一次,雕刻出嶄新的社會肌理,彰顯了大國榮耀與勇氣。對於一些人來説,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的記憶並未走遠,新的生活已然撲面而來。吃穿住行物質極大豐富、品質極大提高。改革開放對普通民眾的影響是全面的深遠的,普通大眾對改革的感受是生動而具體的,每個人經歷過改革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感受。

恢復大學聯考、下海創業、南下打工、留學海外、取消農業税、教育醫療改革,每一次改革都影響和改善着數以億計普通民眾的生活,甚至是命運。仔細想想,這一切都離不開黨和國家的重大會議於決策、決心與舉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79年設立經濟特區、1982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確立、1984年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出、1987年“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提出、1988年“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2021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舉行……事實證明,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每一輪大發展大飛躍,都起始於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突破。

可以説,中國改革的大幕首先從農村拉開,從安徽小崗村18位村民按下包產到户“紅手印”到設立經濟特區,從開發南方城市到重振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革開放是全方位、立體化、全覆蓋的。40年間,從深圳特區“殺出一條血路”到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雞毛換糖的小個體到世界500強企業,從一顆高鐵螺絲釘也要向國外進口到國產大飛機開出“中國速度”。40年眾志成城、砥礪奮進,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各行各業煥發蓬勃生機。從改革開放第一村,第一屆春晚,第一條高速公路,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艘航空母艦,第一屆國際進口博覽會……這一個個第一,標記了我們40年所走過的路。

40年改革開放歷程啟發我們,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面對新時期世界發展大勢,有待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眾志成城,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齊心協力,沒有跨不過的溝坎。改革開放刻在中國大地上的,是翻天覆地的變化;刻在人們心裏的,又何嘗不是對祖國的美好祝願,和為祖國未來貢獻智慧與力量的堅定信念!總結好改革開放經驗和啟示,不僅是對40年艱辛探索和實踐的最好慶祝,而且能為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提供強大動力。”回望過往,珍惜當下,開創未來,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夠成功!

篇4: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

改革開放是中國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個重大事件。

40年前的1978年12月,中央召開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這次會議,打開了塵封幾十年的國門,做出了我國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開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40年,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鋭意進取,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創造性活動的40年;是波瀾壯闊、激情澎湃、創意萬千、日新月異的40年;是給中國帶來歷史性鉅變、令世界為之驚歎的40年;是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民族復興光明前景的40年。

改革是有目標和方向的。符合中國實際的,能夠解決中國發展問題,能保障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就是我們改革的目標和方向。判定的基本標準就是鄧小平同志講的“三個有利於”,一切都要有利於發展生產力,有利於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句話,堅持“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黨的基本路線,就能保障中國長期發展、長期穩定。

中國經過短短几十年的發展,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中國人民的生活實現了由貧窮到温飽,再到整體小康的跨越式轉變;中國社會實現了由封閉、貧窮、落後和缺乏生機到開放、富強、文明和充滿活力的歷史鉅變。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市場供求關係實現了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歷史性轉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積極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打破單一公有制經濟格局,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發生了深刻變化;對外貿易迅速發展,利用外資成效顯著;科技教育快速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中國社會先進生產力不斷髮展;經濟政治文化建設成效顯著;主人翁意識顯著增強;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社會整體文明程度大幅提升;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鎖定了中國的發展道路。

40年來,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展開,逐步深化。對外開放的大門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循序打開,全方位推進。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社會主義在中國真正活躍和興旺起來,使社會主義制度在除弊創新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改革是中國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就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的偉大歷史性創造。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大膽探索等等,構成了我們的改革精神、時代精神,吸收世界上一切有益於我們的營養,創造性地推動中國的發展。40年來,我們在世界這個汪洋大海中,沿着中國航線,駕駛着我們這艘不斷成長的“中國號”鉅艦,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40年的實踐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這是黨和人民從歷史和現實中得出的不可動搖的結論。

關於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

2018年是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這四十年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多個前所未有的奇蹟:最大規模的經濟和社會轉型、最大規模和高速的工業化、持續時間最久的高增長、沒有對外掠奪和殖民的完全和平崛起。

一個有着悠久歷史和傳統的古老文明能再度復興,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絕非單一原因所能解釋和涵蓋。這既有文明基因性因素,也有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性因素和改革開放時面臨的時代因素,更有特定時期歷史人物不可或缺的巨大貢獻,甚至還要如同當年的美國崛起一樣,要有一點運氣。

基因性因素

中國崛起的文明基因性因素有四。一是人民勤勞。二是高儲蓄率。三是崇尚實用理性、選賢任能帶來一個務實的高質量官僚體系。四是獨特和例外的政治模式。

由於地理和氣候條件,中國形成了典型的農業文明。這決定了民眾只有一年四季辛勤耕耘才能維持温飽。由於靠天吃飯和自然災害頻繁,也令舉國上下養成了節儉和高儲蓄的傳統。同時由於長期的國家統一過程(春秋戰國)和超大規模導致的治理難度,使得實用理性、賢能政治成為中國的傳統。這一方面體現在社會對教育的重視上,另一方面則是形成了高質量、實事求是的官僚體系。

也正是由於這個歷史和地理條件,使得中國政治成為各大文明的例外。這包括民本、無宗教的世俗社會、政治權力為單一中心。同時代的文明要麼是希臘的民主,要麼是忽視民眾利益的“君權神授”和“朕即國家”,要麼是宗教、貴族和政治權力三個中心博弈。

事實上,中國的文明基因並不僅限於這幾個方面,比如“必須不斷改革”的理念早在中國文明之初就已經產生。三千年前,《詩經·大雅·文王》雲:“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以上四個最重要的基因性條件在中國進入工業化時期發生了巨大的積極作用:一方面中國有着龐大受過基礎教育的勤勞勞動力,另一方面高儲蓄率為中國工業化提供鉅額的資本以及抗擊各種危機的能力,而高質量、務實的官僚體系則令中國能夠與時俱進迅速適應工業化、全球化和信息時代的挑戰。中國獨特的政治傳統,一是有效化解了民粹和資本對國家的控制與影響,二是可以從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出發,進行艱難和必要的改革。這兩點,西方至今都沒有解決。

歷史性因素

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性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中國再度恢復統一和主權完整,重建政府的有效管理,而且和過去不同的是,這種有效管理直達過去皇權時期鞭長莫及的鄉村基層。這應該歸功於馬克思列寧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正是以此為指導思想,建立了組織性、紀律性嚴密的列寧主義政黨。它對中國的特殊意義在於成功改變了中國人散漫、分裂的局面,重建了社會的高度組織性,使得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行動能力。

二是國家主導下的全方位建設。工業上,以壓制農業為條件的強制性工業化。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國務卿基辛格説:到毛澤東逝世時,“中國以世界上六個最大工業國之一的姿態出現了”;軍事上成為核國家,確保了國家安全和大國地位;農業上,遍佈全國的水利工程和農田基本建設,中國今天95%以上的水壩都是八十年代以前建設的;教育上,通過大規模掃盲,令識字率上升到90%,從而為改革開放的工業化提供了充足的、能滿足需要的勞動力。除此之外,實行土地國有和集體化,為中國改革開放時代大規模的基礎設施能夠順利推行創造了條件。

三是治國的經驗教訓和意外後果。

這包括對計劃經濟的清醒認識、“大躍進”和“”期間兩次對地方經濟放權、“”災難反促成了改革的高度共識。

中國傳統上是單一制國家,但在前三十年卻有中央和地方的兩次分權。從1957年到1961年,中央直屬企業的工業產值佔總產值比重從40%下降到14%,地方政府佔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從29%上升到55%。大躍進失敗後,又開始收權。“”期間,中央權威受到極大損害,社會失序造成事實上的權力下放。到1974年底,地方已經擁有相當大的經濟管理權限,建立了各自比較獨立的經濟管理體系。這些都為改革後的放權創造了條件、積累了經驗。

中國擺脱計劃經濟之所以比前蘇聯東歐、印度更早更快更成功(印度九十年代才開始放棄計劃經濟),很重要的歷史性原因即在此。

時代因素

改革開放啟動時的時代條件則包括:一是西方主導的全球化進入新的階段。西方開始在全球進行產業和資本的轉移。當時西方對新市場的渴望難以言述。1978年,國務院副總理谷牧率領建國後向西方派出的第一個政府經濟代表團赴西歐考察。在與法國總統德斯坦會見時,法國駐華大使對谷牧説:“聽説你們要建120個大項目,我們法國願意有所貢獻,給我們10個行不行?”在聯邦德國,一些州長(不是總理)表示可以提供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元的貸款給中國。放到今天的時代背景下,簡直不可思議。假如今天再有國家要搞改革開放,就難有中國當時的條件。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心得體會範文

今年剛好是改革開放40年,細細想來,我們對40年發展軌跡的體會還真像孔子感悟自己一樣,有年屆40而不惑之感。四十度寒暑,神州鉅變,特別是十八大以來,許多變化是天翻地覆的、歷史性的。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所指出的: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1978年11月24日夜,冥冥之中,在體現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在安徽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村民嚴立華家殘破的茅屋裏擠滿了18位農民,他們以斷腕、“託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鮮紅的手印,實行 “大包乾”。這一“按”成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也掀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幕。 40年來,在經濟上,我們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政治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國內、國際上都充分體現出優越性並已成為不少地區和國家的發展共識;在文化上,隨着全世界500多所孔子學院、1000多箇中國小孔子課堂的設立,本着文以化人、文以載道,我們的文化理念已走出國門,文化之花已開遍世界。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堅信“文化自信”;在社會發展上,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繁榮、穩定、和諧;在國際上,中國贏得了作為經濟大國和政治大國應有的國際地位、國際尊重和國格尊嚴……

在“改革開放”的不惑之年,我們還應該看到,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格局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單邊主義、單極世界正在逐步被否定和打破,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和諧發展、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既是普遍共識更是強烈願望,這是人類發展到當今這個歷史階段的趨勢和必然選擇。從本質上講,廣泛而穩定的趨勢也可以説是規律,既是規律我們就必須遵從而不能違背甚至踐踏,否則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就會“失道寡助”,就會“多行不義必自斃”。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不勝枚舉。如,近日特朗普關於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的一句公開聲明引發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譴責,即使特朗普和美國政府以各種方式進行威逼利誘,但在聯合國大會上仍遭到128個成員國的反對;殷紂王雖採用“炮烙之刑”,但仍致“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 滿清王朝入關初期即使實行“剃髮令”這樣“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的高壓政策,但 “反清復明”的事件仍然不斷髮生…… “以人為本”、“民惟邦本”、“止戈為武”、“協和萬邦”、“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些都體現了“和為貴”的精神,是中國寶貴的文化思想,是治國理政中東方智慧的結晶,更是續朝代、治春秋之至理。秉持和平崛起、和平發展的理念,我們才能培育和營造優良的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一切發展才能得到廣泛的參與和支持,一切發展才能健康持續、才能基礎牢固、才能走得更遠。這就是中國成功的經驗。

這40年,我們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見識和踏過了1998亞洲金融風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等驚濤駭浪,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我們也算是如孔子所説“博學之”了。總結過去,我們發現改革與開放、創新與發展就是我們40年建設發展歷程中的金鑰匙,就是繪就我們40年璀璨奪目畫卷的神來之筆。 面對未來,在“慎思之、明辨之”之後,我們定要“咬定青山不放鬆”,為最終讓祖國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讓中華民族雄居、鶴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而“篤行之”。 作為招投標行業中的一員,回顧我國招投標事業,其也經歷了近40年的發展,也可以説快到“不惑之年”了,我們對招投標行業中的許多是是非非,也應該“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近40年來,招投標領域取得的成就應該是巨大的,但問題和弊端與其取得的成就同樣鮮明。如不少主要參與方表現出“野蠻人”的許多行徑,掠奪式的、不和諧的發展方式普遍存在。但一個行業、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甚至整個人類社會要健康持續發展,和諧、和平發展才是正道和根本之策。 在祖國的崛起、強盛中,我們每一個招投標人應該反思點什麼呢?應該吸取點什麼經驗呢?那就是聽黨的話、響應黨的號召,真正融入到祖國的發展中去,與祖國一起同發展、共繁榮!我們每一個招投標人應該為這個行業的發展壯大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積極為招投標事業發展40年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