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數學國培研修日誌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81K

國小數學國培研修日誌精品多篇

國小數學國培研修日誌 篇一

國小數學學習評價是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及其結果做出價值判斷,其內容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美國課程理論家斯塔弗爾比姆説:“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而是為了改進。”這就是説評價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保持後續學習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同時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一、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應該考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因而,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經常利用口頭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思維,並有效地促進學生朝着既定的學習目標邁進。如:一位老師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説“8”這個數。有的孩子説,明年我8歲;有的孩子説,教室裏有8個小組;還有孩子説8+2=10,等等。可是有一個孩子卻站起來大聲説了一句:“8是16的兒子!”教室裏頓時鬨堂大笑。按照以前的教育觀念,老師一定會認為這個孩子自作聰明,譁眾取寵。可是這次老師沒有批評他,而是很感興趣地問他:“為什麼8是16的兒子?”這個孩子回答:“因為8是16的一半,所以8是16的兒子。”接着他滔滔不絕地説:“8的兒子是4!4的兒子是2!2的兒子是1!1的兒子是0!”當時老師也忍不住笑了起來,真沒有想到,孩子的思維這樣特別,他們眼裏的數字竟是這麼有趣。老師表揚了他,並對他説:“謝謝你,你的發言總是讓老師吃驚。”

二、及時評價學生的“雙基”

《數學課程標準》中對“雙基”目標的闡述是: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三、評價情感態度價值觀

情感是指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每一個孩子感到學習數學和動腦筋的快樂。態度是指學生對事物的看法,是在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價值觀是指對人生的基本問題的看法和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重要的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價值觀與數學教學有密切的聯繫。任何一個課程、教學活動都有兩個層面,第一是顯性的課程,與數學知識有關的;第二是隱性的課程,既數學活動背後滲透的價值觀,滲透的教育。下面列舉個例子加以説明:1、一堂數學課中,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我要為媽媽買一束花作為生日禮物送給她,你們幫我選擇一下。在這個例子中,顯性課程是計算數學問題,隱性課程即滲透了一種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我們社會、我們民族所提倡的。

四、倡導評價主體多樣化

學生、教師、家長是參與評價的三大主體,我們要改變過去單一的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況,讓學生、家長及與學生有關的其他人員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新課程要實現“以人為本”,教學過程就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旋律,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對於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情感體驗(如是否喜歡數學、學習數學是否有信心),學生感覺是最真實的。所以,學生的自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價值的。而數學學習又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所表現的各種素質(如是否積極參與、是否有獨特的見解),小組內同學是最有發言權,因此學生的互評也是至關重要的。家長和孩子關係特殊,家長的評價影響孩子的發展。據説一位老師給五年級學生布置了一道作業:假期,如果你們一家人去北京旅遊,請制訂三種旅遊計劃,分高、中、低三檔,其中火車票、飛機票、賓館住宿、各景點門票等費用,必須詳細列出,最後根據家庭經濟收入情況選擇一個最佳方案。顯然,這樣的題目很具有新課程理念,是讓學生動手動腦的、與生活聯繫密切的作業,結果很多學生不知所措,家長抱怨老師作業怪,結果有許多作業都是由學生家長包辦。在本案例中,家長如果對學校工作了解、支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親自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恰當地給予評價,對學生學會學習是終身受益的。由此可見,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老師、家長三者缺一不可。

國小數學國培研修日誌 篇二

今年參加的國小數學國培研修接近尾聲,在這一個多月時間的學習中,雖然有點累,但我卻很充實,快樂。我認真聆聽了專家們的講座,與同行在互動平台進行了熱情洋溢的交流,及時寫了研修日誌,總結、發帖、回帖,和認真撰寫並及時上交作業。經過培訓,我收穫頗多,進步不小,現將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一、專家引領,更新觀念。

各位專家在專題講座中,闡述了自己對國小數學教學的獨到見解,對新課程的各種看法,對數學思想的探討,在專家們的引領下,我對新課程有了全新的理解和完整清晰的認識。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發現在平常的教學中,自己思考的。太少,只注重上好每一堂課,發現問題及時查漏補缺,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終身發展考慮的不多。通過學習我轉變了思想觀念,與其給學生一碗水、一桶水,不如幫學生找到水源,學生找不到方向時,與其告訴他方向,不如給他們指南針,要把目光放長遠一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二、積極交流,教學相長。

這次網上培訓,與不同地區的教師們一次互相交流,取長補短,暢所欲言的學習機會。在培訓中,我積極與同行和專家們進行交流,解決了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一些困惑,還了解到各地新課程開展情況,學習他們如何處理新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和處理,並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嘗試,從而做到了教學相長。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和專家授課,我明白了國小數學教學設計的重要性,以及怎樣進行教學設計滲透新課改理念。教師應挖掘數學本質,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將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相結合,讓學生看清核心概念是很重要的,圍繞核心概念,按照數學思想指引的方向,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多種方式,將數學過程拉長,有目的,有方法,有效地進行教學,使教學設計更有底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要重視數學工具的使用,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教學工具就是尋找“水源”的“指南針”、是“地圖”,可以帶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教師要用好數學工具,讓學生將數學工具作為翅膀,愜意的展翅飛翔。教學過程中的提問同等重要,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容忽視。所提的問題要精心設計,不能過於頻繁,空泛,不能只針對少量學生,讓多數學生冷場,不能只求標準答案,對學生的想法一時不去處理。提問要將學生的興致引入課堂,問題應具體些,具有挑戰性,趣味性。應該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學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經常反思,讓反思成為一種習慣,而且更重要的是引領學生經常反思,讓學生也養成反思的好習慣。

三、終身學習,提升自己。

這次研修培訓,我再次充電,找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我要以這次培訓作為起點,活到老,學到老,,不斷進取,不斷創新,探索,提高自己的素養,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和學生共同成長,與時俱進。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自己的工作,大膽嘗試,以愛育人,零距離,多角度、全方位地與學生互動,以自己的努力,讓我的每一個學生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舞台,以至於對他們的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總之,這次培訓,我的收穫比以前繼續教育的收穫還多,我決心以這次難得的培訓為契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學習,儘快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與時俱進,盡職盡責,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增磚添瓦。通過這次學習,讓我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反思教學,如何進行同伴互助,怎樣從一個單純的教書匠轉變成一個研究型的教師等。

新課程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和進取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新課程將改變教師與學生的傳統角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探究的精神,教師要不斷地實現自我更新。新課改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和合作者,同時認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老師應儘可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