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二泉映月》聽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82K

《二泉映月》聽後感精品多篇

《二泉映月》聽後感 篇一

聽孫雙金老師的《二泉映月》一課後,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到現在還在腦中縈繞,揮之不去。我相信不僅是我一個人,所有的學生和聽課者都會永遠記住這首曲子。那麼,孫老師是用何“魔法”讓這首曲子深入人們心靈的呢?

一、“四聽”的教學設計,大氣磅礴,低吟回唱。

“提領而頓,百毛皆順”。本文的教學,孫老師把這個“綱”定在了“聽”上面。全文的教學,螺旋式上升,分別安排了四個聽:

上課伊始,孫老師讓學生簡單地介紹一下所蒐集的有關阿炳的資料。然後很自然地説道:“阿炳是一位盲人藝人、苦難藝人、他的《二泉映月》是他的不朽之作,想聽嗎?”又問學生,用什麼來聽?學生回答:“用心來聽。”孫老師相機板書:聽。播放音樂,讓學生談談聽到了什麼?這是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第一次在會場響起,帶着課前對阿炳苦難身世的大致瞭解,孩子們開始走近《二泉映月》。

當孫老師深情朗讀起第5節時,《二泉映月》第二次又響起。此時,我們聽到的不僅僅是苦難,在悲涼的曲調中,抗爭、吶喊的聲音已經跳出了音符。

第三次,當學生的朗讀和着音樂響起的時候,老師、學生、聽課者與這首二胡名曲已經融為一體,此時的孫老師已經不是授課者,而是一位頂級的指揮家,指揮棒輕輕一揮,帶着人們走進了音樂;此時的學生已不是學課文,而是在品味音樂,在樂曲聲中深情地讀着民間藝人阿炳的身世;此時的聽課者,也不是在學習名師的講課方法,我們忘記了筆記,融進了課堂,與課堂上的師生同喜同悲。

最後孫老師通過擴充的故事,小澤征爾説要跪下來聽《二泉映月》順勢發問今天的我們該怎樣去聽《二泉映月》?此時此刻,這首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帶着人們走進了阿炳的一生,走進了對人生的思索之中。餘音繞樑,綿延不絕。在本課教學中孫老師從多角度去呈現《二泉映月》,在師與文本、師與音樂、生與文本、生與音樂、師與生、生與生、生與學者之間,架起了對話、互動的橋樑。套用昨天薄校長在“發展性課堂教學”演講中所説的確立了一種“對話型”的師生關係,老師成了“平等中的首席”,在這節課中我看到了這樣的理念。

二、善於引導學生聯想,讓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在教學找找阿炳的身世的關鍵詞的環節時,抓“雙目失明”讓學生閉眼感受;抓“賣藝度日”讓學生談生活中看到的賣藝人的場面;抓“生活的窮困,疾病的折磨”又創設兩個場景“燒到39、40度,渾身發抖,他是怎麼賣藝的呢?狂風怒吼,雙目失明的阿炳又是怎麼賣藝的呢?”讓學生選擇一個畫面,想象一下再説一説,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在這環節中,孫老師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產生聯想,舉一反三,現身説法,讓學生積澱了情感,走近了阿炳,走近了《二泉映月》。

三、善於點撥學生領悟,讓學生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教學中處處透露出孫老師的“智”,體現了他的“平等中的首席”,每一處的重難點出,通過孫老師的巧妙點撥,讓學生一次次地領悟,靈魂一次次得到洗滌。如:為什麼阿炳沒有聽到奇妙的聲音?反而聽到是歎息、哭泣、傾訴、吶喊?難道是阿炳的父親説錯了,還是阿炳沒有長大?拿起筆,到課文裏去找找關鍵詞句。

又如:他多麼希望有一天能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阿炳不僅聽到了歎息、哭泣,還聽到了傾訴和吶喊!拿起書來,“聽着聽着,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澱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的月夜。”他為什麼要把這些通過琴聲來傾吐給月夜呢?

再如:師:小澤征爾認為應該怎麼聽《二泉映月》?

生:跪下來聽。

師:對某一個人,某一件事無比崇拜的時候才會朝他跪下。小澤征爾崇拜阿炳什麼呢?他要跪阿炳什麼精神呢?你説。

生:他要跪阿炳不怕苦難折磨。

生:我覺得他要跪阿炳這種目標專一,堅持不懈,而且寫出這麼美妙的音樂。

生:他要跪阿炳美麗的心靈和坎坷的經歷。

師:他要跪坎坷的經歷,悽慘的人生。他僅僅跪這嗎?

生:他跪他勇敢的同病魔作鬥爭。

生:他跪的是阿炳對命運的抗爭。(師板書:對命運的抗爭)

生:(齊讀〉對命運的抗爭

生:他跪的是阿炳對光明的嚮往。(師板書:對光明的嚮往)

師:(充滿激情地)充滿苦難人生的人太多了,度過悽慘人生的人太多了。但是有些人被苦難壓倒了,在悽慘中潦倒了,這樣的人是不值得被小澤征爾跪的。小澤征爾跪的是對命運抗爭、對光明嚮往的這種不屈的精神!小澤征爾説要跪下來聽《二泉映月》。今天的我們該怎樣去聽《二泉映月》?

生:今天我們應該用心認認真真地去體會《二泉映月》。

師:用心,讓我們用我們整個心靈再一次感受那動人心絃的《二泉映月》。(播放《二泉映月》。)

師:(在樂曲聲中)苦難本來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悲痛、哀傷、哭泣。但是對一個命運的強者,對於敢於和命運抗爭的人來説,苦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讓我們勇敢地面對苦難吧!

多麼發人深省的話語!我想:學了這節課以後,在孩子們以及所有聽課者的。心中的,《二泉映月》這首曲子表現的不再僅僅是苦難,更有一種超越苦難,戰勝苦難的精神動力。這是孫雙金老師在孩子們的心中悄然播下的精神“種子”,這是對這首世界名曲的最好的詮釋。

聽了孫老師的課,我們感覺到:他不僅僅在引領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更是在引導學生與作者對話的過程中,喚醒學生直面生活、品味生活,領悟生命的真諦。

四、善於運用評價語言,讓學生興趣昂然,欲罷不能。

在教學中,孫老師一次次適時的激勵性的評價語,時時滋潤着學生的心田。如:“真會學習,你還能夠上網查找資料。你還知道哪些?有不理解的很正常,我還要感謝提出問題的同學。答對了表揚,答錯了也要表揚,表揚你的勇氣。我要感謝你,你的感情是多麼得飽滿,多麼得充分啊!你哪裏是一個國小五年級的學生啊!你分明就是阿炳,是阿炳的知音!”等等,一句“答對了表揚,答錯了還是表揚”,一下子卸掉了學生心理的負擔,讓學生從陰影中走進了陽光地帶。“你説得真好。你是阿炳的知音。你就是小阿炳。” 可想而知,在那麼多的老師面前,那位發言的學生得到這樣高的評價,他內心的激動是語言無以表達的。一位教育家説過:“你的鞭下有牛頓,有愛因斯坦,……”或許,老師的一番積極評價,將成為一名明日之星成長的動力。我想我們也應像孫老師那樣在課堂中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弱勢學生,關注學生的心理和品質,讓每一位學生的臉上永遠陽光燦爛。

五、善於刪煩就簡,圍繞重點,領悟精髓。

我特別欣賞這樣一句廣告詞——把簡單的變成複雜,太累;把複雜的變為簡單,貢獻。今天的課堂,讓我穿過複雜,看到了簡單。自己感覺如果自己拿到這樣一篇較長的文章,就不知從何着手,文中的優美詞句很多,該如何來指導學生朗讀呢?而在今天的課中,孫老師在初讀課文中出示三組詞是非常有意識的,從中也看出孫老師對教材的研讀之深,一組是講月亮、月光的;一組是講阿炳身世的;一組是講《二泉映月》的旋律的,孫老師引導學生美美地讀第一組,悲慘地讀第二組,第三組又要求學生把旋律的變化讀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既學習了詞,同時讓學生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與疏理,看來學詞也是圍繞着文章的重難點來學的。在省去了在教學中的扣詞扣句的支離破碎的朗讀教學,才有了今天課堂上的行雲流水,酣暢淋漓,激情盪漾的朗讀。

簡潔並不是簡單,在孫老師的課堂上,對重難點的學習絕不簡單,而是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簡潔的第一範文,其實是以少勝多的課堂,少的是對文本的煩瑣分析,少的是過多的形式主義做法,多的是音樂般美好的旋律,真誠而深刻的對話。

總之,對照昨天顧導的發展性目標的闡述,孫老師的課在內容上、內涵上有拓展,(阿炳的身世,小澤征爾認為《二泉映月》應該跪着聽等)學生的能力上有提升,套用孫老師所説的“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直舉,小嘴常開”,情感上有共鳴,思想上有提升,樹立了要勇於面對苦難的價值觀。看來,對於我們的課題的研究,孫老師的這節課值得我們解剖與學習。

既然今天我們是來解剖的,那應該可以説説自己的不同的聲音的。對於孫老師在解釋“奇妙”一詞中,我不認為是這樣的,孫老師在課中説:“師:阿炳他聽到了什麼?(相機板書:歎息、哭泣、傾訴、吶喊)

生齊讀:歎息、哭泣、傾訴、吶喊

生: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師:你們認為這樣的聲音奇妙嗎?

生:(紛紛)奇妙。

師:你們認為哭泣聲是奇妙的?

生:(搖頭,疑惑地)不奇妙!”

其實,學生在這裏已產生了疑惑,難道“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這樣的聲音不奇妙嗎?後來孫老師又問“難道阿炳還沒有長大?”我想,阿炳小時候沒能聽到這些聲音正是因為沒有長大,後來能聽到這些奇妙的聲音,恰恰是説明了他真的長大了,經歷艱難困苦,他才能聽到。如果他生活幸福,我想他也能聽到奇妙的聲音,那應該是另外的聲音了,也許是“歡快的跳躍”,也許是“淺唱低吟”,所以這奇妙的聲音不應該界定為一定是美好的聲音,個人認為只要能聽出不同的聲音來,那就是奇妙的,能聽出來,也正説明真正的長大了。如果説“深沉的歎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不是奇妙的聲音,那應該是一種怎樣的聲音呢?個人認為“神”是“神奇”,妙是應妙在能聽出各種聲音來。

泉映月聽後感 篇二

聽《二泉映月》,漸漸朝遠方看去,眼前彷彿出現一幅畫面:寧靜的夜晚,月明星稀,月光灑在平靜的湖面上,清風吹過,一位身着破爛一衣裳,微駝着背的中年男生,面朝湖水,坐在一張單凳上,將音樂在他手臂的伸縮之間緩緩升起。

《二泉映月》從一聲長長的歎息開始,之後時而高潮,時而低緩,時而不安,時而平靜。在這緩急之間將他苦難的人生盡顯在我們面前,隨着音樂的響起,樂曲的悲涼便直入人心,彷彿他就坐在我們面前,真切的將他悲涼的人生向我們娓娓到來。這一弦一奏中,盡是阿炳的人生辛酸。他怨恨過,掙扎過,在音樂的變遷中,我們能感覺到他激烈而憤恨的指責,他質問上蒼,他吶喊,他不甘,然而他的指責和質問,在他看來又都是徒勞的。正因他明白,不會有所謂神仙、上帝,更不會有誰來將他從苦難中解救出來,到天亮時分,他還得鼓起勇氣踏上他的賣藝乞討之路,繼續他苦難的旅程。音樂在一陣歇斯底里的躁動後,慢慢歸於安靜,柔和。正因生活讓阿炳知道,要改變苦難的生活就務必緊緊抓住自己的命運,改變不幸命運。對於生活,阿炳在經歷諸多凌辱,欺壓後,他依然倔強地抱有一線期望,既使他時常會飢腸漉漉,會居無定所,但在《二泉映月》中,我們覺得到隨着歲月的消逝,看似深沉而凝重的人和事,最後都會歸於平靜,直至人們省去繁華,掠去浮躁,隱沒絢爛,淡化苦難。平靜的樂曲,使處於困境中的阿炳,卻能像一個過來人或局外人的身份着看待過去,平靜如水。

泉映月聽後感 篇三

一片不知從哪裏飄來的落葉,驚醒了遲來的秋風。孤月獨明,我獨自一人走在這深沉寂靜的古巷,並沒有奢望能如戴望舒一般“逢着一個丁香一般結着幽怨的姑娘”,腦海裏卻總會浮現這樣一個畫面:

清瘦的冷月如鐮,映照着寂寥深寒的湖水,月色下悽切哀怨的二胡聲,從街頭傳來。只見一位蓬頭垢面的老婦用一根竹竿牽着一個瞎子步履蹣跚的向街的盡頭走去,他們的背影被昏暗的燈光拉得好遠好遠。瞎子的右腋夾着竹竿,背上揹着琵琶,左手卻依然拉着二胡,淒涼哀怨的樂曲在街上久久迴盪……

是的,他就是阿炳,一位一生命途坎坷,卻意志堅強的盲人。他的《二泉映月》我已不知聽了多少次,但每次傾聽都會讓我的思緒頓時澄澈,也總會在我的心底產生一縷悠悠的哀怨。往往一曲未了,餘音未歇,淚卻早已滿襟。

雖然我對音律一竅不通,但卻絲毫不會影響我從《二泉映月》中讀懂他的一生,也許這正是音樂的神奇之處。樂曲的開始,如深沉痛苦的歎息,彷彿藝人將積聚多年的愁苦在這瞬間爆發,而後他向世人娓娓道來他悲苦的一生,讓人即使身處美景之中亦不自知,只能隨着阿炳的講述而唏噓不已,總是感歎命途多舛,世事無常。彷彿那如泣如訴的哀怨,貯滿了惠山的梅樹;那淒涼悲憤的淚滴,吻過了二泉池裏片片荷花的清純;阿炳那酸楚的情愫,蓄滿了悽清寂寥的深夜冷月下阿炳憔悴的容顏讓人心碎,讓人有一種“心似泉水冷,蕭蕭風吹月獨明”的悽清悲涼之感。而當我還沉浸在阿炳悲苦的一生而黯然神傷之時,忽然音色一轉,悲愴、跌宕而又委婉的旋律,以複雜深邃的內涵向人們傾訴了對人生無盡的憤怒、無奈與不甘,其中纏綿不盡的愁思,絮繞不去的指天慨歎,像深夜裏湧動的潮水,陣陣揪心。是的,阿炳應對人生的考驗並沒有一味的怨天尤人而是與命運抗爭,激昂的樂音汩汩訴説着他對坎坷命運的憤憤不平,以及他內心的吶喊。這一聲聲聲嘶力竭的吶喊將悽清的心湖漾起一圈又一圈的漣漪,所有的風景霎那間被琴音譯成悽美的詩句,一行又一行。彷彿天地之間只有一月、一泉、一人。樂曲結尾藝人阿炳彷彿仍在默默地傾訴着,傾訴着自己坎坷的一生。即使樂音已絕,卻依然讓人有餘音繞樑三日而經久不息之感,讓人為之動容,為之唏噓不已。難怪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小澤征爾,在中國第一次聽到宋飛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時會淚流滿面,他以東方人特有的虔誠態度説:“這種音樂只就應跪下去聽,”説着便從椅子上順勢跪下去,“坐着和站着聽,都是極不恭敬的。”

還依稀記得東山魁夷曾説過“人人心中都有一股泉水,日常的煩亂生活,掩蔽了它的聲音,當你夜半醒來會從心靈的深處,聽到悠揚的聲音,那正是潺潺的泉水啊!”不禁想到當年的阿炳形單影隻,飄零在外,唯有這一泉、一月陪伴那根淒涼哀怨的琴絃。這泉,這月,這琴音,原是他內心那一灣潺潺泉水的再現啊!

是的,現實之中,人們往往為蠅頭微利,蝸角虛名而爾虞我詐,彷彿這些就是人生好處的全部,卻從未真正的迴歸心靈。試想陶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何種恬適,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又是何等氣魄……在生命的洪流之中,人們總是無視於自己心靈的呼喚,總是為紅塵所累,總是為外界的風聲鶴唳而瑟瑟發抖;為世事的榮辱成敗而錙銖必較;為生命的瞬乎飄逝而惆悵莫名。在恐懼與壓力之中,他們的心靈之泉不再澄澈。直到等到他們老去之時才幡然醒悟,這樣的醒悟就如同考試之後公佈的結果,雖然恍然大悟,卻為時晚矣!

人生百年,恍若一瞬,在有限的歲月裏,不好再為紅塵瑣事而無心傾聽心靈之泉。傾聽自己內心那股潺潺流動的泉水,發奮做到與春秋同心,如纖草幽菊淡然,生則自呈個性,死則從容奔赴,這才是生命真正的好處所在呀!

泉映月聽後感 篇四

我此刻靜靜地坐在電腦前面,沏上了一杯清茶,打開小枱燈,聽着這支《二泉映月》曲子,閉目遐想,體會着阿炳與生活與社會的抗爭,這首曲子滿載着老人生活的艱辛和苦難,包涵着他堅強不屈的意志,更體現着中華民族的骨氣!聽着讓人感動得落淚。淒涼中透露人間冷暖,悲切中反映世事興衰。人生在世,苦亦何多,怨亦何在?幾多哀愁,江水東流。悲切滲透靈魂深處,三疊九折,一曲終了,歲月無痕,人生如歌,只有月華如水,淹沒了奏者和聽者的雙眼。好的音樂,是讓人告別頹廢、恢復信心、意氣風發、才思泉湧最純淨的聖水,洗滌靈魂,沁人靈魂!

“苦難本來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悲痛、哀傷、哭泣。但是對一個命運的強者,對於敢於和命運抗爭的人來説,苦難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讓我們勇敢地應對苦難吧!”一箇舊社會的盲人民間藝人靠什麼戰勝苦難的生活?靠什麼度過坎坷的一生?靠什麼創造出世界聞名的二胡曲?靠的是他的精神支柱——音樂。當阿炳沉浸在茫茫的黑夜時,他拉起了動人的曲子,他彷彿看到什麼?看到了二泉美麗的景色;看到了惠山樹木葱蘢;看到為他日夜操勞的師父……是音樂給了他光明,是音樂給了他完美的世界。當阿炳身患疾病渾身顫抖的時候,他拉起那動人的琴聲。他彷彿感到了寂寞已久的孤獨慢慢地遠離了他。是音樂安慰他孤寂的心,心絃的琴聲,使他不再感到孤獨,他感到很多人在陪伴着他。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當我感到疲倦時,當我感到孤獨時,聽着這首《二泉映月》,我感到了無比的快慰,感謝阿炳帶給我們的無價之寶,感謝一切喜愛音樂的人們,音樂讓我們懂得了什麼叫亨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