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誰(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91W

法家思想代表人物是誰(精品多篇)

法家政治主張 篇一

法家學説強調“法”(就是法律、法令,是要求臣民必須遵守的)、“術”(術就是權術,是君王控制駕馭臣民的手段和策略)、“勢”(勢就是權勢,包括地位和權利,是君臨臣民的客觀條件)。

法家人物對這些各有側重,商君任法,申子用術,慎到重勢,而韓非則結合了法、術、勢,所以説他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子也是最早提出君權至上以及“三綱”的法家。

由於法家是“因時立法,因事制禮”的,所以,法家人物及各自的思想亦有別,如,《管子》提倡社會分工,甚至鼓勵消費(侈靡);而《商君書》主張重農,抑制工商。

又如《韓非子》中提倡君主專制;而《管子》中則反對獨裁。

法家概述 篇二

法家是中國歷史上提倡以法制為核心思想的重要學派,為諸子百家中的一家。春秋、戰國時期亦稱之為刑名、刑名之學。其思想源頭可上溯於夏商時期的理官,法家在《漢書•藝文志》列為“九流”之一。

中國戰國時期以法治為思想核心的重要學派。其思想先驅可追溯到春秋時的管仲、子產,實際發揚光大的是戰國前期的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戰國末期的韓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論。

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主張社會變革、強化法制。根據中國歷史劃分的法家理論,主要發展為春秋諸侯國在私有產權下的市場經濟和重商主義理論,以管仲為代表。和戰國秦漢的君主制中央集權國家下的國有制計劃經濟理論,以商鞅為代表。

法家思想代表人物 篇三

管 仲

管氏,姬姓,名夷吾,字仲,諡敬,春秋時期政治人物。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漢族,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經濟學家、改革家,被譽為“聖人之師”和“華夏文明的保護者”。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家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失敗,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成為齊國上卿(即宰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説“管夷吾舉於士”。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重視商業,並因開創國營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國性服務業供奉為保護神。

子 產

姬僑(?—公元前522年),字子產,又字子美,人們又稱他為公孫僑、鄭子產,鄭國貴族,鄭國國都(今河南鄭州新鄭)人。他是鄭穆公的孫子,所以人們又稱他為公孫僑、鄭子產。他自鄭簡公時(前554)被立為卿,公元前543年到522年執掌鄭國國政,是當時最負盛名的政治家。子產沒有著述傳世,他的言行事蹟,主要載於《左傳》、《史記》等書籍。子產的在法律上所做出的貢獻主要有鑄“刑書”,公佈成文法。公元前536年子產“鑄刑書”,把自己所制定的刑書鑄在鼎器上,開創了古代公佈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祕密法。提出“以寬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張。

李 悝

李悝(前455——前395年),嬴姓李氏,名悝,一作克,戰國初期魏國人(今河南濮陽)。約生於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卒於周安王七年(前395年),戰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在魏文侯時任丞相,主持變法。司馬遷説:“魏用李悝盡地力,為強君。”班固稱李悝“富國強兵”。李悝變法在魏國走上富強之路過程曾做出很大貢獻,是中國變法之始,隨後楚國吳起變法、秦國商鞅變法,都在發展着李悝的變法實踐,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商 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原名衞鞅,也叫公孫鞅,戰國時期衞國人。商鞅早年為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孫痤病死後,魏王並沒有重商鞅用商鞅。後來聽説秦孝公下令求賢者,便攜同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通過秦孝公寵臣景監,三見孝公,商鞅暢談變法治國之策,孝公大喜,商鞅得到了施展他變法理想的舞台。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為:建立新型的軍功爵制,激勵士兵奮勇殺敵;獎勵耕織,保證了秦國後方糧草充足;制定新法,使得百姓各司其職,安分守己。秦國自商鞅變法後,迅速成為一個強大的諸侯國,為後世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

慎 到

慎到(約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趙國人,早年曾“學黃老道德之術”,後來成為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齊宣王時他曾長期在稷下講學,對於法家思想在齊國的傳播做出了貢獻。《史記》説他有《十二論》,《漢書•藝文志》的法家類著錄了《慎子》四十二篇。後來很多都失傳了,《慎子》現存有《威德》、《因循》、《民雜》、《德立》、《君人》五篇,《羣書治要》裏有《知忠》、《君臣》兩篇,清朝時,錢熙祚合編為七篇,刻入《守山閣叢書》。此外,還有佚文數十條。

韓 非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韓非是法家學説的集大成者。韓非本是韓國的王族貴人,但是,他的理論不被當時的韓王所採納。在悲憤之下,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説林》、《説難》等十餘萬言的著作。後來這些著作傳到了秦國,秦王政看完後,發出了“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的感歎。但韓非在出使秦國時,沒有得到秦王政的信任,更被李斯、姚賈陷害,最後自殺於秦獄中。韓非雖然一生都沒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卻著成了流傳千古的《韓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