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百家講壇蘇軾【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33K

百家講壇蘇軾【新版多篇】

百家講壇 蘇軾 篇一

百家講壇 蘇軾

《百家講壇》是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的講座式欄目,涉及中國歷史、中國文化。其中就有蘇軾的相關介紹。

百家講壇蘇軾(一)少年成名

畫外音:

你知道蘇軾嗎?你瞭解蘇軾嗎?一提起蘇軾你自然而然就會想起他那膾炙人口的美文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那麼,這些流傳千古的詩詞名句的背後究竟隱藏着什麼樣的傳奇故事,而對於生活中和官場上的蘇軾,你又瞭解多少呢?蘇軾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人生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與他本人的個性為人到底有着怎樣的關係,我們今天的人又該如何解讀他的宦海沉浮與兒女情長呢?後世的人們為什麼對蘇軾始終有一種特別的喜愛,歷經千年而不衰?從今天開始,就讓我們跟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康震副教授一起走進這位與眾不同的文化學者,品嚐跌宕欺負的別樣人生。系列節目《蘇軾》第一集少年成名,敬請關注。

康震:

對於蘇軾蘇東坡,我想各位觀眾都非常的熟悉。為什麼呢?因為他留給了我們太多的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優秀詩篇:當我們登高遠望長江的時候,禁不住會唱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當我們走在廬山的風景裏的時候禁不住會説“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我們也禁不住用他的詩來寬慰自己“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當我們在一箇中秋的月夜,思念我們的親人的時候,我們也禁不住要吟唱他著名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的確,蘇軾的詩詞已經成為了我們廣大人民羣眾血肉當中須臾不可分離的豐厚的文化養料。它就像我們的血液一樣,每天都流淌在我們的情感當中,對這樣一位偉大而富有魅力的文學家,我們究竟瞭解多少呢?我們到底想過沒有,他的這些迷人的富有魅力的詩句是怎麼寫出來的?在他的少年時代,他究竟接受過怎樣的家庭教育?他科舉考試成績如何?他進入仕途之後是不是一帆風順呢?他又是為了什麼被一貶到了黃州,而後他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在短短十七個月的時間裏從一個八品官升為三品大員,最後蘇軾又是因為什麼,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裏被一貶到了惠州,再貶到了儋州?這位偉大的文學家在他臨終的時候給我們留下了怎樣的遺言呢?所有這些象迷一樣的問題,就共同的匯成了蘇軾豐富的一生。而我們要了解這些謎團,要了解這些問題,那還就必須要從蘇軾少年時代説起。

畫外音:

走近豐富多彩的蘇軾,讓我們慢慢道來,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中期的公元1037年出生於四川眉山,11死於江蘇常州,終年65歲。蘇軾所在的家庭是一個小康之家,父親蘇洵是著名的散文大家,共生有三男三女,蘇軾與弟弟蘇轍排行老五與老六,而排在他前面的哥哥姐姐均夭折,而恰恰就是蘇家碩果僅存的這哥倆兒竟然在日後成為蘇軾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那麼,幼時的蘇軾接受的是怎樣的家庭教育,這種教育對他的少年成名有着怎樣的影響,他與弟弟蘇轍的名字又有怎樣的深刻寓意呢?

康震:

首先我們要來看一看蘇軾從小所接受的嚴格而良好的家庭教育,蘇軾的父親蘇洵一輩子沒做過什麼特像樣的官,我們都知道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有數的大散文家。蘇洵對他這兩個兒子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嚴格得有證據啊,有詩為證。蘇軾六十多歲的時候遭了難,被朝廷貶到遙遠的海南島,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老頭晚上做了個夢,你猜他夢見什麼了?他夢見自己又變成小孩了,父親監督自己在那兒讀書呢,醒來之後,老蘇寫了一首詩,記錄他這個夢,這詩説得好:

夜夢嬉戲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

計功當畢春秋餘,今乃粗及桓莊初。

《百家講壇·蘇軾》個人觀後感900字 篇二

《蘇軾》觀看完了,心裏久久不能平靜,往事如煙,似水流年,大浪淘沙,在歷史的長空中東坡先生這位“不能無一,難能有二”的曠世奇才永遠閃着耀眼的光芒。

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哲學家。。。。。。這些遠不是他的全部,高呼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是他,輕吟 “化退殘紅清醒小”的是他,能將思念兄弟感情昇華至“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也是他,他豁達,他灑脱,他幽默,他有着“物與我皆無盡也”的超脱,來吧,讓我們走近蘇東坡。

走近蘇東坡,感受蘇門的家教,父親蘇洵對兩個兒子因材施教,並分別取名“軾”“轍” 對孩子低調,謙虛的期許,程夫人的“如果你能做範滂那樣的人,我難道就不能做範滂母親那樣的人嗎”至今還在我的腦海中,正如梁啟超先生説的“人生百年,立於幼學”,我們不求培育出樑先生那樣九個出色的孩子,但是給孩子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總是必要的吧!

走近蘇東坡,體味東坡先生的愛情,親情。“十年生死兩茫茫”中我們聽到了東坡先生思念王弗的錐心裂肺的痛哭之聲,“孰迎我門,孰饋我田。已矣奈何,淚盡目幹”東坡的《祭亡妻文》感天動地,不合時宜,惟有朝雲能識我,是啊,沒有朝雲,東坡先生的一肚子的不合時宜去哪尋找知音呢,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位賢內助,東坡先生一生起起伏伏,正是這三位賢惠的妻子給了先生莫大的安慰。蘇軾將“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贈與蘇轍,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蘇軾身陷囹圄,蘇轍百般上疏求助,情願捨己救兄,是啊,血濃於水,兄弟之情,感動古今。反觀今天,因為金錢利益,兄弟反目,夫妻不和的`不計其數,這些是不是有些不合時宜呢?

走近蘇東坡,學習東坡先生的豁達,蘇軾的一生,幾起幾落,四海為家,但是他從未因為貶謫有過幽怨,在他的人生中豁達樂觀已成一種習慣,被貶黃州仍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吶喊,在被貶嶺南後,仍有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心情,看到東坡先生的際遇,有時再想想自己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些許的困難算什麼呢?

走近蘇東坡,保持一顆純潔的心。“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用在東坡先生身上最合適不過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管是徐州治水,還是在杭州修堤,東坡先生不管身在何處,如何落魄,為官始終都是秉承一個宗旨,為民辦事。當代社會的人們,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忙忙碌碌,有誰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靜下心來反思自己,剖析自己,現在忙得是否違背了自己初衷。

《百家講壇蘇軾》觀後感 篇三

年少的蘇軾,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親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寫得一手好文章,對蘇軾很嚴格。蘇軾之名的由來,便是父親對兒子的一片苦心期待。蘇洵希望兒子不要太過於鋒芒畢露,而是一點一點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蘇軾少年成名,22歲考了相當於現在全國大學聯考的第二名,實際是第一名,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以為是自己學生曾鞏的考卷,寫的太好了,但怕人説他徇私舞弊,把這份考卷點了第二名,實際考卷是蘇軾的。

後來歐陽修對老友説:“捧讀蘇軾的信,我全身喜極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當今奇才,我應當迴避,放他出人頭地。請大家記住我的話,三十年後沒有人會再説起我來的!”當時歐陽修名滿天下,天下士子進退之權全操在歐陽修一人之手,歐陽修這一句話,蘇軾之名頃刻傳遍全國,“出人頭地”這一成語就是從這裏來的。

蘇軾25歲時在制科考試中被皇帝點為第一名。制科考試在宋朝只舉行過22次而且不定期,錄取的人員只有41人,蘇軾是所有人中成績最好的,百年第一。

《百家講壇蘇軾》觀後感 篇四

《百家講壇蘇軾》觀後感

寒假,老師佈置作業要求我們看《百家講壇》關於蘇軾的內容,並且還要我們寫一篇觀後感。我艱難的看完了蘇軾的十集一開始不以為然的,可到後來聽《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熱血沸騰,再到《江城子-記夢》時,感於蘇東坡先生“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言簡意深。全篇看下來,讓我覺得這位古人為世界創造了許多歷史。

年少的蘇軾,有着很好的家庭教育,父親蘇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寫得一手好文章,對蘇軾很嚴格。蘇軾之名的由來,便是父親對兒子的一片苦心期待。蘇洵希望兒子不要太過於鋒芒畢露,而是一點一點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蘇軾少年成名,22歲考了相當於現在全國大學聯考的第二名,實際是第一名,當時的主考官歐陽修以為是自己學生曾鞏的考卷,寫的太好了,但怕人説他徇私舞弊,把這份考卷點了第二名,實際考卷是蘇軾的。後來歐陽修對老友説:“捧讀蘇軾的信,我全身喜極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當今奇才,我應當迴避,放他出人頭地。請大家記住我的話,三十年後沒有人會再説起我來的!”當時歐陽修名滿天下,天下士子進退之權全操在歐陽修一人之手,歐陽修這一句話,蘇軾之名頃刻傳遍全國,“出人頭地”這一成語就是從這裏來的。蘇軾25歲時在制科考試中被皇帝點為第一名。制科考試在宋朝只舉行過22次而且不定期,錄取的人員只有41人,蘇軾是所有人中成績最好的,百年第一。

那個時代的蘇軾善於以文字表達自己的感情,抒情、論國策,所以我們今天才有機會讀到他的許多作品,並在文字的帶領下回到那個時代體會他的心靜與喜怒哀樂。反觀如今,我們真的沒太多機會寫作了。其實寫作,一在記錄,二在思考。更何況蘇軾可以一直保持以一顆赤子之心去生活並抒發自我情感,只這個境界就是足以貫穿千古。無外乎歐陽修曾説,千年之前沒有出現過蘇軾這樣的`才華超羣的人,我不知道千年之後,還能否出現第二個蘇軾。

蘇軾是個名副其實的大文豪,他的詞自成一派,讓人望之感歎。他的一生充滿了神奇的色彩,雖然鬱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邁的胸襟,能包容天下,雖寄情與山水之間,卻有自己獨特的政治解讀,他的政治抱負未能施展於朝野,卻通達於後人。正所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他都做到了。

百家講壇觀後感 篇五

《百家講壇》是個開放的節目。節目內容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哲學等。形式多樣,學理性與實用性並存,權威性與前衞性並重,追求學術創新,鼓勵思想個性。適合具有中學以上文化程度,具有求知慾的觀眾。

温馨世界,真誠交流——觀《百家講壇》有感

人與人之間需要真誠交流,家與家之間需要真誠交流,國與國之間需要真誠交流。如果我們處在真誠交流中,就會構成這温馨世界。

看了這期的《百家講壇》真是感觸良多。也讓我們獲益良多,記憶深刻。這期講的“信”讓我想起了書上的《期行》。而且錢教授也講了這個故事。

現代人的懷疑越來越多,信任卻越來越少。這是為什麼呢?也就是因為“利益”這兩個字了吧!

在誠信的背後藏着人的道德品格。但有人卻因為“利益”拋棄了這高尚的東西。

街頭巷尾都可以看見的小商販,他們的不誠信相信你們也遇到過——什麼缺斤少兩,什麼以次充好。這不正是遭人唾棄的嗎?就是在這種小事上卻聯繫着更重要的問題——誠信。

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篇關於誠信的文章。講的是一個小男 孩買蘋果的故事。一個衣衫襤褸的小男孩買了兩斤蘋果,可當他埋頭掏錢時,小商販卻從已經稱好的蘋果中拿出來一個。沒想到小男孩離開不久後又回來了。正當商販以為他是回來討回那個蘋果時,情節卻來了個大反轉。原來是小男孩發現商販多給他找了一元錢,特意將錢送回來了。這篇文章通過小男孩和商販的對比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小男孩的行為不正是我們認為遙不可及又不願為之的誠信嗎?

其實誠信是源自你內心的選擇,是別人無法決定和控制的。

“言而有信”“一諾千金”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但要做到卻是很難。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承諾,不是一味追求名利和金錢。而是一個誠信的人。

我彷彿看到了男孩高大的背影,元方明禮誠信的心和華歆不想失信於人的神情。這不就是温馨世界,真誠交流的表現嗎?

《百家講壇蘇軾》觀後感 篇六

蘇軾是個名副其實的大文豪,他的詞自成一派,讓人望之感歎。他的一生充滿了神奇的色彩,雖然鬱郁不得志,但是他有豪邁的胸襟,能包容天下,雖寄情與山水之間,卻有自己獨特的政治解讀,他的政治抱負未能施展於朝野,卻通達於後人。

蘇軾的詩詞流傳下來很多,大多數都寫山水、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或自娛自樂,或自嘲於世,或與二三好友同行,或描繪世事百態。洋洋灑灑,人如其詩,詩如其畫,畫如其字。蘇軾不愧為風流才子,滿腹的才華盡顯於創作之中,有着我輩所看不透的感悟和追求。正是蘇軾的'恬淡成就了他,雖然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是他無奈生活的縮影,但是他苦中做樂,更有東坡肉流傳至今,滿足大家的口腹之慾。東坡先生是個傳奇,他的一生悲苦,卻從容自在,他不似陸游般國家不興,死而不快。也不像杜甫般鬱郁一生為國家。他是國家用時,義不容辭,國家棄之,恬然自居。是好的詩人的心態,是我們學習的一個方面。

《百家講壇·蘇軾》個人觀後感900字 篇七

午後,兒酣睡。先醒來的我在牀邊書桌旁靜看《百家講壇·蘇軾》,不時還跟讀其中幾句詩詞,身心皆放鬆。舒坦。

此片甚好,不辜負詩經羣裏各位老師的推薦,儘管我一開始是衝着李山老師去的,但到後來確實被片中各種有趣的講解吸引住了。此片詳述了蘇東坡的傳奇一生,更重要的是詳細的描繪了蘇東坡的內心世界的變化,從年少輕狂少不更事,到放飛自我自在灑脱,豁達快樂。很不錯。我喜歡這部片子的原因如下:

儘管是紀錄片,但是這部片子不止是知識類講解,還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引人入勝,讓人忍不住想一口氣看完並且不費力的銘記在心。比如流傳至今的美食東坡肉,東坡餅,東坡烤羊骨的由來;比如西湖為什麼又叫西子湖;比如著名景緻蘇堤春曉,三潭映月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等等。

第二,在第五集有一處細節,寫到蘇東坡寫詩稱自己八方來風吹不動,內心穩定安靜。一位摯友看出他只是強説辭,便戲稱屁話。蘇東坡氣急敗壞找上門去,摯友説“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蘇東坡聞言哈哈大笑,遂不再矯情,説到“我還是過我的日子去吧”。這處細節讓人看到了大文豪的煙火氣,詩人也是人,作品雖高於生活但終究來源於生活,只是一味的清高不是真實的人生,不足以稱之為大文豪。蘇東坡就是一位有煙火氣的大文豪,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接地氣的美食出自他手了。另外,蘇被貶至黃州,慢慢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喝酒犯戒,午夜十二點城門關閉後越牆回家。自己還戲稱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與尋常百姓談笑風生。真文人也。

其次,我所感動的還有蘇東坡與王安石的那次會面。兩大文豪曾經的政論分歧之大竟然並不影響他們的互相欣賞,對於他們來説,政論是政論,是君子之爭。精神層面的惺惺相惜足矣感動千年。

還有,無知的我以前只知道蘇東坡是一位詩詞達人,並不瞭解他還是那麼出色的一位地方官!雖然在朝堂之上蘇軾鬱郁不得志,但一到地方為官便如魚得水,抗洪,滅蝗,獻出祕方幫老百姓治瘧疾,治理的井井有條。這大概就是源於大文豪蘇東坡單純可愛的人間大愛吧。

看完這部片子後感覺很多地方都很棒,讓我這樣一個只知道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的人,瞭解了他的一生並漸漸喜歡他,有想要把蘇軾詩詞找出來朗讀一遍的衝動。但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最最感動的還是蘇東坡在黃州那段日子,他由一位鬱郁不得志的官員演變成善於發現生活中快樂的人的心路歷程。這是詩人的成長,是詩人的`豁達,更是我等世俗之人應該汲取到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