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百家講壇觀後感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7.02K

百家講壇觀後感多篇

《百家講壇》觀後感 篇一

我每一天看電視最愛看什麼呢最喜歡什麼呢説出來可能大家也是喜歡的,音樂、小品、相聲、電視劇但是,近一年多時間以來,我卻十分喜歡中央電視台十頻道的電視了,如“百家講壇”、“探索發現”、“走近科學”、“人物”最讓我期盼的還是“百家講壇”了,差不多天天關注。

易中天的品三國、王立羣的讀史記、紀連海的正説鰲拜、孫立羣講李斯、閻崇年談清史、馬瑞芳説聊齋、劉心武新解《紅樓夢》、于丹的《論語》心得、隋麗娟的説慈嬉太多太多了,真的是無法一一列舉。

而我看了這麼多專家教授的論述評説,心裏除了崇拜,那就是還有一點點心得,唉,實在是羞於寫出,我明白我看了這麼多,有些也沒有完全看懂。

三國時代,那但是人才輩出,劉備作為漢室後代,三國演義小説將他做為正方寫,曹操、孫權相對就以反方呈現,但是縱觀三國,留給後人欽慕的還是曹操的魅力,他能文能武,卻被後人視為奸雄,有人説曹操為人奸詐、篡漢、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就是這麼的評價,讓一千多年的曹操被後人憎恨,之後在20世紀,魯迅提出了對曹操的看法,第一個為曹操翻案的人就是魯迅,直到這天,人們才從《史記》、《後漢書》,得知一個真實的曹操,他也有温清的一面,他也有寬容的一面,他也有真誠的一面,這些在《三國演義》中也能看出來,建安文學的主要作家羣——就是曹操、曹丕、曹植,還有“建安七子”,“三曹”是那時文壇的領袖人物,成就最高。

再讀史記,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感情,不管是為財而愛,還是為貌而愛,總之這在那個封建社會已是難能可貴的情感了,“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説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掛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語千言説不完,百我聊奈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天別人搖扇我獨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郎!”魯迅説《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人間唯有真情讓人感動。

再看萬人憎惡的慈嬉,慈嬉真的是大壞人嗎有人説她喪權辱國、貪戀政權,兇狠毒辣,但是又有幾個皇帝皇后是不殺人的,凡有統治就有血腥,有法就有治,唯唯諾諾、沒有主見的人總是被人欺負,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處於鼎盛之勢,總要經歷消亡,這是歷史發展的規律。所以我並不是很厭惡這個人,還有些佩服她的潛力和勇氣。慈嬉如果少聽政一些時間,也許這個皇太后就不會這麼被萬人唾罵,清朝後期,本就是列強興起,在道光年間,已經受到外國的侵略了,這就是著名的“片戰爭”何況再過幾十年,咸豐帝同治帝的無能昏庸早死,清朝能有這麼一個女子駕馭,是中國男人的嫉妒還是自認為沒尊嚴了呢可能也有吧。

看古《聊齋志異》,多數人是讀不懂的,文言文,是啊,古書都是這樣的,讀不懂,如今聽了這些專家的上課,也懂了好多,這本書雖然説的是亂七八糟的鬼怪,但是他們卻比正人君子更可愛,幾分莊嚴,幾分詼諧、幾分玩笑,幾分感慨,此中滋味,誰能解得開,花妖、鬼、狐狸精對人是又恨又愛,可歎可敬,還有好多寫女性和男性在社會上的不同際遇,卻是最讓人佩服的,“女扮男裝,懶漢致富、刺貪刺虐、獨撐家業、自食便液”而那人鬼情的故事,卻至今傷懷痛心,一首“人鬼情未了”,讓人聽的蕩氣迴腸,一首“倩女幽魂”,催人淚下。

《紅樓夢》,我讀了好多次,翻閲數次,也還象個盲人一樣,看了紅學家的談紅樓,説紅樓夢中的男人和女人,讓人不能只説男人有多亂,讓人不能只説女人有多可憐,更讓人不能只説女兒有多純潔,最近買了新解紅樓夢,明白了很多紅學知識,秦可卿的來龍去脈,原型還是一個廢太子的女兒,在清朝也是一個格格了,謎!謎!只能還是謎,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而又最複雜的作品,一想到潑辣、大管家、人未到笑先聞就是她王熙鳳,一想到纖塵不染、質本潔來還潔去就是她林黛玉,一想到金簪雪裏埋就是她薛寶釵,一想到豁達奔放就是她史湘雲,一想到才自精明就是她賈探春,賈寶玉是男兒中的女兒,難怪作者自己説“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永久的藝術魅力,讓人永遠也百讀不解、百讀不厭。

沒法一一説完這麼多的感慨,但是最近又看了《紅旗渠的故事》,雖説與“百家講壇”原先設置的欄目有點跑題,但聽了《紅旗渠的故事》,我一樣感動得熱淚盈眶,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家鄉就有這種渠,父母在那個年代就是挖渠道、修馬路的人,幾十年過去了,再看那些長長的流着河水的渠道,真讓人不忍糟蹋,一塊塊巨石堆砌的人工幸福渠,是能夠讓它流芳傳世的。

“百家講壇”我還要繼續觀注,它就象一本厚厚的書,永遠也翻閲不盡的,古往今來,談古論今,還有多少的人和事需要我們大家探討,我期盼着更多人不同的評論,我很喜歡,雖然在中午十二點四十五分後是重播,但我一向是把它放在首播時來欣賞的,雖然中午觀看很疲倦,對於這時的我來説,下班回來能看到如此精彩的節目,不睡午覺都是值得的。

《百家講壇》觀後感 篇二

每天早上起牀就是看《百家講壇》,今天聽的是喻大華教授評説《嘉慶王朝(五)——洪亮吉大案》當把洪亮吉流放新疆後,地方上發生了一場罕見大旱,先是老百姓拜神祈雨,後來各級官員向天求雨,大到極致的官員也沒有用,無奈皇上只好親自向天祈雨還是沒用。實在沒有辦法,想到了大赦天下,仍然仍然是滴雨不下。於是嘉慶想到了洪亮吉,在他親自含淚寫完詔書(相當於自我檢討,嘉慶覺得委屈所以流淚)後,一場大雨傾盆而下。

這是迷信嗎?應該説不是,因為從老百姓到當官的祈雨應該是過了很久的時間,從時間上來説,也許本來就是到了該降雨的時候,再者嘉慶本身就有點心虛,如果説他對洪亮吉不是心存不安,他不會覺得自己應該受到懲罰,他作為一國之君能夠自我檢討非常不容易,在他內心深處其實早就知道自己錯了,只是一直不願意承認,直到這場大旱讓他把這份內疚顯露無遺。

每一個人在內心深處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線,這個底線就是牽制自己的行為,甚至也會讓自己倍受折磨,當自己無法逾越自己的時候,就會產生一些恐懼,於是就會用一些行為救贖自己。於是人的信仰便產生了,不斷的用一些行為來救贖,只求自己問心無愧。

但是如果一個國家的人沒有了這種種的自我約束,內心沒有一種道德的天平來衡量自己的行為,全靠着所謂的法律法規來制約,約稱“樹無皮則無命,人無臉則無敵”,那麼,後果無法想象,而一個人真的什麼都不在乎了,活着還有意義嗎?

百家講壇觀後感 篇三

很多人只把《開講啦》《中華好詩詞》《百家講壇》等節目當做普通的綜藝節目來尋找樂趣,但我並不認同他們的看法。此時,節目中藴含的道理往往被人忽略,我覺得我應該重申製作這些節目的意義。

《開講啦》是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節目邀請"中國青年心中的榜樣"作為演講嘉賓,分享他們對於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給予中國青年現實的討論和心靈的滋養。每期節目由一位名人傾情演講,與十位新鋭青年代表進行交流對話,300位大學生作為觀眾現場分享這場有思考,有疑問,有價值觀,有鋒芒的思想碰撞。這是中國最具青年公益的節目,也是一場温暖畢業生心靈的演講。

而節目《百家講壇》也讓人深受啟發。于丹的《莊子》心得,特別是其中的一個牧羊人的比喻更是讓我感觸很大。她説,我們做事就要像牧羊人一樣,只要看好最後一隻羊就好了。最後一隻羊趕上了,其他的羊就會跑得快了。這讓我想到了我的同學,其實你看一看,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其實在日常的學習中,並不需要老師下多大的功夫。相反,真正需要我們幫助的是那些學習暫時落後的學生。我們只有抓好了學習落後的學生的成績,那麼我們一個班的成績也就會好了。

《中華好詩詞》也讓人明白詩詞歌賦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但試想如今有多少人能熟識,有多少人是主動的因為熱愛而去接觸、背誦和運用,更多的是因為要考試,要爭高分而去學習、背誦,根本就無所謂的運用,這不能不説是一種悲哀。倘若我們現代人再繼續以這種應試狀態去接觸瑰寶,我想過不了多久,悠久的詩詞文化將會丟失,中國傳統文化將變得一片空白。在此,我只希望人們能明白製作節目的意義,那些娛樂節目並不是簡單的供人消遣,它的背後定有其深意。

《百家講壇》觀後感 篇四

説起《)本站○(百家講壇》,我可是它的“超級粉絲”,它獨有的魅力令我無限神往。

每次播出《百家講壇》,我都懷着無比興奮、激動的心情去觀看。當講到祖國的民族英雄時,我往往激動得落淚;而講到祖國近代史上的屈辱,我又常常難過得哽咽。

記得有一次,當復興紹教授講到鄭成功收復失地時,歡喜、激動、自豪佔據我整個心扉,我竟忘情地落淚了。這是為祖國的勝利而流淚!還有一次,當隋麗娟教授講到祖國在外國人面前屈服了,成為殖民地,像一頭雄獅還沒有完全醒來時,我哽咽了,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為中華民族而哭泣!

我愛《百家講壇》可不是圖個新鮮兒,而是去關注祖國2500多年的發展史。從堯、舜、禹到末代皇帝溥儀,2000多年的歷史是多麼輝煌、多麼燦爛、多麼坎坷啊!“貞觀長歌”使中國的富強向前邁了一大步,“甲午戰爭”讓多少英雄男兒為祖國英勇獻身,“戊戌變法”僅僅維持了103天。多麼不平凡的歲月,多麼不平凡的民族呀!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歷經滄桑,歷經磨難,終於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百家講壇》,我愛你,你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國,更加了解她、尊敬她!

百家講壇觀後感 篇五

今天我看了百家講壇,主要講的是貞觀之治之李世民奪位。當時漢高祖時期,皇帝李淵治國有方,當時全國上下夜不閉户,路不拾遺。這時,李世民就起了奪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齊王開刀,他設計計謀在玄武門把太子和齊王殺了。這就是所謂的玄武門政變。為什麼當時皇帝不處罰李世民呢?是因為他的聲望太高了,殺了他天下就會。殺了齊王和太子後,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員大將去找皇帝要兵權。當時,皇帝和幾個大臣在划船,看見一名全副武裝的將士來到他的面前,就被嚇着了,明白了此人的來意,但皇帝還是故作鎮靜地問他:你來幹什麼?此人就説外面有人生亂,請你把兵權交給秦王,讓他來統一安排,全部聽從他的指揮,旁邊兩位大臣也幫李世民説好話,皇帝沒有辦法,也只有交了兵權。

從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讓了,因為當時兵權就等於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帝。李世民當上了皇帝,眾説紛紜,有的説是他篡位,有的又説是繼位。史書是史書,説法歸説法,我認為李世民的做法是錯的。因為他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殺兄囚父。雖然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卻失去了手足、父子親情。

百家講壇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欄目。從紀連海的《正説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國》。這幾天我就關注着于丹教授的《論語》。《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與他的弟子的言行的書。孔子説,一個人要有人格的尊嚴。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為冤冤相報何時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説那是一種浪費。是對人生的浪費。試想,人家很對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負重,還在那裏對他人寬容,忍讓,會讓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這樣會讓那個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應該做的事情。于丹教授把孔子説的文言文給予大家解釋得惟妙惟肖。讓人容易懂得為人處世道理,她講述的人生哲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所以我認真做着筆記。

紀連海講的《紀曉嵐之謎》最好看,通過《紀曉嵐之謎》我知道了紀曉嵐先當官,然後犯了錯誤,被髮配到新疆。在去新疆的路上,他寫了好多好多文章,後被編成《閲微草堂筆記》。紀曉嵐在新疆待了兩年,因為要編《四庫全書》,又被調回到北京。《四庫全書》編了十年,編書特別辛苦,十年中還累死了好多人,幸好紀曉嵐沒死。這部書總共寫了七卷,保存到了中國的七個地方,有北京頤和園,北京故宮,台北,瀋陽等。後來,有幾個地方的書因為外國人的`侵略被燒燬,還有幾個地方的書全部保存到現在。通過這個講壇,我的腦子裏又增加了許多知識。我想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也登上講壇,為大家講知識。

《百家講壇》觀後感 篇六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本站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温暖的生活態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與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麼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人生在世,面對生活、工作的種種不公,除了檢討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們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談到孔子“仁者不惑”時講到,“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對那些“利”字當頭的人,或許我們更應該坦蕩處之、平淡視之、淡漠待之,正所謂有容乃大,“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裏面所教給我們的這種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着平等與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這一點非常像禪宗裏面所説的一個境界,禪宗説這個人間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是這樣七個字。也就是説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就是你內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海闊天空。

總之,在當今以經濟利益為主導的社會潮流中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真的能給人以心靈淨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啟迪。與友寬容,與同事寬容,與親人寬容,與生活中一切給予寬容,播種樂觀、豁達的處世態度,我想收穫的就是一種熠熠生輝、一種與諧的美。寬容是人生的哲學,但更是一種境界吧。

《百家講壇》觀後感 篇七

我很喜歡看《百家講壇》,《百家講壇》裏面給我們分析了書裏的內容,人物的性格特點。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魯智深系列裏拳打鎮關西那段。我最喜歡的是描寫魯智深打鎮關西的那段話。

那段話是這樣寫的:“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鮮血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提起拳頭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稜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又只一拳,太陽穴上正着,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魯達看時,只見鄭屠挺在地上,口裏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撣不得。”這段話讓我記憶猶新。鮑中山教授講,它把魯智深打人的情節描寫得生動具體。魯智深一共打了三拳,第一拳裏面“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把那血肉模糊的畫面描寫了出來。

鼻子,是用來聞味道的,所以打到鼻子,才會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第二拳在眼睛那裏,“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眼睛是用來看東西的,打到了眼睛,色彩就全出來了。第三拳是打到太陽穴上。“卻似做了一個全堂水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打到了太陽穴上,又會怎樣呢?磬兒、鈸兒、鐃兒的聲音都出來了。為什麼《水滸傳》裏每寫到搏鬥廝殺的地方,總寫得很血腥呢?鮑中山教授説,作者施耐庵生長的時代,戰火不斷,充滿了戰爭。所以他才會把廝殺的畫面寫得那麼血腥。我們一定要熱愛和平,制止戰爭,世界才會更美好。

我很喜歡看《百家講壇》,《百家講壇》不僅讓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更喜歡看書,喜歡瞭解歷史。我以後一定要多看《百家講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