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研修觀課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43K

研修觀課報告(精品多篇)

觀課報告 篇一

在這天的觀課議課活動中,我選取以“……”作為自己的觀察視角,實地觀察了***老師的一節英語新授(複習)課,現將自己的觀課狀況總結匯報如下:

一、觀察點選點説明

我選取的觀察視角是:……,在此基礎上,又分為以下幾個觀察維度,……,透過這幾個維度的觀察與診斷,旨在正確認識、瞭解教學中……的關係。

二、觀察結果分析:(總體評價、主要優點、教學推薦、課堂細節)

注意:要有對課堂觀察現象的細節及綜合描述。

(一)總體評價:

這節課選自*年級下冊*單元,主要講授、訓練……,總體上看,該教師教學基本功紮實,教學情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在“聽、説、讀、寫”環節中,英語操練和交際活動多種多樣,注重了學生語言表達潛力的培養,實現了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

(二)主要優點:

下面重點將在觀察視角“……”方面的優點作如下分析:

……

A、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

1、教師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潛力和生活經驗,儘可能創設了真實的跨文化交際情境,讓學生在體驗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逐步構成了跨文化交際的潛力。

2、該教師適當地選用國外的教學資料,以補充和豐富課堂教學資料。

3、該教師能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根據實際教學條件,創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簡筆畫教學掛圖模型實物等常規媒體,同時用心利用音像網絡以及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教育資源,豐富了教學資料和形式,有利於學生觀察模仿嘗試體驗真實語言的語境,使英語學習更好地體現真實性和交際性特徵。

4、所利用的教學資源貼合學生年齡特徵心理特徵和學科認知發展水平,具有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靈活性和開放性,教學資源題材多樣資料豐富語言真實。最大限度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5、該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用心利用聲像資源報刊等,給學生學習帶給了更多的豐富真實的語言學習和體驗的機會。

6、豐富的課程資源,較好地開拓了教和學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學的方式,使英語教學更加真實生動開放和靈活,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B、課堂氣氛營造

1、課堂教學中,教師尤其注意培養了學生用心的學習態度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語言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該教師能選取恰當的時機和靈活的方法恰到好處地處理教學實踐中出現的錯誤,體現了高超的教學智慧和駕馭課堂的教學潛力。

3、該教師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在教學中,能堅持以學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調動起所有學生的用心性,使他們持續了高度的學習英語的信心,體驗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獲得學習英語的成功感受;關注個體差異,能做到尊重學生個性,充分挖掘學生的不一樣潛能,因材施教,為學生帶給了多樣化的發展空間。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的指導富有針對性。

4、該節課課堂教學氣氛和諧,教學資料和步驟安排合理,課堂互動組織形式多種多樣,如:兩兩對話練習主角體驗情景劇表演……等學習方式超多采取,在老師的調控下,學生透過觀察體驗探究合作等方式學習和運用英語,教學中,教師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語言實踐機會,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

C、師生雙邊活動

1、教學中,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在“聽説讀寫”環節的英語操練和交際活動,激勵學生用英語做事情,使學生透過接觸理解操練運用語言等環節,逐步實現了語言的內化和整合,從而也提高了實際運用語言的潛力,到達了多元培養目標。

2、課堂上,師生交往是多向式交互式的,既有師生的交往,又有生生的交往,這種師生與生生間的多向交往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慾,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提高了學生的智力活動水平。

3、在教學中,教師結合課堂教學的具體資料,採用直接講解間接滲透學生相互交流等方式,活動的資料和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貼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接近現實生活中語言使用的實際狀況。在交際活動中提高他們的聽説讀寫和語言交際的潛力。

D、教學目標的設置與達成

1、教學中,學生對各種語言知識的呈現和學習,始終都從語言使用的角度出發,教學中,透過創設具體語境並採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為學生提升“用英語做事情”的潛力做好了前提鋪墊。

2、在教學中,教師較好地處理好了學習知識與發展潛力,語言操練與語言運用的關係。

3、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確立了有利於逐步提高學生的基本語言素養和基本學習潛力的教學目標。注意培養了學生用心的學習態度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4、教學中,教師透過任務型語言教學途徑,強調教學過程與結果的並重。教學活動中,學習交流目的明確,操作要求具體。為學生帶給了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使學生能夠透過語言實踐內化語言,提升語言運用潛力。

活動不僅僅限於課堂,還延伸到課堂之外。活動設計有利於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的滲透與聯繫,促進了學生的認知潛力、思維潛力、審美情趣、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素質的綜合發展。

5、激發學習興趣,喚起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慾望

E、學習方式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1、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分別採用了歌曲、遊戲激趣,利用成功體驗激趣,直觀教學激趣等方式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了學生的學習慾望,中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教學中開展了小組活動,活動中,小組成員對共同學習中發現的問題,利用教師所帶給的感性材料,透過分析、比較、抽象和概括與一系列用心的思維活動,總結創造性地運用語言,實現了認識上的飛躍。小組活動不僅僅為每個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創造機會,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創新潛力。

3、營造用心氛圍,激勵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熱情

4、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加強了師生交往,想方設法激發學生主動求知的意識和用心進取的精神,給學生創設了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教好地培養了學生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善於探究的學習習慣。如在呈現新的語法或語言知識時,通常利用實物、圖片、體態語和多媒體等手段設置一個情境,然後透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把語法或語言知識展示給學生,並進行操練。當學生已初步掌握新的語法或語言知識時,讓他們圍繞特定的話題開展對話,透過心靈的對接、意見的交換、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討,實現知識的共同擁有與個性的全面發展。

F、教學問題的設計與處理

1、問題設計時思考到了學生興趣,課堂上許多學生躍躍欲試,競相發言,動口動腦,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2、問題設計有階梯,層層遞進,逐級攀登,對於教學中的一些重難點,教師設計一系列鋪墊性的問題,依據學生水平,化難為易、化繁為簡、由近及遠,一環扣一環,逐步解決大問題,透過由淺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學生掌握知識,讓學生思維在問題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終到達“能自己跳起來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

3、教師能抓住教材重點、難點,問得集中,施行濃縮法,加大問題容量,大大提高了問的效度。

4、教師在提問設計時,能視課堂教學流程中各個時機、環節的不同而不同;針對教材資料和學生實際,提問方式縱橫交織,多種多樣,採用了多種提問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選取比較式、填充補續式、追蹤探因式、檢查整理式等。

5、教師在操作過程中能把握提問時機,掌握火候,啟發引導,循循善誘,本課的教學重點得到了落實,學生的閲讀潛力得到了又一次訓練。

6、提問時注意了對學生回答的處理。教師面向全班學生提出問題後,待學生略作思考後,指名學生個別回答。學生答題後,教師又恰當地指名其他學生,引導他們對這一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評價。這樣做有利於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上來。教學中,教師注意要求其他學生注意聽取別人的發言,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作答,教師作概括、小結性的評價,問題解決全面、透徹。加強學生了對知識記憶的刺激,加深了記憶印跡,

(三)教學推薦:

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完美的一件東西,也會有瑕疵,個人感覺***老師的這節課也有稍顯不足的'地方,在那裏提出來,與大家商榷。

1、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更靈活多樣一些。

2、還應進一步加大對課程資源的挖掘和利用。

3、還應在課堂氣氛營造上多想想辦法。

4、師生雙邊活動中,還應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5、在教學目標設置與生成中,在處理好語言知識與潛力的基礎上,還應勢利導,強化情感教育。

6、在教學問題設計與處理中,對學生的思維潛力訓練要遵循學生最近發展區域。

三、自我反思:

觀課就像照鏡子。參加這次觀課活動,也使我更加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從中受到很大啟發。

首先,透過這次觀課,使我的教學觀念發生了轉變。英語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言語技能的教學。過去,由於考試指揮棒的影響,英語教師過分強調英語知識的教學,結果培養了一批“啞巴英語”“聾子英語”。今後我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言語潛力,在言語運用中引導學生學習語言。英語教材只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基礎、媒介,學生要學好英語就務必融入英語的海洋,跟上英語發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時常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隨時把鮮活的英語輸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英語,能夠使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

其次,透過這次觀課,讓我認識到,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僅停留在創設教學情境上是不夠的。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的精神,尊重每個學生,用心鼓勵他們大膽的嘗試。,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要採取寬容的態度,注重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個體,注重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創新的慾望,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反應等做出客觀、公正、熱情、誠懇的評價……

再次,透過這次觀課,讓我認識到,無論哪種教法,其基本出發點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應當是學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課堂教學應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用心性。教學活動以學生在課堂上做事為主,教師的作用是負責組織、引導、幫忙和監控,引導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讓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關注學生各種潛力的發展,促進其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建立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課堂模式,創設和諧、寬鬆、民主的課堂環境。追求學習結果轉向追求學習過程,真正把學生當成獲取知識發展自我的主人。“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切實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主體觀。

第四,透過這次觀課,讓我認識到一節成功的活動課往往需要教師的周密思考,在課程設計和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原則。儘可能多地思考師生的共同參與性與互動性,操練過程中的趣味性和交際性,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

第五,透過這次觀課,讓我認識到,語言交際潛力培養在教學實施中的重要地位。語言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學習英語的目的,不僅僅僅是掌握語言知識,更是為了提高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潛力。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獲得為交際運用語言的潛力,這種潛力只能透過實踐訓練才能獲得。語言知識的傳授不能代替聽説讀寫技能訓練和為交際運用語言潛力的培養,我們應在教學中將掌握語言知識、培養言語技能和為交際運用語言的潛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到達學以致用的目的。

第六,透過這次觀課,讓我認識到,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對完成教學任務至關重要。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就對老師的這門課感興趣並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學這門課。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於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願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幫忙學生。這樣,師生才能關係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結束語

今後,我將透過持續的教學觀察與反思,加深對教育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的認識,調整和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效果。用心融入教學團隊,參與分享與交流,提煉適合個人特點的教學信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成為一個不斷進取的、具有創新精神的英語教師。

觀課報告 篇二

歌曲《叮鈴鈴》觀課報告

教學中,劉老師給我們展現了十分深的教學功底,教學效果十分好,教學領悟深刻。結合專家們給出的點評,我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視唱潛力、發展學生聽覺潛力,向着專業化音樂教學方向發展。

《叮鈴鈴》這首歌曲具有濃郁的湖南地方音樂特色。歌曲的主要難點,一是曲譜中出現的變化音(#5)、裝飾音(前倚音、下滑音);另外一個難點是歌曲後半部分的合唱。課堂上劉老師先請學生聽辨小三和絃la(低音)、do、mi之後,引導學生進行視唱,並用這三個音進行創作,讓學生們儘量地體會小三和絃的音樂色彩(展示學生創作的曲譜)。然後,老師把《叮鈴鈴》這首歌曲的合唱部分第一聲部的前六小節展示給學生(展示曲譜),學生髮現這個旋律也是由la(低音)、do、mi三個音組成的!——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們對由小三和絃la(低音)、do、mi組成的旋律的音樂色彩的感受,大家進行了視唱。之後,劉老師啟發學生為這部分旋律編配第二聲部,體現出孩子們的超高的音樂素養!而且,很快讓孩子們用二聲部演唱出來,效果簡直是不可思議!之後進行的兩個聲部的曲譜視唱,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的比較好了。種種練習,都是圍繞着la(低音)、do、mi三個音進行的,唱和絃、創編旋律、為旋律編配第二聲部、聽音記譜等多方式、多練習,由淺入深,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着各種訓練,增長着音樂技能。

劉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變化音和裝飾音的教學中,也是採用了融知識學習於歌唱教學之中的教學方法,請學生演唱內含變化音和裝飾音的旋律與沒有變化音和裝飾音的旋律,並且將這兩條旋律進行比較,感受它們所產生的不同效果,來認識變化音和裝飾音,演唱十分好。

二、引導學生在情感的體驗中更好地感受和表現音樂。

兩位專家提到:“劉老師在學生演唱歌詞的時候,啟發學生感受和理解歌詞中的象聲詞(囉:似牧童在吆喝、譁:似琴絃的彈撥等)的出現所表現的情景,並且演唱好;引導學生體會牧童趕着羊羣由遠至近、由近至遠的走向,從而唱好歌曲的漸強和漸弱;啟發學生體會歌曲的前奏:連續十六分音符組成的前奏彷彿是一串串鈴鐺發出的清脆鈴聲;體會兩個聲部的交替演唱,彷彿看到了一個熱鬧的畫面:清脆的鈴聲、牧童的吆喝聲與歌唱聲、優美的琴聲……它們交織在一齊構成了多麼生動秀麗的景象阿!在教學的最後階段,劉老師請幾名學生演奏音束、甩琴、串鈴等樂器,為大家的演唱伴奏,更豐富了歌曲的表現力。我也認為,我們音樂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必須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因為,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在音樂教學中,情感體驗與發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它在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中產生,又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的發展起推動作用。情感體驗豐富着學生的想象力,發展着學生的形象思維潛力與創造性思維潛力。能夠説,情感是審美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三、聲樂教學要從聲音的和諧和柔和度出發。

《國小生音樂課程標準》中也談到:“激發學生富有感情地歌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歌唱教學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用心性,培養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薰陶”。

兩位專家又談到:“指導學生融情於聲,運用聯想和想象把握歌曲的音樂形象,理解歌詞的內涵,分析與運用旋律、節奏、節拍、速度、力度、和聲等音樂表現手段,以及演唱表情地運用,演唱形式的安排等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當我們的學生心中有激情,頭腦中有形象時,他們就會用自己優美的歌聲傳情,在他們的歌聲中有他們自己心臟的跳動,學生的歌唱是用心靈中湧出的音符在歌唱,那麼,必然會到達聲情並茂的效果,進而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潛力,培養學生審美的情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也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潛力。”。

總之,《叮叮噹》這節課,不僅僅讓我們感受了劉老師的教學風采,更讓我看到了她每堂課所下的功夫。沒有日常教學的積累和辛勤付出,是不會將本堂課呈現的如此精彩的。所以,作為國小音樂教師,我們要紮根於我們的課堂,好好對待每一堂課,認真對待我們的孩子,真正為音樂而教音樂!

觀課報告 篇三

教學中,劉老師給我們展現了十分深的教學功底,教學效果十分好,教學領悟深刻。結合專家們給出的點評,我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視唱潛力、發展學生聽覺潛力,向着專業化音樂教學方向發展。

《叮鈴鈴》這首歌曲具有濃郁的湖南地方音樂特色。歌曲的主要難點,一是曲譜中出現的變化音(#5)、裝飾音(前倚音、下滑音);另外一個難點是歌曲後半部分的合唱。課堂上劉老師先請學生聽辨小三和絃la(低音)、do、mi之後,引導學生進行視唱,並用這三個音進行創作,讓學生們儘量地體會小三和絃的音樂色彩(展示學生創作的曲譜)。然後,老師把《叮鈴鈴》這首歌曲的合唱部分第一聲部的前六小節展示給學生(展示曲譜),學生髮現這個旋律也是由la(低音)、do、mi三個音組成的!——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們對由小三和絃la(低音)、do、mi組成的旋律的音樂色彩的感受,大家進行了視唱。之後,劉老師啟發學生為這部分旋律編配第二聲部,體現出孩子們的超高的音樂素養!而且,很快讓孩子們用二聲部演唱出來,效果簡直是不可思議!之後進行的兩個聲部的曲譜視唱,也就水到渠成地完成的比較好了。種種練習,都是圍繞着la(低音)、do、mi三個音進行的,唱和絃、創編旋律、為旋律編配第二聲部、聽音記譜等多方式、多練習,由淺入深,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也在不知不覺中理解着各種訓練,增長着音樂技能。

劉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變化音和裝飾音的教學中,也是採用了融知識學習於歌唱教學之中的教學方法,請學生演唱內含變化音和裝飾音的旋律與沒有變化音和裝飾音的旋律,並且將這兩條旋律進行比較,感受它們所產生的不同效果,來認識變化音和裝飾音,演唱十分好。

二、引導學生在情感的體驗中更好地感受和表現音樂。

兩位專家提到:“劉老師在學生演唱歌詞的時候,啟發學生感受和理解歌詞中的象聲詞(囉:似牧童在吆喝、譁:似琴絃的彈撥等)的出現所表現的情景,並且演唱好;引導學生體會牧童趕着羊羣由遠至近、由近至遠的走向,從而唱好歌曲的漸強和漸弱;啟發學生體會歌曲的前奏:連續十六分音符組成的前奏彷彿是一串串鈴鐺發出的清脆鈴聲;體會兩個聲部的交替演唱,彷彿看到了一個熱鬧的畫面:清脆的鈴聲、牧童的吆喝聲與歌唱聲、優美的琴聲……它們交織在一齊構成了多麼生動秀麗的景象阿!在教學的最後階段,劉老師請幾名學生演奏音束、甩琴、串鈴等樂器,為大家的演唱伴奏,更豐富了歌曲的表現力。我也認為,我們音樂教師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必須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情感體驗,因為,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在音樂教學中,情感體驗與發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它在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中產生,又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的發展起推動作用。情感體驗豐富着學生的想象力,發展着學生的形象思維潛力與創造性思維潛力。能夠説,情感是審美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三、聲樂教學要從聲音的和諧和柔和度出發。

《國小生音樂課程標準》中也談到:“激發學生富有感情地歌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歌唱教學要注意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用心性,培養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薰陶”。

兩位專家又談到:“指導學生融情於聲,運用聯想和想象把握歌曲的音樂形象,理解歌詞的內涵,分析與運用旋律、節奏、節拍、速度、力度、和聲等音樂表現手段,以及演唱表情地運用,演唱形式的安排等對歌曲進行二度創作。當我們的學生心中有激情,頭腦中有形象時,他們就會用自己優美的歌聲傳情,在他們的歌聲中有他們自己心臟的跳動,學生的歌唱是用心靈中湧出的音符在歌唱,那麼,必然會到達聲情並茂的效果,進而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的潛力,培養學生審美的情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也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潛力。”。

總之,《叮叮噹》這節課,不僅僅讓我們感受了劉老師的教學風采,更讓我看到了她每堂課所下的功夫。沒有日常教學的積累和辛勤付出,是不會將本堂課呈現的如此精彩的。所以,作為國小音樂教師,我們要紮根於我們的課堂,好好對待每一堂課,認真對待我們的孩子,真正為音樂而教音樂!

觀課報告 篇四

觀看了郭老師的唱歌綜合課《搖籃曲》,受益匪淺。本節課目標明確,要求具體,堅持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注重對學生的評價,使每個學生有不同程度的收穫,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教學目標完成度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郭老師的這節課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學目標明確具體。本節課過老師設置的教學目標是:

1,學習歌曲並能有有感情地演唱。

2,指導學生用有氣息支持的連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緩,恬靜,安逸的情緒學唱這首世界著名的藝術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摯的母愛,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

3,欣賞、感受母愛有關的藝術作品,引發學生的關注與思考。郭老師在本節課中目標設置明確、具體,貼合《課標》理念,貼合音樂學科特點,能聯繫學生實際,並落實在教學全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關注情感、潛力、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結合。

二、教學資料豐富多彩。

郭老師的這節課教學資料生動、形象、豐富多彩,有對音樂知識的學習,有發聲方面的講解與練習,有富有感情的演唱和動作的模仿,又有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搖籃曲的理解欣賞與分析,有利於學生的音樂審美學習和文化學習。陶冶了學生性情,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與參與的激情,對於改善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鞏固課堂知識有着很大的幫忙。有利於學生音樂創造與實踐等多種潛力的發展。

三、教學方法新穎得當。

在這節課的設計上,郭老師對學生狀況和教學資料進行了綜合分析,設計了切實可行,貼合實際的教學目標,獲得了用心有效的教學效果。郭教師能合理安排教學環節,讓學生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獲得音樂感受和知識。注重了細節的設計,教學環節的銜接,語言的引導,這些細節都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關鍵。得當的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探究、感受、表現與創造興趣,發展潛力,本課中郭老師在“聽、賞、唱”的過程中感受和體驗音樂風格和特點,較好的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準確掌握了歌曲的速度力度及節奏,表現了歌曲的情緒。以多種表現手法,多種形式練習,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本課中注重了師生互動,帶給了學生自主學習和選取的機會,教學生動,氣氛活躍,教學方式多樣化,有啟發性、激勵性,指導及時、靈活、有效,立足學生髮展。恰當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教學有特色。

四、學生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本節音樂課雖然簡單易學,也不是學生喜歡的時尚歌曲,但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濃厚。多次重複演唱,不厭其煩。學生能感受和理解音樂與相關文化,有初步的音樂審美評價潛力。能大膽想象、思維活躍,獲得相應的審美經驗和多種音樂技能。獲得美感體驗,合作意識,樂於表現,有藝術創新的意識和初步潛力,個性突出。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五、教師有較好的專業素養。

這節課中郭老師體現出了良好的音樂素質及綜合修養,教學理念先進,教法出新,示範嫻熟,教態自然大方,舉止得體,有親和力,富有激情。語言規範、準確、有感染力,基本功紮實,教學應變潛力強。六、存在的不足之處。一方面教師説教有些多,學生自主探究較少。另一方面教師的語氣有些強勁有力,語速稍快了些,與歌曲資料不是很温和。總之,郭老師的這節音樂課還是成功有效的一節好課,值得大家學習。

觀課報告 篇五

認真看完蘇老師這節《雪絨花》唱歌綜合課,個人感覺十分的完美,讓我受益匪淺。首先蘇老師紮實的專業功底,是讓我值得佩服的地方,另外在整節課的表現上充滿自信,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簡單完整流暢的教學過程。下應對整節課説一下自己的拙見:

一、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明確,透過演唱歌曲,培養了學生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愛國之情。重點突出,師生一齊完成了本節課的重點。另外蘇老師熟練、合理地運用了信息化教學技術,讓學生透過觀看、聆聽,直觀感受歌曲的情緒。

二、以視頻《Do Re Mi》導入主題,用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結合電影《音樂之聲》的劇情,老師用口琴演奏旋律,從而開始本節課的資料《雪絨花》歌曲的學習。

三、聆聽歌曲回答問題,課件展示《雪絨花》,透過問題,師生討論解決樂曲中的基本要素,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回答。在之後學唱過程中,分樂段進行了分析,引導學生用柯爾文手勢來學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共同配合,讓整個教學過程充滿“和諧”的學習氛圍。透過多次聆聽,再加上前面的分段分析與練習,學生很快掌握了歌曲的學唱,能夠做到用正確的情緒來演唱,很好地達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四、為了更好地豐富歌曲的演唱形式,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合唱的練習,分聲部的練習後,讓歌曲聽起來更加的動聽和優美。

五、拓展環節,蘇老師標準的英文演唱帶給學生不一樣的“魅力”,之後讓學生嘗試用英文演唱歌曲,體驗歌曲不一樣的感覺,更加深了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

在這節課的最後,讓學生談一下自己一節課的收穫,對本節課做一些簡單的梳理,並做好課後作業的佈置與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蘇老師的普通話十分標準,語態和藹可親,流暢自然,也讓我在簡單自然的氛圍中一齊學習了《雪絨花》。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一點感受,總之,十分感謝蘇老師帶給我的這節完美的《雪絨花》,讓我受益匪淺,印象深刻,讓我認識到自己教學中的某些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會吸取老師好的教學經驗,不斷完善自己,踏實做好音樂教學的每一步,讓學生感受真正的音樂“魅力”,爭取做學生心目中最“好”的音樂老師!

觀課報告 篇六

炎炎夏日開始了,隨着緊張的學習,我已全部完成了研修平台推送的六個“優課”課例資源包的全部內容的觀課學習。六位老師的課各有千秋,通過觀、評他們的課,我收穫滿滿,同時也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努力提升自己。綜觀這六節課,給我感觸最深的當數嶽偉老師的《用座標表示平移》這節課。

在觀課前我認真研究了評課表,明確了評價內容和方法,依據這些指標我開始了觀課堂實錄。

評價:看完嶽老師的課,整堂課給我以引領,不知不覺我被他帶入到了本節課的學習中,嶽老師嚴謹的課堂語言,縝密的邏輯思維,簡潔概括的板書設計,環環相扣的教學環節令我耳目一新,整個教學過程如同行雲流水,暢通無阻。在他的引領下明確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準確的教學重難點得以突破,本節課最終我給評出了97分。

我認真看了嶽老師提交的材料,課前準備:課件設計、課標分析、教材分析、學情分析;課中實施:教學設計、測評練習;課後總結:效果分析、觀評記錄、課後反思。從這些方面都能看出老師在課前付出的努力,以及課上紮實的基本功,駕馭課堂的能力,我敢説,嶽老師的教學成績也絕對是優秀的。

下面就以教學設計這一環節為觀察點,談談我的感悟: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平面直角座標系的基礎上進行的,上課一開始用“棋盤”這一學生身邊的事物入手,可以以最快的速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課題。

課內探究主要進行了兩個方面;1、圖形移——座標變;2、座標變——圖形移;針對這兩方面,老師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歸納等環節,利用小組討論、同桌討論等活動進行不斷地探究,得出結論。在探究圖形平移後的頂點座標點變化,尤其是注意事項,教師都進行了方法指導,教師注意強化正確的概念,使學生感受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並且每一個環節後面緊跟練習鞏固,這樣設計很好,更有利於學生掌握知識,這點值得借鑑。

缺點:在觀察課堂教學這一環節中,我發現有這幾個問題:

1、學生交流的時間、機會較少;

2、個差異性教學有待進一步提高。例如,在“快樂闖關”的提問中,教師點名讓學生回答,而起立的一女生説看不清楚,教師就直接讓另一個看清楚的學生回答了,那看不清怎麼辦呢?教師把她冷落了,我就在想,本節課,被老師冷落的僅僅是看不清的學生嗎?

3、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時候很少,整堂課大都是教師提問,點名回答,我認為,應該將點名回答和主動回答相結合,這樣整堂課才精彩。

觀課報告 篇七

本次研修中,我有幸觀看了張小紅老師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觀看之後收穫頗多。這是一節國小高年級的課,學生已上五年級,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素養和常識,在教授時很有高年級學習的特色。例如:學生已經學會查資料,老師注重引導即可;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已經具備,字詞和朗讀的教學就會輕鬆很多;學生的情緒調動比較容易,比較適合情景教學。下面,從幾個方面具體來説。

一、課文講授層次分明,易於理解。

1、課文內容層層遞進。

《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具有很強的層次性,主要從圓明園的輝煌和毀滅兩個層面來寫。課程一開始,張老師就讓學生來總結課文的內容,學生很快就抓住了“輝煌”、“毀滅”兩個詞才總結,老師板書,後面的內容就一個詞一個詞來進行,整堂課很完整也很清晰。

2、問題由淺入深。

張老師提問的環節特別多,問題層出不窮,但是沒有一個問題是無效的問題。從剛開始的“誰能概括一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到接下來的“哪一段?哪個詞?體現出圓明園的輝煌?”這些問題都是有效問題,都是為下面的教學做準備的問題。提問方式很明確,沒有泛泛而談,而是抓住重點,引導學生説出具體的哪一段,哪個詞。

3、注重歷史和現實的層層遞進。

課文一開始,先講圓明園的毀滅,那就“走進”圓明園,一步步去感受,一步步體會,在園子裏把情緒給調動起來;講到舉世無雙的圓明園最終的命運卻是“毀滅”,整堂課的情緒已經達到頂峯,那就“走出”圓明園,立足歷史,展示未來,説出自己的思考。課內和課外教學有機結合,銜接無痕,非常有新意。

二、注重字詞和朗讀教學

一直以來,國小低中年紀比較注重字詞教學,在課堂上老師才肯花寶貴的時間去講字詞,傳授理解和使用字詞的竅門,好像到了高年級,就無需在把課堂重點放在字詞上了。我並不十分認同這樣的觀點,字詞在任何一個時段都是重點,這是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只是高年級的字詞可以變換方式來教授,比如自學。《圓明園的毀滅》重點字詞很多,尤其是成語非常多,這些成語用得恰到好處,如果學生能夠領會到,將會是非常大的收穫。張老師抓住了這一點,她強調字詞,用了大概3分鐘,她不是填鴨式給予,而是提示性引導,讓學生自己去解釋,自己去造句,這樣學生慢慢地就會更能領會字詞的含義。

而朗讀教學看似很普通也很簡單,學生日日都會朗讀,但是讀書和朗誦還是有區別。張老師把單純的讀課文放在回答問題上,沒有提出“誰能有感情的讀這一段?”這樣很枯燥的問題,學生還沒有明白應該帶着什麼樣的感情,怎樣有感情去讀?張老師用問題來引出課文的段落,先問感情,再要求讀,這樣就把有感情朗讀的環節處理的很好。

三、把課堂交給學生。

語文課很忌諱老師講,學生聽,只有師生互動良好的課堂才是有效課堂。那麼,怎樣才能打造有效課堂,提問和回答是個好方法,這樣學生的神經緊緊繃着,不允許他們有所鬆懈。我粗略計算了一下,張老師的課堂,老師單純講不超過20秒,也就是説每隔10秒左右,就有學生的任務和工作,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很好的體現。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張老師的教學藝術很紮實也很樸素,但是亮點很多,值得學習和深思。

研修觀課報告 篇八

一、數學活動的起點是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

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説過:“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

本節課的第一環節:“温故導航”的設計遵循了從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現實出發,讓學生類比平行四邊性質探究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引發學生產生數學思考,明確平行四邊形的判定也應該先從邊的角度進行研究,張老師的數學活動設計起點是在學生原有知識和經驗之上進行的,將新知識的學習類比轉化為已有的舊知識,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生成過程,這樣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在原有知識和經驗基礎上輕鬆的構建了新知識。

二、數學活動的情景是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自主探究”的設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的細木條的封閉情景問題,改編為有挑戰性的開放式的問題“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後,小明回家用細木棒釘制了一個。第二天,小明拿着自己動手做的平行四邊形向同學們展示。小輝卻問:你憑什麼確定這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呢?大家都困惑了。.。.。.”,並設計讓學生用熟悉的硬紙條動手操作。

張老師根據學生實際,從他們熟悉或感興趣的問題情境引入學習主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這種有目的地進行數學問題的活動探究,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裏自由發展,讓新知識自然產生,既讓新知識產生的魅力吸引學生,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帶入了問題情境之中,以教學的藝術感染了學生。

三、數學活動的數學化是學生原始思維的可視化。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如果將數學解釋為一種活動的話,那就必須通過數學化來教數學,學數學。他認為數學活動的本質特徵就是數學化,即學習者從自己的數學現實出發,經過自己的思考,得出有關數學結論,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

本節課的第二環節:自主探究中的“三個活動”設計了7人次個體思維可視化的講台動手操作演示、黑板板演展示交流,有效的重視了學生思維的發展過程,讓學生在數學化的原始思維可視化中經歷思維過程,去理解,去感受,去發現問題,去解決數學問題,不斷提升思維水平,彰顯了數學活動的有效之美。

本節課的最大亮點在於,在“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講台動手操作演示,該生採用分類的方式全面分析,對邊在位置上可分為平行和不平行兩種情況進行分類講解,考慮問題很全面。讓人耳目一新,深感後生可畏,這種課堂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命化課堂,它讓全班學生經歷了原始思維的可視化過程,他們在數學活動的數學化中,不但提升了自身的思維水平,也提升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水平,還得出並記住了有關“平行四邊形從邊的角度的三種判定”的數學結論,在數學活動中建立了數學模型。

建議:

1、在探究式教學中,不但要強化了知識與技能以及能力目標,老師還要重視發揮多種形式的評價功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才能達成的更好,更能激發學生提高探究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在探究式教學中,知識梳理環節不但要有知識的總結,更要注意數學思想、分析方法等的總結。

3、在探究式教學中,本節課的集體回答高達26次太多,有的學生就會濫竽充數,可將其改為學困生抽答,個體搶答、同桌互答等形式。

收穫:

1、在探究式教學中,利用素材資源創造性使用教材是設計好問題的關鍵。問題要指向教學目標,有層次,並注意質量和數量的統一。

2、在探究式教學中,有效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課程資源是重要前提,因此,我們選取素材時應注意生活的趣味性,典型性,針對性,思想性、教育性。

3、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是重要標誌。素材貼近生活,問題設計難易適當,教師引導及時到位,教學內容適合探究等都有利於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

4、在平時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也要注意活動數學化,還要把“看不見的”學生原始思維的過程和方法清晰地通過學生演示、板演展講等多種形式呈現出來,讓學生思維可視化,從而促進對目標的達成,提高學生思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