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師研修觀課報告

欄目: 彙報材料 / 發佈於: / 人氣:9.85K

本次研修我觀看了楊欣老師的《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張老師的《從分數到分式》、陳新美老師的《圖形的旋轉》三個課例。三位老師各有千秋,都有非常出彩的地方,下面我就淺談幾點我的感受。

教師研修觀課報告

楊老師這節課首先體現了楊欣老師組織先學階段很成功,學生先學態度認真,按時完成, 書寫端正。先學充分,質量達到學生自身優秀水平。倡導先學後教,體現重難點及知識結構、難易恰當,下要保底,上不封頂。注意拓展,引導學生帶例子。課內有針對性地指導,課前全面檢查,課中落實反饋,體現以學定教。其次,小組教學組織好,組內分工明確,組長組織協調能力強,組員團結協作,成員間幫扶到位,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小組具有凝聚力。小組合作集體展示,小組成員表述流暢,條理清晰;生生、師生積極互動,形成了個人、小組、班級的學習鏈,並體現良好的學習素質:耐心傾聽,誠懇質疑,樂於研討,客觀評價。

總體而言,張老師這節課顯得有點平淡,開局給了學生一個較難的實際問題等量關係,沒能照顧多數學生,缺乏一個較容易的實際問題等量關係的過渡引導。但從教學效果來看,張老師有以下幾方面很出彩。

一、加強過程教學,讓學生學會探究單就教學效果而言,張老師在處理探究練習和拓展練習時,請同學回答,併到黑板板書或講解。當然學生出錯在所難免,但張老師的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了探究,掌握了獲取新知的建構方式。

二、重視因材施教,讓學生學會提升説到因材施教,常規的做法就是針對不同的學生選用不同的素材。如對於普通的學生,由於基礎薄弱、能力有限,教師往往回避難題,一是擔心學生聽不懂,二是害怕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張老師卻用自己的實踐給予“因材施教”一種新的詮釋—難題不是不講,關鍵是怎麼講。對於拓展題,張老師先讓學生總結第二環節的解題方法,而後巧妙的化難為易,而且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提升了學生們的能力。

三、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學習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張老師特別重視對學生的學法指導。特別是通過追問學生,引導學生解題時不僅要知道“怎樣做”,更要知道“為什麼這樣做”,從而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本節課所採用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本身就是對學生最好的學法指導。

陳老師這節課主要研究旋轉及其性質,和軸對稱、平移一樣,旋轉也是現實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現象,是現實世界運動變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不僅是探索圖形性質的必要手段,也是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具體問題以及進行數學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時,它又生動地呈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反作用於生活這一事實,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空間觀念、提高思維能力、發展審美意識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本課時的重點就是旋轉的有關概念和本質特徵。由於旋轉實現了學生從靜態的空間知覺到動態的空間知覺這一飛躍,陳老師就抓住了旋轉角這一概念作為突破口,強調對它的識別與把握。事實證明教學效果很好。陳老師很好的結合教材內容特點,很好的實現數學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選用創設問題情境、啟發探索以及多媒體演示等方法和手段,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發現並掌握知識。為了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教學中以學生為主,注重學生自己的發現與感悟,並適時開展交流合作,讓他們在欣賞、分析、操作中探索新知,體驗數學的魅力所在。在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多媒體演示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通過“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類比聯想形成概念”“合作探究發現性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學習並適時開展小組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識、提高表達能力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有點小遺憾的就是小組活動的實效性不是很高。小組活動中學生參與不是很積極,尤其是後半部分學生。陳老師的教態語言有獨特的風格,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陳老師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