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簡單的(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09W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簡單的(多篇)

唐詩300首幼兒早教古詩 篇一

早發白帝城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古詩簡介

《早發白帝城》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時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李白詩作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詩人是把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的。全詩無不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但又不假雕琢,隨心所欲,自然天成。

翻譯/譯文

清晨我告別高入雲霄的白帝城;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註釋

發:啟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山上。

朝:早晨。辭:告別。彩雲間: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勢高聳,從山下江中仰望,彷彿聳入雲間。

白帝:今四川省奉節。

江陵:今湖北荊州市。

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還:歸;返回。

猿:猿猴。啼:鳴、叫。住:停息。

萬重山:層層疊疊的山,形容有許多。

唐詩300首幼兒早教古詩 篇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唯通:惟)

譯文

友人在黃鶴樓與我辭別,在柳絮如煙、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去揚州遠遊。

孤船帆影漸漸消失在碧空盡頭,只看見滾滾長江向天際奔流。

註釋

黃鶴樓:中國的名勝古蹟,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屬於長江下游地帶,傳説三國時期的費禕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現存樓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達。廣陵:即揚州。

故人:老朋友,這裏指孟浩然。其年齡比李白大,在詩壇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稱之為“故人”。

辭:辭別。

煙花:形容柳絮如煙、鮮花似錦的春天景物,指豔麗的春景。

下:順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消失在碧藍的天際。盡:盡頭,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見:只看見。

天際流:流向天邊。

天際:天邊,天邊的盡頭。

經典的唐詩300首幼兒早教古詩 篇三

春曉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譯文

春日裏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不知吹落了多少嬌美的春花。

註釋

曉:天剛亮的時候,春曉:春天的早晨。

不覺曉: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啼鳥:鳥的啼叫聲。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賞析

《春曉》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做,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憐惜之情。此詩沒有采用直接敍寫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後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

詩的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惜墨如金,僅以一句“處處聞啼鳥”來表現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但人們由此可以知道就是這些鳥兒的歡鳴把懶睡中的詩人喚醒,可以想見此時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體味到詩人對春天的讚美。

正是這可愛的春曉景象,使詩人很自然地轉入詩的第三、四句的聯想: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現在庭院裏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聯繫詩的前兩句,夜裏這一陣風雨不是疾風暴雨,而當是輕風細雨,它把詩人送入香甜的夢鄉,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麗,並不可恨。但是它畢竟要搖落春花,帶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隱含着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

宋人葉紹翁《遊園不值》詩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古今傳誦的名句。其實,在寫法上是與《春曉》有共同之處的。葉詩是通過視覺形象,由伸出牆外的一枝紅杏,把人引入牆內、讓人想象牆內;孟詩則是通過聽覺形象,由陣陣春聲把人引出屋外、讓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幾筆,就寫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兩詩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擋不住的,你看,它不是衝破了圍牆屋壁,展現在你的眼前、縈迴在你的耳際了嗎?

施補華曰:“詩猶文也,忌直貴曲。”(《峴傭説詩》)這首小詩僅僅四行二十個字,寫來卻曲屈通幽,迴環波折。首句破題,“春”字點明季節,寫春眠的香甜。“不覺”是朦朦朧朧不知不覺。在這温暖的春夜中,詩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臨窗,才甜夢初醒。流露出詩人愛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寫春景,春天早晨的鳥語。“處處”是指四面八方。鳥噪枝頭,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聞啼鳥”即“聞鳥啼”,古詩為了押韻,詞序作了適當的調整。三句轉為寫回憶,詩人追憶昨晚的瀟瀟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聯想到春花被風吹雨打、落紅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為惜春,詩人把愛春和惜春的情感寄託在對落花的歎息上。愛極而惜,惜春即是愛春──那瀟瀟春雨也引起了詩人對花木的擔憂。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春曉》的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一點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着詩人的生命,跳動着詩人的脈搏。讀之,如飲醇醪,不覺自醉。詩人情與境會,覓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最自然的詩篇,是天籟。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古詩 篇四

楓橋夜泊

張繼〔唐代〕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賞析

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這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的襯托,使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裏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着古往今來的尋夢者。《唐詩三集合編》“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説出。”《磧砂唐詩》:“‘對愁眠’三字為全章關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反側之意自見。”《古唐詩合解》:“此詩裝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為什麼詩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寫了“月落、烏啼、霜滿天”這三種有密切關聯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時大約天將曉,樹上的棲鳥也在黎明時分發出啼鳴,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瀰漫着滿天霜華。第二句寫詩人一夜伴着“江楓”和“漁火”未眠的情景。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藴了六景一事,用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卧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其名句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採用倒敍的寫法,先寫拂曉時景物,然後追憶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鐘聲,全詩有聲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