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情分析怎麼寫【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3W

學情分析怎麼寫【新版多篇】

學情分析怎麼寫 篇一

學情分析怎麼寫

葉聖陶先生説過,“凡為教,最終目的在於達到不需要教”。“教”是手段,“不需要教”是目標,“達到”是過程。“教”和“不需要教”之間只能用“→”表示,不能用“=”。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系統中“影響學習系統最終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依據教學設計理論,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習者設計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可以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分析學生狀況應該從多個角度來分析。

一個好的説課方案,應儘可能從學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麼知”等五個方面全面分析學生情況。1.學生的“已知”。這裏的已知是指學生已經具備的與本節內容學習相關的知識經驗和能力水平等,明確這點很重要,它決定着學習起點的定位。2.學生的“未知”。“未知”是相對“已知”而言的,它包括學習應該達到的終極目標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識,而且還包括實現終極目標之前,還要涉及學生所沒有掌握的知識。3.學生的“能知”。“能知”就是通過這節課教學,所任教班級的學生能達到怎麼樣的目標,它決定了學習終點(即學習目標)的定位。這是因材施教的基礎。4.學生的“想知”。所謂“想知”,是指除教學目標規定的要求外,學生還希望知道哪些目標以外的東西(注:學生學習中,往往會通過提出疑問來體現“想知”。當然,學生的“想知”可能會超出教學目標或者學生認知水平。如果真是如此,課堂教學可不與拓展,但建議給學生一個提示性的交待)。5.學生的“怎麼知”。“怎麼知”反映學生是如何進行化學學習的,它體現學生的認知風格和學習方法、習慣等。

學情分析 篇二

學情分析 案例

國小中年級的學生開始向抽象思維過渡,但仍需要形象思維的支持。此外,這篇課文裏有數十個難以解釋的專用術語,四年級學生對這些高科技信息缺少知識上的積累,理解起來有些困難。

學生在領悟作者表達方式,把握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情感等方面的能力較強。他們熟悉網絡,能熟練地使用收索工具,絕大多數的學生能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既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他們喜歡閲讀,善於質疑,樂於探索,但對科學技術方面的知識並不是很多。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的形象性優於抽象概念,對於家鄉人民優秀品質的感動,是始於鄉親們所做的具體的,可感知的一件件的事,而非“理所當然”這一結論。

國小生的好奇心特別強烈。中年級學生更是這樣。好奇心是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一般説來, 學習動機越高, 學生的學習效果也越好。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善於開發和利用學生的好奇心, 創造特定的情境, 激發和迎合他們的好奇心 理, 並以好奇心為動力, 推動學習活動過程

雖然學生生活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但真正瞭解的科學知識並不是很多。如果僅憑教師的講解,學生對科學的認識不足,學生的學習不但被動,而且獲取的知識量也小,很難喚起學生熱愛科學,學習科學和探索科學的濃厚興趣。

四年級的學生對恐龍等史前動物充滿了好奇和想象,教學中要利用他們的好奇,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對於生字詞的學習,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學習本課中較難的生字,但在用詞的準確生動上還缺乏一定的感性認識,在思維上,他們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好聯想和想象,在教學中要創設各種情境,激起學生主動探究的情趣和慾望,帶領他們從第四自然段語言文字的學習中悟出一些科學的思維方法。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國小生沒有豐厚的文學積澱, 教學不能枯燥地分析、機械地背誦, 也不可“深挖”式地鑑賞。應當藉助多媒體創設情境, 放飛想象, 品讀語言, 做到有感情誦讀, 在讀中悟情, 在讀中生情, 在讀中入境學生永遠是課堂中最活躍的因素, 在他們身上藴藏着豐富的教學資源。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它體現教者因材施教,育人為本的教育教學思想,是教學設計的基礎。包括學生個體和羣體的精神面貌,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學習習慣。班級精神風貌,集體輿論導向,新近對該班學生學習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事件等等。總而言之,凡是與班級學習相關的信息都屬於“學情”限於教案篇幅,要求簡明扼要,要點突出,與以下設計和“預設”所採取的教學措施、教學方法相對應。

例一:我所帶班級共57人,是個生源相對複雜的班級,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經過一年多的磨合,已初步形成了共同的性格特徵,學識水平差距明顯縮小。語文能力和水平整體上有了較大提高。這為今後的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到八年級第二學期,已基本具備了鑑賞詩歌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應大膽放手,多加鼓勵,在一節課內完成學習任務是沒有問題的。

這個“學情分析”要點就比較突出。關鍵詞可以歸納為:生源、學識水平、能力、放手、鼓勵等。包括標點符號在內160個字。篇幅也小。可稱之為較好的一例。

例二:高一(7)班,全班49人。班風良好,表現在入學不久就多次受到學校和年級組的大小會表揚。集體凝聚力和積極向上的導向明確!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一旦有倡導,必然會雷厲風行。最近在“現當代詩歌誦讀”活動中的表現就是例證。所以上好詩歌單元的每一課,我很有信心。

此例,重在記錄該班新近發生的對學生羣體學習有重大影響的具體事件。一是多次受到表揚,羣情高漲;二是詩歌誦讀活動中表現良好。極其利於上好詩歌單元這一課。這樣的學情分析,實事求是,表達準確,可謂之為“學情分析”中的上品。

學情分析與語文教學設計

摘要: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系統中“影響學習系統最終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語文教學設計中,依據教學設計理論,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習者設計教學”,可優化教學過程,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教學設計是指在教學之前,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各種教學方法及教學步驟等,進行預先籌劃,安排教學情境,以期達成教學目標的系統性設計。構建高效的語文教學活動,首先要從教學設計的優化開始,這是語文教學通往最優化境界的第一步。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優化教學過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教學設計則是優化教學過程的重要手段,是教學理論向教學實踐轉化的必不可少的環節,體現教學理論對教學實踐的指導意義。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系統中 “影響學習系統最終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學設計理論主張“為學習設計教學”。強調任何教學活動都要以着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學習者服務,以教學引導、促進學習者學習;教學設計必須把學習和學習者作為焦點,以幫助每一個學習者有效地學習為目的。

教學設計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接受刺激,積極思維,心理結構和業績行為發生持久變化的過程和結果;“學情分析”應當成為教學設計的依據。強調:如果學生的特點能夠得以把握,那麼大多數學習系統設計中出現的問題,都能得到妥善解決。因此,我們進行語文教學設計,應當以學生為依據,分析學情,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講學生之所缺,練學生之所需。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分析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策略、設計有效的教學程序,力求使有效學習發生在每個學生身上。

(1)瞭解學生的興趣、動機

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因素,是行動的動力;而動機又產生於人的興趣和需要。課堂教學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會學生學習,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教師所追求的語文教學的目的要求,必須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來實現。因而,語文教學要獲得成功,就必須想方設法啟動學生的內驅力,將外在的教學目標系統轉換為學生的心理需要,成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形成了內在的需要和動機,他才能具有達成目標的主動性,教學目標的實現才有保證。

學習語文的動機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內部動力。因而,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充分分析。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並採取各種有力措施,把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納入合理的軌道,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教學《石鐘山記》,我們根據教學中學生對蘇軾給石鐘山命名緣由的結論提出的質疑,設計了一堂研究型學習課。讓學生在課外查閲、收集相關資料,並分小組對資料進行分析整理,提出自己的觀點,然後在課堂上交流討論。由於教學設計是緣於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心理需要,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教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這一學習研究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對“不臆斷”、“重實踐”觀點的感性認識,把“實踐第一”、“勇於探索”的精神自然而然、恰到好處地植根於學生的頭腦之中。既很好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點:理解蘇軾的實踐精神給後人的啟迪,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勤于思考,善於質疑,有疑必察的個性品質。使教學呈現出勃勃生機,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分析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

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是學生達成目標的基礎。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規律,符合學生的知識建構,符合教學原理。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能夠有效地吸收和運用。教學設計要研究學生的知識起點,能力水平,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學生學習語文的“最近發展區”。力求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水準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徵,使學生能體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教學設計理論強調,教學設計要從分析學生的起點能力(學習新任務的先決條件或預備狀態)入手。認為起點能力是學生習得新能力的必要條件,它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學的成效。起點能力與智力相比對新知識的學習起着更大的作用。指出,當學生的學習處於一個連續的過程中時,學生的起點能力實際上就是學生對新知識能力的學習掌握產生重要影響的先決條件,起點能力與教學目標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對於教學的成功與否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學設計中,只有從瞭解學生的現有狀況出發,才可能提出切合實際的教學任務與具體目標,才能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由於語文學科的特殊性,語文教材中教學目的要求的重複現象很多。如散文的“形散神不散”,國中的《白楊禮讚》中講,高中的《風景談》中也講;記敍文中抒情,議論手法的運用,國中的《挖薺菜》等課文中講,高中的《記念劉和珍君》等課文中又講。同樣,小 説的三要素、議論文的三段式結構、説明文的説明方法和語言風格等,均是國中講高中還要講。如果處理不當,教學設計中就往往出現機械反覆的現象。不同年級,不同課文,同一設計,同一教法,“千課一面”,無效重複。勢必使學生感到索然無味,學無所獲。因而,要進行有效的語文教學設計,必須在對學生情況準確分析把握的基礎上,確定學生的起點能力,找準其起點能力與語文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間的差距,落實真正的教學需要,教學中才能真正減少無效勞動,提高效率。

教學《記念劉和珍君》,我們根據學生實際,設計了將課文與一般記敍文進行比較閲讀的方法,使學生對課文抒情、議論文字多於記敍文字的特殊結構和表現方法有所感悟;並設計了將文章按一般記敍文的寫法(記敍為主,穿插少量議論抒情文字)進行改寫的練習,引導學生將修改後的文章與原文進行比較;然後指導學生深入閲讀課文中的抒情議論文字,分析、體會作者這樣結構文章的目的。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很快把握了文章的抒情線索,理解了文章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作用,進而能夠準確地闡釋文章的思想內容;既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又避免了重複講解記敍文中運用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的作用等學生已有的知識,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時效。

(3)瞭解學生的認知傾向

認知傾向也稱認知風格,指學習者個體在認知即信息加工和組織過程中,表現在認知方式方面的穩定的獨特傾向。表現在學習者個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記憶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上。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對信息的加工、處理、存儲的過程。不同認知傾向的學習者對於信息的加工、處理方式是有差異的。主要表現為場獨立型與場依存型,衝動型與沉思型等。認知傾向是學生的理智性特徵,是學生表現在認知上的個性特徵,它構成學習風格的主要方面。它是一種介於認知與情感之間的因素,沒有高低,好壞之分。但不同的認知傾向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因而,它是影響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因素。

心理學研究表明,場依存型的學生對信息的加工,往往以外部參照作為依據,喜歡在有人際交流的集體學習環境中學習。他們往往對社會學科的信息材料加工、處理儲存效果較好。他們較依賴於學習材料的預先組織,學習中需要較明確的指導和講授。場獨立型的學生對信息進行加工時,常常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喜歡獨立思考,個人學習。他們對所提供的學習材料能很好地分析,重新組織,獨立對事物作出判斷。他們往往對理工學科的信息材料加工,處理得較好。沉思型的學生在有幾種可能解答的問題情境中,往往會深思熟慮後才作出判斷,且較為準確。而衝動型的學生則往往會迅速地對問題作出反應,且常常出現錯誤。

學生的認知傾向的表現會因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策略及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習內容的類型等因素的影響面有所差異,它可以通過教學來加以培養調整。如對場依存型的學生,注意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對衝動型的學生,注意培養其有條理地、細心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另外,在組織研究學習小組時,教師如能根據學生情況,將具有不同認知傾向的學生組合在一起,讓他們在小組學習中,依據各自不同的特點去研究分析問題,相互取長補短。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全面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這樣的小組活動中,不同認知傾向的學生相互影響,也有助於對學生認知傾向的培養調整。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考慮學生的認知傾向,根據學生的認知差異不斷改進教學法方法和教學策略,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有助於學生的學習進步,提高教學質量才能真正落到實處。因此,瞭解學生的認知傾向對教學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在語文教學設計中,教師一定要立足於自己的教學班,運用各種方法(問卷、談話、作業反饋、課堂觀察等),全面地“吃透”學生的情況。真正從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認知傾向出發設計教學,才能選擇最佳策略,設計最有效的教學,幫助學生向前發展。教學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教學目標才能順利達成。

學情分析 篇三

農村幼兒園大班的健康教育

標籤: 愛護 幼兒園 教育 衞生收藏

一、教育目標:

初步認識人體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懂得愛護眼睛、耳朵、皮膚、牙齒等;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二、教育內容:

(一)瞭解眼睛,愛護眼睛

1、講解眼睛的功用。

2、我們應怎樣愛護眼睛?不用手揉眼睛;不在光線很暗的地方看圖書;使用剪刀等鋭器時要小心;不放鞭 炮,不圍觀別人放鞭炮。

(二)瞭解耳朵,愛護耳朵

1、講解耳朵的功用。

2、我們應怎樣愛護耳朵?不用手挖耳象;不把小東西放進耳朵裏。

(三)瞭解牙齒,愛護牙齒

1、讓小朋友對着鏡子數數自己有幾顆牙,看看它們白不白,整齊不整齊?講解牙齒的功用。

2、我們應怎樣愛護牙齒?飯後漱漱口;早晨、晚上要刷牙,刷牙應順着牙縫豎着刷,上牙從上往下刷,下 牙從下往上刷,裏裏外外都要刷到;換牙時別咬硬東西,別用舌頭舔牙;不吮吸手指,不咬鉛筆;多吃青菜少 吃糖,牙齒結實又漂亮。

(四)瞭解鼻子,愛護鼻子

1、講解鼻子的功用。

2、我們應怎樣愛護鼻子?不用手挖鼻孔;不把小東西放進鼻孔;擤鼻涕不要太用力,不要同時按着兩個鼻 孔擤。

(五)瞭解皮膚,愛護皮膚

1、講解皮膚的功用。

2、我們應怎樣愛護皮膚?勤洗澡、勤理髮、勤剪指甲;活動或勞動時要小心,不要碰破、刺破、劃破皮膚 ;皮膚長瘡要及時上藥。

(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吃飯:飯前洗手;不邊吃邊玩;不挑食;不吃不潔的食品,瓜果要洗乾淨後再吃,不撿掉在地上的東西 吃;剛吃完飯,不要馬上跑着玩。

2、睡覺:按時睡覺;不矇頭睡覺。

3、排便:每天定時排大便;不憋尿;便後洗手。

(七)培養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參考有關“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內容的書刊)

三、教育的方法和特點:

(一)結合其它內容的教育(如語言、音樂、美術、常識教育等),有機地融入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

(二)家庭教育及家長的衞生行為對兒童衞生習慣的養成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家長愛挖鼻孔,孩 子就會模仿,家長生吃水果不洗,孩子也會拿來就吃。幼兒瞭解一些衞生知識不等於就能見諸於行動,習慣的 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必須向家長宣傳衞生知識,使家長了解健康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取得家長的配合。

(三)幼兒園、家庭需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具,如專用的毛巾、牙刷、牙缸等。

四、學前班應具備的基本衞生條件

(一)教師以身作則,講究個人衞生,有良好的衞生習慣。

(二)有安全、平坦的兒童活動場地。

(三)教室內光線、通風良好。

(四)有條件的地方,用小椅子代替板凳。

(五)為兒童提供清潔的飲水。

前一階段,我對廣西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學前班的保教工作進行了調查研究,深感有必要對 農村幼兒園、學前班的健康教育進行一些指導,因此撰寫了這篇文章,可供農村幼兒園大班、學前班進行健康 教育時參考使用,以求對農村幼兒良好衞生行為的形成有一定促進作用。

一、教育目標:

初步認識人體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懂得愛護眼睛、耳朵、皮膚、牙齒等;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

二、教育內容:

(一)瞭解眼睛,愛護眼睛

1、講解眼睛的功用。

2、我們應怎樣愛護眼睛?不用手揉眼睛;不在光線很暗的地方看圖書;使用剪刀等鋭器時要小心;不放鞭 炮,不圍觀別人放鞭炮。

(二)瞭解耳朵,愛護耳朵

1、講解耳朵的功用。

2、我們應怎樣愛護耳朵?不用手挖耳象;不把小東西放進耳朵裏。

(三)瞭解牙齒,愛護牙齒

1、讓小朋友對着鏡子數數自己有幾顆牙,看看它們白不白,整齊不整齊?講解牙齒的功用。

2、我們應怎樣愛護牙齒?飯後漱漱口;早晨、晚上要刷牙,刷牙應順着牙縫豎着刷,上牙從上往下刷,下 牙從下往上刷,裏裏外外都要刷到;換牙時別咬硬東西,別用舌頭舔牙;不吮吸手指,不咬鉛筆;多吃青菜少 吃糖,牙齒結實又漂亮。

(四)瞭解鼻子,愛護鼻子

1、講解鼻子的功用。

2、我們應怎樣愛護鼻子?不用手挖鼻孔;不把小東西放進鼻孔;擤鼻涕不要太用力,不要同時按着兩個鼻 孔擤。

(五)瞭解皮膚,愛護皮膚

1、講解皮膚的功用。

2、我們應怎樣愛護皮膚?勤洗澡、勤理髮、勤剪指甲;活動或勞動時要小心,不要碰破、刺破、劃破皮膚 ;皮膚長瘡要及時上藥。

(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吃飯:飯前洗手;不邊吃邊玩;不挑食;不吃不潔的食品,瓜果要洗乾淨後再吃,不撿掉在地上的東西 吃;剛吃完飯,不要馬上跑着玩。

2、睡覺:按時睡覺;不矇頭睡覺。

3、排便:每天定時排大便;不憋尿;便後洗手。

(七)培養良好的生活適應能力(參考有關“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內容的書刊)

三、教育的方法和特點:

(一)結合其它內容的教育(如語言、音樂、美術、常識教育等),有機地融入健康教育的有關內容。

(二)家庭教育及家長的衞生行為對兒童衞生習慣的養成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家長愛挖鼻孔,孩 子就會模仿,家長生吃水果不洗,孩子也會拿來就吃。幼兒瞭解一些衞生知識不等於就能見諸於行動,習慣的 培養是個長期的過程,教師必須向家長宣傳衞生知識,使家長了解健康教育的內容和要求,取得家長的配合。

(三)幼兒園、家庭需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具,如專用的毛巾、牙刷、牙缸等。

四、學前班應具備的基本衞生條件

(一)教師以身作則,講究個人衞生,有良好的衞生習慣。

(二)有安全、平坦的兒童活動場地。

(三)教室內光線、通風良好。

(四)有條件的地方,用小椅子代替板凳。

(五)為兒童提供清潔的飲水。

大班上學期健康教育計劃

作者:大班年段„ 文章來源:原創 點擊數:4383 更新時間:2007-9-14 9:55:53

這學期我們準備從安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現計劃如下:

一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在現代化社會非常重要,針對幼兒年齡特點我們準備通過事例,增加幼兒的感性經驗,以預防為主,讓幼兒知道一些簡單的道理。

九月:交通安全教育

十月:消防安全教育

十一月: 食品安全衞生教育

十二月: 玩具安全教育

元月:生活安全教育

二身體健康

身體鍛鍊對幼兒身心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具有健身,益智,育德等方面價值,而且發展了幼兒的動作,培養興趣和運動情感,我們本學期重點從走,跑,跳躍,平衡,投擲,鑽攀六個方面來培養幼兒。走

遊戲:上學去看誰走的對找朋友等。跑:

遊戲:貼人切西瓜聽信號跑等。跳躍

遊戲:節節高花樣跳圈縱跳觸物等。平衡:

遊戲:小飛行員小雜技演員兩人三足等。投擲:

遊戲:看誰投的遠投石進洞投球等。鑽爬,攀登:

遊戲:學壁虎智過封鎖線等。

三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適應社會環境的要求,心理健康的孩子應該不怕困難,不怕挫折,勇敢堅強,敢於維護自己的正當利益,我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培養:

九月:培養幼兒的愉快的情緒。

十月:培養幼兒抗挫折能力。

十一月:培養幼兒自信心。

十二月:培養幼兒的獨立性。

元月:培養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

學情分析 篇四

一年級數學認識圖形學情分析:

一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動手操作,我班學生性格大部分外向活潑,善於表達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都比較聽話,他們的思維積極而活躍,有自己不同的意見總會第一時間提出來,又加上上學期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立體圖形,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立體圖形已經有了感性認識,能夠在小組合作中進行摸、找、描、説、拼等活動,較有條理的表述自己的操作和思考過程。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強,空間想象能力較差,要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初步建立空間觀念,並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體驗各種圖形的特點,再次抽象圖形強化感知,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深記憶這樣即能突出重點,更能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