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班綜合活動搓圓子説課稿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W

第1篇:小班綜合活動搓圓子説課稿

小班綜合活動搓圓子説課稿

小班綜合活動搓圓子説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班綜合活動搓圓子説課稿,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説教材

《搓圓子》出自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的《幼兒園活動整合課程指導》小班上冊的”好吃的食物“單元,在這單元裏不單是讓幼兒認識到平常食物的種類和營養成分,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認識是讓幼兒通過年節食物的意義,瞭解中國特有的飲食文化。而湯圓在廣東地區裏過節時是最常見的也是最有意義的一種食物。聯繫到現時人們對過節越來越冷淡,過節時也越來越沒有氣氛的這種情形,這活動我會把它放在我們這裏很重視的”冬“的這一天來進行,讓幼兒在充滿過節的熱鬧氣氛裏充分認識食物與過節的緊密聯繫,讓幼兒感受到過節可以如此的美好,食物也可以有這麼深的意義。

另外,結合小編的實際情況,因是新入園,有些幼兒還怕生,不會也不敢與其他幼兒相處,同時,現在獨生子女多,平時缺少與不同性格的幼兒在一起互相配合完成任務的體驗,加上小班幼兒手指肌肉羣發育還不太完善,在搓圓子的時候必然會出現困難。比如動作不協調,不知道如何搓等等,如果只是讓他們自己獨立完成,就會顯得縮手縮腳,效果不會太好。在這裏特別設計了”邀請大班哥哥姐姐一起來過節“這一環節,不單是營造一種熱鬧的氣氛。更主要的是讓這些能幹的哥哥姐姐起帶頭作用,讓我班小朋友在看一看,試一試,做一做中輕輕鬆鬆學會”搓圓子“這一技巧。

二、説目標

1、結合過節,學習搓圓子的技巧,同時讓幼兒生動理解食物與過節之間的聯繫,知道圓子的吉祥意義。

2、在享受制作食物的樂趣中,與大班哥哥姐姐互相配合,從中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和交往。

3、通過猜謎,培養幼兒根據線索推測的能力。

三、教具準備

1、場地四周佈置一些過冬時的飾物,如:鞭炮、窗花、彩燈、彩掛等等。

2、活動前事先通知小朋友在過冬那天穿上自己喜歡的喜慶的衣服來園。

3、人們熱鬧過冬的錄像(特別強調大家制作湯圓、吃湯圓,準備過節食物的部分)。

4、準備搓好的糯米糰若干,大的碟子多個。

四、説教法

運用環境佈置及錄像的烘托手法營造一個濃濃的節日氣氛,讓幼兒深醉其中,感受過節的歡樂;用猜謎和鼓勵幼兒嘗試的方法帶出”搓圓子“這一主題;突破”搓圓子“這一教學重難點是運用先讓幼兒自由討論、嘗試,到老師正確示範、指導,其中設計大班哥哥姐姐在旁幫助進行榜樣示範,幼兒自由動手操作的方法,讓幼兒在寬鬆、愉快的氣氛中學會”搓“的技巧。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鼓勵幼兒邀請其他人來過節和分享湯圓,鍛鍊幼兒交往和與人相處的能力。

五、説教學程序

(一)看錄像,帶出主題

(1)用四周環境的佈置及人們熱鬧過冬的錄像,使幼兒感受過冬的喜慶氣氛。

小朋友在興致勃勃的觀看錄像里人們在忙碌的製作湯圓、吃湯圓,準備過節的食物,街道上來來往往熱鬧的人羣,歡樂的人們快樂的玩耍??這些熟悉的內容很容易讓幼兒聯想起平時過節時的情景。幼兒就知道,要過節了,有新衣服穿,大家很歡樂,周圍很熱鬧,還可以吃很多好吃的東西。直觀的讓小朋友理解食物與過節之間的緊密聯繫。

(2)老師出謎語”捏呀捏,搓呀 搓,搓出一個小圓球,圓滾滾,站不穩,把它放在水裏滾“,讓小朋友猜如果幼兒猜不出可以提示:剛才錄像裏看見的,我們在過冬過節常會吃到的一種食物。小朋友很容易就猜到了,帶出”搓圓子“這一主題。最後,老師提問:”你們知道為什麼過冬過年的時候要吃湯圓嗎?“讓幼兒瞭解湯圓的吉祥意義是表示全家團團圓圓,喜慶如意。

(二)讓幼兒自由討論和嘗試怎樣做湯圓,老師最後進行正確的示範

有些幼兒可能看過大人做湯圓的過程,他們會模仿大人的動作來做,但是動作會顯得笨拙,製作的湯圓也不太漂亮,但老師都要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表揚他們平時會認真觀察,能夠大膽表現、大膽嘗試。最後老師進行正確的示範:將一塊糯米糰放在手裏上下搓成一長條,然後捏一點放在手心沿着一個方向揉,揉成一個圓圓的圓團,湯圓就做好了。做好了以後,要把它們放在碟子裏。

(三)邀請大班哥哥姐姐一起過節,體驗自己動手製作的喜悦。這一環節突破”搓的.技巧“這一教學重難點

老師説”今天我們大家在幼兒園裏過冬,怎麼樣才能過上一個熱熱鬧鬧、開開心心的節日呢?“引導幼兒去邀請等候在外的大班小朋友一起製作湯圓,開心過節。大家把手洗乾淨以後,就開始做湯圓了。製作過程中老師一定要要求大班小朋友讓小編幼兒多動手,在旁幫助他們,不要自己包辦。老師進行巡迴指導,特別注意那些動手操作能力弱的幼兒,給予鼓勵和幫助。

湯圓做好了,大家排成長隊,聽着音樂跳着舞,一起欣賞自己的作品。一邊欣賞一邊評價,哪些湯圓做得好。再一次鞏固“搓”的技巧。

在這一環節,因小班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偏低,如果只是由老師來進行示範、指導的話,不但很浪費時間而且效果也不太好,利用大哥哥、大姐姐來共同參與過節,不但熱鬧,充滿節日的氣氛,而且以大幫小,一對一的進行指導,幼兒很快的掌握搓的方法。教學重難點的解決就變得輕鬆、容易。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與大班幼兒的互相配合,小朋友也學會了如何與人相處和交流。

(四)煮湯圓

大家一起把湯圓放在預先煮沸的水裏煮。煮好以後一起吃湯圓這個環節可以延續到下課後。老師鼓勵小朋友把煮好的湯圓分給幼兒園其他的工作人員和小朋友品嚐,分享過節的喜悦,進一步鍛鍊幼兒的交往能力。

(五)活動延伸

讓幼兒向家裏人學習一種簡單的食品製作,利用自己的橡皮泥進行製作,並向其他小朋友介紹做的是什麼,如何做,用到什麼技巧等等,從而使這一教育活動進一步深化。

第2篇:小班綜合活動搓圓子説課稿

這個網站小班綜合活動搓圓子説課稿範文很有深度,希望可以助您一臂之力。

一、説教材。

1、教材來源:本次活動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球是兒童比較喜歡玩的運動器械之一,在秋天這一季節,人們應該增強户外體育活動,增強體質,以防秋天帶來的腹瀉、咳嗽等疾病,球在小朋友家裏、幼兒園裏到處可見,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種非常豐富,有皮球、足球、橄欖球、乒乓球、籃球、羽毛球、鉛球等,其中大小不同,顏色不同,形狀不同,玩法不同,可以滾球、投籃、拋接球、踢球、拍球等,兒童雖然知道各種球,但是對球的種類、質地、作用、形狀、特點、玩法等還不瞭解,因此有必要引導兒童正確認識有關球的知識,通過各種球類競賽活動,培養兒童積極心態,體驗合作樂趣,激發兒童集體榮譽感,增進家長與兒童間的情感,體驗集體生活的樂趣。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小班兒童年齡的特點及實際情況,確認了認知、能力、藝術、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操作、探索的部分,有表達的部分,目標是:A、通過操作摸弄,激發兒童對球在水中沉浮現象感興趣。B、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和體驗。C、學習運用三種以上的油畫棒進行塗色、滾畫,從中感受多種色彩配合的效果。D、能用多種方法進行夾球,發展兒童手的操作能力。E、能和音樂一起快樂的遊戲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兒童分組探索,老師重點指導兒童能分組探索,並用語言表達出來,能力較弱的兒童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球滾畫。

二、説教法:

新《綱要》指出:“幼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互動幼師除了和兒童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的活動價值,採用了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方法有:

1、演示法:是幼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和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的演示法是運用實物展台觀看各種球的圖片,引導兒童充分認識和區分各種類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球,讓兒童對球的種類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更吸引小班兒童的注意力,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

2、操作法:操作法是指兒童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究學習,《綱要》指出,幼師在提供豐富的才襖做材料時,要使兒童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本次活動有幾組操作活動:A探索水中的球。B、滾球畫。C給球寶寶設計服裝。D、哪些工具可以把球取出來。本次活動主要引導探索球的外形特徵、特性、玩法的多樣性,讓兒童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記一記、畫一畫、滾一滾、夾一夾中來認識各種類型的球。

3、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法、鼓勵法、審美薰陶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兒童獲得探索球的興趣,知道有的球水中會浮上來,有的球放在水中會沉下去,有的工具會把球夾出來……,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的和諧統一:

三、説學法:

兒童是學習的主人,以兒童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兒童參與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兒童探究能力,更讓兒童獲得了學習的技能和激發了兒童的學習興趣。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表達法:以兒童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兒童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增加了兒童的合作能力。在活動中,我們提供各種球的圖片,讓兒童看一看球的外形特徵,然後用語言説一説表達出來,幼師再出示準備的遊戲材料,激發兒童探索球的興趣。

2、嘗試法:《綱要》指出幼師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兒童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繫,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在探索活動中,我們把材料分成四組:A玩水中的球、B進行滾球畫、C嘗試用各種工具夾各種類型的球,D給球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通過分組探索,兒童知道有的球放在水中會沉下去,有的會浮上來,有的工具能把球夾起來,有的工具不能把球夾出來……。

3、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的提高”。愛玩水是小孩的天性,老師讓兒童體驗觀察球在水中的變化,增加兒童探索球的興趣,同時,讓兒童在遊戲學會自主探索、觀察、合作、分享等方法,體現“以兒童發展為本”的理念。

四、説教學程序: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環環相扣的組織程序,活動的流程為:激發興趣、觀看圖片——分組探索——交流探索體驗,展示作品——遊戲《大皮球》。

(一)激發興趣、觀看圖片:《綱要》提出:幼師要為兒童

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兒童與幼師、同伴的交流、體驗交流的樂趣,活動開始,幼師以球寶寶來班級做客為線索,通過實物展台觀看球的圖片,讓兒童説出自己看到球的外形特徵,從而吸引兒童的注意力。

(二)分組探索:

當老師帶領兒童參觀準備的材料時,兒童對投放的材料很感興趣,他們想動手試試看看水中的球是什麼樣子的,想用夾子玩玩球會發生什麼樣?想把珠子放在盒子裏滾一滾會出現什麼圖案……,兒童就在動手操作中感知,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分享,兒童不知不覺的在邊玩中學到了知識和技能。

(三)交流探索體驗,展示兒童作品。

《綱要》指出:幼師要為兒童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兒童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並發表不同意見,兒童在分組操作完後,同伴間會互相交流自己玩完後的感受,因此及時設問:“你在玩時發現了什麼,你給球寶寶穿上什麼顏色的衣服,你用了什麼珠子進行滾珠畫……?”兒童通過實際操作經驗的交流,知道了皮球在水中會浮出來,珠珠球在水中會沉下去,大夾子不能夾起珠珠球,並且把自己的作品拿出來讓大家看,從而發展兒童手的操作能力,老師再通過實驗驗證,讓兒童真正理解水中的球和夾子與球的關係,代替傳統的教學的方法,又能讓兒童感受到活動的快樂。

(四)遊戲“大皮球”

活動結束,我讓兒童一起跟着《大皮球》的音樂一起玩遊戲,

讓兒童知道球除了很多玩法以外,還可以通過音樂《大皮球》來遊戲,增加兒童活動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