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江心嶼介紹導遊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4W

江心嶼介紹導遊詞

江心嶼,位於温州市區北面甌江中游,呈東西長、南北狹的形狀,屬於中國四大名嶼。該嶼風景秀麗,東西雙塔凌空,映襯江心寺,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江心嶼介紹導遊詞,方便大家閲讀與鑑賞!

江心嶼介紹導遊詞1

看,快到了!”我坐在駛往江心嶼的輪船上,看着船尾激起的朵朵浪花,心早就飛到江心嶼去了。

在江心嶼上,有兩座寶塔聳立在東西兩側。它們叫“東塔”、“西塔”,遠遠望去,這兩座塔就像是兩兄弟一樣,不厭其煩地,日日夜夜地陪伴着江心嶼;又像兩位忠誠的士兵,始終守護着江心嶼。在東塔塔頂居然生長着幾棵鬱鬱葱葱的樹和一簇簇的草,歷經幾百年風雨的咆哮和洗禮,它們頑強的生長着,還是那樣的生機勃勃。雄偉壯觀的西塔共有七層、六邊形。每層每面都有一個小佛龕,石雕的佛像端坐在裏面,這些佛像造型精緻,神態各異。

走進江心嶼,猶如進入了一幅美麗的畫卷。你看那一條條林蔭小道沿着湖邊延伸,當我漫步其中發現小路兩旁的花兒們羣芳吐豔,奼紫嫣紅,好像在親切地説“歡迎你們來到美麗的江心嶼!”婀娜多姿的垂柳正親吻着湖面;蒼翠欲滴的大樹不斷的映入我的眼簾。好一幅生機盎然的景象。

最有趣的是江心寺門外那對聯了: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據説是過去的永嘉狀元王十鵬巧妙的運用“朝”和“長”的多音用法,寫出了這個又有趣又形象的對聯。第一次見到這對聯的人,都不知道該怎麼讀了,總是要“朝”“朝”“長”“長”的研究半天呢!

江心嶼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島上到處種着我們温州市的市樹:“榕樹”。這些樹有的都幾百歲了;有的粗壯得幾個成年人都抱不過來。他們有的努力地向四面八方伸展開的枝葉,好像要擁抱自己的母親江心嶼;有的都快要把枝條伸進了甌江裏,像一個個玩着水的頑皮的孩子。每到夏天,當火辣辣的太陽炙烤着大地的時候,榕樹密密層層的枝葉就會製造出一片片的陰涼。遊玩的人們就會坐在榕樹下,看着江水翻滾着表演的節目,一個浪接着一個浪的拍打着江邊。迎面是一陣陣涼爽的江風,耳邊是江水演奏的樂曲,多麼愜意舒暢啊!

這就是美麗的江心嶼,讓人流連忘返的江心嶼,我家鄉的江心嶼!

江心嶼介紹導遊詞2

風景迷人、休閒遊玩的好去處——江心嶼——春遊的目的地。

我們來到江心嶼。一進門,感到春的氣息迎面撲來。河邊種着柳樹,看起來是在和小河親切的握手,表示友好。河的對岸是一片油菜花田,好像組成了幾個字。我們邊走邊聊,不一會,就到了我們的第一個遊戲“歡歡樂樂歷險記”。我以為一般般。可再看,遊戲場所像洞穴,洞穴頂上長着許多楓樹,洞穴頂上還有幾隻恐龍,一直霸王龍還不停的張嘴。我當時嚇壞了。輪到我們了,我一直抱着袁璐璐,有時睜眼,有時閉眼。第一個動物是孔雀開屏,羽毛上還有許多綠點。走過一道門,有白氣往上升。右手邊有白色的東西一上一下,我“啊”得一聲叫起來,再仔細一瞧,原來是喜羊羊。後面我都閉着眼睛了。到了那個一震一震的地板時,我差點嚇暈了。出來之後,我的額頭上全是汗,喉嚨也啞了,應該是我一直在叫的緣故吧。聽他們説很可怕時,我心裏就暗暗慶幸,幸好我閉上了眼睛。休息了一會兒,我們來到了第二個遊戲“碰碰車”。過了好一會才輪到我們。我們一上車就被他們的車給撞了。我們也不甘示弱,連續撞他們······“好了好了,時間到”管理員叔叔説。我們停止了遊戲。時間過得真快,一下子就到吃午飯的時間了。下午,我們玩了旋轉木馬、自控飛機。我還抓了幾隻蝌蚪,可老師説要放生,我只好放生了。

到了3點時,老師帶我們回學校了,真希望時間倒流一次,我再好好玩一玩!

江心嶼介紹導遊詞3

各位女士們﹑先生們和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温州市旅遊社的袁嬌導遊,你們就叫我袁導遊吧!首先祝大家旅途愉快!現在我們已經到了非常有名的江心孤島,俗稱江心嶼。江心嶼位於温州市區北面甌江之中,總面積7萬平方米,你們是不是覺得很大呢?南朝宋初郡守謝靈運曾登上孤嶼,寫下“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名句。

這就是著名的江心寺,分前、中、後三殿,前殿為金剛殿,中殿為正殿,後殿為三聖殿。三聖殿有副對聯,作者利用多音字,別出心裁,寫下“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副對聯。請用5分鐘的時間來拍照留戀。

現在我們來到了江心嶼有名的東西塔中的東塔。東塔建於唐鹹通十年(869年),塔高28米,6面7層,青磚圍砌。過去外圍有平座,欄杆和出檐,內有扶梯直上塔頂,可俯瞰甌江澎,飽覽風光旖旎的鹿城全貌。但是,英國藉口警衞工作需要,強迫温州地方當局拆除東塔內外的飛檐走廓,留下這座中空無頂的塔身。塔頂自然生長一株100多年樹齡的榕樹,無土塔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綠,實為奇觀。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剛才參觀了東塔是不是更想參觀西塔的風貌呢?

西塔建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年),一説建於唐鹹於通十年(869年),塔高32米,底徑7米也是6面7層,中間也是空的,和東塔不同的是,西塔裏面還有石雕佛像,造型精緻。

親愛的朋友們,温州江心嶼是不是讓您入迷呢?其實温州還有很多名勝古蹟,希望下次來温州旅遊的時候,我能陪你們暢遊温州!

江心嶼介紹導遊詞4

大家好!

歡迎來到了温州著名的遊覽景點國家4A級景區——江心嶼。我是江心嶼景區導遊__x,非常榮幸能夠陪伴各位遊覽我們美麗的江心嶼。

江心嶼和廈門的鼓浪嶼、鎮江的焦山島、長沙的橘子洲頭合稱為中國的“四大孤嶼”。江心嶼位於温州市區北面甌江中。江心嶼如同一列畫屏。整個島嶼的陸地總面積約有7萬平方米,地形呈東西長南北窄,東西長1250米南北寬200—450米。東西各有兩座小山。東山海拔25米,西山海拔20.3米。現島嶼分東西兩部分,江心嶼景區和江心西園。

現在請大家看一下這副對聯,這副對聯是中國古代較為著名的一副疊字聯,在眾多的對聯中疊字聯,特別引人注目。疊字,是指由兩個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人們在創作對聯時,常常將疊字運用於聯語創作的方法,就是疊字法。例如這幅對聯“雲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長長長長長長長長消”。

很多人在沒有來到江心嶼之前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很多島嶼都很美,但是江心嶼憑藉着什麼使它那麼有名呢?主要是因為這個原因:它是以詩詞聞名天下。最早把它寫入詩篇的是南朝山水詩人謝靈運。他在《登江中孤嶼》中這樣寫道: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也正是因為這首詩,使這座小島引來了眾多的文人墨客。孟浩然、杜甫、陸游等,都為江心嶼留下了眾多的詩詞歌賦。所以江心嶼也被譽為“詩之島”。

江心嶼的遊玩就到此為止了,希望遊客對江心嶼的印象更加深。

江心嶼介紹導遊詞5

位於温州市區北面甌江之中,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東西長,南北狹,是中國四大名勝孤嶼之一。該嶼風景秀麗,歷史古蹟,人文景觀豐富,是甌江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歷來被稱為“甌江蓬萊”。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韓愈、謝靈運、陸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繼留跡江心嶼。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歷代名賢留有歎詠江心嶼著名詩章近800篇。

古時為兩個小島,南朝宋初郡守謝靈運曾登上孤嶼,寫下“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名句。唐季以還,嶼上逐漸建成梵宇和浮屠。鹹通七年(866),於西山東麓建淨信禪寺。宋開寶二年(969),又於東山西麓建普寂禪院,並先後建西塔、東塔。南宋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趙構為避金兵南下,曾駐蹕普寂禪院。與鼓浪嶼,東門嶼,蘭嶼並稱“中國四大名嶼”。

紹興七年(1137),僧清了奉詔來江心嶼設壇傳經,率眾填塞中川,兩嶼遂連接為一;填塞處,建寺,名中川寺,通稱江心寺。未久,高宗賜名為龍翔興慶禪寺,奉為“宗室道場”。其後,外國僧侶也慕名來參禪膜拜,至明清兩代,仍絡繹不絕。江心嶼遍佈殿堂亭榭,甚富古蹟,且古木葱蘢,風景秀幽,向有“甌江蓬萊”之稱。各代詩人題詠詩詞就有500餘首;如唐代詩人李白、杜甫、孟浩然、張子容、韓愈、張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詠及孤嶼。

江心寺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面積約2870平方米,分前、中、後三殿。前殿為天王殿,東西有長廊,兩端置鐘鼓樓。今宋代古鐘尚存。中殿為圓通殿,最為壯觀,供奉的是觀音菩薩,江心寺為全國32所觀音道場之一,。殿內檻聯匾額,琳琅滿目。正柱聯為宋王安石撰並書。後殿三聖殿,殿額與對聯皆為弘一法師所書。寺周古木參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為全國對外開放142座重點寺院之一。

原名淨信院,又名西塔寺院。宋高宗駐蹕孤嶼時,改稱興慶。重建於清嘉慶年間。寺兩側有琉璃泉,泉水清冽,為温州三大名泉之一。寺牆內有橄欖一株,相傳明萬曆十五年(1587)為郡守衞承芳所植,2003年被毀。建國後温州市博物館建於此寺,常年展出歷史文物,現改為温州革命歷史紀念館。

位於江心寺東面。南宋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自元兵押解途中脱險來温,留居中川寺,作《北歸宿中川寺》詩。明憲宗成化十八年(1482),邑人為紀念這位民族英雄就義200週年而建此祠。祠內原有文天祥石質雕像和名人題詩碑刻,後被毀壞,僅存清人秦瀛《宋文信國公造像題記》碑。1981年整修,迴廊鑲嵌《正氣歌》及20塊後人憑弔詩詞碑刻,並有聯雲:孤嶼自中川,逝水難消-恨;崇詞足千古,英風猶挾怒濤鳴。

東塔始建於唐鹹通十年(869年),一説建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年),曾毀於兵火,南宋紹興十年(1141年)重建。元至正,明萬曆,清乾隆多次重修。塔高28米,底徑8米餘,6面7層,青磚圍砌。過去外圍層層有平座、欄杆和出檐,內有扶梯直上塔頂,可俯瞰甌江澎湃,飽覽風光旖旎的鹿城全貌。清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温州闢為商埠。1894年始在東塔山下建造英國駐温領事館,次年落成。英藉口警衞工作需要,強迫温州地方當局拆除東塔內外的飛檐走廓,留下這座中空無頂的塔身。塔頂自然生長一株100多年樹齡的榕樹,無土培植,根垂塔中,全年常綠,實為奇觀。今塔仍巍峨雄偉,像一座飽經風霜、歷盡滄桑的歷史豐碑矗立在東峯之巔。

西塔始建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年),一説建於唐鹹通十年(869年),明、清曾多次修繕。塔高32米,底徑7米,6邊形,7層,中空,系樓閣式青磚仿木構建築。遠遠望去,碧水藍天,全身披綠的西峯山託着磚紅色寶塔,塔剎直入雲端,蔚為壯觀。就近處,江風吹動四十二個檐角的銅風鈴送聲,四周枝頭飛禽清脆的啼嗚,交響成趣。塔每層每面均有小佛龕,內置石雕佛像,造型精緻,神態自然,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塔周圍置青石坐凳,萬木扶疏,清幽格靜,引人遐思。因塔身傾斜,曾於1982年進行大修葺。今塔仍保持宋代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