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4.7K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新版多篇)

清明時節雨紛紛隨筆 篇一

一抹愁煙,籠罩了蒼涼的大地,壓抑了所有的歡樂,用無言的沉默遊漫在荒蕪的田野之上,微風輕輕吹拂,撩起衣角的跳動,還梳理了凌亂的頭髮,如果此刻你站在我的面前,我一定會緊緊抱着你,靜靜聽你哭泣的聲音。

清明雨又在飄落,打濕酥軟的土地,深深將我的腳印刻畫,抽出新芽的柳樹,喚醒了春天的沉睡,將又是一個生機勃勃的開始,只是,這個時候,你會隨着清明雨一起降臨到我的世界嗎?

清明雨又在飄落,浸濕了我的心,眼淚又開始在眼眸中打轉,自你離開那時刻,我便放不開思念,纏綿的清明雨,纏綿的情,這些纏綿,是你在天堂裏為我流下的眼淚嗎?

依舊記得你離開時給我留下的那個憂傷的眼神,我知道,你不想離開,年輕的花季,還未綻放花蕾,就褪卻了青春的多彩,如果生命能夠替換,我願意將我一半的。生命分享給你,然後一起欣賞大自然的巧奪天工之作。

我不願意燒那些冥界通用的冥幣,你這樣俊秀的男孩,上帝會親自將你接到天國裏,做美麗的天使的,在天國扇動翅膀的你,一定要認真聆聽我為你彈奏的琴聲,在天國扇動翅膀的你,一定要認真聆聽我為你吹奏的簫聲。

又在清明雨下,我抬頭仰望着天空,希望能夠看到你那熟悉的身影,又在清明雨下,我聽着許嵩的《清明雨上》,不禁想起那些曾經我們在一起的美好畫面,閉上沉痛的眼睛,我哭泣了我的眼淚。這一天,是下着煙雨的清明,桃花綻放花蕾,柳樹放飛新絮,香草欲透吐碧綠。

只是,哥,我好想你。

清明時節雨紛紛隨筆 篇二

四月,正是草長鶯飛的世界,也是“雨紛紛”的時節。

清明節這一天,不知什麼時候,天空中已經飄起了如煙如霧的絲雨,那漫天飛舞的晶瑩,似乎在輕呼着初夏的暖意。遠天滾過一陣輕雷,像是一串串跳躍的音符。林間的布穀鳥也開始了歌唱,把綠色的囑託掛上樹梢;曠野的草葉上,漸漸的生出了一滴滴晶瑩的水珠,悄悄地潤濕了初夏的歌喉。

清明的雨裹着初夏,踩着芬芳的山風,温柔地向我們走來。那淅淅瀝瀝的絲雨,像是九天玄女拖地的長裙,眷戀着碧綠的大地,又像是巧奪天工的畫筆,勾勒出曠野神奇的意境。雨中的曠野,彷彿是一幅剛剛完成的水粉畫,散發出濃郁的詩情畫意。

出來踏青的人們,不知有多少。走在曠野的小路上,色彩斑斕的雨傘一把把地撐起,為這滿是雨的綠色世界增添了幾分不同的色彩。眺望遠方,景色依稀,被盈耳的雨聲呼喚成了朦朧的畫屏。人在畫中行走,雨在傘邊滑動,一顆顆雨珠滴落在草地上,而後又化作薄霧悠閒地飄向遠方。

清明,確是一個綴滿夢想和希望的日子啊!這瀟瀟的雨,這甜甜的風,漫山遍野地下着、吹着,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多少蓬勃的生機啊!人説夏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清明的雨,就已經報告了夏天的消息。我們盼望着夏天盼望着成長,是相信只要有陽光雨露的滋潤,稚嫩就會走向成熟,弱小就會走向強大,缺陷就會走向完美。倘若祖先和親人泉下有知,就應該是他們欣慰的微笑。

待到來年清明日,這樹林,這曠野,這世界,可會像今日這樣沐浴連綿細雨?期待着,我深深地期待着。

清明時節雨紛紛隨筆 篇三

清明已到,天上落下幾滴眼淚。天,你是否也感到哀傷?天,是你在哭?你在為你逝世的親人哭泣?

幾年前,還在陪我玩樂的曾祖父、曾祖母,為何不再陪我玩樂了?他們走了,他們上了山,長眠於地底……幾年前,他們還在給我講故事,帶我到附近的小溪邊、稻田邊玩。可是今天,到永遠,他們再也不能陪我……我在他們的葬禮上不曾説過一句話,沒有為他們祈禱,也沒有和他們道別,只是看着他們一步一步的走,越走越遠,我也在送行的隊伍中,但卻是不帶傷感的送行。每當哀樂向起,我便想起了他們——我的曾祖母,曾祖父。

我們上了山,幾座墓碑靜靜地躺着,似乎等待晚輩的到來。我們默默的祈禱,周圍是一片寂靜。天上下着小雨,那是天的淚水;葉子發出“沙沙”的聲音,那是樹的祈禱;小鳥的歌聲不再響亮,有的是小鳥悲傷的叫聲;空氣裏凝固着哀傷,笑聲像死一樣3的沉寂。我的眼前一片模糊,我聽見了自己的哭聲,眼淚從臉上流了下來。母親説,曾祖父曾祖母變成天使飛走了。他們會穿着白色的長袍嗎?會肩上長着翅膀嗎?父親説,他們變成泥土了。我摸摸自己,再摸摸腳下的泥土,等我老了也會變成這樣嗎?不,不會。我望着這腳下的土地,猛地想起了什麼,我把自己最喜歡的花的種子,撒在墓碑周圍,讓他們守護着這片土地……

再見了,曾祖父;再見了,曾祖母;再見了,我的故鄉。我含着淚,離開了家鄉的土地……

翻譯 篇四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淒涼。問一聲牧童哪裏才有酒家,他指了指遠處的杏花村。

註釋 篇五

⑴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在陽曆四月五日前後。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宮中以當天為鞦韆節,坤寧宮及各後宮都安置鞦韆,嬪妃做鞦韆之戲。

⑵紛紛:形容多。

⑶欲斷魂:形容傷感極深,好像靈魂要與身體分開一樣。斷魂:神情悽迷,煩悶不樂。這兩句是説,清明時候,陰雨連綿,飄飄灑灑下個不停;如此天氣,如此節日,路上行人情緒低落,神魂散亂。

⑷借問:請問。

⑸杏花村:杏花深處的村莊。今在安徽貴池秀山門外。受此詩影響,後人多用“杏花村”作酒店名。

清明時節雨紛紛散文 篇六

清晨,站在門前的皂角樹下,眼前的西河水靜靜的躺在山川,清澈,明亮,嫵媚。清明風吹過的水面蕩起細細的波紋,似舒展的籃綢緞伸向遠方。突然飄起如針的毛毛雨,伴隨清明風撫摸着面頰,心中湧動起不盡的思念。

這個春天,人們遇到了刻骨銘心的大事件。瘟疫,多少別離,多少悲壯,多少生生不息,震撼着這個世界,震碎了多少家庭,多少夢想……

回到現實,正值“清明”時節,祭先祖、故人、往昔,也祭一祭遠處和更遠處的悲傷,是告慰自省,也是身心整理的最佳時刻。

兩個月的疫情隔離,回到大自然,放飛心靈,在春天裏盡情享受這個特殊日子的饋贈。湖水、山川、森林和鮮花,百靈烏……都在敞開胸懷擁抱久別的親人。

一羣小朋友在小路上,邊跑邊在吟誦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無論是古人還是今天的你我,又何況不是如此而已。悲傷已罷,生離死別也罷,往事如煙,活着的人生活還要繼續。哭就欲斷魂,想喝酒就直接問,大大方方、清清明明的。活的明白,直率,有情有味。

雨過天晴,祭祖的香燭燃燒後的氣味在山野瀰漫。回到故鄉祭拜的人多起來,小路上的顏色也多起來,給靜悄悄的山村帶來了生氣。

白色的木香花一串串掛在懸巖峭壁,古樹,房前,象一條條瀑布流淌在山間溝壑,掛在雲端樹上。春天已經把田野山峯裝飾的如詩如畫。

一年的時間沒有回來了,通往祖墳的路被雜草掩埋,邊走邊用刀砍出一條路來。每前進一步都顯得艱難,懷着對祖先的崇拜,用虔誠的心走出路來,走出對上輩人的理想與緬懷。

每次回到故鄉祭奠都有不同的感受,今年更是有深切的體會。疫情後的社會,人生體驗很多,悟出的生活哲理很多。

我們要懂得珍惜,才會有意識呵護身邊的人。我們要敬畏生命,才會有節制的自覺。

我們要學會面對生活中的一切,面對生活中的不幸,面對人生中的苦難,面對疫情中失去親人的痛苦……,在悲傷過後,勇敢的再次回到春天,擁抱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光!

賞析 篇七

此詩首見於南宋初年《錦繡萬花谷》註明出唐詩,後依次見於《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明託名謝枋得《千家詩》、清康熙《御選唐詩》。《江南通志》載:杜牧任池州刺史時,曾到過杏花村飲酒,詩中杏花村指此。附近有杜湖、東南湖等勝景。

這一天正是清明佳節。詩人杜牧,在行路中間,可巧遇上了雨。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可也是氣候容易發生變化的期間,常常趕上“鬧天氣”。遠在樑代,就有人記載過:在清明前兩天的寒食節,往往有“疾風甚雨”。若是正趕在清明這天下雨,還有個專名叫作“潑火雨”。詩人杜牧遇上的,正是這樣一個日子。

詩人用“紛紛”兩個字來形容那天的“潑火雨”,真是好極了。“紛紛”,若是形容下雪,那該是大雪,所謂“紛紛揚揚,降下好一場大雪來”。但是臨到雨,情況卻正相反,那種叫人感到“紛紛”的,絕不是大雨,而是細雨。這細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細雨紛紛,是那種“天街小雨潤如酥”樣的雨,它不同於夏天的如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種淅淅瀝瀝的秋雨絕不是一個味道。這“雨紛紛”,正抓住了清明“潑火雨”的精神,傳達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

這“紛紛”在此自然毫無疑問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還有一層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實際上還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慾斷魂”。“行人”,是出門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於“遊人”,不是那些遊春逛景的人。“魂”不是“三魂七魄”的靈魂。在詩歌裏,“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緒方面的事情。“斷魂”,是極力形容那一種十分強烈、可是又並非明白表現在外面的很深隱的感情,比方相愛相思、惆悵失意、暗愁深恨等等。當詩人有這類情緒的時候,就常常愛用“斷魂”這一詞語來表達他的心境。

清明這個節日,在古人感覺起來,和今天對它的觀念不是完全一樣的。在當時,清明節是個色彩情調都很濃郁的大節日,本該是家人團聚,或遊玩觀賞,或上墳掃墓,是主要的禮節風俗。除了那些貪花戀酒的公子王孫等人之外,有些頭腦的,特別是感情豐富的詩人,他們心頭的滋味是相當複雜的。倘若再趕上孤身行路,觸景傷懷,那就更容易惹動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春衫盡濕,這給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層愁緒。這樣來體會,才能理解為什麼詩人在這當口兒要寫“斷魂”兩個字;否則,下了一點小雨,就值得“斷魂”,那太沒來由了。

再回到“紛紛”二字上來。本來,佳節行路之人,已經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所以説,紛紛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緒;甚至不妨説,形容春雨,也就是為了形容情緒。這正是中國古典詩歌裏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一種絕藝,一種勝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問題也發生了。須得尋求一個解決的途徑。行人在這時不禁想到:往哪裏找個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濕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就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

詩人在第三句裏並沒有説出是向誰問路的。妙莫妙於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在語法上講,“牧童”是這一句的主語,可它實在又是上句“借問”的賓詞——它補足了上句賓主問答的雙方。牧童是否答話了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動”為答覆,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比如《小放牛》這齣戲,當有人向牧童哥問路時,他將手一指,説:“您順着我的手兒瞧!”是連答話帶行動——也就是連“音樂”帶“畫面”,兩者同時都使觀者獲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詩人手法卻更簡捷,更高超:他只將“畫面”給予讀者,而省去了“音樂”。

“遙”,字面意義是遠。但切不可處處拘守字面意義,認為杏花村一定離這裏還有十分遙遠的路程。這一指,已經使讀者如同看到,隱約紅杏梢頭,分明挑出一個酒帘——“酒望子”來了。若真的距離遙遠,就難以發生藝術聯繫,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無盡的興味:妙就妙在不遠不近之間。《紅樓夢》裏大觀園中有一處景子題作“杏簾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這裏體會脱化而來,正好為杜郎此句作註腳。《小放牛》裏的牧童也説,“我這裏,用手兒一指,……前面的高坡,有幾户人家,那楊柳樹上掛着一個大招牌”,然後他叫女客人“你要吃好酒就在杏花村”,也是從這裏脱化出來的。“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這隻需要説明指往這個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就夠了,不言而喻,那裏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不但如此。在實際生活中,問路只是手段,目的是得真的奔到了酒店,而且喝到了酒,才算一回事。在詩裏就不必然了,它恰恰只寫到“遙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費一句話。剩下的,行人怎樣地聞訊而喜,怎樣地加把勁兒趲上前去,怎樣地興奮地找着了酒店,怎樣地欣慰地獲得了避雨、消愁兩方面的滿足和快意……這些詩人就能“不管”了。他把這些都含蓄在篇幅之外,付與讀者的想象,由讀者自去尋求領會。他只將讀者引入一個詩的境界,他可並不負責導遊全景;另一面,他卻為讀者開展了一處遠比詩篇語文字句所顯示的更為廣闊得多的想象餘地。這就是藝術的“有餘不盡”。

這才是詩人和讀者的共同享受,這才是藝術,這也是中國古典詩歌所特別擅場的地方。古人曾説過,好的詩,能夠“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在於言外”。拿這首《清明》絕句來説,在一定意義上,也是當之無愧的。

這首小詩,一個難字也沒有,一個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語言,寫得自如之極,毫無經營造作之痕。音節十分和諧圓滿,景象非常清新、生動,而又境界優美、興味隱躍。詩由篇法講也很自然,是順序的寫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環境、氣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寫出了人物,顯示了人物的悽迷紛亂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轉”,然而也就提出瞭如何擺脱這種心境的辦法;而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藝術上,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頂點放在最後的手法。所謂高潮頂點,卻又不是一覽無餘,索然興盡,而是餘韻邈然,耐人尋味。這些,都是詩人的高明之處,也就是值得後人學習繼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