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秋季教育幼兒小常識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7W

秋季教育幼兒小常識新版多篇

行 篇一

1、讓小兒到大自然中去鍛鍊,有氧鍛鍊是提高機體抵抗力的好方法,可大多數父母都是怕孩子凍着,很少有怕孩子熱着的,早早就給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蓋上厚厚的被子,天氣剛剛有些涼意,就閉門閉窗,這無異於剝奪了小兒在大自然鍛鍊的機會。

2、少去人羣密集的公共場所,避免被傳染。

3、注意休息,保證孩子的午睡和晚上睡覺的時間和質量;運動適量,動靜交替。

4、冷水鍛鍊。

秋季宜用冷水擦洗以提高寶寶對冷的適應能力。冷水擦洗包括冷水洗手、洗臉、擦身、衝淋和游泳。冷水鍛鍊要循序漸進,先用與體温接近的水,然後逐漸降低水的温度。洗完後用乾毛巾擦乾。冷水衝淋適合3歲以上的兒童,動作要迅速,浴後用乾毛巾擦至皮膚輕度發紅為止。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 篇二

金色秋季已經向我們慢慢走來,秋季氣温由熱轉涼,晝夜温差也較大,孩子們的運動量和進食量都有所增加,秋季也是疾病高發時期。

孩子秋季常見的疾病有:腹瀉、傷風、扁桃體炎、感冒、肺炎、支氣管炎、風疹、水痘、手足口等。請您高度警惕,時刻關注孩子的身體變化,做好預防。給您幾點小建議:

01

一、腹瀉

多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潛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狀,多數患兒還會伴隨發熱,體温在37。9-39。5℃。繼之出現吐瀉症狀,大便呈白色、黃色或綠色蛋花湯樣,帶少許黏液,無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一般可持續3-9天,平均5天左右,前3天症狀最嚴重。因為總在秋季發生,因此稱為秋季腹瀉,實際上秋季腹瀉多在9月到次年的4月之前都容易發生,做好預防極為重要!

02

二、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在每年的冬季和早春季節相對多發,以腸道傳播為主,常在社區、學校、餐館、醫院、幼兒園等地集體爆發。它的傳播途徑包括:人傳人和經食物或水傳播。

其中人與人的傳播主要是通過糞-口途徑(包括攝入糞便或嘔吐物產生的氣溶膠),或間接接觸被排泄物污染的環境而傳播;食源性傳播主要是通過食用被諾如病毒污染的食物進行傳播,比如:餐飲從業人員感染了諾如病毒在備餐或供餐中污染了食物、食物在生產運輸中被含有諾如病毒的物質所污染,其中,牡蠣等貝類海產品和生食的蔬果類是引起爆發的常見食品;水傳播可有桶裝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引用水源被污染所致。

03

三、手足口病

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主要侵犯5歲以下的孩子。夏秋換季期,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腸道病毒感染,引發手足口病。其常表現為:患兒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脣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04

四、流行性感冒

簡稱流感,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疾病,前七天均具有很強的傳染性,傳播途徑以空氣飛沫傳播為主,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鼻塞、咳嗽。幼兒園的孩子和工作人員很容易被感染。

05

五、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相對於手足口病,症狀會輕很多,只在口腔出現水泡,也不會出現腦膜炎等併發症,這種疾病早期只是發燒,只有3~24小時後起皰了才能確診。

06

預防方法:

1、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避免穿堂風,以免着涼,經常曬洗衣物及被褥,注意氣候變化,隨時增減衣服。

2、不在人口密集、空氣污染的場所長時間逗留,如大型超市、快餐店、遊樂場所、影劇院等。

3、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乾淨,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或擦淨。

4、避免與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牙刷等物品。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

5、到醫院就診最好戴口罩,回家後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每天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

7、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加機體免疫能力。合理膳食,增加營養。可以吃板藍根、醋浸大蒜頭等方法預防感冒。

8、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每天保證有一小時的户外活動時間。

9、當身體不適時要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必要時可以接種相應的疫苗。

10、避免接觸傳染病人,儘量不到傳染病流行疫區去。

11、如有發現傳染病,要及時隔離治療,以免傳染病的蔓延。

讓我們一起努力,共同關注幼兒健康,做好預防措施,才能保護好孩子的健康。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 篇三

秋季來臨,氣温變化無常,天氣變得乾燥涼爽,温差較大,幼兒體質較弱,免疫力不強,各種傳染病也悄悄的來到我們身邊,秋季是各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而兒童為傳染病的高發人羣。下面向老師和家長普及一些秋季衞生保健小常識。

秋季常見疾病症狀、預防和護理

1

小兒麻疹

麻疹從感染麻疹病毒到發病有10余天時間。然後小兒出現發燒,體温可高達38—39℃,同時有流鼻涕、流眼淚、咳嗽、打噴嚏、眼睛怕光、結膜充血、精神不振等症狀。發燒2—3天后在病兒的口腔內頰黏膜上呈現充血變紅,上面可見許多白色針尖大小的斑點,周圍有紅暈,開始只有幾個,且非常小,不易發現。只要發現病兒內頰黏膜上有這些斑,即是麻疹。發燒3—4天后,病兒身上出現疹子。最先在耳後、頸部,然後在面部,最後在軀幹、四肢出現疹子。一般來講,只有待四肢及手、腳心都出了疹才算出齊。隨着時間的推移,發燒漸退,出過皮疹的地方像麩樣的脱皮,並留下棕色斑痕,要經過1—2周才完全消失。

小兒麻疹如何預防:

(1)接種麻疹疫苗是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手段。

(2)儘量避免去人口擁擠、空氣流通較差的公共場所,如醫院、商場、車站、超市、影劇院等,減少感染麻疹的機會,注射麻疹疫苗15天后才能產生保護性抗體,因此即使你的孩子剛接種完麻疹疫苗也要注意加強防護。

(3)要多曬被褥、衣物,也讓孩子常曬太陽;平時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養成良好的習慣,勤洗手,合理飲食,鍛鍊身體,以增強抵抗力。

(4)若不慎與麻疹患者密切接觸,應及早進行麻疹疫苗應急接種,減少發病機會,一旦發生發燒、咳嗽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5)患了麻疹要及早就診,及早隔離,及早治療,避免耽誤病情。病人一般要求隔離至出疹後5天,若併發肺炎則應延長隔離期至出疹後10天,如不住院在家治療的病人,也應做好隔離,以避免傳染給家人和周圍的人。

小兒麻疹的治療與護理:

(1)休息。病兒應卧牀休息,保持室內安靜、空氣新鮮濕潤,避免冷風直吹病兒,強光直射其眼睛。要多喝開水,在出疹期間可用蘆根20—30克或香菜根熬水喝,以幫助出疹。

(2)注意營養。多吃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食物,不需忌口,高燒出疹期間,可給寶寶吃母乳、藕粉、豆漿、米湯、面片湯等。不要吃油膩的食物,小兒開始退燒退疹時,可增加飯量,吃軟飯、雞蛋羹、瘦肉、雞蛋、魚、豬肝、水果以及西紅柿、胡蘿蔔等。

(3)發燒的護理。發燒是小兒本身的一種機體反應,有利於透疹,所以不要一遇到嬰兒發燒就給其吃退燒藥,這樣易導致出疹不暢,甚至可併發肺炎、心力衰竭等併發症。如果體温達39℃以上,可在醫生指導下用小量退燒藥或温水擦浴。一般體温降到38℃即可,不宜把體温降得過快、過低,出汗不宜太多,以保證病兒出疹順利,安全康復。

(4)保持清潔。要常用温水擦洗幼兒的眼睛、鼻子,保持口腔清潔,年長兒可以漱口,對小嬰兒可用紗布、棉花蘸温開水清洗口腔。

(5)隔離與消毒。發現小兒患麻疹後立即進行隔離。由於麻疹病毒的抵抗力弱,一旦離開人體很快就失去效力,因此,對病兒的居室只要定時開窗通風換氣即可達到消毒的目的。病兒的衣服、被褥、玩具等拿到室外曬1—2小時。

(6)注意發現併發症。單純患麻疹的病兒通過良好的護理,一般能很快恢復健康,但年齡較小的嬰兒及患有佝僂病、營養不良或慢性咳嗽的小兒患麻疹後,由於身體抵抗力進一步降低,容易發生併發症。發熱時,疹子遲遲不出或出不齊,疹色發暗,或疹退後體温仍然不退,病兒出現氣喘、氣短、咳嗽等問題,如果出現以上症狀,應儘快就醫診治。

2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也叫“痄腮”,俗稱“大嘴巴”,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通過用具間接傳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人體,引起腮腺或頜下腺腫脹。常在幼兒園、國小裏流行。全年均可發病,但以冬春二季為高峯,呈流行或散發趨勢,在集體人羣中常形成暴發流行。一歲以內發病較少,5-9歲最多,10-14歲下降,成人中也可發病。潛伏期一般8-30天,平均18天。起病大多較急,無前驅症狀。常常表現為發熱、畏寒、頭痛、咽痛、食慾不佳、噁心、嘔吐、全身疼痛、怕進酸食等,數小時腮腺腫痛,逐漸明顯,體温可達39℃以上,成人患者一般較嚴重。

腮腺炎的預防:

小兒患病後可終生免疫。

(1)早期隔離患者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退為止。告訴孩子不要與患病者密切接觸。

室內要注意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家裏可用0。2%過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間不要參加大型集體活動。

(2)接種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加強衞生知識宣傳,教育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多參加鍛鍊,增強體質。但腮腺炎減毒活疫苗不能用於孕婦、先天或獲得性免疫低下者以及對雞蛋白過敏者。

(3)藥物預防,採用板藍根30克或金銀花9克煎服,每日1劑,連續6天。

腮腺炎的護理:

(1)不要讓孩子上學,以免使其他同學受感染,直至腮腺腫脹消退後五天再去學校。

(2)減輕疼痛。在腮腫的早期,可用冷毛巾局部冷敷,使局部血管收縮,從而減輕炎症充血的程度,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亦可用如意金黃散調茶水或食醋敷於患處,保持局部藥物濕潤,以發揮藥效,防止乾裂引起疼痛。如果男孩的睾丸疼痛,可以用繃帶把陰囊托起,以減輕疼痛。

(3)降低體温。定時給孩子測量體温,必要時,可以採取降温措施。鼓勵患兒多飲水以利汗液蒸發散熱。高熱時可採用頭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浴進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適量退熱劑。發熱早期可給予利巴韋林、干擾素或板藍根抗病毒治療。

(4)合理的飲食。患腮腺炎時,病兒常因張嘴和咀嚼食物而使疼痛加劇,因此,應給病兒吃富有營養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或軟食,不要給病兒吃酸、辣、甜味過濃及乾硬食物,因為這些食品易刺激腮腺使腮腺分泌增加,刺激已紅腫的腮腺管口,使疼痛加劇,要多給病兒喝水,這樣有利於退熱及毒素的排出。

(5)口腔衞生。飯後及睡覺前後用淡鹽水漱口或刷牙,清除口腔及牙齒上的食物殘渣,防止繼發細菌感染。

(6)卧牀休息。保證休息,防止過勞。重症病兒因高熱,精神及體力都很差,應當卧牀休息以減少體力消耗,有助於康復。

(7)病情觀察。腦膜炎多於腮腺腫大後1周左右發生,患兒出現持續高熱、劇烈頭痛、嘔吐、頸強直、嗜睡、煩躁或驚厥。應密切觀察,及時發現,應立即送往醫院。

3

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一種比較輕的出疹性傳染病,該病毒在體外生活力很弱。風疹病毒大多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初期出現咳嗽、噴嚏、流涕、咽疼、頭痛、低燒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上述症狀出現1-2天內,即開始出疹,皮疹呈淺紅色,稍稍隆起,分佈均勻。

護理:

病兒不要送到幼兒園。居室開窗通風,保持皮膚及口腔的清潔衞生。加強營養,多喝水,進食牛奶、粥等營養容易消化的食物。

4

小兒手足口

小兒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好發於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臨牀主要表現為發熱、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皰疹,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流鼻涕、及咽部皰疹、和肢體皰疹等。重症手足口病的症狀,則表現為持續高熱,四歲以下的孩子,還會出現抽搐,嗜睡,或肢體肌陣攣等症狀。

手足口病預防:

首先還是要減少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減少孩子到公共場合,尤其是儘可能減少孩子在外面飲食的機會。在任何的時間,如果孩子出外回到家裏面都強調要孩子把手洗一下,飯前要洗手,上廁所以後要洗手,“洗手”是很重要的措施;“發現早”是治療控制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環節。

手足口病護理:

提高孩子本身的抵抗力,給孩子容易消化的飲食,保持一定量的飲水,如果孩子體温高過38℃的話,用適當的退熱藥物,將體温控制在比較適合的温度範圍。孩子身上的皮疹主要是保持乾淨、清潔,不要讓皮膚受到二度感染,這是最主要的。

明意幼兒園温馨提示

1、合理膳食,增加營養,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增強體質。

2、不到人口密集、空氣污染的場所去,如:農貿市場、個體飲食店、遊藝活動室等;避免接觸傳染病人,儘量不到傳染病流行區;

3、注意個人衞生,不隨便吐痰,打噴嚏;勤洗手,並用流動水徹底清洗乾淨,包括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

4、每天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在日光下晾曬衣被;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律;注意不要過度疲勞,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潔的食物,拒絕生吃各種海產品和肉食,及吃帶皮水果,不喝生水。

7、家長在家及時為幼兒做好自查工作,發現不適,請及時就醫。

只要我們家園配合,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傳染病的流行。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 篇四

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

秋季是傳染病的高發季,常見的秋季傳染病如:秋季腹瀉、皰疹性咽峽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很容易在抵抗力低的幼兒間傳播蔓延,現將幾種常見的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與各位家長一起分享,希望家長和幼兒園共同關注做好預防措施,保護幼兒的健康。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一種急性感染性肺炎,此次引起流行的病毒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WHO命名為2019-nCoV,由於人羣缺少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免疫力,所以引起疾病的流行。主要傳播方式是經飛沫傳播、接觸傳播以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氣溶膠近距離傳播,目前近距離飛沫傳播應該是主途徑,一般潛伏期為1-14天,多為3-7天。

防病指引

1、建議在沒有接種禁忌症的情況下,符合條件者儘早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已完成全程接種的18歲及以上人羣按照6個月的時間間隔儘快接種加強針。

2、請儘量避免前往低中高風險地區或有病例報告的區域,日常要堅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風、一米線這“防疫四件套”。

3、自我健康監測,如有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不適症狀時,儘早到附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並告知醫生旅居史,不要自行用藥;就醫途中全程佩戴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4、如有疫情風險地區來返粵人員,主動向社區報備並配合當地疫情管理措施。

登革熱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過蚊蟲叮咬在人羣中傳播。此病流行季節為夏秋季(即每年的5-11月份),臨牀表現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疼痛、部分患者出現皮疹等症狀。而預防登革熱最具有效的措施是控制蚊媒,儘早發現病人,切斷傳染源。

防病指引

(1)消除蚊蟲孳生地:

封:封蓋水缸、水箱等容水器皿。

填:填平窪坑、廢用水塘、水溝、竹洞、樹洞。

疏:疏通溝渠、岸邊淤泥和雜草。

排:排清所有可能孳生蚊蟲的積水,包括花盆托盤的積水、閒置容器的積水、廢舊輪胎積水等。

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廢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2)防蚊滅蚊:

隔:出門穿着淺色長袖衣服及長褲,家裏安裝紗門紗窗和使用蚊帳。

避:避免在蚊蟲出沒頻繁的時段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户外陰暗處逗留。

驅:在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蚊蟲驅避劑。

殺:適時使用殺蟲劑、蚊香、電蚊拍等殺滅成蚊,可在水缸中放養食蚊魚等。

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峽炎。潛伏期3-10天,以發熱、咽痛、咽峽部粘膜小皰疹和淺表潰瘍為主要表現,伴有頭痛、咽部不適、肌痛等。傳染性很強,傳播快,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主要感染1-7歲兒童,同一患兒可重複多次發生。經1-5天潰瘍癒合,一般3天內退熱,症狀消失。

防病指引

經常開窗通風;早晨、飯後及睡覺前漱口、刷牙。注意勞逸結合。防止受冷,如身體不適應卧牀休息,進行飲食調養。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再輔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攝入。及時就醫,一旦發現應儘快就醫,千萬不要“拖”。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夏秋換季期,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腸道病毒感染,引發手足口病,常表現為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脣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防病指引

預防手足口病,孩子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曬衣被,多通風。減少孩子處於公共場所的時間。遊樂園、室內商場、公共交通這些公共場所,由於人羣密集,病毒密度相對較大,孩子很容易被傳染。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春秋季節容易發生,多發生於兒童。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通過用具間接傳染,傳染性強。大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症狀。患者一側或雙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併發症有腦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個病程約7-12天。一次感染後可獲終生免疫。

防病指引

接種腮腺炎疫苗,及時隔離患者至消腫為止。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傳染病,俗稱“出痧子”。麻疹的傳染性極強,嚴重威脅健康。其潛伏期一般為7-21天,多為9-14天。發病早期症狀有發熱、結膜炎、流涕、咳嗽等,常見併發症有中耳炎、喉氣管支氣管炎、肺炎,罕見併發症有腹瀉和腦炎等。

防病指引

1、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麻疹疫苗。孩子8個月時應該按照免疫程序要求,給孩子接種第1劑麻疹疫苗,18-24個月時進行復種。

2、麻疹病毒畏懼陽光和空氣,居室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開窗通風,每天最好能通風1-2次,每次可持續1-2小時以上,但不能讓患兒直接吹風。家中的被褥、玩具等要勤曬、勤換,保持個人衞生。

3、儘量不要接觸麻疹患者,若必須陪護麻疹患者,應正確佩戴口罩。在麻疹流行期間,沒有接種過麻疹疫苗及沒有患過麻疹的兒童,儘量不要去人羣密集的地方,以減少感染和傳播的機會。

風疹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後天獲得性感染。臨牀上以前驅期短、低熱、皮疹和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徵。一般病情較輕,病程短,預後良好。但風疹極易引起暴發傳染,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冬春季發病為多,易感年齡以1-5歲為主,故流行多見於學齡前兒童。

防病指引

1、風疹流行期間,儘量不帶易感兒到公共場所,避免與風疹病兒接觸。對密切接觸者加強醫學觀察,注意皮疹與發熱,以利及早發現病人。幼托機構的接觸班級,在潛伏期內應與其他班級隔離,不收新生,防止傳播。

2、風疹減毒活疫苗已證明安全、有效。接種後抗體陽性率可達95%以上,抗體可維持有效7年以上。接種主動免疫單價風疹減毒活疫苗是預防風疹的主要措施,免疫對象為1歲至12歲兒童及易感育齡婦女。或用麻疹、風疹、腮腺炎三聯疫苗,可減少小兒預防接種次數。

以上這幾種是簡單的秋季常見病,為防止其發生,注意飲食衞生,避開過敏源,治療原發病。一旦出現相應症狀,應及時看醫生,不可自行濫用藥物,以免病情加重。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 篇五

秋季傳染病預防

秋季氣温變化大,是多種傳染病的高發季節。除了氣温的變化,孩子們入園已經有將一個月的時間了,新生幼兒幾乎已經度過焦慮期,這時孩子們特別容易生病。孩子本身的抵抗力也比大人弱,極易受到流行性傳染疾病的侵襲。在換季的時候,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少生病呢?幼兒園特此送上秋季幼兒保健小貼士,爸爸媽媽們快快關注起來吧!

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潛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狀,多數患兒還會有發熱現象,體温在37。9-39。5℃,繼之出現吐瀉症狀,大便呈白色、黃色或綠色蛋花湯樣,帶少許黏液,無腥臭味,每天10次左右。秋季腹瀉一般持續3-9天,前3天症狀最嚴重。

預防措施

注意飲食衞生,把好入口關,防止病從口入。餐前便後洗手,孩子的餐具、玩具定期消毒,家長也要注意自身的衞生。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病,夏秋換季期,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腸道病毒感染,引發手足口病,常表現為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脣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預防措施

1、預防手足口病,孩子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勤曬衣被,多通風。

2、減少孩子處於公共場所的時間。遊樂園、室內商場、公共交通這些公共場所,由於人羣密集,病毒密度相對較大,孩子很容易被傳染。

上呼吸道感染

秋季氣候乾燥,極易引發上火,而上火則是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的導火索,這是因為咽喉部乾燥,孩子的抵抗力就會下降,這時若受到病毒的侵襲,就容易引發上呼吸道感染,出現發熱、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咳嗽等症狀。

預防措施

根據天氣變化及時為孩子增減衣服。讓孩子休息好,多喝白開水,飲食以清淡滋陰為宜。

過敏性皮炎

秋季時空氣中的動物皮屑、各種花粉、灰塵顆粒大大增加,孩子很容易患上過敏性皮炎。如果孩子皮膚脱皮症狀非常明顯,瘙癢難以有效抑制,家長應儘早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治療。

預防措施

1、保證室內環境的衞生清潔,清理衞生死角,尤其是高温潮濕的地方,防止塵蟎和黴菌入侵。

2、飼養有毛動物的家庭,應及時清理動物的毛髮和排泄物,減少孩子患過敏性皮炎的機率。

3、注意孩子的飲食,儘量少食用容易誘發過敏症狀的食物。均衡營養,多吃一些水果、蔬菜等維生素豐富的食物。

良好作息不生病

“換季就生病”像個魔咒一樣,常常出來“騷擾”孩子,那麼如何增強孩子的抵抗力,減少生病的概率呢?除了做好預防工作外,家長們不妨幫助孩子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強健的體魄來抵禦疾病的侵擾。

健康飲食

五穀雜糧、蔬菜水果、魚蛋肉奶能夠為身體提供必需的營養,只有合理搭配飲食,不挑食偏食,營養均衡,才能為身體打下好底子。現在已經進入“寒露”,晝夜温差較大,會引發受涼、腹瀉、感冒不在少數。對此,家長不能掉以輕心。

注意衞生

孩子喜歡用手探索這個美妙的世界,這個過程中小手會沾染各種細菌病毒,必須注意及時清洗,否則容易引起疾病。家長要引導孩子養成勤洗手的習慣,這不僅有益於身體健康,而且對孩子良好衞生習慣的培養也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充足睡眠

常言道“春困秋乏”,秋天裏人們常常容易感到疲乏,這時候保證充足的睡眠對健康十分重要。在週末居家的生活中,孩子的作息應與幼兒園時差不多,做到早睡早起,中午進行適當的午睡來緩解困乏,晚上睡前可留一點親子共讀的時間,幫助孩子緩緩進入夢鄉。

體育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想要少生病,運動是絕對少不了的。運動不僅有益身體健康,對孩子的心情也會有積極的影響。《學齡前兒童(3-6歲)運動指南》對學齡前兒童的運動時間給出了具體推薦:“全天內各種類型的身體活動時間應累計達到180分鐘以上。其中,中等及以上強度的身體活動累計不少於60分鐘;同時每天應進行至少120分鐘的户外活動,若遇霧霾、高温、高寒等天氣可酌情減少,但不應減少運動總量。

幼兒園秋季育兒知識大全 篇六

秋季怎樣預防寶寶感冒發燒

下面與各位年輕的父母探討的就是秋季預防寶寶感冒的終極法則,將以下法則爛熟於心的話,寶寶就遠離感冒病毒,安心過一個舒服的秋天了。

第一個法則就是要吃好。

首先,飲食均衡有規律才能增強寶寶抵抗力。保證寶寶飲食營養的均衡全面。讓寶寶在日常飲食中均衡攝取富含蛋白質、糖分、脂肪和礦物質等營養素的食物(如,蛋類、奶類、瘦肉和豆製品等),有助於增強體魄。讓寶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挑食、偏食容易造成營養不均衡,導致身體抗病力減弱,容易受病毒的入侵。

其次,補充維生素。維生素能促進體內重要代謝,特別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C能增強皮膚和黏膜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對預防感冒必不可少,所以讓寶寶多吃胡蘿蔔、南瓜和西紅柿等紅黃色食物及水果,其中所含的β胡蘿蔔素(在體內轉換成維生素A)可以防治感冒。但南瓜和胡蘿蔔也不能吃得過多,免得寶寶的膚色偏黃。

再者就是少吃鹽多喝水。給寶寶準備的飲食要清淡,食物過鹹會使唾液分泌及口腔內的溶菌酶減少,另外還會增加寶寶腎臟負荷,降低人體免疫力,感冒病毒容易入侵呼吸道而誘發感冒。天氣乾燥,每天給寶寶多喝水(特別是天氣寒冷時,可以給寶寶喝冷開水)或一定量的果汁,有利除燥,保護黏膜的功能,促進病毒的排除,預防感冒。

第二個法則是要加強身體鍛鍊。

該法則就是要求父母們除了給寶寶好的營養外,還要帶寶寶多做鍛鍊,這樣才能提高寶寶禦寒能力、增強免疫力。再來就是別因為秋季轉涼而將適當的户外互動取消。每天保證1~2個小時的户外活動,讓寶寶利用空氣和日光鍛鍊身體和皮膚對寒冷的反應,可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對環境冷暖變化的適應能力和身體免疫力。

再者就是慎入公眾場所。秋季是感冒高發季節,要儘量避免帶寶寶到人羣聚集的公眾場所,如商場、超市等。因為人多的地方,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感冒病毒,容易引起人與人之間呼吸道病毒的交叉感染。

猜你喜歡

吃 篇七

1、秋燥食粥是非常適宜的,粥具有清火養胃健脾之功效,把它與一些生津養陰潤肺的食物共同煨食服用,對於改善秋燥症狀大有益處。

2、應該讓孩子多喝温白開水,這樣不但可預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對小兒胃腸道和肺部有益。

3、少吃“上火”食物。

這個季節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因為很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同時要少吃偏鹹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儘量少吃。

4、忌食冷食物。

中醫認為“寒涼傷脾”。即使體質好的寶寶也不能天天吃冷飲。除了限制冷飲以外,從冰箱拿出的飲料、酸奶最好放置在室温下15分鐘後食用。

5、營養調理。

多給寶寶吃牛奶、豆製品、魚、肉等高蛋白飲食。多補充玉米、全麥麪包、小米、黑米等五穀雜糧,以防秋季便祕。富含纖維素的食品,如菠菜、蘿蔔、胡蘿蔔、芹菜、花菜等,也應增加。總之,要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做到平衡飲食,才能減少秋季發病。

6、及時驅蟲。

夏季是蟲卵感染的高發期,寶寶平時玩耍或者吃手指的時候就很容易將這些蟲卵吃進肚子裏,如果置之不理,寶寶的腸道將會成為蟲的寄居所,如果這個時候吃打蟲藥,將可以一舉殲滅這些蟲子。

幼兒園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宣傳 篇八

秋季天氣乾燥,由於孩子皮膚嬌嫩,各器官功能發育尚未完善,抵抗力較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常見的秋季傳染病如:諾如病毒、手足口病、水痘、秋季腹瀉、皰疹性咽峽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很容易在抵抗力低的幼兒間傳播蔓延。現將幾種常見的秋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與各位家長一起分享,希望家長和幼兒園一起來關注並做好預防措施,保護孩子的健康。

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多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潛伏期2-3天,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狀,還可能會引起發熱、腹痛、噁心嘔吐、腹脹等。還可能會影響到呼吸道,出現咳嗽、喉嚨腫痛等症狀。

預防措施

1、講究飲食衞生,餐具消毒,飯前便後洗手。

2、由於天氣逐漸轉涼,晝夜温差較大,幼兒早晚應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

3、多讓幼兒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尤其是含維生素A、C較多的食物,比如大蒜、蘿蔔、生薑、韭菜都是可以增強幼兒抵抗力的食物,對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幫助。

水痘

水痘是一種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水痘患者多為1-14歲的孩子。水痘主要通過飛沫經呼吸道傳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塵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傳染。水痘病毒感染人體後,經過大約2周的潛伏期,患者可出現頭痛、全身不適、發熱、食慾下降等前期症狀,繼而出現有特徵性的紅色斑疹,後變為丘疹、再發展為水皰、常伴有瘙癢,1-2天后開始乾枯結痂,持續一週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軀幹部最多,頭面部次之,四肢較少,手掌、足底更少。

預防措施

1、接種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時間超長的特點,只要感染過一次,幾乎就不會再發生,建議家長們都帶孩子接種疫苗。

2、水痘流行期間,不要讓小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經常開窗通風也很重要。

3、加強體育鍛煉,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夏秋換季期,空氣中的細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腸道病毒感染,引發手足口病,常表現為口腔內頰部、舌、軟齶、硬齶、口脣內側、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陰等部位出現小米粒或綠豆大小、周圍發紅的灰白色小皰疹或紅色丘疹。

預防措施

1、注意保持家庭環境衞生,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2、兒童的餐具使用前後應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讓兒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飯前便後、外出回家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給兒童洗手;

4、手足口高發期,不宜帶兒童到人羣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5、兒童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是一種引起非細菌性急性胃腸炎的病毒,病程一般為2-3天,是一種自愈性疾病,恢復後無後遺症表現。傳染性強,以腸道傳播為主,可通過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氣等傳播。幼兒以腹瀉為主要症狀,成人以嘔吐為主要症狀;同時可伴有發熱,頭痛、噁心、腹痛畏寒等表現,嚴重者可能出現脱水,危及生命。

預防措施

1、保護環境衞生,不亂扔垃圾,對病人的嘔吐物及糞便要及時消毒處理,確保周圍環境的清潔;

2、注意飲食衞生,吃熟食、喝開水,以免“病從口入”,不與別人共用水杯;

3、提高身體素質。平時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注意營養均衡,增強體質。

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急性傳染性咽峽炎。潛伏期3-10天,以發熱、咽痛、咽峽部粘膜小皰疹和淺表潰瘍為主要表現,伴有頭痛、咽部不適、肌痛等。傳染性很強,傳播快,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主要感染1-7歲兒童,同一患兒可重複多次發生。經1-5天潰瘍癒合,一般3天內退熱,症狀消失。

預防措施

1、經常開窗通風;早晨、飯後及睡覺前漱口、刷牙。

2、注意勞逸結合。防止受冷,如身體不適應卧牀休息。

3、進行飲食調養。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再輔助一些清爽去火、柔嫩多汁的食品攝入。

4、保持腸胃通暢。平時多飲淡鹽開水,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腸胃通暢。

6、及時就醫。一旦發現應儘快就醫,千萬不要“拖”。

七步洗手法

家園攜手,共防疾病,請家長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在家督促幼兒保持良好的個人衞生,如果孩子有發燒、嘔吐等不適症狀請及時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就診,按照醫生要求對孩子進行隔離治療。痊癒後需持醫學證明入園,在觀察和治療期間,希望家長多和班主任聯繫,便於老師瞭解幼兒情況,共同給予孩子關愛。讓我們共同為孩子營造安全、健康、愉快的生活學習環境。

幼兒秋季的安全小常識 篇九

1、教孩子注意防火的知識

秋季的氣候比較乾燥,可以開展防火教育,認識防火標誌,知道用火安全知識。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多喝水身體好”、“不玩火”等活動,讓幼兒知道多飲水有利於身體健康培養良好的飲水習慣;知道不能隨便玩火,認識防火標誌,知道用火安全知識。

2、秋季少吃“上火”食物

刺激性食物應該少吃,容易“上火”,如大蒜、姜、韭菜、花椒、辣椒等。少吃偏鹹的食品,因為鹽分太多容易加速體內水分的散失。熱量過高的油炸食品和一些熱性水果,如荔枝、桂圓、橘子等,也應儘量少吃。

3、避免孩子秋季着涼

秋冬寒潮多,氣温變化大,幼兒易着涼、感冒,常會引起許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大葉性肺炎、急性腎炎、因此秋冬季節要給幼兒保暖,避免着涼。

4、秋季天氣乾燥注意保護孩子皮膚

秋冬季節寒冷乾燥,幼兒皮膚中水份散失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膚易乾裂發癢,讓幼兒多吃蔬菜、水果、多喝開水,並常用熱水洗手、腳、臉,再適當搽點護膚霜。

5、秋季温差大注意室温

秋冬季節對人體的適宜温度是18攝氏度,如高於23攝氏度時,人就會感到頭暈、疲倦。另外,如果室內外温差大,則易感冒。

6、多帶孩子去户外運動

秋天最適合户外運動,家長有時間應多帶幼兒到户外活動,多曬太陽,曬太陽可以促進提內鈣的吸收,同時也增強幼兒的體質。

7、平時多帶孩子多曬太陽

陽光中的紫外線能殺滅人體表面的病毒和細菌,幫助幼兒對鈣、磷的吸收,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此外,陽光也能提高紅細胞的。含氧量和增強皮膚的調温作用,以及能增強神經系統的活動機能和幼兒的體質。

8、教孩子不坐涼地

秋冬季節地面的温度很低,幼兒坐在上面,體內的熱量就會大量散失,容易感冒。秋冬到了,不要因為怕孩子凍着就不帶他到户外去。遇上好天氣,就要多出去玩,只要有太陽就帶他到公園去曬曬。一方面是促進鈣吸收,另一方面是到户外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冬天有太陽無風的正午前後,可在户外散步,時間約20~30分鐘。

9、晚上多加一件衣服

由於秋季温差較大,幼兒早晚應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對於好動、易出汗的幼兒,在其玩耍時可在其背後墊一塊毛巾或玩後及時給他更換衣服。同時幼兒的鞋子應以輕便的運動鞋為主,少穿皮鞋。

10、保持室內通風

雖然天氣會逐漸變冷,但在家時還是要保證一定時間的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幼兒的被子需要經常曬太陽,家長可在每個星期五把幼兒的被子帶回家利用雙休日把被子洗、曬一下。

注意事項 篇十

由於可能天氣會逐漸變冷,但在家時還是要保證一定時間的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幼兒的被子需要經常曬太陽。勤洗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