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幹部培訓班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97W

幹部培訓班報告多篇

【第1篇】在勘測院中層幹部培訓班上的動員報告

同志們: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在這裏利用三天的時間進行2022年第一期中層幹部集中培訓。參加第一期學習的主要是各部門黨政一把手和副總工。這次培訓的主題是“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改進作風,加快發展”,我們要通過這次培訓使得我們的中層幹部進一步統一思想,轉變觀念,改進工作作風,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調動幹部的積極性,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雖然我們每年都要進行一次這樣的集中培訓活動,但今年的培訓與往年有所不同,今年是以學習研討和經驗交流為主,把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參與,我們這次集中學習關鍵是突出一個“實”字,通過緊密結合我們的工作實際進行交流研討,切實解決一些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和工作作風問題,對今後的工作要起到實實在在的促進作用。這次學習內容安排得比較多,時間緊,任務重,希望大家高度重視,端正態度,通過學習使自己切實有所收穫,有所提高。

一、從當前的形勢看改進作風的迫切性

當前我們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時機寶貴,時間緊迫,時不我待。如何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把企業做大作強,是我們在座的每個幹部責無旁貸的使命,為此我們必須振奮精神,轉變作風,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和求真務實的態度做好各項工作。我們之所以把這次學習安排得十分緊湊,正是由於我們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所決定的,也是我們轉變作風的具體體現。

不久前,温總理來天津濱海新區考察工作時指出,加快天津濱海新區的建設是環渤海區域及全國發展戰略佈局中重要的一步棋,走好這步棋,不僅對天津的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於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實施全國總體發展戰略部署、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宏偉目標,都具有重大意義。

80年代深圳開發帶動珠三角,90年代浦東開發帶動長三角,新世紀初期,黨中央、國務院把規劃和建設好天津濱海新區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加快濱海新區建設作為全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進一步擴大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為天津的發展創造了重大歷史機遇。這是天津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機遇來之不易,應當百倍珍惜。

二、從中層幹部的地位和作用看改進作風的重要性

責任能否落實、措施是否到位、突出問題能否得到解決,關鍵還是要看幹部。在座的各位作為我院的中層幹部,在全院的各項工作中發揮則關鍵的作用,中層幹部作為高層決策的執行者,和基層工作的組織者、管理者,一是處於承上啟下的位置。中層幹部上有院級領導、下有基層職工,在一個單位中處於上與下、宏觀與微觀的結合點上,既要在上級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又要指導本部門職工開展工作,可以説既是戰鬥員又是指揮員。一項工作的推進,既要靠領導班子的正確決策,也需要中層幹部狠抓落實。二是處於執行層的位置。一個單位領導班子作出的決策,關鍵是要通過中層幹部去推動、去落實、去實踐。尤其是一項正確決策的實施,最終能否產生預期的效果,與我們廣大中層幹部的如何執行、怎樣實施有着很大的關係。三是處於中堅力量的位置。中層幹部整體上能力水平都比較強,綜合素質都比較高,是一個單位的業務骨幹、中堅力量,代表着一個單位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對外形象。四是處於參謀助手的位置。中層幹部不僅僅要做到上情下達,更要研究分析基層工作和職工隊伍的各種情況,為院領導出謀劃策,為院班子的決策提供充分的第一手材料。正因為中層幹部所處的位置具備上述四個特點,所以一個單位中層幹部隊伍的素質如何、能力高低、作風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一個單位的總體工作面貌。所以,作為一名中層幹部,必須要擺正自身定位,明確自己的責任,切實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盡職盡責地幹好本職工作。工作中始終要注意加強學習,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掌握較高的政策水平,煉就過硬的工作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把上級決策與具體實踐、領導要求與基層情況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提高執行水平。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層幹部,最重要的就是要具備優良的工作作風。否則能力再強也發揮不到點子上。

雖然,通過上半年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集中學習教育,我們在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實事求是地講,我們的工作作風與我們所面臨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必須把加強和改進班子作風、幹部作風和機關作風作為一項重要任務抓好抓實,從而保證我院中心任務的完成,促進我院各項工作全面快速的發展。

三、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的具體要求

一是要整改為重點,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整改成果。作風建設重在解決問題。先進性教育活動做為階段性教育不是一勞永逸。隨着形勢的發展和工作的深入,舊的矛盾和問題解決了,還會產生新的矛盾和問題。因此必須以永不滿足的精神,進一步查找問題,特別是要深入查找經營生產工作中和幹部作風中存在的問題,持續改進各項工作。要着力解決職工反映強烈的問題。要從羣眾反映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基層意見最大的問題改起,從改革發展的需要最迫切的事情做起,加大整改力度,始終堅持改進作風重在整改、整改工作重在實效的原則,高標準找差距,高要求定目標,高質量抓整改。

二是要增強責任心和主動性。凡事要以工作為重、以大局為重,雖然工作有分工,但必須講協作,講團隊精神,推諉扯皮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工作中要主動地想問題,找對策,不要等着領導派任務。要積極開動腦筋,組織職工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認真履行好自己所應承擔的管理職責。如果遇到問題,不收集材料、不作調研,也不提出自己的見解,只將問題提出請領導拍板,那麼就不是一個稱職的幹部。

三是要加強工作計劃性和針對性。全院各級幹部,特別是各主管領導和部門黨政一把手,必須要圍繞全院的中心工作,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工作計劃。特別是經營生產工作中的各項關鍵指標,比如完成產值、工程收款、成本控制以及客户走訪等等,杜絕在工作中“推着走,幹着看”的現象,工作計劃要落實到具體部門和具體人,要有具體的保障措施和日常檢查。通過階段目標的逐步推進,確保全年工作順利完成。

四是提高辦事效率,突出工作時效性。各級幹部要在工作中拿出雷厲風行的作風,決策迅速,行動果斷,對各項工作要有明確的時間要求。面對加快濱海新區建設這樣一個歷史性的機遇,我們必須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加快發展。特別是對生產經營工作的各項任務指標,必須要有明確的時間表,拖拖拉拉,“一慢二看三通過”是幹不成事的,在激烈競爭的市場條件下,只有比別人先行一步,才能搶佔先機,贏得主動。

五是要嚴格照章辦事,狠抓制度落實。今年我們着力抓了制度建設,全面修訂了各項制度,目的就是要使各項工作進一步做到制度化、規範化,但關鍵還是要抓好落實,否則就是一紙空談。為此,各級幹部必須要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要本着“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做到有章必循,人人平等。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民,凝聚人心,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

六是要提高會議、文件的質量和效果。各種會議一定要圍繞着如何加快改革發展,加快完成生產任務的主體進行。儘量精簡不必要的會議活動。能通過會下協商解決的,就不要召開會議解決。能通過一次會議解決的問題,就要充分做好準備工作,提高會議質量,爭取一次解決,不要議而不決。一旦會議形成了決議,就要嚴格貫徹,使會議確實起到推動工作的效果。

七是要深入基層一線,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院班子領導要確定工作聯繫點,定期下到基層瞭解情況,解決經營生產和職工關心的實際問題。各生產單位的黨政一把手更是要經常深入生產一線,瞭解工程進度和現場情況,全面掌握生產經營情況的第一手材料和客户的需求。對於本部門需要解決的各種問題,要深入搞好調研工作,研究解決對策。

八是要以制度約束為保證,健全改進作風的保障機制。轉變作風根本靠制度。好的作風要有好的制度來保證。因此各部門要進一步完善崗位責任制和班子分工負責制,分清責任,明確要求,加強檢查督辦工作,形成督辦制度,保證佈置的工作件件有人抓,件件有落實。

同志們,加快濱海新區建設是天津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最大的、最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要充分認識加快濱海新區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有強烈的抓搶機遇的意識,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遠一些,想得更深一些。機遇稍縱即逝,抓住了就能為我所用,加快發展。而機遇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如果我們的思想認識上不去,作風不改變,工作仍然是按部就班,墨守陳規,加快發展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要從改進工作作風入手,從鞏固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執政能力的高度,認真抓好作風建設,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和戰略的眼光謀劃我們的各項工作,不斷增強自身的實力,加快發展。在為規劃和建設好濱海新區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第2篇】武昌區第八期中青幹部崗位培訓班外出考察報告

武昌區第八期中青幹部崗位培訓班外出考察報告

二○○二年十二月六日我們武昌區第八期校長培訓班的部分學員在張校長、李主任的帶領下,乘車來到江岸區常青第一學校,進行了為期一天的外出考察。

常青第一學校位於常青花園小區內,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一個學校、兩種體制、三個校區,全面實行垂直管理,國小有寄宿部,中學有英語特色班,全校五十七個班,二千五百名學生,國小一到六年級三十八個班,一千七百人,國中一十九個班,八百人,教職工一百四十八人。

學校成立時間不長,只有一年半時間,他們在以下六個方面爭創示範:

一.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屬於國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方面”為指針,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把校園建設成文明、高雅的聖地,把青少年學生培養成個性健康

品德高尚,知識豐富,身體健康,行為文明的高素質的現代人。同時,向周圍、社區發生文傳播和輻射作用。

校園文化由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內容構成。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學校提出過一個“要讓牆壁説話”的教育創舉,常青第一學校也提出讓牆壁説話,讓小草傳情的教育舉措。體育館、實驗室、道路、花園的樣式等等都經過精心設計,滲透着學校校長、教師們的教育理念,審美理想和生活的價值取向。

制度文化屬於校園文化的中間層次,雖然是見諸條文,直接作用於師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的東西,但它們實質上藴涵管理者的一定的教育思想及其價值取向,是銜接觀念和行為中介。有什麼樣的教育追求和培養目標,就會制定出什麼樣的管理制度。如有班主任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指定班級無批評周制度,讓學生在寬鬆的環境中學習自己管理自己。隨着素質教育思想日漸成為主流,隨着教育民主的思想日漸深入教師的心中,常青第一學校把校規、校紀變得更富有人情味,更平易近人,更容易被學生接受。

校園精神文化屬於校園文化的深層部分,從直觀上不容易分辨,需要較長時間置身於校園生活才能體驗、分辨和認識到,具有一種隱蔽性。

二.儀器設備建設

教育教學儀器設備是學校開展教育活動的基本物質條件,它主要包括教室和實驗室設備、電化教育設備、圖書館設備、衞生保健設備、辦公及學校生活方面的設備等。常青第一學校裝備精良,設備配置現代化。如建立了語音室、微機房、多功能演示廳等。設備配置同時還注意了有利於學生的生長髮育,如課桌椅的配備考慮當前我國青少年學生髮育提前、身高增長的趨勢,常青第一學校不僅抓設備配置,還抓設備的使用、維修及保管。為此制定諸如設備保管責任制度、設備使用借用制度、實驗室制度等,以確保件件設備的管理責任到人。同時,他們還對師生開展愛護公物、遵守設備使用制度的宣傳教育,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常青第一學校力創市辦學水平示範學校。

三、師資隊伍建設

常青第一學校師資隊伍年輕,充滿朝氣,充滿活力,平均年齡不足三十歲。教師專業理論素質及業務能力直接關係着教學質量的優劣。因此常青第一學校積極引進各級各類學科帶頭人,加大培養力度,儘快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增強辦學的實力。學校還積極採取措施,營造一種寬鬆的治學科研環境,加大投入,改善學校科研條件,使教師有時間、有精力、有條件做學問搞研究。尊重老師的創造性,對有發展的教師還給特殊政策,重點培養,使他們儘快脱穎而出。

常青第一學校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來培養提高教師。

抓好教學研究活動,通過教研組,組織專題討論,組織教學觀摩和經驗交流,組織教師相互聽課,以長補短,相互提高。

邀請專家、學者作學術報告,邀請特級教師介紹教育、教學工作經驗,以擴大教師知識領域,開闊教師的眼界。

鼓勵教師參加本學科的專業研究會的學術活動,對發表了高質量的學術論文的教師予以獎勵。

組織教師系統自學,由教師根據自己的水平和需要,定內容、定時間、定進度,教研組督促檢查。

四、學校管理水平

學校管理學要研究的範圍大體有三個方面:一是管什麼,二是怎麼管,三是誰來管。管什麼是管理內容問題,包括人員管理、財務管理、校產管理、工作管理、時間管理、信息管理等;怎麼管是管理手段問題,包括管理體制(含領導體制)和機構、管理法規、管理原則方法和技術。誰來管涉及管理人員。以上稱為學校管理的基本要素。要想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就要在這些方面下工夫。但是,學校管理的基本要素又受教育思想的支配,教育思想統帥着學校管理中的諸要素,因此,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是學校管理者治校的根本。那麼,我們應該樹立那些正確的教育思想呢?

(1)明確教育工作的服務方向,即“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服務”。

(2)明確人才的規格、要求,即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紀律、有獻身精神和科學精神,德、智、體全面發展。

(3)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培養拔尖人才。

(4)貫徹“三個面向”。在上述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還應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思想,才能辦出自己的特色。常青第一學校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在教育教學、學校管理等方面,根據自己敏鋭的觀察,提出自己的見解 ,減少工作的失誤。學校由原來的分塊管理,缺乏時效性,到現在的垂直管理,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水平。

五、教育科研水平

教育科研是促進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教育科研有助於認識教育教學規律,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育科研是建設高水平教師隊伍的必要手段。常青第一學校以人為本,科研先導,始終把源於教改、促進教改作為基本原則。該校的經驗是:

(1)把教學科研納入辦學的常規之中,在學校發展計劃、年度計劃、學期工作要點中都明確提出相應要求。

(2)專兼結合,聘請校外知名專家學者作為科研顧問,讓他們定期或不定期到校指導教育科研。

(3)建立嚴格的立項審批、過程管理和結題鑑定制度。

(4)激勵機制,對先進的教育科研人員進行表彰,樹立典型,學校也把教育科研成果作為教師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

六、教學質量

學校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學校的職能是傳授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學校怎樣實現這個職能?主要是通過教學這條途徑,只有以教學為主,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常青第一學校的教師對課堂教學作了改革嘗試,提出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能力的培養;既要重視課堂講授,又要大力開展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既要有統一要求,又要十分注意因材施教等觀點,並且在英語和信息技術兩方面抓特色,建立了校園網、校園電視台、電子備課室,力爭三年內創市級示範學校,五至八年創省級示範學校。

【第3篇】幹部培訓班培訓學習報告參考

使學員收穫甚多,由於管理規範嚴謹。切實體會到這裏真的理論的課堂,知識的海洋,修身的場所,交友的橋樑。

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教育部高校教育管理幹部培訓班的學習。這段時間,受學校委派。認真聆聽專家精彩講演,積極參與班級小組活動,利用一切機會與學員相互交流,心儀已久的高校走訪學習,靜下心來讀一些書想一些問題,每天都有一種悠然心會、豁然開朗的感覺。現梳理總結如下。

(一)內容豐富 形式多樣

1。 內容豐富:既有科學發展、國際政治等理論專題,又有三農問題、金融危機等時政專題;既有廉政建設、幹部作風等思想教育內容,又有文學走向、論文寫作等人文教育內容;既有高校管理、高等教育等高教理論專題,又有校園文化、人事管理等高校實踐內容;既有華師、華科等國內名校經驗介紹,又有美國高等教育等國外教育比較。教學內容既有理論的前沿性,又有現實的針對性。

2。 形式多樣:有專題講授、自學研討、實地考察、論文寫作、學員論壇、管理故事賞析等多種形式,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

(二)組織嚴密 紀律嚴明

1。 配好班主任:班主任既有管理經驗又細心熱情,在三個月的培訓中,班主任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平易近人的人格力量,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令大家受益良多。

2.精選任課者:任課教師有不少是國內外知名學者,教師授課內容新、理論深、信息廣、方法活,治學嚴謹、誨人不倦,使大家領略了大師風采。

3。 對學員嚴要求:提出“堅定的政治方向,勤奮的學習精神,樸實的生活作風,嚴格的組織紀律”的素質要求;強調在培訓期間實現“三個轉變”,即從領導幹部到學員的角色轉變,從繁忙工作的動態向坐下來安心學習的靜態轉變,從家庭生活到集體生活的方式轉變;在學習上,強調做到理論與實際結合、聽講與自學結合、學習與研究結合、學習與調查結合、學習與應用結合。抓好“三自一嚴”,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和嚴格要求。

【第4篇】鞍山局級正職幹部赴香港培訓班學習考察報告

9月6日,我市十幾名局級正職幹部帶着市委的殷殷期待,從鞍山出發,開始了為期兩週的赴港培訓。

足跡:從鋼都到深港

這是市委對局級“一把手”培訓方式的又一次新探索。行前會上,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李宇光説,如果能讓“一把手”們在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能力上有新的提高,那就不虛此行。希望這期培訓班為今後的幹部出境培訓闖出一條新路。

7日至9日的三天課程都是在深圳市委黨校學習的。特區教授們就“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cepa及其對珠江三角洲經濟的影響”,“新型工業與深圳產業競爭力”,“國有資產管理與國有企業改革”等專題進行了深入的講解,學員們對深圳經濟特區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對日新月異的深圳留下了深刻印象。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深圳已經由默默無聞的小漁村發展成為2022平方公里、1000萬常住人口的大都會。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2339億元,人均4.6萬。地方財政收入304億,僅次於上海、北京。

儘管如此,深圳人仍然充滿危機和憂患意識。他們對蘇州的步步緊逼而焦急,對長三角及上海的發展感到壓力,對勞動力成本過高和土地資源的緊缺而感到憂心,對深圳的影響力和今後的發展潛力感到困惑。於是文章《是誰拋棄了深圳》震動特區,激發了深圳人新的鬥志。今天,深圳上下都在搶抓世界產業大轉移給深圳帶來的機遇。他們認為,深圳曾經成功抓住了兩次大的機遇:1979年中央決定建特區;1992年小平南巡講話。那麼這次cepa(中央與香港簽訂的“更緊密經貿安排”)的出台,可能給深圳帶來第三次大發展。正像中央一位領導人説的那樣,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試驗場的任務已基本完成,而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歷史任務,對深圳來説還任重道遠。

在深圳的幾天裏,學員們實地參觀考察了著名的華為公司和南嶺村。

在深圳華為公司訪問

在華為這間胡錦濤總書記、温家寶總理剛剛視察過的高科技民營企業,學員們感受到了科技實業的巨大力量。華為主要生產、研發移動通信、交換數據通信和芯片等產品,出口法、德、美等多個發達國家,銷售收入200億,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先行者。在深圳,這樣的企業還真不少。2002年,深圳高科技產值1100億。

“致富思源,富而思進”的發源地——南嶺村

南嶺村更是全國聞名的地方。當年江澤民總書記就是在這個村視察時提出“致富思源、富而思進”。這個800人的村外來打工者卻超過3萬。2002年,全村企業集體經濟總收入1.9億元,人均純收入10萬元。村裏實行工資制,年老農民享受退休金,村民享受公費醫療,學生和兒童公費入學入園,村民全部住上別墅式樓房,是典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耐人尋味的是,當年許多村人因貧困而外逃到香港謀生,而今紛紛回村定居、經商。南嶺村提出“窮時有志氣,富時沒毛病”,“富而好學,富而思進”。李瑞環在南嶺村説,作為共產黨的幹部,看到這裏的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感到很高興,這就是共產黨的目標和追求。4月12日,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南嶺村時勉勵他們:不自滿、不鬆懈、不停步。

視野:香江匯入世界流

9月10日,培訓班學員抵達香港。以前是走近她的身旁,這次是走進她的心臟。

香港理工大學的開班儀式

在香港理工大學,在香港立法會,在香港廉政公署,學員們深深感受到了發達地區的社會脈動。

張啟枝博士的“公共財政管理”,朱文暉博士的“後wto時代中國的區域競爭及地方政府的主要競爭策略”,嶽經綸博士的“香港政府架構、行政管理及公務員制度兼論內地行政改革”,麥偉明先生的“高層領導人力資源開發”,陳可焜教授的“香港地區政治、經濟環境及社會基本情況”等課程使學員們進一步開闊了視野。

香港立法會議員蔡素玉現身説“法”

我們來到香港立法會參觀考察。全港60名立法會議員之一的蔡素玉女士熱情接待了我們2個多小時。香港立法會有三項主要職權:制訂法律;控制公共開支;監察政府施政。在立法會會議大廳,蔡議員真誠地告訴我們民主的好處以及民主帶來的無謂消耗和高額成本……

香港廉政公署高級官員的講解使學員們深受啟發

考察廉政公署也是我們的課程之一。廉署是1974年香港社會貪污橫行民怨沸騰時應運而生的,它獨立於香港政府的架構,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廉署的工作分三部分,即調查、預防和教育,有約1300名職工,全權處理一切反貪污的工作。

在廉署大樓會議室,我們一面聽高級主任的介紹,一面看廉政公署的制度,學員們又一次受到了廉潔守正的生動教育。只有一個備受信賴的公務員體系,才能鞏固人民對政府的信心;而一個具公信力的政府,也正是維持社會繁榮穩定的重要支柱。

1997年7月1日,隨着迴歸日的到來,香港邁進新紀元。

迴歸後,在政治上,是空前的順境。“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政策得到順利實施和貫徹。在經濟上,則是空前的逆境。一方面港英當局時代泡沫經濟需要調整,另一方面,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衝擊和2001年美國經濟衰退和世界經濟低迷影響。因而回歸以來,香港進入了艱難的經濟調整期。從香港百年來發展歷程可以看到,香港經濟的大發展主要在二戰後:五六十年代的工業化和經濟起飛;七十年代的經濟多元化和國際化,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七十年代後期香港轉向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現在香港則正處於實現第三次經濟轉型的過程中。

香港經濟的矚目成就是,形成了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輕工業製造和出口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運輸中心,國際信息中心,國際旅遊中心。香港經濟的自由度、市場經濟效能、競爭力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少有的充滿活力的國際經濟大都會。

面對暫時的經濟困境,香港人一方面提高了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一方面提高了調整和改革意識。他們提出,第一要致力保持香港作為國際商業都會的地位,第二要全面加強與內地的合作,cepa給香港增添了新活力。

香港作為特殊的經濟模式,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它在堅持自由市場經濟,完善經濟管理,健全財政金融體制,發展高增值服務,堅持法治,建立廉政,開拓國際合作,發展創新科技和知識經濟等方面都有許多經驗教訓和作法值得我們借鑑。

思維:全球化下的鞍山

站在香江看世界,我們有了更高更寬的視野。我們正處在劇烈變革的時代,以信息技術為主體的科技革命、全球經濟結構調整、跨國公司在國際分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這個時代的三大潮流。中國的改革開放,使自身融入了這次世界潮流的調整之中,逐步開始確立在國際經濟分工中的位置。珠三角快速崛起,長三角世界矚目。從全球分工的角度看,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基本已經進入20世紀後期形成的國際供應鏈當中,兩大經濟區比翼齊飛,共同推動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進程,並引導中國現代服務業集羣在上海、廣州等中心城市形成,引領中國經濟邁向更高的層次和水平。

連鎖經營人才、構築3小時都市圈、構建無障礙旅遊圈……今年以來,基於“誰能更好地接軌上海,誰就能率先迅速崛起”的共識。長三角地區蘇、浙、滬合作發展日益增強。前不久,該地區16個城市的市長聚首上海,共謀合作發展大計。各個城市你追我趕,乘勢而上。蘇州上半年的吸引外資總量就超過了廣州、深圳,杭州正由西湖時代走向錢塘時代。

精彩講解吸引學員

授課教授們認為,《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將使廣東省成為最先受益的地區。再加上珠港澳大橋的修建,大珠三角一體的發展態勢也很明顯。香港高度發達的服務業將成為廣東製造業發展的巨大動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也説,香港可以作為前店,廣、深地區作為後廠,共同打造大珠三角的興旺繁榮,使之成為世界經濟的區域性亮點。為此,廣州南擴,再造一個新廣州。佛山並市,培育一個大佛山,東莞兩年投入200多億改造城市環境。

正在兩大三角洲競逐齊飛的時刻,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順應規律,因時而動,提出並實施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振興戰略,國家要像當年建設沿海經濟地區、開發浦東、西部大開發一樣,讓東北再崛起。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決定,對東北、對遼寧、對鞍山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鞍山能不能抓住這一重大機遇實現振興?

鞍山市委九屆七次全會做了最好的回答。鞍山將實行工業強市戰略,發展“一個基地、三大產業”,營造鞍鋼經濟圈,發展“兩園一區一帶”,將城市融入環渤海經濟圈、沈大黃金帶和遼寧中部城市經濟區,形成以鞍鋼為代表的國有經濟,以地方為代表的民營經濟,轉變政府職能,創造發展環境,到2022年,基本建成全國重要精品鋼材基地,基本完成老工業基地振興任務,基本實現工業化。

深港人士羨慕地對我們説,你們的好日子又要到了。

鞍山藍圖繪就,我們充滿信心。

學習:終生的課題

9月28日,鞍山局級正職幹部赴香港培訓班座談會在勝利賓館召開。記者孟鐵攝

9月28日下午,培訓班學習座談會在勝利賓館舉行。學員們感慨良多,一致的感受是:此行增加了學識,增大了視野,增進了友誼,增強了信心。走出去就是學習,交朋友也是學習。培訓期間,學員張海寬與港商許先生進行了接觸,學員李宏延與沿海物業公司進行了業務商談,韓英、孫慧芳、孫勃與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聯繫緊密。孫勃還不失時機地與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達成了培訓意向。張鐵峯、劉科展開了招商行動。李景濤、董維英、閆海濤、楊萍專注於香港的文化教育建設。楊逢暢與香港廉署建立了聯繫,王守衞與香港新興媒體都市日報接觸洽談。9月18日,全體學員參加了鞍山市香港推介會,為招商引資工作助陣。

學到了經驗,找到了差距,堅定了信心,鼓舞了幹勁。大家説,這是一次學習之旅、友誼之旅、合作之旅、發展之旅。學到的知識將化作奮進的動力,推動各自工作的不斷進步。

市委組織部部長李宇光總結説,一次學習遠遠不夠,領導幹部必須做終身學習的表率。

【第5篇】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赴外學習考察報告

為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深化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作用的認識,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以及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我校第十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一行65人,在自治區黨校巡視員、校黨委委員格桑培傑同志的帶領下,於2003年11月7日至11月21日赴珠海、深圳兩地進行了為期14天的考察學習。

一、基本情況

根據珠海市委黨校學習考察計劃安排,學員們先後聆聽了珠海市委黨校校委委員、副教授雷雯同志作的“珠海市情介紹”、市仲裁委周盛盈同志作的“創新制度,構築預防腐敗新機制”、餘信鴻教授作的“三個文明協調發展是貪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宋海燕副教授作的“cepa對深圳經濟的影響”、市委辦劉福祥同志作的“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是發展的關鍵”、省委黨校林子英教授作的“中青年幹部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以及香洲區委辦張獻斌同志作的“學習《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體會”。同時,大家還參與了珠海市委黨校中青班課題調研彙報會,聽了“cepa對珠澳經濟的影響”、“珠海市基層黨組織組織生活情況的調查”、“嚴格依法行政,努力實現行政管理法制化”、“加強制度建設,解決幹部能下問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率”、“珠海西部工業園區競爭力的思考”等調研報告,倍受啟發。結合着理論學習,學員們還先後參觀了珠海市容市貌、科技創新海岸、大學園區、格力集團、工業園建設、農村及臨港工業區、駐澳部隊珠海駐地等。

在深圳市委黨校,學員們聆聽了劉校長作的關於近幾年深圳發展狀況和近期所進行的幾項重大改革試點情況的報告,並認真解答了學員們的提問。

通過聽課學習和實地參觀考察,學員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所到之處,受到了兩地市委黨校的熱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為期14天的考察學習,不僅使學員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而且學到了經驗,受到了啟示,提高了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相信對今後學員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將會大有裨益。

二、珠海、深圳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經驗

珠海、深圳成立特區後,兩市市委、市政府帶領珠海、深圳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形成了全民思發展、謀發展、議發展、參與發展的良好局面,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真抓實幹是發展的關鍵

珠海市位於廣東省南部,東與香港水域相連,南與澳門陸地相接。是一座著名的花園式海濱港口城市。珠海自1980年成立經濟特區以來,經過20多年的改革,已從一個當初經濟結構單

一、工業基礎差、偷渡港澳嚴重的一個小漁鎮發展成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農漁業、商貿旅遊業綜合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珠海利用所處的地理優勢和中央給予的特殊政策,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氣魄,創造出令人一矚目的成就。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00多億元,是1979年建市之初的175倍,年均增長2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91萬元,城市綠化率達到43%,1999年聯合國人居中心授予珠海“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珠海確定了“三基地一中心”(以信息技術為龍頭的高科技產業基地,有較強吸引力的產學研基地,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創匯基地,有較強輻射力的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秩序優良、文明富庶的現代化中心城市)發展方向,也就是把珠海建成珠江三角洲的花園式海濱城市,並預計2022年實現現代化。

深圳實行對外開放以來,已由“三來一補”經濟走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之路,擁有康佳、tcl、創維等10多個電子電器為主的全國名牌產品。2002年,深圳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00億元,名列全國第4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5560美元,列全國第1,財政收入300多億元,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三。深圳確定了創建國際化城市的目標,預計在2022年率先實現現代化。

珠海、深圳兩市2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歸其原因:雖然兩地有其自然的地理優勢,有國家適當傾斜的經濟政策和支持,但更主要的是得益於兩市人民與時俱進,解放思想,不斷開拓創新,真抓實幹,這也是兩市率先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珠海、深圳兩市雖然走在了全國的前面,但並未就此停滯下來,而是始終與時俱進,解放思想,以加速發展作為自身的第一要務。抓住中國加入wto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毗鄰港澳,地處對外開放前沿和擁有海港的優勢,鋭意進取,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走高科技發展之路;同時按照gepa協議,珠海市擬定了珠海大開發的宏偉藍圖、深圳市提出了“第二次創業的發展思想”,兩市還構畫了建設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和泛珠江三角州經濟圈的藍圖,繼續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試驗田。

(二)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政府在市場中的導向作用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中國加入wto後,政府管理經濟、發展經濟的手段和方式也需因時而變,因為政府的管理行為、管理手段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在考察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珠海、深圳特區政府善於工作創新,勇於打破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自覺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積極發揮政府的市場導向作用,把工作置於市場經濟的框架中,從市場中去尋求突破發展,政府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為公共社會服務上,實行政府職能定位市場化,服務市場化。珠海市就提出了“ 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口號,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和各項優惠政策,吸引投資者,從而達到了雙贏。2002年,新引進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04個,合同利用外商投資13.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6.98億美元。

改革開放以來,特區一直實行歸口管理,但由於政府既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又是執行者和監督者,從而造成效率低下,老百姓辦事難,易滋生腐敗。現正在探索“行政三分制”:即首先設立諮詢委員會,委員們由大學教授、有關專家等社會人士兼任,不設專職,委員們負責調研,向人大提出法律政策建議和報告,人大審議通過後,以政府公報形式對外公佈;政府及其具體部門只有執行權,執行情況由全社會來監督;老百姓如發現在執行中出現違反法規、制度的情況,可向監察局告狀,如對處理結果不服,可啟用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三分制”的探索和實行,目的在於建立“廉潔、務實、高效”的政府,以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wto規則的管理模式。

珠海斗門區農業示範園區位於珠海市西部,相對較為落後。珠海市政府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政府出資培訓農民學習養魚技術,讓農民由種植甘蔗向海產養殖轉變,並出資幫農户修建魚塘,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按照公司+基地十農户的經營模式,為農户找到了市場,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實現了農户、公司、政府三贏。這種經營模式,現在當地農村普遍推廣,並在實踐中日趨完善,這也正是政府在市場中發揮了正確的導向作用的結果,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考察報告格式 ·民辦教育考察報告 ·服裝企業考察報告 ·赴外地學習考察報告

(三)合理的規劃,高效的城市管理,打造優質環境是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珠海號稱浪漫之城,以人為本、山水共享是其發展的主題。該市大力實施功能區帶動戰略,高起點進行城市規劃,把整個珠海市作為生態示範區,使之建設成為最適合人類居住、旅遊和投資創業的現代化城市。市政府強化城市管理職能,做到“八個統一”:統一規劃、統一按規劃徵用和劃撥建設用地、統一按規劃控制功能分區、統一按規劃控制標高、統一審查設計、統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統一風景園林綠化管理、統一市容街道管理,高質量地進行城市建設。在城市管理方面,突出“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珠海在全國城市中率先成立了城市管理法庭,制定了環保、規劃、國土、園林、衞生、城管等一系列的法規,達到了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水平。同時,注重以優美的環境增添城市的吸引力,大力發展生態資源產業化旅遊基地,明確城市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即城市發展個性化,城市生活社區化,城市主導產業服務化,城市佈局合理化,城市要素及羣體間關係共生化、協調化,城市管理、建設、決策程序化、法制化。在城市建設中把綠化面積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實行市長生態環保第一責任人制度,從而把珠海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顯山露水的花園城市,2000年被國家環保總局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稱號,成為國家級的環境保護城市和園林城市。通過環境優勢構建的平台,又轉化為經濟優勢,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統一發展,同時也為珠海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依託高新技術產業,廣納人才,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珠海市高新技術產業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從1999年實施功能區帶動戰略以來,珠海市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增長,已初步形成以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和生物技術及醫藥等產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羣,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聯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開發技術創新體系。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珠海市支柱性產業,2002年高新技術產品的總產值達218億元,經省級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有79家。尤其是“大學園區一科技創新海岸”,建立起一批高起點、寬領域的高新技術研發基地,“大學園區”按“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原則,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了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十多所國內著名高校在珠海設立分院,為珠海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同時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企業經營機制和企業研究與開發、投融資體系,為高新技術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創造一個非常有利的環境。珠海已相繼建立了三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001年,珠海市被國家批准為國家第十一個軟件產業基地。

發展高科技產業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珠海市以優惠的政策、低廉的投資成本,吸引了十多家國內著名大學和一批國內外著名企業與研究機構落户,從而聚集了科技創新能量,帶動了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深圳雖然只有二所高校,但採取優惠條件吸引了高素質人才,使得國內外人才匯聚深圳創業,同時在人才培養選拔上採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公派留學人員,市財政保證每人每年培訓費20萬元,送到國外培養;二是高薪聘請,到國內各大學招聘2萬多名博士、研究生等拔尖人才;三是逢進必考,凡調入深圳工作的人員,都必須參加統一考試。

珠海、深圳兩市在經濟總量上來之後,不再是簡單的追求發展速度,而是更加註重發展的質量,引進項目上由過去注重數量而轉向根據完善城市功能來確定項目,以高科技企業、高知識聚集行業為主要引進項目,從而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三、學習考察的幾點啟示

全體學員通過對珠海、深圳市的學習和考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觀念,並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返回後,經過各小組的認真研討交流,啟示如下:

1、珠海、深圳市自成立經濟特區二十多年來,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得取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了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國家走向繁榮昌盛的根本保證。目前,在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各族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姿態,為西藏的全面發展和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不懈奮鬥。為此,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切實帶頭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並且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從而不斷推進我區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2、只有築好巢,才能引得鳳凰來。西藏現階段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交通、能源、通訊等基本要素之間的互動促進作用,並制定和着力實施土地使用、户籍管理、税費徵收等方面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在創造良好的軟硬投資環境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區內外國內外的人才、資金、技術和管理,尤其要注重引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西藏的信息化建設;同時要找準優勢,合理定位,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特色產業,如旅遊業、生物製藥、礦產資源開發等,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從而發揮我們的後發優勢。

3、西藏目前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國家投資和兄弟省市的援助,要加快我區的發展單憑國家財政投資是不夠的,還需要各級政府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用好用足各項優惠政策,吸引各方的人才、物力、財力,參與到我區跨越式發展中來。我區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首先要實現農牧區的小康,各級政府應發揮市場導向作用,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牧民收入為目的,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結合本地優勢,加快農牧區的產業結構調整,走公司+基地十農户的經營模式,積極與內地有實力的企業合作,提高農牧產品的市場化程度,從而實現我區農牧民增產增收。

4、珠海市構築生態環境平台,並使之轉化為經濟優勢,吸引了國內外許多知名企業落户珠海,使珠海經濟保持持續高速的發展。而生態資源豐富的西藏,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要注重人和自然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我區生態系統十分脆弱,一但遭到破壞就難以恢復,為此,我區在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的同時,要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牢固樹立“生態立地、生態興地、生態強地”的思想,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形成人人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良好氛圍,避免走“先破壞,後治理”的彎路。在我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本着大旅遊、大區域、大市場、大產業。

【第6篇】西藏自治區黨校第十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赴珠海、深圳學習考察報告

西藏自治區黨校第十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赴珠海、深圳學習考察報告

為深入學習十六大精神,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深化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指導作用的認識,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以及對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認識,我校第十期中青年幹部培訓班一行65人,在自治區黨校巡視員、校黨委委員格桑培傑同志的帶領下,於2003年11月7日至11月21日赴珠海、深圳兩地進行了為期14天的考察學習。

一、基本情況

根據珠海市委黨校學習考察計劃安排,學員們先後聆聽了珠海市委黨校校委委員、副教授雷雯同志作的“珠海市情介紹”、市仲裁委周盛盈同志作的“創新制度,構築預防腐敗新機制”、餘信鴻教授作的“三個文明協調發展是貪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宋海燕副教授作的“CEPA對深圳經濟的影響”、市委辦劉福祥同志作的“不斷增強綜合競爭力是發展的關鍵”、省委黨校林子英教授作的“中青年幹部應樹立正確的權力觀”以及香洲區委辦張獻斌同志作的“學習《中共中央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體會”。同時,大家還參與了珠海市委黨校中青班課題調研彙報會,聽了“CEPA對珠澳經濟的影響”、“珠海市基層黨組織組織生活情況的調查”、“嚴格依法行政,努力實現行政管理法制化”、“加強制度建設,解決幹部能下問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行政效率”、“珠海西部工業園區競爭力的思考”等調研報告,倍受啟發。結合着理論學習,學員們還先後參觀了珠海市容市貌、科技創新海岸、大學園區、格力集團、工業園建設、農村及臨港工業區、駐澳部隊珠海駐地等。

在深圳市委黨校,學員們聆聽了劉校長作的關於近幾年深圳發展狀況和近期所進行的幾項重大改革試點情況的報告,並認真解答了學員們的提問。

通過聽課學習和實地參觀考察,學員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所到之處,受到了兩地市委黨校的熱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大家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為期14天的考察學習,不僅使學員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而且學到了經驗,受到了啟示,提高了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相信對今後學員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將會大有裨益。

二、珠海、深圳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經驗

珠海、深圳成立特區後,兩市市委、市政府帶領珠海、深圳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形成了全民思發展、謀發展、議發展、參與發展的良好局面,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一)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實事求是,真抓實幹是發展的關鍵

珠海市位於廣東省南部,東與香港水域相連,南與澳門陸地相接。是一座著名的花園式海濱港口城市。珠海自1980年成立經濟特區以來,經過20多年的改革,已從一個當初經濟結構單一、工業基礎差、偷渡港澳嚴重的一個小漁鎮發展成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農漁業、商貿旅遊業綜合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珠海利用所處的地理優勢和中央給予的特殊政策,以“敢為天下先”的勇氣和氣魄,創造出令人一矚目的成就。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00多億元,是1979年建市之初的175倍,年均增長23%,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91萬元,城市綠化率達到43%,1999年聯合國人居中心授予珠海“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珠海確定了“三基地一中心”(以信息技術為龍頭的高科技產業基地,有較強吸引力的產學研基地,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創匯基地,有較強輻射力的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秩序優良、文明富庶的現代化中心城市)發展方向,也就是把珠海建成珠江三角洲的花園式海濱城市,並預計2007年實現現代化。

深圳實行對外開放以來,已由“三來一補”經濟走向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之路,擁有康佳、TCL、創維等10多個電子電器為主的全國名牌產品。2002年,深圳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200億元,名列全國第4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5560美元,列全國第1,財政收入300多億元,在全國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三。深圳確定了創建國際化城市的目標,預計在2005年率先實現現代化。

珠海、深圳兩市20多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歸其原因:雖然兩地有其自然的地理優勢,有國家適當傾斜的經濟政策和支持,但更主要的是得益於兩市人民與時俱進,解放思想,不斷開拓創新,真抓實幹,這也是兩市率先實現小康社會的關鍵。珠海、深圳兩市雖然走在了全國的前面,但並未就此停滯下來,而是始終與時俱進,解放思想,以加速發展作為自身的第一要務。抓住中國加入WTO的發展機遇,充分發揮毗鄰港澳,地處對外開放前沿和擁有海港的優勢,鋭意進取,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走高科技發展之路;同時按照GEPA協議,珠海市擬定了珠海大開發的宏偉藍圖、深圳市提出了“第二次創業的發展思想”,兩市還構畫了建設大珠江三角洲經濟圈和泛珠江三角州經濟圈的藍圖,繼續成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試驗田。

(二)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政府在市場中的導向作用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中國加入WTO後,政府管理經濟、發展經濟的手段和方式也需因時而變,因為政府的管理行為、管理手段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在考察學習過程中,我們發現珠海、深圳特區政府善於工作創新,勇於打破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自覺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積極發揮政府的市場導向作用,把工作置於市場經濟的框架中,從市場中去尋求突破發展,政府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為公共社會服務上,實行政府職能定位市場化,服務市場化。珠海市就提出了“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口號,為投資者提供優質服務和各項優惠政策,吸引投資者,從而達到了雙贏。2002年,新引進外商直接投資項目704個,合同利用外商投資13.2億美元,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達6.98億美元。

改革開放以來,特區一直實行歸口管理,但由於政府既是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又是執行者和監督者,從而造成效率低下,老百姓辦事難,易滋生腐敗。現正在探索“行政三分制”:即首先設立諮詢委員會,委員們由大學教授、有關專家等社會人士兼任,不設專職,委員們負責調研,向人大提出法律政策建議和報告,人大審議通過後,以政府公報形式對外公佈;政府及其具體部門只有執行權,執行情況由全社會來監督;老百姓如發現在執行中出現違反法規、制度的情況,可向監察局告狀,如對處理結果不服,可啟用司法程序,向法院提起訴訟。“行政三分制”的探索和實行,目的在於建立“廉潔、務實、高效”的政府,以及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WTO規則的管理模式。

珠海斗門區農業示範園區位於珠海市西部,相對較為落後。珠海市政府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政府出資培訓農民學習養魚技術,讓農民由種植甘蔗向海產養殖轉變,並出資幫農户修建魚塘,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按照公司+基地十農户的經營模式,為農户找到了市場,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實現了農户、公司、政府三贏。這種經營模式,現在當地農村普遍推廣,並在實踐中日趨完善,這也正是政府在市場中發揮了正確的導向作用的結果,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

(三)合理的規劃,高效的城市管理,打造優質環境是保持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珠海號稱浪漫之城,以人為本、山水共享是其發展的主題。該市大力實施功能區帶動戰略,高起點進行城市規劃,把整個珠海市作為生態示範區,使之建設成為最適合人類居住、旅遊和投資創業的現代化城市。市政府強化城市管理職能,做到“八個統一”:統一規劃、統一按規劃徵用和劃撥建設用地、統一按規劃控制功能分區、統一按規劃控制標高、統一審查設計、統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統一風景園林綠化管理、統一市容街道管理,高質量地進行城市建設。在城市管理方面,突出“三分建、七分管”的思路,珠海在全國城市中率先成立了城市管理法庭,制定了環保、規劃、國土、園林、衞生、城管等一系列的法規,達到了高效能的城市管理水平。同時,注重以優美的環境增添城市的吸引力,大力發展生態資源產業化旅遊基地,明確城市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即城市發展個性化,城市生活社區化,城市主導產業服務化,城市佈局合理化,城市要素及羣體間關係共生化、協調化,城市管理、建設、決策程序化、法制化。在城市建設中把綠化面積作為一項重要指標,實行市長生態環保第一責任人制度,從而把珠海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顯山露水的花園城市,2000年被國家環保總局授予“國家級生態示範區”稱號,成為國家級的環境保護城市和園林城市。通過環境優勢構建的平台,又轉化為經濟優勢,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統一發展,同時也為珠海的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依託高新技術產業,廣納人才,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

珠海市高新技術產業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尤其是從1999年實施功能區帶動戰略以來,珠海市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增長,已初步形成以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和生物技術及醫藥等產業為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羣,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聯合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開發技術創新體系。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珠海市支柱性產業,2002年高新技術產品的總產值達218億元,經省級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有79家。尤其是“大學園區一科技創新海岸”,建立起一批高起點、寬領域的高新技術研發基地,“大學園區”按“不求所有,只求所在”的原則,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了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十多所國內著名高校在珠海設立分院,為珠海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同時建立起以市場為導向、適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企業經營機制和企業研究與開發、投融資體系,為高新技術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創造一個非常有利的環境。珠海已相繼建立了三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2001年,珠海市被國家批准為國家第十一個軟件產業基地。

發展高科技產業需要大批高科技人才。珠海市以優惠的政策、低廉的投資成本,吸引了十多家國內著名大學和一批國內外著名企業與研究機構落户,從而聚集了科技創新能量,帶動了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深圳雖然只有二所高校,但採取優惠條件吸引了高素質人才,使得國內外人才匯聚深圳創業,同時在人才培養選拔上採取了一些措施:一是公派留學人員,市財政保證每人每年培訓費20萬元,送到國外培養;二是高薪聘請,到國內各大學招聘2萬多名博士、研究生等拔尖人才;三是逢進必考,凡調入深圳工作的人員,都必須參加統一考試。

珠海、深圳兩市在經濟總量上來之後,不再是簡單的追求發展速度,而是更加註重發展的質量,引進項目上由過去注重數量而轉向根據完善城市功能來確定項目,以高科技企業、高知識聚集行業為主要引進項目,從而提升城市的核心競爭力。

三、學習考察的幾點啟示

全體學員通過對珠海、深圳市的學習和考察,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拓展了思路,更新了觀念,並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返回後,經過各小組的認真研討交流,啟示如下:

1、珠海、深圳市自成立經濟特區二十多年來,其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所得取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了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國家走向繁榮昌盛的根本保證。目前,在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區各族人民正以飽滿的熱情,積極的姿態,為西藏的全面發展和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不懈奮鬥。為此,我們的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切實帶頭實踐“三個代表”的要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並且真正落實到行動上,從而不斷推進我區三個文明協調發展。

2、只有築好巢,才能引得鳳凰來。西藏現階段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揮交通、能源、通訊等基本要素之間的互動促進作用,並制定和着力實施土地使用、户籍管理、税費徵收等方面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在創造良好的軟硬投資環境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區內外國內外的人才、資金、技術和管理,尤其要注重引進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西藏的信息化建設;同時要找準優勢,合理定位,大力發展特色經濟、特色產業,如旅遊業、生物製藥、礦產資源開發等,將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從而發揮我們的後發優勢。

3、西藏目前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國家投資和兄弟省市的援助,要加快我區的發展單憑國家財政投資是不夠的,還需要各級政府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用好用足各項優惠政策,吸引各方的人才、物力、財力,參與到我區跨越式發展中來。我區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首先要實現農牧區的小康,各級政府應發揮市場導向作用,以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增加農牧民收入為目的,以科技創新為動力,結合本地優勢,加快農牧區的產業結構調整,走公司+基地十農户的經營模式,積極與內地有實力的企業合作,提高農牧產品的市場化程度,從而實現我區農牧民增產增收。

4、珠海市構築生態環境平台,並使之轉化為經濟優勢,吸引了國內外許多知名企業落户珠海,使珠海經濟保持持續高速的發展。而生態資源豐富的西藏,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要注重人和自然的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我區生態系統十分脆弱,一但遭到破壞就難以恢復,為此,我區在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的同時,要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牢固樹立“生態立地、生態興地、生態強地”的思想,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形成人人愛護環境,保護生態的良好氛圍,避免走“先破壞,後治理”的彎路。在我區豐富的自然資源有效保護的前提下,本着大旅遊、大區域、大市場、大產業的思路,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使我區經濟社會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作者單位:西藏自治區黨校

責任編輯:李宏

【第7篇】教育幹部培訓班學習報告

“教育是一羣不完美的人帶領一羣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過程”。這次歷時一年半的幹訓班也是。然而新生必伴有陣痛,我們也經歷了摸索所必須的坎坷。可喜,我們較圓滿地畢業了。

翻開筆記,細細回想這一年半來的路程,原來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有了提升。孔子弟子三千,賢人無數,我想並不一定是孔子的教學方法如何獨特,而在於孔子在一言一行中給了弟子們終身的影響。在培訓班裏,我們也耳濡目染了一些名家、一些領導們的風采,他們的態度,他們的睿智,他們的廣博,已在無形中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國學大師翟鴻燊説,領導就是領袖和導師,領導者的價值在於把追隨者培養成領導者。作為中層,我們正在經歷着由追隨者到領導者的蜕變,我們的眼界正在拓展,我們的境界也相應在提升,我們在學習,也在思考、實踐,我們把知識化成了力量,讓自己變得強大,讓工作變得輕鬆。

劉局長説,自主學習是最好的學習,自我教育是最好的教育,自強自立是最好的人生。改變是艱難的,也是會有收穫的,我們要力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表面找問題,深層找原因,要善於營造大環境下的小環境,打造思考力、決策力、行動力。教育教學中有層出不窮的問題,我們一度在這些問題前躊躇不前,顧此失彼,而現在,我們高興於這些問題的出現,因為這正是促使我們成長、前進的動力。

王迎春主任在提升中國小教師的專業素養的論述中把“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心態”放到了第一位。對此,我深以為然。現在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教師們都覺得累了,沒有了教育的追求,沒有了無悔的付出,做事開始追求利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了消極座右銘,在這個時候提出“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心態尤為重要”。我認為,學校的管理急需從此入手,明確“讓自己快樂是一種美德,讓別人快樂是一種功德”,讓教師樂於奉獻,充滿陽光,享受教師工作,這就需要我們能完全站在教師的位置上來思考,來工作。

陳紀英老師説,“心中有愛,眼中有人”,作為一個教師當如此,作為一個管理者,更應如此。“心中有愛”才有“人人都是天使”的美麗;“眼中有人”才懂“人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公”,才有敬畏與尊重。

遲希新教授強調校長要做好教師專業發展的助者。教師的專業發展必定離不開校長,沒有校長的引導、幫助、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必停留在小圈子中徘徊。

趙鶴春校長説,中層做事的水平,決定學校的水平。我們懂得了要給自己的角色準確定位,要敢於承擔責任,要有頑強的執行力。

武棟才校長説,主動工作,主動求知。讓我們牢記了“主動是打開工作局面的金鑰匙。”主動溝通,維繫周邊環境;主動請求,助推學校發展;主動交流,開闊學校視野;主動謀劃,突破發展瓶頸。讓我們明白“珍惜學習機會,主動謀求發展。”

崔春魁校長詳解了中層的角色定位:對校長負責;對自己負責;對下屬負責;站位準確;中層之間互相幫助,忌拆台;勤快不拖拉;計劃、檢查、反饋總結三個輪子轉起來;多提合理化建議,少問怎麼做。

劉書謙校長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清醒的現實的教育管理者。“忘我,無我才能實現大我”,“有我在,陣地在”,振聾發聵。、

江蘇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的汪定用校長告訴我們,要“為教師創造高質量的職業生活”(待遇上優越感,情感上的歸屬感,事業上的成就感),從另一個方面讓我們明白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學生的未來。別開生面。

王君老師詳細講述了教師成長的四個關鍵詞:激情、思想、韌性、改變。她的每一個故事,我們都沒有當成故事來聽。

武豔娥老師濃縮了學校的管理過程:決策計劃、組織實施、督促檢查、總結評估,讓我們清醒自己應該做什麼。

周孝正教授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中國社會現象及教育現象,讓我們摒棄自我樂觀,正視現實,痛定思痛,努力行動起來,去共同撐起一片澄淨明亮的天空。

彭偉老師説好學生、好老師是誇出來的。對。我們平時低估了表揚的力量。掌握了表揚的技巧,便擁有了強大的師生隊伍,無往而不勝。彭偉老師深厚的國學文化底藴及獨特的教育哲學見解和對學術一絲不苟的態度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

太多的前輩,太多的人生閲歷,太多的教育思考,太多的熱情、熱血,給我們的培訓塗抹了莊嚴的色彩,在我們的內心喚醒了澎湃的激情。

武裝自己,勵志前行。

【第8篇】2022教育幹部培訓班學習報告

“教育是一羣不完美的人帶領一羣不完美的人走向完美的過程”。這次歷時一年半的幹訓班也是。然而新生必伴有陣痛,我們也經歷了摸索所必須的坎坷。可喜,我們較圓滿地畢業了。

翻開筆記,細細回想這一年半來的路程,原來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有了提升。孔子弟子三千,賢人無數,我想並不一定是孔子的教學方法如何獨特,而在於孔子在一言一行中給了弟子們終身的影響。在培訓班裏,我們也耳濡目染了一些名家、一些領導們的風采,他們的態度,他們的睿智,他們的廣博,已在無形中為我們樹立了榜樣。

國學大師翟鴻燊説,領導就是領袖和導師,的價值在於把追隨者培養成。作為中層,我們正在經歷着由追隨者到的蜕變,我們的眼界正在拓展,我們的境界也相應在提升,我們在學習,也在思考、實踐,我們把知識化成了力量,讓自己變得強大,讓工作變得輕鬆。

劉局長説,自主學習是的學習,自我教育是的教育,自強自立是的人生。改變是艱難的,也是會有收穫的,我們要力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表面找問題,深層找原因,要善於營造大環境下的小環境,打造思考力、決策力、行動力。教育教學中有層出不窮的問題,我們一度在這些問題前躊躇不前,顧此失彼,而現在,我們高興於這些問題的出現,因為這正是促使我們成長、前進的動力。

王迎春主任在提升中國小教師的專業素養的論述中把“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心態”放到了第一位。對此,我深以為然。現在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教師們都覺得累了,沒有了教育的追求,沒有了無悔的付出,做事開始追求利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成了消極座右銘,在這個時候提出“積極向上、健康陽光的心態尤為重要”。我認為,學校的管理急需從此入手,明確“讓自己快樂是一種美德,讓別人快樂是一種功德”,讓教師樂於奉獻,充滿陽光,享受教師工作,這就需要我們能完全站在教師的位置上來思考,來工作。

陳紀英老師説,“心中有愛,眼中有人”,作為一個教師當如此,作為一個管理者,更應如此。“心中有愛”才有“人人都是天使”的美麗;“眼中有人”才懂“人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公”,才有敬畏與尊重。

遲希新教授強調校長要做好教師專業發展的助者。教師的專業發展必定離不開校長,沒有校長的引導、幫助、支持,教師的專業發展必停留在小圈子中徘徊。

趙鶴春校長説,中層做事的水平,決定學校的水平。我們懂得了要給自己的角色準確定位,要敢於承擔責任,要有頑強的執行力。

武棟才校長説,主動工作,主動求知。讓我們牢記了“主動是打開工作局面的金鑰匙。”主動溝通,維繫周邊環境;主動請求,助推學校發展;主動交流,開闊學校視野;主動謀劃,突破發展瓶頸。讓我們明白“珍惜學習機會,主動謀求發展。”

崔春魁校長詳解了中層的角色定位:對校長負責;對自己負責;對下屬負責;站位準確;中層之間互相幫助,忌拆台;勤快不拖拉;計劃、檢查、反饋總結三個輪子轉起來;多提合理化建議,少問怎麼做。

劉書謙校長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清醒的現實的教育管理者。“忘我,無我才能實現大我”,“有我在,陣地在”,振聾發聵。、

江蘇錫山高級中學實驗學校的汪定用校長告訴我們,要“為教師創造高質量的職業生活”(待遇上優越感,情感上的歸屬感,事業上的成就感),從另一個方面讓我們明白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學生的未來。別開生面。

王君老師詳細講述了教師成長的四個關鍵詞:激情、思想、韌性、改變。她的每一個故事,我們都沒有當成故事來聽。

武豔娥老師濃縮了學校的管理過程:決策計劃、組織實施、督促檢查、總結評估,讓我們清醒自己應該做什麼。

周孝正教授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中國社會現象及教育現象,讓我們摒棄自我樂觀,正視現實,痛定思痛,努力行動起來,去共同撐起一片澄淨明亮的天空。

彭偉老師説好學生、好老師是誇出來的。對。我們平時低估了表揚的力量。掌握了表揚的技巧,便擁有了強大的師生隊伍,無往而不勝。彭偉老師深厚的國學文化底藴及獨特的教育哲學見解和對學術一絲不苟的態度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

太多的前輩,太多的人生閲歷,太多的教育思考,太多的熱情、熱血,給我們的培訓塗抹了莊嚴的色彩,在我們的內心喚醒了澎湃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