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唐詩三百首之杜甫《登高》原文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82W

唐詩三百首之杜甫《登高》原文精品多篇

古詩詞鑑賞之杜甫《登高》 篇一

杜甫是在秋在夔州時所寫,全詩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傾訴了詩人長年漂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趕快來學習怎麼朗誦吧!

《登高》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zhǔ)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bìn), 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台。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有關黃河的古詩 篇二

1、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二首·其一》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唐代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唐代劉禹錫的《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4、唐代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5、唐代柳中庸的《徵人怨 / 徵怨》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6、唐代張蠙的《登單于台》

邊兵春盡回,獨上單于台。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7、明代李夢陽的《秋望》

黃河水繞漢宮牆,河上秋風雁幾行。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弢箭射天狼。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場。聞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誰是郭汾陽。

8、唐代温庭筠的《拂舞詞 / 公無渡河》

黃河怒浪連天來,大響谹谹如殷雷。龍伯驅風不敢上,百川噴雪高崔嵬。二十三弦何太哀,請公勿渡立徘徊。下有狂蛟鋸為尾,裂帆截棹磨霜齒。神椎鑿石塞神潭,白馬參覃赤塵起。公乎躍馬揚玉鞭,滅沒高蹄日千里。

杜甫《登高》古詩賞析 篇三

風急天高猿嘯哀,堵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杜甫《登高》

賞析:

唐朝民間有云唐朝詩聖是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杜甫悲天憐人、憂時傷亂的情懷註定了他是活得最痛苦、最不幸的一位詩人。在杜甫所有的詩作中,《登高》可以説是艱難苦恨、離亂悲愁的集大成者,詩歌寫於詩人晚年寄寓夔州時期,通過登高所見秋江景色,抒發身世命運之悲和時局離亂之慨,傾訴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複雜感情,慷慨激越,動人心絃。《登高》遠眺,觸景生情,感慨萬千,悲湧心頭;其悲何在呢?下面依循文路,緊扣詞句,逐層剖析。

首聯寫景,自成對比,渲染氣氛,烘托心情。此聯描繪了兩幅畫面:

一是高江峽口,秋風獵獵,高猿長嘯,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二是江水洲渚,水清沙白,羣鳥翩躚,輕舞飛揚。後者的清麗精美、歡快明朗(樂景)反襯出前者的`悽清勁厲、揪人心懷(悲情),於此勁風悲鳴、高猿哀嘯當中不難覺察詩人悽愴哀怨之心。哀字關涉全聯,籠罩全篇,讀來刺目痛心,毛骨悚然。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全是歡歌笑語,不見半點傷心,是因為李白的好運與老杜的潦倒天差地別之故。

頷聯仰觀俯察,壯景傳悲,寄寓遙深,措語天然。詩人仰觀天宇,無邊落木,蕭蕭而下;俯察江水,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畫面之宏闊蒼茫凸現人生的沉重悲壯。蕭蕭、滾滾,摹聲繪態,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窣之聲,長江洶湧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詩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全聯狀夔州之秋,也分明隱喻落魄杜甫的人生之秋,沉鬱悲涼,愴然至極。是啊,到了人生的秋天,杜甫得到的不是天倫之樂,功成之勛,不是榮華富貴,飛皇騰達,而是窮愁老病,百業無成,而是顛沛流離,形影相弔,人生還有什麼希望?人生的希望又在哪裏呢?

頸聯、尾聯抒悲,筆力千鈞,字字傳神,是血與淚的結晶,是悲與恨的沉澱。輾轉江湖,身不由己,凶多吉少,有家難歸,此為萬里之悲;常年累月,馬不停蹄,聚會離合,歡少苦多,此為常客之悲;人生苦短,多災多難,年邁體弱,疾病纏身,此為多病之悲;登高遠眺,臨風懷想,天地一儒,形影相弔,此為孤獨之悲;落魄潦倒,艱難苦恨,愁生白髮,歲月不多,此為霜鬢之悲;時局動盪,生靈塗炭,憂國傷時,一籌莫展,此為家國之悲;異鄉飄泊,多病殘生,因病斷酒,添愁惹恨,此為斷飲之悲。凡此種種,悲恨萬端,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縱觀全詩,無論是寫景還是抒情,通篇關目,全在一悲。古往今來,身世家國,榮辱人生,沉浮世態,得失人心,多少離愁苦恨,多少艱難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他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盡、驅趕不絕的千斤悲愁,我們驚詫,生命是如此的沉重而悲壯!

擴展: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成都府尹兼劍南節度使嚴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於是乘舟東下夔州。其時安史之亂雖已平定,但吐蕃、回紇經常犯邊,地方割據勢力的爭鬥也愈演愈烈,時局頗不太平。代宗大曆二年(767)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百病纏身,耳聾齒落,年已56歲的杜甫獨自登上長江邊上的一座高山,面對洶湧奔騰的長江水,詩人感慨萬端,於是寫下千古名作《登高》。

這首詩對後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明代胡應麟評價説:“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移,深沉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此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