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建設生態文明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7W

建設生態文明精品多篇

建設生態文明 篇一

建設生態文明

一.是什麼:

二.為什麼:

1、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2、有利於提高經濟效益

3、有利於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

4、有利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5、有利於貫徹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

6、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7、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8、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時政術語)

三.怎麼樣:

國家:

1、加強國際領域有關節能減排的經驗、技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全球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發展

2、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3、既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實現資源的合理使用和優化配置

4、又要加強宏觀調控,充分運用經濟、法律、行政手段調控資源。制定財政措施,利用經濟(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税收政策、產業政策等)槓桿,引導全社會節能減排

5、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扭轉粗放型發展方式,形成資源節約型發展方式

6、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時政術語)

7、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

8、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9、引導公民樹立環保意識,綠色消費

10、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

企業:

1、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淘汰落後設備

2、依靠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採用現代管理方式,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產業結構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3、樹立正確的生產經營戰略,循環利用資源,創立企業自主品牌,生產適銷對路環保產品,生產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品,提高競爭力

個人:

1、消費者要有正確的消費觀念,堅持科學消費、理性消費、綠色消費

2、轉變消費觀念,樹立正確消費觀,做理智的消費者。增強節能環保意識,增強消費者的責任感。積極參加節能減排活動,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

3、保護環境,倡導綠色消費,轉變消費方式。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建設生態文明,提高生活質量

4、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建設生態文明 篇二

建設生態文明,打造美麗中國

——《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者》 讀後感

大豐市新豐鎮中心國小五(5)班李進祺2013·6·8·

家庭住址:江蘇省大豐市新豐鎮裕北村康平小區3排2號郵編:224171 手機號碼:***或***

最近,我反覆閲讀了《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者》 一書。本書的主題是:號召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都做生態文明建設者,為打造美麗中國努力奮鬥。

什麼是生態?生態是人類的綜合狀態與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界的綜合狀態的總和。自然界包括土地、江湖河海、空氣、植物、動物等等。土地、江湖河海、空氣雖然不具有生命,但是它們是孕育生命以及生命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所以我們把它們劃入生態的領域。什麼是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人類的綜合狀態和自然界的綜合狀態的平衡局面。什麼是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就是人類按照科學發展觀打造人類的綜合狀態和自然界的綜合狀態的平衡局面,就是打造美麗中國。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一直處於美好狀態,這個願望當然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人類狀態和自然界狀態是相互制約的,也有些人在理論上是知道的,在實踐上卻是背道而馳的。這種知與不知本質上是一樣的,都不利於生態文明建設。前者要加強學習,後者要知行統一。如果破壞了兩種狀態之間的平衡,人類就要受到自然界的懲罰,實質上是人類在懲罰自已,因為這種不平衡是人類自已造成的。

那麼怎樣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呢?工廠等企業單位在創造利潤的同時要大力治理廢氣、廢水,使空氣和河水不受汚染。農民要發揚幾十年前的勤勞品德,田裏要多施羊糞、雞糞、豬糞、人糞尿等有機肥,以達到增加土壤腐殖質,改良土壤,莊稼長期高產穩產的目的。只施用化肥是掠奪性的種田,長此以往勢

必使土質越來越差,當然會影響到莊稼產量,希望農民們不要做這種剜肉醫瘡的蠢事。過去農民燒飯燒萊都是用秸杆做燃料的,現在絕大部分人家用液化汽,電作為燒飯燒萊的能源了,這是一種社會進步。農民覺得秸杆多餘了,就採取了錯誤的處理方法,付之一炬,一燒了之或者拋進附近的溝河裏。這樣做就污染了空氣和河水。一旦空氣和河水被嚴重污染,“1930年比利時境內馬斯河谷煙霧事件”、“1948年美國多諾拉煙霧事件”、“1949年——1954 年日本境內水俁灣事件”就會重演。那幾次事件都造成了生命財產的重大損失,產生的原因就是因為空氣和河水受到了嚴重污染。農民們可以把秸杆粉碎後施到田裏做肥料,增加土壤的有機質,促進莊稼高產。我在電視裏看到,目前鹽城市有關單位正在大力推廣秸杆粉碎機,希望農民們購買使用。

“天生吾材必有用”。我們要合理使用森林資源,保護植被,保持動物界相生相剋的關係。吸取因亂砍濫伐森林,破壞植被引起山洪暴發、泥石流暴發以及因滅狼護鹿破壞了狼鹿間相生相剋的關係而產生的惡劣後果的慘痛教訓。我們要大力保護珍禽珍獸、奇花異草、不捕獵野生動物等等。總之,只有保持自然界萬類競自由的狀態,才能有我們人類生存得更好的狀態。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隨地吐痰、不要亂扔亂倒垃圾、不使用容易造成污染的物品。在有條件的地方要植樹造林,養花栽草等等。我們少年兒童要儘自己所知向社會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和全國人民一道投入到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列中去,立志當一輩子生態文明建設者,為打造美麗中國奉獻畢生精力!

指導老師評語:該文緊扣原書主題,理解正確。闡述層次分明,能運用定義明確概念。列舉的事例真實典型,有説服力。建議較全面,切實可行。文筆流暢,詞語豐富。指導老師陳鵬

《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者》國小版本書編委會編江蘇文藝出版社年3月第1版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篇三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自然生態,是十六屆五中全會對今後五年經濟社會提出的要求,而我省則提出建設生態大省的任務。這是完全必要的。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文明是以生態意識強、生態產業發達、生態環境良好為主要內容的文明形態。它的基本要求,首先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子孫後代留下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其次是經濟的持續發展,一方面人類要有效地控制人口,同時要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把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建立在生態的基礎上,同時要充分合理利用資源,切實保護環境;其三是提倡並實行健康有益的的消費模式;其四是構建和諧的社會人際關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其根本點就是要達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高度統一。要建設生態大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至關重要。筆者認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幾個重要關係和問題。

一、正確認識和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係,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是互為依存互為促進的。人類社會的發展必須依賴於自然資源開發和利用,同時要注意保護好環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只講發展而忽視合理的開發和充分利用資源,不重視對環境的保護,不重視生態建設的問題還比較突出,這樣的發展必將導致嚴重的後果。當然,也不能片面地講生態而不講發展,把生態建設與發展經濟對立起來。片面強調生態,發展便沒有保障。人類社會的發展應當全面、健康、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既在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中求發展,又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共榮共存。

能否重視並且搞好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關鍵又在於各級黨政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長期以來,不少領導幹部存在認識誤區,以為經濟增長即發展,即政績。為了追求經濟增長,不惜一犧牲當地的生態環境和以大量耗費有限的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指標的增長。存在這樣一來的問題,與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的內容不無關係。長期以來的政績考核,只側重於對經濟發展指標的考量,而沒有將環保指標納入其中,政績觀有偏差。可見黨政領導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對於生態文明建設十分重要。正確的政績觀既要與科學發展觀相符,使當地的自然資源得以長期有效的利用和保護,從而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同時又要注意和防止陷入新的誤區:即偏重於對生態環境的保護而忽視經濟發展的單純的生態政績觀,只有樹立科學正確的政績觀,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才能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

二、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農業的關係,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良好的生態環境是發展農業的前提和基礎,而發展農業必須符合生態文明的基本要求,使農業在良好的生態中發展,生態環境在發展農業中得到保護和優化。保護土地改進耕作技術,發展生態農業是生態文明建設對發展農業的基本要求。首先要加強植被保護、水土保護、荒漠保護,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其次要反對隨意開墾,粗放耕作,破壞土地結構;其三要因地制宜,興修水利,改良土地,鼓勵使用農家肥和生物肥;其四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生態規律,因地制宜地設計,組裝調整和管理農業生產的工程體系,它要求吧糧食與多種經濟結構生產,發展大田種植與林、牧、副、漁業,發展大農業與發展工業結合起來,利用傳統農業精華與現代科技成果,通過人工設計生態工程,協調發展與環境之間、資源利用與保護資源之間的矛盾,形成生態與經濟上的良性循環,實現經濟、生態、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是既能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又能有效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效益的必由之路。推進農業產業化,改變傳統的弱質地位,提高農業規模化效應和競爭質量,促使農業突破傳統的生產範圍,向加工業、商業延伸,形成加工、科技、服務、銷售的產業鏈,逐步走向現代化農業,使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農業形成統一,使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

三、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發展工業的關係,發展循環工業、生態工業,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如果工業文明只追求生產的增值而忽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則必然引發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一系列不可調和的矛盾。要提倡生態文明,重視社會的整體利益及長遠利益,實現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諧發展。生態文明建設並不排除發展工業,但是在發展工業的過程中,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必須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使之達到高度的統一。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展工業仍然是我省走向現代化的一項艱鉅的歷史性任務,特別是欠發達地區,尤其要重視發展工業,壯大區域經濟。但是,由於過去沒有正確處理好發展工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係,導致了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浪費,大氣被污染,河流被污染,水土流失,地質石漠化、沙化,環境和自然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不能再走傳統的工業化道路,必須走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以充分發揮的生態型工業化道路,達到經濟發展和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相統一。在欠發達地區,發展工業應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為主,實現農業工業相互結合,相互促進。

生態文明建設 篇四

生態文明建設

電影《江南愛情故事》,在小橋流水的古鎮遺風中,捕獲一段勃勃生機同時也江南氣韻十足的唯美愛情。愛情動人,其中所展示的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觀和人文風情更讓人嚮往之。心中的那一份嚮往,無疑引發了我對生態文明的思考。

在如此追求經濟增長的今天,生態似乎被破壞的面目全非了,建設生態文明已迫在眉睫。如若不然,江南水鄉將真的只能存在於我們的心裏,我們的夢裏,我們深深地腦海裏,也許我們再無緣與那美麗幽靜恬淡自然的江南水鄉有夢一般的邂逅。

從現狀看來,我們身邊的生態文明並不盡如人意,人類居住環境惡化加劇,温室效應給全球帶來極大的災難:雪災、水災、風暴災害、地震、海嘯等等,給人類的生存帶來極大的壓力。雖然黨中央大力宣傳要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但要把建設生態文明真正落實到實處,仍然有這一定的困難。作為一個大學生,就校園生態文明而言,似乎也存在着很多問題。每當走在校園的中心路上,身後疾馳過一輛車,周圍的空氣似乎都變熱了,加上隨熱風捲起的塵土,還真頓時增加了朦朧感呢!校園路上時不時的也會躺着一些垃圾,最常見的莫過於在垃圾筒上有時會放着生日蛋糕的盒子,每當風太猛烈時,蛋糕盒便會被吹倒在地,殘留的蛋糕濺的遍地都是,天氣熱些的時候,也許會招來飛蟲,螞蟻等。

我想校園生態文明建設已經算是開展的很好了,畢竟高校大學生也是比較配合,比較有環保意識的,但任然存在着諸多問題,這無疑

也昭示着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道路上我們仍然要經歷一段漫長的過程。那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我們必須肩負起建設生態文明的歷史使命。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家園,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要建設好生態文明,我們首先必須知道何為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指人類社會在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過程中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所付出的努力及其獲得的全部積極成果。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從廣義角度來看,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繼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後的新型文明形態,是在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環境和諧統一、可持續發展的文化成果。它以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作為行為準則,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態機制,實現經濟、社會、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從狹義角度來看,生態文明是與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併列的現實文明形式之一,着重強調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係時所達到的文明程度。

在對生態文明有了一定的瞭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們力所能及的事做起,真正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可以做到一節約:節約紙張,廢紙再利用,不隨手亂扔廢電池、節約水電、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提倡步行,騎單車,不使用非降解塑料餐盒,雙面使用紙張,回收廢紙,節約糧食,隨手關閉水龍頭,使用節約型水具,一水多用,隨手關燈,使用節能型燈具,節約用電,拒絕過分包裝,拒絕使用珍貴木材製品,儘量使用可再生物品。二保護:不干擾野生動物的自由生活,拒絕吃野生動物,少使用髮膠,不穿野

獸毛皮製作的服裝,少用罐裝食品、飲品,拒絕吸煙,認識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觀察身邊的小動物、鳥類併為之提供方便的生存條件,不參與殘害動物的活動,不虐待動物,愛護花草樹木,不踐踏草坪。

三、宣傳:由於在校大學生與網絡打交道較多,獲取信息更加渠道多樣化,這樣我們可以多關注新聞媒體有關環保的報道,利用每一個綠色紀念日宣傳環境意識,閲讀和傳閲環保書籍、報刊,支持環保募捐,反對奢侈,簡樸生活,支持有環保傾向的股票,參與環保宣傳,做環保志願者。

建設生態文明,加強環保意識,盡到一個公民的責任,讓我們的社會,我們所居住的地方,能夠永遠維繫着江南水鄉的那一份恬靜與靜謐和諧,讓那種美麗景觀與那份人文風情永久地存在於我們的視野裏,而不僅僅是夢裏。

生態文明建設 篇五

三、關於生態文明村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制定嚴格規劃,在實施中確保規劃的剛性

建議縣政府邀請國內有關專家和本縣有識之士,根據生態涵養髮展區的功能定位和鎮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同特點及水平,編制全縣各村生態建設的詳盡規劃。詳規應體現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堅持高起點,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在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建設生態文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依託主導產業搞建設。二是詳規要具有剛性,經縣、鎮人民代表大會和村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後,必須嚴格遵守,不能朝令夕改。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要注意保護耕地和農民的實際利益,防止不顧主客觀條件和羣眾意願,用行政手段人為“造村”的現象。

(二)通過綜合整治,打造良好生態環境

一是要切實解決好垃圾污染問題。在總體上實施“村收、鎮運、縣處理”農村垃圾處理的同時,依據當地不同條件,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如邊遠山區、貧困地區可在解決好防滲漏的情況下,採取填埋的方式。還應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明確“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拓寬投融資渠道,鼓勵國內外資金、企業,包括激活民間投資介入本縣垃圾處理系統的建設。從長遠的觀點看,要對農村的生產生活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做好垃圾分類,研究以垃圾製造有機肥料和發電等,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

二是切實解決好生活污水等無害化處理問題。根據投資少、工藝可靠、排放穩定達標的要求,採取建滲水井和微生物方法等小規模污水處理技術,杜絕户户隨意排放污水的現象。可在我縣主要鄉鎮和大村採取“人工合成濕地技術”。用這種方法處理污水,污染物去除率高,不滋生蚊蠅,有利於水體淨化,還能有效地防止污染地下水。它原始投資少,無動力消耗,運行成本低廉,污水處理結果達到中水標準。由於人工濕地與當地自然環境相互協調,可建設濕地公園,構成新的景觀。

三是加大打擊盜採盜運鐵礦石的力度並搞好所破壞的地貌、植被的生態恢復。實行公安、地礦等部門聯合執法,對非法採礦點一律炸燬,對採礦機械一律處理掉。發動和組織當地村民參與對礦產資源的管理,有關鎮村應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推進採礦地區各村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特種種植、綠色養殖、生態旅遊等產業和項目,向荒山要糧、要果、要富裕。

(三)因地制宜,構築生態產業支撐

每個村應根據全縣農業主導產業和區域特色產業的發展規劃,緊扣農民增收這個中心,突出培育並強化生態農業、民俗旅遊等主導產業,推廣農牧結合式、種養結合式、農林結合式,以及綜合式、庭院式等多種小型生態經濟模式,打造密雲的“有機魚生產村”、“有機果品村”、“生態旅遊度假村”、“休閒觀光村”。結合生態文明村的建設,加大投入和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民俗旅遊村的檔次和水平。要利用國家有機食品認證的良機,開發本地高附加值的綠色食品。爭取村村都有主導產業,户户都有致富項目,並按照“一個產業、一個發展思路、一項實用技術、一套扶持措施”的辦法,推進廣大農民的持續增收,儘快實現小康目標。

(四)以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構築良好人居環境

一是加大中心村的投入建設,形成良好的人居環境,吸引自然村人口向中心村集中。今後,應由政府統籌規劃農民的住宅建設,以減少農民單家獨户的投入,如地基、給水、排水等可作為公共設施工程統一規劃建設,節省資金和能源、資源消耗,提高公共設施的利用率。二是通過規劃設計,綜合開發,科學合理地安排居住的各種配套設施,儘可能地做到住宅與周圍環境的協調統一。大力做好改廁工作,推廣水衝式環保廁所;創造條件,逐步使農村居民生活區與畜禽飼養區分離,杜絕生活污染和各種傳染病的發生;要大力推廣使用節地、節能、節水、治污等生態環境新技術,採用綠色環保建材。三是根據生態人居環境的要求,把村莊綠化與村莊建設、美化環境結合起來,逐步做到“村在林中,人在綠中”的目標,要儘可能

選擇和採用本地特色樹種、花卉,在搞好綠化美化的同時,促進本縣相關產業的發展。農村道路硬化要因地制宜,具有滲水、集雨的功能。充分體現環保的特點。

(五)以綠色消費為導向,開發可再生清潔能源

政府統一指導農村再生能源開發,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採取縣內外招標或委託的形式,吸引技術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專業能源公司參與密雲的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按照“誰開發、誰經營、誰受益”的原則進行運作,在推廣中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加大宣傳力度,通過播放科教片、組織參觀、推廣太陽能和沼氣使用的示範典型引導農民。二是以養殖業的發展促進沼氣池的建設利用。三是成立清潔能源物業服務中心或在鄉鎮一級確定相對穩定的專(兼)職技術服務人員,經常深入農户面對面指導,解決農民在建設、使用中遇到的困難與技術問題。技術人員可兼職經營沼氣池和太陽能設備配件業務,方便羣眾購買配件。四是在完善好原建的基礎上大力抓新建,並充分考慮到財政的實際承受能力,防止片面追求數量。

(六)在專項資金的投入和使用上注重實效,抓住重點

為了確保環境優美鄉鎮和生態文明村建設的順利進行,縣政府已明確縣財政每年撥款4000萬元,五年共計2億元。有關部門在加強有效監管,防止濫用、挪用的同時,應科學安排好專項資金的使用,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對重點村、重點項目進行重點扶持,不搞撒“芝麻鹽”。應對改水改廁,垃圾消納、清潔能源推廣等關鍵性項目加大投資力度,做到投一筆便有起色,落一處便有效果,使有限的資金真正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鎮政府也要安排相應的配套資金,並吸納農民自有資金用於生態文明村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 篇六

黨的十八大報告對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出全面部署,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這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

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結合新的實踐發展,着眼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拓展並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黨的十七大增加了社會建設內容,從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拓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開始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佈局是五位一體,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正式拓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

總佈局從“三位一體”到“四位一體”再到“五位一體”,進一步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領域和範圍,豐富了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這體現了我們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勇氣和政治智慧,展示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博大情懷,開闢了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廣闊前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經濟發達、政治民主、文化先進、社會和諧的社會,又是生態環境良好的社會。其中,經濟建設是基礎,政治建設是保證,文化建設是先導,社會建設是歸宿,生態文明建設是前提。堅持和實現科學發展,必然要求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相融合相協調,賦予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生態尺度。只有經濟建設、政治

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齊頭並進,才能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建設美麗中國

黨的十八大報告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個章節單獨列出,在歷次黨代表大會的政治報告中尚屬首次,相關內容也寫入了新修訂的黨章。這是十八大突出的亮點,為黨內外、國內外所矚目,充分表明我們黨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重視。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標誌着我們黨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規律、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規律、生態環保規律和執政規律的認識進入了新境界。建設生態文明是我們黨創造性地回答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關係問題所取得的最新理論成果,為我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子孫後代永享藍天淨水綠地提供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念和方法論指導;是我們黨積極主動順應廣大人民羣眾新期待進行的重大部署,進一步豐富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內涵;是我們黨充分吸納中華傳統文化智慧並反思工業文明與現有發展模式不足,積極推進人類文明進程的重大貢獻;是我們黨深刻把握當今世界發展綠色、循環、低碳新趨向,對可持續發展理論的拓展和昇華。

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非常豐富,集中體現在“五個一”上:一是樹立一種全新理念。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二是堅持一個方針。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三是明確一項基本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四是建立一套制度。加快建立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國土空間開發、資源節約、生態環境保護的體制機制。五是實現一個目標。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生態文明是人類為建設美好生態環境而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建設生態文明,關鍵是超越和揚棄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費模式,提升全社會的文明理念和素質,使人類活動限制在自然環境可承受的範圍內,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建設生態文明,以把握自然規律、尊重自然為前提,以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為宗旨,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建立可持續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模式以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着眼點,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本質要求。

建設生態文明,內容非常豐富。從價值取向看,必須樹立先進的生態倫理觀念。人類是自然重要的組成部分。要尊重自然規律,推動生態文化、生態意識、生態道德等生態文明理念牢固樹立,使之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要素。從物質基礎看,必須擁有發達的生態經濟。對傳統產業進行生態化改造,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使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在整個經濟結構中佔較大比重,推動經濟綠色轉型。從激勵與約束機制看,必須建立完善的生態制度。把環境公平正義的要求體現到經濟社會決策和管理中,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政策和體制機制。從必保底線看,必須保障可靠的生態安全。有效防範環境風險,及時妥善處置突發資源環境事件和自然災害,維護生態環境狀況穩定,避免重大生態危機。從根本目的看,必須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讓人民羣眾喝上乾淨的水、呼吸上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這充分表明,在建設生態文明的價值取向、長遠目標、基本原則、主要途徑和保障舉措等方面,我們已經形成完整的認識成果,其核心就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主幹線、大舞台和着力點。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國環保系統將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建設美麗中國為目標指向,着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羣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積極探索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環保新道路,加快推進環境管理戰略轉型,勇當美麗中國建設的引領者和實踐者。

(一)積極探索環境保護新道路。探索環保新道路是通往美麗中國的一個路標。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保護中發展的指導思想,遵循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形成節約環保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加快構建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環境保護宏觀戰略體系、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體系、健全的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完善的環境保護法規政策和科技標準體系、完備的環境管理和執法監督體系、全民參與的社會行動體系。

(二)堅持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我國已經到了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要把推進節能減排與優化產業結構、節約環保與企業增效、發展節能環保產業與擴大內需、強化生態環保與引導生產力合理佈局結合起來,着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認真推動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落實,編制實施國家環境功能區劃,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發展節能環保產業。進一步嚴格環境准入,着力推進規劃環評。強化建設項目環評,從嚴控制“兩高一資”、低水平重複建設和產能過剩建設項目。

(三)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堅決貫徹落實“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強化結構減排,細化工程減排,實化監管減排。以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為重點,削減水污染物排放量。全面提升城鎮污水處理水平,加大重點行業水污染治理力度,積極推動集約化畜禽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的污染防治。以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為重點,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量。持續推進電力行業污染減排,加快鋼鐵、水泥等非電重點行業脱硫脱硝進程,因地制宜開展燃煤鍋爐煙氣治理,加強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控制。強化污染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

(四)優先解決損害羣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大力推進PM2.5等大氣污染防治,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切實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對重點防控區域、行業和企業,採取綜合措施,嚴禁新增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嚴格化學品和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建立化學品和危險廢物環境污染責任終身追究制和全過程行政問責制。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減少人民生命財產損失和生態環境損害。強化環境執法監管,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羣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嚴厲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

(五)加大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力度。繼續推進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切實抓好水質良好湖泊生態環境保護。深化“以獎促治”政策,擴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範圍。以全國土壤污染調查為基礎,積極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全面落實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提高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平,減緩生物多樣性鋭減趨勢。保護重要生態功能區,恢復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進一步開展生態示範創建。

(六)不斷完善有利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建立和完善職能有機統一、運轉協調高效的生態環保綜合管理體制。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加強規劃和政策引導,綜合運用財税、價格等經濟槓桿,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深化資源性

產品價格改革,完善資源環境經濟配套政策。抓緊制定實施生態文明目標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納入地方黨委政府績效考核。加強基本國情、基本國策和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促進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建設美麗中國,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是人民羣眾的熱切盼望,是黨賦予環保工作的歷史責任。只要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就一定能夠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