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生態文明建設學習心得【精品多篇】

欄目: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85W

生態文明建設學習心得【精品多篇】

生態文明建設學習心得 篇一

小到一個家大到一個國,再怎麼重視生態文明都不為過,從十七大的“四位一體”到十八大的“五位一體”,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我們要走可持續的發展道路;我們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我們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中去;我們要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文明的建設關乎人民大眾的幸福,關乎中國發展的未來,關乎我們的子孫後代,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生態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建設生態文明首先要處理好生態環境與經濟建設的關係。眾所周知,經濟建設是社會建設的中心,對於處在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建設是重中之重,説到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不得不提到“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思想,它是一種辯證的思想,五大建設之間是有普遍聯繫的。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經濟建設是根本,政治建設是保障,文化建設是靈魂,社會建設是條件,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這五個方面是相互影響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基礎,為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提供和諧的生態環境。經濟的發展不單單只是經濟的增長,簡單的追求經濟增長而忽視對資源、環境的保護,忽視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是對經濟發展的片面理解,我們必須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十八大以來,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存在着諸多方面的問題,比如説:霧霾、土地沙塵化、水土流失嚴重、空氣污染嚴重、湖泊面積縮減巨大、森林鋭減、土地退化等等,這些都是出現在我們身邊的逆生態文明建設的現象,並且已經明顯直接的影響到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由於利益的驅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疏忽了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平衡,在資源的利用和開發中不注重對環境的愛護,這樣的發展下去的後果會很嚴重的,我們不能把生態文明建設從經濟建設中隔離出來,我們需要做到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又在經濟建設中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只有樹立全面的、科學的、正確的發展觀,才能更好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使自然資源得以長期有效地運用和愛護,從而推動經濟的發展。

生態文明的建設要合規律性合目的性,必須做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我國的能源各種各樣非常的豐富,但我們也不能只注重當下的經濟利益,肆意揮霍各種能源,破壞自然環境來換取暫時的發展,國家的繁榮富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高速的發展讓環境的承載能力到達極限,我們不能先發展後治理,不能讓我們的下一代一出生就處在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中,生態環境問題不像經濟危機那樣週期性爆發,它是一個長期累積的結果,一旦出現就很難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所以我們更應該像珍惜生命那樣去愛護去關心我們的生態文明。

究竟怎樣才能更好的建設生態文明,我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以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社會形態。生態文明的構成是: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生態制度。在生態經濟方面,要調整產業結構、減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資源與節約資源等;在生態環境方面,要提高空氣質量、水環境質量、土壤質量,擴大綠化和環境基礎設施等;在生態文化方面,普及環保知識、宣傳生態文明知識、提高生態素質、開展生態創建活動等。在生態制度方面,應該投入保障、科學執政、信息公開。

作為新時代的研究生,我們更應該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先驅者,我們在學校裏學習了生態文明的先進理念,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生態文明在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主動把先進的生態文明理念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不僅要要認真學習生態文明的理論知識,還要在實際的生活中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活動中去。平時要學會垃圾分類並且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實現資源的回收和循環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資源。平時生活中也要節約用水,如關緊水龍頭。再着就是要節約用電,離開教室,宿舍的時候要隨手關燈,及時切斷電源等。這些事情看起來貌似很小也很瑣碎,但是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認真做到的話,對生態文明的建設真的能夠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時,平時在學校還可以多做一些環保的宣傳工作,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其實,建設生態文明,只要我們每一個人用心並且堅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養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好習慣,讓藍天、綠水、青山重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裏。

生態文明建設學習心得 篇二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一種形式,是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與自然和社會關係上的具體體現。生態文明以人與自然關係和諧為主旨,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注重維繫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追求自然——生態——經濟——社會系統的關係協同進化,以最終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的,是人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環視今日中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科學發展之路,已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識。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把“生態文明”寫進黨的行動綱領,將生態建設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後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他説道,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昇華,説明我國對生態建設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重視。

一﹑舒城縣整體概況

舒城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大別山東麓。東鄰廬江縣,南界桐城市、潛山縣,西接嶽西縣、霍山縣,北毗六安市、合肥市。全縣總面積2092平方千米。總人口102萬人(20xx年末)。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前沿陣地和合肥經濟圈內城市之一,也是安徽唯一一個國家級衞生縣城。全縣轄15個鎮、6個鄉,縣政府駐城關鎮,距省會合肥市54公里。西南為大別山餘脈,最高點萬佛山峯海撥1539米。山地面積約佔全縣52%。中部是丘陵崗區,丘陵面積約佔全縣20%。東部屬沖積平原,最低點舒三海撥7米。畈區面積約佔全縣28%。杭埠河自西南流向東北,匯豐樂河,注入巢湖。龍河口水庫為淠史杭灌區水源之一、舒城縣屬亞熱帶温潤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温15.6℃,年平均降雨量約1100毫米。礦藏有金、銀、鐵、螢石、大理石、明礬石等;舒城縣還是杉木、油茶、板栗等生產基地。合九鐵路穿過東部,6條省道通達。豐樂河、杭埠河均可通航。建於漢初的七門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

萬佛山、萬佛湖(即龍河口水庫)為省級風景名勝區。舒城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大別山東麓、巢湖之濱,江淮之間。東鄰廬江縣,南界桐城市、潛山縣,西接嶽西縣、霍山縣,北毗六安市、肥西縣,距省會合肥市48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全縣地理概貌西高東低,人口分佈西疏東密,經濟狀況西困東榮,自然格局呈現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莊園”,是一個山、丘、圩兼備,集山區、庫區、老區、貧困區為一體的縣份。西南為大別山餘脈,山高嶺大,林木葱蘢,最高點萬佛山峯海撥1539米。山地面積約佔全縣52%。中部是丘陵崗區,崗嶺綿延,山丘起伏。丘陵面積約佔全縣20%。東部屬沖積平原,阡陌交錯,坦蕩如砥,最低點舒三,海撥7米。畈區面積約佔全縣28%。全縣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人口102萬(其中農業人口87萬),總户數約30.8萬户,轄21個鄉鎮、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392個行政村。全縣現有耕地67萬畝,人均耕地0.7畝。山場面積153萬畝,宜林面積127萬畝,森林覆蓋率43.8%。主要林區分佈在西南山區。

二、龍河口水庫生態建設

龍河口水庫,即現在的國家級AAAA風景區萬佛湖,位於安徽舒城縣萬佛湖鎮,原舒城縣龍河鎮內。龍河口水庫19xx年動工業興建,19xx年建成受益,以後陸續興建配套設施,19xx年最後竣工,歷時十一個春秋。“修水庫實現千年理想,鎖蛟龍造福萬代子孫”。它是舒城人民所書寫的戰惡龍、降旱魔的煌煌歷史篇章。這座水庫大壩為“粘土心牆沙殼壩”,全長1000多米,海拔高度75.4米,總計完成土石方160萬立方米,巍巍然聳立在龍河寨和栲栳山之間。令人驚歎的是,它完全是以人工肩挑手推的土法而築成,堪列“世界之最”。見多識廣的原聯合國大壩委員會主席蘭希先生,稱讚龍河口水庫大壩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工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壩。

發揮政策優勢,優化投資環境。堅持用足用活旅遊區內優惠政策,真正做到“封閉式管理”,以低門檻引人,積極創造寬鬆、優越的投資環境。大力改善景區道路、供水、供電、電信、公廁等基礎配套設施,為投資商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和保障。認真做好投資項目申報、立項、徵地、註冊等“一站式”服務工作,完善服務體系,健全服務機制,努力提高服務質量。認真落實景區“一站式收費”制度和執法部門在旅遊區實行“公示制”制度,堅決制止亂收費等不法行為,切實保護投資商的合法利益。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淨化景區治安秩序,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和傾向,為投資商提供安全、舒心的環境。

正確引導投資導向,嚴格加強項目管理。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積極提倡投資開發高起點、高品位、文化內涵豐富、創意獨特的高質量、多層次旅遊項目,支持和鼓勵區域連片開發和牽動性項目。實行項目招商,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實行環保第一審批權制度。對所有開發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項目規劃方案正式審批後,嚴格監督項目按照方案實施。堅決制止違反規劃方案,擅自施工的違規、違章建設。

切實保護生態環境,確保資源永續利用。在項目的開發建設中,要求開發者按照環保有關法規的要求,避免破壞生態植被和自然環境,對己建的島上景點項目實行達標治理。景區達標治理工程全面啟動,污水綜合治理工程進展較快。針對分散垂釣、污染環境的行為制定了專門的垂釣管理制度,實行定點、定時、限制釣具等措施,杜絕了新的污染源。

三、新時期實現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

1、從傳統產業到生態產業

走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基於對工業文明的反思,生態文明建設內在要求實現從傳統產業到生態產業的轉型。在我國工業化任務尚未完成,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狀態下,我們只能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即以生態文明理論為指導的工業化發展生態產業。為此,我們必須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將發展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走以益和質量為中心、經濟、社會和環境均衡發展的新路子,堅持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動員全體人員參與生態文明

加大媒體等傳播載體的宣傳和教育力度。連同“生態文明”的“四個文明”一起抓的新觀念是我黨對建設現代化國家認識的新升是科學發展觀的新思維,是構建和諧社會戰略性的新舉措。我們應提倡政府和羣眾兩頭抓、兩手都要硬,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落實到每一個成員身上,落實到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活中。

3、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關係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在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中求發展,又要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共榮共存。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正確導向,建立健全乾部績效考核體系。

生態文明建設學習心得 篇三

如今,“綠色”成為時尚,綠色食品、綠色發展…。我們須意識到,全球惡化的生態環境形勢已不是單純的科學技術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會覺悟的生態道德文化觀。否則,如何拯救“瀕臨失衡的地球”。通過對十八大報告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深入學習,結合保護區工作,就生態文明中的生態道德教育談點體會。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作為一名老師,我認為認為要以“綠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綠”來為生態道德教育開道。

一、生態道德教育意識的“綠”

人類對社會的依賴性與其對自然的依賴性,構成了自己生存與發展的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生態的破壞、環境的污染、沙塵暴、霧霾天氣、經濟發展中的透支等現象,並非主要出自科學上的無知或技術上的缺失,而是與人們的道德水平直接相關。確立新型的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是生態道德這一觸及人類的道德規範的必然要求。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德育教育特別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圍繞如何處理自己與他人、集體、社會、國家的關係而展開,相對忽略瞭如何處理人與自然,包括人類與其他生命之間關係的教育,沒有把生態道德教育作為其中的重點來進行。針對目前我國生態道德教育的現狀,提高全民對生態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很是必要。

二、生態道德教育制度的“綠”

學校在“生態教育”的統領下,用生態教育思想關注每一位孩子,關注孩子的每一個方面。學校通過建立並完善相關的制度將生態道德教育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結為一體,利用制度來約束學生的行為,促進學生形成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的意識,從外部環境促進學生把接受的生態教育內化為自己所認可的價值觀,再外化為學生的生態行為。

三、生態道德教育目標的“綠”

生態道德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要使其目標得以實現,就必須選擇和運用與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相適應的方法和途徑。生態道德意識教育的目的,在於使生態道德思想轉化為人們的生態道德實踐,並且使其真正成為公民的一種素質,其中,開展自然價值和生態美意識的教育,進行綠色消費和適度消費意識的教育,以及實施生態保護和生態創造意識的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幾個方面。從生態道德規範教育的作用來看,主要在於使人們尊重生命、尊重生態系統和生態過程,正確處理控制人口與合理消費、適度發展與維護生態平衡、消除貧困與反對奢侈之間的相互關係。只有持續、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態道德素質,才能使人擁有保護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識、道德能力與道德習慣,才能自覺遵循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

四、生態教育行動的“綠”

生態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幫助人們樹立綠色的消費理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續的消費方式。學校要讓同學們從利用身邊的廢物做起,從而提高資源的使用率。在手工製作中,要引導同學利用廢棄物製作精緻的小作品。

五、生態道德教育心靈的“綠”

在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時,要通過繼承傳統美德教育的合理內核,通過創設情景、誘發道德體驗、引導反思等方式,以心理體驗的形式促進德行的生成和發展,比單純的説教或灌輸要更有效。學校的“環境愛護,從我做起”活動讓學生走進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賞大自然,培養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感與欣賞之情,來消除人與自然對抗的情緒,從而積極地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努力營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環境,培養起人與自然積極健康的生態道德情感。學校通過各種途徑:如環保講座、知識競賽、徵文等來傳授生態和環保知識,並注重校園的綠色環境和綠色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接受綠色環保教育的氛圍。還要通過組織學生野外實地參觀考察及在“地球日”“愛鳥周”“世界環境日”等特殊日子裏參加校內外環保宣傳和環保行動等方式開展環境教育。

六、國家生態安全教育中的“綠”

要把國家生態安全作為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全球環境的變化,國民生產、生活方式的狀況,跨越國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軍事衝突等,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國家的生態安全。如今我國面臨着比以往任何時代都更為嚴峻的生態安全問題,如果對國家生態安全不及時予以高度重視並採取相應的嚴厲措施,就會給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帶來難以預料的負面影響。因此,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建立國家生態安全預警與防範體系,改變經濟增長和資源利用方式,開展國家生態安全的國際合作,形成區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態補償機制,實施環境戰略影響的評價等;另一方面,要把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相關舉措作為全民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並且通過各種現代傳媒對有關案例適時加以披露,使人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保障國家生態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對一切導致生態惡化現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覺,進而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化為全體國民的自覺行動。

保護區應充分發揮生態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學校為主陣地;積極有效地開展生態道德教育,引導人們運用科學理性和道德規範來指導、約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綠色發展理念,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協調發展。

生態文明建設學習心得 篇四

轉眼間培訓班的課程已經接近結束,經過這幾天的學習,對於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次培訓班舉辦的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必要,因為它不僅讓我充實了更多的理論知識,更讓我開闊了視野,解放了思想,打動了內心。我通過網絡視頻傾聽了兩個主題的講座,新時期廣東生態文明建設和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安全。以下是這些天的幾點體會:

在看了新時期廣東生態文明建設後,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生態文明體現了人們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明形態。它是一種千古傳承的優秀文化。建設生態經濟區就是以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生態安全為基本理念,以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為核心價值,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為載體,就是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在看了《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安全》的講授視頻後,由衷地感慨: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信息化的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機關信息化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大力促進各級機關信息化建設,已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迫切需要。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把握現代化信息技術,是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生態文明建設學習心得 篇五

以安徽省舒城縣龍河口水庫為例

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文明的一種形式,是社會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與自然和社會關係上的具體體現。生態文明以人與自然關係和諧為主旨,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注重維繫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追求自然——生態——經濟——社會系統的關係協同進化,以最終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為目的,是人與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環視今日中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走科學發展之路,已成為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共識。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把“生態文明”寫進黨的行動綱領,將生態建設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後胡錦濤同志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他説道,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是我們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理念的一次昇華,説明我國對生態建設的認識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重視。

一﹑舒城縣整體概況

舒城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偏西、大別山東麓。東鄰廬江縣,南界桐城市、潛山縣,西接嶽西縣、霍山縣,北毗六安市、合肥市。全縣總面積2092平方千米。總人口102萬人(20xx年末)。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的前沿陣地和合肥經濟圈內城市之一,也是安徽唯一一個國家級衞生縣城。全縣轄15個鎮、6個鄉,縣政府駐城關鎮,距省會合肥市54公里。西南為大別山餘脈,最高點萬佛山峯海撥1539米。山地面積約佔全縣52%。中部是丘陵崗區,丘陵面積約佔全縣20%。東部屬沖積平原,最低點舒三海撥7米。畈區面積約佔全縣28%。杭埠河自西南流向東北,匯豐樂河,注入巢湖。龍河口水庫為淠史杭灌區水源之一、舒城縣屬亞熱帶温潤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温15.6℃,年平均降雨量約1100毫米。礦藏有金、銀、鐵、螢石、大理石、明礬石等;舒城縣還是杉木、油茶、板栗等生產基地。合九鐵路穿過東部,6條省道通達。豐樂河、杭埠河均可通航。建於漢初的七門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

萬佛山、萬佛湖(即龍河口水庫)為省級風景名勝區。舒城縣位於安徽省中部、大別山東麓、巢湖之濱,江淮之間。東鄰廬江縣,南界桐城市、潛山縣,西接嶽西縣、霍山縣,北毗六安市、肥西縣,距省會合肥市48公里。交通便捷,四通八達。全縣地理概貌西高東低,人口分佈西疏東密,經濟狀況西困東榮,自然格局呈現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莊園”,是一個山、丘、圩兼備,集山區、庫區、老區、貧困區為一體的縣份。西南為大別山餘脈,山高嶺大,林木葱蘢,最高點萬佛山峯海撥1539米。山地面積約佔全縣52%。中部是丘陵崗區,崗嶺綿延,山丘起伏。丘陵面積約佔全縣20%。東部屬沖積平原,阡陌交錯,坦蕩如砥,最低點舒三,海撥7米。畈區面積約佔全縣28%。全縣總面積2100平方公里,人口102萬(其中農業人口87萬),總户數約30.8萬户,轄21個鄉鎮、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392個行政村。全縣現有耕地67萬畝,人均耕地0.7畝。山場面積153萬畝,宜林面積127萬畝,森林覆蓋率43.8%。主要林區分佈在西南山區。

二、龍河口水庫生態建設

龍河口水庫,即現在的國家級AAAA風景區萬佛湖,位於安徽舒城縣萬佛湖鎮,原舒城縣龍河鎮內。龍河口水庫19xx年動工業興建,19xx年建成受益,以後陸續興建配套設施,19xx年最後竣工,歷時十一個春秋。“修水庫實現千年理想,鎖蛟龍造福萬代子孫”。它是舒城人民所書寫的戰惡龍、降旱魔的煌煌歷史篇章。這座水庫大壩為“粘土心牆沙殼壩”,全長1000多米,海拔高度75.4米,總計完成土石方160萬立方米,巍巍然聳立在龍河寨和栲栳山之間。令人驚歎的是,它完全是以人工肩挑手推的土法而築成,堪列“世界之最”。見多識廣的原聯合國大壩委員會主席蘭希先生,稱讚龍河口水庫大壩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工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水壩。

發揮政策優勢,優化投資環境。堅持用足用活旅遊區內優惠政策,真正做到“封閉式管理”,以低門檻引人,積極創造寬鬆、優越的'投資環境。大力改善景區道路、供水、供電、電信、公廁等基礎配套設施,為投資商提供最大限度的方便和保障。認真做好投資項目申報、立項、徵地、註冊等“一站式”服務工作,完善服務體系,健全服務機制,努力提高服務質量。認真落實景區“一站式收費”制度和執法部門在旅遊區實行“公示制”制度,堅決制止亂收費等不法行為,切實保護投資商的合法利益。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淨化景區治安秩序,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和傾向,為投資商提供安全、舒心的環境。

正確引導投資導向,嚴格加強項目管理。按照總體規劃的要求,積極提倡投資開發高起點、高品位、文化內涵豐富、創意獨特的高質量、多層次旅遊項目,支持和鼓勵區域連片開發和牽動性項目。實行項目招商,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實行環保第一審批權制度。對所有開發項目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項目規劃方案正式審批後,嚴格監督項目按照方案實施。堅決制止違反規劃方案,擅自施工的違規、違章建設。

切實保護生態環境,確保資源永續利用。在項目的開發建設中,要求開發者按照環保有關法規的要求,避免破壞生態植被和自然環境,對己建的島上景點項目實行達標治理。景區達標治理工程全面啟動,污水綜合治理工程進展較快。針對分散垂釣、污染環境的行為制定了專門的垂釣管理制度,實行定點、定時、限制釣具等措施,杜絕了新的污染源。

三、新時期實現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

1、從傳統產業到生態產業

走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基於對工業文明的反思,生態文明建設內在要求實現從傳統產業到生態產業的轉型。在我國工業化任務尚未完成,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狀態下,我們只能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即以生態文明理論為指導的工業化發展生態產業。為此,我們必須充分發揮科技的作用,將發展建立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加快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走以益和質量為中心、經濟、社會和環境均衡發展的新路子,堅持經濟發展與人口、

資源、環境相協調,實現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2、動員全體人員參與生態文明

加大媒體等傳播載體的宣傳和教育力度。連同“生態文明”的“四個文明”一起抓的新觀念是我黨對建設現代化國家認識的新升是科學發展觀的新思維,是構建和諧社會戰略性的新舉措。我們應提倡政府和羣眾兩頭抓、兩手都要硬,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落實到每一個成員身上,落實到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活中。

3、正確處理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發展關係

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是既要在合理開發和利用資源中求發展,又要在發展中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共榮共存。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要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正確導向,建立健全乾部績效考核體系。

生態文明建設學習心得 篇六

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它體現了人們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進步狀態,是一種千古傳承的優秀文化。建設生態經濟區就是以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生態安全為基本理念,以循環經濟、綠色發展為核心價值,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發展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態文明為載體,就是要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

目前我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脣齒相依,息息相關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員。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迴歸和諧,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而這不僅是政府的事,更是大家的事,個人的事。

學校的學生和教師都是資源的消費者。同時,作為社區的成員和現在的或未來的公民,教師和學生同時又是社區發展的負責人,有責任對社區的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在創建綠色學校的活動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倡導綠色文明,落實環保行動。在抓好普及的同時,教師應更加註重內涵,堅持在德育、科技活動、團隊活動、社會實踐等各領域對學生灌輸環境意識和環境道德觀念,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向學生滲透環保知識。在各個學科教學中,教師應將知識的講解與環保意識有機結合,寓教於學,寓教於自然,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素質。同時,成立環保活動課外小組,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從更多方面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滲透,充分發揮活動課在環保教育中的作用。

環保知識是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必備素質之一。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深入地認識和理解環境問題的重要性,通過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環境知識、意識、技能、態度、價值觀和行為等環境素養。然後,以身作則,言傳身教,為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生態文明建設學習心得 篇七

美麗中國的關鍵是“美”,是讓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會之美、人心之美。建設美麗中國,我們既要“金山、銀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就此,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這些重要論述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規劃了藍圖,也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談到環境保護問題時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生動形象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提高公民生態意識,樹立生態紅線觀念。生態意識是生態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如果缺乏生態意識的支撐,人們的生態文明觀念淡薄,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就不能從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説,公民生態意識的缺乏是現代生態悲劇的一個深層次的根源。因此,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我們必須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態意識。一方面要通過公益廣告或者組織志願者進行宣傳科學生態知識,另一方面要營造科普氛圍。鼓勵公民要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環保意識,提高個人修養。

正確處理經濟與環保關係,推進綠色發展。經濟產業良好發展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原動力。在當前背景下,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節能減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發展循環經濟,做好垃圾處理和再利用。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循環經濟的本質是生態經濟,把“資源—產品—廢物排放”的單向模式轉化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式模式。這種模式既可以減少廢物的排放,又實現了循環利用,將我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融會貫通。

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加大生態監督力度。環境保護監管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眾多領域,需要相關部門之間通力合作,形成綜合執法合力,才能確保該項工作順利進行。加大監管力度,對於不遵守法律、破壞生態文明的行為,要增加處罰力度。同時還應鼓勵公眾及社會媒體對環保工作進行監督。要藉助新聞網絡平台,創新監管形式,實行“在線實時監督環保”的新舉措,為環保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建設生態文明,作為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應該從我做起。當看到洗手間的水龍頭在滴水時,是不是能夠舉手關上呢?當電池用完後能否分類收藏處理而不是隨手扔掉呢?當購物時能否自覺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雖然都很不起眼,但卻體現我們究竟具備了多少環保意識。我認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樹立起環保意識,具體地説就是樹立資源意識,生存意識。要讓大家都認識到,保護環境與資源和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保護環境不僅是關乎子孫後代的千秋大業,而且已經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環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別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對保護環境有任何鬆懈和怕麻煩的思想。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固然負有重要的責任,而每個單位,每個企業,每個人對此更是承擔了更為直接、更為具體的責任。只要我們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為社會、也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藍天。

全社會應該認識到: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護生態環境,是一項長期必須堅持的偉大工程,關係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關係中華民族發展的長遠利益,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別的選擇。必須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和艱鉅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羣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大力度,攻堅克難,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你我共同參與。

美麗中國,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和希望。生態文明,是托起美麗中國的強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樹好栽,而一片森林則不易培育。生態文明重在建設,難在堅持。讓我們攜起手來,匯聚每一個人的努力,將生態意識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保護環境,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托起一個山明水秀、天朗氣清的美麗中國。

生態文明建設學習心得 篇八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持續快速發展,我國逐漸出現了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一系列問題,若不及時加以制止,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必將受到制約。十八大報告首次提出五位一體總佈局,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進行部署,體現了我黨的生謀遠慮、高瞻遠矚,也為我黨今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關係到可持續發展戰略能否實施的長遠大計,我們要重視之,並把這一思想體現於政策制定中,貫徹在實際行動下。結合我局實際,體會如下:

一是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在社會公眾層面,在全區大力倡導“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觀念;在決策管理層面,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在項目審批建設中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從建設生態文明全局着眼,將保税區打造成適合商建、適合人居的生態文明品質之區。

二是鼓勵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建設生態文明,既要保持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又要毫不放鬆節能減排。以綠色、環保、低能耗為發展主流,堅定不移走生態型、環保型發展路子。發揮政府的導向作用,積極引導投資進一步向社會公共服務事業、新興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轉移。努

力運用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新設備,改善過度依賴資源環境的現狀,堅決淘汰落後產能。

三是優化生態環境。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沒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我們就沒有未來。首先要改變以往先發展後治理的觀念,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逐步推進河道污染,水土流失等相關問題的綜合治理工作;同時努力加快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型轉變,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四要健全生態文明制度。人少靠道德,人多靠制度。根據黨的十八大報告要求,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健全體現生態文明要求、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長效機制。在政府工作中,以考核體系為指引,逐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在民生工作方面,繼續實施政府節能補貼工程,大力發揮政府在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中的引導作用;在企業管理中,加大監管力度,有效遏制浪費資源現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保護賠償制度,並嚴格執行,對於破壞環境的單位或行為人嚴懲不怠。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長期必須堅持的偉大工程,關係到我國經濟能否持續健康發展,關係到可持續發展戰略能否繼續實施,更關係到我們中華民族能否延續。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你我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