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育研究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5W

教育研究精品多篇

教育教學研究 篇一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範,關愛國小生,尊重國小生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國小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國小生權益,以國小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國小生的主動性;遵循國小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提供適合的教育,促進國小生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為人師表。信任學生,尊重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有益於國小生身心發展需求。

什麼樣的教師才是真正的好老師,首先的一條是愛,一個不懂的愛孩子的人不配當老師,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需要漫長的等待,把孩子當成孩子,任何一個孩子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要學會包容、原諒孩子,孩子在不斷跌撞過程中體會到生命的意味,把別人的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就是要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要放棄,更不要挖苦。

有些老師看不起差生,從語言、行為上,貶低嘲笑差生,首先這種行為和表現,就違背作為老師道德標準,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不是單純讓學生學會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自己,超越自己,更好的`做好自己,體會生命和人生的意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鞭策自己,激勵自己。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思想道德模範,以思想喚醒思想,以生命影響生命,

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學生總是把教師看作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需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率先垂範,做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潔的儀表影響人,以和藹的態度對待人,以豐富的學識引導人,以博大的胸懷愛護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教書育人的實效。

教育教學研究 篇二

1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良好的實驗情境

在我們新課改之後的課本中增加了很多實驗課來增強孩子們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而這些實驗課的成功與否則直接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質量,但是目前有很多學校都只是象徵性的做一個實驗,這樣的話講台下面的學生很難體會到整個實驗的真正意義,不能進行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因為距離實驗物體還有一定的距離,也無法更加細緻的進行觀察,像一些計量器具,例如彈簧秤、天平或者刻度尺的讀數,這些實驗距離遠了無法有效細緻的觀察。但是我們在使用多媒體設備之後將實驗用多媒體展示出來之後,講台下面的學生就可以更加細緻的觀察到整個實驗的過程,而且兒童對新奇事物有着天生的好奇心,這樣學生學習起來也更有積極性。例如在數學課中講到《圓》這一課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做出車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駛,將出輪做成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以及多邊形來觀察車輛行駛時的狀態,除了圓形外的其它形狀車輪必然是出於高低起伏的狀態,然後在把滿足這些車輪條件的路面展示給學生看,通過這些動畫來給學生講解圓的一些性質,還可以通過一些著名的畫作來説明圓的美感。另外,在國小一年級對學生進行啟蒙教育時,多媒體教學也有着很出色的表現,例如簡單的識數、簡單的加減法可以通過多媒體用實物來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可以避免學生因為年紀太小,抽象想象能力不強而影響接受知識的速度,並且提升國小生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技術對學生視野的拓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很多學生的視野都不夠廣闊,因為國小生的抽象想象能力還不是很強,一些老師講的新鮮事物都不能理解透徹,但是我們通過多媒體技術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展示出來學生就能夠更好的來理解。例如老師在講衞星的原理與功能一課時,學生沒有見過衞星所展現出的強大功能,不知道衞星究竟能幹什麼,我們用多媒體來展示出衞星定位功能,學生親眼所見之後就會對這一技術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這樣將其中的原理與作用講解清楚,然後讓學生髮揮想象力去把這一技術應用到其他領域,這樣學生也會非常活躍,如果理解不夠透徹的話容易對學生的知識產生誤導,但是通過多媒體技術就最大化的避免了這一現象。

3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

人的'個性發展不僅依賴於人的先天素質和外部環境,還依賴於自覺意識和能動作用。在以往的教育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生都會有偏科的現象,具體分析下來其實就是學生對不同學科感興趣的程度不同。如今我們通過多媒體技術來講課,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趣味性的遊戲或者創建一個情景來對問題進行趣味性的講解,以此來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趣味性,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有了提升,對知識的思考也會更加積極、活躍,這對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思維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多媒體技術可以使問題明確化,具體化,可以更好的與之前的知識進行融合,將知識點更加生動的展現出來,對學生解決問題有很大的益處,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分析、想象以及表達,將填鴨式教學變為興趣誘導式教學,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例如:在《地球上有什麼》一課中,原來只能用文字或者少量的圖片來表達,有了多媒體技術後,我們可以在網絡上下載大量的圖片來對學生展示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物種,形成不同的氣候和温度,這樣可以很好的使用網絡資源去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

4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習效率

多媒體技術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信息易集成,易展示。在傳統教育中,老師很大一部分時間都用在板書上,有時候一道數學題要寫五分鐘,這五分鐘對課堂的寶貴時間來説是極大的浪費,這樣就需要學生用課外的時間去夯實學到的知識,增加了學生的負擔,也加大了老師的體力消耗強度,如今我們合理利用多媒體的易集成和易展示的優點就可以避免這一現象,有的題只需要在多媒體上展示出一段圖片或文字就可以讓學生看到,各種解題步驟和思路也可以在多媒體中展出,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知識,學生學習到了更多的知識就會產生更大的積極性。

5利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實例問題,例如描述一個物體的快與慢、動與靜、遠與近、虛與實等狀態,由於國小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強,很難通過老師用語言或靜態圖畫的描述去理解問題,這對學生學習會造成很大的困擾,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開豐富的、典型的、具體的經驗和感性材料,突出觀察點,揭示現象的內在聯繫,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減少思辨的困難;豐富學生的聯想,減少學生聯想的困難;建立正確的空間觀念,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解題速度和解題正確率。將這些問題講述的更加生動,便於學生思考,理解問題,降低學生的思維障礙,這樣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結束語

我們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環境中,一定要對新鮮事物進行一些嘗試,有很多新興事物都可以解決從前很難解決或者很麻煩的問題,我們在國小生教育工作中對多媒體設備的應用就解決了課堂中板書時間長、語言描述國小生難以理解以及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所以在今後的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多使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教學,這不僅解決了一些問題,還可以更好的拓展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以達到對知識深層理解的層次,學生對知識理解的深了就更容易與老師進行互動,增強課堂的活躍性,使我們的課堂不在是老師一個人的表演,而是老師和學生共同的舞台。

教育教學研究 篇三

摘要:為了使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真正適應社會的需要,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使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水平不斷提高、發展、創新,需要不斷髮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深入進行教育觀念的革新,進一步提高音樂教育舞蹈教師隊伍的素質,開闢多元化的教學空間,創設更多的教學實踐機會,使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更具特色。

關鍵詞:音樂教育;舞蹈;教學

高校音樂教育舞蹈專業教學始於上個世紀70年代。1981年3月教育部頒發了舞蹈專業的第一個教學大綱,90年代初,中等教育舞蹈專業蓬勃發展,而舞蹈教學為了滿足第二課堂的藝術實踐活動,各高校在原舞蹈教學大綱基礎上,對高校音樂教育舞蹈專業的教學內容和時間都進行了改革和調整。時過境遷,34年過去了,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需要高校所培養的人才適應當今社會,而高校音樂教育專業舞蹈課程設置已經遠遠落後時代的發展需求。

一、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不足

1.課程設置的不足

由於歷史的原因,目前音樂專業舞蹈教學大綱在教學時間上只有66學時,除去新生上課前軍訓的時間,舞蹈實踐教學只有58學時,而相對於一個舞蹈專業的學生來説,僅有58學時作為身體運動綜合性訓練課程是遠遠不夠的。舞蹈作為一門特殊的藝術學科,有它獨特的教學方法,其中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舞蹈人才的重中之重,而教學時間的保證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首要條件。否則同學們技術能力很難得到提高,也就無法談知識技能向專業能力的轉化。舞蹈教學是在音樂和節奏中進行的,學生對音樂節奏的感知、空間的意識、力度的感悟以及內在情感的控制,表演技巧的掌握和創新意識的訓練等各方面都需要時間來磨合。目前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時間無法保證充足的動作訓練,還沒能充分考慮舞蹈教學所具有的綜合性教育的特點。

2.教學手段單一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舞蹈老師在實踐教學中缺乏創新意識,偏重於以自我為主導的機械式動作訓練和技能知識的灌輸,教學過程簡單,過多的強調言傳身教和模仿再現,使舞蹈的。教與學缺少互動,缺少對人的主體意識的培養,這不僅使舞蹈教育難以培養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社會性的個體,也使其陷入無法拓展的境地。比如一些舞蹈教學教師只注重對學生進行單一動作模仿和技能技巧掌握,很少把重點放在挖掘學生思維潛能上,而高師的學生舞蹈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進校前沒有受過系統的訓練,把大量的時間和工作精力都放在動作和技巧的訓練上,收效不大,還影響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如果教師發揮高校學生的長處,讓他們在創編理論和創編技巧上施展自己的空間,鼓勵創新,鼓勵走出課堂與社會接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舞蹈水平和專業能力。

3.教材的選用不規範

教師在選用教材上隨意性太大,全憑自己的喜好,這對提高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質量有很大的影響。教材的選用不是越專業越好,難度越大越好,如採用北京舞蹈學院的教材去訓練高師音樂專業的學生顯然不合適,培養演員和培養教師是有區別的,一個專業舞蹈演員的訓練週期是9至10年,而高師音樂教育的學生大部分是進校後才接觸舞蹈,除去大三或大四上學期選修和下學期實習,真正的實踐教學課很少。用專業性很強的教材去訓練高師音樂班的學生,不光達不到教學目的,影響教學進度,可能還抹殺了同學們學習舞蹈的興趣,對未來舞蹈教師的培養很不利。

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

1.樹立新型的人才教育觀

作為一種教育活動,任何一種類別的舞蹈教學都有其共同之處。首先,“教學教學,有教有學”,也就是説,舞蹈教學總有教的一方和學的一方。因此,舞蹈教學體會實際上包括教的體會和學的體會。其次,教學作為一種活動,有其目的與方法,其方法既有一般教育原則,也有自身的獨特品格。高校音樂教育舞蹈專業課作為一種教學活動,是音樂專業整個教學的一部分,當然也遵循一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的原則,如啟發式教育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原則、教學相長、學用結合原則等。但未來舞蹈教師能力的培養,不只是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繼承者和實踐者,而應是掌握相關專業知識的發展者。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舞蹈教師隊伍,不光要注重舞蹈基礎知識能力的訓練,還要重視全面素質提高和教學能力的培養,開闢多元化的教學空間,創設更多的教學實踐機會,讓學生走上講台,面對自己的同學講課,體驗教師角色,達到學為所用的目的。老師要改變以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的傳統教學方式,運用新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如把學生畢業前的試講提前納入到舞蹈教學當中,讓學生提前體會做老師的感覺,使他們順利實現知識技能向專業技能的過渡。

2.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材教法

發展是硬道理,創新是生命力。在高師舞蹈專業的各類舞蹈課程教學中,面對舞蹈課程存在的問題和形勢發展的需要,在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與交叉、接觸與碰撞中,形成了多元格局文化,出現了一大批運用現代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的改革實驗。而高師音樂教育專業舞蹈教學的教學內容及教材教法,應在現代教學理論結合舞蹈教學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的舞蹈課程教學中不斷改進,改革舞蹈課程教學內容,培養學生舞蹈的實踐能力,不斷移植、繼承和創新,完善音樂教育舞蹈專業課程體系。教材的選用應在統一中體現多元多樣化,既富有現代時代性,又保持相對的穩定性。既吸收別人的優點,有融入自己行之有效的極具特色的東西到教材中去,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3.突出專業特色,加強學生的音樂素養

音樂和舞蹈記載着人類燦爛輝煌的文明歷史,兩者共同擔負着探索人生和指導人生使命與責任,音樂的旋律悦耳動聽,舞蹈的構思和造型美輪美奐,音樂和舞蹈教育是一項塑造“人”的教育工程,是學生通過舞蹈藝術對人審美能力的發掘和薰陶,是學生內在韻律和肢體動律的糅合,能構建人的審美心理,展示多彩的思想感情,達到陶冶心靈、整合人格的目的,在身心自美的過程中給人以美,是一種集內涵外延於一體的理想的美育形式。一個舞者要真正步入舞蹈的藝術境界,挖掘和探究其文化內涵,進而對舞蹈作品進行入木三分的表演,舞者的音樂感覺是非常重要的。舞者需要理解音樂的感情內涵,表現音樂內在的思想感情與境界。學生學好專業課的同時,要認識音樂理論課的重要性,要知道音樂意識、音樂修養是職業所需,特別是節奏感,因為節奏功能的運用是舞蹈藝術對音樂藝術的直接反映。藝海無涯,舞者樂感的建立如同砍柴需要磨刀一樣,如果説磨刀不誤砍柴工,那麼,知樂應該不誤習舞工。

參考文獻:

[1]黃明珠.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改革方案[J].舞蹈,20xx,(2).

教育教學研究 篇四

摘要:《學前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也是幼兒園教師必備的專業知識。在該課程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考核方式,讓學生在掌握紮實理論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觀念,形成濃厚的興趣,發展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的能力。

關鍵詞:學前教育;學前心理學;教學

《學前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專業必修課之一。主要內容包括兒童心理髮展相關理論、學前兒童心理髮展的影響因素、學前兒童心理髮展的基本規律、學前兒童心理髮展各階段的年齡特徵以及如何促進學前兒童心理各方面健康發展等。學前心理學是學前教育學生最早接觸的專業理論課程,此後的許多課程都會或多或少地涉及該課程。如何上好這門課,使其真正發揮學前教育專業培養中的基礎和核心作用,一直是高校學前教育教師思考和探索的問題。目前許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都將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幼教人才。“學以致用”,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必然要求。然而,許多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都感到枯燥無味、晦澀難懂、到了幼兒園用不上。問題出在哪裏?

一、先明確:目標是什麼?

作為一門“理論課”,《學前心理學》教學中必然會包含大量的“知識”,使學生掌握兒童心理髮生、發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瞭解並掌握學前兒童發展的基本規律、年齡特徵和個體差異;但是,通過“知識”教學,我們最終要實現的目標是,使學生形成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掌握瞭解兒童、研究兒童的基本方法,產生對兒童發展相關問題的興趣,形成知道了兒童的“特點”、就會思考相應的“措施”的思維習慣,並能在今後的教育實踐中分析、解決學前兒童發展中出現的問題。

二、如何讓學生“樂學”

《學前心理學》裏包含大量的系統知識,且往往課時有限(大多高校都是每週2-3個課時)。如何在如此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大量的知識?通過傳統的講授法,圍繞學科的知識體系,直接將理論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這是目前大多數教師在進行《學前心理學》教學時採用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確解決了傳授大量知識的問題,但由於學生為了“聽懂”和“記全”而疲憊不堪,既難以真正體會這些知識對於將來專業成長的重要性,也難以真正由知識學習內化為需要、昇華為理念,更難以轉化為相應的實踐能力。事實上,即使是知識的學習,也可以採取多樣化的方法。比如“問題導入”,由學生或教師蒐集兒童發展中的具體案例,先讓學生思考、討論,再由師生總結,最後由教師呈現結論,這種方法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學生思考上,能夠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並且能引導學生建立理論與實踐相聯繫的意識和能力,知識呈現既沒有花太多時間、也做到了深入淺出。再比如可以結合“翻轉課堂”模式,教師通過小視頻、資料、課件等方式,讓學生先在課外自學理論知識並發現問題,再將問題帶到課堂內通過小組討論、情境模擬等方式深入學習,課後還可以通過qq羣等途徑進一步討論和延伸。總而言之,只有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才會“樂學”、“願學”並“勤學”。

三、如何讓學生“致用”

《學前心理學》要求學生最終能夠在真正的教育實踐中觀察兒童、瞭解兒童、研究兒童、幫助兒童。然而,我們看到大多數學生談論起幼兒、到幼兒園面對幼兒時,仍是採取原有的“常識”來應對,《學前心理學》沒有真正發揮促進學生專業化的作用。目前大多《學前心理學》教學都是在高校的課堂內完成的。學生們聽着老師説的各種兒童特點,偶爾穿插幾個“小明”、“小紅”的案例,這種隔靴搔癢的方式難以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性認識,所學習的“特點”也難以和實際中面對的幼兒發生聯繫。既然《學前心理學》是以學前兒童為主體,那麼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就不能脱離學前兒童。事實上,上個世紀北師大教育系在這門課的教學中就已經採取了學習的同時讓每個學生到幼兒園中持續一年追蹤研究一個兒童的方法1,這種方法一方面使學生學習到的各種特點、規律立體化,一方面也能使學生及時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然而這種方法到今天仍沒有得到廣泛運用。除了讓學生追蹤觀察,教師平時還應注意蒐集真實的案例,讓“小明”、“小紅”不再幹癟、平面化,讓學生通過這些案例能夠真正體會兒童的成長特點,讓我們的教學不再是紙上談兵。目前大多數高校學前教育的見習、實習都缺乏明確、具體的目標指導,只要是按時上下班、上幾次課、形式化地完成幾個教案和觀察記錄,就能完成見習、實習任務。但是,如果能夠將見習、實習與具體課程相結合,比如,在《學前心理學》中學習了學前兒童想象的'特點之後,要求學生在緊接着的見習中結合所學特點觀察幼兒的繪畫、結構性作品、講故事,這樣便能及時使學生將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實踐中對幼兒的觀察和了解了。

四、評價:目標達到了嗎?

目前《學前心理學》大多采用平時成績佔30%、期末考試佔70%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時成績主要參照平時作業、考勤等表現,且平時作業多以有標準答案的題目為主;而期末考試則是以知識考核為主的閉卷考試,儘管包含客觀題和主觀題,但主觀題也往往是按照“標準答案”來批改的。這種以“唯一答案”為指導、以“知識”為中心的考核方式,勢必只能看到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看不到學生理解知識的深度、更看不到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例如對幼兒某個時期的觀察和記錄、和幼兒的某次聊天、平時閲讀蒐集各種資料的積極性、見習結束時是否能夠提出兒童發展中的問題、問題思考過程中與他人探討的態度等等,更加側重考察學生能力的發展、態度的形成。總之,《學前心理學》是一門“理論課”,但所有的“理論”都只有落實到實踐中才有價值。《學前心理學》也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踏上專業道路的第一塊基石。我們應該、也完全能夠將這門“理論課”變成有趣、易懂、實用的“實踐課”。

參考文獻:

[1]馮曉霞。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心理學》教學改革探索[J]學前教育研究,1996

教育研究方案設計 篇五

摘 要

隨着現代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職業教育發展進入黃金期,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和完善以後,市場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礎工具,科學的教材對提高職業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在介紹職業教育校本教材概念基礎上,分析了校本教材建設的必要性,最後提出相關的教材建設建議。

關鍵詞

職業教育 校本教材 必要性 措施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校本教材的開發成為改革的重要內容,因為職業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校本教材的建設成為校本課程實施的媒介和載體,換句話説,校本教材的建設是未來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關鍵和基本取向。但是,校本教材的編寫要求較高,很多高職院校的辦學時間不長,學校的校本教材開發者對課程的內涵、理念和開發原則等都不太清楚,開發經驗不足,再加上傳統的課程體制所產生的很多負面影響,使得我國很多職業院校的校本教材建設陷入困境之中,因此,如何有效解決校本教材建設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保證校本教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各所高職院校相關部門關注的重點。本文在介紹職業教育校本教材概念基礎上,分析了校本教材建設的必要性,最後提出相關的教材建設建議。

1 校本教材開發概念

所謂校本教材開發,強調的就是以學校建設為根本,也就是指教材的建設必須以學校的具體教學目標為指導,其內容必須體現學校治學的競爭優勢,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思想下組織校本教材的編寫和開發,校本教材必須符合學生的理論學習和專業技能的形成規律,體現以技術應用為主線,符合學生未來工作過程中的系統化邏輯,具有鮮明的事業教育特點的教材。同時,校本教材的建設要求能夠反映職業教育在相關領域的新技術和新工藝,集中體現專業要求,以此作為教材編寫的原則,充分發揮教師在專業建設中的主觀能動性,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和創新意識,並以此作為推動力量,不斷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因此,職業教育校本教材建設成為了當前高職院校改革的重要內容,校本教材的建設有效地體現高職院校的辦學特點,為新技術人才培養提供了可能。

2 職業教育校本教材建設的必要性分析

2.1 校本教材建設是當前職業教育發展需求

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雖然較快,但是起步卻很晚,很多高職院校還沒有能力編寫適合自己發展情況和特點的校本教材,因此不得不引進或者借鑑其他本科或者專科院校的教材,然而,這些教材往往更加偏重理論性,實踐性較差,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由於職業院校的生源質量普遍不高,學生對引進的教材難以接受,學生反映難度較大,甚至一些中專升格的高職院校現在仍然沿用過去的教材,這些教材已經不能適應高職院校的發展要求。此外,一些高職院校的校本教材內容陳舊,不能適應當前職業教育教學的需求,不適合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不利於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職業院校必須正視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為學生量身定做符合本校特點的教材。

2.2 校本教材建設職業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

縱觀中外大量的職業教育創建成功經驗來看,特色的教材是實現職業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因此,我國高職院校的校本教材建設必須堅持一條基於學校現實特色化的道路,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正處在起步階段,是否能夠健康地發展下去,其關鍵就是各所職業院校自身的辦學特點和專業生命力。目前,由於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職業教育處在了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和企業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實現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就必須打造出具有本校專業特色的高職畢業生,因此,開發具有特色的校本教材,有助於職業院校根據自身專業特色和發展定位進行科學的資源整合,提升院校的整體競爭力,促進職業院校的健康穩定發展。

2.3 校本教材建設是教師、學生髮展的需要

傳統職業院校教材存在偏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理論教學相比於實踐教學具有嚴重的滯後性,因此,一套高效、實用的校本教材有利於充分反映職業教育教學的實際環境,符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文化背景,有利於教師根據學生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對於改善學生學習態度、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具有重要作用。校本教材建設培訓相比於其他形式的培訓具有明顯優勢,逐漸受到教師的喜愛,在校本教材開發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知識講座學習、課後總結和教學經驗交流,從而教師不再是培訓的旁觀者,而是主動參與者,因此,校本教材的建設有助於教師和學生的成長,提高學生和教師參與校本教材開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校本教材建設與教師、學生成長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2.4 校本教材建設是用人單位的需要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尤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以後,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企業對人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專業性技術人才培養基地,高職院校在發展職業教育教學時,必須以為企業培養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為目標,必須改變傳統多課程教學的模式,因為這種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的知識不夠集中,針對性不強,過分注重理論學習而忽視了專業技能的實踐培訓。校本教材建設與傳統的教材相比,恰恰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校本教材的目標更加明確,校本教材的內容更加註重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有機結合,知識、技能和學習態度三個要素比例,拋棄了傳統的以基礎知識為主的課程設計模式,真正做到以學生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換句話説,校本教材淡化了傳統意義上的理論工藝講授,更加契合實際崗位工作任務需求。

3 加強職業教育校本教材建設措施

3.1 準確定位校本教材建設內容

在校本教材建設過程中,必須科學定位其編寫內容和程序,當前校本教材得開發應該滿足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的需求,旨在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在校本教材建設過程中,學校應該以一線教職工為主體,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取長補短,提高校本教材的質量,實現校本教材的預期的使用效果。校本教材的開發必須遵從國家教材規劃和地方教材規劃,在其相關規定基礎上,科學地編寫校本教材,為職業教育教學提供必要補充。學校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選用適合本校辦學特點的國家教材和地方教材,由於現行教材中,相同課程的教材質量也參差不齊,學校應該進行嚴格的甄別,然後組織教師認真研讀,根據這些教材,結合本校實際教學需求,科學編寫校本教材。

3.2 利用模塊式的課程標準為編寫模塊化教材

模塊化是當前教材建設普遍使用的彼岸準,但是分析模塊化教材建設現狀可以發現,很多的模塊化教材僅僅是按照課程自身內容,將教材分為基礎模塊和專業模塊,或者是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沒有針對不同理論和實踐課程,科學編寫形式多樣、類型多變的模塊教材。尤其是在教材結構的設計上,很少會從學生的心理結構、發展需求考慮進行一體化的設計,對學習者的能力層次更少考慮。在現有的職業教育教材中,教材編寫過於形式化,只是將過去的 “第一章”改為“模塊一”,沒有從實質上進行科學模式的編排。因此,在職業院校校本建材建設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模塊化的編寫標準,科學分類,保證教材內容的合理,促使教材能夠達到本校專業教學要求。

3.3 不斷優化編寫隊伍結構,發揮本校教材教學優勢

(1)對校本教材編寫隊伍進行動態的考察,教校本教材的編寫主要依賴的是一線教師的教學和實踐經驗,當前,基本上各個高職學校都有一定數量的雙師型教師,而且這些教師的身份一般都是終身制,導致一些教師在獲得雙師型教師稱號之後,因為教學任務加重,自己對教材編寫產生倦怠,而且缺乏深入企業的'一線實踐經驗,疏於實踐操作,因此,不可能真實地瞭解企業當前對人才的具體需求,這將不利於校本教材內容的科學性。因此,高職院校應該對校本教材編寫教師進行動態的考察,重點考察編寫人員的教學水平和實踐技能,確保校本教材內容的科學性。

(2)積極吸收企業技術人員參與到校本教材建設中。因為高職院校的教學特點,對學生的實踐技能具有較高要求,因此,在校本教材編寫過程中,高校應該積極聘用各行業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利用他們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確保校本教材的實用性,達到職業教育專業技術型人才培養要求。

3.4 注重科學性和趣味性相結合

校本教材的開發和建設必須注意科學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如果在編寫校本教材過程中,只是過分強調科學性和規範性,那就會使得教材內容過於宂雜,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因此,校本教材的編寫必須注重科學性和趣味性的結合, 既保證校本教材編寫的科學性,又保證內容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校本教材的優勢。

4 結語

隨着高校改革的不斷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為社會和企業培養了一大批具有優秀素質的技術型人才,因此,必須強化校本教材的建設工作,採用科學的編制方法,促進校本教材的科學性和適應性。

註釋

① 餘祖文。關於職業院校校本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08(10)。

② 許世華,曹軍,譚會恆。關於校本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J]。高教論壇,2012(3)。

③ 張秀蘭。高職教材建設存在問題及解決辦法[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4)。

教育教學研究 篇六

一、當前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教學現狀

通過很多的調查結果顯示,當前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狀況和參與體育運動的情況都不是很樂觀,發覺諸多存在問題的學生都擁有同樣的共性,即運動意識不強,運動參與度不高。很多學生即使在初、高中教育中都不怎麼參加體育活動,無論是運動會還是體育課的基礎教學,甚至連間操都經常曠課。在此影響下,學生對體育的認知僅停留在自由活動之上,而其自由活動的項目多半是躲在陰涼角落乘涼,或者三五同學聊天,也並未真正投入到正常的體育運動裏。首先,體育教學難以獲得重視。在傳統的教育當中體育學科一直處於一種被忽視的地位,由於教師和學校的認識錯誤,導致體育教育一直處於一種被動狀態。在實際的學校教育中,為了能夠讓其他學科幾塊的完成教學任務甚至侵佔體育學科的教學時間,這種現象在每個學期的期末都會經常看見。其次就是教學方法相對比較單一,不能有效的激發和促進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在實際的體育教育體操教學過程中,用單一的教學模式就是以教師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枯燥的運動講解,或是以學生的互動方式,自由活動方式等,這種教學方式,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最後,教學活動存在侷限性,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體育教學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置不同的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但這些教學活動缺乏新意,因此無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因此,“陽光體育運動”教學變革的開展勢在必行,在教學中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育目的,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

二、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教學中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途徑

1.確立以陽光體育運動為主的教學目標

學校要樹立陽光體育教學目標,並作為改革的主要方向,為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在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教學改革進程中,以人為本科學發展作為體育教育教學的改革重要指導思想,注重學生在體育課堂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還應該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科學化、人性化的課堂教學模式設計,體育教學中積極充分的發揮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觀能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體育的積極性,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進一步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精神。

2.運用遊戲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遊戲教學法的目的是利用遊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對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不難發現,在實際教學中過去更幼稚和傳統遊戲可以培養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身體素質,通過運動可以培養學生在下肢,協調、組織和控制身體;捉人遊戲是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和執行能力。總體來説,雖然學生已經具備一定認知能力,但在繁重學習任務也使得學生壓力增加,而“愛玩”是學生的天性,所以採用遊戲教學法,並組織學生參加相應的活動,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能使更多的學生參與體育學習,並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符合學生好玩的個性,使學生能更好的掌握體育知識、運動技能內化。

3.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模式擴展教學活動

體育教學活動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綜合性以及趣味性等特徵,因此,隨着陽光體育運動模式的不斷髮展下,開展有效的體育教學活動,為了擺脱傳統教學的束縛,進一步提升了教學活動的內容創新,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深學生對體育活動感知。例如,在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可以採用“闖關比拼“的形式,難度設置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將體育教學活動中的跑步、跳躍、伸展、彎曲等姿勢融合到闖關項目之中,並設置相應的障礙物,針對不同學生的體育潛能進行合理分配,讓學生的遊戲活動之中培養體育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7]。

三、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教學中實施“陽光體育運動”的建議

其一,加緊貫徹陽光體育運動活動思維入現代高校管理之中。陽光體育運動能否科學舉辦,長久舉辦,其關鍵在於高校管理者是否為陽光體育運動提供相應的物質支持與精神支持。對此,高校管理應貫徹並深度融合“健康教育,素質教育”的基本理念,將培養學生身心素養放在教育教學真正的第一位上。其二,增加陽光體育運動活動的種類與形式。真正的陽光體育運動精神是藉助運動來鍛鍊學生的體魄與精神。因此,高校開展陽光體育運動活動不應僅注重體育活動的開展,其可藉助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高校民意普查,選取學生喜愛的活動融入到陽光體育運動活動之中,增加學生參與不同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於陽光體育運動活動中逐步意識到體育全民化、體育終身化,並在未來離開高校之後也會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鍛鍊自己的身心與體魄。

四、結語

綜上所述,陽光體育運動在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教學中的實施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故此,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教學應結合陽關體育運動相關要求,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對體育重視,並藉助陽光體育運動模式的開展拓展體育教學活動,以期不斷提升體育教育專業體操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林鋒。廣州市中學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的現狀調查與分析——以越秀區為例[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xx,4:76-80.

[2]張海靈。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中學實施陽光體育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對4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調查報告[J].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xx,12:113-116.

[3]黃漢升,季克異,方千華。繼承、發展和創新——《全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主幹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比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xx,5:649-652.

[4]金倉,紀媛媛。陽光體育背景下推廣體育藝術類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以團體操為例[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xx,4:113-115.

[5]王豔,王鼕鼕。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現狀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以湖南省農村中學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xx,9:89-92.

[6]齊向前。體育師資實踐能力培養的困境與破解——基於能力導向全程實踐教學路徑的構建[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xx,9:45-49.

教育教學研究 篇七

這幾年的畢業班教學工作雖然很忙但一直心中有個信念―給學生們一個快樂的課堂,我一直在努力,在教學工作中我深深知道自己肩負的重任,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深入研究新的教學方法,時刻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為學生今後語言發展奠定基礎作為目標。長期的努力,我在獲取了一些教學經驗的同時,也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仍有許多須提高和改進的地方。

一、多方面學習,豐富自己感染學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

教學相長就是説教與學是相互聯繫,密不可分的。眾所周知,要想切實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必須要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為學生語言的運用提供真實的語境和創造機會。因此,瞭解並認真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開展英語教學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所以,在備課時,我力爭將教材目標和學生的實際結合,認真思考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一次上網搜資料時侯,無意中結識了一個英語老師—紀老師。她的錄相課及對音標教學的方法我非常喜歡於是我和她成了朋友,並經常在一起探討教學方法。她對音標教學及一些語法教學的光碟及她寫的書都送了一套給我,我認真讀後啟發很大,於是也試用了一些知合我的學生的口訣法、自己又自創了一些聯想法、故事法等法教授音標和語法。對於學生英語聽、説的能力相對較弱,在授課時我儘量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和枯燥問題趣味化,盡力去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分層次教學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否做到因材施教,對課堂教學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

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我在自己教學實踐中親身體會到了這一點。

二、做快樂的傳播者,給學生快樂的學習氛圍的同時做一個成功的駕馭者。實踐證明,教師不但要充分地備課並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英語是一門外語,對學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難,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要教好英語,就要讓學生喜愛英語,讓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因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如儘量多講一些有關英美國家的文化知識、生活故事,幫助同學通過使用互聯網來學習英語,為他們學習英語提供動力和激情。

三、做一個細心監督者,不讓每個學生離開學習的包圍圈。

學生在學習中會不可避免的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在日常的教學中我沒有忽視這一現象。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利用業餘時間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瞭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期會考和期末考是考察每位同學在本學期的。學習成果,因此應該予以重視。考試前我帶領學生進行系統的複習,考試後進行成績的總結和分析。另外,還發現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不夠強,所以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加強對學生`在這方面的訓練,力爭讓學生輕鬆學習,熟練掌握。而考試結果證明,適當輔導差生對班的整體發展有很大幫助。

四、課堂筆記個性化。課堂筆記的記錄吸收了江蘇洋思中學的經驗,加以細化、創新,每日筆記都記清日期,如此學生就可以感到每天都有所得,獲取成就感。內容上分為:重點單詞、短語、句型、語法幾個板塊,條理清晰、綱舉目張。

五、背誦可以培養語感、促進交際、提高寫作能力。在國中階段背誦可謂必不可少。背誦要具有篩選性,我在班級中設立“語言銀行”。英語教師當“行長”,課代表當“副行長”,組長當“營業員”,全班學生當“儲户”。師生一起製作“語言銀行”儲蓄卡:包括封面、帳户登記、記分欄、儲户須知等內容。要求“儲户”在該組的“營業員”處背誦,背誦一次,營業員在存摺上記下“日期、內容和積分”。“儲蓄”分“定期”、“活期”兩種。定期是讓學生背誦課本要求背誦的內容,達到基礎“背誦量”;活期主要是激發學生擴大語言積累,背誦課本中沒有背誦要求的語段,或者是背誦在課外閲讀中自己喜歡的語段。

總之,不放棄每一個學生、不放棄可利用的分分秒秒學習、不放棄每一次學習的機會,當然更不能放棄每一個劃過眼前的優秀教學設計。既然幸運的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職業就一定會全力以赴做好它。

教育教學研究 篇八

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經主管部門評審立項後,課題主持人會收到一份專門的文件---《課題立項通知書》。《通知書》除列明課題名稱課題類別課題編號等課題基本信息外,還會提出及時組織開題(一般為接到立項通知書 3 個月內),並將開題報告電子稿發送到指定郵箱等要求。不少教師就會問:什麼是開題報告?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有何不同?如何撰寫開題報告呢?這就需要對課題開題報告有一些基本的瞭解。

一、課題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的聯繫與區別。

對教育教學課題研究而言,開題報告是研究者申報的課題被教育科研管理部門批准立項後,在課題研究正式實施之前,由課題負責人(主持人)向課題組人員、課題研究指導人員(專家組)或其他相關人員進行的關於課題研究的書面論證材料。

開題報告與課題研究方案一樣,都是對一項課題所作的論證及研究工作設想,其內容結構大體相同,但其區別也較為明顯。

一方面,課題研究方案論證設計在課題立項之前,是對所選擇課題的價值、科學性、創新性、可行性的思考和論述,主要是闡明課題研究的必要和可行,目的是為了能夠通過立項而課題開題報告論證設計在課題立項之後(如果沒有被批准立項,就不存在課題開題),是在選題論證的基礎上,對課題研究的依據、價值、內容、方法等進行的更加具體和系統的思考與論述,是對研究過程、研究人員、研究保障等作出的科學規劃和全面安排,是為完成研究任務、實現研究目標而進行的總體謀劃和文本表述。可以説,開題報告是對課題研究方案的再設計、再修改,其內容相較於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和充實,其論證和構想更加科學、全面和可行,研究工作安排更具可操作性。

另一方面,在課題研究方案論證設計之前,課題研究者要做的準備工作一般包括對教育教學問題的診斷,對教育經驗的梳理,對學習所得的思考,對相關文獻的檢索,等等。而在課題開題報告論證設計之前,課題研究者要做的工作一般包括開展相關調研,對課題組人員進行必要的調整和結構優化,對課題研究方案進行細化、優化和充實、完善,開展相關培訓,等等。

應該説,從課題研究方案設計到課題開題報告論證,是一個從模糊到具體的過程,是對研究什麼、為什麼研究、怎麼研究相關問題更加明確的過程,是由課題研究的初步設想轉化為具體的研究操作的關鍵步驟。

因此,課題開題報告絕不是課題研究方案甚至是課題立項申報評審書相關內容的簡單複製。作為課題研究者,既要明確二者之間的聯繫,又要弄清其在設計目的和要求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課題研究,使課題研究思路和目標更加清楚,內容和方法更為適當,研究人員結構更加合理,以便更好地完成預期研究任務,達到課題研究的目的。

二、課題開題報告的內容與結構。

課題開題報告的內容一般包括:開題報告題目、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義、課題概念的界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方法、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計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與表現形式、課題研究的組織和人員分工、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等。

開題報告題目常常採用課題名稱 + 開題報告的形式表述,如國中語文閲讀教學策略研究開題報告。課題名稱必須與課題管理部門審批的名稱(專家評審時會對個別申報的課題名稱作必要改動)即《課題立項通知書》列明的名稱完全一致,否則會被不予認可。開題報告一般不使用副標題。

課題開題報告題目下面須署課題研究單位課題組名稱,如學校課題組,一般不署撰寫者個人姓名。署名的目的是表示對開題報告論證設計的負責。

在開題報告正文之前一般還應有一段序言。序言主要是説明課題選題、立項、批准的過程,以及開題前所做的工作等,要力求簡明扼要、儘快入題,切忌面面俱到、不着邊際。

接下來的正文部分不僅標誌着課題組對所研究課題的理解、論證水平,細節處往往也顯示出課題組成員的學術素養,因此,一定要觀點鮮明、語言準確、語意清晰、邏輯性強、層次清楚、結構完整。

課題研究的背景和目的意義內容包括:課題研究的背景(歷史背景、現實背景),課題研究的依據(理論依據、政策依據、實踐依據),課題研究的現狀(國內國外、省內省外的研究現狀及問題述評),課題研究的目的(解決哪些教育教學實際問題、達到什麼目的),課題研究的價值(理論價值、應用價值),課題研究的意義(對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長遠意義等)。語言表述要針對問題,適度、準確,既不能空喊口號,也不能漫無邊際。

課題概念的界定主要是對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有時也包括對其他主要概念的界定。核心概念是關於核心問題的概念,其他主要概念則是相關的對核心概念起限定作用的概念。比如在國小學科學習策略實驗研究課題中,學習策略就是核心概念,應着重對其在該課題中的內涵和外延作出科學界定,同時也應結合課題研究的具體對象和研究操作,對國小學科和實驗研究作簡要界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是對課題研究核心問題的細化表述,可以從不同維度分別列出。比如在國小學科學習策略實驗研究課題中,可以從學科維度列出國小語文學習策略實驗研究國小數學學習策略實驗研究國小英語學習策略實驗研究等內容,也可以從學習過程維度列出國小學科課前預習策略研究國小學科課堂學習策略研究國小學科課後複習策略研究等內容。研究內容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逐一表述,可適當展開,語言應簡要、準確。

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對課題研究所選用方法的具體表述。適合教育教學研究的方法較多,如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觀察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實驗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等,不同的課題往往會根據研究問題類型的差異,採用一種或幾種不同的研究方法。比如國小學科學習策略實驗研究,很明顯是要採用實驗研究法,當然,在實驗過程中也有可能用到觀察法而高中生課外閲讀現狀研究則需主要採用調查研究法。表述時不能只簡單寫明某種研究方法,還應適當説明如何運用這一研究方法及應注意的問題。

課題研究的步驟與計劃主要是從時間維度上將研究過程劃分為幾個階段,並分別説明各階段的時間安排、主要研究任務和要實現的目標。一般來説,可將課題研究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而實施階段又往往要再分為若干環節。研究者可借鑑類似課題的研究過程,思考、確定自己所承擔課題的具體研究步驟。

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及表現形式是對課題研究結果的預期。教育課題研究成果一般有研究報告、學術論文、教育教學專著等表現形式。階段成果可以同時用多種形式呈現,省級以上課題還會要求在研究過程中至少正式發表一篇相關的學術論文;最終成果則一般要求以研究報告和研究專著的形式呈現,其中研究報告是必須有的成果形式。表述時要註明成果形式、成果名稱及完成時間,可採用表格式呈現。

課題研究的組織和人員分工是對課題研究團隊和任務分擔的安排。應寫明課題組人員的構成及年齡、學歷、職稱、研究專長、研究經驗等結構特點,並詳細説明每個成員承擔的工作任務。

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是對課題研究順利開展並取得預期成果所需條件的分析與承諾,主要包括研究基礎、研究保障等內容。研究基礎應寫明課題組成員完成的相關研究課題及取得的成果情況,研究保障主要寫明該課題研究所需的文獻資料、設施設備、時間、制度、學習培訓、學術交流及經費等條件和保障情況。

開題報告的結尾一般應寫幾句感謝、希望以及表態性的話語。主要是感謝曾經指導或參加過課題論證而又不在課題組的人員,希望有關方面繼續給予幫助,表明研究者的態度,等等,語言要簡明、誠懇。

完成課題開題報告的撰寫並經課題組反覆討論定稿後,就可選擇一個適當的時間召開課題開題會議,邀請專家對課題研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進行評議,並提出意見和建議。如無不妥,開題工作即告完成,課題研究就將進入具體實施的新階段。

教育教學研究 篇九

課題名稱:課題編號:

課題來源:審批經費:

委託部門:配套經費:

課題負責人:承擔部門:

課題組成員:

根據《___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管理辦法》簽訂本合同。

一、研究內容和目標,以及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二、提交成果的形式、數量、使用範圍以及效益分析等。

三、經費概算及分年度使用計劃。

合計費用:

其中:

┌────┬────┬────┬────┬────┬────┬────┬────┬────┐

│項目年度│圖書資料│調研費 │版面費 │上機費 │成果打印│小型會議│文具費 │其它費用│

│ │費 │ │ │ │費 │費 │ │ │

├────┼────┼────┼────┼────┼────┼────┼────┼────┤

│XX-200│ │ │ │ │ │ │ │ │

│6 │ │ │ │ │ │ │ │ │

├────┼────┼────┼────┼────┼────┼────┼────┼────┤

│XX-200│ │ │ │ │ │ │ │ │

│7 │ │ │ │ │ │ │ │ │

└────┴────┴────┴────┴────┴────┴────┴────┴────┘

四、課題起止時間及年度計劃內容。

五、課題負責人必須按時向教務處提交進展情況報告。

六、課題完成後,課題負責人必須到教務處辦理有關結題手續,及時提交結題申請書、課題研究報告、課題成果鑑定書及合同規定的'研究成果。

七、由於各種原因課題不能繼續進行時,課題負責人應向教務處提出報告,説明原因,終止該課題,並辦理有關手續。

八、本項目的其他管理按《___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管理辦法》執行。

九、本合同一式三份,委託部門、承擔部門、課題負責人各執一份。

委託部門:承擔部門: 課題負責人:

(簽章)(簽章) (簽字)

負責人(簽字)負責人(簽字) 年月日

教育研究方案設計 篇十

1.研究對象的選擇

研究對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在學前教育科研中,一般以人作為研究對象。

選擇研究對象,首先要確定是進行總體研究、抽樣研究還是個案研究。

總體研究是對研究對象個體進行的研究。總體就是指全部研究對象,是一定時空範圍內研究對象的總和。例如,“上海市區6歲兒童識字量的調查”。這個課題的總體就是上海市區全體6歲兒童,不包括郊縣的6歲兒童,也不包括市區其他年齡段的兒童。總體的數量和範圍不大時,可以進行總體研究,但是,當總體的數量和範圍很大時,就要進行抽樣研究。

抽樣研究是從全部研究對象中抽取部分作為研究樣本進行的研究。從總體中抽取的部分研究對象稱為“樣本”。抽樣研究的目的是根據對所抽樣本的研究結果,對總體情況進行推論。抽樣研究的前提是:樣本必須要有代表性。所以,為了使推論準確,在抽樣時要遵循隨機原則,即抽樣時要儘可能使在一定範同內的每一個個體被抽取的機會均等。

個案研究是以一個人或幾個人做樣本,或者以一個羣體為一個單位做樣本,對某種教育現象或問題進行的研究。尤其適用於對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的研究。個案研究雖然缺乏嚴格意義上的代表性,但普遍性總是存在於個別之中。

2.研究變量的界定

研究變量指研究者感興趣的、所要研究與測量的、隨條件和情境變化而變化的因素。變量就是會變化的有差異的因素。變量相對於常量而言,常量指在一個研究中所有個體都具有相同的特徵或條件,而變量則是指在一個研究中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特徵或條件。

在教育研究中,常量不是要研究的內容,研究要探討的只是變量之間的相互關係。一項研究往往會涉及多個變量及其相互關係。例如,教學方法的研究中,就被試驗者(以下簡稱被試)來説,學業成績、智力、動機、興趣、能力等因素在質和量上都會發生變化,都有差異,而且這些變量的相互關係交織在一起。把它們都拿來研究是不可能的,因此研究者必須事先決定研究的主要變量,並理清變量之間的關係。

自變量、因變量和無關變量是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應用最廣泛的變量。

自變量又稱刺激變量,是引起或產生變化的原因,是研究者操縱的假定的原因變量。

因變量又稱反應變量,是自變量作用於被試後產生的效應,是研究者要測定的假定的結果變量。

無關變量有時也稱控制變量,是指與特定研究目標無關的非研究變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縱的自變量和需要測量的因變量之外的一切變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但會影響研究進程的、需要加以控制的變量。

通常情況下,研究要探討的是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對應關係,自變量是研究者要操縱的因素,是變化的原因,因變量是研究者要測定的因素,是變化的結果。自變量的變化能引起或影響因變量的變化,而因變量的變化依賴於或取決於自變量的變化。例如,在“兒童的智力與語言發展水平的研究”中,自變量是“兒童的智商”,因變量是“語言發展水平測驗的分數”;在“幼兒園男女兒童體能各項指標的比較研究”中,自變量是“兒童的性別——男、女”,因變量是“體能測量的成績”。

在一項研究中,除了自變量和因變量外,還可能有許多變量介入到研究過程中來,並且干擾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對應關係,這些變量統稱為無關變量。無關變量是研究者要控制的因素,因為不排除這些無關因素的干擾,便難以解釋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對應關係。控制無關變量就是要排除這些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使自變量和因變量的關係“純化”。

3.研究方法的確定

在設計方案中要確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隨研究課題,特別是研究目的而確定。

一般的方法,主要有文獻資料法、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行動研究法,等等。當然,每…種方法都有其優點與侷限性,採用單一的方法,往往只能獲取部分信息,而遺漏許多其他有用的信息,難以做出全面準確的結論。因此,提倡使用綜合的方法,或幾種方法並用,或以一種方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

4.研究假設的提出

研究假設指在研究實施之前,研究者根據事實和已有資料對研究課題設想出的一種或幾種可能的結論。

假設具有以下特徵:

(1)設想兩個或兩個以上變量之間的期望關係

一般一個假設只能涉及兩個變量。如果涉及多個變量之間的關係,可把變量一一對應地組合成幾組假設。例如,在《4~5歲幼兒告狀行為的研究>中,涉及到性別、活動類型等變量。可把告狀行為、性別、活動類型三者的關係分為兩組假設分別進行驗證:

①4~5歲幼兒告狀行為與性別有關。

②4~5歲幼兒告狀行為與活動類型呈正相關。

(2)假設應當用陳述句形式簡潔明確地描述

因為假設是研究者對研究問題預先的答案,而不是把問題轉向他人,即不要用問句形式。當沒有辦法用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的形式描述假設時,可用虛無假設,也可用條件肯定或條件否定的方式描述。例如,4~5歲幼兒告狀行為與性別無關。另外,假設的表述應儘可能簡潔明瞭,假設要直截了當,不要隱含在文字描述之中。一般一個假設用一句話來表述。假設中儘可能少用或不用含義模糊的形容詞。

(3)假設應當是可檢驗的

無法被檢驗的假設只能算是猜測,一般不能作為研究假設。因為無法檢驗其有效性。假設可檢驗的條件是:假設中的主要變量以數量化的或以可操作的形式來重新表示。例如,4~5歲幼兒告狀行為在不同活動類型之間的差異,其中的不同活動類型可分為教學活動、遊戲活動、自由活動、生活活動等。當假設中的變量具體化到這種程度,這個假設便具有了被檢驗的可能性。

好的假設應符合以下標準:第一,科學性。假設應有一定的事實和理論依據,應合乎邏輯,理由充分;第二,預測性。假設應具有預測性,假設的正確與否有待於事實的檢驗,對因果關係的解釋是不確定的,即兩個變量的關係非真則假,非此即彼,要麼接受,要麼拒絕,不存在中間道路;第三,新穎性。假設是對變量之間關係的大膽設想,具有創新意義;第四,可行性。假設涉及的概念、變量可操縱可測量,具有被證實或被偽證的可能性;第五,簡明性。假設在表示上應簡要明晰,易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