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路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24W

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思路多篇

有時思想的複雜,常源自人際的繁雜。路本平坦少荊棘,人為障礙迷離多。人生本在苦海遊,修得清淨享真樂。人生總是苦多於樂,所以幸福才彌足珍貴。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思想宣傳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思想宣傳範文】一

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的自身建設如何,關係到新時代的使命能否完成、佈局能否落實、部署能否實現。打鐵必須自身硬。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改革發展的形勢任務以及黨自身狀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提出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命題,要求堅定不移地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清除一切侵蝕黨的健康肌體的病毒,使黨不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羣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深入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具體做法,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可以看到,新時代黨中央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體現出系統謀劃、固本培元、標本兼治的清晰思路。

以政治建設為統領。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政治規矩、政治紀律、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文化,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其總稱為政治建設,並要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此為統領,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旗幟鮮明講政治是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要求。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全黨要堅定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新時代我們黨肩負着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面臨的難題眾多、挑戰嚴峻,必須攻堅克難,而攻堅克難就要求有戰鬥力,強調政治建設是增強戰鬥力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中央強調政治紀律並不是無的放矢,“從近年來查處的高級幹部嚴重違紀違法案件特別是周永康、____、徐才厚、令計劃、蘇榮等案件看,破壞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問題非常嚴重,務必引起重視。這些人權力越大、位置越重要,越不拿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當回事兒,甚至到了肆無忌憚、膽大包天的地步!”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155頁)因此,全面從嚴治黨必須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弘揚忠誠老實、公道正派、實事求是、清正廉潔等價值觀,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堅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

從轉變作風入手。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羣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5-6頁)黨的十八大之後,中央迅即出台“八項規定”,強調領導幹部要改進會風、改進文風、改進作風,從上做起,以上率下。隨後開展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與“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所針對的也都是作風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強調:“堅持以上率下,鞏固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繼續整治“四風”問題,堅決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凡是羣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羣眾利益的行為都要堅決糾正。”重點強化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帶動廉潔紀律、羣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嚴起來。堅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賦予有幹部管理權限的黨組相應紀律處分權限,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加強紀律教育,強化紀律執行,讓黨員、幹部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習慣在受監督和約束的環境中工作生活。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把剎住“四風”作為鞏固黨心民心的重要途徑,對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歪風陋習要露頭就打,對“四風”隱形變異新動向要時刻防範。”

通過反腐敗發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從嚴治黨,懲治這一手決不能放鬆。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 “以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88頁、394頁)儘管反腐敗鬥爭風險大、阻力強,但對於中國改革的推進與深化而言,除了強力反腐,別無選擇、沒有退路。如果不強力反腐,問題官員不拿掉,既有的改革思路就難以貫徹落實。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作出重大判斷:反腐敗鬥爭已經取得壓倒性勝利。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重大成果,非常寶貴。但同時也要看到,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一些老問題反彈回潮的因素依然存在,實踐中還會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的: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因此,我們要辯證地把握新時代反腐敗鬥爭的形勢,既要看到取得的巨大成績,進一步增強堅定的信心和必勝的信念,取得全面從嚴治黨更大戰略性成果,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又要看到面臨的嚴峻複雜形勢和存在的實際問題。要強化不敢腐的震懾,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不斷釋放全面從嚴強烈信號。要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形成靠制度管權、管事、管人的長效機制。要增強不想腐的自覺,引導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宗旨意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和社會氛圍。

以制度做保障。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和穩定性。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第一大黨,黨員將近9000萬,要治理好這麼大一個黨,必須依靠系統有效的制度建設尤其是黨內法規建設。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的必然要求,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內容,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障,事關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2017年6月,中共中央印發《關於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加快構建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提高黨內法規制度執行力、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對加強新形勢下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作出統籌部署。《意見》強調,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是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以準則、條例等中央黨內法規為主幹,由各領域各層級黨內法規制度組成的有機統一整體。《意見》提出,到建黨100週年時,形成比較完善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高效的黨內法規制度實施體系、有力的黨內法規制度建設保障體系,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高。這樣,全面從嚴治黨就有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以領導幹部為關鍵。全面從嚴治黨,領導幹部是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從嚴治黨,關鍵是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從嚴管好各級領導幹部。他還特別強調,要從中央做起,以上率下,形成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的示範效應,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這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一個重要方法論,即在對全黨統一要求的基礎上,針對黨內不同羣體與對象有不盡相同的、區別化的治理策略。從普通黨員到領導幹部再到高級領導幹部,品性要求愈益提高,制度要求愈益嚴明,責任要求愈益嚴格,從而呈現為一個在統一規定的基礎上各方面要求隨黨內職務與地位相伴上升的梯次化的治黨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相關重要講話中,對這一梯次化治黨思路多次加以強調。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下簡稱《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更是鮮明體現了這種治黨思路。《準則》明確指出:新形勢下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關鍵是高級幹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整部法規多次強調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必須遵守的規則和規範。《條例》對中央層面提出了專門要求,專門就黨的中央組織的監督單設一章。

這種統一而有區別的治黨思路是現實發展的形勢使然。其一,考慮到黨員人數眾多、黨員素質的參差,要讓全黨每一個黨員完全做到紀律嚴明、作風過硬、信念堅定、志慮忠純,難度較大,儘管我們必須始終對此堅持不懈地嚴格要求,但在現實中很難完全做到。進而言之,就黨的建設來説,既要看黨員數量,更要看重點羣體與關鍵部分的黨員質量。在此情況下,一種針對黨內不同黨員梯次化、區別化的治理思路就成為必須。其二,對於全面從嚴治黨而言,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發揮着榜樣示範作用。普通黨員是以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的黨性修養與具體行為為實際參照,領導幹部特別是高層的率先垂範、以上率下、層層推動、督促落實,極為必要。其三,對於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而言,領導幹部作用重要。不同於普通黨員,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羣體是不同層面工作思路的制定者、推動者、督促者與落實者,他們的素質品性如何、觀念意識如何、能力水平如何,對於我們党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具有決定性影響。因此,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對黨員幹部特別是高級領導幹部有着更為嚴格的要求。

以堅定理想信念為根基。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安身立命之本。“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習近平關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中國方正出版社2015年版,第137頁)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強調:“思想建設是黨的基礎性建設。革命理想高於天。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也是保持黨的團結統一的思想基礎。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全黨牢記黨的宗旨,挺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樑,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自覺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強調理想信念,就是為了使全黨每一個黨員都具有自覺的使命意識與黨員觀念,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完成使命。

以全面增強執政本領為緊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既要解決過去累積的系列老問題,又要面對新時代提出的新問題。因此,從某種層面而言,新時代是一個新老問題交織錯雜的時代,是一個對黨的執政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時代。面對新時代棘手難纏的眾多問題,退縮回避只能一時舒適,迎難而上方能真正解決問題。這就要求中國共產黨要勇於直面問題,以過硬的執政能力實現問題解決的新突破,在不斷解決問題中鍛鍊執政能力、增強執政本領。具體來説,就是要增強政治領導本領,堅持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增強改革創新本領,保持鋭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增強科學發展本領,善於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增強依法執政本領,加快形成覆蓋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增強羣眾工作本領,創新羣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增強狠抓落實本領,堅持説實話、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增強駕馭風險本領,健全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善於處理各種複雜矛盾,勇於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艱難險阻。

 【思想宣傳範文】二

在一件件國寶中觸摸文化的寶藏,於一封封家書中感受精神的傳承……近年來,歷史文化類電視節目走紅,讓觀眾看到“歷史原來這麼有料”。透過影像化展示、故事化講述,塵封的記憶被激活,歷史的圖景在人們心中鋪展。

歷史源於一代代人的書寫,既有故事,又有遺珍,更沉澱出文化、閃耀着智慧。習近平總書記的“用典”,正是一個感受歷史魅力的窗口。用東漢楊震“四知拒金”説廉潔,引《晏子春秋》“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講實幹,以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談信仰……信手拈來的精妙典故,讓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文章充滿魅力、引人入勝,也讓人看到歷史中藴藏着的智慧與力量。

古羅馬學者西塞羅曾説,一個人如果對自己出生以前的歷史毫無所知的話,這個人就等於沒有長大。的確,割斷了歷史,“現在”就失去了縱深,成為一個單薄的平面。人們渴望走進歷史、瞭解傳統,正是希望於其中理解當下、定位自身。這也是為什麼《我在故宮修文物》這樣的紀錄片,能讓年輕人覺得很燃很感動;為什麼公眾排起長隊,只為一睹2000年前的西漢海昏侯墓文物。可以説,讓公眾更好地感受歷史的魅力,不僅是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也是迴應公眾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

更好感受歷史的魅力,需要讓公眾走進“歷史的場景”。翻看《史記》《漢書》,能聽見垓下的悲歌、看到絕域的車騎,體悟到興衰之理、人生奧義。看看長征路上無言矗立的紅軍墓碑,走進戈壁荒漠中連接天地的發射基地,更能感受革命史的慷慨悲壯、奮鬥史的蕩氣迴腸。我們其實“去古未遠”,每個人都生活在歷史之中。國家史、地方史、行業史、家族史,都在我們的衣食住行間活潑地呈現着。進入這樣的歷史場景,使得歷史可觸可感、宛在眼前,才能打開人們的歷史視野,激發人們的歷史興趣。

更好感受歷史的魅力,也需要讓歷史走進“生活的場景”。近年來,引發收視狂潮的歷史正劇、開啟大眾閲讀的大家小書、點燃觀眾熱情的文化節目,這些作品贏得認可也正説明:歷史不應曲高和寡,更不應遠離生活,而應是有温度、接地氣、富於人情味的。不論是亮相北京、上海、深圳的“時光博物館”,或是深受網友追捧的故宮文創產品,它們打動人心的祕訣,就在於他們嵌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賦予了我們的生活以歷史的景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收藏在禁宮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歷史要“活起來”,也正需要發現生活的歷史場景、創造歷史的生活場景。在“活化”的歷史中,讓公眾更好地感受歷史的魅力,定然能讓更多人追尋悠久漫長的文明歷程,洞察人羣進化的內在奧祕,審視千百年的坎坷和輝煌,收穫“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的啟迪,得到“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的滋養。

歷史學家説,往昔就是異鄉。其實,對於公眾而言,歷史絕不是異鄉,而是精神的原鄉。研究歷史、學習歷史,其實就是一種“精神還鄉”。於汗青古籍中採擷智慧,在追昔撫今中神交千古,歷史就一定能成為一道來自過去的強光,照亮我們前行的征程。

 【思想宣傳範文】三

水有波而明其流,車有轍而後可循。歷史之於國家民族,猶如記憶之於個人。一個人丟失了記憶,就丟失了自我;國家民族丟失了歷史,也就丟失了現實和未來的依憑。

主張“對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我們應該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告誡“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和事實”,指出“同歷史對話,我們能夠更好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歷史,強調“要堅持正確歷史觀”。

以史正人、以史化風,在當下有着很強的現實意義。有人説,“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對這樣的靈魂之病,還需徹底祛除病灶。熒屏上,民族罪人被演繹成風度紳士,時代楷模卻被塑造成道德有虧,具有進步意義的歷史事件被矮化成“宮鬥”“權謀”;網帖裏,有人調侃污衊英雄人物、革命先烈,編造篡改黨史、國史、軍史;生活中,“精日分子”出沒,出格舉止挑戰底線……無論是所謂“重新評價”的虛無主義,還是所謂“還原真相”的解構崇高,或者所謂“利益至上”的泛娛樂化,都是以主觀替代客觀、以片段取代整體、以臆想揣摩史實,不僅影響我們對歷史的認知,更危及國家發展的價值底盤、精神基座。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人民近代以來170多年鬥爭史、中國共產黨90多年奮鬥史、中華人民共和國70年發展史、改革開放40年探索史,形成了中華民族的“文明基體”,構築出億萬人民的“意義世界”。魯迅曾説,“歷史上寫着中國的靈魂,指示着民族的未來”,輕視歷史、歪曲歷史、消解歷史,如何能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

梁啟超認為,歷史是“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的確,歷史不僅擁有“時空位置的特殊性”,也存在“時間的秩序”“因果的聯繫”。用孤立、片面、曲解的方法觀察歷史,就容易忽略客觀的史實、必然的規律、主流的敍事,“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説到底是將歷史當作了予取予求的工具,是通過否定歷史來否定現實、歪曲歷史來歪曲未來。只有全面、客觀、綜合地認識歷史,尊重歷史而不是調侃歷史,敬畏歷史而不是消費歷史,才能讓歷史告訴未來、從歷史走向未來。

歷史從不遙遠,也從未遠去。常葆一顆敬畏之心,讓歷史説話,用史實發言,我們就能在瞭解昨天的基礎上,把握今天、開創明天。

 【思想宣傳範文】四

讀史尋正路,明史通大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多讀一點歷史”,就是因為歷史中記載着一個民族的興衰起伏,隱藏着一個國家的文化基因。以史為鏡,鑑往知來,必須具備歷史的大視野,讀懂歷史的大邏輯。

歷史之中有大勢。讀懂歷史的大邏輯,需要有撥雲見日的功夫,在紛繁複雜的表象背後,看大勢、謀大局。事實上,講究“稽其成敗興壞之理”的中國史學,一直把“時與勢”“變與常”作為分析歷史興衰的重要概念,強調對歷史大勢的理解和洞察。孟子有言,“觀水有術,必觀其瀾”。觀看大江大河的走勢,一定要從波瀾壯闊處着眼。有了對歷史潮流和歷史大勢的把握,才會在展望台海形勢、兩岸關係時,擁有“統一是歷史大勢,是正道”的自信;才會有在面對逆全球化趨勢時,以三個“不會停滯”,重申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在重要的時間節點上,我們總是能夠從長線程歷史的大邏輯中,找尋方向、汲取力量。

歷史之中有大道。“我們要不畏浮雲遮望眼,善於撥雲見日,把握歷史規律,認清世界大勢。”習近平總書記對歷史的重視,反映出“讀史”與“識道”的辯證關係。“欲知大道,必先為史”,古人所説的“大道”,既是指治國安邦之道,也是指歷史的大邏輯、發展的大潮流。我們今天讀歷史,就是為了在歷史中尋找可資借鑑的治理之道。毛澤東同志曾指出,“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的一個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正是從五千年中華文明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中國近代史、中共黨史以及人類文明史中汲取智慧,中國共產黨在深刻把握歷史規律的基礎上,不斷找到了前進的正確方向和正確道路。

歷史之中有未來。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只有善於察大勢、明大道,才能開啟未來之門。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縱觀中國“數千年大歷史”,認為“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他回首世界百餘年曆史,思考“我們從哪裏來、現在在哪裏、將到哪裏去”的問題。這些判斷和思考,都以明澈的歷史大視野、清晰的歷史大邏輯,抓住了當代中國發展的關鍵,指明瞭世界未來的方向,為人類發展進步注入更多確定性的力量。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頂層設計、戰略方向,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眼光和戰略視野。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站在風雲際會的新時代潮頭,我們對於昨天、今天和未來有着更加深切的歷史感悟,也更會自覺地在“歷史之變”中探尋和把握“歷史之常”。擁有“經歷了無數次狂風驟雨,大海依舊在那兒”的堅定信心,我們就能在把握歷史大勢中走向未來,在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

“述往事,思來者”,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只有正確認識歷史,才能更好開創未來。今天,我們作為歷史的“劇中人”敬畏歷史、認識歷史,就要從歷史的深處把握現在,讓中華民族沿着人間正道浩蕩前行,創造屬於每一個人的美好夢想。

 【思想宣傳範文】五

內容提要: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們的信仰信念信心來自科學理論,來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來自黨的堅強領導。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我們面臨種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要始終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朝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習近平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刻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這一重要論述既深刻闡明瞭改革開放40年取得重大歷史性成就的精神力量所在,又從精神層面對在新時代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提出了明確要求。

堅定信仰信念信心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內在要求

40年改革開放取得了重大歷史性成就,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在成績面前也要看到,前進道路上依然面臨着諸多風險和挑戰。習近平同志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明確提出,“以強烈憂患意識警醒自己”。這裏所説的“自己”,既是指每一個公民特別是每一個共產黨員尤其是黨的各級幹部,更是指中國共產黨自身。我們要樹立憂患意識,深刻認識面臨的風險挑戰,不斷堅定信仰信念信心。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現在所處的,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改革開放已走過千山萬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鉅、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表明,改革開放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這又啟示我們,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我們要十分清醒地認識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我們黨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發揮領導核心作用,確保改革開放這艘航船沿着正確航向破浪前行,任務還很重;我們要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任務還很重;我們要廓清困擾和束縛實踐發展的思想迷霧,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任務還很重;我們要把偉大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讓人民生活在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之中,任務還很重;等等。

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征程上,我們既面臨種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也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應對挑戰、抓住機遇,關鍵是堅定信仰信念信心,絕不能有半點驕傲自滿、固步自封,也絕不能有絲毫猶豫不決、徘徊彷徨,在堅定信仰信念信心中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我們的信仰信念信心來自科學理論

我們的信仰信念信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首先來自科學理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首先是一個理論問題。40年來,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我們才具有堅定的信仰信念信心。

理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要堅定信仰信念信心,風雨無阻朝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奮進,必須重視理論學習。毛澤東同志特別強調全黨尤其是黨的中高級幹部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他指出:“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裏走路,摸索不着,那會苦煞人。”習近平同志一直強調要加強理論學習。他指出,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當前,要堅定信仰信念信心,黨員、幹部必須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只有真正懂得了馬克思主義,有了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才能做好各項工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科學指引。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於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具有根本性作用。

我們的信仰信念信心來自科學理論,還因為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品格。習近平同志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及時回答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廓清困擾和束縛實踐發展的思想迷霧。面向未來,我們要強化問題意識、時代意識、戰略意識,進一步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為堅定信仰信念信心奠定堅實理論基礎。

我們的信仰信念信心來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習近平同志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開放的初心和使命。”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羣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人民羣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從人民羣眾中汲取了無窮無盡的力量。這使我們的信仰信念信心無比堅定。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根本宗旨的堅持和發展,是對馬克思主義為什麼人這一根本問題的科學回答。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從各項具體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位置來説,我們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各項工作的最終價值指向來説,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我們各項工作的立足點、出發點和歸宿。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40年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8萬元,中等收入羣體持續擴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貧困發生率下降94.4個百分點,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生命所繫、力量所在。中國共產黨本身就是人民的一部分,除了人民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從根本上説,我們黨是憑藉為了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這一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色來鞏固執政地位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然要遇到各種風險挑戰甚至驚濤駭浪,但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人民的力量是我們堅定信仰信念信心的堅實基礎。在新徵程上,廣大黨員、幹部必須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依靠人民,時刻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我們的奮鬥目標,充分激發藴藏在人民羣眾中的偉力。

我們的信仰信念信心來自黨的堅強領導

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習近平同志深刻總結了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寶貴經驗,第一條就是“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改革開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證,也是我們堅定信仰信念信心的根本保證。

黨的領導是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根本保證。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為什麼反覆強調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首先,堅持黨的領導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一再強調堅持黨的領導的極端重要性。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也證明,堅持黨的領導不僅是無產階級奪取和掌握國家政權的首要條件與普遍規律,而且是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首要條件與普遍規律。其次,堅持黨的領導是由我們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決定的。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性質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第三,堅持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揭示了這樣一個偉大的真理:中華民族要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正是因為始終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我們才能實現偉大歷史轉折、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徵程,才能成功應對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才能有力應變局、平風波、戰洪水、防非典、抗地震、化危機,才能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是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40年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程充分證明,我們黨是一個偉大的黨,是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完全可以帶領人民有效應對來自各個方面的風險挑戰,完全有能力解決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難題。只要我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就能確保改革開放這艘航船沿着正確航向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