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0年福建鼓山導遊詞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67W

2020年福建鼓山導遊詞多篇

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1

星期六,我和媽媽去鼓山,那空氣真好,我和媽媽剛爬到二百米就發現了一個牌子,正面寫着二百米,背面寫着一千六百米,我問旁邊的路人:這是什麼意思?他説:背面是從山頂下來的距離。我又爬了兩百米,又有一個牌子,我知道了原來每兩百米,都有一個牌子。

登到六百米處,停下來歇一歇,就在這時,我們看見了夕陽——夕陽真美啊,把四周的雲彩照得紅彤彤的,我頭頂上的纜車一直延伸到夕陽裏,感覺像是時空隧道。到了半山腰,我和媽媽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了,還好有個半山亭,亭子旁邊有家店。我急忙衝進店裏買了一瓶水,一口氣就喝了半瓶,剩下的趕緊遞給媽媽喝。

接下來的石級更陡了,我又把剛才帶的一瓶水喝光了,我正想把瓶子扔掉,看見許多人擠在一處,我也湊過去看,原來那裏可以接山泉喝。我也等着擠進去裝滿了一瓶,然後繼續向山頂攀登。

終於到了。從山頂的瞭望台向遠處望去,啊,夜晚的福州真美啊!一束束燈光排列起來,就像一條條發光的龍,它們似乎在衝着我眨眼睛,真神奇!

人們總説山上容易下山難,可我感覺下山容易多了,我一路小跑着就到了山腳下。媽媽説她的小腿疼死了,可我一點也不疼。看來我比媽媽厲害多了。

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2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榕城”福州,我是_旅行社導遊_。

福州有句古話“左旗右鼓,全閩二絕”,今天,我們就遊覽這其中的一絕——鼓山。鼓山位於福州東南部,是我省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山,也是省級十佳風景區之一。相傳峯頂有一巨石形狀象鼓,每當風雨交加,雨水拍打在石頭上就會發出“咚咚”像敲鼓一樣的聲音,因此而名鼓山。還記得昨天我們在廈門鼓浪嶼看到的鼓浪石嗎?也是因為海浪拍打巖石發出“咚咚”的鼓聲而得名的。它們還真是“天設一對,地造一雙啊!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在鼓山留下了“天風海濤”的文壇佳話,林則徐也留下了“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峯”的千古絕唱。自宋代以來歷代文人墨客在山上留下的摩崖石刻多達480多處,各種字體全有,琳琅滿目,猶如一座天然石刻書法寶庫,被譽為“東南碑林”。

朋友們,現在讓我們進入這滿壁生輝的書法藝術殿堂去一飽眼福吧!看!洞口的“靈源深處”4個字是清代住山僧元賢所題,表面文意指示地名,而內在深意卻是告訴後人,這一帶的題刻是前人心靈深處的感情抒發,是高雅的文化殿堂的展現。

沿着陡峭的石階而下,大家可以看到周圍山勢迥異,景色清幽,彷彿到了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來深吸一口氣,是不是有心曠神怡的感覺呢?

在靈源洞一帶最著名的摩崖題刻莫過於宋代四大書法家之一蔡襄的手跡,看這“忘歸石”,這也是鼓山最早的石刻。蔡襄是福建仙遊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在他任福州知府時,十分喜歡遊玩鼓山,每每流連忘返。有一次,他流連山中美景忘了時間,待從一再催促,才知道天色已晚,於是寫了“忘歸石”,這3個字已表達自已依依不捨之情。如果待會兒哪位遊客留連忘返,也找塊石頭留下墨寶,那可不行哦!

好了,現在我們在這塊巖壁上看到刻有三個大字,誰來念念?這位小朋友説太簡單了,是喝水的地方,還問怎麼沒有水呢?其實啊,這個字不念喝水的喝,為什麼呢?聽我給你們講個小故事:相傳古時湧泉寺開山祖師神晏法師在此誦經,嫌澗下泉水喧譁,影響誦經,便大喝一聲止住流水,從此澗水改道東流,這裏的溪澗也就乾涸了。所以,這三個字念“喝水巖”。當然這只是民間傳説,其實這時的地形按地質學上説是巖層斷裂帶,由於地殼運動,形成斷裂面,地表水沿斷裂面滲漏到地下去,當然就沒水了,而不是一個人能喝水倒流的。這裏到底是有水好還是無水妙呢?歷代文人墨客在這裏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宋代文人徐錫之在他的石刻詩上闡明瞭觀點,看這塊石碑上寫到:“重巒復嶺鎖鬆關,只欠泉聲入座間,我若當年待師側,不教喝水過他山。”他認為此處重巒疊嶂,不可無水,當年要是他在,就會勸法師不要讓溪水改道。近代文學家郁達夫到此曾大發感慨,他説“怪他活潑源頭來,一去千年竟不回。”我們今日到此,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呢?但是,為了彌補這一大遺憾,不知哪位古賢別出心裁,在此石旁題刻“無水亦佳”,真令遊客回眸一笑,意味無窮。

鼓山靈源洞一帶,石谷深邃,這是地貌上的谷中谷景觀。先賢們充分利用這裏的石壁題詩刻字,使整個景觀得以完整地保留,為鼓山增色生輝!1982年春,劉海粟大師87歲高齡時遊覽靈源洞,題了“勝於天竺”4個大字,讚美這裏的風景和碑林。

朋友們,由於時間有限,還有很多景點沒看到。希望大家有機會再到鼓山來,聽那沒聽完的故事,看那沒看完的美景,再度分享快樂的一刻!謝謝大家。

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3

各位遊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福州旅遊,我是你們的導遊__。

福州是福建省省會,地處東南沿海、閩江下游,作為沿海的省會城市,也是祖國大陸離台灣最近的省會城市,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更是海峽西岸重要的對台交流合作平台。福州也是我國東南沿海開發較早的城市之一。

據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至少在7000多年前,就有先民這次繁衍生息。早期的福州人以漁獵為生,他們就是我們的新民稱“閩人”。長着是“金頭髮,藍眼睛,白皮膚。”當時的古閩人以蛇作為圖騰,挨家挨户一進門就可見廳堂中央供奉着一條蛇,以前不管什麼蛇都叫做蟲,所以呢,門中一條蟲,就是福建省簡稱——“閩”的來源了。

福州在春秋戰國時候是屬於越國的屬地,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此設閩中郡,統一管轄福州地區。後來到了漢高祖五年,無諸受封成為閩越王,就着手新建了福州的第一座城池——冶城。從冶城開始,福州就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之後,福州先後經歷了六次拓城,並且五度成為帝王都。在唐開元十三年,人們發現福州城西北有座山叫福山,那麼城就因山而得名,曰“福州”,這個名稱呢,也就一直叫到了今天。真的是有福之州,人傑地靈,風水寶地呀!

“福”字最早在清康熙詞典裏為衣字旁,加上一橫、一口、一田。也就是説,一個人,只要有一件衣服穿,有一口飯吃,有一份田耕種,就是最大的福氣了。到了如今,“福”又有了更深的含義,即長壽、好德、善終。而“有福之州”呢,則更顯其內涵。它不僅有山之仙氣,水之靈氣,更有人之福氣。在福州呢,會讓大家領略到“天福、地福、眼福、口福、清福。”

舒適天氣之天福:福州屬暖濕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温度在16-20度左右。氣候温和、宜人,雨量充沛,適合農作物生長。四時蔬菜紛呈,四季瓜果飄香。(有正月的瓜子,二月的甘蔗,三月的枇杷,四月的楊梅,五月的桃子,六月的荔枝,七月的番石榴,八月的龍眼,九月的柿子,十月的橄欖,十一月的尾梨,十二月的紅桔趕過年。)另外呢,福州的海域面積也十分的遼闊,和陸地面積相當,因此福州擁有着眾多良港,水產魚類品種繁多,是全國三大天然海水養殖基地之一。總之,一年四季綠樹不斷、鮮花不斷、水果不斷、海鮮不斷。

有山有水之地福:從地形上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早就了福州獨特的地形地

貌——三面有山,一面靠海。東有鼓山,西有旗山,北有壽山,母親河閩江貫穿城區,形成了“枕山,面海,襟江”的氣勢。還有一則童謠是這麼説的,“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福州市中心有九座山,有三座三藏起來,三座三看不見,當然還有可見的三座三,分別是烏山、于山和屏山。在烏山上有座塔叫烏塔,在於山上有座塔叫白塔,兩塔遙遙相望,構成了“三山兩塔一條江”的城市格局。這裏所説的“條江”當然是閩江了。它發源於福建省北部的武夷山山脈,幹流長577公里,流域面積約佔全省面積的一半。有70%的福建人都是喝着閩江水長大的,因此我們親切地稱它為福建的母親河。祖籍福建的文學大師冰心是這樣讚美她的:“我只知道有蔚藍的海,卻不知道還有碧綠的江。這是我的父母之鄉。富春江不及她的曲,珠江比不上她的靜。”著名作家郁達夫還把閩江比作中國的萊茵河,他認為閩江比歐洲的萊茵河還要來的漂亮呢!除此之外,福州還有大大小小總長度超過99公里的河流超過42條。像福州這樣有山有水的城市大家也許見得多,可是像福州這樣,城外有山,城內又有山,不僅有河水、江水,還有海水的城市我想就不多見了!

綠化美景之眼福:福州自古以來就有“榕城”之美稱。我們進入城區,接到兩邊種的80%都是榕樹。福州榕樹的種植可追溯到北宋年間,距今已經有8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有個太守叫張伯玉,一年夏天,天氣炎熱,他到鄉間視察民情,走着走着,感覺有點中暑發燒。這時恰好碰到一位好心的老農。他將太守扶至一棵樹下休息,並給他端來一碗水。喝過水後,太守醒過神來。抬頭間,無意中看到一棵大樹。他就好奇的問這位老農,“這是什麼樹,為什麼在這裏能生長的如此之好?”。老農告訴他這叫榕樹,最適宜在福州這樣炎熱的地方生長。太守聽了很高興,第二天就在自己的府衙門前種了兩顆大榕樹。並且還號召當地的老百姓一起編户植榕。一時間,福州綠茵滿城,暑不張該。榕城之美稱也就從此流傳到現在。福州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全市有著名歷史古蹟150多處,已有17處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風景眾多,一定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山珍海味之口福了,大家可要控制好口水喲。相信大家都有所聽聞,福州的閩菜是全國八大菜系之一。閩菜的首席代表菜叫“佛跳牆”,原名“福壽全”。據説最早出自一位官員的夫人之手。是一道集山珍海味於一體的大雜燴。後來閩菜奠基人鄭春發經營一個叫聚春園的菜館,一批舉人、秀才到此吟詩作對。“福壽

全”這道菜抬桌,打開壇蓋,頓時香飄四溢,眾人拍手叫絕,當即作詩曰“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從此“福壽全”更名“佛跳牆”,並且聞名遐邇。除此之外,福州還有雞湯汆海蚌、荔枝肉等特色菜。還有魚丸、肉燕、光餅、芋泥等幾時道名吃,絕對讓你大飽口福啊!

最後要介紹的當然是沐浴温泉之清福了。福州是全國少有的三大温泉城之

一。“五鳳朝陽生麗水,九龍經脈出金湯。”福州温泉早在晉代就被開發利用,歷史悠久,聞名遐邇。福州温泉有三大特點。一是水温高,二是水量大,埋藏淺。三是水質好,無色無味。有些温泉當中還含有鉀、鈉等微量元素,對治療皮膚病、疼痛性關節炎都有很好的療效。現在請大家順着我的左手方向看,我們呀,已經到達第一站,福州金湯温泉度假區了,下面呢,就請大家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隨小吳下車去泡一泡,洗刷刷,洗去大家一路的風塵和倦意,去好好享受一下沐浴温泉之清福吧!

福州作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裏啊,擁有曇石山,三坊七巷,船政,壽山石四大文化旅遊品牌。別看這裏遠離中原,歷史上它也曾五次被建為帝王之都,①第一次的時候是在漢高祖時,無諸在這裏建立閩越王國。②到了五代十國又成立閩國的首都。③南宋末年的宋端宗逃難到福州,在福州登記,升福州為“福安府”作為行都。④明朝末年的隆武皇帝在福州建立了第二個南明政權,稱福州為“天興府”。⑤最後一次啊,是在1933年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在福州發動了“福建事變”,成立了“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首都就在福州。

那麼,福州作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它擁有着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各位團友,如果你喜歡登山,你可以上鼓山、旗山、青雲山,幾乎周邊的每一座山嶺都是不錯的遊玩景點;如果你喜歡玩水呢,不但可以遊西湖、左海,賞閩江兩岸風光,還可以到平潭、長樂趕海觀潮;如果你喜歡看古蹟,福州有着兩千多年的歷史,古建築、古寺廟、名人故居眾多,只要你有時間,一定會讓你大飽眼福的。

各位團友,福州始建於漢朝,到唐朝的時候,因州北有福山而改名為福州。後來到了宋朝的時候,全程遍植榕樹,出現了“綠蔭滿城,暑不張蓋”的奇特景觀,因此福州就有了“榕城”的美稱,而且越叫越響亮,榕樹也就成為了福州的市樹。

那麼福州的市花,大家知道是什麼嗎?提示一下,在我們車廂裏呀,就瀰漫着它的花香。沒錯,就是茉莉花。夏天是茉莉花開的季節,司機師傅們都喜歡買串掛在車內,既淨化了空氣又裝飾了車廂,這叫一舉兩得。或許啊,很多人不知道,這茉莉花並非是中國國籍,它來自波斯,也就是現在的印度,阿拉伯一帶。它從西漢傳入中國的時候就已經在福州落户了,所以已有了20_年的栽培歷史了。福州不僅是國內最早引進茉莉花的地方,還是茉莉花茶的發源地呢。茉莉花是舶來品,是福州海洋文化的見證。由此可見,早在漢朝的時候,福州就已經開始與海外有了貿易往來,而且呢,從古至今,都是中國重要的國際商貿港口城市。

各位團友,福州是有福之州,那麼我相信,來福州的人都是有福之人。福州有福,到底福在哪呢?小羅認為啊,它福在山之仙氣,水之靈氣,人之才氣。都説有山無水枯燥,有水無山單調,有山有水那才叫絕妙。而我們福州不僅有羣山環繞,城內還有烏山、于山、屏山三山鼎力,白塔烏塔兩塔對峙,還有穿城而過的母親河閩江,構成了“三山兩塔一條江”的獨特城市格局。

城不在大,有水則靈。福州呢,是中國內河密度最大的城市,至今還擁有着內河42條。據初步規劃啊,福州將會把它們分為風景觀賞河道、通航河道和排水河道,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大家就可以坐着遊船觀賞福州的市容了。

各位團友,提到水啊,還有一個咱們不得不説下,那就是福州還是中國三大温泉區之一。它分佈廣、埋藏淺、温度高、水量大、水質好。最難得的是我們的温泉都集中在市中心,這在世界各大城市還是極為罕見的。自古呢就有“浴在福州”的美譽,福州人早在1000多年前,就開始享受温泉了。老福州人把洗温泉稱為燙湯。每當忙碌之後,勞作之餘,到澡堂裏去“燙一燙”,那幸福絕對不是今天的桑拿浴所能比的。至今那些老華僑回來探親的時候還在那感慨:“遊山玩水固然好,比不上在故鄉洗上一個温泉澡。”

所以啊,有人説,要是來到福州,沒有泡過温泉,那就等於沒有來過福州。不過大家彆着急,我們旅行社為大家安排的酒店裏就有温泉啦,大家晚上就可以好好的享受了。

各位團友,要説到人才之氣啊,據史料記載,從唐宋到明清,福州籍狀元就有23名,進士則多達4000多人,在中國近代史上更是名人輩出,有民族英雄林則徐、西學泰斗嚴復、文壇祖母冰心、數學家陳景潤等等。所以説呢,福州是個不折不扣的“海濱鄒魯”。

由此可見,福州人不僅會享受生活,而且還勤奮學習。各位團友,正所謂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福州人向來知足常樂,對待工作,既能吃苦,也能適時變通,富庶讓這個城市十分的寬容,一點兒也不排外。都説福州話聽起來像外語,但是很多場合大家還是説普通話的,就連老一輩的福州人也不例外,都學着説幾句,就是有時候發音不太標準。其實呢,福州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它的底層是古代閩越族的語言,經過歷史上的幾次北方大遷移,這些移民帶來了古吳語、古楚語,還有一些中原口語,它們相互融合,就成了今天的福州話。聽起來好像是南北大雜燴,這就是福州的特點,不論是語言還是工作,生活方面,各方族羣,多元文化,在這裏都可以相互包容,和諧共處。正如林則徐所説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它體現着福州的城市精神。

各位團友,我們每到一個地方,都會不由自主地關注它的飲食文化。而在福州呢,它的飲食文化也是源遠流長的,以福州菜為代表的閩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這其中啊,佛跳牆就是閩菜中的首席菜,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風味小吃呢,更是遍佈街頭巷尾,肉燕、鼎邊糊、魚丸等等,都是讓人大飽口福的。這些呢,我們旅行社也都有為大家安排,到時候大家就可以好好的品嚐了。

各位團友,展望未來,福州城市正以現代的步伐東擴南進,它或許不再是“三山兩塔,一水長流”的古城,而是一組結構合理,適合人居住的,經濟增長的現代化城市。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是福州人民的目標。福州呢是個開放的城市,它正敞開着它的雙手,迎接大家的到來。

所以,我們熱忱的歡迎有更多的朋友能來福州旅遊觀光,來感受一下福州古城的神韻。相信有福之州一定能讓你們載福而歸的。好了,各位團友,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到了下榻的酒店,現在,請大家好行李物品隨我下車,請小心慢走。謝謝!

備註:無諸姓騶氏,越王勾踐後裔。(約生於戰國晚期,卒於漢初),漢閩越王,姓騶氏,為越王勾踐的十三世孫。越國解體後,無諸移居閩地,佔有福建及周邊地區,自稱閩越越王。秦統一後,降為君長。秦以其轄地為閩中郡。王號被撤的無諸怒而揭竿,率閩中兵從諸侯滅秦。秦亡,偏狹的項羽掌政令,仕途坎坷的無諸再次與閩王之稱無緣,血液中不安分的因素再次促使他率兵抗楚,為漢王朝的建立和中國的重新統一立下汗馬功勞。

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4

今天,我去了鼓山。鼓山位於福建省福州市的東部,是一座不高的山,很多市民經常在這裏爬山鍛鍊身體。

因為時間關係,我們要坐纜車到半山腰,然後下山。媽媽非要走路上山,我們沒辦法,只好讓她一個人爬山。我們坐上了纜車,往上一看,上面的纜車象燈籠一樣,紅紅黃黃,太漂亮了。山中的樹木鬱鬱葱葱,林間小道蜿蜒曲折,幽靜級了。我們從纜車上下來時,媽媽還沒有到,我們就向前爬了一段路,到了更衣亭,開始坐下來休息等媽媽。

過了一會,媽媽到了。她的臉上全是汗,氣喘吁吁的,看來上山的路還是挺費勁的。山上有一個著名的寺廟叫湧泉寺,可是爸爸和爺爺都不願意爬山了,我就和媽媽一起向湧泉寺進發。

進了湧泉寺的山門,發現這裏來上香的信徒特別多,到處都是煙霧繚繞,眼睛都睜不開。在各個大殿的門口,我們都看到了一種特別奇怪的蠟燭,名叫菠蘿蠟。像拳頭那麼大的一對要78元,像個大水壺那麼大的一對要888元呢!它的裏面全是蠟燭油,中間一根芯,可以燃燒很久很久。在一個僻靜的小院裏藏着湧泉寺的藏經閣。在這裏,我們不僅看到了清朝三位皇帝賜給湧泉寺的十幾個巨大的大書櫃,還看到了釋迦摩尼的佛牙舍利,裝在一個玉球裏,供奉在舍利塔中。真沒想到這個寺廟裏居然還有這麼珍貴的舍利,這次遊覽真是大開眼界!

快沒時間了,我們不得不趕緊離開湧泉寺,坐着纜車下山了。今天我很開心!

福建鼓山導遊詞範文5

各位團友,早上好!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榕城”福州,我是_旅行社的導遊員_,今天我們將共同遊覽鼓山湧泉寺。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鼓山的停車場,請大家隨我下車,代好自己的貴重物品,也請記住我們的車號為閩D_____。我們在這裏遊覽的時間約為2個小時,請大家11:00上車。

各位團友,我們今天要參觀的鼓山是福州歷史文化悠久的名山,相傳峯頂有一塊巨石,形狀象鼓,每當風雨交加,石頭傳出如鼓的聲音。鼓山因此得名。這在1600多年前的《遷城記》一書中,就有“左旗右鼓,全閩兩絕”的説法。

鼓山海拔高度1004米。而我們參觀的湧泉寺位於半山腰海拔650米處。湧泉寺距今已有1220_年的歷史,是福州五大叢林之一。湧泉寺建築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為主體,寺內有“三鐵”“三寶”,這“三鐵”“三寶”是什麼呢?在遊覽的過程中我將向大家一一介紹。好,各位團友,我們沿着這條小路,來到了鼓山的山門,請看石柱上的這一幅對聯:“淨地何須掃,空門不用關”,這是一副名聯,語意雙關,大家請看,這山門建在山坡口,山風直衝而來,能將落葉塵土吹得乾乾淨淨,無須人工清掃;到了夏秋季節,颱風頻頻,山門常被颳倒,乾脆就不再設門,留下現在這個空門,而從它的寓意看,淨地指佛門淨地,纖塵不染,自然無須清掃;空指佛門四大皆空,信仰來去自由,自然不用關。這副對聯還是一副藏頭聯,分別取“淨”“空”二字,是為紀念湧泉寺已故方丈淨空法師而題。

好,各位團友,現在讓我們去看看羅漢泉吧。各位團友,現在我們看到這口泉池,是“羅漢泉”,相傳在建寺時,一住持和尚,夢到羅漢指點此處有泉眼,第二天,和尚們在此處挖掘,果然有清泉,於是眾僧為感謝羅漢贈泉,把此泉叫着羅漢泉,湧泉寺因此而得名。

好,各位團友,請大家轉過身來。現在在我們的正前方,看到“湧泉寺”這塊匾額,可是康熙皇帝親筆手書,字跡古樸,蒼勁有力。

各位團友,現在請大家暫時不要進入寺廟參觀,因為,我想給大家介紹我們左右兩旁的塔,現在請大家猜猜我們眼前這一對小巧玲瓏的塔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呢?而塔在寺廟裏面起到什麼作用呢?

啊!您説是用木頭做的,您説石頭做的,您説是鐵做的,大家好像都沒有猜對呀,這一對塔呀是用陶土燒製而成的,他們距今可有900多年的歷史了。左邊這一座稱為“莊嚴劫千佛陶塔”,代表着過去佛燃燈佛。右邊一座稱“賢劫千佛陶塔”,代表着現在佛釋迦摩尼佛。兩座塔的顏色都是棕褐色,採用陶土分層燒製,砌疊而成,塔身施釉。塔高約7米,八角九層,塔壁塑有佛像1038尊。今天我們所看的陶土燒製塔是非常少有的。

大家看它的塔鈴有72個,也是用陶土精心燒製而成,每當清風掠過,它都會發出悦耳的聲音,似乎是給我們送來平安的祝福。塔座上塑蓮瓣、舞獅、侏儒,並刻有銘文,記載建塔時間和工匠姓名等。兩塔原在福州南郊龍瑞院內,1972年遷至湧泉寺。現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兩座樓閣式的陶塔,還是研究宋代建築的實物佐證。塔在寺廟裏起到什麼作用呢?

其實寺廟與塔有着很深的淵源。塔,梵文卒堵坡,原為墳冢、圓丘的意思。在古印度,人們稱寺廟為塔廟(塔院)。寺廟是以塔為主,人們把一些德道的高僧的舍利及經書存放於塔中。塔在寺廟被奉為吉祥的聖物,後來衍變為一種特有的宗教建築。佛教傳入中國後,中華民族善於融化外來的文化,創造出富有民族物色的文化。作為佛法象徵的塔,在佛教漢化的過程中,塔的形式就有了多樣性,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圓的、方的、鐵的、木的,塔的用途,由以前只貯藏舍利、象徵佛法,擴大為功德、寄託、紀念,甚至做為海上航行的標識,以及與風水有關的特殊建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陶塔也是一個值得大家多多回昧的塔,這對宋代陶塔是今天我們參觀的湧泉寺的“三寶”之一,在這裏給大家十五分鐘的照像時間,十五分鐘後我們將去參觀寺廟的“三鐵”和“三寶”中的另二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