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27W

福建冠豸山導遊詞

龍巖冠豸山導遊詞1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龍巖冠豸山導遊詞2

連城山水價值連城!地處福建西部的連城縣的冠豸山不連崗以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圓四十里,它於1986年被評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1994年被確定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並於2000年被評為國家首批AAAA級旅遊區,2009年被列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名錄。冠豸山風景區屬丹霞地貌,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泉從石間穿過,潺潺不斷,逾半山處,巨石之上立一鬆風亭。半雲亭築在山間突出部,仰崖上古樹,鬱郁蒼蒼,如在半天。至滴珠巖,高壁峭立,獨留一面,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冠旨”兩字,字徑數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源地之一的佐證。過滴珠巖為芳蘭谷,谷中蘭花香馨遠襲。南面是石園,為清朝林赤章讀書處,巖洞深邃,可容數十人,巖頂石花叢植,雨天水從五老峯崢淙瀉落,又名“天上來”。過修竹徑,越桃源澗,吞紅咽綠,上十餘折,即為金字泉。金字泉邊有一水塘,名“清如許”,一線天倒映其中,成天地兩線,更添情趣。上有項南同志題寫的“萬峯朝鬥”四個大字,過了一線天,便是“白雲深處”,旁有仙人所鑿的玉女池,平日仙水盈池,民間傳説冠豸山五姐妹常在此沐浴,得一冰肌玉骨之身。在白雲深處登五老峯,可眺望城區。靈芝峯下為靈芝庵,折北行至小半山,相傳唐歐陽仙曾在此煉丹。

龍巖冠豸山導遊詞3

鴛鴦溪位於周寧鄰縣屏南雙溪鎮宜洋村境內,距城區約30公里,這裏海拔800米,林深谷幽,溪淨泉碧,環境十分寧靜,是鴛鴦棲息之地。

鴛鴦溪為白巖溪中的一段溪流,長約14公里,溪流平緩,有直餘個形狀各異、水碧鏡的深潭,供鴛鴦棲息戲水;溪岸各色野果累累,可供鴛鴦覓食,而山林中棲息着婁百隻獼猴,當鴛鴦的天敵——老鷹出現時,羣猴即嗷嗷嘶叫,提醒鴛鴦飛避密林巖洞或潛入水中,成為鴛鴦天然的“衞士”。因此,這種特殊的自然環境,成為鴛鴦棲息的樂園。第年秋季有婁百上千只鴛鴦從北方飛平這裏越冬,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鳥自然保護區。

鴛鴦溪的主要遊覽景點有白水洋、鴛鴦溪、叉溪、水竹洋、考溪、鴛鴦湖等,其中景具特色的是白水洋和鴛鴦溪。白水洋一帶林木葱鬱,環境清幽,溪中三塊巨石平鋪水底,最在的塊面積竟達4萬平方米。水漫其石,僅深寸餘,溪水清悠,波光瀲灩,一片白熾,故稱“白水洋”,亦稱“水上廣場”或“十里水街”。鴛鴦溪兩岸峯巒疊嶂,古木參天,奇花異草,遍佈山野。碧水潭中戲水的五彩鴛鴦,密林中嬉戲跳躍的獼猴,給這幽靜的溪谷增添盎然微微生機,是一外奇絕的大自然旅遊觀賞點。鴛鴦溪一帶還有一處為“漈水成煙”的百丈漈水簾洞,洞深穴祕,瀑簾掛壁,為全國五大水簾洞之首,其景色之奇麗,令人嘖嘖讚歎。

龍巖冠豸山導遊詞4

鴛鴦溪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屏南縣東北部,距縣城30公里,處屏南、周寧、政和三縣交界。總面積78.8平方公里。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鴛鴦鳥保護區。

鴛鴦鳥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是人們喜愛的觀賞水鳥。鴛鴦溪長14公里,附近山深林密,幽靜而清淨,是鴛鴦棲息的好地方。每年秋季有數百上千只鴛鴦從北方飛來越冬,使這一帶溪流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發現鴛鴦,故屏南有“鴛鴦之鄉”之美譽。

鴛鴦溪共分白水洋、鴛鴦溪、叉溪、水竹洋——考溪、鴛鴦湖等5個遊覽區。

白水洋遊覽區在鴛鴦溪上游,為鴛鴦溪四大景觀之一,除溪流兩岸的大小飛瀑和巖洞之外,最使人稱絕的為“十里水街”,它是由三塊平坦的巨石鋪於水底而成,最大的一塊達4萬平方米。人行其上,水恰淹腳背,波光瀲灩,一片白熾,故稱“白水洋”。白水洋平坦寬敞,上面可騎自行車,可駕駛汽車。下游有一條50多米長的天然滑道,赤身下滑不傷肌膚,被稱為“天然衝浪游泳池”。

鴛鴦溪遊覽區,該遊覽區為鴛鴦溪的中心景區,它以野生動物鴛鴦、獼猴和稀有植物為特色,融溪、瀑、峯、巖、洞、潭、霧等山水景觀為一體,成為不可多得的綜合性遊覽區。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百丈祭水濂洞”,它已列為全國五大水濂洞之首。清代宜洋武舉張朝升稱之為“祭水成煙”,它的特點是落差大、瀑面寬、水量足且不枯竭,並可進洞仰看水濂。

叉溪遊覽區位於鴛鴦溪下游,它以數千畝原始次森林為主,輔以豐富多彩的河谷景觀,主要景點是可與“百丈祭水濂洞”相媲美的“百丈祭”。

水竹洋——考溪遊覽區位於叉溪遊覽區西面,它以險峯、幽谷和黃山鬆為主要特色。

鴛鴦湖遊覽區位於雙溪鎮,以湖光、小島、鴛鴦、野鴨羣及四季杜鵑花和寺廟、古塔等組成。

遊客可乘汽車抵達屏南縣城後轉乘旅遊車直達景區,景區內“風景區管理站”設有賓館可供遊客食宿。

龍巖冠豸山導遊詞5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冠豸山位於連城東1.5公里處,平地拔起,不連崗,位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方園40裏。1993年定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冠豸山舊稱田石,因其峯似巨冠,故名。又因奇山峻石到了明代,壘城開地,築南北塹關牆,鑿石磴,建書院,成為遠近馳名的“上游第一觀”。奇,遠望如欲放的蓮花,又名蓮花山。自宋紹興三年(1133年)連城置沿以來,就已開發,元代闢為名勝.

冠豸山為丹霞地貌,峯巖峻峭、景緻迷人,有清泉穿石,聲出峽谷的蒼玉峽;有清澄如鏡的金字泉;有兩峯壁裂,望天一線的一線天;有狀似孤獨,光耀人間的“照天燭”;有泉清風爽可容百人的蓮花洞;有風姿綽約,神形畢俏的姊妹巖;登丹梯雲棧至山頂遠眺,有“身疑上天遊,搖盪白雲裏”置身仙境的感受。

冠豸山東南有石門湖,潭深壑淺,湖清山秀,登艇遊湖,山環水繞,沿途有,“渴子飲泉”、“大象戲水”、“猴獼撞鐘”、“瘋僧戴帽”等勝景。

冠豸山歷代留下許多摩崖石刻和樓台亭閣及書院等人文景觀。今尚存半雲亭、松風亭、東山書院、修竹書院、靈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餘處。最為珍貴的有林則徐登臨冠豸山,存於東山草堂的手書橫匾“江左風流”,清幹隆名士紀曉嵐,在任福建提督學院時題寫的“追步東山”寶墨。

近年來,冠豸山景區建設有了很大發展,重修了遊山道路,植樹種花十萬餘株,修建了長壽亭、凝碧山房等,改善了旅遊服務設施,吸引了大量中外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