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有的人》課文原文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3W

《有的人》課文原文通用多篇

讀《有的人》有感 篇一

《有的人》是當代詩人臧克家紀念魯迅逝世十週年寫的一首詩,詩中批判了那些欺壓人民的反動派統治者,讚揚了那些為人民服務的人,表現了作者懷念魯迅並讚揚他“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品味良久,感受到了一絲絲的哲學,在那個時代,反動派騎在人民頭上,耀武揚威,欺壓人民,可魯迅雖然在地下長眠,但是在人民面前他永遠那麼偉大,魯迅的精神和思想永駐人間。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還大膽地借鑑了古詩用典的手法,在詩中運用了一連串能引發讀者聯想作 文 吧的典型細節和比喻,如“有的人服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使讀者聯想起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名句,再如“有的人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會使我們想起白居易“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句詩的意境,雖然是政治抒情,然而卻運用形象思維,詞句優美,使人過目不忘。

魯迅一生都在以筆為武器,揭露了反動派種種的罪惡,反動派曾多次威脅他,可他心裏永遠沒有退縮,只有一往無前,令反動派害怕,讓老百姓心安。

反覆拜讀《有的人》這篇文章,我不僅感到汗顏,原來我只為自己的前途着想,感謝這首詩,它像一絲和煦的春風拂過我那即將乾涸的心田。

《有的人》課文原文 篇二

有的人

——紀念魯迅有感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春的野草。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羣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課文簡説

這首詩是1949年11月1日為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而寫的,因此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但是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

作者曾説:“對於這樣一位巨人作全面的歌頌,那是很難下筆的。我只是概括地從他生前為人民奮鬥犧牲而不想到個人,在他死後人民熱烈紀念他這兩點上來表現他的偉大。”“為了加強、突出主題的意義,豐富這篇短詩的內容,通篇用了對比的表現方法,題目不寫做紀念魯迅而叫做‘有的人’。”

整首詩歌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第一節是第一部分;第二、三、四節是第二部分;第五、六、七節是第三部分。第一部分作者開門見山,以兩種對立階級的人為代表,緊緊抓住參加魯迅紀念活動感觸最深的兩點,即魯迅生為人民鞠躬盡瘁,死後人民懷念他,從對魯迅雖死猶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對生與死的不同的觀點。第二部分從兩種人對待人民的不同態度中,熱情讚頌魯迅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第三部分從人民對兩種人的不同態度中,抒發了作者及人民永遠懷念魯迅的深厚感情。第一部分是全詩的總綱,第二、第三部分就第一部分提出的感觸最深的兩點分別進行解説和深入挖掘,形成了讚頌魯迅鞠躬盡瘁為人民的偉大精神的情感主線。

《有的人》課文原文 篇三

有的人活着

他已經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還活着。

有的人

騎在人民頭上:“啊,我多偉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

有的人

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

有的人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

騎在人民頭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給人民作牛馬的

人民永遠記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

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

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

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場可以看到;

他活着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着的人,

羣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1949年11月1日。1949年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週年紀念日,勝利了的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臧克家親身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並去瞻仰了魯迅故居,這首詩就是之後詩人為了紀念魯迅逝世13週年而作。

《有的人》賞析:

這首詩手法非常簡單,語言明快直接,觀點立場鮮明、毫不含糊,其中所表達的觀點也是一針見血,使人能夠直接領會其中所包含的情感。詩人從開篇到結尾,反覆使用簡明的對比手法來寫兩種人,這兩種人相互對照和映襯,因此而使其中偉大的更偉大,卑劣的更卑劣。

這樣的對比不是從單一的而是豐富的多角度展開,“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詩人首先指出這樣一種現象,然後從這個現象出發,再一一從多個角度進行比較,從這兩種人的靈魂、動機、行動、後果上來探究其原因。

之所以有的人活着卻已經死了,是因為他“騎在人民頭上”,而且感到自己的偉大;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但是“他活着別人就不能活”,這樣的從靈魂深處是卑劣渺小的,從動機上講是貪婪自私的,從後果上講是給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並與人民為敵的,所以,“人民把他摔垮”,“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而相反的,“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是因為他“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願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他活着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所以,人民永遠記住他,“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都是青青的野草”,羣眾把他抬得很高很高。

這首詩最大的特點是善用對比,對比造成兩種生死觀的巨大落差,更有助於揭示其美醜、善惡的本質區別;同時,這種對比是貫穿全篇各節的,從全詩而言則是用了鋪陳手法,依次展開。文中多處暗引魯迅的詩文,如“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源於魯迅詩句“俯首甘為孺子牛”,“情願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燒”則源於魯迅《野草·題辭》中“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至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數句。化用魯迅詩文以謳歌魯迅精神,形象而又鮮明,能更透徹更貼切地表達詩作的主題。全篇語言凝練,富於節奏感。情感表達在對比中產生強烈的`效果。使人過目不忘。

作者簡介:

臧克家(1905年10月8日——2004年2月5日),山東諸城人;傑出詩人,著名作家、編輯家,忠誠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三屆代表,全國政協第五、六、七、八屆委員,第七、八屆常務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二屆理事,第三屆理事、顧問,第四屆顧問,第五、六屆名譽副主席,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委員,第六、七屆榮譽委員,中國詩歌學會會長,中國作家學會會員。

曾任《詩刊》主編,他的第一部詩集是《烙印》,主要諷刺詩集《寶貝兒》,文藝論文集《在文藝學習的道路上》。代表作有《老馬》、《有的人》、《罪惡的棕熊》,《難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