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古詩文默寫練習精編(直接、理解性默寫)通用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3W

古詩文默寫練習精編(直接、理解性默寫)通用多篇

大學聯考語文情景式默寫 篇一

《勸學》

1、人們常説,活到老,學到老,荀子《勸學》篇中的學不可以已 這句話印證了這句話。

2、韓愈《師説》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句話與荀子《勸學》中的“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觀點相同。

3、荀子在《勸學》中説,君子需要通過廣泛學習來提升自己的兩個句子是: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4、《勸學》開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論點,即“ 學不可以已 ”。在後面又闡明瞭學習要持之以恆的句子是: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5、強調君子並非有何差異,只是善於藉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6、強調空想不如學習的一句: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7、在文中強調學習應當用心專一,並且從正面設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樣弱小,如果用心專一也會有所成的句子是: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逍遙遊》

1、在《逍遙遊》中描繪大鵬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莊子·逍遙遊》中以“朝菌”和“蟪蛄”為例來説明“小年”一詞的兩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作者舉現實生活中的很小的實物也需要依憑外物實例與大鵬鳥的“海運將徙”作對比,形象地説明任何事物都有所憑藉的句子是: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舉現實生活中的實例,通過舟的浮動對水的依賴性,從而得出結論來説明大鵬鳥的飛翔對風的依賴性的句子是: 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5、莊子從奇妙莫測的描寫後接着以現實社會的四種人的具體描述,文中描寫四種人的句子分別是: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

6、作者提出自己的觀點——“無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遙的並列句了三類人的句子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7、文中對天空的顏色成因進行了探尋,併發出了疑問的兩句是: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8、文中寫宋榮子看淡了世間的榮辱,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更加奮勉或沮喪的句子是: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9、當看到大鵬經過一系列的準備才能“圖南”之後,蜩與學鳩通過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飛行和休息的樣子來嘲笑大鵬鳥的句子是:我決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短歌行》默寫題 篇二

1、漢樂府民歌《長歌行》詩中“東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詩句,來表現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之情。

2、曹操《短歌行》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幾句寫詩人一邊喝酒一邊高歌,感歎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好比晨露轉瞬即逝。

3、《短歌行》中“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寫詩人在酒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鬱長久難遣,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脱。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詩經·鄭風·子衿》中的詩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這幾句點明瞭“愁”的'一個原因,即對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詩經原是寫戀人之間的思念,那種悠長,那種亦喜亦憂,可見詩人對人才的一片深情。

5、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表達了作者歡迎賢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作者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不甚欣喜。

6、曹操在《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幾句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賢才而不得,點明瞭憂愁不斷的原因。

7、曹操在《短歌行》中“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幾句寫詩人通過想象與賢才親密交往的場景:遠方賓客踏着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着將往日的情誼訴説。表達了詩人希望與賢才真誠交往的強烈願望。

8、曹操在《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幾句寫明月升起 ,星星閃爍,一羣尋巢烏鵲向南飛去。繞樹飛了三週卻沒斂翅,哪裏才有它們棲身之所?比喻在三國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猶豫不決,彷徨不知何去何從。作者以設問的方式,曲折地為賢才指明方向。

9、曹操在《短歌行》中“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幾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説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然後以周公自比,説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誠服地歸順。表達作者胸懷大志,一統天下的願望。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篇三

(1)師者,____________________。(韓愈《師説》)

__________,勝作一書生。(楊炯《從軍行》)

(2)久在樊籠裏,__________。(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______________,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3)借書滿架,________,________,萬籟有聲。(歸有光《項脊軒志》)

______________,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峯》)

(4)衣帶漸寬終不悔,______________。(柳永《鳳棲梧》)

______________,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書憤》)

【答案】 (1)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寧為百夫長 (2)復得返自然 別有幽愁暗恨生 (3)偃仰嘯歌 冥然兀坐 不畏浮雲遮望眼 (4)為伊消得人憔悴 出師一表真名世

《蜀道難》 篇四

1、《蜀道難》的主旨句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2、《蜀道難》中運用誇張修辭方法,寫出秦蜀之間崇山疊嶺、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3、《蜀道難》中寫出水石相激、山谷轟鳴的驚險場面的句子是: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4、運用誇張極言山峯之高、絕壁之險,渲染驚險的氣氛的句子: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

5、虛寫映襯表現蜀道的雄奇險峻的句子: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6、表明歷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7、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開篇以蜀地方言詠歎點出主題,為全詩奠下雄渾感情基調的句子是“噫籲嚱,危乎高哉!”。

8、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運用誇張的手法表示自古以來秦、蜀之間少有往來。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進一步表明秦、蜀之間為高山峻嶺所阻擋。

9、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引用神話傳説為其增添了浪漫氣息,如引用“五丁開山”一神話的句子是“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後天梯石棧相鈎連。”

10、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運用神話、誇張、襯托的手法來寫蜀山之高險的句子有“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衝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11、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摹寫行人艱難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歎”。

12、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為我們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蒼涼的環境氣氛。

13、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還有更為奇險的風光。詩人先用“連峯去天不盈尺,枯鬆倒掛倚絕壁。”托出山勢的高險,然後由靜而動,“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寫出水石激盪、山谷空鳴的場景。

14、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寫出了劍閣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特點的句子是“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15、李白在《蜀道難》一詩中,化用西晉張載《劍閣銘》中“形勝之地,匪親勿居”語句的句子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從而表達了對國事的憂慮與關切。

16、從李白《蜀道難》一詩中“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諮嗟!”的長歎中,我們似乎也感受到了詩人對功業難成的一聲歎息。

默寫古詩文 篇五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_______________,不亦樂乎?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論語》)

(2)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間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3)_______________,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4)閒來垂釣碧溪上,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難》)

(5)_______________,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6)人生自古誰無死,_______________。(文天祥《過零丁洋》)

夕陽西下,_______________。(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9)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將詩人因朋友遠去而產生的無限惆悵之情抒寫到極致的兩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篇六

(1)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勸學》)

(2)__________,__________。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3)斜陽草樹,________,__________。(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4)寄蜉蝣於天地,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須臾,__________________。(蘇軾《赤壁賦》)

【答案】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2)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3)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4)渺滄海之一粟 羨長江之無窮

《赤壁賦》 篇七

1、寫江上水汽瀰漫,江水無邊無際和遠方天際相接的句子是: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2、概括了曹操軍隊在攻破荊州順流而下的軍容盛狀的句子是: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3、敍寫江水流逝卻始終長流不息,月亮盈虧卻無所增減的哲理的句子: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4、用高超的手法描寫動人的音樂: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5、蘇軾在《赤壁賦》中慨歎“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6、寫清風明月為吾享用的句子: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7.寫清風與明月可盡情享用,無人禁止,無窮無盡的句子:取之無禁,用之不竭。

9、寫希望與神仙相交,與明月同在的句子: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10、寫月亮升起後,對遊人依依眷戀,脈脈含情,實則是遊人對明月的喜愛的句子: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11、寫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飄蕩,似乎是在浩蕩的宇宙間乘風飛行,飄飄忽忽升入仙境裏去的句子: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12、寫作者引吭高歌,吟誦古代詠月的詩歌,召喚月亮飛行的句子: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13、描繪秋江的爽朗和澄清,也恰好體現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14、寫客人簫聲之悲傷幽怨的句子: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

15、用蛟龍嫠婦聽簫聲的感受來突出簫聲的悲涼與幽怨的句子: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16、以月亮作比,描寫世間萬物變化的規律的句子是: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17.從不變的角度,描述人與萬物的關係: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18、文中告訴我們別人的東西雖小也不能佔有: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19.寫作者盪漾江中,與麋鹿為伴的句子是: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20、寫作者與友人於扁舟舉杯共飲的句子是: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

21、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感歎我們個人在天地間生命的短暫和個體的渺小的句子: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22、描寫詩人行舟的感覺,像身上長上了翅膀: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23、詩人在飲酒後,唱出對遠在天邊的女子的思念: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默寫古詩文 篇八

默寫古詩文這一塊大致有以下幾種題型:

一、直接型默寫題

這是一種傳統型的默寫題,又稱“機械型默寫題”,要求考生寫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文句,或出上句對下旬,或出下句對上句,或出兩頭寫中間……是難度最低的一類題。也是各地區會考中都會出現的題型。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諮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

二、理解型默寫題

這類題在默寫題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它的難度要比直接型默寫題稍大些,靈活性也強一些,它把從前死記硬背的檢測方式深化了一步。考生不僅要準確、熟練掌握原文,還要對課文內容有一定的理解。但它的答案仍具有唯一性。

例如:《出師表》中表現諸葛亮“寵辱不驚”的語句是:______。

三、遷移型默寫題

這是一類新出現的題型。對考生的要求比較高,它將課內外的詩文聯繫起來,由內引外,注重遷移,更注重考查的靈活性、綜合性。考生只有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量,才能從容不迫地解答。這類題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例如:我們學過的古詩詞中,有不少詩句寫到了“月”,如“明月別枝驚鵲”,請你再寫出兩個含“月”的詩句:______。

四、運用型默寫題

重在運用,是語文學習的一大特點,默寫題亦然。只有在靈活運用中才能真正檢驗出對所積累內容的理解。運用型默寫題多設置具體的語境,需要考生藉助聯想,在積累的倉庫中搜索出恰如其分的語句填人其中。這類題重在運用,是知識與能力的結合體,因有語境的限制,其答題範圍往往也是有限的。

例如:朋友分別,如果你借用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兩句詩送行,則略顯傷感,不妨借用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詩句:______,來表達一種豪邁情懷。

五、簡單賞析型默寫題

這類題注重考生的情感、態度,重在使考生髮揮主動性,考查對古詩文的初步鑑賞能力。這類題沒有固定的答案,憑考生自己的喜好在詩文中選擇語句作答。這類題更具有開放性和主觀性。

例如:你在課內或課外一定學過或讀過一些描寫春天的古代詩句,請寫出你喜歡的兩句。

《師説》 篇九

1、韓愈所説的“師”,有其獨特含義,明確自己所説的老師不是指啟蒙教師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從多個方面進行對比,抨擊“恥學於師”的人,先用古今對比,指出從師與不從師的兩種結果,並用一個反問句推斷聖人更聖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語句是: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3、本文以為子擇師和自己不從師作對比,韓愈直接點明自己的態度,認為這樣做,最終導致的結果是:國小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4、韓愈認為老師的職能是: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擇師的標準是: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5、韓愈眼中的師生關係是怎樣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6、《師説》中士大夫之族恥學於師的原因: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