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來歷(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3W

七月十五中元節的來歷(精品多篇)

中元節祭祀儀式 篇一

祭拜時間

祭拜亡魂,於下午14點以後,15點到17點為最佳(農曆七月十五當天)。家裏若有祖先牌位,同日正午11點到13點為祭拜時間。

祭拜地點

亡魂祭拜於自宅家門前或公寓的陽台。祭拜祖先於祖先牌位前。

準備供品

除臉盆以外,其餘供品份量以六或六的倍數為佳。

1、臉盆一個,裝八分滿水。及毛巾、香皂等,供於供桌前的板凳給好兄弟清潔用。

2、煮熟的飯、面或糕餅,共六人份

3、煮熟的雞、豬、魚等。可用罐頭代替

4、碗裝的湯或杯裝的飲料。

5、新鮮的水果及煮好的蔬菜。

儀式順序

1、供桌上筷子

2、焚香禱告,香的數目為供品總數加三

3、第一次焚香後,每炷香各插一個供品,多出來的香,主食類的飯面或糕餅,可各插兩柱

4、第一次的香燃剩一半時,焚第二次香,插法如上。

5、第二次的香燃剩一半時,重複上述動作

6、等香都燃盡後,將香腳收起,雙手頂禮合拜,向過路好兄弟祝禱,宣告祭禮結束。

中元節是傳統節日嗎 篇二

中元節是傳統節日。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在祭拜的時候應有的禮儀一定要有。

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的習俗活動 篇三

薦新祭祖

薦新祭祖是這個日子的核心價值。道教説這天是地官赦罪日,佛教説是佛歡喜日。民間則視為是祭祖悼亡的日子。

《東京夢華錄》記載,過去每年一到七月初七,商家的營銷活動就開始了,出售各種祭奠物品、服裝衣帽等。明清資料顯示,西南很多地方從七月初七開始打掃家裏,把祖宗牌位請出來,老人生前愛玩的字畫之類掛出來。到了七月十三、十四、十五,早晚上供,倒茶敬香。七月十五要送老人回去。除了接老人的,也有上墳的。

焚楮送亡

楮是祭祀時焚燒的紙幣,今人有詩:“又到中元送袱錢,晚風無語送青煙。時光老去人非昨,只有哀思似去年。”意思就是自己老了,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但對祖先的思念始終不變。一些地區在這時候給先人化袱錢,要寫包袱單子,就像填快遞單一樣,一般填三代,搞得清楚的話可以填七代。單子必須小孩子來填,這其實是個家族教育,一面讓孩子記住祖先名字,一面練習書法。

布田祈谷

布田祈谷,祈禱穀物豐收。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地官掌管豐收之事。拜地官,希望今年獲得更好的收成。布田,就是在田裏穀穗上掛五色小旗,也叫插彩。後來佛教七月三十燒地香,是對這個習俗的吸收。隨着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這些習俗現在沒了,但它們的變體還在。

普度施孤

幫自己祖先燒紙,也照看下鄰居的祖先。過去掃墓修墳,左鄰右舍的墓也要象徵性地掃掃,打打招呼。和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差不多。

娛神賽會

在悼亡節日,這是地方社區很重要的文化娛樂活動。過去上海每到舉行祭禮活動,要把城隍老爺抬出來,伴以舞龍的吹打的踩高蹺的。

贈羊寓教或者説贈羊寓孝

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區,七月份姥姥要給外孫外孫女送羊。以前送活羊,後來送面羊。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送羊是讓孩子知道從小要孝順母親。

化生祝子

宋朝開始有的“化生祝子”習俗,到了農曆七月時候,左鄰右舍互送玩偶,祝福沒有孩子的家庭早早生育,延續香火。收禮的人家,要表示感謝,也得回送點什麼,這樣禮尚往來,鄰里關係自然結交得更好。

燃燈祈福

燃燈祈福是農曆七月十五標誌性的民俗活動。祈福身體健康,事事順利等等。

中元節祭祀的注意事項 篇四

祭祀時保持肅靜

祭祀時一定要保持嚴肅肅靜,切忌在祭祀的時候大聲喧譁、打鬧,以免惹惱先人,讓其不高興,從而降怒於家人,給家人帶來禍患。

特殊人羣不參與祭祀

一般不能參與祭祀的人包括孕婦、來月經的女性、未滿週歲的孩子、重病之人等,這些也許是出於對他們身體狀況的考慮,也許是一種一直以來的傳統的習慣。

祭祀衣着素淨

祭祀時切勿穿得花裏花哨,應穿顏色比較肅靜的衣服,如黑色,不能穿得大紅大綠,以不然會覺得你對先人不尊重。

中元節和鬼節的區別 篇五

在中國民間的傳統觀念中,農曆七月神祕而幽暗,地府鬼門大開,萬鬼都從陰間來到人間,探視親友子孫、或尋求供奉,直到七月底關閉鬼門時才返回。作為禁忌,人們很少選擇在七月舉行結婚、搬家或開幕等喜慶儀式。而這個“鬼月”的高峯,無疑是“七月半”也就是被稱為“中元節”的這個日子。

中元節,可以説是佛教、道教與世俗的融合。它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時祭,以及與之相關的祖靈崇拜。古時由於生產能力與認識水平有限,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嘗”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人們舉行向祖先亡靈獻祭的儀式,把時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後自己品嚐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來年的好收成。

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秋嘗祭祖的活動,先秦時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諸侯的事,然後自上而下影響到民間。起初,“秋嘗”的日期並不確定,後來逐漸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後,一般是立秋後第一個月圓的望日,秋氣新來的陰盛之時,對於祭祀亡靈,是個很好的選擇。

“七月半”也叫“盂蘭盆節”,這個名稱體現了該節的佛教因子。“盂蘭盆”是梵語音譯,意思是解倒懸之難。盂蘭盆節是為了紀念佛祖弟子目連救母的故事。這則佛門的孝義故事,很合深受儒家忠孝觀念薰陶的中國民眾的口味。因佛教文化的融入和盛行,盂蘭盆會與“七月半”的嘗新祭祖習俗合併,並開始確定了七月十五日在中國節日系統中地位。

而“七月半”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道教的説法。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自然是諸路鬼眾了。所以中元之日,眾鬼都要離開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回家去,沒主的就遊蕩人間,徘徊在各處找東西吃。道士們在這一天講誦經文,為地官慶賀誕辰,為眾鬼超度,同時信眾們也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日超生。在統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節開始興盛,並且逐漸將“中元”固定為節名。

小編提醒:説到中元節與鬼節的區別和聯繫,在我國傳統上,共有四大鬼節,分別為農曆三月三的上巳節、清明節、中元節,和農曆十月七年級的寒衣節,而中元節其實只是其中的一個,另外,中元節還與除夕、清明節和重陽節三節,並稱中國傳統祭祖大節,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元節祭祀時間 篇六

祭拜時間

祭拜亡魂,於下午14點以後,15點到17點為最佳(農曆七月十五當天)。家裏若有祖先牌位,同日正午11點到13點為祭拜時間。

祭拜地點

亡魂祭拜於自宅家門前或公寓的陽台。祭拜祖先於祖先牌位前祭拜最好。

月十五中元節的習俗有哪些 篇七

第一個薦新祭祖。薦新祭祖是這個日子的核心價值。道教説這天是地官赦罪日,佛教説是佛歡喜日。民間不是按照文獻生活的,不想那些,只知道是祭祖悼亡的日子。

《東京夢華錄》記載,一到七月初七,商家的營銷活動就開始了,出售各種祭奠物品、服裝衣帽等。明清資料顯示,西南很多地方從七月初七開始打掃家裏,把祖宗牌位請出來,老人生前愛玩的字畫之類掛出來。到了七月十三、十四、十五,早晚上供,倒茶敬香。七月十五要送老人回去。除了接老人的,也有上墳的。

第二個是焚楮送亡。楮是祭祀時焚燒的紙幣,今人有詩:“又到中元送袱錢,晚風無語送青煙。時光老去人非昨,只有哀思似去年。”就是自己老了,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我,但對祖先的思念始終不變。給先人化袱錢,要寫包袱單子,就像填快遞單一樣,一般填三代,搞得清楚的話可以填七代。單子必須小孩子來填,這其實是個家族教育,一面讓孩子記住祖先名字,一面練習書法。

第三是布田祈谷。布田祈谷,祈禱穀物豐收。七月十五是地官生日,地官掌管豐收之事。拜地官,希望今年獲得更好的收成。布田,就是在田裏穀穗上掛五色小旗,也叫插彩。後來佛教七月三十燒地香,是對這個習俗的吸收。隨着生產生活方式的轉型,這些習俗現在沒了,但它們的變體還在。

第四是普度施孤。幫自己祖先燒紙,也照看下鄰居的祖先。過去掃墓修墳,左鄰右舍的墓也要象徵性地掃掃,打打招呼。和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差不多。

第五是娛神賽會。在悼亡節日,這是地方社區很重要的文化娛樂活動。過去上海每到舉行祭禮活動,要把城隍老爺抬出來,伴以舞龍的吹打的踩高蹺的。

第六是贈羊寓教或者説贈羊寓孝。山西河北等北方地區,七月份姥姥要給外孫外孫女送羊。以前送活羊,後來送面羊。烏鴉反哺,羊羔跪乳。送羊是讓孩子知道從小要孝順母親。

第七個是化生祝子。宋朝開始有的,到了七月時候,左鄰右舍互送玩偶,祝福沒有孩子的家庭早早生育,延續香火。收禮的人家,要表示感謝吧,也得送點什麼,這樣禮尚往來,鄰里關係自然結交得更好。

最後是燃燈祈福,七月十五標誌性的民俗活動。

哪些國家過中元節 篇八

我國的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日本、朝鮮、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

正月十五日漢族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漢族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漢族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原是小秋,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節,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時行禮如儀。七月十五上墳掃墓,祭拜自己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