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6.82K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新版多篇)

小班幼兒教師的教學反思 篇一

小敏是個很聰明的孩子,對於老師提出的問題她心裏都明白,但是幾乎從來不主動舉手發言,即使老師請她,她也不願意把自己知道的告訴大家。但是她又不內向,一到自由活動時間她就會跟幾個好朋友嘰嘰喳喳聊起來,在家更是又會表演,又是指揮家長做遊戲。家長和許多老師都覺得只要鼓勵小敏多發言就可以了,但是老師嘗試過很多方法,幾乎沒有效果。考慮到小敏其他方面的表現,是不是可以忽略她的這個問題呢?如果您遇到這樣的幼兒會怎麼辦呢?

為孩子營造適宜表現的空間

表達與表現是人類不可忽略的社會性行為。知道而不願表述,那是沒有表達的慾望。小敏能在家庭、同伴中表現,卻不能在老師和集體面前表現,那是缺少信心和勇氣。對此,老師不僅要鼓勵,還要為孩子營造適宜表現的環境、氛圍和空間。

寬鬆的環境――幼兒園像我家。從情感上拉近距離,以老師的行為感染幼兒,使其對老師產生親切感、依戀感、信任感,讓幼兒在幼兒園有如同在家一樣的安全感、温馨感、自由感。有了寬鬆的心理環境,使其感到和老師在一起是歡樂和愉快的,她才會有情不自禁的表達和不由自主的表現。

温馨的氛圍――由結伴到獨立。以自由活動的形式,讓喜歡錶達的幼兒與小敏結伴,老師給予恰當的鼓勵和表揚,使小敏充分體驗到在老師面前表達的自豪與快樂,而逐漸過渡到願意獨立地表現。

激勵的空間――變被動為主動。在孩子為是否回答問題和表達想法而猶豫不決時,老師示以鼓舞性的語言和體態語,孩子會有“老師支持我”、“我能行”的喜悦與自豪感,最終跨過猶豫、徘徊的門檻而主動地表達自己。

尊重孩子選擇沉默的權利

小敏不愛舉手回答問題可能有這樣的原因:不想引起老師的注意;問題太簡單,懶得舉手回答;答案可能不夠準確,自己沒有十分的把握;對老師提出的問題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看到小敏,我就像看到了兒時的自己。如今,我也當了老師,常常會想: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有着各自不同的氣質、性格,為什麼要強求他們每一個人都一樣熱情、大方,一樣出類拔萃,一樣愛自我表現呢?既然舉手發言只是幼兒積極表現的一種手段,是老師瞭解幼兒的一個途徑,那我們大可不必讓孩子們為了舉手而舉手。老師過分的關注也許會引起幼兒的不安與焦慮,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對其今後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不如讓我們帶着一顆寬容的心,尊重孩子選擇沉默的權利,期待她在其他方面的精彩。

小敏的問題不是行為問題,而只是個性發展的弱項,所以,我認為對於她不願在老師面前回答問題的事情可以忽略。

家長和老師對小敏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的願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十全十美、全面發展對於成人都很難做到,而將成人眼中的完美強加在孩子身上,更是不可取。小敏個性發展中的弱項並沒有影響她與小朋友的交流和她身心的健康發展。我認為對於這種個體差異、個性發展的問題,不需要過多幹涉,而應更多關注她的身心能否繼續健康發展。作為教師要做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除了適當的關注,還需要為他們的成長提供更多的認識世界和學習的機會。對小敏的發展,順其自然遠勝於“揠苗助長”。

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

小敏不願意在集體前發言的問題,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解決。

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話語,關注孩子的興趣點。比如,自由活動時老師應該聽聽孩子們在討論什麼,觀察一下小敏是怎麼與小夥伴交流的,在全班的談話活動中,請小敏説他們的話題。

循序漸進,由少到多。開始時,老師可以允許小敏少説,並在簡短的回答後給予她積極的肯定,讓她下次還有在大家面前發言的慾望,然後再將談話的內容逐漸豐富、擴充。

適時採納孩子們的好的意見和建議。如,確定班級活動的主題時,讓像小敏一樣的孩子參與進來,使他們感到自己的意見是寶貴的,能為班級和小夥伴帶來好處。

走進孩子的心靈

幼兒園工作事無鉅細,孩子的事情,再小也是大事,小敏總是不願意舉手回答問題,就是不容忽視的大事,也許這正是小敏有了心理障礙的表現。老師可採取以下的措施。

①親近孩子,消除孩子的陌生感。像小敏這樣的孩子,極有可能非常敏感。不願意回答問題,可能是因為她對環境和老師不熟悉。這時老師要主動與她交流、談心,增進彼此的感情,使其儘快地適應新環境,消除緊張感和陌生感。

②勇於創新,改變舊的教學模式。幼兒園的孩子年齡雖小,欣賞水平可不低。孩子在家都有電視、電腦、vcd,接觸到各種媒體,對舊的教學模式可能不喜歡。作為老師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變化教學模式,用各種方法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③積極評價,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越是敏感、自尊的孩子,越怕在同伴面前説錯話。老師要經常積極地評價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增強積極的自我暗示。

④熱愛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也許老師表揚或批評其他孩子的時候,無意中傷害了她;也許是孩子看到有些小朋友總和老師有説有笑,因而斷定老師可能不喜歡自己。老師要認真觀察、關注每一個孩子,走進孩子的心靈,讓孩子同樣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與温暖。

總之,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走進孩子的心靈,傾聽孩子的心聲,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每一個孩子都健康、愉快地成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的孩子就是脾氣倔強,不喜歡順從和循規蹈矩,小敏就屬於這種情況。針對這種現象,家長和老師不能勉強,要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還要善於引導、啟發、等待,否則,會助長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她更不願意發言。

小敏的語言表達能力不錯,這可以從小敏與好朋友聊天和在家的表現中看出來。口語表達能力的發展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在集體面前發表意見是其中的一種,但不是唯一一種,所以教師和家長不必為小敏的語言發展和表現能力擔憂。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表達習慣和情感需要,鼓勵孩子在非正式場合盡情表達自己的見解。

小班教學反思 篇二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歡樂的“猜一猜”後,自我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頭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着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一樣,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一樣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不一樣”,所以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一樣,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應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理解本事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所以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並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説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簡便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十分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塗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範,所以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塗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塗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小班教學反思 篇三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説,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隻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上《半個蛋殼》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説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故事中的提問,對於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是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作為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我們説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智力較高的幼兒示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繫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教師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啟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小班教學反思 篇四

今天我給孩子們準備了許多了毛豆。在給孩子們提供了毛豆的同時,我沒有告訴他們這是什麼?而是請他們自己觀察,看一看、説一説,老師進行一些總結。並且告訴他們廚房裏的阿姨今天請中一班的小朋友幫忙剝毛豆。

任務明確了,大家開始動手了,怎樣剝呢?我請他們自己去嘗試、探索,找出剝的快又剝的好的方法,而且地上要保持乾淨,大家都興奮地開始嘗試了。個別孩子在家裏幫助大人剝過的小朋友能夠很快的找到好辦法,但是從未幫助大人幹過活的小朋友,有的慢慢的探索,有的顯得無法適從。

最後,請孩子們來介紹剝毛豆的方法,大家都感到了自己剝毛豆的快樂和成功。並且一起把它送到廚房裏給阿姨,大家開心極了,想想自己剝的毛豆可以讓阿姨燒給我們吃,心裏真的比吃糖還要甜呢!;)

小班教學反思 篇五

《小手歌》是小班的一個音樂活動,主要是讓幼兒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節奏的同時,用手錶現出各種不同的物體。並在原有動作的基礎上,學習創編。由於歌的內容較多,所以把活動分為兩個教程。

通過手指做不同的動物來引出課題,並欣賞歌曲小手歌,學唱小手歌的第一段,在活動一開始我以手指做小雞,嘰嘰嘰嘰和小朋友説話,讓他們猜猜我的手做的是什麼動物作為引題,聽聽整首歌曲並讓幼兒説説我們的手指還能幹嘛,並學習歌曲內容裏手指可以做的事物,我覺得這一部分講的有點長,應該再簡潔些,可以先只學習第一段的動作,第一課時主要讓幼兒掌握好小手歌的節奏,變唱邊用小手來表演出所學內容,方便幼兒記憶歌詞,小班幼兒要儘量豐富這樣的肢體動作,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喜歡這樣的肢體表演,有助於提高課堂的注意力。教師輕唱邊做動作,幼兒可以跟唱。也可以有節奏的擺動小手所做的事物。

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為中心。通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小班幼兒來説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才能做到。在表演歌曲時我儘量引導幼兒用更多動作去表演,關注每位幼兒,使他們能更加大膽的參與。在創編表演中幼兒們也活躍了許多。

整個活動以音樂遊戲貫穿始終,由於採取邊唱邊表演的形式,因此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歌曲和動作。讓孩子在反覆感受中,輕鬆而興趣地進行學習。使孩子體會到了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的動作,從而完成了音樂教學的目的。活動過程中,教師既是組織者,又是參與者,做到真正的有效互動。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六

怎樣培養小班幼兒繪畫興趣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由於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當如何畫,怎樣塗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中游戲,隨自我興趣任意塗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範,所以,幫忙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學的繪畫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由於幼兒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塗亂抹,來體現自我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着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於教孩子畫些什麼,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為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當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為幼兒供給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我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我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塗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認識繪畫工具及材料。

幼兒繪畫中,不能單一隻用一種繪畫工具來做畫,這樣容易導致幼兒沒有新鮮感,所以每次作畫教師儘量要讓幼兒感到繪畫課的新鮮和好奇。剛開始我讓幼兒先用水彩筆學畫畫,當孩子對水彩筆畫有必須的瞭解,使用時幼兒便會感到不新鮮,這時,教師便要換其他的繪畫工具,如:油畫棒、棉籤、手指點畫、水粉顏料、調色盤等。使幼兒感覺到繪畫工具的多種多樣性,使幼兒對繪畫興趣進一步提高。

三、學習簡單的繪畫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教幼兒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小點表示花朵、小草、樹幹,用橫線表示棍子、繩子、欄杆等。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練習畫氣球、泡泡、太陽等。再逐步畫欄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筆及對筆的控制力。

四、用兒歌、故事資料導入,調動幼兒對繪畫的進取性。

生動的兒歌、故事能夠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動、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兒歌、故事,使教學成為趣味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於理解,易於掌握。

五、舉辦畫展、重視評價作品,給予表揚。

幼兒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們佈置在室內,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評價各幼兒的繪畫特點、色彩、線條、比例等畫面效果,讓幼兒形象、直觀的欣賞作品。俗話説:“好的孩子都是表揚出來的。”所以,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給予表揚,不好的應當先表揚,表揚的同時,委婉的提出不足之處,然後再進行表揚。使幼兒在表揚中得到提高,得到發展。當孩子們受到同伴和教師的表揚時,他們的情緒會更加高昂。那麼繪畫便會在他們心中得到昇華。

小班教學反思 篇七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由於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塗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中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塗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範,因此,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學的繪畫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由於幼兒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塗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着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於教孩子畫些什麼,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為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該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為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塗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認識繪畫工具及材料

幼兒繪畫中,不能單一隻用一種繪畫工具來做畫,這樣容易導致幼兒沒有新鮮感,因此每次作畫教師儘量要讓幼兒感到繪畫課的新鮮和好奇。剛開始我讓幼兒先用水彩筆學畫畫,當孩子對水彩筆畫有一定的瞭解,使用時幼兒便會感到不新鮮,這時,教師便要換其他的繪畫工具,如:油畫棒、棉籤、手指點畫、水粉顏料、調色盤等。使幼兒感覺到繪畫工具的多種多樣性,使幼兒對繪畫興趣進一步提高。

三、學習簡單的繪畫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教幼兒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小點表示花朵、小草、樹幹,用橫線表示棍子、繩子、欄杆等。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練習畫氣球、泡泡、太陽等。再逐步畫欄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筆及對筆的控制力。

四、用兒歌、故事內容導入,調動幼兒對繪畫的積極性。

生動的兒歌、故事能夠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動、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兒歌、故事,使教學成為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於理解,易於掌握,

五、舉辦畫展、重視評價作品,給予表揚。

幼兒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們佈置在室內,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評價各幼兒的繪畫特點、色彩、線條、比例等畫面效果,讓幼兒形象、直觀的欣賞作品。俗話説:“好的孩子都是表揚出來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給予表揚,不好的應該先表揚,表揚的同時,委婉的提出不足之處,然後再進行表揚。使幼兒在表揚中得到進步,得到發展。當孩子們受到同伴和老師的表揚時,他們的情緒會更加高昂。那麼繪畫便會在他們心中得到昇華。 窗體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