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為有》唐詩鑑賞(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01W

《為有》唐詩鑑賞(精品多篇)

《為有》講解 篇一

這首詩是寫宦家少婦閨怨的,首句點明是官宦人家,人兒嬌媚,二句寫寒冬已去,春風送暖,氣候宜人,然而不得貪眠晏起。第三、句寫因為丈夫在朝內為官,每日必須早起,自己仍是孤零寂寥的。“端嫁得金龜婿”語淺意深,春情春怨 ,和盤托出。這首詩與王昌齡的“教夫婿覓封侯”,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於弄潮兒”有異曲同工之妙。

本詩寫年輕貴婦為丈夫要上早朝而捨棄閨中春宵的歡樂的苦惱。“怕”為詩眼,用的極其巧妙。詩中“為有、無端”四字委婉盡致,極富感染力,可謂全詩的神韻所在,因為如此的“無限嬌、金龜婿、春宵、早朝”等閨房之樂,兩口怨情,全由這四字曲曲道盡。

此詩明寫閨怨,抒情主人公是一位富家女子。她嫁得意中人,夫妻恩愛,因而在雲屏深處嬌嗔繾綣,春宵苦短。偏偏丈夫要早起上朝,於是引起她“無端”的抱怨,“辜負香衾”的悵恨。王昌齡《閨怨》詩寫閨中少婦“悔教夫婿覓封侯”,商隱此詩與之同類。然而王詩輕快幽默,樂觀活潑;此詩則認真地將夫妻斯守與事早朝對立起來,以無情寫多情,以多情怨無情。對比之中,實則上提示了人類生活中兩個常見的困惑:愛情與功名有時難以兼顧;願望與現實常常悖拗不諧。而這兩種困惑,李商隱都長期未能倖免。在他的生命體驗中,苦澀多於甜蜜,感傷多於快樂,所以他的詩中,自然沉重多於輕鬆,嚴肅多於幽默。

此詩前人未確切編年。有人推測此詩約作於會昌六年(846)至大中五年(851)之間,即李德裕罷相後,商隱妻王氏去世之前(參上海辭書出版社《唐詩鑑賞辭典》)。

李商隱的詩風 篇二

李商隱的詩具有鮮明而獨特的藝術風格,文辭清麗、意韻深微,有些詩可作多種解釋,好用典,有些詩較晦澀。現存約600首,特別是其中的無題詩堪稱一絕。李商隱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絕也有不少傑出的作品。清朝詩人葉燮在《原詩》中評李商隱的'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無其匹也。”

他的格律詩繼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傳統,也有部分作品風格與杜甫相似。與杜甫相似,李商隱的詩經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難懂,而且常常每句讀用典故。他在用典上有所獨創,喜用各種象徵、比興手法,有時讀了整首詩也不清楚目的為何。而典故本身的意義,常常不是李商隱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意義。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觀認為是詠嫦娥之作,紀昀認為是悼亡之作,有人認為是描寫女道士,甚至認為是詩人自述,眾説紛紜。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風格,形成了他作詩的獨特風格。據宋代黃鑑的筆記《楊文公談苑》記載,李商隱每作詩,一定要查閲很多書籍,屋子裏到處亂攤,被人比作“獺祭魚”。明王士楨也以玩笑的口吻説:“獺祭曾驚博奧殫,一篇錦瑟解人難。”(《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批評意見[8]認為他有時用典太過,犯了晦澀的毛病,使人無法瞭解他的詩意。魯迅曾説:“玉溪生清詞麗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則為我所不滿。”(1934年12月致楊霽雲的信)

此外,李商隱的詩詞藻華麗,並且善於描寫和表現細微的感情。

詩人簡介 篇三

李商隱:(約813 - 約858),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原籍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祖遷居滎陽(今屬河南)。少習駢文,遊於幕府,又學道於濟源玉陽山。開成年間進士及第,曾任祕書省校書郎,調弘農尉。宣宗朝先後入桂州、徐州、梓州幕府。復任鹽鐵推官。一生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備受排擠,潦倒終身。晚年閒居鄭州,病逝。其詩多抨擊時政,不滿藩鎮割據宦官擅權。以律絕見長,意境深邃,富於文采,獨具特色。為晚唐傑出詩人。

為有 篇四

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賞析:

這首七言絕句用開頭兩個字作為題目,題目與詩的內容無關,這樣的詩其實也是一種無題詩。李商隱一生創作了許多這樣的詩歌,比如《錦瑟》,開頭一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七律《一片》開頭一句“一片非煙隔九枝”,七絕《日日》開頭一句是“日日春光鬥日光”,七絕《瑤池》開頭一句是“瑤池阿母倚窗開”,再如《昨日》一詩開頭一句是“昨日紫姑神去也”,《二月》一詩開頭是“二月二日江上行”,如此等等,不勝枚舉,這些都是古典文學中常見的。

這首七絕《為有》的頭兩句,寫一位閨中少婦害怕春宵來臨的現象。在“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中,“為”,因為的意思。“雲屏”,指用雲母石做的屏風,是一種華貴的裝飾品,這裏指閨房陳設的富麗。“無限嬌”指屏風後面的佳人,也就是那位嬌美無比的少婦。“鳳城”,即丹鳳城,借指京師。這裏有一個典故,傳説秦穆公的女兒弄玉有一次在城中吹簫,引來一隻鳳凰落在城牆上,從此以後,言京師常以鳳城相稱。“怕春宵”是指害怕春宵夜短。“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這兩句大意是説:在華貴的雲母屏風的障掩映襯之下,那位少婦顯得格外姣美。京城的寒冬已經過盡,但她卻害怕起短促的春宵來了。本來人們經受了一冬嚴寒的侵襲,好不容易熬到冬去春來、風暖花開,高興還來不及,而這位少婦,為什麼倒害怕起春宵來了呢?“鳳城寒盡怕春宵”, 作者在這裏着一“怕”字,讓讀者感到蹊蹺。是啊,對一個閨中少婦來説,當春風送暖、氣候宜人之時,正好是她同丈夫兩情繾綣纏綿之際,然而她竟憑空產生了一種怕的心理,怎麼不使人疑竇頓生呢?從而造成一種懸念,促使讀者急切閲讀下文,以便儘快弄個明白。

詩的三、四兩句,作者直接説出了少婦“怕春宵”的原因:“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無端”就是不料、沒想到。“金龜”,指朝服上用金線所繡的龜形圖案。據《舊唐書·輿服志》記載:“天授元年,改內外所佩魚,並作龜,三品以上龜袋用金飾。”“金龜婿”就是説丈夫是三品大官,古代婦女也稱丈夫為婿。“香衾”,就是香暖的被子。原來,這位少婦是嫁了一個身穿金龜服飾的三品大官,每天天剛亮,丈夫就要辜負温暖的被窩而去早朝,只留下她一個冷冷清清的獨守空閨,這滋味太令她難受了,難怪她要“怕春宵”了。

這首詩以一“因”一“果”把四句詩緊緊地粘連在一起,而先説“結果”後説“原因”的倒敍手法,又增加了詩意的表達效果。

七絕《為有》這首詩雖然很短,但寫得一波三折,撲朔迷離,曲盡其妙,意境幽深。詩的首句“為有云屏無限嬌”所展示在讀者面前的是華麗的精美的房屋和豔麗迷人的佳人,按照一般的常理,我們可以想象到這位佳人一定會在春光明媚、春景宜人、春風和煦的季節裏,好好地享受大自然所賜予人們的一切恩惠。她也許會走出閨門去遊玩,也許會去賞花、盪鞦韆,也許會去放風箏……總之,她是應該像常人一樣感謝春天才符合情理。然而,詩在這裏卻來了個大轉彎,“鳳城寒盡怕春宵”,對於嚴寒冬天的過去,温暖春天的到來,她卻害怕起來了。接下來的'第三句,詩人再來一次大的轉折,“無端嫁得金龜婿”一句,咋看起來,又讓人一時想不通和無法接受。作為妻子,誰不願意自己的丈夫有顯赫的地位呢?在封建社會裏,祈盼丈夫高官厚祿是大多數婦女夢寐以求的夙願,詩中的女主人公自然也不例外。她的這位“金龜婿”,也許不僅是一個三品以上的大官,有着顯赫的地位,甚至是風華正茂、年輕有為的才子也説不定。他們一個佳人,一個才子,不是一對非常難得的伉儷嗎?然而,這“無端”二字,又令我們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詩人在這裏又給我們設置了一道霧障。詩寫到這裏,給人彷彿有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感覺,直到我們接着讀了下面的“辜負香衾事早朝”這最後一句,才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籠罩在腦海裏的層層迷霧才煙消雲散。

在這首《為有》詩裏,詩人採用欲抑先揚的手法,先極力渲染和描繪閨房的富麗堂皇和女主人的嬌媚美豔,然而,筆鋒一轉,巧妙地設置出一個個不符合人情事理的、使人難以置信的疑團,彷彿帶領讀者走進了濃霧瀰漫的深山幽谷之中。就在讀者感到迷茫和不解的時候,作者才讓讀者走出迷陣。這樣寫來,整首詩便顯得峯迴路轉,跌宕起伏,從而達到了“文如看山不喜平”的藝術效果。

李商隱的這首七絕《為有》,看起來是詠閨房怨情的作品,與盛唐詩人王昌齡的“悔教夫婿覓封侯”用意相近。然而,如果我們細細品味起來,又覺得不像,他在表面寫閨怨的幌子下,似乎另有所指。李商隱的詩歌,一向是含蓄朦朧、穠麗細密、意藴深邃,讓人費解的,真可謂達到了“晦澀和濃得化不開”的程度。尤其是他的無題詩,更令人見仁見智、莫衷一是。這首絕句《為有》也是這樣,它所具有的悠遠而深刻的意藴,也很值得我們反覆咀嚼和細細品味。若僅僅理解為少婦貪歡而捨不得丈夫離開被窩,因此而怨恨早朝,並由怨恨早朝而怨恨丈夫官位之高和爵位之顯,就未免失之於表象和膚淺,也辜負了詩人的良苦用心。因為如果那樣理解,那無限嬌美的佳人也就顯得表裏不一了,必然破壞了她的那種美麗形象,因為她總還不至於糊塗到連兒女私情和社稷大事孰輕孰重都分不清的程度吧?所以“辜負香衾事早朝”一定還另有緣由,也就是説這首《為有》詩一定還另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根據詩的形象和意境,我們不妨設想,這首《為有》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也許是詩人對無聊早朝的怨恨。因為“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宦官擅權,黨人傾軋,藩鎮割據的時代,也就是李唐王朝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同它和人民的矛盾都日益尖鋭,民生日益凋敝,農民起義即將到來的前夕”。試想,在這樣一個“危急存亡之秋”,那些大臣們卻無所察覺,或明哲保身,他們上朝時歌功頌德,稱讚昇平,出貪圖享樂之策,以討君王歡心;或者黨人之間爾虞我詐,相互攻擊排擠,爭權奪利,讒害忠良,全不顧國家社稷之安危,全不顧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黎民百姓……文武百官天天為這些事而去早朝,又有什麼意思呢?難怪詩人對這樣的早朝產生了一種怨恨之情。這種怨恨之情,李商隱已經藉助於他所創作的一些詠史詩透露出來了。例如“九重誰省諫書函”“不問蒼生問鬼神”“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等。不過,在這首《為有》詩裏,他是假託少婦後悔無端嫁與金龜婿,辜負香衾春宵情這件事含蓄委婉地道出了這種怨恨,藏而不露,引而不發,意味藴藉,顯得很有分寸。這也許正是清朝評論家馮浩在解釋李商隱詩時所説的“言外有刺”(見《玉溪生詩箋註》)吧。

譯文 篇五

雲母屏風後面的美人格外嬌,京城寒冬已過卻怕短暫春宵。

無端地嫁了個做高官的丈夫,不戀温暖香衾只想去上早朝。

李商隱的早年經歷 篇六

在李商隱10歲前後,他的父親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親、弟妹們回到了河南故鄉,生活貧困,要靠親戚接濟。在家中李商隱是長子,因此也就同時揹負上了撐持門户的責任。後來,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時期曾“傭書販舂”,即為別人抄書掙錢,貼補家用。

李商隱早年的貧苦生活對他性格和觀念的形成影響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事實上,他也確實努力承擔起家族的責任。成年後,李商隱曾利用為母親守孝的時間,將寄葬在各地的親屬靈柩遷葬到滎陽。陳貽焮認為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還由於從小孤貧,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另一方面,早年的經歷使他養成猶豫、敏感、清高的性格,這些特徵既大量地從他的詩文中流露出來,也表現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隱的啟蒙教育可能來自他的父親,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則是他回到故鄉後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這位堂叔父曾上過太學,但沒有做過官,終身隱居。據李商隱回憶,這位叔父在經學、國小、古文、書法方面均有造詣,而且對李商隱非常器重。受他的影響,李商隱“能為古文,不喜偶對”。大約在他16歲時,寫出了兩篇優秀的文章(《才論》、《聖論》,今不存),獲得一些士大夫的讚賞。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時任天平軍節度使的令狐楚。

令狐楚是李商隱求學生涯中又一位重要的人物,他本人是駢體文的專家,對李商隱的才華非常欣賞,不僅教授他駢體文的寫作技巧,而且還資助他的家庭生活,鼓勵他與自己的子弟交遊。在令狐楚的幫助下,李商隱的駢體文寫作進步非常迅速,由此他獲得極大的信心,希望可以憑藉這種能力展開他的仕途。在這一時期(太和四年,830)的《謝書》中,李商隱表達了對令狐楚的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躊躇滿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攜筆硯奉龍韜。自蒙夜半傳書後,不羨王祥有佩刀。”

韻譯: 篇七

雲母屏風後,鎖着無限嬌媚的人兒;

京城寒冬已盡,我還害怕春宵難捱。

呵,為什麼我嫁個佩戴金龜的夫婿?

辜負了錦衾香帳,為早朝將儂撇開。

註釋 篇八

雲屏:雕飾着雲母圖案的屏風,古代皇家或富貴人家所用。

鳳城:此指京城。

無端:沒來由。金龜婿:佩帶金龜(即作官)的丈夫。

《為有》評析 篇九

這首詩大約寫作於公元846年(會昌六年)至851年(大中五年)之間,即李德裕罷相以後,詩人妻王氏去世之前。這段時間李商隱個人和家庭的處境都十分艱難。

詩歌一、二句“為有云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描述一對宦家夫婦的怨情。開頭用“為有”二字把怨苦的緣由提示出來。“雲屏”,雲母屏風,指閨房陳設富麗,“無限嬌”稱代嬌媚無比的少婦。金屋藏嬌,兩情繾綣,當春風送暖,京城寒盡之時,便雙雙地怕起春宵來了。丈夫既富且貴,妻子年輕貌美,兩人處在雲屏環列的閨房之中,更兼暖香暗送,氣候宜人,理應有春宵苦短之感,應該不會產生“怕”的心情。首句的“因”和次句的“果”有牴牾之處,這就造成一種懸念引人追詢答案。

三、四句“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通過少婦的口説出“怕春宵”的原因。冬寒已盡,衾枕香暖,兩口子情意款洽,本應日晏方起,可是偏偏嫁了你這個身佩金龜的作官夫婿,天不亮就要起身去早朝,害得我一個人孤零零地守在閨房裏,實在不是滋味。這些似是枕畔之言,當丈夫正欲起身離去時,妻子對他説了這番話,又好象是埋怨自己,流露出類似“悔教夫婿覓封侯”那樣一種痴情;或是責怪丈夫,向他傾訴“孤鶴從來不得眠”的苦衷。“無端”二字活畫出這位少婦嬌嗔的口吻,表達了她對丈夫、對春宵愛戀的深情。其實,妻子的苦惱也是丈夫的苦惱。

前面的“為有”和“鳳城”二句就正面描述了丈夫的怨情。應當説他“怕春宵”比妻子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留戀香衾,不願過早地離去,撇下嬌媚多情的妻子,讓她忍受春宵獨卧的痛苦;還怕聽妻子嗔怪的話,她那充滿柔情而又浸透淚水的怨言,聽了叫人不禁為之心碎。不願早起離去,又不得不早起離去。對於嬌妻,有內疚之意;對於早朝,有怨恨之情;對於愛情生活的受到損害,則有惋惜之感。“辜負”云云,出自妻子之口,同時也表達了丈夫的心意,顯得含蓄深婉,耐人尋味。

這首詩的中心字眼是第二句裏的“怕”,關於怕什麼的問題,三、四兩句的解答是“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僅僅因為丈夫要早起上朝,就產生這麼大的怨氣,似乎有點不近情理。總之讀完全詩,讀者由“怕”字造成的懸念並未完全消除,詩有言外之還意,弦外之音。

屈復的《玉溪生詩意》分析説:“玉溪以絕世香豔之才,終老幕職,晨入暮出,簿書無暇,與嫁貴婿、負香衾何異?其怨也宜。”李商隱一生長期沉淪幕府,落魄江湖,不是他沒有才能,或有才能得不到賞識,而是不幸捲入牛李黨爭的漩渦之中,成了朋黨之爭的受害者。當他認識到這一點時,已為時太晚,不可自拔。“無端嫁得金龜婿”所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悔恨莫及的痛苦心情。 這首絕句含蓄深沉而又富於變幻。前兩句一起一承,一因一果,好象比較平直。但着一“怕”字,**頓起,情趣橫生。後面兩句圍繞着“怕”字作進一步的解説,使意境更加開拓明朗。這樣寫,前後連貫,渾然一體。其中“為有”、“無端”等語委婉盡情,極富感染力。 

《有為有不為》閲讀原文 篇十

①“為”,就是“做”。應該做的事,必須去做,這就是“有為”。不應該做的事必不能做,這就是“有不為”。

②在這裏,關鍵是“應該”二字。什麼叫“應該”呢?這有點像仁義的“義”字。韓愈給“義”字下的定義是“行而宜之之謂義”。“義”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適”,也就是“應該”,但問題仍然沒有解決。要想從哲學上,從倫理學上,説清楚這個問題,恐怕要寫上一篇長篇論文,甚至一部大書。我沒有這個能力,也認為根本無此必要。我覺得,只要訴諸一般人都能夠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惡了,就能知道什麼事應該做,什麼事不應該做了。

③中國古人説:“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可見善惡是有大小之別的,應該不應該也是有大小之別的,並不是都在一個水平上。什麼叫大,什麼叫小呢?這裏也用不着煩瑣的論證,只須動一動腦筋,睜開眼睛看一看社會,也就夠了。

④小善、小惡,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可見,比如,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和病人讓座。能讓,算是小善;不能讓,也只能算是小惡,夠不上大逆不道。然而,從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車就立即裝出閉目養神的樣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見大看出了社會道德的水平嗎?

⑤至於大善大惡,目前社會中也可以看到,但在歷史上卻看得更清楚。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為元軍所虜。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敵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還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後被列入“貳臣傳”“身後是非誰管得”,管那麼多幹嘛呀?然而他卻高賦《正氣歌》,從容就義,留下英名萬古傳,至今還在激勵着我們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⑥通過上面舉的一個小惡的例子和一個大善的例子,我們大概對大小善和大小惡能夠得到一個籠統的概念了。凡是對國家有利,對人民有利,對人類發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惡。凡是對處理人際關係有利,對保持社會安定團結有利的事情可以稱之為小善,反之就是小惡。大小之間有時難以區別,這只不過是一個大體的輪廓而已。

⑦大小善和大小惡有時候是有聯繫的。俗話説:“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拿眼前常常提到的貪污行為而論,往往是先貪污少量的財物,心裏還有點打鼓。但是,一旦得逞,嚐到甜頭,又沒被人發現,於是膽子越來越大,貪污的數量也越來越多,終至於一發而不可收拾,最後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也有個別的識時務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謂浪子回頭者,然而難矣哉!

⑧我的希望很簡單,我希望每個人都能有為有不為。一旦“為”錯了,就毅然回頭。

(選自《季羨林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