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外出學習考察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5.25K

外出學習考察報告【精品多篇】

外出學習考察報告 篇一

為了使學校擴建的規劃和設計更加科學,更加符合我校辦學實際規模和創辦國家級示範高中的需要,由公司領導帶隊,省設計院和太原理工大設計院派人蔘與一行六人外出考察。本次考察內容除學校建設規劃和設計這項主要內容外,還考察了外地名校的管理和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情況。考察中我們採用了訪、看、拍照(錄相)和索取資料等辦法,參觀考察了深圳、珠海特區,北京、重慶兩直轄市,以及江蘇的江陽,山西太原等七個城市的14所名校。

第一部分:所考察各校的特點

一、深圳高級中學

1、概況

深圳高級中學創辦於1997年,公辦全寄宿學校。學校佔地面積65667平方米,建築面積6700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46個,在校生2500人。專任教師200人,其中特級教師3人,高級85人,一級98人,本科以上學歷183人,平均年齡36歲。

2、學校建築特色

(1) 學校建築莊重典雅,具有東方與西歐結合的風格。

(2) 建築羣錯落有序,色調統一,現代文化濃郁。

(3) 教學區,辦公區,運動區,服務區劃科學合理。

(4) 學生宿舍帶有衞生間,安裝有空調。

(5) 大型建築中設置了圖書館和報告廳等公共設施,綠化面積達40%。

3、校園網絡建設投資大,達1200萬。各教室有多媒體教學設備,學生機房建設六個,教師備有筆記本電腦。

4、辦學特色

(1)分層教學(a、b、c)。 (2)學生自律管理。

5、借鑑之處

(1) 在建築設計上可以借鑑其東西結合的風格,以及建築功能區劃的思想(如報告廳連體設計)。

(2) 在辦學上可以借鑑其分層教學的做法。

二。 深圳實驗學校

1、概況

深圳實驗學校於1985年建校,集高中、國中、國小、幼兒園一體,分為四個部分的獨校園。XX年兼併一所民辦中學,現該部單辦高中。

2、校園建築特色

整體一般,呈天井形兩進院落。但教學功能區劃合理,學校綠化面積達標,植物種類多,建有房頂植物園和陽台花卉。

3、辦學特色

(1) 從管理者到教師在觀念上的轉變明顯。

(2) 隱形課程、壁畫、雕塑、講座。

(3) 固定活動。

10月份為教學開放周,邀請社會各界隨時來校聽課,同時為學校提出意見和建議等。

4、借鑑之處

(1) 建築方面:浮雕(深圳高級中學也有)、植物園。

(2) 辦學方面:教育觀念的更新和轉變。

三。 珠海市第一中學高中部

1、概況

珠海市第一中學佔地300畝,現有教學班46個,在校生2500人,於1999年新建,由清華大學設計。總投資2億人民幣。

2、建築特色

(1) 整體規劃科學合理,功能區劃符合現代示範高中的要求。

(2) 各年級的教學樓,學生宿舍樓單列。公用設施:圖書館、體育館、游泳池等一應俱全。

(3) 該校正在新建圖書館和大型體育館,在功能使用上更為超前。

(4) 運動場館,球類田徑分離。

3、辦學特色

(1) 學校管理制度科學化、程序化。

(2) 教研教成果顯著(出版了多本教師教研成果著作)。

4、現代信息技術

校園網絡、教學監控系統、校園電視台和多媒體教學共投資XX萬元,屬國內一流。

5、借鑑之處

(1) 建築方面:功能區劃,各功能區的連通,以及建築的外型和色調。

(2) 校園網絡建設。

四。 中山紀念中學

1、概況

創建於1934年,由中山先生之子孫科創建。校園面積350畝,寄宿制學校,在校生3700人,教職工200多人。

2、建築特色

主體建築羣對稱排列,紅牆綠瓦,中軸線最高處為逸仙堂,左右兩側為慶齡堂、壽屏堂、鶴齡堂等,均以中山先生好友命名。近年竣工的科學館、體育館、游泳池、藝術樓與舊建築遙相呼應,整個校園鬱鬱葱葱。

3、辦學特色

建校60多年來,該校秉承中山先生“為國育人”的遺教,以培養高素質、高層次人才為宗旨,以“中山精神+現代素質”為辦學特色,九十年代以來,大學聯考升學率都在90%以上,被省教育廳譽為“低進高出,加工能力強”的學校,多次評為市級、省級、國家級模範學校。

4、借鑑之處

(1) 建築古香古色與現代氣息的交融。深厚的文化底藴。

(2)校園文化建設。

五、重慶一中

1、概況:1931年建校,佔地220畝,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教職工400人,學生4000人。該校具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藴和革命經歷。

2、建築特色:沿校園中軸線是空曠的廣場和體育場。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體育館。學生宿舍和辦公樓在兩側而立,給人以視野開闊的感覺。

3、辦學特色:(1)教學成績好,每年升入重點院校的學生比例很大。(2)國際交流和聯合上取得喜人的成績,該校與美、英、法、韓、新加坡等國的一些知名中學都有友好往來。(3)“科技四小”活動成果顯著。

4、信息技術教育:投資1000餘萬元。每個教室都有多媒體教學設施,教師都有筆記本電腦,連通100兆寬帶。

5、借鑑之處:

(1)建築方面: 廣場設計與建設,坡地的綠化,建築的排列。

(2)辦學方面: 對外交流

六、重慶三中(重慶南開中學)

1、概況:重慶南開中學創辦於1936年,完全中學。現有教學班96個,學生5000人。該校創辦以來,共培養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1人,省部級領導和20多人,XX年升入清華大學學生49人,XX年升入這兩所大學的學生40人,是一所全國重點中學。

2、建築特色:中心地帶開闊,兩翼為教學樓、圖書館、藝術館、體育館和科學館,給人以空曠感覺。建校時間長,正在改造原有建築。

3、辦學特色:

(1) 辦學質量高。

(2) 教研教改工作卓見成效,形成了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

(3)形成深厚的校園文化。

5、借鑑之處:

(1) 建築規劃要給人以醒目流暢之感。

(2)在校園文化建設上體現學校特色。(校史展覽館將該校風雨60年的'奮鬥歷程縮濃該室)

七、江陽華士高中、華士實驗學校國際部

1、概況

華士高中是江陽市華士鎮屬高中,該校佔地100餘畝,投資1億多元,正在申報國家級示範高中。華士實驗學校國際部屬社會力量辦學,該校從幼兒園一直至高中,佔地面積100餘畝。

2、建築特色

這兩所學校在設計和建築風格上有相似之處。突出南方建築特色,曲線型建築多。呈井字形狀,四廊相連,外觀美,特別是華士實驗學校國際部。其幼兒、國小、中學的建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教學功能。

3、借鑑之處

(1) 在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點和不同學段教學功能特徵。

(2)規劃中應考慮學生休閒之地(小公園)

八、南京師大(附中)

南京師大是南京大學城中建設最漂亮的一所學校,氣勢宏大,設計不俗,特點是能巧妙地利用地形特點,科學合理地安排建築,令人歎服。其體育館、圖書館和廣場的設計都值得我的借鑑。另外,該校將生活、學習、運動化為幾個整體區域,給教學和學生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幾個區域與共用設施,如圖書館、體育中心等建築之間都有校內公交車接送師生。

外出學習考察報告 篇二

外出學習考察報告

2015年3月19日,--市第三批中國小骨幹教師培養對象在市師資培訓中心領導的帶領下,從--市啟程赴--、上海兩地考察學習。我們此行60餘人,分別到--市第一中學、--市三中、上海市普陀區教育學院、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參觀學習。在短短的考察期內,我們聽了這幾所校園優秀教師的示範課並且在課後與做課教師進行教研活動,及優秀教師和專家的報告。此次考察學習時間短暫,但也讓我開了眼界,學到了很多東西,受益匪淺。下面談談我學習的收穫與體會:

一、各具特色的百年老校

1、“書院風範”的--市第一中學

走進--市第一中學,我的第一感覺就像是回到古代的書院。透過在校園的

參觀和校園領導對校園的介紹我們對這所百年老校有了更多的瞭解。

--市第一中學始創於1905年,1907年開始招收中學生,時名--公立第

一學堂(亦稱草橋中學),是--第一所公辦新式學堂,校園可溯源至創辦於1805年的--正誼書院。這時你就明白校園的校訓:“正誼明道”的由來。再看到校園的辦學追求“教育品格、科學品質、文化品味、園林風格、書院風範、名校風采”時,我感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有他追求的影子,真是恰如其分!名家掌校,名師執教,名人輩出,是百年一中最為顯著的特點。在這所校園出了很多名人,如葉聖陶、胡繩、鄭逸梅、袁偉民等文化英傑和二十二兩院院士。葉聖陶的“教就是為了不教”作為了教師們的追求目標。而校園的辦學精神“自加壓力,自主發展”,在校園的聽課、教研活動、聽報告中能感受到教師們具有這種辦學精神。

2、“科技特色”的--市第三中學

--三中創辦於1906年。它的前身是晏成中學與慧靈女中兩所教會校園。孫中山先生於1919年為晏成中學題寫“其道光大”的匾額;在中西文化融合中校園一度構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尤以外語與體育見長。校園的辦學目標與教育理念也與時俱進。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辦學目標。

近幾年來,校園構成了外語、科技和體育等三大辦學特色;讓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科技特色”。1976年,--三中建立了地震測報站,歷經幾代人的努力,堅持了下來,併成為全國中學系統中的“獨此一家”。1997年4月建成了科技中心,並建立了以地震科普教育為龍頭的多學科結合的科技創新教育體系。20世紀90年代以來,--三中取得了一系列辦學成果。如編號為5013的小行星被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命名為“--三中星”。温家寶深情寄語--三中“期望校園把科技活動繼續搞好,使青少年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的風氣推廣開來。”

3、“一流城市一流教育”的上海市晉元高級中學

晉元前身為創辦於1904年的華童公學,為紀念愛國將領謝晉元,命名為“市立晉元中學”。校園一貫以師資雄厚、教學嚴謹、質量局先稱世。歷史上胡適、李懷霜、餘槐青、鄭逸梅等名人曾在校任職。一百多年曆史培養了大批政治、經濟、科技、文化、體育諸方面的傑出人才,其中有:丁-關-根、張承宗,唐弢、鄧散木、餘秋雨、方紉秋以及兩院院士翁史烈、何友聲、項海帆、韓大匡等,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晉元的辦學理念是“學會選取、主動學習、卓越發展”,實施“套餐式”組合課程、“走班制”運作方式、“學分制”管理模式。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等學科實行選取走班,校園共開設了可供學生選取的300多門拓展型課程,還開設了第二外語:法、德、俄、、日語等,供學生選取。學生根據自己個人的基礎、興趣和潛力,組合課程,每個學生都有一張具有個性特色的課程表。

二、啟示

啟示一:一位年輕教師的課給我的啟示

這是我們在--市第三中學聽的一節數學課。她是一位年輕女教師。她講授的是數列的綜合應用(分形),課上利用了課件。她的課堂充滿了活力,是因為她的活力影響了整個課堂。她偶爾簡單幽默的話語調節了數學枯燥和乏味,比如她在對一個數學名人的介紹中説道“像肯德基老爺爺”,學生在哈哈一笑之後,頓時對這個陌生的數學家產生了興趣。她能把數學知識和學生所關注的熱點結合到一齊,如電影《阿凡達》中的背景用到了分形。當她説到這兒時學生對這天將要學習的知識充滿了求知的慾望。

聽完課後,我在反思自己:前幾年,自己的課也是很有激-情,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自己不知從何時開始變得“衰老”了。這天聽了這節課,他彷彿喚醒了我,一名教師不因自己的年齡的增長而“變老”,他要持續一顆年輕的心,要有活力,要與時俱進,關注孩子們所關心的事物。我們都明白年輕教師學生喜歡,這是為什麼?簡單的原因就是因為年輕嗎?不是。根本原因是因為年輕教師更清楚學生喜歡什麼、關注什麼。雖然,我們的年齡無法改變,但是我們能夠改變我們的做法:多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關注他們關注的熱點。這也就是要求教師多學一些專業知識以外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知識。

啟示二:一位中青年教師的報告給我的啟示

他是--市第一中學的一名化學教師。他的報告中談到教師的自身發展,他介紹了自己的發展:在評完高級之後的幾年中,沒什麼發展,覺得自己高級也評上了,什麼也沒做。2015年起他從新開始,自加壓力,寫論文、寫書等等,獲得了很多的榮譽和獎勵。他的想法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這也是我們的惰性導致的。這位老師説的好:自加壓力。“自加”我們要主動的、要以用心的心態去做,只有這樣你的壓力才會變為動力。“自加壓力,自主發展”這是--市第一中學的辦學精神,能夠看出也是教師的追求。我們也就應把這句話作為我們的追求目標。

在他的報告中談到的教學方法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雖然我們學科不同。如教學要重視過程分析和學法指導,關注教法的變換。在教法變換中重視學生潛力的培養“教是為了不教”,培養學生的自學潛力,自我複習,自我檢測等。又如教師教學潛力提高的關鍵是經驗反思。我們也在課後也進行反思,但是做的不夠到位。反思之後的改善更為重要,這樣才能有提高。

幾天的學習很短暫,給我們每一位教師都留下很多影響深刻的人與物,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都有收穫,我們會把昨日的學習應用到我們今後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外出考察學習總結 篇三

南昌市文化新聞出版局於20xx年10月12日至23日,組織第一期文化系統講解員近40人,前往有着悠久文化歷史和旖旎自然風光的首都北京,開展學習考察活動。第一批成員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副館長曹佳倩、羣工部副主任熊豔燕、八大山人紀念館羣工部主任鄭晴的帶領下,一行22人於10月12日先期出發。

在這為期五天的考察學習過程中,主要參觀了展現輝煌都城發展史的首都博物館、以“七〃七”盧溝橋事變為主題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正在改擴建的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及中國唯一的大型綜合性軍事歷史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與此同時還遊覽了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萬里長城。

在此期間,各博物館、紀念館的負責人以座談的形式就新講解員的培訓與考核、社會教育如何開展與實施、講解員如何管理與分工、博物館志願者招募培訓管理的方式等議題展開了深入淺出的研討。其中首都博物館業務研究部專家程旭同志特意為我們這批學員授課一小時,授課題目是“西方災難遺址紀念館創意分析”,這堂課使學員們對災難紀念館的定位有了全新的認識,同時對紀念館如何發揮其品牌特色,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向受眾羣體開展積極互動的遊覽講解,有了不同於往的深刻認識。

參加此次北京學習的成員無不感慨至深,有的表示“北京學習令人難以忘懷,集體活動所帶來的團隊文化和兄妹般的融洽感情讓我們第一屆講解員培訓班的成員增進了友誼。”同時學員還表示“此次參觀的首都博物館等專業線路,以及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讓學習與遊覽並行,寓教於樂。感謝文化新聞出版局和館領導在百忙之中給予了我們這樣一次深刻體會京城馥郁文化氛圍的寶貴機會。”

北京考察學習,使學員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博採眾長,有助於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進一步激發了學員勤奮學習、紮實工作、開拓進取的工作熱情,同時也增進了學員之間的友誼,密切了與兄弟博物館之間的聯繫與交流。

第二批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的講解員已於10月19日出發,相信他們也將擁有豐富精彩的新收穫!

外出學習考察報告 篇四

外出學習考察報告

學習是伴隨教師終身的大事,為學習先進課改經驗,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推進調兵山市中國小教學改革的發展,調兵山市教師校園領導及中國小後備幹部,於2016年12月13日赴鐵嶺市銀州區--國小和鐵嶺市第六中學參觀考察。感謝調兵山市教師校園為我們帶給這麼好的學習交流平台。現將此次外出學習考察具體狀況彙報如下:

一、考察總體印象

最吸引我的是他們的校園文化:一個個整體的規劃,創設了有利於學生勇於進取的文化氛圍。鐵嶺銀州區--小的走廊文化個性吸引人,突顯了校園的辦學特色,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設計,走廊文化處處可見師生在小組合作中樂此不疲,教室裏學生的學習氛圍個性濃厚,小組中的孩子圍坐在一齊,學起習來井井有條。鐵嶺第六中學的校訓是“以天下為己任”,培養有思想、會思維的學生。第六中學的走廊文化也很有特色,孝道文化、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隨處可見,走廊的合唱台、談心桌,這些成了默默無言的教育者。鐵嶺第六中學附屬國小的走廊文化也很有亮點,毛主席的那句“又學習、又玩耍”個性引人注意,督促孩子們“慧玩,善學”。走廊的書架、盆栽、剪紙都兩人耳目一新,每一塊牆壁、樓梯、暖氣包、甚至於每一塊草坪、他們都合理地的有效地利用,每一個角落都洋溢着教育的激情。

二、育德,厚德載物

鐵嶺市銀州區--國小和鐵嶺市第六中學的兩位校長分別做了報告,把他們的辦學經驗、教育感感悟與我們零距離分享,毫無保留的傳遞給我們,真是聽得意猶未盡,不虛此行。一天的行程,帶給我們的收穫是全方位的,有滿足、有自豪、有感動,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很多,外出培訓交流真的個性好。

鐵嶺市第--國小的校長趙廣鈞在交流中談到:一流教師教狀態,二流教師教潛力,三流教師教知識。這幾句話引起了在場老師們的反思,我們作為教師真的就應關注全體學生的未來發展,這是伴隨孩子一生的東西,我們不光要教孩子知識與技能,還要真正注重孩子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作為教師,我們的職責重大,肩負着使命,真的要把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培養成擁有健全人格的人。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教書不育人,無異於訓練狗熊,過分追求孩子的分數會影響孩子的長遠發展,發展了什麼比獲得了什麼更重要,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教育是一種職責使然,教育革命,課程改革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説着容易做着難,但我們不能因為難而不做,我們要迎難而上,教孩子六年,為孩子六十年思考,對的那條路,往往是最不好走的。我們要相信學生,解放學生,依靠學生。學生學習的最大敵人是依靠,教師要大膽放手,以學生為主體,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教學的最大悲哀是“包辦”,傳統教學的課堂“以講代學”,此刻的課堂就應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如果沒有小組合作學習,豈能叫教育?沒有“自主、合作、探究”又怎能成為真正的課堂?又何談高效課堂?又哪來學生的潛力?學生的情感和作為?

教師的師德真的很重要,“德行天下”,學生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作為教師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素質,多讀書,看報,看新聞,實踐,實踐出真知。將正確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平時要多給孩子時間,多給孩子一些耐心,讓孩子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結果固然重要,但是過程更美!那沿途路上的風景耐人尋味。懂得讓孩子享受過程、發現美的教育者,是大智慧者。其實教育就是一場“修行”,在這場“身與心的修行”中,正確的引導,經常的反思,實踐,孩子和老師都是受益者。

個性喜歡陶行知老先生的話:“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要給孩子“慢”的權利,每個孩子都是最秀麗的向陽花,每個孩子都是最甘甜的露珠,每個孩子都是最可愛的天使。做老師的真就應靜靜的聆聽花開的聲音,細細的品味晶瑩露珠的甜美,慢慢感受震撼心靈的生動樂章。

三、好心態,成就夢想

鐵嶺市第六中學的校長薄立傑在分享教育感悟中談到:教師要擁有健康良好的心態,用激情去過每一天。薄校長説自己最喜歡學生管她叫“老薄”,親切,沒有距離,就是要有這樣的好心態。只要擁有平和的心態,無論老師、學生、家長,每個人都能做最好的自己,我十分贊同她的觀點。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喜歡明代洪應明的這副對聯,不僅僅因為自己是崇尚中庸之道的人,而是每個人的教育方式確實是不同的,平和的心態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對社會有用的人。每個教師都有其個性特點、處事方式,思維習慣,教育觀念,我主張凡事必須要盡力而為,不強求結果,享受學習、比賽、生活中的過程,在人生中感受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

孩子們在過分的壓力下學習反而不能到達預期的效果,調整好心態,重新出發,遵從教育規律,在孩子自願、自主、快樂的心境下去學習,這樣才會事半功倍,否則,會“欲速則不達”。

四、學習,完善自我

信息時代的到來,電腦和網絡的普及,為我們每一個人帶給了更為廣闊的學習天地,同時也使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深地感到“教學相長”這個詞語的內在含義,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再是我們教師知識網絡的一個子集。現代師生的知識結構呈現出一種全新的交集狀態,我們教師單在知識方面已經搶劫了明顯的優勢,甚至某些方面得拜學生為師,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地勤奮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不斷超越自我,不斷完善自我的知識體系,持續一顆永久年輕奮進的心,唯有如此方能適應當今教育形勢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説:“世界上沒有才能的人是沒有的。問題在於教育者要去發現每一位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為他們的表現和發展帶給充分的條件和正確引導。”愛是教育的根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外出學習考察報告 篇五

一、基本印象

温州地處浙江省沿海南部,轄三區、二市、六縣,陸域面積11783平方公里,總人口755.8萬人。改革開放前的温州由於地處戰略前沿,國家投入很少。從1949年到1978年,累計投入不到7億元,加上資源貧乏,人均耕地不到0.4畝,交通閉塞,經濟比較落後,197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僅為13.2億元,財政收入1.35億元,農民人均收入113元。改革開放後,温州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形成了以家庭經營為基礎,以家庭工業和聯户工業為支柱,以專業市場為依託的經濟發展模式--温州模式,實現了經濟上的騰飛。到x年,全市gdp總量為1055億元,財政收入1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91元。今年上半年,全市財政收入75.3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5%、18%。通過幾天的參觀學習,感到温州有許多經驗做法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鑑。

1、温州奇蹟是思想解放造就的。

在改革開放實踐中,温州人始終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始終走在全國前列,領先其它地方一步。當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都在大抓農業,試圖在黃土地上奔小康的時候,温州已經認識到無工不富的道理,在發展鄉鎮企業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當其它地方堅持唯成份論,為姓“社”姓“資”爭論不休的時候,他們堅持允許試、允許看、不爭論,在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創辦專業市場方面邁出了堅實的腳步;當其它地方醒悟過來,發展傳統工業,啟動工業化進程的時候,他們已經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和工業化的初級階段,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過渡,開始向工業化中級階段邁進。温州的決策者始終堅持一切從當地實際出發,敢闖敢冒,大膽創新。80年代初期,温州市委提出要靈活貫徹中央各項改革開放政策,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在個私企業的税收徵收上採取了先發展,發展後再徵税補税的政策,藏富於民,鼓勵民間投資。温州各級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着力抓好宏觀規劃、指導和服務,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從不干涉企業正常的生產和經營;政府機構精幹高效,政務公開,審批程序簡化,行政收費項目少,辦事效率高;對市場實行封閉式管理,對企業實行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一個口收費,進入市場和企業檢查,必須經政府批准;凡企業要辦的事情,統一標準,公開辦理,限期辦結,沒有哪個部門從中作梗、刁難企業的,體現了小政府、大服務的改革方向。思想的一次次解放,思路的一次次拓寬,羣眾積極性的充分調動,帶來了温州經濟的超常規發展和温州奇蹟的出現。

2、温州發展是靠改革推動的。

温州的經濟發展不佔“天時”、“地利”,惟在“人和”。温州人多地少,交通不便,資源缺乏,國家投資不多,其經濟發展的奧祕是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靠改革起家。最為典型的是蒼南縣龍港鎮的建立。1984年,龍港鎮在6個小漁村的基礎上開始成立運作,當時只有8000元開辦費,其餘一無所有。面對這種狀況,龍港鎮在縣委、縣政府給予“自費改革”的政策指引下,率先推出三大改革措施:一是在全國率先實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敞開大門建設,聯合農民造城,鼓勵農民自理口糧進城,自建住宅落户,從而迅速實現了人口集聚。到1986年,就有周邊縣市的2萬多農民進城。二是在全國率先實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把土地作為商品來經營,按地段分為不同等級,以收取市政設施費的形式,進行土地有償出讓。到1985年底,徵收了1000多萬元市政設施費,基本解決了龍港“三通一平”建設所需要的資金。三是突破“唯成份論”,堅持不論成份論發展,不論比例論效益,不論數量論質量,不論主體論地位,積極鼓勵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掀起了千家萬户辦工廠、千軍萬馬闖市場的經濟熱潮。通過以上三大改革,解決了小城鎮發展過程的人口集聚、建設資金和產業集聚問題,到1994年,龍港鎮在温州市所有小城鎮中綜合經濟實力位居第一。目前,全鎮總面積80.7平方公里,總人口28萬人,其中外來人口5萬人;城區面積1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2萬人;擁有各類企業1200多家,個體工商户11160多户,形成了以印刷、紡織、禮品為支柱產業,通訊、工藝美術、化工、食品等新興產業的特色產業結構,其中印刷業一枝獨秀,去年產值達35億元,被中國印刷技術協會命名為“中國印刷城”。

外出考察學習報告 篇六

這是一中第一次組織的較大規模的外出學習考察。我作為一名班主任,也有幸加入了這次考察的隊伍。這次外出考察讓我開了眼界,學到了很多東西,受益匪淺。11月17日至11月22日,我們一行64人(包括學校行政、班主任、教研組長、工會、黨支部、及兄弟學校的領導和教師)對成都的3所中學及廣安的2所中學進行了考察學習,也讓我深深的體會了什麼樣的學校是名校。下面是我這次外出學習考察的一些體會:

一、先進的辦學理念

最大的收穫莫過於思想上的洗禮,我們所考察的5所名校從總體上來説都有以下共同點:有先進的辦學理念和管理模式;有各自的培養目標和發展規劃;有各自的校訓等。對照我們學校,也就更深刻的體會了陳校長對我們學校提出的辦學思想、發展目標、校訓、校風、管理模式等。這些東西決不是像外面有的人認為的那樣:是空談,是搞“花架子”。要想成為一個名校,就必須要有先進的理念作為指導。這不僅是特色學校的需要,還是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一流的學校硬件設施

這次所參觀的5所學校,無論面積的大小,都有寬敞平坦的塑膠操場,佈局合理的綠化帶,教學區、生活區、活動場的合理規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洋溢着智慧和靈氣。有設施極好的寢室,教室。寢室一般是8-10人一間,有帶衞生間的、有帶洗衣機的、有帶空調的。學校有專門的圖書室和閲覽室等。

三、先進的管理模式

幾所學校的管理模式雖然不相同,但是都一個共同的特點:人性化下的規範管理。像我們所去的廣安中學,是一所百年名校,也是鄧小平的母校。這所學校在班級管理方面是實行的年級組負責制(這主要是由於學校學生太多,在9000人左右),年級內部的事由年級自行處理,跨年級的大事可由學校處理;班主任的考核及考核制度與年級組掛鈎,實行量化考核,對於優秀班主任進行物質和精神雙重獎勵(當然,這種獎勵是在日常的津貼以外);學校還加強團委和學生會的建設,學校的宣傳活動、文藝活動就由團委負責,學生會負責學校的常規檢查;加強安全管理。在教學管理方面,廣安中學實行的是雙重管理,包括:校長(副校長)→教務處→教師;校長(副校長)→年級組→教研組→教師。開展聽課、評課、公開課、説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生動有趣、知識落實作為評價一堂課的主要標準。堅持月考,學校每期召開表彰大會對學生進行表彰。

四、一流的師資隊伍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是是影響教學質量的決定性因素,每個學校都在着力打造一支敬業、精業、樂業的教師隊伍。幾乎每個學校都有自己培養的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教師等。在新教師的培訓中,採取傳、幫、帶的形式,而且有很好的評價和激勵機智。在教師的培訓上,主要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用他們學校的原話説就是捨得下功夫。

五、強有力的經濟基礎

現代化的學校和學校管理必須要有雄厚的經濟作為基礎。我們所考察的這些學校,不管是私立學校,還是公辦學校,在學校的基礎建設和管理方面都有很大的投入。教師的待遇也很好,私立學校就不用説了,但像廣安的兩所公辦學校,在當地消費水平並不高的情況下,教師的待遇也很好。真正解決了教師的後顧之優,提高了教師的社會地位,也充分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真是應驗了那句話: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外出考察學習報告 篇七

院系:歷史與文博學院 班級: 姓名: 學號:

一、考察時間:20xx年6月18日至20日

二、考察地點:河南大學、龍亭、延慶觀、城摞城遺址、河南博物院、洛陽偃師商城博物院、洛陽白馬寺、龍門石窟、洛陽古墓博物館、河南古代壁畫館

三、考察對象:歷史遺址和博物館等

四、考察方式:參觀各個景點、遺址和博物館,在指導老師和解説員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思考,瞭解歷史的真實性和歷史文化的內涵,記錄和拍攝相關照片。

五、考察報告(內容)

前言:本次外出考察是在院系的組織下11級歷史學專業,以班級為單位,分別在開封、鄭州和洛陽進行的為期三天的考察。此次外出考察的目的是讓我們不再侷限於課堂教學,通過外出實地學習、參觀文物、名勝古蹟以增加我們對歷史的感性認識,更深切的感受歷史內涵,瞭解歷史真實性,以激發我們對歷史學習的濃厚興趣;也是為我們更深切瞭解河南歷史文化,以開闊我們視野,增強地域自豪感。第一站,便是參觀坐落於歷史文化名城、八朝古都開封的河南大學,下午一路龍亭風景區、延慶觀到城摞城遺址;第二天一早參觀了省博物院,下午到偃師、白馬寺;第三天首站龍門石窟,下午從邙山區洛陽古墓博物館驅車返程。

不可否認,這次考察我們玩的很開心,整個班級的同學在一起不容易,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這篇考察報告我不打算每個地方都詳寫,那樣顯得沒有主次了,也跟記流水賬差不到哪兒去,所以以小標題的方式來分四部分來寫,也都是我本次考察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歷歷在目”

人們通俗的理解歷史就是,指一切過去的事實,或者已經過去的經歷或事蹟(的痕跡)。當然,作為一名歷史系的學生我們還應該知道,歷史還包括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進程,沿革,來歷;過去事實的記載;或者就是指歷史學科。關於這個詞的意義,我們暫且不去深究,提到這個,只是想説明歷史不是狹義而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想學歷史很容易,想學好歷史卻有難度。所有歷史教材僅僅是一個初級的工具,侷限於這個簡單工具上,靠幾張好幾年才更新一次甚至不更新的圖文説明,是學不到更深層次知識的。

人人都説,學習在於興趣。如果這樣的話,我覺得,博物院就是個能極大激發學習興趣的地方。在這裏,鮮活的實物,生動的説明再配以場景的再現、復原,可謂完美。瀏覽下來似乎一切都歷歷在目,不是發生在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過去,彷彿就在剛才,穿越了一般欣賞了漫長的歷史發展演變過程。在這裏,我詳細説明下我們參觀考察的省博物院的一些情況和感想。參觀河南博物院是考察第二天的第一個目的地。它創立於1920xx年,是我國較早成立的博物館之一,可謂“彙集歷代文物瑰寶,一展中原流金歲月”。它成為中原腹地最大的文

物收藏、保護、研究、展示中心,現為首批中央與地方共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其藏品近四十萬件,國家一級文物就五百餘件,藏品主要以河南境內出土的文物為主脈,上起遠古、下迄近現代,種類繁多、一脈相承,在青銅、陶器、瓷器、玉器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六個陳列展覽,分佈於主展館四層十多個展廳,展出文物達5000件之多。我們一行首先參觀了“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它分佈在主展館一、二層八個展廳內,是河南博物院重要的大型基本陳列。展覽也是按照古代中原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有序廳、文明曙光、定鼎中原、制禮作樂、逐鹿爭鳴、有容乃大、盛世榮華、東京夢華等本部分組成。該展覽彙集石器、陶器、青銅銅、玉器、瓷器、金銀器等各類珍貴文物,配以現代化、藝術化、人性化的陳展形式,再現了中原古代歷史上最輝煌的歷史與科技文化成就,可謂一次讓我們瞭解、感知中原古代歷史文化的美妙之旅。

在一樓的華夏古樂廳。我們還欣賞了當天的古樂表演,由編鐘、陶鼓、陶壎等合奏出來的一曲曲猶如天籟的華夏古樂,讓人難以忘懷,都有種飄飄欲仙的感覺了。在一樓從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東周、兩漢魏晉南北朝、再到隋唐、宋元,我們沒有太充足的時間細細觀摩賞玩,僅僅是瀏覽就“舉步維艱”。另三樓的古代玉器館、楚國青銅藝術館、明清珍寶館等,及四層天經地緯陳列因為時間關係,行程安排不允許參觀了,很可惜,也有點小遺憾,就只有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再來了。類似的體會還有在洛陽偃師商城博物院及洛陽古墓博物館。

(二)“觸目驚心”

許慎在《説文解字》中説:“史,記事者也;從又持中,中,正也。”便指出“史”的本意即記事者,也就是“史官”。由此引申,則代表被史官被紀錄的事,換句話説,即所有被文字紀錄的過去事情。那麼,那些沒有被用文字記載的事情呢?難道就不稱之為“史”了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可以説了解歷史真實性的更直接方式就是那些遺址遺蹟了,開封的龍亭、城摞城遺址暫且不細説,就只洛陽龍門石窟就足以讓你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了。我家(鄭州)雖離洛陽不算遠,但龍門石窟還是第一次來。作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龍門石窟,據介紹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後又歷經東魏到隋、唐、五代等朝代連續百年的大規模營造,才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壯觀景象。可以説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規模來看,都堪稱中國古代石刻藝術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傳統藝術寶庫的瑰寶。其中,最大的佛像盧舍那佛,也是我們拍集體照的地方,通高17米,僅頭部就高達4米。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數蓮花洞中的那些小型佛像了,最小的每個只有約兩釐米高。這前後一大一小的巨大落差,真叫人拍手稱奇。不過遺憾的是,很多佛像因人為或自然因素呈現不同程度的、讓人觸目驚心的毀壞,早已殘缺模糊,我想這對我國甚至世界關於中國古代經濟、政治、文化、宗教等領域的發展變化研究會有或多或少的不利影響。還有延慶觀、白馬寺、古墓博物館,古代壁畫館,一處處用手都能觸摸到了“歷史”,很難讓人説不是“心驚肉跳”的一次接觸。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除了讓人驚歎,還有更多合適的詞彙去形容嗎?

在洛陽古墓博物館時,我們帶着無限好奇的心理進入古代墓葬,用雙手觸摸冰冷的石塊,用雙目去觀察陰暗的墓室,讓觸覺、嗅覺、視覺去捕捉那種陰森又神祕的感覺與體驗。從兩漢展廳的永康元年成氏家族7人墓到唐李嗣本墓,再到最後的北魏帝王陵園,我們從墓葬形制、年代、隨葬器物、墓誌再到壁畫都做了一個大概的瞭解。可以説,沒有比這更“觸目驚心”的考察學習了。

(三)“回味無窮”

克羅齊説:“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三天説長不長,説短不短。從第一站河南大學文物館,到最後一站洛陽古墓博物館,歷史的厚重感,幾乎充斥每一我們所及之處。從被譽為“中華第一笛”的河南博物院“鎮院之寶”賈湖骨笛;到開封地下3—12米,上下6座城池構成的“城摞城”景觀;龍門石窟的萬佛洞、香山寺;到最後的北魏帝王陵園,只恨自己知之甚少,不能真正感知大歷史的無限風采。三天的考察,除了所謂的從中借鑑學習古人繁榮、精深的文化、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更激發我們學習探究歷史的濃厚興趣,令人回味無窮。

總而言之,這次11級歷史系學生的外出考察活動,給我們的大學生活留下了一筆濃墨重彩的美好回憶。在歸途中,累並快樂着,回想起這三天的所見所聞所感,每個人的心中都充滿了對開封、鄭州、洛陽的依依不捨之情。在我們感歎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同時,也領略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造物能力。我們的考察雖然結束了,但卻仍是值得回味的。以前在網絡、電視、書本上也很多的瞭解過這些歷史遺址和名勝,但是隻有親眼看過後才發現身臨其境的美妙,大家也都很珍惜

這樣的考察機會。在以後的歷史方面的學習上的幫助是不言而喻的,相信這次考察也將成為我們每個人寶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