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李賀簡介及代表作(精品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2W

李賀簡介及代表作(精品多篇)

李賀的生平故事 篇一

正史所載李賀資料甚少,其生平僅見於李商隱的《李賀小傳》與杜牧應沈子明之請所撰的《李長吉集序》,以及一些唐人筆記如張固的《幽閒鼓吹》、彭大翼《山堂肆考》。

少年時代

李賀外貌特別,巨鼻,濃眉,身材瘦長,還留着長長的指甲。因體弱多病,不到十八歲,頭髮就開始發白。

從束髮讀書以來,閲讀了經傳史牒、諸子百家、古小説等方面的書籍。對於古詩有特殊的愛好,垂髫之年,就熟讀詩經、楚辭、古樂府、漢魏六朝詩歌以及當代許多詩人作品。

李賀經常在太陽剛從東方升起時,騎着一匹瘦馬,背個破錦囊,離開家門,四處出遊。一路上仔細觀察景物,為使之再現於自己詩中而搜索枯腸。一有所得,立即記在紙上,投入破錦囊中。晚上歸來,再把白天所記整理成文,投入另一囊。母親見此狀心疼的説:“是兒當要嘔出心乃已爾!”

由於自幼聰慧過人,再加上刻苦學習創作,因此詩名很早就傳揚海內。少年時代寫作的樂府詩,就能與老一輩詩人李益、張籍媲美。王定保《唐摭言》記載:李賀七歲時,大文豪韓愈和洛陽名士皇浦湜登門拜訪,李賀當即揮筆作《高軒過》詩以答謝。這則傳聞,雖與事實有所出入,但符合李賀思想、藝術較早成熟的實際情況。

十八歲那年,滿懷着理想與希望,告別朝夕相處的親人,離開家鄉,踏上求取功名、期望施展抱負的人生道路。

遭讒落第

唐憲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李賀從家鄉昌谷來到唐朝的東都洛陽準備參加這一年的府試,這年恰巧極負盛名的文學家韓愈因出任國子博士,受人毀謗,來洛陽上任,李賀久仰大名,帶了自己的詩稿,登門拜訪,成功獲得韓愈的賞識。皇甫湜也在這一年認識李賀。

這年李賀憑著出眾的才華,很順利地通過府試,接着要去長安應禮部試。他的應試詩《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並閏月》,記錄青年詩人初試鋒芒時那種意氣風發、才華橫溢的神情。這組詩既符合試帖詩切題要求,又能將詩人妙趣橫生藝術意想和含而不露的諷喻,很有分寸的表現出來。

就在這時,一件意想不到的是使這位剛踏上生活道路、充滿幻想的年輕詩人遭受了巨大挫折。李賀是唐朝宗室鄭王李亮(唐高祖的八叔)的後裔,但家道已經沒落。因為他的父親名叫晉肅,和進士音近,一些妒忌他才華的'人就以避諱為理由阻止他參加科舉考試。[來源請求]愛賞李賀文才的韓愈激於義憤,為之作《諱辯》,以聖人經典和國家律令為根據,指出“避嫌名”是不合理的,曰:“父名‘晉肅’,子不得舉進士,若父名‘仁’,子不得為人乎?”,回擊那些毀謗者。

李賀落第歸家後,閒居昌谷,終日藥石隨身,只有巴童能憐愛這個不幸的人,還辛辛苦苦地隨從着他。

隨後李賀再度到洛陽,想尋求政治出路,《自昌谷到洛後門》一詩表露出他的意向:“東家名廖者,鄉曲傳姓辛。杖頭非飲酒,吾請造其人。始欲南去楚,又將西適秦。”,李賀欲求仕進,是要南行投奔節鎮,還是入長安“探秦台意”?為此猶豫不定。最後請巫者占卜,決定西去長安。

長安三載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冬,李賀進京求仕。按照唐代制度,仕進除應試一途外,還可以由父蔭得官。李賀以“宗孫”、蔭子、儀狀端正等條件,由宗人薦引,經過考試,在元和四年春天,被任命為奉禮郎,時李賀二十。

奉禮郎是一個從九品上的小京官,屬太常寺,掌君臣版位,以奉朝會祭祀之禮。李賀抱着滿腔熱忱到長安,而現實生活對他的回報卻是無情的,因奉禮郎官職卑微,根本不在皇親國戚、顯貴要人的眼裏,所以很少有人與李賀來往,李賀生活在這種世俗的環境中,時時受到拘束和壓抑。

在官冷位卑的環境中,李賀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時相往還,成為他這一時期的重要精神寄託,包括陳商、沈亞之、楊敬之、王參元、權璩、崔植和朝夕相處的密友,沈子明,李賀臨死時,把自己詩作全部手稿託付給他,可見他們的友誼深厚。

長安三年的現實生活徹底打破李賀的幻想和迷夢,使他越來越清醒地注視人生、敏鋭的觀察社會,揮筆寫下了許多反映現實的詩篇,這是他一生中創作最為旺盛的時期。

昌谷閒居

元和七年春,李賀送好友沈亞之落第返鄉後不久,便抱着鬱郁不得志的心情,辭去奉禮郎的官職,離開長安,返回家鄉昌谷。

李賀這時期的創作,一方面反映出自己“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以後的生活樂趣和體驗,一方面也表現出不忘國事的精神。

南北遊歷

為了尋找施展抱負的機會,也為了謀求生計,李賀在昌谷閒居一年後再也不安心蟄居家園、讀書作詩,元和八年六月,出發到潞州(今山西省長治市)。

李賀選擇潞州是因為他在洛陽、長安時,與韓愈學生張徹結為好友,這年,張徹應潞州長史、昭義軍節度使郗士美的邀召,“初效潞幕”,在郗士美的幕府裏擔任草擬文書的職務,李賀希望得到張徹的引薦,但最後卻未得到重視。

元和十年春,告別張徹,南下探視正在和州任職的十四兄。回北方時,道路受阻,李賀乾脆南遊吳會,李賀好友如皇甫湜、沈亞之、陳商等都是南方人,且江南風光對生長在北方的李賀頗具誘惑力,使李賀下決心一遊江南。李賀先後到過金陵、嘉興、吳興、甬東等地,這期間他寫了一些追懷前朝往事和記述詩友交會的詩篇。最後回北方受阻緩解,李賀就從江南北歸昌谷。

南北遊歷並不能消除李賀胸中鬱結的愁悶,加上體弱多病、經濟拮据,返家後不久,終因精神和肉體上雙重摺磨於二十七歲時離開人世。死前將詩分四編﹐凡二百三十三首,交給好友沈子明。

李商隱《李長吉小傳》,記述了李賀姐姐在李賀臨終時的見聞:

“長吉將死時,忽晝見一緋衣人,駕赤蚪,持一版,書若太古篆,或霹靂石文者,雲:“當召長吉”。長吉不能讀,欻下榻叩頭,言阿彌老且病,賀不願去。緋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天上差樂,不苦也。”長吉獨泣,邊人盡見之 。少之,長吉氣絕。常所居窗中,??有煙氣,聞行車嘒管之聲。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許時,長吉竟死。”

張讀的《宣室志》也有類似的記載。這些傳説,當然不可能是事實,但是,玉溪小傳,託之於姐姐之口,張讀漫記,託之於夢寐,使傳説增添了美麗的色彩,反映了家人、親友以及愛慕李賀的人們的美好願望,寄寓着人們對年輕詩人的深切哀悼。

詩詞特點 篇二

李賀受楚辭、古樂府、齊樑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李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上訪天河、遊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鍊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如“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銀浦流雲學水聲”(《天上謠》)、“玉輪軋露濕團光”(《夢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可以説,尚“奇”是長吉所處的時代、特別是他的良師益友韓愈所代表的韓孟詩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一樣,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稱為“詩鬼”。

詩詞特點 篇三

李賀受楚辭、古樂府、齊樑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李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上訪天河、遊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鍊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如“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銀浦流雲學水聲”(《天上謠》)、“玉輪軋露濕團光”(《夢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可以説,尚“奇”是長吉所處的時代、特別是他的良師益友韓愈所代表的韓孟詩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豪”劉禹錫,“詩魔”白居易一樣,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稱為“詩鬼”。

歷代評價 篇四

杜牧

《李長吉歌詩敍》贊之為“騷之苗裔。”杜牧含蓄地説:“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歎恨古今未嘗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還自會稽歌》,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

王夫之

(《唐詩評選》)説:“長吉於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真與供奉(李白)為敵。”

毛先舒

《詩辨坻》説:“大曆以後,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濃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於撰語,渾於用意。”

黎二樵

《黃陶評本<李長吉集>》中所言:“細讀長吉詩,下筆從無庸俗之病。”

李賀七歲能辭章是真的嗎 篇五

李賀在詩歌領域可謂天才神童,最直接的描述是“七歲能辭章”。他的詩才已經開始傳播,當時著名的大文豪韓愈和皇甫湜聽説後並不相信,於是兩人就聯袂前去一探究竟。他們見到李賀後,就出題讓他寫詩,李賀不慌不忙拿起筆就寫了一首,就是後世極為出名的《高軒過》。

這首詩共十四句,可分為三個部分。前六句為第一部分,描寫了兩位大人來時的穿着、馬匹、神態等,旨在説明他們的氣派。李賀上去迎接,發現是皇甫湜和韓愈,就盛讚兩位,一個是“東京才子”,一個是“文章鉅公”。中間四句為第二部分,還是誇獎兩位大人,説他們才氣和學識淵博,筆下的文章甚至可以彌補上天造化的不足。後四句為第三部分,寫的是自己,説自己是“龐眉書客”,是窮困失意的但也胸懷大志頗有抱負,所以希望兩位大人可以提攜和幫助。

作為一首應酬詩,李賀的這首《高軒過》是非常成功的,他也因此得到了韓愈兩人的器重,之後多次對他伸出援手。不過後來也有人對這首詩的創造時間提出質疑,現在一般斷定,它不是李賀七歲所寫,而是他二十歲所作。

.思想內容 篇六

李賀的詩多方面反映中唐時代的社會現實。

其詩歌的思想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六方面:

1、堅持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歌頌歷史上為祖國統一和在中唐平叛亂戰爭中作出過貢獻的英雄人物,揭露並抨擊藩鎮叛亂、禍國殃民的罪行。如:《猛虎行》。

2、反對宦官專權,揭露他們擾亂朝政的禍國罪行和無能懦怯的醜態。如:《漢唐姬飲酒歌》。

3、無情揭露貴族官僚集團窮奢極欲、荒淫無恥的腐朽生活。

4、反映自身和朋友的不幸遭遇,抒寫懷才不遇的苦悶,有力地抨擊任人唯親的腐朽政治。如:《贈陳商》、《崇義裏滯雨》。

5、揭示貧富不均的社會現實,反映下層人民的痛苦生活,對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如:《南園十三首》其二。

6、宣揚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反對神仙迷信,尖鋭的嘲諷統治階層追求長生的愚蠢行為。如:《苦晝短》。

李賀故里 篇七

墓地李賀死後葬隴西(今在甘肅省隴西縣昌谷鄉袁家灣) ,俗稱“學士墳”。

李賀墓碑文《鞏昌府志》記載:“仁壽山在南一里,其山系秦嶺支脈,逶迤千餘里,至郡之陽而止。右有懸泉,如匹練,近無矣。其上有文昌閣、魁星樓,其背有李賀墓。”[25] 乾隆版《隴西縣誌》亦載:“仁壽山在城西南里許……其上有李賀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興修農田水利時墳丘被毀。

李賀簡介 篇八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歎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雲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説來託古寓今,所以後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説。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李賀簡介 篇九

李賀(790年-816年),字長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陽)人,是著名的唐朝詩人,被稱為“詩鬼”。

詩歌鑑賞 篇十

夢天

朝代:唐代

作者:李賀

原文:

老兔寒蟾泣天色,雲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濕團光,鸞珮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