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社會實踐調研行政管理報告多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49W

社會實踐調研行政管理報告多篇

【第1篇】國税系統行政管理風及險税收執法調研報告

今年四月份,全省國税系統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這是全省國税系統為防範和降低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切實提高國税人員法律、法規、規章遵從度,預防和減少幹部職工失職、瀆職等違法、違紀行為發生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全省國税系統反腐倡廉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反腐倡廉的形勢依然嚴峻。據統計,,全省國税系統被檢察機關立案查處的案件16起,涉及税務人員22人,與相比,案件上升6起,人員增加8人,其中涉嫌失職瀆職的14人,佔63.6%。這説明我們在“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活動中還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必須從事關國税事業興衰成敗這個高度去認識開展“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的重要性,並下大力氣認真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找準“風險點”,消除後顧之憂。

一、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的主要表現

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法律、法規所賦予的權力或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執法或履行職責,侵犯、損害了國家和羣眾的利益,給國家或羣眾造成一定的物質或精神上的損失所應承擔的責任。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包括税收執法風險和行政管理風險,税收執法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税款徵收、税務管理、税務稽查、税務行政處罰等各種税收執法權時承擔的風險;行政管理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人事管理和財務管理等行政管理權利時承擔的風險。從目前開展的“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中發現的問題看,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方面潛在的風險較大,產生的危害較深,需要高度重視。

(一)税收執法風險。涉税行政審批事項的“調查處理權”和“審批決定權”、涉税行政處罰事項的“自由裁量權”是税收執法風險比較集中的環節,對這些權利監督制約不到位,容易產生“以税謀私”的問題。主要表現,一是税源管理不到位問題。税源管理是税務管理的基礎環節,税源管理不到位,税務管理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目前,税源管理的主要問題是税收管理員制度落實不到位,税源“巡查巡管”流於形式。突出表現是假請假、假歇業、假註銷問題屢禁不止,漏徵漏管户屢見不鮮。據調查,“三假”問題的產生與税收管理員有必然的聯繫,因為“三假”户的形成需經税收管理員的調查、核實和認定,除納税人主觀欺騙税收管理員的特殊情況外,沒有税收管理員的默許就沒有“三假”户的存在,税收管理員沒有利益可得“三假”户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三假”户一定程度上是税收管理員的“私留地”;漏徵漏管户的產生是税收管理員對所管轄的區域(如街道、市場、行業)“巡查巡管”不到位的結果。“三假”户和漏徵漏管户的背後潛藏着税務人員失職、瀆職的風險。二是税款核定不公平問題。個體工商户因“核定徵收”而產生的税負不公問題是目前納税人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由於個體工商户的税款核定由税收管理員負責調查,最終定税的多少基本上以税收管理員提供的調查資料和依據為主要參考,儘管税款核定從形式上看實行了計算機定税,“陽關定税”,但是,作為税收管理員在定税調查這個環節,如果有“人情”和“關係”的存在,定税時就會有從寬或從嚴的可能,就會有“税負不公”現象的發生,“税負不公”的背後隱藏着税務人員失職、瀆職的風險。三是税收執法不規範問題。一些税務人員在税收執法中不能嚴格依法治税,執法隨意性大,涉税案件該稽查而不稽查,該定偷税而不定偷税,需查深查透卻敷衍了事,需從重處罰卻輕描淡寫,該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卻不移交使犯罪分子逍遙法外,對減免退税審批和涉税資格認定事項,該評估不評估或虛假評估,該調查不調查或弄虛作假,造成國家税款流失;一些税務人員對税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理解有偏差,或粗心麻痺,工作不細緻,錯誤地使用税收法律文書,錯誤地引用税收法律依據,定性不準,程序失當,造成税收執法錯誤;或不具備執法資格的人員在執法文書上亂簽字,使執法文書失去應有的法律效力等等,税收執法不規範潛在的風險不可估量;四是税收執法不文明、不廉潔問題。一些税收管理員在税收執法中,不能正確處理與納税人的關係,沒有完全樹立為納税人服務的理念,對納税人態度蠻橫,不講方法,不講技巧,激化徵納矛盾,惡化税收執法環境。一些税務人員法制觀念淡薄,依法行政的意識淡薄,不能嚴於律己,在税收執法中違反廉潔從政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吃、拿、卡、要、報”等違紀行為屢禁不止,違規接受納税人禮金、禮品、有價證券等現象時有發生,執法不文明,執法不廉潔嚴重影響了國税形象,而且也造成很多執法的風險。

(二)行政管理風險。“人事管理權”和“財務管理權”是税務行政管理風險比較集中的環節,對這些權利監督制約不到位,容易產生“以權謀私”問題。近年來,全省國税系統為強化對人事管理權的監督制約 ,實行了幹部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按程序辦事,集體討論決定的工作機制,狠剎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與人事管理權的監督一樣,對財務管理權也建立了必要的規章制度和審批程序,如項目審批要集體決策、設備配置要公開招標採購,大額經費支出要會審會籤,“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和財務等,這些制度的實施起到了很好的監督制約作用。但是,在財務管理權的行使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固定資產的處置。1994年税務機構分設以來,由於法律法規的卻失,司法監督的乏力,依法行政的觀念淡薄,國税系統不按法律規定、不按法定程序處置房屋、土地、車輛等固定資產的問題比較普遍,主要表現,一是房屋與土地混合處置問題。房屋隨土地,或土地隨房屋處置,雖然處置程序簡單但是不符合法律的規定,並且具有隨意性。不論是國、地税協商進行房屋或土地的置換,還是閒置不用的土地或房屋作價給政府或其他部門,收取一定的費用等,都是違規處置資產的行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房屋的處置必須通過中介機構評估和拍賣,土地的處置必須經過政府相關部門評估和拍賣,房屋與土地是獨立的,雖然密不可分但是不能簡單處置,否則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屬於違法行為要受到司法追究。二是車輛處置程序不規範問題。按法律、法規的規定,車輛的處置有拍賣和報廢兩種方法。超過使用年限或行使里程需要報廢的車輛,必須按規定程序報上級部門批准,備案,並上繳國有資產回收公司,而目前在處置報廢車輛時,往往為照顧關係或圖省事而不走報廢程序,這種車輛一旦出現問題也要承擔法律責任;閒置不用不需報廢的車輛,儘管通過相關部門進行了評估、拍賣,但拍賣之後的車輛沒有及時辦理過户手續,出現問題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還有政府部門強制性調用車輛,沒有經過評估、拍賣程序而直接作價處置的,其存在的問題更多,潛在的風險更大,需要特別注意。

二、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是防範風險的意識不強。大部分同志具有一定的風險防範意識,知道“吃、拿、卡、要、報”會導致對個人責任的追究,但是對由於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行為不當可能導致的風險和後果沒有明確認識,認為“沒有貪污受賄就沒有風險”,但實際上許多過錯是由過失導致,這些過失可能是失職、瀆職,給國家、單位、個人、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一些同志對如何防範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沒有全面系統的認識,對於在依法行政過程中如何避免風險的發生,也缺乏有效的認知。更有一些同志錯誤地認為基層一線税務人員既沒有税收執法權,也沒有行政管理權,這些權利集中在領導手中,出了問題由領導承擔,風險與我們沒有關係。再加上一些同志對“兩權”的監督缺乏認識,認為“兩權”的監督是上級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和司法部門的事,“兩權”監督是對幹部的不信任,容易影響團結,影響工作效率這些思想影響了“兩權”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也是防範風險意識不強的具體體現。

二是“兩權”監督的力度不夠。實施“兩權”監督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必須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必須讓那些具備較強政治思想素質的人員去監督。但是,目前我們的一些監督制度缺乏可操作性、針對性、強制性和權威性,沒有發揮很好的作用,宏觀監督制約規定多,微觀監督制約規定少;事後監督制約規定多,事前、事中監督制約規定少;對下監督制約規定多,對上監督制約規定少等等;同時,從監督體制來看,主要還是以事後監督為主,而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存在空檔,特別是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各崗位之間以及執法和管理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缺乏相互監督和制約,沒有形成一種完善的監督制約機制,從而引發了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即使在事後監督中,也由於缺乏具體的操作規範,特別是“誰對制度的落實負責任”不明確而使執法監督流於形式。

三是物質利益的誘惑太大。税務人員與企業、個人的公務交往具有直接性、經常性和規律性的特點,往往面對着更加隱蔽的、眾多的誘惑。而作為普通的國家公務員,税務人員既缺乏廣泛的社會尊重和崇高的社會地位,也沒有比其他公務員更為優厚的物質待遇,再加上基層部門巨大的工作壓力和全面完成考核任務的難度,雙向的擠壓使得税務人員需要有更加堅定的意志力和拒絕誘惑的剋制力來保持自身工作的廉潔性。同時,由於税收執法過程是從納税人手裏無償取得收入的過程,直接影響到納税人的切身利益,這種國家與個人的利益衝突形成了徵納雙方之間一種特殊的矛盾關係。在納税人的納税觀念、納税意識普遍偏低的情況下,他們出於對自身不合法利益的保護,會採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誘惑執法人員,以達到不交或少交税的目的,而一些執法人員政治素質不過硬,抵制不住誘惑,一旦“不拘小節”,就會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以權謀私、以税謀私。

三、防範風險的具體措施

權力失去監督必然導致腐敗,税收執法權和税務行政管理權也不例外。國税系統要從源頭上懲治腐敗和防範執法和管理風險必須加強“兩權”監督制約,而且必須加強對重點人員、重點部位、重點環節、重點崗位的監督,要將監督貫穿於税收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加強學習教育,築牢思想防線。堅持理論教育為先導,組織幹部職工學習黨紀法規和廉政規定,增強法制觀念,增強依法行政的自覺性;經常性的開展廉政警示教育,使幹部職工從違法違紀犯罪案件中汲取教訓,增強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加強法律知識、税收業務知識、税收政策的培訓,使幹部職工以正確的思想觀念、端正的工作態度、必要的法律知識、熟練的業務技能來化解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的風險;定期邀請公、檢、法部門的有關領導舉辦業務培訓、法制講座等,通報職務犯罪的案發特點、手段以及變化規律,交流各部門在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上的經驗、做法,提高國税人員防範執法風險意識;加強紀檢監察隊伍的培訓,使紀檢幹部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辦案能力,增強工作預見性和針對性。

(二)加強監督制約,健全防範體制。在深化“兩權”監督過程中,要進一步健全“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層層抓落實”的監督制約層管理體制,要對現有的監督制度進行清理、修訂和完善,把監督任務落實到各個業務職能部門,並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一是落實領導責任制。重點是實行領導“一崗兩責”責任制,各個班子成員把抓黨風廉正建設與税收業務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把黨風廉正建設貫穿於税收工作大局之中,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二是落實部門責任制。落實誰主管誰負責,進一步健全制約機制和監督機制,注重對重點環節進行制約監督,充分發揮兼職監察員的作用,防止失職、瀆職現象的發生。三是落實崗位責任制。每個崗位都要自覺履行工作職責,全面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質量。四是建立“定期會診”制度。每季度邀請紀檢監察部門對在税收執法權、行政管理權運行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歸納、整理解剖,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防範意見。五是完善“明查暗訪”制度。不定期組織特邀監察員和行風義務監督員進行明查暗訪,及時發現和糾正服務不文明、執法不規範、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三)突出監督重點,強化監督效果。在税收執法權和行政管理權的監督上,要抓好對重點崗位、重點人員、重點日期的監督,做到程序上把關、操作上規範、時間上前移,杜絕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在税收執法權監督方面,要圍繞“徵、管、查”等重點環節實施有效監督,把税額核定、增值税一般納税人認定、增值税專用發票和其他發票的發售及管理、減免税審批、出口退税審批、税款入庫、税務稽查等環節作為監督重點,防止損害國家利益和納税人合法權益問題的發生。在行政管理權監督方面,要圍繞“人、財、物”等重點部位實施有效監督,把幹部選拔任用、經費審批使用、基本建設、政府採購等環節作為監督重點,認真落實“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財務工作的規定,防止以權謀私、貪污賄賂等問題的發生。

(四)推行政務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在税收執法權方面,繼續將辦税流程、工作權限、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和辦税結果,通過電視、宣傳卡片、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納税人、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在行政管理權方面,公開人事管理權,公開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定及幹部選拔標準、程序、考核和獎懲情況;公開財經開支權,行政經費的使用程序及審批權限;公開財產管理權,公開資產設備的購置、保管、使用和維修情況,進一步提高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要充分發揮特邀監察員和義務監督員的作用,與社會各界建立起更為直接的聯繫渠道;要自覺接受地方黨委、政府特別是紀檢監察、審計和宣傳輿論等職能部門對税務部門的監督,充分發揮特邀監察員的作用,及時收集和掌握系統內外意見和反映;通過疏通社會監督渠道,將税收執法、廉潔從税、依法行政等工作置於廣大納税人的監督之下,形成內外聯動的有效監督機制。

【第2篇】關於工商行政管理調研報告的優秀模板

大力實施“12315”品牌示範工程是落實工商行政管理“12356”工作思路的重點之一。既是當前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改革的要求,更是實現工商“西部領先,全國一流”奮鬥目標的重要舉措。雖然幾年來,我市的“12315”通過現場出擊、轉辦處理、快速分流等方式,用熱心、誠心、耐心為消費者排憂解難,架起了管理者、經營者、消費者之間的橋樑,有效地提高了消保維權工作的品位,“12315”已經成為工商部門聯繫羣眾的“民心工程”、為人民羣眾辦實事的“公僕工程”和展示工商良好精神風貌的“形象工程”。但如何以“12315”為基礎,將工商執法的資源整合,逐步建立由消費者諮詢、申訴舉報、消費安全預警、查辦案件、廣告監測、經濟户口管理、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等專項網絡組成的12315行政綜合執法網絡,打造出反應快速、到位及時的市場監管“110”,成為工商維權執法權威品牌工程,還需不斷完善和努力,也是當下急需繼續深入探索的一大課題。

一、當前市“12315”執法網絡的現狀

(一)“12315”組織機構基本健全

近年來,市工商局按照國家工商總局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信息化網絡為支撐,積極推進12315行政執法體系基礎建設。2001年8月2日,市工商局正式啟動了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系統。2022年7月,市局對原12315系統進行基本整合,將過去功能單一的“12315”申訴舉報系統改造為功能較為全面的12315綜合指揮調度中心繫統。

【第3篇】國税部門税收執法及行政管理風險調研報告

國税部門税收執法及行政管理風險調研報告

今年四月份,全省國税系統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這是全省國税系統為防範和降低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切實提高國税人員法律、法規、規章遵從度,預防和減少幹部職工失職、瀆職等違法、違紀行為發生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全省國税系統反腐倡廉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反腐倡廉的形勢依然嚴峻。據統計,20xx年度,全省國税系統被檢察機關立案查處的案件16起,涉及税務人員22人,與20xx年相比,案件上升6起,人員增加8人,其中涉嫌失職瀆職的14人,佔63.6%。這説明我們在“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活動中還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必須從事關國税事業興衰成敗這個高度去認識開展 “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的重要性,並下大力氣認真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找準“風險點”,消除後顧之憂。

一、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的主要表現

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法律、法規所賦予的權力或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執法或履行職責,侵犯、損害了國家和羣眾的利益,給國家或羣眾造成一定的物質或精神上的損失所應承擔的責任。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包括税收執法風險和行政管理風險,税收執法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税款徵收、税務管理、税務稽查、税務行政處罰等各種税收執法權時承擔的風險;行政管理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人事管理和財務管理等行政管理權利時承擔的風險。從目前開展的“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中發現的問題看,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方面潛在的風險較大,產生的危害較深,需要高度重視。

(一)税收執法風險。涉税行政審批事項的“調查處理權”和“審批決定權”、涉税行政處罰事項的“自由裁量權”是税收執法風險比較集中的環節,對這些權利監督制約不到位,容易產生“以税謀私”的問題。主要表現,一是税源管理不到位問題。税源管理是税務管理的基礎環節,税源管理不到位,税務管理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目前,税源管理的主要問題是税收管理員制度落實不到位,税源“巡查巡管”流於形式。突出表現是假請假、假歇業、假註銷問題屢禁不止, 漏徵漏管户屢見不鮮。據調查,“三假”問題的產生與税收管理員有必然的聯繫,因為“三假”户的形成需經税收管理員的調查、核實和認定,除納税人主觀欺騙税收管理員的特殊情況外,沒有税收管理員的默許就沒有“三假”户的存在,税收管理員沒有利益可得“三假”户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三假”户一定程度上是税收管理員的“私留地”;漏徵漏管户的產生是税收管理員對所管轄的區域(如街道、市場、行業)“巡查巡管”不到位的結果。“三假”户和漏徵漏管户的背後潛藏着税務人員失職、瀆職的風險。二是税款核定不公平問題。個體工商户因“核定徵收”而產生的税負不公問題是目前納税人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由於個體工商户的税款核定由税收管理員負責調查,最終定税的多少基本上以税收管理員提供的調查資料和依據為主要參考,儘管税款核定從形式上看實行了計算機定税,“陽關定税”,但是,作為税收管理員在定税調查這個環節,如果有“人情”和“關係”的存在,定税時就會有從寬或從嚴的可能,就會有“税負不公”現象的發生,“税負不公”的背後隱藏着税務人員失職、瀆職的風險。三是税收執法不規範問題。一些税務人員在税收執法中不能嚴格依法治税,執法隨意性大,涉税案件該稽查而不稽查,該定偷税而不定偷税,需查深查透卻敷衍了事,需從重處罰卻輕描淡寫,該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卻不移交使犯罪分子逍遙法外,對減免退税審批和涉税資格認定事項,該評估不評估或虛假評估,該調查不調查或弄虛作假,造成國家税款流失;一些税務人員對税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理解有偏差,或粗心麻痺,工作不細緻,錯誤地使用税收法律文書,錯誤地引用税收法律依據,定性不準,程序失當,造成税收執法錯誤;或不具備執法資格的人員在執法文書上亂簽字,使執法文書失去應有的法律效力等等,税收執法不規範潛在的風險不可估量;四是税收執法不文明、不廉潔問題。一些税收管理員在税收執法中,不能正確處理與納税人的關係,沒有完全樹立為納税人服務的理念,對納税人態度蠻橫,不講方法,不講技巧,激化徵納矛盾,惡化税收執法環境。一些税務人員法制觀念淡薄,依法行政的意識淡薄,不能嚴於律己,在税收執法中違反廉潔從政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吃、拿、卡、要、報”等違紀行為屢禁不止,違規接受納税人禮金、禮品、有價證券等現象時有發生,執法不文明,執法不廉潔嚴重影響了國税形象,而且也造成很多執法的風險。

(二)行政管理風險。“人事管理權”和“財務管理權”是税務行政管理風險比較集中的環節,對這些權利監督制約不到位,容易產生“以權謀私”問題。近年來,全省國税 系統為強化對人事管理權的監督制約,實行了幹部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按程序辦事,集體討論決定的工作機制,狠剎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與人事管理權的監督一樣,對財務管理權也建立了必要的規章制度和審批程序,如項目審批要集體決策、設備配置要公開招標採購,大額經費支出要會審會籤,“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和財務等,這些制度的實施起到了很好的監督制約作用。但是,在財務管理權的行使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固定資產的處置。1994年税務機構分設以來,由於法律法規的卻失,司法監督的乏力,依法行政的觀念淡薄,國税系統不按法律規定、不按法定程序處置房屋、土地、車輛等固定資產的問題比較普遍,主要表現,一是房屋與土地混合處置問題。房屋隨土地,或土地隨房屋處置,雖然處置程序簡單但是不符合法律的規定,並且具有隨意性。不論是國、地税協商進行房屋或土地的置換,還是閒置不用的土地或房屋作價給政府或其他部門,收取一定的費用等,都是違規處置資產的行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房屋的處置必須通過中介機構評估和拍賣,土地的處置必須經過政府相關部門評估和拍賣,房屋與土地是獨立的,雖然密不可分但是不能簡單處置,否則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屬於違法行為要受到司法追究。二是車輛處置程序不規範問題。按法律、法規的規定,車輛的處置有拍賣和報廢兩種方法。超過使用年限或行使里程需要報廢的車輛,必須按規定程序報上級部門批准,備案,並上繳國有資產回收公司,而目前在處置報廢車輛時,往往為照顧關係或圖省事而不走報廢程序,這種車輛一旦出現問題也要承擔法律責任;閒置不用不需報廢的車輛,儘管通過相關部門進行了評估、拍賣,但拍賣之後的車輛沒有及時辦理過户手續,出現問題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還有政府部門強制性調用車輛,沒有經過評估、拍賣程序而直接作價處置的,其存在的問題更多,潛在的風險更大,需要特別注意。

二、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是防範風險的意識不強。大部分同志具有一定的風險防範意識,知道“吃、拿、卡、要、報”會導致對個人責任的追究,但是對由於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行為不當可能導致的風險和後果沒有明確認識,認為“沒有貪污受賄就沒有風險”,但實際上許多過錯是由過失導致,這些過失可能是失職、瀆職,給國家、單位、個人、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一些同志對如何防範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沒有全面系統的認識,對於在依法行政過程中如何避免風險的發生,也缺乏有效的認知。更有一些同志錯誤地認為基層一線税務人員既沒有税收執法權,也沒有行政管理權,這些權利集中在領導手中,出了問題由領導承擔,風險與我們沒有關係。再加上一些同志對“兩權”的監督缺乏認識,認為“兩權”的監督是上級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和司法部門的事,“兩權”監督是對幹部的不信任,容易影響團結,影響工作效率這些思想影響了“兩權”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也是防範風險意識不強的具體體現。

二是“兩權”監督的力度不夠。實施“兩權”監督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必須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必須讓那些具備較強政治思想素質的人員去監督。但是,目前我們的一些監督制度缺乏可操作性、針對性、強制性和權威性,沒有發揮很好的作用,宏觀監督制約規定多,微觀監督制約規定少;事後監督制約規定多,事前、事中監督制約規定少;對下監督制約規定多,對上監督制約規定少等等;同時,從監督體制來看,主要還是以事後監督為主,而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存在空檔,特別是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各崗位之間以及執法和管理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缺乏相互監督和制約,沒有形成一種完善的監督制約機制,從而引發了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即使在事後監督中,也由於缺乏具體的操作規範,特別是“誰對制度的落實負責任”不明確而使執法監督流於形式。

三是物質利益的誘惑太大。税務人員與企業、個人的公務交往具有直接性、經常性和規律性的特點,往往面對着更加隱蔽的、眾多的誘惑。而作為普通的國家公務員,税務人員既缺乏廣泛的社會尊重和崇高的社會地位,也沒有比其他公務員更為優厚的物質待遇,再加上基層部門巨大的工作壓力和全面完成考核任務的難度,雙向的擠壓使得税務人員需要有更加堅定的意志力和拒絕誘惑的剋制力來保持自身工作的廉潔性。同時,由於税收執法過程是從納税人手裏無償取得收入的過程,直接影響到納税人的切身利益,這種國家與個人的利益衝突形成了徵納雙方之間一種特殊的矛盾關係。在納税人的納税觀念、納税意識普遍偏低的情況下,他們出於對自身不合法利益的保護,會採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誘惑執法人員,以達到不交或少交税的目的,而一些執法人員政治素質不過硬,抵制不住誘惑,一旦“不拘小節”,就會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以權謀私、以税謀私。

三、防範風險的具體措施

權力失去監督必然導致腐敗,税收執法權和税務行政管理權也不例外。國税系統要從源頭上懲治腐敗和防範執法和管理風險必須加強“兩權”監督制約,而且必須加強對重點人員、重點部位、重點環節、重點崗位的監督,要將監督貫穿於税收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加強學習教育,築牢思想防線。堅持理論教育為先導,組織幹部職工學習黨紀法規和廉政規定,增強法制觀念,增強依法行政的自覺性;經常性的開展廉政警示教育,使幹部職工從違法違紀犯罪案件中汲取教訓,增強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加強法律知識、税收業務知識、税收政策的培訓,使幹部職工以正確的思想觀念、端正的工作態度、必要的法律知識、熟練的業務技能來化解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的風險;定期邀請公、檢、法部門的有關領導舉辦業務培訓、法制講座等,通報職務犯罪的案發特點、手段以及變化規律,交流各部門在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上的經驗、做法,提高國税人員防範執法風險意識;加強紀檢監察隊伍的培訓,使紀檢幹部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辦案能力,增強工作預見性和針對性。

(二)加強監督制約,健全防範體制。在深化“兩權”監督過程中,要進一步健全“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層層抓落實”的監督制約層管理體制,要對現有的監督制度進行清理、修訂和完善,把監督任務落實到各個業務職能部門,並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一是落實領導責任制。重點是實行領導“一崗兩責”責任制,各個班子成員把抓黨風廉正建設與税收業務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把黨風廉正建設貫穿於税收工作大局之中,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二是落實部門責任制。落實誰主管誰負責,進一步健全制約機制和監督機制,注重對重點環節進行制約監督,充分發揮兼職監察員的作用,防止失職、瀆職現象的發生。三是落實崗位責任制。每個崗位都要自覺履行工作職責,全面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質量。四是建立“定期會診”制度。每季度邀請紀檢監察部門對在税收執法權、行政管理權運行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歸納、整理解剖,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防範意見。五是完善“明查暗訪”制度。不定期組織特邀監察員和行風義務監督員進行明查暗訪,及時發現和糾正服務不文明、執法不規範、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三)突出監督重點,強化監督效果。在税收執法權和行政管理權的監督上,要抓好對重點崗位、重點人員、重點日期的監督,做到程序上把關、操作上規範、時間上前移,杜絕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在税收執法權監督方面,要圍繞“徵、管、查”等重點環節實施有效監督,把税額核定、增值税一般納税人認定、增值税專用發票和其他發票的發售及管理、減免税審批、出口退税審批、税款入庫、税務稽查等環節作為監督重點,防止損害國家利益和納税人合法權益問題的發生。在行政管理權監督方面,要圍繞“人、財、物”等重點部位實施有效監督,把幹部選拔任用、經費審批使用、基本建設、政府採購等環節作為監督重點,認真落實 “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財務工作的規定,防止以權謀私、貪污賄賂等問題的發生。

(四)推行政務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在税收執法權方面,繼續將辦税流程、工作權限、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和辦税結果,通過電視、宣傳卡片、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納税人、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在行政管理權方面,公開人事管理權,公開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定及幹部選拔標準、程序、考核和獎懲情況;公開財經開支權,行政經費的使用程序及審批權限;公開財產管理權,公開資產設備的購置、保管、使用和維修情況,進一步提高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要充分發揮特邀監察員和義務監督員的作用,與社會各界建立起更為直接的聯繫渠道;要自覺接受地方黨委、政府特別是紀檢監察、審計和宣傳輿論等職能部門對税務部門的監督,充分發揮特邀監察員的作用,及時收集和掌握系統內外意見和反映;通過疏通社會監督渠道,將税收執法、廉潔從税、依法行政等工作置於廣大納税人的監督之下,形成內外聯動的有效監督機制。

【第4篇】工商行政管理局流通食品監管調研報告

根據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我局於4月20—28日分5個調研組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專題調研。調研組深入基層工商所、分局,通過走訪企業、個體工商户,採取聽、看、查等形式開展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一)、在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上的做法和經驗。自《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會議的決定》將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劃歸工商以來,_____工商局就認真履行這一職責,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我局結合_____市流通領域食品市場的特點,認真研究,積極調研,周密部署,制定下發了《_____市工商局開展依法清理規範食品經營主體資格工作方案》、《_____市工商局關於清理整頓食品無照經營專項行動的實施方案》、《_____市工商局流通環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_____市工商局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考核制度》、《_____市工商局“食品安全示範店”創建活動實施方案》及各項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將《國務院關於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特別規定》、《食品經營者進貨查驗制度》、《市場開辦者食品質量責任制度》、《食品經營者索證索票制度》、《食品經營者銷售食品質量承諾制度》、《食品經營者協議准入制度》、《市場開辦者和食品經營者食品質量自檢制度》、《食品經營者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流通領域食品經營户責任書》、《食品安全示範店質量承諾保證書》印製成“_____*市食品經營户7111規範冊”及“食品市場巡查台帳”發放到各職能科室、分局、工商所。從組織領導、任務落實及工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內容納入到行政管理目標中,與各相關科室、分局、工商所簽訂目標責任書;分局、工商所又將監管內容、任務分解細化給各片區組,一級抓一級,層層落實,形成了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職能科室分工抓,分局、工商所各片區重點抓的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另外,還在確保“兩個100%和一個徹底解決”目標上下功夫,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水平。我們對“兩個100%和一個徹底解決”作了進細化,提出了實現“7個100%和一個徹底解決”的目標。即:_____市區的食品市場、超市100%建立進貨索證索票制度和食品進貨台賬制度;各鄉鎮、街道和社區食雜店、食品批發户建立食品進貨台賬制度及食品批發户建立銷貨台帳達100%;全市食品經營户亮照經營率達100%;責任書籤訂達100%;承諾書籤訂達100%;食品安全知識培訓達100%;責任牌懸掛達100%;鄉鎮政府所在地、_____市區小食雜店、小攤點無照經營解決率達100%。

通過加強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我局在xx年中,共組織各類食品安全執法檢查32次,出動執法人員6170人次,出動執法車輛296車次,檢查食品經營户14370户次,立案查處各類食品違法案件148件。下架三鹿、伊利、蒙牛等不合格問題奶製品6572.62公斤,其中在農村下架不合格和問題奶製品1848.10公斤。受理消費者奶製品諮詢、申訴和舉報18件,退換奶粉給消費者912.30公斤。查獲調味品、兒童食品、月餅等過期食品150袋,過期啤酒等飲料182瓶(袋),當場銷燬過期變質食品193公斤。查獲勾兑劣質白酒24.62噸。對城區所有中國小校和職中周邊食品經營門市進行集中整治,檢查經營户210户,下達《限期責令辦證通知書》15份。查處無照經營食品案件143件,查處虛假宣傳保健食品案件1件。另外,還進一步強化豬肉和糧油等重要食品市場的監管力度,令其在市區經營豬肉的經營者都必須“掛牌經營”,市場主辦單位都須與經營户簽定責任保證書。採取有力措施,做好禽流感防控工作,出動執法人員960人次,車輛125台次,檢查禽類市場269次和經營户1268户次,監控活禽11230只,禽類產品2568千克。加強節日食品市場整治,對節日消費較多的酒類、飲料、豆製品、奶製品、散裝食品和兒童食品進行拉網式檢查,對超市和食品經營户進行動態巡查監管,使超市和食品市場節日商品質量明顯好轉,基本實現零投訴。

(二)、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是監督管理還只重表層,留於形式,忙於應付,忽視日常監管,日常巡查產生“疲勞症”。二是在專項治理中只是查處了少量的無照經營、過期食品、三無食品等經營違法行為,而對更深層次的食品內在質量、偽造質量標誌、欺詐消費者行為卻少有深究。三是對監管制度執行不力,雖然制定了不少對經營企業自律制度及對其監管制度,但真正實施起來很有難度,貫徹執行沒有得以完全落實。四是人員素質不能適應目前食品監管形勢的要求,執法人員對法律法規及食品質量、衞生的知識瞭解不多不深,不能較好的運用於監管。基層執法隊伍的整體素質也不很高,辦案力量薄弱,難以實施強有力的監管。五是法律法規嚴重滯後,當前國家雖賦予了工商部門監管食品安全的職責,但沒有足夠地從法律上賦予相應的職權,監管制度缺乏強力的法律支撐,導致在監管中執法難、執法不嚴等現象的發生。六是檢測手段落後,《特別規定》中提出了由農業、質監、衞生、工商四個部門共同承擔食品安全的監管,其餘三個部門均有相應的法定質量、衞生檢測機構,監管操作性很強,唯

有工商部門沒有檢測權,雖然對基層部門也配備了一些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箱,但由於檢測侷限性很強,又無法律效力,沒有很強的實用性,檢測判定上仍需藉助其他部門。

(三)、對流通領域食品安全工作的建議:一是提高思想認識,轉變觀念。我們從思想上認識到監管流通領域食品是當今工商部門履行市場監管職能的重點,從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上認識到,食品安全是政府關心、百姓關注的一項民心工程,職能的劃歸是國家對工商行政管理的充分信任,對食品監管的成功將是工商的立足之本,反之工商部門則會遭遇市場拒絕、政府失信而失去部門存在的意義。二是加強幹部隊伍建設,提高監管人員的綜合素質。對在職人員進行知識更新,加強法制培訓,適應不斷更新的法律知識,提高法制素質,熟練運用法律法規,加強對商品質量知識和衞生知識的研究和學習,瞭解食品安全隱患的特點和動向,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對執法辦案操作規範的研究,加強對辦案技巧上的訓練。三是落實監管制度,切實履行監管責任。重點把好食品准入關,實現監管關口前移,加強食品經營者及食品市場開辦者自律制度的落實,督導其建立和落實食品自律制度,有效杜絕和減少不合格食品、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場,危及消費安全。四是加強長效監管機制建設,提高商品質量監管水平。完善和推進索證索票和進銷台賬制度建設。擴大“兩項制度”的覆蓋面,探索適合不同經營主體和經營場所的監管方式和方法。積極引導商場、超市提高“兩項制度”的電子化管理水平。加強對 “兩項制度”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市場監管執法體系。突出抓好經營主體准入、市場巡查、經營者和市場信用分類監管、商品質量監測和分類管理、不合格食品等產品退市、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建立健全經營者自律體系。建立健全並執行索證索票、進貨台賬制度的同時,進一步引導食品等產品經營者建立和完善購銷台賬制度、不合格食品等產品退市制度、質量承諾制度和市場開辦者質量責任制度。建立健全社會監督和協作體系。建立部門協作制度、行業組織情況通報制度、與新聞媒體溝通協作制度,努力營造良好的輿論和社會環境。聘請 名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員。建立健全商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信息化網絡體系,建立相對獨立的食品經營主體數據庫、食品和重要商品數據庫、商品質量監測數據庫和商品質量監管技術支撐數據庫。建立健全預警和應急處置體系。建立健全應急檢查制度和演練制度,不斷提高應急能力。推行“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責任牌”,把工商監管人員與食品經營者一一對應,將監管人員和服務對象基本情況用牌的方式固定在經營場所的醒目位置。食品經營者向工商部門簽訂《食品安全承諾書》。製作“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公示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欄”、“加強食品監管、維護消費安全責任牌”和“索證索票袋”。健全商品進貨檢驗制、質量問題食品下櫃收回制、市場巡查制以及《流通領域食品經營户責任書》“三制一書”制度。

二、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取得的成績、存在問題和對策

(一)、規範行政執法的做法和經驗。我們針對執法工作的實際,先後制定了《_____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立、結、銷案登記規定》、《_____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強制措施管理暫行辦法》、《_____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處罰決定執行規定》《_____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處罰案件核審暫行辦法》、《_____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執法文書管理暫行辦法》、《_____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行政執法監督暫行辦法》六項執法制度,使之做到法無規定不作為,依程序而作為。

執法辦案“六項制度”緊密結合我局實際,可操作性較強,從立案、採取強制措施、調查、案件終結、審核、處罰決定簽發、執行、銷案等全過程,都有了嚴格的制度規定。我局法制科依據以上規定,對每一個案件從案件事實,提取的證據,辦案的程序,違法行為的定性,處罰的依據,處罰決定的下發等,進行嚴格的審核和監督,加強了對基層執法辦案工作的指導,規範行政執法工作中的一些隨意性和不規範操作,提高了基層行政執法的能力。另外,我局還成立了 “_____市工商局案件審理委員會”, 加強對重大、複雜、疑難違法行為案件的核審。制定了《_____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案件審理委員會工作規定》,擬罰款金額在20萬元以上的案件、擬吊銷證照的案件、辦案機構與法制科就案件的有關問題意見不能達成一致的案件,提交_____市工商局案件審理委員會集體審理討論決定。

xx年1月,我局派部分工商幹部到昆明盤龍區、安寧區等工商局學習了一般程序簡單方式查處輕微違法違章案件的處罰方式。學習回來後,根據我局實際情況,結合我市城郊結合部、農村食品監管的實際,我局推行了一般程序簡單方式查處輕微違法違章案件的處罰方式,並對應用該處罰方式查處案件的範圍、處罰的幅度、案卷的裝訂作了創新規定。截止xx年4月20日,應用一般程序簡單方式已查處660個案件,罰款835,664.00元。

xx年“雲南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統”啟用後,為使我局全體幹部職工儘快掌握和使用,及時組織了全員培訓。我局查處的行政執法案件已全部錄入“雲南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統”行政執法模塊,並應用信息系統規範行政執法程序。

xx年9月《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案件聽證規則》公佈以來,為了讓我局執法人員儘快熟悉新的行政處罰程序規定,以便能正確的掌握和實施,我局及時以會議培訓的形式組織全體幹部職工進行學習。xx年5月,結合“崗位大練兵”又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行政處罰案件聽證規則》製作成幻燈片,再次對全體幹部職工進行學習培訓。到目前為止,我局在行政處罰中沒有發現違反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和聽證規則行為。

(二)、在規範行政執法上存在的問題:xx年1月1日,國家工商總局修訂的新的行政執法文書已啟用,在辦理行政處罰案件時我局已全面使用新的行政執法文書;但現在使用的《雲南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統》中“行政執法模塊”內的文書還是舊版的文書格式,程序也是延用原有的程序。具體表現為:新增加、合併而成的文書在模塊內沒有。如:《案件來源登記表》《委託調查函》等;一些文書在程序中的使用也發生了改變。如:案件調查終結時,案件送審填制《案件有關事項審批表》而不是舊版文書的《行政處罰決定審批表》,新版文書中的《行政處罰決定審批表》的填制則是在實施告知程序後;新修訂的文書共32種,在模塊內的文書還是舊版的文書格式。在執法工作中,同一案件既要用新文書做一套紙質的文檔,而輸入《雲南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統》“行政執法模塊”時,又要做一套舊式的電子文檔,新舊兩套文書相互混淆,給辦案人員帶來不便。

(三)、對規範行政執法工作的建議:一是建議省州工商局開展豐富多彩的行政執法辦案的培訓。如:典型案例評析,各地州、縣市工商部門相互交流,組織辦案能力相對弱的地區人員到辦案能力較強地區跟班學習,開拓眼界,提升行政執法水平。二是建議增強法制審核機構的力量,提高法制核審的地位,以便更好地發揮法制監督的作用。三是建議省州工商局應制定一套較完整的,易於操作的行政執法考核辦法、行政執法案件考核細則等規範統一的標準,完善行政執法監督考核制度。四是懇請州工商局及時修改《雲南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統》“行政執法模塊”,以便將行政執法案件及時錄入信息系統。

三、信用分類監管工作取得的成績、存在問題和對策

(一)、信用分類監管的做法和經驗。在工商系統停徵“兩費”後,我們積極從“收費型”工商向“監管型”、“服務型”和“法治型”工商進行了轉變,及時開展起了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信用分類監管工作。截止今年3月17日,我局登記有內資企業629户(其中,國有企業162户、集體企業240户)、註冊資金405132.54萬元;私營企業1265户、投資從數2227人、從業人員30172人;個體工商户8360户、從業人員14897人、註冊資金15691.41萬元;農民專業合作社22户。

為實施好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工作,我局於xx年10月制定了《_____市工商局關於對企業實行信用分類監管的實施方案》。要求各工商分局所要全面完成經濟户口的認領工作,並對轄區內的企業完成一次回訪巡查,並將巡查記錄認真規範地錄入登記監管系統,要求全局各職能部門在各自職責範圍內,按 “誰首辦、誰錄入,誰登記、誰錄入,誰檢查、誰錄入,誰處罰、誰錄入”的信息錄入責任制,完善數據,確保信息資源完整準確。以已建立的“經濟户口”為基礎,豐富充實企業靜態、動態數據庫信息,並將監管中的指標所形成的信息進行整合,做到完整、準確、及時地全面反映工商行政執法體系各環節的綜合信息,達到有效監管的目的,為下一步的企業信用分類打好基礎。xx年1月正式啟動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工作後,市局各部門又指派專人負責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工作,各工商分局所都按省工商局《雲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統企業(個體工商户)信用分類監管實施辦法》及州工商局《經濟户口分類監管操作規範》執行。

(二)、信用分類監管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工商所(分局)負責人對企業(個體工商户)實行信用分類監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完成罰沒款是硬指標,信用分類監管工作是軟任務,沒有全面把握工商行政管理職能定位,從而使這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流於形式,工作措施落不到實處。有些幹部對什麼是信用分類監管,為什麼要實行信用分類監管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少數同志認為,這項工作是上面給下面找的“麻煩”,手續繁雜,程序煩瑣,不是帶着感情做,而是帶着情緒做。部分幹部職工的思想觀念還停留在“收費型監管”的傳統工作模式中上,認為“兩費”不收了,工商行政管理職能被削弱了,工作任務減輕了,一時找不到工作的着力點。二是工作機制不健全。對企業(個體)經濟户口分配不及時,認領不及時。上下、左右不聯動,“誰登記、誰錄入;誰檢查、誰錄入;誰處罰、誰錄入”的要求缺乏機制保障。有些工商分局(所)幾乎所有的信息錄入工作靠內勤人員來完成。軟件應用不熟悉,操作不規範,按照綜合監管軟件設置,企業(個體)的設立、變更、年檢、註銷、吊銷後均要進行“回訪”,而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大量的“限期事務過期”或“限期事務未完成”,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嚴格按照軟件設置的程序操作造成的。信息錄入不完整,行政處罰、日常巡查、年檢、驗照等信息錄入不完整,造成目前數據的質量還不夠高,數據庫中還存在廢數據、錯數據、漏數據。三是幹部素質有待提高。工商多年的收費體制,造成廣大基層幹部以收費促管理,監管手段單一,難以適應不斷髮展變化的市場形勢的需要。由於多年以來“收費”是考核基層工商工作的硬指標,基層工商幹部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收費上,其它工作就成了“軟”指標,監管不到位的情況不同程度存在。由於長期收費的工作環境,幹部職工忙於收費,加之原有的進人渠道不規範,造成了基層幹部整體素質偏低,很多同志不能適應新的監管模式。我局幹部年齡結構不合理,整體年齡偏大,50歲以上的同志大多不會用電腦,巡查回來也難以完成巡查情況錄入,這一矛盾在基層工商分局、所就更突出。

(三)、對信用分類監管工作的建議:一是加強學習。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切實轉變思想觀念,進一步探索工商轉型後如何在科學化、精細化、規範化、程序化、法制化以及轉變監管方式等方面進行創新,逐步建立起適應新時期市場監管的長效機制。

二是細化工作。分層分類監管工作中要力爭做到三個到位:應巡查的户數到位、巡查執法的要求到位、經濟户口管理和落實每項工作到位,按照三個到位的要求對企業和個體工商户進行實地巡查,依據要求編制經濟户口監管檔案號,建立經濟户口監管巡查台帳和檔案;要在工作中加強採集、維護的管理,嚴格數據管理的制度落實和責任追究,為信用分類監管作用發揮提供基礎保障。在日常監管中,健全巡查台帳,各分局(所)要嚴格按照市局有關規定健全市場巡查台帳,完善痕跡管理;完善巡查記錄,要嚴格按照市場巡查格式文書的欄目,詳實填寫,並錄入微機,堅決防止巡而不查、查而不記、記而不錄的情況再度發生;做好巡查回訪,巡查工作結束後,要嚴格按照綜合監管軟件設定的程序進行巡查回訪操作;嚴格信息錄入。各科、室、分局(所)要在各自職責範圍內,按照“誰登記、誰錄入;誰處罰、誰錄入;誰檢查、誰錄入”的原則,在業務辦理完畢後3個工作日內及時、完整、準確地完成企業(個體工商户)信用信息的錄入工作。

三是提高認識。增強服務經濟發展和服務羣眾的意識。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對監管效果的考核就是要求幹部職工樹立依法行政,執法為民的理念,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注重監管效果,以行政指導和行政服務為主要手段,以引導其規範、促使其發展為最終目的,從而增強幹部職工的服務意識和發展意識。

四是加強培訓。結合全省工商系統開展的崗位大練兵活動進一步加強業務培訓,認真組織開展“三能手”競賽,採用以會代訓、網上培訓、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加強對幹部職工的培訓,解決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在運用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對工商一體軟件的運用培訓,使大家都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全員提高隊伍素質,才能解決幹部職工無所適從的問題,使大家知道該幹什麼,該怎麼幹。

五是加強督查。市局要加強對工商分局(所)、工商分局(所)加強對片區、片區要加強對責任人的督查,方式可以採取電話、抽查等。市局工作考核中要把信用分類監管工作列入年度督查計劃,適時開展督查。同進必須建立一整套績效考評辦法,將各項指標進行量化,列入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內容,嚴格獎懲,才能推進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工作向縱深發展。

六是雲南省工商政務辦公一體化軟件需要進一步完善。具體表現在:

1、“名稱監管”中,企業名稱預先核准查詢時,系統只對私營企業庫進行查詢,容易造成新核准名稱與內資企業庫中的名稱重複;

2、“公司設立登記”中,經營期系統生成xx年,在“受理”、“初審”中修改經營期限後系統不能保存,容易發生經營期限錯誤;

3、“農民專業合作社受理”中,非農民成員無錄入窗口,造成系統登記情況與實際登記情況不相符;

4、“統計查詢”中統計不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登記情況,完全靠手工統計,十分不方便;

5、我局現已登記自然人獨資有限責任公司111户,《公司法》規定一個自然人只能設立一個一人有限公司,但由於無比對系統,無法進行查詢限制。

四、服務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績、存在問題和對策

在服務新農村建設上,我們主要是從農資打假監管、發展農村經紀人和訂單農業三個方面來開展工作的。

(一)、在農資打假工作中的做法和經驗。一是全面清查和整頓農資市場,重點加大對農資批發市場和鄉村集散地檢查力度,全力開展拉網式檢查,消除安全隱患,不留死角。二是加大對農資經營主體的監管力度,實現對市場主體准入、交易、競爭和退出全過程的監管。三是對農資商品質量實施監測,主要對流通領域農資商品質量定向監測,定向監測以新聞媒體披露的、農民羣眾投訴突出的、進貨渠道不明的、信譽差、屢次監測不合格的商品作為重點,監測結果及時向社會公佈,發佈市場監管預警。四是嚴厲打擊發布虛假農資廣告行為,加強對媒體農資廣告內容的監測審查,強化對農資廣告發布環節的監管,防止虛假廣告通過大眾傳播媒體向農村傳播。五是嚴厲查處製假售假大案要案。六是建立和完善農資市場長效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經營承諾制、信譽卡制、索證索票制、“兩賬兩票一書一卡”制、企業進貨查驗制、種子留樣備案制等行之有效的市場監管制度,促進農資市場的規範化管理。七是充分發揮12315申訴舉報網絡的作用,暢通農民投訴渠道。深入開展“12315”申訴舉報網絡進鄉、進鎮、進村、進市場活動,及時受理農民申訴和舉報,形成受理投訴、跟蹤督辦和案件查處相結合的行政執法網絡。

(二)、在農資打假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主要問題:一是經營主體不夠規範;二是不正當競爭的現象突出;三是在暴利驅使之下,製售假冒偽劣農資活動依然存在;四是農資售後服務不到位,從業人員技術能力普遍低下。五是農資進貨渠道混亂;六是監管執法工作不到位,農資監管手段遠不能適應農資監管執法新形勢、新情況的需要,執法經費嚴重不足。 建議:一是認真貫徹落實“關心農業、關注農村、關愛農民”的惠農政策,充分發揮工商職能作用,切實搞好農資市場監管,從建立宣傳教育機制、開展送法上門、組織農資經營培訓等項工作入手,努力營造農資市場經營的良好氛圍。二是嚴格進貨渠道,規範農資商品經營主體。三是進一步完善“兩帳、兩票、一卡、一書”,切實掌握農資經營監管主動權。同時,認真落實市場巡查制、市場預警、12315投訴舉報、市場主辦單位和經營者責任制等長效監管機制。四是實行農資商品經營連鎖承諾,增強農資商品經營者的誠信自律意識。五是加強部門之間協調配合,上下聯動,形成強有力整治態勢,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農資的違法行為,讓假冒偽劣農資無藏身之地,切實保護農業生產安全和農民切身利益。

(三)、在發展農村經紀人工作中的做法和經驗。一是堅決響應黨中央號召,積極服務農村經濟建設,對農村經紀人培育工作不折不扣地抓緊抓好;二是不盲目地或是“一窩瘋”地發展農村經紀人。不走過場,搞形式,不簡單地將農户組織學習一下,發給《農村經紀人證》,必須要做實事求是的工作;三是選定對農户銷售有較大影響的農產品作為培育農村經紀人的突破口。哪怕只是那麼

一、二件成功的範例,農民都會從中看出農村經紀人這個行業在農業發展中的優越性,農民就會主動地支持我們的工作,我們培育農村經紀人的工作也就意味着獲得了成功。

通過對蔓耗和卡房兩地的試點,兩年來的培育工作,_____農村經紀人已達15户共47人。培育農村經紀人的這一舉措,為_____“三農”發展,經濟建設產生了積極影響。

(四)、發展農村經紀人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一是各地缺乏對農村經紀人的充分認識,沒有真正認識到經紀人是市場經濟中有益的、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發展農村經紀人重視程度不高,對農村經紀人宣傳力度不夠。二是我局農村經紀人一般都比較分散,個體經營較多,整體規模較小,處於一種比較原始的組織形式,組織化程度低,相互之間缺乏信息聯繫和交流,導致社會總體交易成本過高,抵禦市場風險能力較低。在防止和杜絕惡性競爭行為方面,更缺乏自律管理及權益的自我保護,造成同行之間、同業之間往往為爭奪市場相互排擠、搞無序競爭,影響了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三是農村經紀人多數來自農村,整體文化素質不高,還停留在“販運户”那個年代的水平。四是無照經營問題嚴重,大多經紀人分佈於各鄉鎮,且經營活動長期處於自發狀況,無規範化管理措施和主管部門,故形成了無政府狀態,各自經營。同時,國家對經紀人沒有形成規範的法律調控措施,對經紀人的監管存在多部門管理,從而造成管理無序。五是市場發育程度不高。農村經紀人受多方制約,面對波動頻繁的市場,忽冷忽熱的供求,忽上忽下的價格,感到難以把握,導致該投入時不敢投入,該擴張時不敢擴張,致使經營難以形成規模。

(五)、對發展農村經紀人工作的建議:一是加大宣傳力度,用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引導;二是拓寬服務領域,允許部分農民季節性地從事經紀活動,允許季節性經營或臨時經營等相應的註冊登記;三是引導農村經紀人開展品牌經營、特色經紀;四是發揮商標註冊、廣告、合同、市場管理等優勢,打造具有輻射能力強的品牌,爭創一批名牌商標和證明商標,加強名優產品的廣告宣傳,不斷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五是大力推行訂單農業,規範合同文本,加強合同備案,加強糾紛調解,提高合同履約率;六是打擊無照經營的“地下”農村經紀人;對利用虛假信息誘導農民簽訂合同,坑害農民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加大查處力度。

(六)、在訂單農業工作上的做法和經驗:一是加大合同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提高涉農企業和農户的合同法律意識、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範欺詐的能力。二是加強對涉農訂單的諮詢服務和簽約指導。主要通過在生產、種植、養殖季節前介入,加強與涉農企業的信息聯繫和溝通,指導幫助龍頭企業和農民規範簽約行為。我局多次到雲南乍甸乳業有限責任公司、雲南多喝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宣傳《合同法》,全力做好愛農、護農、幫農工作,推行合同示範文本1200份,督促指導2家公司與354户養牛農户簽訂供奶合同,涉及合同金額2886萬元。三是圍繞優勢產業,確定重點幫扶對象,實施骨幹帶動戰略,選擇轄區內農業支柱產業、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農產品著名商標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四是積極在涉農企業和農户中開展誠信評選活動,引導他們提高誠信意識和履約意識,提高訂單的履約率。扶持一批涉農龍頭企業成為“守合同重信用”企業,幫助他們做大做強。目前,共有2户涉農企業榮獲州級“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稱號。五是強化對合同訂單和涉農合同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利用訂單和涉農合同坑農、害農的違法行為。積極聯合農業、畜牧等部門,對訂單履行中發生的糾紛和爭議,及時進行行政調解,化解紛爭。檢查涉農合同3160份,行政調解涉農合同糾紛2件,涉及金額5000元,印發各類宣傳資料1000餘份,積極推行《農副產品購銷合同》等合同示範文本1200份。

(七)、在訂單農業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是訂單合同的簽訂、運作、監管尚不規範。從訂單文本看,規範性合同少,意向性協議多 ,存在着內容不全面,格式不規範,標準不具體,給合同履行帶來難度。從訂單監管看,缺乏明確的監管機構和仲裁機構,違約行為得不到迅速公正的處理。二是訂單雙方的法律意識不強。從農户一方看,主要在訂單合同簽訂以後,當農產品市場形勢趨好,其價格走勢明顯高於訂單時,一些農户為追求眼前利益,常棄訂單于不顧,把農產品私下賣給其他客商或自行銷售;從客户一方來看,約定的農產品市場滯銷,價格走低,就一走了之,把損失加到了農民的頭上。三是缺乏相應的發展環境和條件,訂單農業數量偏少。_____訂單農業起步遲,政府、部門、農户對訂單的認識不夠,宣傳和培育力度不夠,制約了訂單農業的發展。

(八)、對推進訂單農業工作的建議:一是加大合同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提高涉農企業和農户的合同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提高農民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範欺詐的能力。二是積極推行訂單合同示範文本。三是積極探索在農村開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動,引導當事人提高誠信意識和履約意識,提高訂單的履約率。四是綜合發揮工商整體職能,把農資打假、培育和發展農村經紀人、發展農副產品商標、維護農民及企業合法權益等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穩步推進訂單農業工作全面開展。五是強化對合同訂單和涉農合同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利用訂單和涉農合同坑農、害農的違法行為。對訂單履行中發生的糾紛和爭議,及時進行行政調解,化解紛爭。及時查處、制止坑農害農的違法行為,適時向社會公佈涉農欺詐的典型案例。

_____市工商局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雖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但離市委的要求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還需緊緊圍繞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這一主題,以實現市場監管領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監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細轉變,監管方法由突擊性專項整治向日常規範監管轉變,監管手段由傳統向現代化轉變為出發點,在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發揚成績,克服不足,為開創_____工商工作新局面作出新的貢獻。

【第5篇】關於國税系統行政管理調研報告

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法律、法規所賦予的權力或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執法或履行職責,侵犯、損害了國家和羣眾的利益,給國家或羣眾造成一定的物質或精神上的損失所應承擔的責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税系統行政管理調研報告,歡迎大家閲讀。

今年四月份,全省國税系統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這是全省國税系統為防範和降低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切實提高國税人員法律、法規、規章遵從度,預防和減少幹部職工失職、瀆職等違法、違紀行為發生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全省國税系統反腐倡廉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反腐倡廉的形勢依然嚴峻。據統計,,全省國税系統被檢察機關立案查處的案件16起,涉及税務人員22人,與相比,案件上升6起,人員增加8人,其中涉嫌失職瀆職的14人,佔63.6%。這説明我們在“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活動中還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必須從事關國税事業興衰成敗這個高度去認識開展“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的重要性,並下大力氣認真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找準“風險點”,消除後顧之憂。

一、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的主要表現

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法律、法規所賦予的權力或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執法或履行職責,侵犯、損害了國家和羣眾的利益,給國家或羣眾造成一定的物質或精神上的損失所應承擔的責任。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包括税收執法風險和行政管理風險,税收執法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税款徵收、税務管理、税務稽查、税務行政處罰等各種税收執法權時承擔的風險;行政管理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人事管理和財務管理等行政管理權利時承擔的風險。從目前開展的“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中發現的問題看,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方面潛在的風險較大,產生的危害較深,需要高度重視。

(一)税收執法風險。涉税行政審批事項的“調查處理權”和“審批決定權”、涉税行政處罰事項的“自由裁量權”是税收執法風險比較集中的環節,對這些權利監督制約不到位,容易產生“以税謀私”的問題。主要表現,一是税源管理不到位問題。税源管理是税務管理的基礎環節,税源管理不到位,税務管理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目前,税源管理的主要問題是税收管理員制度落實不到位,税源“巡查巡管”流於形式。突出表現是假請假、假歇業、假註銷問題屢禁不止,漏徵漏管户屢見不鮮。據調查,“三假”問題的產生與税收管理員有必然的聯繫,因為“三假”户的形成需經税收管理員的調查、核實和認定,除納税人主觀欺騙税收管理員的特殊情況外,沒有税收管理員的默許就沒有“三假”户的存在,税收管理員沒有利益可得“三假”户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三假”户一定程度上是税收管理員的“私留地”;漏徵漏管户的產生是税收管理員對所管轄的區域(如街道、市場、行業)“巡查巡管”不到位的結果。“三假”户和漏徵漏管户的背後潛藏着税務人員失職、瀆職的風險。二是税款核定不公平問題。個體工商户因“核定徵收”而產生的税負不公問題是目前納税人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由於個體工商户的税款核定由税收管理員負責調查,最終定税的多少基本上以税收管理員提供的調查資料和依據為主要參考,儘管税款核定從形式上看實行了計算機定税,“陽關定税”,但是,作為税收管理員在定税調查這個環節,如果有“人情”和“關係”的存在,定税時就會有從寬或從嚴的可能,就會有“税負不公”現象的發生,“税負不公”的背後隱藏着税務人員失職、瀆職的風險。三是税收執法不規範問題。一些税務人員在税收執法中不能嚴格依法治税,執法隨意性大,涉税案件該稽查而不稽查,該定偷税而不定偷税,需查深查透卻敷衍了事,需從重處罰卻輕描淡寫,該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卻不移交使犯罪分子逍遙法外,對減免退税審批和涉税資格認定事項,該評估不評估或虛假評估,該調查不調查或弄虛作假,造成國家税款流失;一些税務人員對税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理解有偏差,或粗心麻痺,工作不細緻,錯誤地使用税收法律文書,錯誤地引用税收法律依據,定性不準,程序失當,造成税收執法錯誤;或不具備執法資格的人員在執法文書上亂簽字,使執法文書失去應有的法律效力等等,税收執法不規範潛在的風險不可估量;四是税收執法不文明、不廉潔問題。一些税收管理員在税收執法中,不能正確處理與納税人的關係,沒有完全樹立為納税人服務的理念,對納税人態度蠻橫,不講方法,不講技巧,激化徵納矛盾,惡化税收執法環境。一些税務人員法制觀念淡薄,依法行政的意識淡薄,不能嚴於律己,在税收執法中違反廉潔從政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吃、拿、卡、要、報”等違紀行為屢禁不止,違規接受納税人禮金、禮品、有價證券等現象時有發生,執法不文明,執法不廉潔嚴重影響了國税形象,而且也造成很多執法的風險。

(二)行政管理風險。“人事管理權”和“財務管理權”是税務行政管理風險比較集中的環節,對這些權利監督制約不到位,容易產生“以權謀私”問題。近年來,全省國税系統為強化對人事管理權的監督制約 ,實行了幹部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按程序辦事,集體討論決定的工作機制,狠剎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與人事管理權的監督一樣,對財務管理權也建立了必要的規章制度和審批程序,如項目審批要集體決策、設備配置要公開招標採購,大額經費支出要會審會籤,“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和財務等,這些制度的實施起到了很好的監督制約作用。但是,在財務管理權的行使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固定資產的處置。1994年税務機構分設以來,由於法律法規的卻失,司法監督的乏力,依法行政的觀念淡薄,國税系統不按法律規定、不按法定程序處置房屋、土地、車輛等固定資產的問題比較普遍,主要表現,一是房屋與土地混合處置問題。房屋隨土地,或土地隨房屋處置,雖然處置程序簡單但是不符合法律的規定,並且具有隨意性。不論是國、地税協商進行房屋或土地的置換,還是閒置不用的土地或房屋作價給政府或其他部門,收取一定的費用等,都是違規處置資產的行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房屋的處置必須通過中介機構評估和拍賣,土地的處置必須經過政府相關部門評估和拍賣,房屋與土地是獨立的,雖然密不可分但是不能簡單處置,否則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屬於違法行為要受到司法追究。二是車輛處置程序不規範問題。按法律、法規的規定,車輛的處置有拍賣和報廢兩種方法。超過使用年限或行使里程需要報廢的車輛,必須按規定程序報上級部門批准,備案,並上繳國有資產回收公司,而目前在處置報廢車輛時,往往為照顧關係或圖省事而不走報廢程序,這種車輛一旦出現問題也要承擔法律責任;閒置不用不需報廢的車輛,儘管通過相關部門進行了評估、拍賣,但拍賣之後的車輛沒有及時辦理過户手續,出現問題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還有政府部門強制性調用車輛,沒有經過評估、拍賣程序而直接作價處置的,其存在的問題更多,潛在的風險更大,需要特別注意。

二、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是防範風險的意識不強。大部分同志具有一定的風險防範意識,知道“吃、拿、卡、要、報”會導致對個人責任的追究,但是對由於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行為不當可能導致的風險和後果沒有明確認識,認為“沒有貪污受賄就沒有風險”,但實際上許多過錯是由過失導致,這些過失可能是失職、瀆職,給國家、單位、個人、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一些同志對如何防範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沒有全面系統的認識,對於在依法行政過程中如何避免風險的發生,也缺乏有效的認知。更有一些同志錯誤地認為基層一線税務人員既沒有税收執法權,也沒有行政管理權,這些權利集中在領導手中,出了問題由領導承擔,風險與我們沒有關係。再加上一些同志對“兩權”的監督缺乏認識,認為“兩權”的監督是上級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和司法部門的事,“兩權”監督是對幹部的不信任,容易影響團結,影響工作效率這些思想影響了“兩權”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也是防範風險意識不強的具體體現。

二是“兩權”監督的力度不夠。實施“兩權”監督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必須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必須讓那些具備較強政治思想素質的人員去監督。但是,目前我們的一些監督制度缺乏可操作性、針對性、強制性和權威性,沒有發揮很好的作用,宏觀監督制約規定多,微觀監督制約規定少;事後監督制約規定多,事前、事中監督制約規定少;對下監督制約規定多,對上監督制約規定少等等;同時,從監督體制來看,主要還是以事後監督為主,而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存在空檔,特別是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各崗位之間以及執法和管理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缺乏相互監督和制約,沒有形成一種完善的監督制約機制,從而引發了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即使在事後監督中,也由於缺乏具體的操作規範,特別是“誰對制度的落實負責任”不明確而使執法監督流於形式。

三是物質利益的誘惑太大。税務人員與企業、個人的公務交往具有直接性、經常性和規律性的特點,往往面對着更加隱蔽的、眾多的誘惑。而作為普通的國家公務員,税務人員既缺乏廣泛的社會尊重和崇高的社會地位,也沒有比其他公務員更為優厚的物質待遇,再加上基層部門巨大的工作壓力和全面完成考核任務的難度,雙向的擠壓使得税務人員需要有更加堅定的意志力和拒絕誘惑的剋制力來保持自身工作的廉潔性。同時,由於税收執法過程是從納税人手裏無償取得收入的過程,直接影響到納税人的切身利益,這種國家與個人的利益衝突形成了徵納雙方之間一種特殊的矛盾關係。在納税人的納税觀念、納税意識普遍偏低的情況下,他們出於對自身不合法利益的保護,會採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誘惑執法人員,以達到不交或少交税的目的,而一些執法人員政治素質不過硬,抵制不住誘惑,一旦“不拘小節”,就會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以權謀私、以税謀私。

三、防範風險的具體措施

權力失去監督必然導致腐敗,税收執法權和税務行政管理權也不例外。國税系統要從源頭上懲治腐敗和防範執法和管理風險必須加強“兩權”監督制約,而且必須加強對重點人員、重點部位、重點環節、重點崗位的監督,要將監督貫穿於税收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加強學習教育,築牢思想防線。堅持理論教育為先導,組織幹部職工學習黨紀法規和廉政規定,增強法制觀念,增強依法行政的自覺性;經常性的開展廉政警示教育,使幹部職工從違法違紀犯罪案件中汲取教訓,增強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加強法律知識、税收業務知識、税收政策的培訓,使幹部職工以正確的思想觀念、端正的工作態度、必要的法律知識、熟練的業務技能來化解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的風險;定期邀請公、檢、法部門的有關領導舉辦業務培訓、法制講座等,通報職務犯罪的案發特點、手段以及變化規律,交流各部門在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上的經驗、做法,提高國税人員防範執法風險意識;加強紀檢監察隊伍的培訓,使紀檢幹部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辦案能力,增強工作預見性和針對性。

(二)加強監督制約,健全防範體制。在深化“兩權”監督過程中,要進一步健全“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層層抓落實”的監督制約層管理體制,要對現有的監督制度進行清理、修訂和完善,把監督任務落實到各個業務職能部門,並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一是落實領導責任制。重點是實行領導“一崗兩責”責任制,各個班子成員把抓黨風廉正建設與税收業務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把黨風廉正建設貫穿於税收工作大局之中,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二是落實部門責任制。落實誰主管誰負責,進一步健全制約機制和監督機制,注重對重點環節進行制約監督,充分發揮兼職監察員的作用,防止失職、瀆職現象的發生。三是落實崗位責任制。每個崗位都要自覺履行工作職責,全面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質量。四是建立“定期會診”制度。每季度邀請紀檢監察部門對在税收執法權、行政管理權運行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歸納、整理解剖,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防範意見。五是完善“明查暗訪”制度。不定期組織特邀監察員和行風義務監督員進行明查暗訪,及時發現和糾正服務不文明、執法不規範、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三)突出監督重點,強化監督效果。在税收執法權和行政管理權的監督上,要抓好對重點崗位、重點人員、重點日期的監督,做到程序上把關、操作上規範、時間上前移,杜絕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在税收執法權監督方面,要圍繞“徵、管、查”等重點環節實施有效監督,把税額核定、增值税一般納税人認定、增值税專用發票和其他發票的發售及管理、減免税審批、出口退税審批、税款入庫、税務稽查等環節作為監督重點,防止損害國家利益和納税人合法權益問題的發生。在行政管理權監督方面,要圍繞“人、財、物”等重點部位實施有效監督,把幹部選拔任用、經費審批使用、基本建設、政府採購等環節作為監督重點,認真落實“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財務工作的規定,防止以權謀私、貪污賄賂等問題的發生。

(四)推行政務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在税收執法權方面,繼續將辦税流程、工作權限、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和辦税結果,通過電視、宣傳卡片、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納税人、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在行政管理權方面,公開人事管理權,公開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定及幹部選拔標準、程序、考核和獎懲情況;公開財經開支權,行政經費的使用程序及審批權限;公開財產管理權,公開資產設備的購置、保管、使用和維修情況,進一步提高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要充分發揮特邀監察員和義務監督員的作用,與社會各界建立起更為直接的聯繫渠道;要自覺接受地方黨委、政府特別是紀檢監察、審計和宣傳輿論等職能部門對税務部門的監督,充分發揮特邀監察員的作用,及時收集和掌握系統內外意見和反映;通過疏通社會監督渠道,將税收執法、廉潔從税、依法行政等工作置於廣大納税人的監督之下,形成內外聯動的有效監督機制。

【第6篇】國税系統行政管理調研報告

今年四月份,全省國税系統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這是全省國税系統為防範和降低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切實提高國税人員法律、法規、規章遵從度,預防和減少幹部職工失職、瀆職等違法、違紀行為發生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全省國税系統反腐倡廉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反腐倡廉的形勢依然嚴峻。據統計,,全省國税系統被檢察機關立案查處的案件16起,涉及税務人員22人,與相比,案件上升6起,人員增加8人,其中涉嫌失職瀆職的14人,佔63.6%。這説明我們在“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活動中還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必須從事關國税事業興衰成敗這個高度去認識開展“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的重要性,並下大力氣認真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找準“風險點”,消除後顧之憂。

一、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的主要表現

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法律、法規所賦予的權力或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執法或履行職責,侵犯、損害了國家和羣眾的利益,給國家或羣眾造成一定的物質或精神上的損失所應承擔的責任。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包括税收執法風險和行政管理風險,税收執法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税款徵收、税務管理、税務稽查、税務行政處罰等各種税收執法權時承擔的風險;行政管理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人事管理和財務管理等行政管理權利時承擔的風險。從目前開展的“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中發現的問題看,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方面潛在的風險較大,產生的危害較深,需要高度重視。

(一)税收執法風險。涉税行政審批事項的“調查處理權”和“審批決定權”、涉税行政處罰事項的“自由裁量權”是税收執法風險比較集中的環節,對這些權利監督制約不到位,容易產生“以税謀私”的問題。主要表現,一是税源管理不到位問題。税源管理是税務管理的基礎環節,税源管理不到位,税務管理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目前,税源管理的主要問題是税收管理員制度落實不到位,税源“巡查巡管”流於形式。突出表現是假請假、假歇業、假註銷問題屢禁不止,漏徵漏管户屢見不鮮。據調查,“三假”問題的產生與税收管理員有必然的聯繫,因為“三假”户的形成需經税收管理員的調查、核實和認定,除納税人主觀欺騙税收管理員的特殊情況外,沒有税收管理員的默許就沒有“三假”户的存在,税收管理員沒有利益可得“三假”户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三假”户一定程度上是税收管理員的“私留地”;漏徵漏管户的產生是税收管理員對所管轄的區域(如街道、市場、行業)“巡查巡管”不到位的結果。“三假”户和漏徵漏管户的背後潛藏着税務人員失職、瀆職的風險。二是税款核定不公平問題。個體工商户因“核定徵收”而產生的税負不公問題是目前納税人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由於個體工商户的税款核定由税收管理員負責調查,最終定税的多少基本上以税收管理員提供的調查資料和依據為主要參考,儘管税款核定從形式上看實行了計算機定税,“陽關定税”,但是,作為税收管理員在定税調查這個環節,如果有“人情”和“關係”的存在,定税時就會有從寬或從嚴的可能,就會有“税負不公”現象的發生,“税負不公”的背後隱藏着税務人員失職、瀆職的風險。三是税收執法不規範問題。一些税務人員在税收執法中不能嚴格依法治税,執法隨意性大,涉税案件該稽查而不稽查,該定偷税而不定偷税,需查深查透卻敷衍了事,需從重處罰卻輕描淡寫,該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卻不移交使犯罪分子逍遙法外,對減免退税審批和涉税資格認定事項,該評估不評估或虛假評估,該調查不調查或弄虛作假,造成國家税款流失;一些税務人員對税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理解有偏差,或粗心麻痺,工作不細緻,錯誤地使用税收法律文書,錯誤地引用税收法律依據,定性不準,程序失當,造成税收執法錯誤;或不具備執法資格的人員在執法文書上亂簽字,使執法文書失去應有的法律效力等等,税收執法不規範潛在的風險不可估量;四是税收執法不文明、不廉潔問題。一些税收管理員在税收執法中,不能正確處理與納税人的關係,沒有完全樹立為納税人服務的理念,對納税人態度蠻橫,不講方法,不講技巧,激化徵納矛盾,惡化税收執法環境。一些税務人員法制觀念淡薄,依法行政的意識淡薄,不能嚴於律己,在税收執法中違反廉潔從政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吃、拿、卡、要、報”等違紀行為屢禁不止,違規接受納税人禮金、禮品、有價證券等現象時有發生,執法不文明,執法不廉潔嚴重影響了國税形象,而且也造成很多執法的風險。(二)行政管理風險。“人事管理權”和“財務管理權”是税務行政管理風險比較集中的環節,對這些權利監督制約不到位,容易產生“以權謀私”問題。近年來,全省國税系統為強化對人事管理權的監督制約 ,實行了幹部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按程序辦事,集體討論決定的工作機制,狠剎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與人事管理權的監督一樣,對財務管理權也建立了必要的規章制度和審批程序,如項目審批要集體決策、設備配置要公開招標採購,大額經費支出要會審會籤,“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和財務等,這些制度的實施起到了很好的監督制約作用。但是,在財務管理權的行使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固定資產的處置。1994年税務機構分設以來,由於法律法規的卻失,司法監督的乏力,依法行政的觀念淡薄,國税系統不按法律規定、不按法定程序處置房屋、土地、車輛等固定資產的問題比較普遍,主要表現,一是房屋與土地混合處置問題。房屋隨土地,或土地隨房屋處置,雖然處置程序簡單但是不符合法律的規定,並且具有隨意性。不論是國、地税協商進行房屋或土地的置換,還是閒置不用的土地或房屋作價給政府或其他部門,收取一定的費用等,都是違規處置資產的行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房屋的處置必須通過中介機構評估和拍賣,土地的處置必須經過政府相關部門評估和拍賣,房屋與土地是獨立的,雖然密不可分但是不能簡單處置,否則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屬於違法行為要受到司法追究。二是車輛處置程序不規範問題。按法律、法規的規定,車輛的處置有拍賣和報廢兩種方法。超過使用年限或行使里程需要報廢的車輛,必須按規定程序報上級部門批准,備案,並上繳國有資產回收公司,而目前在處置報廢車輛時,往往為照顧關係或圖省事而不走報廢程序,這種車輛一旦出現問題也要承擔法律責任;閒置不用不需報廢的車輛,儘管通過相關部門進行了評估、拍賣,但拍賣之後的車輛沒有及時辦理過户手續,出現問題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還有政府部門強制性調用車輛,沒有經過評估、拍賣程序而直接作價處置的,其存在的問題更多,潛在的風險更大,需要特別注意。

二、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是防範風險的意識不強。大部分同志具有一定的風險防範意識,知道“吃、拿、卡、要、報”會導致對個人責任的追究,但是對由於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行為不當可能導致的風險和後果沒有明確認識,認為“沒有貪污受賄就沒有風險”,但實際上許多過錯是由過失導致,這些過失可能是失職、瀆職,給國家、單位、個人、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一些同志對如何防範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沒有全面系統的認識,對於在依法行政過程中如何避免風險的發生,也缺乏有效的認知。更有一些同志錯誤地認為基層一線税務人員既沒有税收執法權,也沒有行政管理權,這些權利集中在領導手中,出了問題由領導承擔,風險與我們沒有關係。再加上一些同志對“兩權”的監督缺乏認識,認為“兩權”的監督是上級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和司法部門的事,“兩權”監督是對幹部的不信任,容易影響團結,影響工作效率這些思想影響了“兩權”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也是防範風險意識不強的具體體現。

二是“兩權”監督的力度不夠。實施“兩權”監督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必須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必須讓那些具備較強政治思想素質的人員去監督。但是,目前我們的一些監督制度缺乏可操作性、針對性、強制性和權威性,沒有發揮很好的作用,宏觀監督制約規定多,微觀監督制約規定少;事後監督制約規定多,事前、事中監督制約規定少;對下監督制約規定多,對上監督制約規定少等等;同時,從監督體制來看,主要還是以事後監督為主,而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存在空檔,特別是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各崗位之間以及執法和管理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缺乏相互監督和制約,沒有形成一種完善的監督制約機制,從而引發了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即使在事後監督中,也由於缺乏具體的操作規範,特別是“誰對制度的落實負責任”不明確而使執法監督流於形式。三是物質利益的誘惑太大。税務人員與企業、個人的公務交往具有直接性、經常性和規律性的特點,往往面對着更加隱蔽的、眾多的誘惑。而作為普通的國家公務員,税務人員既缺乏廣泛的社會尊重和崇高的社會地位,也沒有比其他公務員更為優厚的物質待遇,再加上基層部門巨大的工作壓力和全面完成考核任務的難度,雙向的擠壓使得税務人員需要有更加堅定的意志力和拒絕誘惑的剋制力來保持自身工作的廉潔性。同時,由於税收執法過程是從納税人手裏無償取得收入的過程,直接影響到納税人的切身利益,這種國家與個人的利益衝突形成了徵納雙方之間一種特殊的矛盾關係。在納税人的納税觀念、納税意識普遍偏低的情況下,他們出於對自身不合法利益的保護,會採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誘惑執法人員,以達到不交或少交税的目的,而一些執法人員政治素質不過硬,抵制不住誘惑,一旦“不拘小節”,就會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以權謀私、以税謀私。

三、防範風險的具體措施

權力失去監督必然導致腐敗,税收執法權和税務行政管理權也不例外。國税系統要從源頭上懲治腐敗和防範執法和管理風險必須加強“兩權”監督制約,而且必須加強對重點人員、重點部位、重點環節、重點崗位的監督,要將監督貫穿於税收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加強學習教育,築牢思想防線。堅持理論教育為先導,組織幹部職工學習黨紀法規和廉政規定,增強法制觀念,增強依法行政的自覺性;經常性的開展廉政警示教育,使幹部職工從違法違紀犯罪案件中汲取教訓,增強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加強法律知識、税收業務知識、税收政策的培訓,使幹部職工以正確的思想觀念、端正的工作態度、必要的法律知識、熟練的業務技能來化解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的風險;定期邀請公、檢、法部門的有關領導舉辦業務培訓、法制講座等,通報職務犯罪的案發特點、手段以及變化規律,交流各部門在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上的經驗、做法,提高國税人員防範執法風險意識;加強紀檢監察隊伍的培訓,使紀檢幹部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辦案能力,增強工作預見性和針對性。

(二)加強監督制約,健全防範體制。在深化“兩權”監督過程中,要進一步健全“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層層抓落實”的監督制約層管理體制,要對現有的監督制度進行清理、修訂和完善,把監督任務落實到各個業務職能部門,並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一是落實領導責任制。重點是實行領導“一崗兩責”責任制,各個班子成員把抓黨風廉正建設與税收業務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把黨風廉正建設貫穿於税收工作大局之中,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二是落實部門責任制。落實誰主管誰負責,進一步健全制約機制和監督機制,注重對重點環節進行制約監督,充分發揮兼職監察員的作用,防止失職、瀆職現象的發生。三是落實崗位責任制。每個崗位都要自覺履行工作職責,全面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質量。四是建立“定期會診”制度。每季度邀請紀檢監察部門對在税收執法權、行政管理權運行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歸納、整理解剖,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防範意見。五是完善“明查暗訪”制度。不定期組織特邀監察員和行風義務監督員進行明查暗訪,及時發現和糾正服務不文明、執法不規範、管理不到位等問題。(三)突出監督重點,強化監督效果。在税收執法權和行政管理權的監督上,要抓好對重點崗位、重點人員、重點日期的監督,做到程序上把關、操作上規範、時間上前移,杜絕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在税收執法權監督方面,要圍繞“徵、管、查”等重點環節實施有效監督,把税額核定、增值税一般納税人認定、增值税專用發票和其他發票的發售及管理、減免税審批、出口退税審批、税款入庫、税務稽查等環節作為監督重點,防止損害國家利益和納税人合法權益問題的發生。在行政管理權監督方面,要圍繞“人、財、物”等重點部位實施有效監督,把幹部選拔任用、經費審批使用、基本建設、政府採購等環節作為監督重點,認真落實“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財務工作的規定,防止以權謀私、貪污賄賂等問題的發生。

(四)推行政務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在税收執法權方面,繼續將辦税流程、工作權限、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和辦税結果,通過電視、宣傳卡片、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納税人、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在行政管理權方面,公開人事管理權,公開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定及幹部選拔標準、程序、考核和獎懲情況;公開財經開支權,行政經費的使用程序及審批權限;公開財產管理權,公開資產設備的購置、保管、使用和維修情況,進一步提高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要充分發揮特邀監察員和義務監督員的作用,與社會各界建立起更為直接的聯繫渠道;要自覺接受地方黨委、政府特別是紀檢監察、審計和宣傳輿論等職能部門對税務部門的監督,充分發揮特邀監察員的作用,及時收集和掌握系統內外意見和反映;通過疏通社會監督渠道,將税收執法、廉潔從税、依法行政等工作置於廣大納税人的監督之下,形成內外聯動的有效監督機制。

【第7篇】行政管理調研報告

城區行政管理體制,主要包括城區管理的機構及其職能體制、領導體制、城區街道的層級管理體制等,其核心是各機構間的職、權、責的配置問題。本調研組通過對我區城區現行行政管理體制的調研,試圖摸清xx城區行政管理體制的現狀,總結出其運行的特點,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一、xx城區行政管理體制現狀

(一)xx城區行政管理體制概況

xx城區源於原江北縣城兩路鎮。到XX年6月止,xx城區(北部新區除外,下同)主要包括雙鳳橋、雙龍湖、回興、龍溪、龍山、龍塔6個街道、44個社區居委會。在空間管理上與街道平行的還有空港工業園區、xx市現代農業開發園區、兩路工業園區、空港新城等4個開發管委會。xx城區管理實行在區政府領導下的“條塊結合”管理模式。市、區政府各職能部門依法對城區管理行使單項管理職能,開發園區通過土地徵用在街道內部分區域實施開發建設及相關行政管理職能,街道對城區管理履行綜合性職能,社區居委會履行居民自治職能。我區現行的城區行政管理體制,總體還是適應xx城區發展需要的。

(二)城區行政職能管理機構

1、市、區級職能部門。目前,xx區具有城區管理職能的部門分市政府直屬和區政府直屬兩大類,按其履行城市管理職責的分工,又大致有11個小類。第一類是城區規劃和建設部門。包括區規劃分局、區城鄉建設委員會、區國土分局、區土地儲備中心,主要對城區發展規劃、建設和土地資源利用實施行政管理。第二類是城區市政環衞部門,即區市政委,主要對城區市政設施、環境衞生、綜合執法履行管理職能。第三類是城區生態環保部門,包括區園林綠化局、區環保局,主要負責城區園林綠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行政管理工作。第四類是城區交通規劃、建設、管理部門,有區交通管理委員會、區交警支隊,主要對城區公交客運、運輸、交通秩序進行行政管理和行政執法。第五類是城區經濟發展管理部門,包括區發改委、區經委、區商委、區外經委、區中小企業局,主要承擔城區產業發展的規劃管理和服務職能。第六類是城區社會事業管理部門,包括區教委、區衞生局、區文化局、區體育局,主要對城區教育、衞生、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第七類是城區民生管理部門,包括區勞動保障局、區民政局、區房管局,主要履行城區居民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住房供給等民生民利的管理服務職能。第八類是公共安全管理部門,包括區公安分局、區檢察院、區法院、區司法局、區安監局、區信訪辦,主要負責城區治安穩定、安全生產等行政管理。第九類是城區人口與計生管理部門,包括區計生委、8個城區派出所,主要負責城區人口流動管理與人口生育管理。第十類是市場管理部門,包括區工商局、區質監局、區食品藥品監督局,主要對有形商品市場進行行政管理。第十一類是其它管理部門,包括區行管辦(含區行政審批服務大廳)和城區內的7個便民服務中心,主要承擔城區居民和法人的行政審批服務職能。

2、城區開發建設機構。城區開發建設機構始於1984年底的龍溪開發。開發建設機構根據城區開發建設的需要設立、變更和撤消,是區政府直屬的“一級開發、滾動發展、獨立核算、自求平衡”的特殊經濟開發實體。目前,開發建設機構有空港工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兩路工業園區、空港新城管委會。各開發建設機構在規劃建設區域內,全面行使城區發展規劃、建設和管理職能。

3、街道辦事處。街道辦事處屬區政府的派出機構,但實際上已履行了基層人民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對轄區內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與管理全面負責。

4、社區居委會。城區6個街道的社區居委會共有44個。社區居委會是城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羣眾性自治組織,在街道辦事處的指導、支持和幫助下,行使本社區由居民自治的議事、決策、協調、服務和監督等職能。

(三)xx城區行政管理的主要特點

1、縱向三級管理。xx城區行政管理呈三條縱線的三級管理結構體制。第一條是

“一個政府三級管理”的綜合行政管理縱線。即一個區政府、6個城市街道辦事處、44個社區居委會,三級行政管理部門各自履行自己的城市管理職責,形成三級城區綜合行政管理縱線。第二條是“一個政府三級管理”的城市專門行業管理縱線。即一個區政府、50餘個區級專門職能管理部門及其下設各街道辦的站所,三級專業職能部門各司其責,形成三級城市專門職能管理縱線。第三條是“市級多個行政主管部門三級延伸管理”的城區專門職能管理縱線。即市政府專業管理職能部門(如市國土局、市地税局、市公安局、市交警總隊等)、市政府專業管理職能部門駐xx的分支機構(如xx區國土分局、xx區地税分局、xx區公安分局、交警xx支隊等)及其下設各街道的站所,職能三級延伸。“三級縱向管理”形成了“市區共治、條塊合管”的城區管理體制。

2、橫向塊塊負責。從橫向看,xx城區行政管理空間按街道、開發建設機構轄區切塊,各街道辦事處和開發機構在各自的“領地”裏按其職能實施行政管理。在開發區,街道辦事處負有為開發機構提供徵地拆遷、社會穩定等工作服務的責任。按照“屬地原則”,街道辦事處和開發機構對轄區內城區管理,應當負起全面責任。

3、縱橫條條主導。城區行政管理,市、區主管部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握有“人、事、財”權,在城區規劃、建設、管理等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均處於支配地位,理直氣壯地通過上收機構和人員,下放事權和責任,使塊塊服從其“領導”。街道和開發機構面對法律地位的缺失,仍然以主人翁的姿態對“條條”進行“協調”,以“責任人”的身份承擔起“條條”應當盡的義務和責任。這是xx城區管理體制的實質特點。

二、城區行政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區行政管理職責不夠細化,落實到位有一定難度

xx城區管理中“市區共治,條塊合管”這一體制特色,在實踐中暴露出不少弊端。問題的癥結主要是市政府對xx城區管理的職權與責任,職責雖然明確,但是落實到位仍然存在差距;區政府職能部門與街道、開發機構管理城區的職權與責任;市、區行政主管部門與街道、開發機構、社區居委會在城區管理中的權責也需進一步界定。在市、區行政主管部門之間的職權與責任關係方面,如城區湖庫管理、住宅裝修、油煙排放等等,存在共管又不管或難管的領域,解決問題時執行到位有困難。在“條塊結合”的結合部,工作責任細化不夠。由於城區行政管理職責的劃分不夠精細和準確,互為前置條件,上級代替下級,塊塊條條推諉扯皮,無所適從的現象就難免隨時發生。

(二)條條之間缺乏統籌協調

在我區,市、區主管部門之間還存在縱向職能獨立、政出多門、各自為政現象,説起來齊抓共管,做起來扯皮推諉,使城市整體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如雙龍湖公園的建設管理問題,公園建設由區城建委負責,園林綠化由區園林局負責,水面管理由區農機水利局負責,水體污染監測由區環保局負責,污染物排放設施及各種附屬設備設施的建設管理由區市政委負責。而區環保局一旦監測到污水水質超標,究竟由誰來牽頭處理?環境監測排污費的收取由區環保部門負責,而城市排污基礎設施卻屬於市政部門管理,超標污水會對排水設施和污水處理設施造成嚴重損壞,這就形成了“收費的無力管理”、“管理的無權收費”的現象。公園排污設施建設又由市政部門立項,建委負責建設,互相牽制。類似的問題還出現在交通執法與交警執法、工商執法與藥品食品監督執法、工商行政管理執法與文化市場執法等多個方面。有些事情好像多部門誰都可以管,但誰牽頭就誰組織,誰就要出錢、出人、出車、出力,部門經費又是財政包乾使用,結果誰也不願牽頭,誰都不願管。

(三)條塊管理權責不對稱

“條條有權難辦事,塊塊管事沒有權”,這是城區行政管理中市區行政主管部門與街道、開發機構關係的現實寫照。條條管理點多面廣,鞭長莫及,不得不依靠塊塊發揮作用。按照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理念,我區把城區行政管理的大部份責任放到了街道和開發機構,有的甚至放到了社區居委會,但是,管理權限和管理經費卻沒有隨之下放。有權的不管事,管事的沒有權,有錢的不管事,管事的沒有錢,讓街道、開發園區和社區居委會感到十分無奈。

(四)行政管理手段單一

在城區管理的運作中,目前我區的行政管理手段還比較單一。各相關職能部門比較習性於依靠行政命令、行政審批、行政檢查、行政執法等行政手段來進行管理,缺少更加靈活、更加優惠的產業政策,缺少市場化運作機制,沒有充分發揮出市場的調控功能。一些政府職能部門將城市管理的規劃、建設、管理、監督的職能集於一身,缺少科學的監督控制機制,這樣就很難確保以公眾利益為主的政府目標的實現,從而導致許多本來應該通過社會中介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及市民羣眾自己來解決的問題,仍然由政府出面包攬,把過多的社會責任和事務矛盾集中到了政府。比如在環衞作業、綠化養護或其他管護作業方面,沒有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沒有實行企業化運作、社會化服務,導致其服務能力和利用率較低。

(五)行政管理信息公開不夠

現代城市管理必須堅持信息及時公開。公開城區管理信息,是城區政府的法定責任,也是依靠社會組織和市民有效參與城區管理和監督的前提。目前,我區在xx廣場設置了電子顯示屏,建立了政府門户網站,對城區管理信息公開進行了一些探索。但從今年上半年發生的松樹橋中學女生死亡事件處理等問題看,行政管理信息公開仍是政府一大軟肋。

三、加強城區行政管理的對策及建議

(一)理清城區行政管理職能

城區行政管理,必須堅持分級管理、政事(政企、政社)分開、權責一致、精簡高效、管理精細的原則,及時清理和界定各個管理機構的職能。一是應明確界定xx市人民政府、xx區人民政府、街道和園區三個層面的城區管理職能,按照“誰決策誰負責”的原則,用法律或政策形式明確各個管理層級的具體事權和責任,防止任何層級盲目運用行政資源進行非科學決策而不負責任的現象發生。二是按照“大部門體制”改革精神,及時調整行政主管部門管理職能。建議區政府設立xx區城區工作管理委員會,加強城區規劃、建設和管理統籌協調工作,把相應職能部門合併。城區工業經濟部門、商業經濟部門、農業經濟部門等等,可以分別逐步合併。城區湖庫管理、市場管理、執法管理等多個部門多頭管理的重點事項,建議歸併給一個最能履行其職能的部門統一管理。三是按照政事分開、政企分開、政社分開的原則,把可以交給中介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各種自治組織去做的事項,從政府部門中分離出來,並及時精簡這一部分職能。

(二)加大簡政擴權力度

加強xx城區行政管理,必須在市、區兩個層面的簡政擴權上下功夫。一是要積極向xx市人民政府反映和請示,把有利於xx城區管理的工商、税務、國土、質監、藥監等市級分號部門下放給區縣管理。二是區政府要主動向街道放權,進一步增強街道辦事處統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誰執法誰負責”的原則,將區級部門在街道設置的站所隊下放街道管理;將街道中國小歸還街道管理;加大向街道進行行政審批委託和行政執法委託力度,從而徹底改變街道辦事處是各個職能部門的“突擊隊”、“保潔隊”、“羣眾工作隊”的形象,確保街道在城區管理中真正肩負起屬地管理的責任。建議成立街道城管綜合執法隊。區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將部分執法權轉移或委託給街道城管綜合執法隊,減少區級部門執法隊伍人數,充實街道執法隊伍。區政府職能部門的執法隊伍行使專業執法權,街道辦事處城管綜合執法隊行使簡易執法或程序執法權,部門專業執法機構負責指導、檢查、督促街道的執法工作,即對市容環境衞生違法行為、園林綠化違法行為、無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違法建設、無照經營行為、損壞或侵佔道路橋樑違法行為等進行簡易查處,填補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的執法管理空白。

(三)強化街道對城區建設工作的參與度

一是要建立健全街道參與城市規劃制度。街道要與規劃部門協調配合,廣泛收集社會各階層對城市規劃建設的意見,最大限度地從規劃上完善現代城市的功能,從規劃上提升xx大都市的形象,從規劃上提升xx大城市的文化品味,從規劃上體現出城市文明的意識和需求;要參與擬定城區年度開發建設計劃,對城市的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各項專業規劃,應有全面的瞭解和建議,尤其對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功能分區、基礎設施、重點建築等應有建議權。二是建立開發機構和街道辦事處的協調工作機制。我區城區開發建設主要由開發機構實施,建成後把城市管理權又移交給區政府職能部門和街道辦事處。城區的開發建設過程中的管理,可建立開發建設以開發機構為主,社會事務管理交由街道辦事處負責的管理體制。街道辦事處的工作重點是為開發建設服務,應建立長期的開發機構和街道辦事處經常性溝通、交流、協作、共同管理的工作機制。

(四)切實加強社區組織建設

一是要加強社區居委會建設並充分發揮其在城區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將社區居委會的陣地建設納入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並由開發建設機構建設並無償提供給社區居委會使用。要理順社區居委會管理體制,區政府、街道辦事處依法指導社區工作,切實防止社區居委會過度行政化傾向。尤其要防止區級主管部門通過各種形式將職責內工作任務下交給社區居委會,並加以檢查考核的作法。區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和街道,要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社區居委會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條件,引導社區居委會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主業”上探索創新,發揮社區聯繫居民的紐帶作用,把老百姓的矛盾解決在社區,構建和諧社區,努力夯實xx城區管理的組織基礎、社會基礎和工作基礎。二是要積極培育社會組織,逐步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社區居委會建設管理的氛圍。強化社區志願者組織建設,建立志願者註冊、檔案、常規服務、年度活動計劃、培訓等一系列制度,穩定和壯大志願者隊伍,充分發揮他們參與社區居委會建設和管理的作用,共同為社區居委會建設貢獻力量。三是要加強物管公司的管理和業主委員會的培育,切實發揮其在居民小區文明建設中的基礎性作用。

(五)引入市場機制

要與市場經濟充分銜接,發揮市場的調控功能,提高城區管理中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和經營水平。比如城區綠化的問題,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責就是做好規劃、提出要求和標準,然後進行指導、驗收、監督,而具體的綠化工程和管理工作則可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通過公開招投標,擇優選定建設及管理單位。城市清掃保潔工作也可不再由市政委一包到底,完全可以下放街道社區,通過市場招投標,交由專門的保潔公司來打理。

(六)依法實現信息公開

對城區教育、水電氣供應、環保、醫療衞生、計劃生育、公共交通、市政設施的改造、新城規劃建設等與市民利益密切相關的公共企事業單位,在提供社會公共服務方面的信息時,要充分利用政府公報、政府網站、新聞發佈會以及報刊、廣播、電視等便於公眾知曉的方式及時主動公開。區政府要強化監督和保障信息公開的措施,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信息公開工作考核、評議和責任追究制,區級主管部門和監察機關要對信息公開的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於不依法履行信息公開義務的,要依法追究責任。

(七)重視行政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在城市化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區城區管理和國際國內發達城市相比,在城市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城市發展戰略研究、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奇缺,開發建設中招商、建管、核算運行型人才匱乏,綜合素質高的行政審批、行政決策、行政執法等方面的人才不多。為此,建議區政府要加大城區行政管理人才隊伍的建設力度。一是要有海納百川、求賢若渴的精神,敢於走出去面向海內外高端人才拋出“繡球”;二是要與國內外的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加強聯繫,加強專家級人才的引進和使用;三是要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加大自培力度,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脱穎而出,開創城市管理人才輩出的良好局面。

行政管理調研報告(2)

今年四月份,全省國税系統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這是全省國税系統為防範和降低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切實提高國税人員法律、法規、規章遵從度,預防和減少幹部職工失職、瀆職等違法、違紀行為發生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全省國税系統反腐倡廉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反腐倡廉的形勢依然嚴峻。據統計,,全省國税系統被檢察機關立案查處的案件16起,涉及税務人員22人,與相比,案件上升6起,人員增加8人,其中涉嫌失職瀆職的14人,佔63.6%。這説明我們在“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活動中還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必須從事關國税事業興衰成敗這個高度去認識開展“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的重要性,並下大力氣認真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找準“風險點”,消除後顧之憂。

一、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的主要表現

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法律、法規所賦予的權力或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執法或履行職責,侵犯、損害了國家和羣眾的利益,給國家或羣眾造成一定的物質或精神上的損失所應承擔的責任。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包括税收執法風險和行政管理風險,税收執法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税款徵收、税務管理、税務稽查、税務行政處罰等各種税收執法權時承擔的風險;行政管理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人事管理和財務管理等行政管理權利時承擔的風險。從目前開展的“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中發現的問題看,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方面潛在的風險較大,產生的危害較深,需要高度重視。

(一)税收執法風險。涉税行政審批事項的“調查處理權”和“審批決定權”、涉税行政處罰事項的“自由裁量權”是税收執法風險比較集中的環節,對這些權利監督制約不到位,容易產生“以税謀私”的問題。主要表現,一是税源管理不到位問題。税源管理是税務管理的基礎環節,税源管理不到位,税務管理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目前,税源管理的主要問題是税收管理員制度落實不到位,税源“巡查巡管”流於形式。突出表現是假請假、假歇業、假註銷問題屢禁不止,漏徵漏管户屢見不鮮。據調查,“三假”問題的產生與税收管理員有必然的聯繫,因為“三假”户的形成需經税收管理員的調查、核實和認定,除納税人主觀欺騙税收管理員的特殊情況外,沒有税收管理員的默許就沒有“三假”户的存在,税收管理員沒有利益可得“三假”户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三假”户一定程度上是税收管理員的“私留地”;漏徵漏管户的產生是税收管理員對所管轄的區域(如街道、市場、行業)“巡查巡管”不到位的結果。“三假”户和漏徵漏管户的背後潛藏着税務人員失職、瀆職的風險。二是税款核定不公平問題。個體工商户因“核定徵收”而產生的税負不公問題是目前納税人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由於個體工商户的税款核定由税收管理員負責調查,最終定税的多少基本上以税收管理員提供的調查資料和依據為主要參考,儘管税款核定從形式上看實行了計算機定税,“陽關定税”,但是,作為税收管理員在定税調查這個環節,如果有“人情”和“關係”的存在,定税時就會有從寬或從嚴的可能,就會有“税負不公”現象的發生,“税負不公”的背後隱藏着税務人員失職、瀆職的風險。三是税收執法不規範問題。一些税務人員在税收執法中不能嚴格依法治税,執法隨意性大,涉税案件該稽查而不稽查,該定偷税而不定偷税,需查深查透卻敷衍了事,需從重處罰卻輕描淡寫,該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卻不移交使犯罪分子逍遙法外,對減免退税審批和涉税資格認定事項,該評估不評估或虛假評估,該調查不調查或弄虛作假,造成國家税款流失;一些税務人員對税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理解有偏差,或粗心麻痺,工作不細緻,錯誤地使用税收法律文書,錯誤地引用税收法律依據,定性不準,程序失當,造成税收執法錯誤;或不具備執法資格的人員在執法文書上亂籤,使執法文書失去應有的法律效力等等,税收執法不規範潛在的風險不可估量;四是税收執法不文明、不廉潔問題。一些税收管理員在税收執法中,不能正確處理與納税人的關係,沒有完全樹立為納税人服務的理念,對納税人態度蠻橫,不講方法,不講技巧,激化徵納矛盾,惡化税收執法環境。一些税務人員法制觀念淡薄,依法行政的意識淡薄,不能嚴於律己,在税收執法中違反廉潔從政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吃、拿、卡、要、報”等違紀行為屢禁不止,違規接受納税人禮金、禮品、有價證券等現象時有發生,執法不文明,執法不廉潔嚴重影響了國税形象,而且也造成很多執法的風險。

(二)行政管理風險。“人事管理權”和“財務管理權”是税務行政管理風險比較集中的環節,對這些權利監督制約不到位,容易產生“以權謀私”問題。近年來,全省國税系統為強化對人事管理權的監督制約 ,實行了幹部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按程序辦事,集體討論決定的工作機制,狠剎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與人事管理權的監督一樣,對財務管理權也建立了必要的規章制度和審批程序,如項目審批要集體決策、設備配置要公開招標採購,大額經費支出要會審會籤,“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和財務等,這些制度的實施起到了很好的監督制約作用。但是,在財務管理權的行使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固定資產的處置。1994年税務機構分設以來,由於法律法規的卻失,司法監督的乏力,依法行政的觀念淡薄,國税系統不按法律規定、不按法定程序處置房屋、土地、車輛等固定資產的問題比較普遍,主要表現,一是房屋與土地混合處置問題。房屋隨土地,或土地隨房屋處置,雖然處置程序簡單但是不符合法律的規定,並且具有隨意性。不論是國、地税協商進行房屋或土地的置換,還是閒置不用的土地或房屋作價給政府或其他部門,收取一定的費用等,都是違規處置資產的行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房屋的處置必須通過中介機構評估和拍賣,土地的處置必須經過政府相關部門評估和拍賣,房屋與土地是獨立的,雖然密不可分但是不能簡單處置,否則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屬於違法行為要受到司法追究。二是車輛處置程序不規範問題。按法律、法規的規定,車輛的處置有拍賣和報廢兩種方法。超過使用年限或行使里程需要報廢的車輛,必須按規定程序報上級部門批准,備案,並上繳國有資產回收公司,而目前在處置報廢車輛時,往往為照顧關係或圖省事而不走報廢程序,這種車輛一旦出現問題也要承擔法律責任;閒置不用不需報廢的車輛,儘管通過相關部門進行了評估、拍賣,但拍賣之後的車輛沒有及時辦理過户手續,出現問題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還有政府部門強制性調用車輛,沒有經過評估、拍賣程序而直接作價處置的,其存在的問題更多,潛在的風險更大,需要特別注意。

二、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是防範風險的意識不強。大部分同志具有一定的風險防範意識,知道“吃、拿、卡、要、報”會導致對個人責任的追究,但是對由於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行為不當可能導致的風險和後果沒有明確認識,認為“沒有貪污受賄就沒有風險”,但實際上許多過錯是由過失導致,這些過失可能是失職、瀆職,給國家、單位、個人、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一些同志對如何防範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沒有全面系統的認識,對於在依法行政過程中如何避免風險的發生,也缺乏有效的認知。更有一些同志錯誤地認為基層一線税務人員既沒有税收執法權,也沒有行政管理權,這些權利集中在領導手中,出了問題由領導承擔,風險與我們沒有關係。再加上一些同志對“兩權”的監督缺乏認識,認為“兩權”的監督是上級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和司法部門的事,“兩權”監督是對幹部的不信任,容易影響團結,影響工作效率這些思想影響了“兩權”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也是防範風險意識不強的具體體現。

二是“兩權”監督的力度不夠。實施“兩權”監督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必須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必須讓那些具備較強政治思想素質的人員去監督。但是,目前我們的一些監督制度缺乏可操作性、針對性、強制性和權威性,沒有發揮很好的作用,宏觀監督制約規定多,微觀監督制約規定少;事後監督制約規定多,事前、事中監督制約規定少;對下監督制約規定多,對上監督制約規定少等等;同時,從監督體制來看,主要還是以事後監督為主,而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存在空檔,特別是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各崗位之間以及執法和管理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缺乏相互監督和制約,沒有形成一種完善的監督制約機制,從而引發了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即使在事後監督中,也由於缺乏具體的操作規範,特別是“誰對制度的落實負責任”不明確而使執法監督流於形式。

三是物質利益的誘惑太大。税務人員與企業、個人的公務交往具有直接性、經常性和規律性的特點,往往面對着更加隱蔽的、眾多的誘惑。而作為普通的國家公務員,税務人員既缺乏廣泛的社會尊重和崇高的社會地位,也沒有比其他公務員更為優厚的物質待遇,再加上基層部門巨大的工作壓力和全面完成考核任務的難度,雙向的擠壓使得税務人員需要有更加堅定的意志力和拒絕誘惑的剋制力來保持自身工作的廉潔性。同時,由於税收執法過程是從納税人手裏無償取得收入的過程,直接影響到納税人的切身利益,這種國家與個人的利益衝突形成了徵納雙方之間一種特殊的矛盾關係。在納税人的納税觀念、納税意識普遍偏低的情況下,他們出於對自身不合法利益的保護,會採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誘惑執法人員,以達到不交或少交税的目的,而一些執法人員政治素質不過硬,抵制不住誘惑,一旦“不拘小節”,就會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以權謀私、以税謀私。

三、防範風險的具體措施

權力失去監督必然導致腐敗,税收執法權和税務行政管理權也不例外。國税系統要從源頭上懲治腐敗和防範執法和管理風險必須加強“兩權”監督制約,而且必須加強對重點人員、重點部位、重點環節、重點崗位的監督,要將監督貫穿於税收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加強學習教育,築牢思想防線。堅持理論教育為先導,組織幹部職工學習黨紀法規和廉政規定,增強法制觀念,增強依法行政的自覺性;經常性的開展廉政警示教育,使幹部職工從違法違紀犯罪案件中汲取教訓,增強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加強法律知識、税收業務知識、税收政策的培訓,使幹部職工以正確的思想觀念、端正的工作態度、必要的法律知識、熟練的業務技能來化解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的風險;定期邀請公、檢、法部門的有關領導舉辦業務培訓、法制講座等,通報職務犯罪的案發特點、手段以及變化規律,交流各部門在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上的經驗、做法,提高國税人員防範執法風險意識;加強紀檢監察隊伍的培訓,使紀檢幹部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辦案能力,增強工作預見性和針對性。

(二)加強監督制約,健全防範體制。在深化“兩權”監督過程中,要進一步健全“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層層抓落實”的監督制約層管理體制,要對現有的監督制度進行清理、修訂和完善,把監督任務落實到各個業務職能部門,並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一是落實領導責任制。重點是實行領導“一崗兩責”責任制,各個班子成員把抓黨風廉正建設與税收業務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把黨風廉正建設貫穿於税收工作大局之中,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二是落實部門責任制。落實誰主管誰負責,進一步健全制約機制和監督機制,注重對重點環節進行制約監督,充分發揮兼職監察員的作用,防止失職、瀆職現象的發生。三是落實崗位責任制。每個崗位都要自覺履行工作職責,全面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質量。四是建立“定期會診”制度。每季度邀請紀檢監察部門對在税收執法權、行政管理權運行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歸納、整理解剖,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防範意見。五是完善“明查暗訪”制度。不定期組織特邀監察員和行風義務監督員進行明查暗訪,及時發現和糾正服務不文明、執法不規範、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三)突出監督重點,強化監督效果。在税收執法權和行政管理權的監督上,要抓好對重點崗位、重點人員、重點日期的監督,做到程序上把關、操作上規範、時間上前移,杜絕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在税收執法權監督方面,要圍繞“徵、管、查”等重點環節實施有效監督,把税額核定、增值税一般納税人認定、增值税專用發票和其他發票的發售及管理、減免税審批、出口退税審批、税款入庫、税務稽查等環節作為監督重點,防止損害國家利益和納税人合法權益問題的發生。在行政管理權監督方面,要圍繞“人、財、物”等重點部位實施有效監督,把幹部選拔任用、經費審批使用、基本建設、政府採購等環節作為監督重點,認真落實“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財務工作的規定,防止以權謀私、貪污賄賂等問題的發生。

(四)推行政務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在税收執法權方面,繼續將辦税流程、工作權限、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和辦税結果,通過電視、宣傳卡片、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納税人、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在行政管理權方面,公開人事管理權,公開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定及幹部選拔標準、程序、考核和獎懲情況;公開財經開支權,行政經費的使用程序及審批權限;公開財產管理權,公開資產設備的購置、保管、使用和維修情況,進一步提高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要充分發揮特邀監察員和義務監督員的作用,與社會各界建立起更為直接的聯繫渠道;要自覺接受地方黨委、政府特別是紀檢監察、審計和宣傳輿論等職能部門對税務部門的監督,充分發揮特邀監察員的作用,及時收集和掌握系統內外意見和反映;通過疏通社會監督渠道,將税收執法、廉潔從税、依法行政等工作置於廣大納税人的監督之下,形成內外聯動的有效監督機制。

行政管理調研報告(3)

一、調查的原因及目的

百年大計,以人為本。企業的發展説到底是人的發展。企業競爭歸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競爭。當代社會,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進步,學習速度和培訓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參數。培訓則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識及相關技能的重要途徑,有時甚至是唯一途徑。在當今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的企業必定是那些能夠使其員工充分發揮自己全部潛能的企業。這意味着,企業員工必須接受培訓作為繼續學習的一種手段,員工培訓在幫助公司迎接競爭性挑戰的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員工培訓可以有效地幫助公司創造價值或贏得競爭優勢,重視員工培訓工作的公司會比他們的競爭對手錶現出更好的經營業績,更有信心迎接競爭性挑戰。培訓不僅通過員工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業產出的效率和價值使企業受益,而且增強員工本人的素質和能力,使員工受益。故有人説,培訓是企業送給員工的最佳禮物。培訓是管理的前提、培訓是管理的手段。培訓不僅為管理創造了條件,其本身就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即培訓通過滿足員工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來激發員工的幹勁和熱情。企業同時應把培訓作為管理的機會和途徑,以及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手段,圍繞企業的任務和目標來實施培訓,並通過培訓溝通上下級的聯繫,掌握工作進展狀況,達成相互理解與支持,共同不斷提高工作績效。

為了充分了解公司員工思想現狀,瞭解公司對員工培訓要求和規劃,建瞭解統化、結構化的公司內部培訓體系。本人在**製藥有限公司範圍內採取問卷的方式進行了一次培訓需求調研,共發出問卷36份,回收問卷35份,其中有效問卷34份,中層管理人員問卷4份,主管級及員工級30份,現簡要對問卷結果加以統計與分析。

二、調查時間、地點、方法

1.調查時間:XX.08.

2、調查地點:**製藥有限公司

3、調查方法:採取問卷式調查

三、調查內容及分析

**製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抗腫瘤藥物為主的製劑生產廠家,藥品的生產質量和管理直接關係到人民用藥的安全問題,對於加強職工的質量意識的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加強員工的培訓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發展理念與文化

1、企業發展方向較為明晰。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約有95%左右的員工認為,自己對本公司的發展戰略表示瞭解或十分了解,這主要是與公司目前的業務重點和工作目標有關,但剩餘的5%左右員工表示了困惑,這必然會造成實際工作缺乏目標,或者人力資源的較大浪費。

2、將近九成員工熟知企業的精神和價值取向。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它直接關係到人民的用藥安全和身體健康。因而“不斷進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幾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員工,可見企業文化對員工的敬業度和忠誠度起到了較大的凝聚作用。

3、企業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設方面仍需進一步加強。調查數據顯示,認可公司有一個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達到85%,而15%左右員工則認為一般,沒有員工對此表示反對。 此外,僅有45%的員工認為公司的制度體系非常完備,而認為不完備的人數達15%。

(二)組織結構與崗位設置

1、近九成員工對公司現行組織結構認同,並表示與部門業績息息相關。公司現有員工中,九成員工對現有機構設置表示贊同,認為現行設置方式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現行職能職責、業務流程與實際工作銜接較好。依據調查結果,80%員工認為目前的崗位職能配置、工作業務流程有效,而認為其在實際中有指導性、參考性作用的僅佔35%左右。

(三) 人才管理與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層管理者獲得了較高的支持率。部門負責人作為**製藥有限公司的中堅力量,肩負着不斷創新、發展企業的重任,從統計數發現,在工作任務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員工認為,中高層管理人員做到了用人所長,但仍有20%人員認為存在不公平現象。

2、部門內部溝通基本順暢,但部門間急需加強。多數員工普遍反映,在實際工作中,上級對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較強,並就工作內容進行溝通,但從後續問題的調查顯示,部門內溝通並沒有達到預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員工反映,部門間的工作銜接並不十分理想,很多時候只是員工自己溝通和聯繫,而部門負責人溝通比例也僅佔55%。對於部門內部的員工間溝通,調查者則在三個方面表現較為均衡:自己協調、詢問同事、求助領導。

3、中級管理人員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多數員工認為,在以後的工作中,中級管理人員需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個人素質,依次為:責任心、上下級溝通、領導藝術、團隊文化、公平性、業務能力、思想意識、員工激勵、成就動機。而據中級管理人員的調查顯示,則依次為:責任心、上下級溝通、團隊文化、領導藝術、公平性、業務能力,思想意識、員工激勵、成就動機。

(四) 團隊精神狀況和素質

1、除少數員工外,團隊士氣良好。在實際調研中,28%的員工認為我們團隊的精神非常高昂,60%認為我們團隊是一個充滿關愛、團結一致的集體,但12%的員工認為團隊現處在低迷的時期。針對團隊的特定成員進行調查時發現,約有35%員工反映某些員工沒有與整個團隊融合起來,表現出例外或特例的行為。

2、個人利益與個人績效沒有緊密結合。團隊是由個人構成的,個人業績是團隊業績的基礎,只有實現個人利益與個人績效息息相關,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而據相關數據顯示,**製藥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繼續努力。

3、團隊的素質能滿足工作要求,但總體提升緩慢。據統計資料顯示,60%員工認為公司團隊的素質與優秀企業相比,總體水平不差上下,25%認為略差,15%認為較差。在員工與團隊合作的信心方面,30%員工認為團隊正向有利方向發展,35%認為沒有變化,20%保持觀望狀態。在團隊素質的提升方面,40%員工非常認同我們的團隊正在進步,35%基本認同這一事實,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認同。

(五) 員工個人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發揮

員工專業技能的自我評價。員工普遍認為,在實際工作中自身的專業技能比較滿意,這一比例高達80%,僅有15%左右的員工認為自己的技能相當完備,與此同時,5%員工對自身知識與技能表示了不滿,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專業技能轉化方面,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員工認為自身的技能基本發揮,25%員工認為沒有完全發揮,可見專業素質在向業績轉化上並不十分理想,員工的潛能和能力有待於進一步開發。

四、今後的對策與建議

根據目前公司的培訓現狀,為了讓公司的培訓更有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培訓體系:

1、強化員工責任心的培養。針對本公司的工作情況和工作特性,對員工加強質量意識的培養,使員工充分意識到缺乏責任心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及給公司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保證生產有序地進行。

2、加強員工之間相互溝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員工進行交流,使員工的意見能夠及時反饋,發現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便於部門之間以及領導和員工之間的的相互瞭解和協調。

3、調整人員配置、促進員工技能發揮。針對每個員工的特點對其崗位進行調整和安排,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特長,避免人才浪費。

4、加強團隊融合提高團隊素質。多進行一些團對活動和考核,以便加強團隊合作,從整體上提高整體素質。

加強員工培訓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改變員工的平庸工作行為,儘可能降低管理成本,克服不可測性,保證質量低劣的員工無法進入,有效降低優秀員工的流失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對各類員工進行不同目的的分類培訓,以滿足不同員工的不同需求。加強員工培訓,在良好的人際關係,相互配合的工作環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可以更好的激發員工工作的熱情和鬥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將自然地傾瀉出來,自覺與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儘可能好,不僅讓員工覺得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時對企業有了滿足感和歸屬感。也使企業和員工得到共同的發展,真正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

城區行政管理體制狀況調研報告

【第8篇】企業行政管理情況調研報告

一、調查的原因及目的

百年大計,以人為本。企業的發展説到底是人的發展。企業競爭歸根到底也是人才的競爭。當代社會,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和進步,學習速度和培訓速度也是提升人才速度的重要參數。培訓則常常是提供信息、知識及相關技能的重要途徑,有時甚至是唯一途徑。在當今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的企業必定是那些能夠使其員工充分發揮自己全部潛能的企業。這意味着,企業員工必須接受培訓作為繼續學習的一種手段,員工培訓在幫助公司迎接競爭性挑戰的過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員工培訓可以有效地幫助公司創造價值或贏得競爭優勢,重視員工培訓工作的公司會比他們的競爭對手錶現出更好的經營業績,更有信心迎接競爭性挑戰。培訓不僅通過員工自覺性、積極性、創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業產出的效率和價值使企業受益,而且增強員工本人的素質和能力,使員工受益。故有人説,培訓是企業送給員工的最佳禮物。培訓是管理的前提、培訓是管理的手段。培訓不僅為管理創造了條件,其本身就是一種管理的手段,即培訓通過滿足員工高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來激發員工的幹勁和熱情。企業同時應把培訓作為管理的機會和途徑,以及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手段,圍繞企業的任務和目標來實施培訓,並通過培訓溝通上下級的聯繫,掌握工作進展狀況,達成相互理解與支持,共同不斷提高工作績效。

為了充分了解公司員工思想現狀,瞭解公司對員工培訓要求和規劃,建瞭解統化、結構化的公司內部培訓體系。本人在**製藥有限公司範圍內採取問卷的方式進行了一次培訓需求調研,共發出問卷36份,回收問卷35份,其中有效問卷34份,中層管理人員問卷4份,主管級及員工級30份,現簡要對問卷結果加以統計與分析。

二、調查時間、地點、方法

1.調查時間:XX.08.

2、調查地點:**製藥有限公司

3、調查方法:採取問卷式調查

三、調查內容及分析

**製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產抗腫瘤藥物為主的製劑生產廠家,藥品的生產質量和管理直接關係到人民用藥的安全問題,對於加強職工的質量意識的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加強員工的培訓工作十分必要。

(一)公司發展理念與文化

1、企業發展方向較為明晰。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約有95%左右的員工認為,自己對本公司的發展戰略表示瞭解或十分了解,這主要是與公司目前的業務重點和工作目標有關,但剩餘的5%左右員工表示了困惑,這必然會造成實際工作缺乏目標,或者人力資源的較大浪費。

2、將近九成員工熟知企業的精神和價值取向。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它直接關係到人民的用藥安全和身體健康。因而“不斷進取,永臻完美”的管理思想幾乎感染了公司的所有員工,可見企業文化對員工的敬業度和忠誠度起到了較大的凝聚作用。

3、企業在制度建立及文化建設方面仍需進一步加強。調查數據顯示,認可公司有一個非常健康文化的比例達到85%,而15%左右員工則認為一般,沒有員工對此表示反對。 此外,僅有45%的員工認為公司的制度體系非常完備,而認為不完備的人數達15%。

(二)組織結構與崗位設置

1、近九成員工對公司現行組織結構認同,並表示與部門業績息息相關。公司現有員工中,九成員工對現有機構設置表示贊同,認為現行設置方式在實際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2、現行職能職責、業務流程與實際工作銜接較好。依據調查結果,80%員工認為目前的崗位職能配置、工作業務流程有效,而認為其在實際中有指導性、參考性作用的僅佔35%左右。

(三) 人才管理與技能

1、在人才使用上,中高層管理者獲得了較高的支持率。部門負責人作為**製藥有限公司的中堅力量,肩負着不斷創新、發展企業的重任,從統計數字發現,在工作任務分安排方面,80%左右的員工認為,中高層管理人員做到了用人所長,但仍有20%人員認為存在不公平現象。

2、部門內部溝通基本順暢,但部門間急需加強。多數員工普遍反映,在實際工作中,上級對其的工作支持力度較強,並就工作內容進行溝通,但從後續問題的調查顯示,部門內溝通並沒有達到預期要求;也有一部分員工反映,部門間的工作銜接並不十分理想,很多時候只是員工自己溝通和聯繫,而部門負責人溝通比例也僅佔55%。對於部門內部的員工間溝通,調查者則在三個方面表現較為均衡:自己協調、詢問同事、求助領導。

3、中級管理人員急需提升的方面。根據調查數據顯示,多數員工認為,在以後的工作中,中級管理人員需在以下幾個方面提升個人素質,依次為:責任心、上下級溝通、領導藝術、團隊文化、公平性、業務能力、思想意識、員工激勵、成就動機。而據中級管理人員的調查顯示,則依次為:責任心、上下級溝通、團隊文化、領導藝術、公平性、業務能力,思想意識、員工激勵、成就動機。

(四) 團隊精神狀況和素質

1、除少數員工外,團隊士氣良好。在實際調研中,28%的員工認為我們團隊的精神非常高昂,60%認為我們團隊是一個充滿關愛、團結一致的集體,但12%的員工認為團隊現處在低迷的時期。針對團隊的特定成員進行調查時發現,約有35%員工反映某些員工沒有與整個團隊融合起來,表現出例外或特例的行為。

2、個人利益與個人績效沒有緊密結合。團隊是由個人構成的,個人業績是團隊業績的基礎,只有實現個人利益與個人績效息息相關,才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感,而據相關數據顯示,**製藥有限公司仍需要在此方面繼續努力。

3、團隊的素質能滿足工作要求,但總體提升緩慢。據統計資料顯示,60%員工認為公司團隊的素質與優秀企業相比,總體水平不差上下,25%認為略差,15%認為較差。在員工與團隊合作的信心方面,30%員工認為團隊正向有利方向發展,35%認為沒有變化,20%保持觀望狀態。在團隊素質的提升方面,40%員工非常認同我們的團隊正在進步,35%基本認同這一事實,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認同。

(五) 員工個人專業知識與技能的發揮

員工專業技能的自我評價。員工普遍認為,在實際工作中自身的專業技能比較滿意,這一比例高達80%,僅有15%左右的員工認為自己的技能相當完備,與此同時,5%員工對自身知識與技能表示了不滿,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逐步提升。但在專業技能轉化方面,這一比例有所下降,75%員工認為自身的技能基本發揮,25%員工認為沒有完全發揮,可見專業素質在向業績轉化上並不十分理想,員工的潛能和能力有待於進一步開發。

四、今後的對策與建議

根據目前公司的培訓現狀,為了讓公司的培訓更有效,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培訓體系:

1、強化員工責任心的培養。針對本公司的工作情況和工作特性,對員工加強質量意識的培養,使員工充分意識到缺乏責任心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及給公司發展帶來的不良影響。從而保證生產有序地進行。

2、加強員工之間相互溝通。不定期的和公司員工進行交流,使員工的意見能夠及時反饋,發現的問題能夠及時解決。便於部門之間以及領導和員工之間的的相互瞭解和協調。

3、調整人員配置、促進員工技能發揮。針對每個員工的特點對其崗位進行調整和安排,使其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特長,避免人才浪費。

4、加強團隊融合提高團隊素質。多進行一些團對活動和考核,以便加強團隊合作,從整體上提高整體素質。

加強員工培訓激發員工的創新能力,改變員工的平庸工作行為,儘可能降低管理成本,克服不可測性,保證質量低劣的員工無法進入,有效降低優秀員工的流失率。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對各類員工進行不同目的的分類培訓,以滿足不同員工的不同需求。加強員工培訓,在良好的人際關係,相互配合的工作環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可以更好的激發員工工作的熱情和鬥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將自然地傾瀉出來,自覺與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儘可能好,不僅讓員工覺得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同時對企業有了滿足感和歸屬感。也使企業和員工得到共同的發展,真正實現企業和員工的雙贏。

【第9篇】2022國税系統行政管理調研報告

今年四月份,全省國税系統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這是全省國税系統為防範和降低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切實提高國税人員法律、法規、規章遵從度,預防和減少幹部職工失職、瀆職等違法、違紀行為發生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全省國税系統反腐倡廉工作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反腐倡廉的形勢依然嚴峻。據統計,,全省國税系統被檢察機關立案查處的案件16起,涉及税務人員22人,與相比,案件上升6起,人員增加8人,其中涉嫌失職瀆職的14人,佔63.6%。這説明我們在“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活動中還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必須從事關國税事業興衰成敗這個高度去認識開展“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的重要性,並下大力氣認真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找準“風險點”,消除後顧之憂。

一、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的主要表現

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法律、法規所賦予的權力或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未按照或未完全按照法律、行政法規、規章的規定執法或履行職責,侵犯、損害了國家和羣眾的利益,給國家或羣眾造成一定的物質或精神上的損失所應承擔的責任。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包括税收執法風險和行政管理風險,税收執法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税款徵收、税務管理、税務稽查、税務行政處罰等各種税收執法權時承擔的風險;行政管理風險是指税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人事管理和財務管理等行政管理權利時承擔的風險。從目前開展的“查找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崗位風險點”活動中發現的問題看,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方面潛在的風險較大,產生的危害較深,需要高度重視。

(一)税收執法風險。涉税行政審批事項的“調查處理權”和“審批決定權”、涉税行政處罰事項的“自由裁量權”是税收執法風險比較集中的環節,對這些權利監督制約不到位,容易產生“以税謀私”的問題。主要表現,一是税源管理不到位問題。税源管理是税務管理的基礎環節,税源管理不到位,税務管理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目前,税源管理的主要問題是税收管理員制度落實不到位,税源“巡查巡管”流於形式。突出表現是假請假、假歇業、假註銷問題屢禁不止,漏徵漏管户屢見不鮮。據調查,“三假”問題的產生與税收管理員有必然的聯繫,因為“三假”户的形成需經税收管理員的調查、核實和認定,除納税人主觀欺騙税收管理員的特殊情況外,沒有税收管理員的默許就沒有“三假”户的存在,税收管理員沒有利益可得“三假”户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三假”户一定程度上是税收管理員的“私留地”;漏徵漏管户的產生是税收管理員對所管轄的區域(如街道、市場、行業)“巡查巡管”不到位的結果。“三假”户和漏徵漏管户的背後潛藏着税務人員失職、瀆職的風險。二是税款核定不公平問題。個體工商户因“核定徵收”而產生的税負不公問題是目前納税人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由於個體工商户的税款核定由税收管理員負責調查,最終定税的多少基本上以税收管理員提供的調查資料和依據為主要參考,儘管税款核定從形式上看實行了計算機定税,“陽關定税”,但是,作為税收管理員在定税調查這個環節,如果有“人情”和“關係”的存在,定税時就會有從寬或從嚴的可能,就會有“税負不公”現象的發生,“税負不公”的背後隱藏着税務人員失職、瀆職的風險。三是税收執法不規範問題。一些税務人員在税收執法中不能嚴格依法治税,執法隨意性大,涉税案件該稽查而不稽查,該定偷税而不定偷税,需查深查透卻敷衍了事,需從重處罰卻輕描淡寫,該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刑事責任卻不移交使犯罪分子逍遙法外,對減免退税審批和涉税資格認定事項,該評估不評估或虛假評估,該調查不調查或弄虛作假,造成國家税款流失;一些税務人員對税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理解有偏差,或粗心麻痺,工作不細緻,錯誤地使用税收法律文書,錯誤地引用税收法律依據,定性不準,程序失當,造成税收執法錯誤;或不具備執法資格的人員在執法文書上亂簽字,使執法文書失去應有的法律效力等等,税收執法不規範潛在的風險不可估量;四是税收執法不文明、不廉潔問題。一些税收管理員在税收執法中,不能正確處理與納税人的關係,沒有完全樹立為納税人服務的理念,對納税人態度蠻橫,不講方法,不講技巧,激化徵納矛盾,惡化税收執法環境。一些税務人員法制觀念淡薄,依法行政的意識淡薄,不能嚴於律己,在税收執法中違反廉潔從政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吃、拿、卡、要、報”等違紀行為屢禁不止,違規接受納税人禮金、禮品、有價證券等現象時有發生,執法不文明,執法不廉潔嚴重影響了國税形象,而且也造成很多執法的風險。

(二)行政管理風險。“人事管理權”和“財務管理權”是税務行政管理風險比較集中的環節,對這些權利監督制約不到位,容易產生“以權謀私”問題。近年來,全省國税系統為強化對人事管理權的監督制約 ,實行了幹部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按程序辦事,集體討論決定的工作機制,狠剎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風。與人事管理權的監督一樣,對財務管理權也建立了必要的規章制度和審批程序,如項目審批要集體決策、設備配置要公開招標採購,大額經費支出要會審會籤,“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和財務等,這些制度的實施起到了很好的監督制約作用。但是,在財務管理權的行使上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固定資產的處置。1994年税務機構分設以來,由於法律法規的卻失,司法監督的乏力,依法行政的觀念淡薄,國税系統不按法律規定、不按法定程序處置房屋、土地、車輛等固定資產的問題比較普遍,主要表現,一是房屋與土地混合處置問題。房屋隨土地,或土地隨房屋處置,雖然處置程序簡單但是不符合法律的規定,並且具有隨意性。不論是國、地税協商進行房屋或土地的置換,還是閒置不用的土地或房屋作價給政府或其他部門,收取一定的費用等,都是違規處置資產的行為。按照法律、法規的規定,房屋的處置必須通過中介機構評估和拍賣,土地的處置必須經過政府相關部門評估和拍賣,房屋與土地是獨立的,雖然密不可分但是不能簡單處置,否則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屬於違法行為要受到司法追究。二是車輛處置程序不規範問題。按法律、法規的規定,車輛的處置有拍賣和報廢兩種方法。超過使用年限或行使里程需要報廢的車輛,必須按規定程序報上級部門批准,備案,並上繳國有資產回收公司,而目前在處置報廢車輛時,往往為照顧關係或圖省事而不走報廢程序,這種車輛一旦出現問題也要承擔法律責任;閒置不用不需報廢的車輛,儘管通過相關部門進行了評估、拍賣,但拍賣之後的車輛沒有及時辦理過户手續,出現問題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還有政府部門強制性調用車輛,沒有經過評估、拍賣程序而直接作價處置的,其存在的問題更多,潛在的風險更大,需要特別注意。

二、風險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是防範風險的意識不強。大部分同志具有一定的風險防範意識,知道“吃、拿、卡、要、報”會導致對個人責任的追究,但是對由於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行為不當可能導致的風險和後果沒有明確認識,認為“沒有貪污受賄就沒有風險”,但實際上許多過錯是由過失導致,這些過失可能是失職、瀆職,給國家、單位、個人、家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同時,一些同志對如何防範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沒有全面系統的認識,對於在依法行政過程中如何避免風險的發生,也缺乏有效的認知。更有一些同志錯誤地認為基層一線税務人員既沒有税收執法權,也沒有行政管理權,這些權利集中在領導手中,出了問題由領導承擔,風險與我們沒有關係。再加上一些同志對“兩權”的監督缺乏認識,認為“兩權”的監督是上級機關、紀檢監察部門和司法部門的事,“兩權”監督是對幹部的不信任,容易影響團結,影響工作效率這些思想影響了“兩權”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也是防範風險意識不強的具體體現。

二是“兩權”監督的力度不夠。實施“兩權”監督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必須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監督制約機制,必須讓那些具備較強政治思想素質的人員去監督。但是,目前我們的一些監督制度缺乏可操作性、針對性、強制性和權威性,沒有發揮很好的作用,宏觀監督制約規定多,微觀監督制約規定少;事後監督制約規定多,事前、事中監督制約規定少;對下監督制約規定多,對上監督制約規定少等等;同時,從監督體制來看,主要還是以事後監督為主,而事前監督和事中監督存在空檔,特別是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各崗位之間以及執法和管理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缺乏相互監督和制約,沒有形成一種完善的監督制約機制,從而引發了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風險。即使在事後監督中,也由於缺乏具體的操作規範,特別是“誰對制度的落實負責任”不明確而使執法監督流於形式。

三是物質利益的誘惑太大。税務人員與企業、個人的公務交往具有直接性、經常性和規律性的特點,往往面對着更加隱蔽的、眾多的誘惑。而作為普通的國家公務員,税務人員既缺乏廣泛的社會尊重和崇高的社會地位,也沒有比其他公務員更為優厚的物質待遇,再加上基層部門巨大的工作壓力和全面完成考核任務的難度,雙向的擠壓使得税務人員需要有更加堅定的意志力和拒絕誘惑的剋制力來保持自身工作的廉潔性。同時,由於税收執法過程是從納税人手裏無償取得收入的過程,直接影響到納税人的切身利益,這種國家與個人的利益衝突形成了徵納雙方之間一種特殊的矛盾關係。在納税人的納税觀念、納税意識普遍偏低的情況下,他們出於對自身不合法利益的保護,會採取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誘惑執法人員,以達到不交或少交税的目的,而一些執法人員政治素質不過硬,抵制不住誘惑,一旦“不拘小節”,就會濫用職權、玩忽職守、以權謀私、以税謀私。

三、防範風險的具體措施

權力失去監督必然導致腐敗,税收執法權和税務行政管理權也不例外。國税系統要從源頭上懲治腐敗和防範執法和管理風險必須加強“兩權”監督制約,而且必須加強對重點人員、重點部位、重點環節、重點崗位的監督,要將監督貫穿於税收工作的全過程,滲透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加強學習教育,築牢思想防線。堅持理論教育為先導,組織幹部職工學習黨紀法規和廉政規定,增強法制觀念,增強依法行政的自覺性;經常性的開展廉政警示教育,使幹部職工從違法違紀犯罪案件中汲取教訓,增強廉潔自律的自覺性;加強法律知識、税收業務知識、税收政策的培訓,使幹部職工以正確的思想觀念、端正的工作態度、必要的法律知識、熟練的業務技能來化解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的風險;定期邀請公、檢、法部門的有關領導舉辦業務培訓、法制講座等,通報職務犯罪的案發特點、手段以及變化規律,交流各部門在預防職務犯罪工作上的經驗、做法,提高國税人員防範執法風險意識;加強紀檢監察隊伍的培訓,使紀檢幹部不斷更新知識,提高綜合素質和辦案能力,增強工作預見性和針對性。

(二)加強監督制約,健全防範體制。在深化“兩權”監督過程中,要進一步健全“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層層抓落實”的監督制約層管理體制,要對現有的監督制度進行清理、修訂和完善,把監督任務落實到各個業務職能部門,並抓好各項制度的落實。一是落實領導責任制。重點是實行領導“一崗兩責”責任制,各個班子成員把抓黨風廉正建設與税收業務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把黨風廉正建設貫穿於税收工作大局之中,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二是落實部門責任制。落實誰主管誰負責,進一步健全制約機制和監督機制,注重對重點環節進行制約監督,充分發揮兼職監察員的作用,防止失職、瀆職現象的發生。三是落實崗位責任制。每個崗位都要自覺履行工作職責,全面提高辦事效率和工作質量。四是建立“定期會診”制度。每季度邀請紀檢監察部門對在税收執法權、行政管理權運行方面存在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歸納、整理解剖,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整改防範意見。五是完善“明查暗訪”制度。不定期組織特邀監察員和行風義務監督員進行明查暗訪,及時發現和糾正服務不文明、執法不規範、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三)突出監督重點,強化監督效果。在税收執法權和行政管理權的監督上,要抓好對重點崗位、重點人員、重點日期的監督,做到程序上把關、操作上規範、時間上前移,杜絕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在税收執法權監督方面,要圍繞“徵、管、查”等重點環節實施有效監督,把税額核定、增值税一般納税人認定、增值税專用發票和其他發票的發售及管理、減免税審批、出口退税審批、税款入庫、税務稽查等環節作為監督重點,防止損害國家利益和納税人合法權益問題的發生。在行政管理權監督方面,要圍繞“人、財、物”等重點部位實施有效監督,把幹部選拔任用、經費審批使用、基本建設、政府採購等環節作為監督重點,認真落實“一把手”不直接分管人事、財務工作的規定,防止以權謀私、貪污賄賂等問題的發生。

(四)推行政務公開,加強社會監督。在税收執法權方面,繼續將辦税流程、工作權限、執法依據、執法程序和辦税結果,通過電視、宣傳卡片、宣傳欄等多種形式向社會公開,主動接受納税人、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監督。在行政管理權方面,公開人事管理權,公開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定及幹部選拔標準、程序、考核和獎懲情況;公開財經開支權,行政經費的使用程序及審批權限;公開財產管理權,公開資產設備的購置、保管、使用和維修情況,進一步提高税收執法和行政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要充分發揮特邀監察員和義務監督員的作用,與社會各界建立起更為直接的聯繫渠道;要自覺接受地方黨委、政府特別是紀檢監察、審計和宣傳輿論等職能部門對税務部門的監督,充分發揮特邀監察員的作用,及時收集和掌握系統內外意見和反映;通過疏通社會監督渠道,將税收執法、廉潔從税、依法行政等工作置於廣大納税人的監督之下,形成內外聯動的有效監督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