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留守大院變形記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73W

留守大院變形記

留守大院變形記

剛到路橋社區工作的第一年,社區黨總支書記李杏紅同志的電話成了投訴熱線:這家下水道堵了、那棟的瓷磚跌落、另一廂的馬路堵成了長龍,怎麼辦?煩惱不止於此,道路坑窪、設施不全……老舊社區的通病逐漸爆發。作為長沙市最典型的單位型社區,很多“路橋人”工作在世界各地,常住居民以老人、婦女和孩子為主。留守老人多、流動人口多,矛盾糾紛多,如何在社區提質提檔過程中,用心、用情、用力,為羣眾提供“量身定製”的多元服務?這個建於80年代的老舊家園,應該如何實現“化蛹成蝶”?

“女大十八變”:老舊社區成“靚女”

“住在高樓大廈裏,左鄰右舍關門一把鎖、相見不相識,最缺的就是人情味!如今,路橋社區‘女大十八變’,我還有不搬回來住的道理啵?”最近,搬離路橋社區多年後,80高齡的易爺爺又搬了回來。如今他和老伴漫步社區公園,靜坐休閒亭椅,連接覆蓋全社區的免費wifi,和在國外工地上的子女視頻聊天,暢享天倫之樂。

“老房子破破爛爛,下雨天天花板滲水滴雨;出門散步閒聊,廣場邊的舊桌椅缺胳膊少腿;開車外出辦事,車輛胡停亂放,堵得一塌糊塗!”2017年前,居民黃蘭總是忍不住向朋友吐槽自己的煩心事。如今,這裏有了質的轉變。

“以前私家車把消防通道都堵了,現在停車也規範了。”“打造小型健身場後,跳廣場舞方便多了。”走進提質提檔後的路橋社區,居民們你一言、我一語,都分享着身邊變化:道路狹窄、設施陳舊的現象難覓蹤跡,社區功能齊全、環境美潔、設施完善,居民幸福指數在家門口升級。

路橋集團出資1300萬元進行危房和立面改造,實施主馬路“白改黑”和地下管網改造,鋪排停車場平整、商業街翻新等工程。同時,投入百萬餘元為社區“洗臉化粧”,油污清洗、補綠栽樹、公園翻新、規範車位、增設路燈20處;創建殘疾人星級社區,打造30平方米的架空層殘疾人康復室;增設休閒亭、椅8處,整合撤換停車位,打造了100平方米的健身場,這一系列舉措贏得了羣眾稱讚。

居民常説,社區提質提檔工作不僅是硬件實施的提升,而且是服務水平的雙提升,雙促進。“感謝張姐為我家的事跑前跑後,主動上門服務幫我答難解困。”這是居民唐晴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原來,在她患重大疾病期間,社區民政專幹張美仙不辭辛苦,上門查看情況,積極準備資料,一年為其申請了四次大病醫療救助,累計達20萬元。

呼應長沙市社區全面提質提檔三年行動計劃,社區以“我們都是路橋人”的“家園文化”為主題開展提質提檔工作。路橋商業街南側50餘米的“民生路、幸福橋”文化牆打造家園共建主題文化;聯合駐區單位,開展大型合攏宴等活動;運用惠民項目資金,打造“路橋午間半”品牌,發動羣眾做客廣播站開展微宣講;建設覆蓋wifi 工程,羣眾在公共區域可免費使用。

居民樂開懷:樓棟間有“面子”也有“裏子”

“有了四有公益學院,學習音樂,自己唱歌,我這一輩子不再寂寞了,真要感謝社區提質提檔工程。”路橋社區老年人多,文化素養高,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迫切,在居民骨幹的協助下,社區引進四有公益組織,每週三下午在路橋社區會議室由四有公益學院的專業老師們教授老年人唱歌。如今每次開展學習,會議室內都人山人海要加凳子。

殘疾人廖某擅長繪畫,因為身體不便等原因,他總是唉聲歎氣。如何改善他的生活狀態,讓陽光照進居民生活?社區又引進長沙市綠絲帶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用社會工作方法為社區精神殘疾人及家屬提供精準有效的服務。如今,在社區和綠絲帶的鼓勵下,他參加各類書法繪畫大賽均獲大獎,重新找到了自信心和存在感。

“出門記得拔插頭,外出記得關好門,防偷防騙又防搶,和諧環境大家創!”這一句温馨的話語就是“夕陽紅巡邏隊”的口頭禪,隊長易文林每天帶着社區老黨員,開展治安巡防、民情收集、鄰里幫扶等,成了助力社區提質提檔的典型人物。2018年徵集意見建議百餘條,解決民生問題60餘件。“夕陽紅志願巡邏隊”,由社區招募的32名志願服務者組成,平均年齡64歲,最大年齡的有70多歲,全部是社區“五老”成員。夕陽紅志願者兩人一組,配帶紅袖章,一年365天風雨無阻開展工作,協助社區開展社會治安防範工作,提醒居民樹立防火、防盜、防搶等安全防範意識,為小區發案率的降低貢獻力量。同時進行安全隱患排查、院內秩序維户、環境衞生保潔、以及文明新風宣教等工作。每日分組在院內進行巡邏,並把發現的問題記錄在冊。每月開會進行情況通報,每年開展評比表彰。夕陽紅志願服務隊還榮獲了區級先進志願者組織。